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妈妈,乳房是做什么的?

发布时间:2021-04-12

什么是教育笔记。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妈妈,乳房是做什么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儿童在3~4岁的时候,对妈妈的乳房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孩子在幼儿阶段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也是孩子天然的好奇心使然,儿童对乳房的了解是不带有“性”的意味。根据孩子的性格不同,对乳房兴趣表现的方式不同。

有的孩子会以羞涩的眼光偷偷看妈妈的胸部,有的孩子会直接摸摸妈妈的乳房,并问妈妈:“这是什么?”,有的孩子会问妈妈:“为什么你的胸部比爸爸的大?”等等,这些问题会使妈妈感到非常尴尬,因为妈妈将孩子对乳房的问题与“性”挂上了钩,所以,妈妈们便不知道怎样处理孩子的这些问题了。

十年前,儿子4岁左右,有一段时间常常斜着眼睛,偷偷地看我的胸部。特别是晚上我和他在床上讲故事的时候。那个时候不懂得儿子的心思,不会主动地和孩子去交流这样的问题。只是心里有些准备,准备着儿子如果问,我应该怎样应对他!

终于有一天,儿子鼓起勇气,和我讨论了这个问题:

“妈妈,你这里为什么比爸爸的大?这是什么呀?”

“这是乳房”天啊!他终于提出这个问题了!镇定一下自己,然后面不改色心却狂跳,平静地看着他回答。还不知道他的下一个问题会不会让我晕倒!!!

“乳房是用来做什么的?”

“乳房里装的是妈妈的奶,就像你小时候喝牛奶的奶瓶一样,你刚生下来的时候没有牙齿,不能吃饭,只有喝妈妈的奶。”我急中生智回答到。

“爸爸怎么没有乳房呢?”

“因为爸爸不用喂宝宝奶呀,有妈妈喂奶就可以了。”我已经不那么紧张了。

“我小的时候吃你的奶吗?”

“当然吃了,不然你怎么这样聪明,这么健康呢?!”

“妈妈,我想看一看里面还有没有牛奶。”孩子以为所有的奶都是牛奶。

“早就没有了,被你小时候吃完了呀!”

“我想看看嘛!”儿子不依不饶,我的心有提到了嗓子眼啦!

“好吧!”我也豁出去了!解开衣服。

儿子天真好奇的看了我的乳房,用手摸了摸:“真的没有牛奶了吗?!”看样子他还不甘心,可能是婴儿时吸吮乳房的记忆还存有一些,看得出来他的眼睛里还有想吸吮乳房的渴望,这个时候,我主动地说:“你是不是还想吃奶呀?”儿子立即不好意思:“不吃了,没有牛奶了,我也长大了!”

之后,儿子不再偷偷地看我的乳房了,而且再也没有问过关于乳房的问题了。

在我进行儿童性健康教育研究后,接触到很多妈妈,她们都遇到了和我一样的问题,却不知道怎么去处理。

当爸爸和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像对待孩子问:“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一样,自然平静地对待孩子的问题,实话实说,告诉孩子他想知道的一切,当孩子了解了乳房的“真相”以后,他就不再好奇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为什么孩子做什么都很拖拉


常常听家长埋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抓紧时间,那么,我们仔细推敲一下,怎样才算有时间观念呢?我们自己有吗?就我的观察,有一部分人的时

间管理的确很到位,但也有许多人的时间观念是模糊的。你也许不同意这种说法,那么,不妨问问自己:昨天一整天是怎么安排的?是否有清晰的计划?这些安排是

否合理?每件事情分别花了多少时间?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能精确到什么程度?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善于管理时间,那么,也只能空洞地说教孩子,于是,“抓紧时间”就成了最正确的废话。孩子困惑的,往往是怎样才能“抓紧”?就算善于管理时间的人,怎样将自己的方法教给孩子,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查一下“时间观念”的概念,按照三分法来分,可分为自然时间、人文时间和心理时间。人文时间的核心是历史时间,与我们的讨论关系不大,在此略

过。而自然时间的核心是钟表时间,是客观的;心理时间的核心则是体验时间,是主观的。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并非总是重合,爱因斯坦那个著名的笑话恰好说明了

这一点: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小时。在孩子身上,也是如此:如果让孩子看

喜欢的动画片,两小时都不嫌多;如果让他做不喜欢的作业,半小时都度日如年。

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冲突,相信很多人都体验过。回忆我的小学和初中阶段,二者的冲突是那样的激烈——上课时,时间像个蜗牛;走神时,时光却快

如闪电。回过神来,总是懊悔不已。那时候,心中很困惑,也很苦恼,却解释不了这个矛盾。现在终于明白了,我们的心理时间像个自由散漫的孩子,跟着感觉走,

在喜欢、高兴、愉悦的时刻,它过得飞快;在排斥、沮丧和烦恼的时刻,却漫长得要死。

如此说来,我们所谓的培养时间观念,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培养对自然时间和心理时间的感觉。关于怎样培养,我来说说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改变心理时间。

通常,人们在做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心理时间过得最快,内心感觉也最愉悦。人物传记中常常有这样的情节:许多天才人物,像玩儿一样,就达到了一般

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羡慕这些人,既享受了过程,又收获了结果。他们为什么能二者兼得呢?除了天赋和勤奋等因素以外,兴趣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一个人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内心的阻力是最小的,甚至接近于零,这时心理时间自然是很快的,在我们眼里千难万难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小菜一碟。孩子也一

样,如果对一件事有兴趣,完全沉浸其中,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这再次印证了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正是所有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

家高度重视培养兴趣的原因。兴趣不但关乎做事的效率,最最重要的,它直接左右了生命的质量。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时间不知不觉过去

了,内心感到充实而愉悦,这样的生命历程自然洋溢着幸福感。相反,如果被迫去做厌恶的事情,心理时间便被人为拉长,做事的过程让人倍感煎熬。经历这样痛苦

的过程,就算最后取得成功,也不算完整的胜利。那么,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改变心理时间最核心的方法,都是培养兴趣。

此外,心理预期也是影响心理时间的重要因素。通常,心理预期与时间的实际变化是相反的。比如,孩子越盼着下课,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家长也容易陷

入这个误区,越希望看到孩子的快,结果总是发现慢的证据。在上一本书中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催出来的慢性子》,专门讨论这个问题。越急躁的家长,越容易培养

出慢性子的孩子。其实,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时间管理,并不全是孩子的错。一方面,这正是孩子需要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往往是大人的心理状态干扰了

孩子。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有合理的时间观念,双方都要降低心理预期,不要太急躁,我们越希望快,心理时间就越慢,这便是“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而且,心理预

期会干扰我们正常的判断,有的家长给我写信,说孩子做事很慢,问应该怎么办。我问慢到什么程度,家长的描述并不具体,于是,我就让家长完整记录孩子一天做

各项事务所用时间。看到记录,许多家长忽然醒悟,其实孩子并不慢,只是自己太急躁,不知不觉用成年人的速度衡量孩子。由此可见,有很大一部分“没时间观

念”的孩子,是大人不恰当的时间观念“制造”出来的。

情绪也在心理时间中扮演重要角色。孩子面对不喜欢的事,总是会极力转移注意力。这时我们便会认为孩子“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其实,孩

子只是不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事情上。面对这种状况,家长最容易产生挫败感,并责骂孩子。家长运用说教、责备、打骂、恐吓这些手段,短时间内会有些许效

果,但破坏了孩子的心理时间,增加了心理阻力,只会越催越慢、越慢越催,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有些孩子的心理时间已经很慢,比如一让他做作业便度日如

年,这时候,如果继续运用责骂的方法,只会继续拉长孩子的心理时间。我们不妨重新寻找对策,采用正强化的方式,去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这

个方法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绝对可以春风化雨,慢慢改变孩子的心理时间。遇到不喜欢做作业的孩子,我们需要一些规则来约束,但最根本的,还是发现学习的乐

趣,增强孩子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其次,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

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对每件事情都保持高涨的热情,当我们不那么热爱的时候,就需要对自然时间保持觉察,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我开始认真探索这个

问题,是在考研的时候,我在书中也描述过。当时离考试还有100天,需要看的书,摞在一起有一尺高。在极度焦虑中,我最关心的,是怎样利用好每一分钟。我

想了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是记下每件事情的起始时间,并且记下这一段的工作量,比如“9:03——9:15,看《教育学》,共27页”,一天下来,所有的

时间安排都一目了然,每天晚上,我都分析自己的时间利用情况,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样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真正对自己的时间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我监测

出,最开始看一页书需要3分钟,后来只需要一分钟多一点,这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我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每天和自己的速度赛跑。这个方法,成就了我

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次跨越。现在,我依然每天记录自己做事的起始时间和工作内容。如果哪天不记,就会效率低下,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天,根本不知道时间浪费

到哪里去了。

在时间管理上,我们不要过度苛责孩子。哪怕是成年人,对日常行为所用时间,往往也缺乏觉察。不信,我们不妨写出自己写一页字、做一顿饭、早起洗漱、整理一次衣柜等生活小事所用的时间。如果写不出,不妨估计一下然后再核对,就会发现,我们的感觉未必准确。

我也常常建议家长用这个方法,悄无声息地帮孩子记录。连续记录一个星期,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会高估了自己的速度,或者低估了作业的难

度,或者因为边写边玩耽误了很多时间。这个观察,也会修正我们的判断,孩子的许多问题,不是因为态度不端,而是能力不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提示孩子早

点开始做,为难题多留出一些时间,而且,关于提前多长时间,这个记录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另外,还可以监测孩子的单项效率,比如通常做一页练习需要多

少时间,最快是多长时间。这样,孩子慢慢就能把握自己的速度了,然后,我们可以把这个时间管理的方法慢慢过渡给孩子,让孩子自己记录,自己分析,这样,便

可逐渐养成高效的习惯。当然,我们希望用这个方法帮助孩子,而不是苛责孩子,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的速度有快有慢,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如此。千万不要把这个

记录,当做监工的手段,如果用最高标准要求孩子,总是能找出不足,那样,孩子肯定会苦不堪言。

第三,在疲倦之前休息

有的孩子喜欢一鼓作气,比如,连续两三个小时做作业,中间不休息。这样看起来,似乎非常专注,一口气做完,心里也会有成就感。不过,从用脑卫生的角度来看,我不赞同这样的方法。

我们自己都有这样的体会,开始的时候,效率很高,渐渐的,就有了疲惫的感觉,只是强迫自己打起精神,这种硬撑着的状态,效率肯定会大打折扣,而

且,这样也会人为拉长心理时间。考研的时候,我始终保持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的节奏,这样频繁地休息,似乎很麻烦,不过,效率非常高。因为学习时间短,

我可以保持高度专注,在疲倦之前休息,内心能始终保持斗志昂扬的状态。对于孩子,我一般建议学习30分钟休息10分钟,如果始终保持这个节奏,孩子不会有

特别疲惫的感觉。古人所谓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非常有道理的。

有节奏的休息会让孩子感到有盼头,比如到27分钟的时候孩子可能累了,但一想到还有3分钟,便可自我激励,坚持到底。如果孩子觉得一小时内都没

机会休息,那么,他便会主动拖延,在做事的过程中,用走神、偷懒的方式悄悄给自己“放假”。时间仿佛是有重量的,时间越长,给人的心理压力越大,当超出孩

子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在言语和肢体动作方面,就会发生变化,比如自言自语、抓耳挠腮、心不在焉、情绪低落。有的家长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最开始会出现效

率进一步降低的情况:孩子在30分钟的作业时间内继续偷懒,对10分钟的休息却坚决不放过。有位妈妈面对这样的情况感到很焦虑,问我该怎么办。我劝她继续

坚持,如果孩子偷懒,等一会儿仍然没有改变,就简单提醒一下,比如轻轻敲下桌子,或者默默收走孩子手中的玩具,并不多说什么,也不批评,如果孩子做得好,

则及时肯定。一段时间过后,孩子30分钟内的效率开始大幅度提高。孩子的父母感到很吃惊,从前剑拔弩张都没解决的问题,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消失了。道理很简

单,如果我们主动满足孩子的休息需要,他们就没必要偷偷给自己“放假”了。如此说来,因为孩子作业不认真,便逼着孩子“连轴转”的方式,是非常不明智的,

只会使问题更加严重。

有的孩子喜欢在作业中间问还有几分钟休息,多数家长都会将其理解为心浮气躁、光想着玩。在我看来,浮躁只是其中一种可能,也有可能是孩子想印证

自己某项作业所用时间。所以我总是建议家长,如果孩子问得不是特别频繁(比如2分钟问一次),便告诉孩子,不管孩子问的目的是什么,都将收获一个结果:孩

子对自然时间的感觉越来越准!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的吗?

如何应对爱问为什么的宝宝?


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是一场需要耐力的马拉松,照顾者在培养孩子全方位学习的时候,应尽量让他学着以多角度思考生活中的难题,鼓励他发问,并且有勇气经历困难,如此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才有更大的帮助。

“为什么晚上要睡觉?”“为什么爸爸要上班?”……几乎所有的宝宝天生就是提问专家,他们一连串的问题常让照顾者应接不暇。面对爱“找碴”的Why宝贝,你该怎么应付?

1.响应孩子时心态要正确:解答孩子的疑问时不可加油添醋,不要输灌不正确的观念给孩子。

2.响应时要有耐心,陪同他一起解决:仔细给孩子讲解让他们疑惑的问题,不要只丢给他一个模糊的答案,比较小的孩子是不会自己思考、想象的。

3.解决时可引发其创作力与想象力,与他天马行空讨论:如画图时,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天空要画成蓝色的?”照顾者可反问:“你觉得画什么颜色好呢?”用这种方法刺激孩子的想象力,也可以让你轻松面对孩子的问题。

4.问孩子为什么时,应在他心境单纯、愉悦的情况下:避免在孩子发脾气时提出疑问,如果大人当下的情绪也不好,还应先处理自己情绪,再与孩子一起探索。

5.与孩子共同探索,训练他等待的技巧:可带着孩子一起种植绿豆,教导他如何学习播种、浇水与施肥,可同时引导孩子理解“要好好吃饭及蔬菜才会健康长大”的道观念。

6.当孩子情绪不好时,应先安抚他的情绪,再处理他的疑问:如孩子闹着不想上幼儿园,应先安抚孩子不安烦躁的情绪,再回答他为什么要上学。

7.尽可能满足孩子,适时切入他应知道的知识:例如玩完玩具时,孩子会问:“为什么要把玩具收起来呢?”此时你可让他和你一起收拾东西,顺便告诉他收拾东西爱整洁是个好习惯。

8.不要排斥孩子问为什么:如果大声喝斥孩子,他以后可能就不敢再问,有疑问也会闷在心里,如此会抑制孩子的思考与探索能力。

9.重复告诉孩子:反复告知孩子为什么要做这些事,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0.当孩子提出疑问时,适时反问他:可引导他学习自己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教育:娃学英语这条路上妈妈要做什么


娃学英语这条路上妈妈要做什么

作为妈妈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虽然我看了别人写的各种娃学英语的经验文章,虽然我的百度盘里有几百G的学习资料,虽然我买了一堆又一堆的英文绘本,但对于娃如何学英语这件事其实依然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内心有迷茫也有焦虑,或者按照别人的经验做了却没有收到别人的效果。

最近好多家长加我微信说的内容大致相同,他们想找一个清晰的学习顺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才能收获一个优秀的原版娃。

在娃学英语这条路上,我也是一边摸索一边调整方向,今天我也把这两年的经历总结一下。其实这些内容并不全是我自己原创的,有我从书上看来的、跟老师聊天得到的、与朋友一起讨论想到的、看别的家长经验分享学习的、还有我走过的弯路自己改进的。我把两年的认识串在一起,可能会用到别人的观点,并非盈利与冒犯,请见谅。

妈妈要学在前面

娃3岁了、5岁了、8岁了没有接触过英语,我有点着急。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着急是对的,但不是你替娃着急,应该着急的是妈妈自己(妈妈泛指家长吧)。你要走在孩子的前面为他引路,他还没有开始但你应该早早开始了。

在娃的英语学习之路中,妈妈的角色是一个规划者,因为只有你自己最熟悉你的孩子,他的长板短板你看得最清楚,这点任何老师都代替不了。妈妈应该理清思路站高一线,想想为什么让娃学习英语,顺着你的目标搭起你的架构和体系。教学机构、老师是你的伙伴,你需要通过他们协助帮你去实践娃的学习规划,并时刻观察途中是否偏离了方向,及时与机构、老师沟通调整。很重要的一点是妈妈去引导机构、老师,我身边很多是相反的,家长把娃放给机构就不管了,能跟着机构节奏走的就算不错了。

教材、绘本等那几百G的学习资料只是工具而已,它们不会动,不要指望下载后娃就能进步。怎么用还是得看你自己。

什么时候开始

不管是从娃语言的敏感程度还是从时间充裕度来看,我的建议是启蒙越早越好。越早就越不着急,没有应试压力也不焦虑,一切可以随着娃的接受程度来调整节奏,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方式。如果是这样的目标和规划,战线就比较长,那你选择的机构、教材需要跟孩子的兴趣关联,这样才能让娃长期坚持下去。

如果你认为孩子大一些再开始学英语理解力强效率高,3岁学一年的内容5岁学半年就学会了而8岁学一个月就OK了,8岁开始学也可以,那适合你的伙伴和工具可能就要根据应试目标来挑选。每种规划都无关对错,只是我把英语定位成一个语言工具,不能为学它而学,我希望它无形地融入到孩子身心的各个角落,孩子能通过它去体验更大的世界。

接下来按照学习顺序聊一聊早启蒙、战线长的学习之路。

听力先行

之前聊过Allen的英语学习时间顺序:“2016.12报名线下英语班—预热课+童谣+配音—2017.2英语班正式开班——2017.3差不多才开始正式的阅读。整个过程童谣和配音没有断过。”

回过头来看这个顺序就是听力先行,这里的听力是广义的听力,童谣、配音都属于语音类的学习工具,听力内容必须与他的兴趣相关、至少是他生活中熟悉的东西,不能超过他的认知。如果内容很陌生难度太大,孩子根本就不会参与到你的规划里。对于小小孩,童谣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句型简单重复、旋律明快。不要问孩子能听懂不,慢慢滋润顺其自然。听力内容切忌常换,除非孩子的兴趣点转变了,小朋友不介意多听、反复听。

其实这是遵循了母语的学习规律,小朋友学习汉语也是先听了1-2年才开口发出第一个音。想想是不是这样的,婴儿时期纯听力输入,1、2年后说出了曾经听到过的内容——开口叫爸爸妈妈,然后是看图为主的阅读,将图与文章的意思联系在一起,最后才是识字、独立阅读。

越小的孩子越应该遵循母语学习规律,如果你的孩子3岁左右,培训机构告诉你报名后直接从认字母自然拼读开始学,这时你就可以判断是不是合适了。

适当加入一些视频

在听了童谣一段时间以后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视频工具。家长都担心孩子看视频视力会受影响,每次时间不长、次数不多的话是可以接受的。看视频的前提也是挑选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小朋友很喜欢小猪佩奇,之前看过了中文版的动画片或者看过了中文绘本,现在可以给他看一些英文版的视频,过程中不翻译。既然是他喜欢的内容,他就能够凭着之前的信息去理解,妈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他理解。如果一集太长可以截成小视频,每一段要反复看,这样他可以把看到、听到的英文内容与他之前储存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同样不用问他看懂了没有,要是看不懂接收不到感兴趣的东西估计他就不会再往下看了。

看视频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听力和阅读。孩子愿意看,并不是因为它是英文的,而仅仅是这个视频的内容他感兴趣。所以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很关键,你是规划者,孩子才是主角,你要通过兴趣点来引导他参与你的规划,否则都是空谈。

跟读模仿

我看过央视张博介绍他学英语的书《外语不用学》,书中介绍当时他靠一台复读机练好了英语。同样的道理,小朋友一首童谣听了多遍,就可以引导他跟着唱。如果英文动画片看了多遍后也可以让他试着跟读,一字一句发音跟着原版语调走。

Allen从启蒙开始坚持配音就同时训练了跟读和正音。那时候我也没有经验不懂这些语音学习的知识,否则可以找一些专门的跟读工具帮助他练习。一位家长在介绍孩子学习经验的文章中推荐跟读《迪士尼神奇英语》,反馈效果比较好,Allen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了就没有使用过,需要的妈妈可以试试。

绘本阅读

在有了前期的基础以后可以开始绘本阅读了。前提还是挑选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同时找到难易程度适合的绘本。

朋友聊起她家宝宝的绘本阅读,孩子喜欢车就买跟汽车相关的内容。一开始是每页1-2个单词,一本也就3、5页。慢慢的变成每页5个单词、一个短句。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不同时间长短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从一个单词到一个短句只需要两个月,有的孩子需要半年。

我买书的途径主要是网购,由于看不全书里的内页不知道有的书不合适,也买过很多难易程度超阶段的绘本。还有的书是成套卖,也不能精准地确定全套是否都能用。最好的是有机会就带娃去书店看看,遇到合适的随时收入。网购的话可以先不成套购买,先买一本两本反复看,精读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绘本阅读需要养成一个阅读习惯,亲子阅读每天坚持看一本或者坚持看半小时就行。让娃习惯了英文阅读这件事,这个事更多的是需要妈妈去坚持,3个月6个月后会看到效果的。为了吸引娃,阅读也可以有仪式感,比如布置阅读角专属孩子的阅读小沙发、定制一本属于孩子的书等。有的妈妈怕自己发音不准,亲子阅读不敢开口,这种情况可以买带点读笔的书,你和娃一起学,一起开口一起发音,比比谁读得好读得多。

回到听力

前面的这些步骤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有可能是半年、一年、一年半两年。过程中你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调整方向,需要判断孩子的吸收程度查缺补漏,形式上还不能为学而学,要通过丰富愉快的形式去输入或者引导输入。不能让孩子觉得妈妈是在让我学习,应该给他的感觉是妈妈在跟我玩,我能看喜欢的动画片听好听的歌。所以,这条路真正需要坚持的是家长,漫长而劳神。希望妈妈不要比孩子先放弃,坚持下去会看到效果。

在有了听、看的经验后,接下来可以回到听力。这时的听力是孩子看过的绘本音频、看过的动画片、电影音频,同样是反复听(敲黑板!)。动画片、电影音频太长的话截取片段,睡觉前听、无其他安排时听、车上听。

Allen回到听力这个阶段是从看桥梁书开始的。桥梁书比绘本内容多,每次看了可能细节记不住,看一遍听一遍首先是对内容的巩固。由于桥梁书都是他喜欢的内容,就当看完书再听故事咯。听完可以再看再听往复循环。

最近Allen在听的有HorridHenry和星球大战的音频,这两个故事都是他之前看了书。HorridHenry睡觉之前听一集音频,书里的故事又在脑中上演一遍。我只让他听看过的集,没有看过的暂时不听,每集会重复听很多次,每一遍都像第一次听那样经常哈哈大笑。星球大战完全是追随他的兴趣,看或听都是他自己来,只要随时插空他就会拿起星球大战的书各种爱不释手。哪个星球哪个年代哪个战争他都能脱口而出,就连电影的纯背景音乐他都爱听。

Readtolearn

目前Allen正在朝这个阶段转变,也就是从“学英语”转到“(用)英语学(知识)”。说说我正在做的。

根据我的规划Allen小学时应该步入Readtolearn,前期我就给他慢慢做了铺垫。之前的阅读基本以故事类、兴趣类为主,慢慢的给他在阅读中加入适当的科技文。在我的印象里科技文很枯燥,但看了后才发现原版的科普文章很注重内容的细节,整体也很有趣。比如看了两套八大行星的书,去了天文馆印证巩固。最近刚开始看Findoutscience,我们一起了解到原来萤火虫是通过肚子上的六个小孔交换空气发生反应来发光的,原来把萤火虫装在瓶子里再把瓶子泡到温水里它会发光更亮。Allen说他想看看真正的萤火虫,这也成为了下一个目标。

下一步我想找一套适合Allen的学科英语的教材让他一直跟着学下去。这个环节我和另一位妈妈一起做了些功课,我们找了市面上比较受欢迎的几种学科英语教材了解内容,包括了解中教外教的教学视频等。跟不同机构学习学科英语的孩子家长聊了聊,收集他们的学习感受。给做得好的机构打电话,咨询学科英语教学的现状及目前常见的问题。最后把这些信息集中起来与Allen的英语老师沟通,结合孩子的现状我们一起来判断要怎样过渡到学科英语才更适合他和他的小伙伴。很幸运我们遇到了一个负责任的英语学习机构,从市场到老师到校长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

我对学科英语这个阶段的要求有几点,首先不是学英语了,是要通过英语学习其他学科,那么教授的重点应该是该学科的逻辑、思维的培养以及知识的延展性。同时辅以英语相应级别的词汇语法句型来学习。其次学习的通道要足够,我不希望教材或体系经常变化,所以要找一套足以学至少3年的体系进行下去。最后希望学习内容尽量与母语国家接近。了解到市面上的各个机构教学内容都根据非母语国家小朋友的特点做了不同程度的改进,我比较希望找一个相对更接近的内容,去贴近原汁原味不同文化的体验。

以考促学

Allen刚接触英语的时候我看了一本书,北外曹文老师的《儿子教我学英语》。这本书当时对我影响挺大的,她介绍了儿子英语自然习得的过程,由于他们有语言环境,妈妈基本没有怎么管,孩子以阅读为主。感觉孩子英语进步不小了,妈妈让他尝试剑桥五级的考试,考了后才发现英语的自然习得跟应试直接有一些距离。妈妈就提出了以考促学。英语学习战线很长,在适当的环节设置考试小目标,如果达成了也是对孩子的鼓励。并且在备考的过程中会记单词、刷一两套真题,这些也无形中提高了英语的应用能力。

如果计划踏入考试的道路,平时可以做一做阅读练习,阅读短文后附测试题那种。比如Raz的系统是不错的,就是我家网速登录会延时,曾经用了几次就放弃了。还有一位家长推荐每天做几篇ReadTheory在线阅读,每篇文章都有蓝思指数,还能从阅读中去验证小朋友的级别。Allen刚参加第一次考试,我们还没有开始做阅读练习,没有太多的经验,后期看进度再加入。

除此之外

在我经历的娃学英语一年半的道路上,以上内容只是妈妈做的(敲黑板!!!)。除此之外,还有英语学习机构(学校)。妈妈是规划者,学校的体系是主线条,老师是你的伙伴。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目标。

Allen马上上小学了,我的英语启蒙之路目前走到这里,大的线条总结完了。各个阶段、环节不一定必须按照这个顺序,需要发挥妈妈规划者的作用,根据娃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一些环节是可以并行的。如果你按照这个坚持做,不着急不催促,耐心等待时间的积累会看到孩子的进步。

而我们的学习之路以后会不会有拐弯、转道甚至调头,都需要边走边看。我也和他一起在学习,我们的收获一样满满的。

幼小衔接,家长做什么?


幼小衔接,家长做什么?

专家给大家布置功课

本来以为幼儿园大班的伢儿升小学只是水到而渠成,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在。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21日晚上听了一个很有特色的讲座:杭州学军小学原校长杨一青为省级机关武林门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家长作的一个讲座;讲座题目是《幼小衔接和谐发展》。

看到讲座上那么多家长,一个个洗耳恭听,看来,孩子要读小学,父母比孩子还忙呢。这不,他们一个个笔记本上记得满满的,像个小学生,功课做得可真认真呀。

这里,我也把昨天听到的一些可供采用的举措跟大家分享分享,希望对更多大班孩子的家长有帮助。

让伢儿先到小学看看

家长首先要从整体上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异同有个了解。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小学教育则是义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

既然是衔接,那大班伢儿入学前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咯。这需要学生和家长双方面努力。

第一,让孩子喜欢上小学。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同时,要对孩子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让他们了解小学、亲近小学,可以提前到学校看看。

现在开始生活自理

第二,家长要督促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做起,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用终生。

比如在生活起居上,孩子要学会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睡觉前要整理好自己的书包;饮食上要督促孩子不挑食、进餐不拖拉;卫生习惯上孩子要注意餐前便后洗手,上学时自带水杯;至于劳动习惯上,这很重要,因为勤劳和勤奋是紧密相连的。孩子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还有一点家长容易忽略,那就是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现在的孩子营养摄食丰富,又整天看电视、玩电脑,不喜欢运动,因此更需要锻炼身体,才有进行文化学习的根本。

理书包写作业都要学

第三,家长要督促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其实跟生活习惯紧密相连:好的生活习惯能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反之亦然。

在课前准备方面,孩子要先整理好书包并进行必要的预习。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老师讲话,也别忘了要专心听同学发言。课堂后,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及时完成。做作业时要认真看清题目、认真书写,并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问老师、问同学;错误的地方要及时更正。同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

父母别忘做表率

第四,家长要为孩子构建和谐的环境,做孩子的表率。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的工程。

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和谐,家庭成员之间更要和谐。家庭教育的环境要注重一点:言传和身教同样重要。家长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要记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

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不能忽视,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平稳过渡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爸爸应该做什么——家长心得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民族未来的竞争,就是年轻母亲的竞争。文章从中国家庭的环境、构成、伦理,母亲的责任、性别特点,幼儿教育现状等多个角度,论述了年轻母亲对孩子培养教育的重要性,很有道理,也很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社会家庭特点。这引起了我的思考,的确,孩子在幼儿时期,身边多围绕着女性,那么作为万红丛中一点绿的爸爸,如何发挥自己的性别特点和优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又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家庭中,作为父亲,性别上,作为男性,爸爸的作用显然是不可替代的,如果说与母亲相比,可以忽略的话,只能说明,角色不合格,不称职,没有做到位。一个好父亲需要做的,很多很多,我觉得基本的有三点:

一是发挥性格优势,塑造坚毅的性格特征。父亲的性格应该有坚毅果敢的一面,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克服懦弱,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正确对待挫折,对于完善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性格,就是父母的最大贡献和关爱。

二是发挥身体优势,打造健康的运动习惯。父亲是力量的象征,代表着健康与运动。健康观念已深入人心,而健康来自于科学的运动。对于独生子女,条件优越的孩子来说,养成运动的好习惯非常重要。既可以摔打锻炼孩子,又通过身体的强健达到心理的强健。这要求父亲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和孩子一起锻炼,象晨跑和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基本体能训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规律和习惯,好的习惯将受用终身。

三是发挥性别优势,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从性别上看,父亲应该是强者。强者应该有强者的风范,在家庭中充分体现出宽容忍让,让老婆孩子都觉得你是靠山。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少或者不与家属吵架,即使吵也要避开孩子,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来讲,就象是肥沃的土地,十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天生和顺理成章的,许多事情需要当爸爸的刻意去做,这要以爱心和耐心做基础,有些时候,要硬撑。

针对宝宝负面情绪该做什么?


导读: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应对自己的内在情绪,然后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我们的宝宝。

作为年轻的父母,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年幼宝宝大发雷霆,甚至歇斯底里般的状态,面对那样的情形,我们内心的怒火似乎也在酝酿、升级、蔓延……直到不可遏制!冲动之下,我们会做些什么呢?有打的,有骂的,有躲的,有迁怒他人的……与此同时,所伴随的情绪大致如下:

一、烦躁恼火

忙了一天回到家的父母们,大都希望夜晚能安安静静地读报纸、看电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或是搞些轻松的亲子游戏,然而宝宝并不能时刻配合我们的心愿。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身心状况不佳哭闹起来,甚至大发脾气。当家长满耳充斥着尖叫、哭闹声,心情自然烦躁起来。虽然这样的情绪是人之常情,但对教育孩子却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我们或许可以做这样的尝试,来缓解自身的情绪:

1、干一件自己特别享受的事情。事情并不需要怎么特别,哪怕只是洗个热水澡、做个面膜、把音响调大声,听首自己爱听的曲子、沏壶香茶,只要有利于舒缓自己情绪的都行,总之把自己和宝宝尖叫哭闹的情境暂时隔离,等摆平了自己心头的波澜,再面对继续哭闹的孩子时,我们的内心便不再那么容易“起毛”;

2、回想宝宝可爱的神情、童趣的言语。每一个孩子都有可爱的一面,如果能够成功调用大脑中储存的这部分资源,就会在心中涌起无限爱怜的感觉,有助于冲淡烦躁和恼火的情绪;

3、认知调整。孩子的尖叫和哭闹并不总是无理的,有时代表某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涵义,如果我们能够猜中,宝贝的哭声就会低一些,猜错了,宝贝的哭声就高亢些。有时脾气大作也是孩子自己试图调节情绪的方法之一,他不会象大人有那么多的渠道可以宣泄和转移,所以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题发挥的机会,教会他更多宣泄的方式。当我们的头脑在做类似上述的认知调整工作时,烦躁恼火的情绪便在不知不觉中遁形了

二、无助自责

这种情绪在年轻的妈妈身上时有发生。她们面对大发脾气的宝宝,感觉到无奈、无助,不知道怎样做才合适,下意识地想法是“我是个不合格的妈妈”、“我不称职”,在认知层面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的调节:

没有谁天生会做妈妈,要胜任就得学习,眼前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绝不能错失,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经过一番自我激励,重新上岗后的妈妈就会变消极为积极。

三、羞愧愤怒

如果是家庭聚会或有客来访的情况下,宝宝也毫无顾忌地闹将起来,会令不少家长猝不及防,有失颜面。即便平时这些家长对待孩子颇有耐心,但在“外人”面前,他们依然会希望尽快“镇压”孩子的哭闹,保存自己的颜面。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冲动之前,对自己喊“停”,这么多双眼睛关注着这一幕,意味着有很多能量在这个场运转,或许这是个塑造孩子行为的好机会,如果借着这股能量把孩子往好处去推,也许比平时私下里教育孩子效果还好。比如,一个挑食的孩子,因为饭桌上没有合意的菜而大发脾气,我们可以说,宝宝,这个小菜心觉得好难为情,现在这么多人都知道宝宝不喜欢吃它,它伤心地哭起来……宝宝很可能被这个“童话”吸引,进而改善自己的行为。

带孩子做过飞机的家长都知道,空乘小姐会提醒说“如果发生紧急事件,请家长先把自己的氧气面罩戴好,再帮孩子戴上”,是啊,如果我们作为家长都无法处理、合理转化我们的负面情绪,又如何帮助宝宝接纳和改善自己的情绪呢?所以当宝宝发火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应对自己的内在情绪,然后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我们的宝宝。

面对孩子负面情绪该做什么?


作为年轻的父母,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年幼宝宝大发雷霆,甚至歇斯底里般的状态,面对那样的情形,我们内心的怒火似乎也在酝酿、升级、蔓延……直到不可遏制!冲动之下,我们会做些什么呢?有打的,有骂的,有躲的,有迁怒他人的……与此同时,所伴随的情绪大致如下:

一、烦躁恼火

忙了一天回到家的父母们,大都希望夜晚能安安静静地读报纸、看电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或是搞些轻松的亲子游戏,然而宝宝并不能时刻配合我们的心愿。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身心状况不佳哭闹起来,甚至大发脾气。当家长满耳充斥着尖叫、哭闹声,心情自然烦躁起来。虽然这样的情绪是人之常情,但对教育孩子却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我们或许可以做这样的尝试,来缓解自身的情绪:

1、干一件自己特别享受的事情。事情并不需要怎么特别,哪怕只是洗个热水澡、做个面膜、把音响调大声,听首自己爱听的曲子、沏壶香茶,只要有利于舒缓自己情绪的都行,总之把自己和宝宝尖叫哭闹的情境暂时隔离,等摆平了自己心头的波澜,再面对继续哭闹的孩子时,我们的内心便不再那么容易“起毛”;

2、回想宝宝可爱的神情、童趣的言语。每一个孩子都有可爱的一面,如果能够成功调用大脑中储存的这部分资源,就会在心中涌起无限爱怜的感觉,有助于冲淡烦躁和恼火的情绪;

3、认知调整。孩子的尖叫和哭闹并不总是无理的,有时代表某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涵义,如果我们能够猜中,宝贝的哭声就会低一些,猜错了,宝贝的哭声就高亢些。有时脾气大作也是孩子自己试图调节情绪的方法之一,他不会象大人有那么多的渠道可以宣泄和转移,所以这也是我们可以借题发挥的机会,教会他更多宣泄的方式。当我们的头脑在做类似上述的认知调整工作时,烦躁恼火的情绪便在不知不觉中遁形了。

二、无助自责

这种情绪在年轻的妈妈身上时有发生。她们面对大发脾气的宝宝,感觉到无奈、无助,不知道怎样做才合适,下意识地想法是“我是个不合格的妈妈”、“我不称职”,在认知层面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的调节:

没有谁天生会做妈妈,要胜任就得学习,眼前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绝不能错失,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经过一番自我激励,重新上岗后的妈妈就会变消极为积极。

三、羞愧愤怒

如果是家庭聚会或有客来访的情况下,宝宝也毫无顾忌地闹将起来,会令不少家长猝不及防,有失颜面。即便平时这些家长对待孩子颇有耐心,但在“外人”面前,他们依然会希望尽快“镇压”孩子的哭闹,保存自己的颜面。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冲动之前,对自己喊“停”,这么多双眼睛关注着这一幕,意味着有很多能量在这个场运转,或许这是个塑造孩子行为的好机会,如果借着这股能量把孩子往好处去推,也许比平时私下里教育孩子效果还好。比如,一个挑食的孩子,因为饭桌上没有合意的菜而大发脾气,我们可以说,宝宝,这个小菜心觉得好难为情,现在这么多人都知道宝宝不喜欢吃它,它伤心地哭起来……宝宝很可能被这个“童话”吸引,进而改善自己的行为。

带孩子做过飞机的家长都知道,空乘小姐会提醒说“如果发生紧急事件,请家长先把自己的氧气面罩戴好,再帮孩子戴上”,是啊,如果我们作为家长都无法处理、合理转化我们的负面情绪,又如何帮助宝宝接纳和改善自己的情绪呢?所以当宝宝发火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应对自己的内在情绪,然后才有足够的智慧去应对我们的宝宝。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


某市数家幼儿园和幼儿机构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五类妈妈最不受孩子欢迎。孩子心目中的好妈妈到底是什么样?记者采访了学前教育专家张明红老师、阶梯华纳幼儿园园长林丽忆女士。专家们建议,如果年轻妈妈能够知道如何才会受到孩子的欢迎和喜爱,这对提高自己做母亲的素质标准和教育艺术都十分有利。 

1、“无能妈妈”不受欢迎

孩子: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是妈妈都不会。妈妈早出晚归,她对我的爱好好像根本不感兴趣。其实,我很希望妈妈能够陪我一起玩。而且妈妈对我的提问也从来不热情回答,还说我的问题很奇怪,说小孩子的话为什么这么多。 

点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他们想从妈妈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如果妈妈总是一问三不知,便会使孩子感到很失望。同时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建议:为做一个令孩子喜欢和自豪的妈妈,读书学习是关键。但是,同时,尽可能抽时间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语交流。毕竟妈妈不是完美的,总有些事情是妈妈不会的。也没必要为了孩子而去学这学那,要告诉孩子知识是无涯的,妈妈会不断的充实自己就想孩子现在做的一样。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学习新的东西。 

2、“电视妈妈”冷淡孩子

孩子:妈妈一有空总坐在电视机前,对于电视连续剧是一集不落,而把我搁在一旁。妈妈把电视节目看得比我重。 

点评:如果妈妈一直与电视机为伍,就会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看书和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这不仅会失去许多和孩子沟通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孩子,使得他也从小喜欢看电视,而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严重的话,自闭症和孤独症等一系列疾病也可能产生。 

建议:童年很珍贵,妈妈有时间的话,应该多和孩子一起活动。 

3、“苛刻妈妈”束缚孩子

孩子:妈妈总对我不满意,一心想把我当成一个“全能小神童”,钢琴、舞蹈、美术、体操和电脑,我学了好多,可是她还总觉得我这样没做好,那样没学好。 

点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过于苛刻的妈妈,这样的妈妈对孩子过于严厉,而且总是说“不”。孩子经常处于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 

建议:儿童天性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谁剥夺了他们这种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欢迎。切记不要过分唠叨和干预孩子,要大胆放手,让他适当自由和放纵。 

4、“攀比妈妈”让人厌烦

孩子:“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这是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在大家面前,妈妈总喜欢把我和别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说我不好,就是表扬同事或者邻居的孩子比我强。其实,我觉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错。 

点评:对孩子的责备使得他有些不服气,甚至反感。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独特个性和自信心不利。   建议:妈妈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他们。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帮助他一起开发潜能。 

5、“谦虚妈妈”压抑孩子

孩子:在客人面前,我总喜欢表现自己最拿手的长项,但妈妈总当着他人的面说我做得不好。 

点评:在外人面前,孩子往往比较兴奋,喜欢表现,同时也不免出现一些小差错,这是正常的。可是妈妈却认为孩子的“人来疯”让家长丢面子,或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子有方,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孩子。 

建议: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比大人还强,而且心灵也比较脆弱,上述做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  

当孩子开始不听妈妈的话,开始对妈妈的教育出现叛逆行为的时候,做妈妈的就应该开始细心的观察一下,自己什么地方引起了孩子的反感。如果是自己的不对,要及时的改正。不过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了解越多,独立性的要求越强烈,也可能出现逆反心理,都是正常的。

放假了,孩子要做什么呢?


放假了,孩子要做什么呢?一年一度的寒假又开始了,孩子们会想做什么呢?

一: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对于高年级的孩子,除了完成寒假作业外,最想做的就是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参加一些义工组织,进行交通维持、城市卫生、到福利院或孤儿院看望老人和小孩子等,这些社会活动首先是有组织的,不但能保证孩子的安全还能让孩子体验社会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二:上培训班。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一个人呆在家里,还不如去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不但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和同学玩。这样的培训,孩子会很乐意去上,另外培训班还会安排一些社区实践活动,到小区里扫扫地,看望老人和小孩子,到附近游玩等。

三:上山下乡。

很多孩子都希望假期能轻松点,做完假期作业后,就可以回乡下看望爷爷奶奶,过过农村生活。在一片的原野里,捉捉虫子,喂喂小鸡,做做农活,和村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很多游戏,那将是一个很快乐的假期。

四:看电视,玩电脑游戏。

平时要上学,家长们是不让孩子多看电视,也不让租动画片看,孩子希望在假期假里爸爸妈妈别限制太死,允许他们多看一些喜爱的动画片。还有,就是可以适当的玩玩电脑游戏,特别对于男孩子来说,更是件很快乐的事。

对于家长们来说,孩子的假期却是件头痛的事,不知该如何安排他们的假期生活,既不想孩子们浪费太多时间去玩,也不想更多的限制他们放轻松的时间,其实假期应该让孩子在轻松、快乐中成长。

首先,应该尊重孩子,共同协商。

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武断地将孩子的暑假“据为己有”,安排各种补习班、强化班等,还有些家长则因工作繁忙导致孩子处于一种完全放任的“无监护”状态。最好的办法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共同去协商假期计划,并给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

其次,鼓励孩子去接触社会,陶冶情操。

寒假里应当鼓励适龄青少年参加一些适度的社会活动或公益劳动,如社区活动、帮助残疾人活动等。使其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锻炼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培养其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格。应当鼓励孩子结交一批有共同爱好和志向的朋友,在互相交往中共同进步。

最后,家长应该抽出时间,与孩子同乐。

家长一定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娱乐。假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是孩子们娱乐身心、展示天性的大好时光,而家长应当是孩子假期活动的向导和亲密伙伴。在工作之余,家长应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泳、郊游、爬山、制作小工艺品等有益的活动,这样既可让孩子增长见识、愉悦身心,又可以密切家长同孩子的关系,使家庭生活更加融洽和睦。

假期于孩子们而言,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快乐,使他们在快乐中成长。或读书,或旅游,或参与社会实践……不管以何种形式度假,原则只有一条:必须是他们乐意做的。目的也只有一个:能够使他们开眼界,长见识,锻炼健全人格,增强生活本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妈妈,乳房是做什么的?》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新生宝宝期待妈妈做什么? 母子心灵交流从细节开始 年轻妈妈初为人母的心情是喜忧并存,喜的是宝宝的降临带来了家庭的欢乐与幸福,忧的是自己没有育儿经验,不知怎样养育这幼小的生命。不用担忧,宝宝并不了解你是一个育婴新手,他也不是无能...
    2021-11-12 阅读全文
  • 星星像什么的故事 1、星星像什么的故事 星星像什么呢?有的时候我们看到满天星星一闪一闪,真是漂亮极了,大家有想过星星像什么吗?那么小动物们眼里的星星又像什么呢?赶紧来看看吧! 小鳄鱼去找象一起看星星。 “天上的星星就像...
    2020-09-17 阅读全文
  • 树叶是树妈妈的什么 户外活动时,几个男孩子的争论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了解他们争论的原因,但又不想冒然进入,于是我就侧耳倾听。只听宋彤说:“树叶是树妈妈的头发。”文凤反驳说:“不对,头发不会一下掉光,树叶到冬天就全掉光了。...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太阳公公吃什么的幼儿故事 有一天,悠悠兔突然问胖胖熊:胖胖熊,你知道太阳公公每天都吃些什么吗?胖胖熊摇了摇头,说:不知道啊,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悠悠兔说:咱们去问问太阳公公吧!于是,悠悠兔拉着胖胖熊的手,来到了太阳底下。悠悠兔...
    2021-07-15 阅读全文
  • 为什么孩子做什么都很拖拉 常常听家长埋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抓紧时间,那么,我们仔细推敲一下,怎样才算有时间观念呢?我们自己有吗?就我的观察,有一部分人的时 间管理的确很到位,但也有许多人的时间观念是模糊的。你也许不同意这...
    2021-05-07 阅读全文

母子心灵交流从细节开始 年轻妈妈初为人母的心情是喜忧并存,喜的是宝宝的降临带来了家庭的欢乐与幸福,忧的是自己没有育儿经验,不知怎样养育这幼小的生命。不用担忧,宝宝并不了解你是一个育婴新手,他也不是无能...

2021-11-12 阅读全文

1、星星像什么的故事 星星像什么呢?有的时候我们看到满天星星一闪一闪,真是漂亮极了,大家有想过星星像什么吗?那么小动物们眼里的星星又像什么呢?赶紧来看看吧! 小鳄鱼去找象一起看星星。 “天上的星星就像...

2020-09-17 阅读全文

户外活动时,几个男孩子的争论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了解他们争论的原因,但又不想冒然进入,于是我就侧耳倾听。只听宋彤说:“树叶是树妈妈的头发。”文凤反驳说:“不对,头发不会一下掉光,树叶到冬天就全掉光了。...

2019-12-12 阅读全文

有一天,悠悠兔突然问胖胖熊:胖胖熊,你知道太阳公公每天都吃些什么吗?胖胖熊摇了摇头,说:不知道啊,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悠悠兔说:咱们去问问太阳公公吧!于是,悠悠兔拉着胖胖熊的手,来到了太阳底下。悠悠兔...

2021-07-15 阅读全文

常常听家长埋怨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抓紧时间,那么,我们仔细推敲一下,怎样才算有时间观念呢?我们自己有吗?就我的观察,有一部分人的时 间管理的确很到位,但也有许多人的时间观念是模糊的。你也许不同意这...

2021-05-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