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读懂孩子眼中的渴望

发布时间:2021-04-12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读懂孩子眼中的渴望”,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尤其是幼儿时期的孩子,他们的喜怒哀乐都会呈现在他们的脸上,所有的心事都会在他的眼里流露。作为一个老师,要善于用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眼中的渴望。下面,我们不妨来选取几组镜头,读一读孩子眼中的渴望。

一、渴望帮助。

当孩子遇到困难,不知所措时,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望向你的眼中盛满着渴望,它在发出这样的信号:“老师,你来帮帮我吧。”这时,你可以走近他,给他答疑解惑,帮助他想办法解决问题,直到他们的眼中又出现自信的光彩。

二、渴望肯定。

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拿不定主意,将信将疑时,如果你与他们的眼光接触,那里面必定装满着困惑,它在向你询问:“老师,这样做对不对?”

这时,你只要付出一个赞许的微笑,孩子就会在这个微笑里获得肯定,获得鼓舞,树立起坚定的信心,直到取得成功。

三、渴望平等。

当你在与某一个孩子亲热时,当你热切地表扬着某一个孩子时,你是否看见一双双渴望着同样的爱抚与赞扬的眼睛?它在向你询问:“老师,能不能抱抱我?”“老师,我也和他一样棒,你也表扬我吧!”这时,你只要轻轻地摸一下他的头,他就能感受到老师的爱意,变得与你更亲密。这时,你只要轻轻地叫出他的名字,他就会知道:老师眼中不仅有别人,也有我,只要我付出努力,一样能得到老师的认可。

四、渴望理解。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时,当你为此而愤怒时,如果你仔细审视一下他的眼神,就会看见那里面不光有着愧疚,更渴望着大人的理解与宽容。这时,如果你喋喋不休地抱怨个没完,也许,这种渴望就会变成厌烦。不如抛开你的愤怒,轻轻地告诉他:“老师很生气,但是相信你会改正,对吗?”这时,孩子的眼中会有如释重负的轻松,笑意盈盈中仿佛在说:“老师,我会做得更好!”

五、渴望交流。

或许这是一个胆怯的孩子,或许他有很多的心事想要告诉你,或许她有很多开心的事情要与你分享,但是慑于老师的权威,局限于孩子交往能力的不足,他们往往无法做到主动与老师交流。但是,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老师,一定能捕捉到孩子那闪烁不定的眼神,那眼神在诉说着他需要交流的愿望。这时,只要你走向他,摸着他的头,关心地问他:“你有什么事情吗?”他一定会向你敞开心扉,把你当作最好的朋友,与你分享他所有的快乐与忧愁。

六、渴望自由。

当孩子们因为高兴而叽叽喳喳地讲得正欢,当孩子们还在像小鸟一样尽情地奔跑,作为老师的你,却要将他们的嘴巴、手脚禁锢于安静的要求,这时,孩子们就会向你投来一个遗憾的眼神,表露着他们意犹未尽的心情。这时,如果你能以一颗童稚的心与他们一起将话题讲完,或者将玩耍的时间延长5分钟,给孩子一个心理的准备,你一定会发现,其实,让孩子遵守规则也没有那么难。

眼神与眼神的交汇,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老师们,如果你们都能以爱心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就一定能读懂孩子的眼神,读懂孩子的心灵。而有了心灵互通的交流,你也就更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与爱戴,有了这份爱戴,你的教育效果将更上一层楼。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读懂孩子的“无理取闹”


读懂孩子的“无理取闹”

为什么有些孩子老是和父母作对?其实,在父母眼中孩子们所表现的各种问题,多是他们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所致,所以,帮助孩子进行EQ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梅子冷图资料

或许,你从来没有意识到,当孩子还没有完整地学会一些表达感受的词汇时,他内心的许多情绪已经像小火山般积累起来。近日,马来西亚萨提亚亲子关系导师林文采博士在上海举办的亲子工作坊中传授了如下经验:“有的孩子,从来没有人教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当一个孩子哭时,父母有时会说,哭什么哭;当孩子表达愤怒时,父母同样会说,不许生气。这样一来,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坏情绪的后遗症就是小孩子不会在交往中学会社会功能,因为他们一直在处理自己内在的情绪,一直在把它压下去,这就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一些交往中的规则,这些孩子无法和其他孩子融合,无法很好地发展人际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最直接宣泄情绪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学会把内心的感受告诉别人。例如,让孩子学习表达“我现在很生气”“我有点难过”“我很高兴”等等。

当孩子发脾气大喊大叫时,父母让他不要叫,这时通常是没用的。家长需要用心倾听,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真的很生气,现在很痛苦。”当大人们了解了小孩子的情绪,并正确的引导,孩子便不会莫名地通过摔东西、大喊大叫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愤怒。然而,小孩子通常是没有办法很好地表达他们的感受的,于是父母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管理孩子的情绪。

画画

你可以框定出一个大致的人形,给孩子不同的颜色让他自由发挥。可能他会用红色涂在脚上,用绿色涂在手上。然后家长可以询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画。重点不是孩子画了些什么,而是让孩子自己把画中的感受表达出来。

感觉轮和感受词汇

感觉轮是一个被分成不同等分的圆圈,在每个被切割的部分里,放上感觉的词汇,例如:害怕的,生气的、紧张的、沮丧的、孤单的。让孩子学习不同词汇的含义,哪些是愉快的,哪些是不愉快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尽可能多的学习更多表达感受的词汇,如失望的、泄气的、焦虑的、疲倦的。最好的方法是几个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重点是让他们知道一切感受没有对错,我和其他人不一样。

四种面孔

让孩子学习表达快乐、伤心、生气、害怕时的四种面孔,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让他画面孔。帮助孩子了解引发四种重要感觉的重要事件,将一个星期引发这四种感觉的事件记下来,画出面孔。孩子的想象力通常很丰富,甚至可以让他用更加丰富的表情图来表达,而这些在游戏时都应该是没有局限的。

育儿心得:读懂“慢孩子”


育儿心得:读懂“慢孩子”

常常看到一些“慢孩子”和听到一些家长关于“慢孩子”的个案咨询。所谓的“慢孩子”,其共同的特点就是“火烧眉毛不着急”,“泰山崩于前与我无关”。他们起床慢、吃饭慢、做作业慢。家长的心急得火烧火燎,原地直跺脚,可孩子仍然我行我素:慢吞吞地起床、慢吞吞地穿衣、慢吞吞地吃饭、整理书包、系鞋带,再慢吞吞地下楼……好多前来咨询的家长说:“那一刻,看到他慢吞吞的样子,真恨不得一巴掌拍死算了。”而据我所知,因为慢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还真不算少。

许许今年六岁,就是我遇到的一个“慢”孩子之一。如若不及时提醒,他一节课也画不出一幅画,图不好一幅图。一幅简单的小图要看N遍才能画出来,其实他并不是笨而是慢。因为“慢”,这孩子在家中没少挨揍。在咨询过程中,他的妈妈抢着说,这孩子天生就慢。问及孩子,孩子也告诉我:他天生就慢。在那一刻我就明白了,这孩子的“慢”,主要是周围人(尤其妈妈)评价的结果。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周围人总是说这个孩子“如何如何”,那么这个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就会发生改变,慢慢的就会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周围人对一个个体的看法在心理学上就叫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具有强烈的渲染效果,对评价个体会产生“质的变革”。

在交流中,妈妈多次说到孩子的“慢”是天生的。对一般人来讲,孩子的慢是气质类型所致,属于性格问题。但我相信,这种“慢”是一种人为的“心理疾病”。

许许的妈妈问:“孩子为什么慢?难道他喜欢慢?有没有办法让他快起来?”我告诉她,对于一个孩子的“慢”有这么几种状况:第一种慢人是有意识的慢的人,他们清楚急躁的害处而有意慢下来,知道“欲速而不达”的道理。应该说这类人头脑清醒,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有自己的想法和决心,不会随波逐流。第二种慢人是缺少生命动力的人,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不想改变的人。他们内在的生命里缺少奋进的意识,生命的前方缺少吸引他的灯塔,他们只能慢下来。第三种人是想快却快不起来的人,他极可能是处于焦虑状态或有注意力缺陷障碍,在孩子身上最常表现的是“感觉综合失调症”。妈妈很肯定地告诉我,张许就是第三种。因为孩子的种种表现比较符合第三种,例如看书画画,常常是眼睛看到的,经过大脑后,用手画出来的时候,要么错了,要么变了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如果家长或老师再在一旁一个劲的催促、批评、挖苦,很容易使孩子处于焦虑状态,大脑麻木或一片空白想快更快不起来,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到了孩子的其它功能的发展,慢也就是理当所言的了。

如何改变孩子的“慢”,我告诉家长:首先,家长要调整心态,给孩子创造安全的环境,在孩子慢时告诉他:“慢点不要紧,能做多快就多快”。让孩子不再处于由于“慢”让妈妈催促的恐惧状态,从而逐步降低焦虑指数;其次,孩子的手眼不协调是由于小时候缺少运动的结果,可以和孩子一起运动,如打球、做操、做动手动脚动嘴的游戏等,有意识的训练可以改变孩子的现状;最后,教会孩子做事之前列计划和安排时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一定要和老师加强联系沟通,告诉老师孩子的现状,请求老师的帮助,使家校形成合力。

一年后,许许这孩子“慢”的症状有明显的改变。

正如“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一样”,孩子的慢一定是有原因的,关键是找到它,对症下药,才会有效果。

揭秘孩子眼中的色彩世界


宝宝一出生,迎接他的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色彩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宝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视觉发育的成熟,通过认识色彩、感知色彩,来逐渐欣赏并享受色彩描绘的这个美丽的世界。

出生——世界是黑白的

场景一:

小宝宝出生了,爸爸妈妈精心布置了他的“小窝”——小床上方挂着一个五彩大气球,床头是琳琅满目的小玩具,床围则是五彩缤纷、各种图案的画片。年轻的父母相信,这样一个视觉刺激很丰富的环境,一定会促进小宝宝的智力开发。

然而,小宝宝好像对这个“小窝”并没有太大兴趣,他甚至都懒得看上几眼,他只喜欢盯着墙上一只黑白相间的钟。这是为什么呢?

分析:

在宝宝刚出生的0~4个月里,他的视觉还不敏锐,看到的色彩、形状大多是模糊一片,但对黑白两色却很敏感,并且,由于最早接触的是妈妈的乳房,所以,更钟爱靶心图像。这时候把再多的色彩堆在宝宝面前也是徒劳,相反,过度的刺激还可能让宝宝变得烦躁不安。

怎样做:可以尝试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

1.把床围的图片换成黑白几何图形、黑白的人脸图案、黑白靶心、棋盘图形等。也可以让宝宝仰卧,将图片放在他正前方距眼睛25厘米处。当宝宝注意到图片后缓慢地水平或垂直移动图片,吸引宝宝追视,增强他对黑白色调的敏感度。

2.减少床饰和悬挂物的色彩,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使宝宝一睁开眼,就能看到有一个彩色的环境,但又不至于过杂过多。还可以时不时地给宝宝展示红、黄、蓝色的玩具,刺激视觉,为进入视觉色彩期奠定基础。

3.宝宝和妈妈的衣服也应该多些色彩变化,最好不同的色系、色调都要有,以免因长期看同一色系,引起视觉迟钝。

4个月开始——进入彩色世界

场景二:

咪咪妈一看就是个恬静淡雅的小女人,她的衣服都是那种让人感觉很舒服的粉灰色、亚麻色,家里的布置也都是这种色调。她不喜欢那些浓烈的颜色,每次站在玩具柜台前就发愁,为什么宝宝的玩具都是些大红、大绿的?她甚至产生疑虑,这会不会影响宝宝的审美情趣?

分析:

4个月以后,宝宝的视觉神经对彩色的东西非常敏感,进入视觉的色彩期。但宝宝对色彩的认知是从饱和度最高的三原色红、黄、蓝开始的,它们易于辨认;半岁以后是橙、绿、紫等。根据宝宝的需求,再买回来的玩具就会让宝宝开心了。

怎样做:虽然这时候的宝宝不会说话,但已经可以教给他有关色彩的概念了——

1.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是宝宝色彩认知的好道具,随时随地都可用。“我们用黄色的小毛巾擦擦手吧。”“戴上红色的小帽子。”随口一句,对宝宝都是一种信息刺激。

2.给宝宝布置一个多彩的环境。黑白图片可以换成彩色的了,宝宝很喜欢那些比较大的彩色几何图形。房间里挂些彩色气球、吹塑玩具之类的,并经常更换,让宝宝感受到不同的色彩。

3.可以发出声响的彩色玩具,如摇铃、音乐盒等,有声有色,宝宝喜欢,还可以对视觉和大脑发育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有大的彩色图案的布书、撕不烂的书等,既可以帮忙宝宝认识色彩,还能培养读书的好习惯。

4.带宝宝走出家门,认识多彩的世界。观察红绿灯的变化,欣赏绿草鲜花、蓝天白云,领略湖光山色、秋叶冬雪……见多才能识广。

1岁以后——不只是正确地认识色彩

场景三:

妈妈把几种颜色的积木摆在宝宝面前,反复告诉宝宝:“这是红色的,这是绿色的。”宝宝抓过来,把玩了一会儿就放下了。妈妈问:“哪个是红色的?”宝宝指了指红积木。妈妈又说:“哪个是绿色的?”宝宝又指了指红积木。再问,宝宝就不理妈妈了。妈妈很是沮丧,教了半天,宝宝怎么就是认不会呢?

分析:

过了1岁,宝宝对认知充满了兴趣。他希望知道某件东西是什么颜色的,这是教宝宝认识色彩的好时机。同时,我们让宝宝认识色彩,难道就是为了让他说出正确的色彩名称吗?当然不是,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宝宝的视觉发育和色彩辨识能力,增强对色彩的兴趣和想象,建立属于他的色彩审美。

怎样做:色彩的认知,相对而言有些抽象,更难识记,应该掌握让宝宝能够接受的方法——

1.刚开始只教宝宝认识一种色彩,但不能总是用同一样事物来强化,比如认识红色,可以用红色的积木、红色的气球、红色的杯子等。如果宝宝认错了,不要说:“这个不是红色,是紫色。”而只用告诉他:“这个不是红色。”就可以了。等宝宝认识了红色之后,再给他做分类游戏,让他从几种颜色中找出红色。

2.当宝宝有了第一个色彩概念之后,再教他认识其他色彩。这时候,就可以同时让他认识几种色彩了。这时候的宝宝可能已经不再满足红黄蓝绿那几种色彩了,可以让他接触一些混合色,如墨绿、天蓝等。

3.和宝宝一起做色彩排列、分类等游戏,加强对色彩的认知度;2岁之后可以玩给洋娃娃配衣服等游戏,让宝宝通过色彩搭配了解色彩的和谐、对比等,提高审美能力。

孩子眼中的物质与精神


2015年6月18日星期四,大好的天气,心情也跟着清朗。早上五点起床,冥想加活动半小时很快的消耗掉了。早早的把橙子送到了学校,按照昨日的约定交给他一元钱,看着橙子的心满意足,我心里一阵窃喜。橙子对钱的是有概念的,不知因为处女座的原因还是老夫子的遗传,总之很上心。过年时近万元的压岁钱都是他自己保管着,本来要存银行,可无奈我们总是和他借,前天晚上说到这件事,橙子还不满意的说:我有些生气。呵呵。他倒像是我们的小管家。

对于钱,我们没有刻意的去告诉他,只是因为家里财力有限,我们总是买最需要的东西。大概五六岁时我陪着他读了《小狗钱钱》,也就是在那时,我才知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道理,因为在家里最没有理财观念的就应该是我吧,头脑一热,冲动时总败些银子。好在没有遗传到橙子的身上。那天晚上我俩聊天的时候谈到了物质与精神,橙子说班里有个孩子家里特别的有钱,看的书特别多,所以词汇量大也是自然的,人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丰富的。所以语文也就学的很好。

还有一个女孩子,穿着很朴素,物质生活不太丰富,可也是看了很多的书,精神世界是极丰富的。这是橙子第一次和我谈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让我眼前一亮,感觉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观,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恰巧最近总读到丰子恺先生的有关人生三境界的论断,于是就和他聊起来。我告诉橙子丰子恺眼中人的境界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物质生活、第二是精神生活、第三则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他说: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脚力大的人还要往第三层走。

橙子说:在咱们家,妈妈的精神世界最丰富,爸爸其次,我最少数。我说:为什么呢?你的精神世界也丰富呀,每天看很多书,还有那么多的思考,我想我们比你丰富的也只是经历的时间。我告诉橙子,尽管我们的物质的世界不很丰富,但也足以满衣食无忧。同时我们还有条件尽可能去丰富全家人的精神世界,我们已是幸福的。但这个精神世界丰富与否,拥有多少书绝不不是衡量标准,书是为来消化的,不是量化的。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那我们的精神世界一定不会贫乏。

用外在的物质衡量自已和别人是现代人的通病,人似乎越有钱越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总看到自己缺的那部分,不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我们需要的就是内观,知道自己是什么,有什么,需要怎么做。我是一个无知的人,但我傻人傻福,有着爱我和我爱的家人们,帮助我成长的周围人和环境。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善待我所拥有的一切。我要和橙子成为幸福的普通人。明天是周五,上课的时间又到了,好期待。加油!!

育儿观念:读懂孩子的“需要”


育儿观念:读懂孩子的“需要”每当临近放学,或者点点家长送孩子到活动室门口的时候,有些家长会正巧碰到我在组织点点们做一些游戏,因为今年我担任艺术课程,所组织的的活动以音乐游戏居多。家长们会有一些好奇心,更不会错过监督或者欣赏的机会,他们会站在门口或者躲在窗口看看自己家的点点在班级里表现怎么样,“学得”怎么样。三岁左右的小班点点们,很多游戏还是需要我在前面表演示范,他们跟在后面模仿的。当然,对于绝大部分点点们来说,伴着生动活泼、欢快情绪的音乐,辅以老师在前面声色并茂地表演,他们也会受感染,会身临其境中有模有样地跟着老师手舞足蹈起来,当然,也有个别例外的点点,有时他们会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有时会坐在小椅子上静静地看着老师或者其他小朋友们表演,而这时,在外面偷偷观察的家长就忍不住批评埋怨了:“宝宝,你怎么不做呀?”“宝宝,你也跟着老师后面做呀!”“宝宝,别的小朋友做得多好,你看你,怎么就不动呢!”……而被批评被要求的小点点们,要么斜着眼睛看一眼家长,勉强动几下,要么就装没听到,继续我行我素。在跟这类宝宝家长的聊天中,我知道他们很为宝宝这样的表现着急,在这里分享一个宝宝妈妈跟我聊天时的焦虑:“我家的宝宝淘气,请老师多严厉教导,不要对他太好了,上课时你要求他动起来,他不是不会做的,他没有学习的概念。”宝宝妈妈言辞中透露着对孩子在班级活动表现的万分忧心和焦急。我给宝宝家长回复:“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质,淘气的孩子往往很聪明。宝宝有脾气,耍性子时光严厉是不行的,还必须给他讲清道理,否则他表面上服了心里不服,会更逆反。我们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都十全十美,所以我们得慢慢来……音乐游戏中我不可以去强制宝宝,有些曲子他可能愿意欣赏(听),有些曲子他愿意动作表达,我观察过在音乐游戏中宝宝并不是一直坐在那里不动的,他也有动作表达的时候,尊重他的意愿和情感表达,只要他在课堂上没有做一些过于出格的事,我觉得没有必要硬逼着孩子按照成人的标准去做……”在与宝宝妈妈更深层次的沟通中,这位宝宝的妈妈最后也认同自己的宝宝在家也喜欢音乐,尤其钟爱听音乐这一事实,我们在彼此的交流中更加理解了孩子,学着读懂身边的孩子并达成初步的共识:孩子的学习并不仅仅表现为遵循老师或家长的模式按部就班地模仿,他也需要拥有自己独特学习方式的空间。动是种学习,听也是种学习,我们老师和家长所能做的就是要保护和呵护好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并尊重他们主动学习的各种方式。倘若为了迎合我们成人的标准,迫使孩子们做一些他们能力不能及或者无法认可的事情,既有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和自尊,过早收获内疚、自责、羞愧的负面情感,又有可能疏远了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依恋关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为让孩子健康茁壮成长而努力,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又会在现实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做出了一些伤害孩子自信和自尊的事情。比方说三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要还是在发展大肌肉的运动能力,而且这种运动正处在开始发展阶段,精细动作控制的能力还处在发展的萌芽阶段,他们眼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灵动有生命力的……,当我们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埋怨孩子画的小雨点怎么是奇形怪状、色彩斑斓的,怎么上了幼儿园小班还不会写数字……。也许我们潜意识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能干一些,能够更早一些掌握成人世界的高级价值、高级情感、高级技能,可是孩子成长的规律又和我们的生物学知识非常一致:人为催熟的任何生物,都是存在严重发育和发展缺陷的!作为家长或教师,我们需要蹲下身来,在尊重他们身心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多问孩子一个为什么,多一些耐心和倾听,我们就能发现他们的世界不仅天真浪漫、生动有趣而且内涵丰富,有着他们这个年龄段独有的且不可复制的精彩。请让我们,这群孩子身边最亲近的教育人——对他们的引领和支持尽量不要超于他们实际成长的需要,学着一起跟随点点们成长的脚步完善、成长、进步吧!

我问:“琪画得真好,能告诉我你画里有什么吗?”琪说:“我的画里有小动物。”我问:“有什么小动物呢?”“有只小鸡,还有白雪公主。”琪回答。我指着酷似小鸡的一块红色问道:“这是小鸡,对吗?”“嗯”“我也看出来了,这是小鸡的嘴巴和眼睛。”我试着用笔帮着添画细节,琪的眼神里透露着欢喜。“那这是什么呢?”我指着更大块的红色问道:“这是白雪公主和怪兽战斗,白雪公主打不过怪兽,孙悟空过来帮她打怪兽。”三岁的琪竟滔滔不绝起来。倘若没有蹲下身来,看似不经意间和点点聊起画面的内容,我也许永远也看不到孩子看似平常的一幅画后面深藏着的如此丰富的内容。琪宝贝一样的小点点们,真的很了不起!

回应孩子需求《读懂孩子,培育良好家风》


说来惭愧,周围朋友很早就推荐景老师的讲座,一直都没机会去学习,感恩学校组织的这次学习,今天有幸听到景老师的《读懂孩子,培育良好家风》,收益颇多。

父母总是怪孩子不听话,但我们真的理解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动机吗?他是想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如何读懂孩子。做父母从来就不是自然而然就会的事情,真的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育只要开始就不算晚,正如景老师所说,我们该庆幸我们的孩子还处于错误的初级阶段,一切都还来的及。和孩子发生冲突,我们要顾及孩子的感受,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就会避免过激的行为发生,同时我们更要反省自己,要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在反省,也在尝试怎样从可怕的大老虎变成孩子眼中温顺的小白兔,真的希望一切还来的及。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喜欢科胡特的这句名言,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

真正的“为你好”。

看着小宝贝们一张张笑脸,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时代,不同的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有了压力,有了责任,有了面对社会的各种尔虞我诈,多想他们永远都这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昨天,有幸听了景老师的课,猛然发现我和孩子的距离是那么的远,本以为我已经全力以赴,谁曾想我还不够格,没有真正了解孩子所需,没有真正体会孩子所感。看着孩子满脸质疑的眼神,也从不当回事,总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就是好的......陪伴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桥梁,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次旅行。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不能只是发火惩罚,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平和地帮助孩子,只有你真的够强大,才能接纳并且引导孩子去承担后果。

儿女若是风筝,父母便是线;儿女若是箭,父母就是弓。适当的放手既是成全,也是尊重,更是真正的“为你好”。

这就是孩子眼中的爱


做家长的,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给孩子,那在孩子们眼中,爱到底是什么?看到这群4-8岁的孩子的回答,感觉世界无限美好。

1、"我奶奶得了关节炎,再也不能弯下来涂脚趾甲。于是我爷爷总是给她涂,甚至当他自己的手得了关节炎也是这样。这就是爱。"(丽贝卡-八岁)

2、"爱就是当我妈咪给爹地泡咖啡,在给他之前先尝一口,看看味道是不是还可以。"(丹尼-七岁)

3、"爱就是当你在房间里拆开新年礼物时,让你停下来去听的东西。"(鲍比-七岁(哇!)

4、"爱就像一个小老太婆和一个小老头儿,尽管他们彼此很了解,但却仍然是朋友。"(汤米-六岁)

5、"在钢琴独奏会上,我在台上,很紧张。望着台下,所有人都在看我。我看到爹地冲我挥手微笑,只有他一个人这么做。我就不再感到紧张了。"(辛迪-八岁)

6、"妈咪爱我胜过所有人。没有人像她那样在晚上吻着我入睡。"(克莱尔-六岁)更多育儿知识请加微信号:wsgmama

7、"爱就是在妈咪把最好的鸡块给爹地的时候。"(伊莱恩-五岁)

8、"爱就是妈咪看到爹地一身臭汗的样子却仍然说他比劳勃德尼洛还帅。"(克莉丝-七岁)

9、"爱就是你一整天扔下你的小狗狗不管,而它却仍然舔你的脸的时候。"(玛丽?安-四岁)

10、"我知道我姐姐爱我,因为她把她所有的旧衣服都给了我,而她却不得不出去买新的。"(劳伦-四岁)

11、"当你爱上某个人,你的睫毛忽上忽下的,小星星从里面出来。"(这会是什么样子...卡伦-七岁)

12、"爱就是当妈咪进卫生间看到爹地在里面,而她却并不觉得恶心的时候。"(马克-六岁)

孩子眼中最幸福的家


家是什么?

有位老师曾经问她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家和房子的区别,小朋友纷纷抢答,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家和房子的区别就是,家里有爸爸和妈妈,但是房子只是一个房子,不一定有爸爸妈妈。”小孩的话让老师大吃一惊,他的表达,比我们大人的还要更加直观和准确。

那么,什么样的家,才是孩子眼中最好的家呢?气派豪宅,豪车洋狗,花园游泳池?其实,那些豪华的房子在孩子面前,也还只能是一个房子。而孩子眼中最幸福的家就是:爸爸爱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是一个家庭的两大支柱,如果这两个支柱中间的连结出了问题,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之间的爱,那这个家庭在孩子心里无疑是残缺的、不温暖的。

夫妻感情不和影响儿童情商的发展

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对坏情绪不加控制,孩子的幼小心灵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记,日后难免也会有情绪控制问题。另外,在缺少安全感的环境下长大,孩子在无论是在班级还是日后在工作团队中都容易胆怯,不敢表现出全部的才能,潜能往往也无法得到完全开发。

针对此种情况,建议各位父母这样做:

首先,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父母的争吵会使孩子感到恐惧,而孩子又几乎没有任何能力进行调和,心中充满无能为力感。长此以往,孩子无疑会对动荡的家庭环境感到绝望,无法感受到温暖的爱。家长们都希望孩子的心态阳光、积极,在孩子面前争吵达到的正是相反的效果。

此外,了解孩子的感受,安抚孩子的情绪。尽量别把孩子当成倾诉的对象。只需承认双方均心情不好即可,并说清楚这是自己的问题,告诉他:“大人也有大人的问题,我们必须自己去解决,你不要担心。”

第三,不要把争吵时产生的情绪迁移到孩子身上。由于夫妻之间的矛盾,孩子可能会遭到冷遇,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爱护,产生孤独、失落之感。这是家长们需要避免的。

最后,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虽然这条列在最后,但不代表它最不重要,无论家中发生什么情况,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永远是爱他的。

相信《读懂孩子眼中的渴望》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用“追问”读懂孩子 一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讨论:“生气时怎样让自己重新快乐起来?”孩子的答案精彩纷呈,听笑话、唱唱歌、玩玩具、去旅游、听音乐……而戴眼镜的雯雯却举手说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玩电脑。 ”这可是我们大家都...
    2020-11-20 阅读全文
  • 孩子眼中的泥土 今天上午我们就泥土的秘密展开了讨论,孩子们自由组合结伴,一起把自己看到过的,感受过的,对于泥土的经验进行了回顾,从多种感官去发现泥土的主要特质。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带着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去探索...
    2020-03-25 阅读全文
  • 区域故事:读懂孩子的语言 又要区角、环境创设检查了。当我正忙着布置区角,把图片一张张贴上去。这时,涛涛走了过来天真地问:“老师,你在干什么呀?”我由于正忙着所以随便敷衍了一句:“你自己看啊?还要问!”听到这样的回答涛涛显然知道...
    2021-04-01 阅读全文
  • 孩子眼中的春天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我们班的宝贝们似乎也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四处寻找春天。于是我们一起来到了美丽的农家小院里寻找“春天的足迹”,孩子们在尽情分享着阳光给予的快乐、春天给予的美 丽时,我微笑的看着大家说:...
    2021-11-23 阅读全文
  • 家长眼中的孩子 家长眼中的孩子孩子在每一个家长眼中都是唯一的,聪明的,完美的!可是,当随着年月的增长孩子的在成长中,出现了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就开始苦恼,如何才能培育孩子成才,眼见其他的家长,轻轻松松的就培养好...
    2020-11-12 阅读全文

一次活动中,我和孩子一起讨论:“生气时怎样让自己重新快乐起来?”孩子的答案精彩纷呈,听笑话、唱唱歌、玩玩具、去旅游、听音乐……而戴眼镜的雯雯却举手说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玩电脑。 ”这可是我们大家都...

2020-11-20 阅读全文

今天上午我们就泥土的秘密展开了讨论,孩子们自由组合结伴,一起把自己看到过的,感受过的,对于泥土的经验进行了回顾,从多种感官去发现泥土的主要特质。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们将继续带着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去探索...

2020-03-25 阅读全文

又要区角、环境创设检查了。当我正忙着布置区角,把图片一张张贴上去。这时,涛涛走了过来天真地问:“老师,你在干什么呀?”我由于正忙着所以随便敷衍了一句:“你自己看啊?还要问!”听到这样的回答涛涛显然知道...

2021-04-01 阅读全文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我们班的宝贝们似乎也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四处寻找春天。于是我们一起来到了美丽的农家小院里寻找“春天的足迹”,孩子们在尽情分享着阳光给予的快乐、春天给予的美 丽时,我微笑的看着大家说:...

2021-11-23 阅读全文

家长眼中的孩子孩子在每一个家长眼中都是唯一的,聪明的,完美的!可是,当随着年月的增长孩子的在成长中,出现了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就开始苦恼,如何才能培育孩子成才,眼见其他的家长,轻轻松松的就培养好...

2020-11-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