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冷静处理孩子破坏行为事宜

发布时间:2021-04-05

幼儿行为故事。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冷静处理孩子破坏行为事宜》,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破坏行为不仅仅是醉酒的人才会有的行为,生活中,宝宝们经常会有撕纸、摔东西的行为,家长们切不可大惊小怪,甚至吼叫呵斥,这只是孩子们锻炼手眼协调能力的一个阶段,家长们要正确引导,积极鼓励,陪伴他们走过正常的成长阶段。

是否遇见过这样的情况?你兴高采烈地拿来一本童话故事书,准备和爱子爱女好好分享感人的、有启发性的、有教育意义的美丽童话的时候,宝宝却突然“唰”的一声把书撕成两半了;你满心期待地拿回一个变形金刚,打算给他一个惊喜,等待着他“哇”的一声扑向你表达感谢的时候,宝宝却“啪”的一声用满地碎片打破了你的幻想。此情此景,你一定火冒三丈了吧,但是还是要劝你发火之前冷静一下,这些并不都是宝宝的错哦!

孩子的身心成长自有他的一套规律,有其自身的阶段特征,家长们是急不来的,有些父母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就主动承担起“引导”的义务,以为可以启发孩子们的心智,说不上哪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引发出宝宝们的天赋,给孩子们带来影响一生的改变,所以爱子心切的爸妈们就不惜血本为儿女购置各种玩具、书籍、益智用品等等,但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孩子们也许“并不领情”,不是他们不喜欢或是不需要,也许是他们还没到那个年龄,当然也不会对这些满载着父母深情厚望的东西感兴趣。

撕纸、摔东西,这些不是因为孩子们脾气暴躁、智育不高,这只是他们在锻炼手眼的协调能力,也是他们通过破坏,了解事物内部结构,增加感性认识的一个阶段,家长们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也不会对他们的暴力活动大惊小怪了。家长们也完全可以利用这个阶段,鼓励孩子们打破物品表层,渗透入了解内部构造,在满足孩子们需求的同时,也许可以启发孩子们其他的天赋。可以引导孩子们撕纸的时候注意颜色和形状的拆分、组合,以此完成他对颜色和图案的认知,在破坏玩具的时候引导他们不要暴力摔破,而是用螺丝刀或是其他工具拆解开,最好能拆能合,不仅知道怎么弄坏,还知道怎么样才能弄好,这样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我国著名的青年围棋大师、90年代末期的“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古力,小时候就是通过拆玩具来锻炼智力开发的。

小孩子搞破坏,在家里玩“天女散花”、“龙卷风袭击”甚至还有大搞“地道战”,家长们看见了可千万不能扣上“不学无术”、“玩物丧志”等帽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锻炼途径,家长们一定要顺其自然的同时积极鼓励引导,这样才能避免拔苗助长,才能正确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破坏宝宝专注力的行为


专注力也称注意力,它原本是宝宝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为什么宝宝会逐渐丧失这种本能呢?关键在于宝宝成长的环境里总是充满了“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在不经意间破坏了专注力自我成长的本能。

No.1不分时机的关心、干扰、催促

2岁的家家正在地板上专心拼积木。她把积木堆起来,哗地又推掉,然后再堆再推。堆的时候一脸专注,推的时候满脸兴奋……奶奶一会儿过来“宝贝,喝水了”;一会儿“宝贝,饿不饿?”;一会儿“宝宝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了?”本来玩得好好的家家发起飙来……很多父母会抱怨孩子写作业坐不住,不是吃东西,就是摆弄小汽车,一会儿又去偷看电视……看家家的案例就该知道原因了!当宝宝专注地玩的时候,你一会儿问要不要喝饮料,一会儿问饿不饿,试问宝宝怎么会专注于手头上的事情呢?宝宝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是被保护出来的。因此,你不分时机地关心、干扰宝宝,只会破坏宝宝的专注力。

No.2提供给宝宝太多玩具

你若是以为玩具多、书籍多,宝宝就会很开心,就会增长很多知识,那就大错特错。当然,如果有你在旁边陪伴和指导,宝宝会有一定的收获;如果你只是把玩具和书扔给宝宝自己玩自己看,宝宝很容易形成浮躁和注意力涣散的毛病。因为宝宝一般很快就会厌倦,并不断地换其他玩具。久而久之,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就形成了。有目的的活动更容易集中宝宝的专注力。游戏开始时,你可以帮助宝宝选择,不要所有的玩具都堆在地上,宝宝一会儿玩一样,什么都玩不长,这样的游戏是没有意义的。游戏质量的高低不在于玩具的多少,也不在于玩具价值的高低,而在于宝宝在游戏中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No.3缺乏耐心

动物园猴山旁,蒙蒙高兴地看着爬高跃低的小猴子。一旁的爸爸不断催促着:“走了走了!还要看老虎、狮子呢!”小家伙不为所动:“我要看猴子!爸爸,猴子也有手对不对?”爸爸一边敷衍着一边又开始催:“走啦,有什么好看的!”很多时候不是宝宝缺乏耐心,而是大人提前丧失了观察的耐心。就像蒙蒙爸一样,总会从现实的角度去考量,如买了门票就要一次都看完或者天快黑了要尽快看,但是宝宝的专注力却集中于自己感兴趣的事上。所以,当宝宝专注于看,专注于观察的时候,你不要为了赶时间而打断他的蓬勃发现力。与其走马观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来一次,让宝宝尽情享受专注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No.4玩游戏时过多干涉强迫

星星在沙滩上玩沙堆游戏,他小心地用铲子挖着,把沙子送进小桶里,装入桶里的沙还没有洒在衣服上的多。可他一点不在意,不一会儿星星垒出了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体……妈妈从旁边走过来大叫:“怎么把衣服都弄湿了!”爸爸也来了:“儿子,你的房子怎么没有装门呢?来,爸爸教你,在这里留个小门!”“我不要留小门……”星星立即沮丧起来。爸爸妈妈总是不经意间破坏宝宝在快乐中建立起来的专注力,用自以为是的行为干涉瓦解了宝宝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教育小叮咛:请在宝宝需要的时候再出现。当宝宝沉浸在游戏中,请远远地陪伴他,以能给他安全感的距离为宜。不要对宝宝的半成品评头论足,当他希望你分享他的快乐时再和他分享。

No.5对待宝宝的重复不耐心

3岁的童童反复把杯子里的水倒进另外几个杯子里。他仔细观察着,发现这些杯子高矮、粗细各不同。有的杯子水刚满,有的杯子水刚好半杯,还有的杯子很小。妈妈在门口观察了半天,看到童童把水洒了一身,再也忍不住,立马制止童童。宝宝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完全忽略外物,这样的情况专家称之为“重复练习”。每次完成这种体验后,宝宝就像完成重大任务一样充满了喜悦和满足。其实,宝宝正处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通常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一旦碰到吸引他的事物,就会忘我的投身其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惊人。这时,你不要去干扰他,让他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那么宝宝以后每做一件事情都会非常专注。

No.6不给宝宝独处或安静的空间

让宝宝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或游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宝宝正在房间里读书,爸爸在一旁翻箱倒柜地找东西;宝宝在一边兴致勃勃地玩玩具,奶奶在一边大声谈笑或看电视……试想,宝宝的注意力怎么能不被转移?一般在成人的陪伴之下宝宝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在此过程中给予宝宝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有助于宝宝建立良好的专注力,并能保证宝宝有兴趣参与这样的活动。

父母怎样处理宝宝黏人的行为?


当宝宝感到不安全的时候会找妈妈,这是宝宝内心需求保护的表现。宝宝黏人也有相似的道理。专家认为应该以“15个月”为分界线来看待这个问题。

15个月之前的宝宝可以随意宠他

有人认为,孩子黏人是因为他的情感需求没得到满足,一旦满足了,你想让他黏你都难;还有人觉得,太黏人的孩子独立性差,大人越顺着他,越会助长他的依赖感,所以必须拒绝他黏人。

“对待15个月之前的孩子,你可以随意宠他,不仅不会宠坏他,还有助于他和你(父母)之间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专家说。

事实上,宝宝能否形成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1岁左右是关键期。此时,如果父母能和孩子最大限度地相处,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对他们的哭闹、微笑等行为予以快速、合理的回应,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增加宝宝的安全感,这将影响到他以后与人沟通的能力及探索新事物的勇气。

但如果把照顾孩子的责任过度集中在一人身上,也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这个人。专家提醒,在妈妈积极照顾孩子的同时,也要平衡家里其他成员尤其是爸爸照顾孩子的机会。

孩子黏人顺从还是拒绝因人而异

至于15个月以上黏人的孩子,家长该顺从还是拒绝,则要根据不同情况,有区别地对待。

●安全感不足

这类孩子的父母多是上班一族,平时照顾孩子太少,和孩子交流不多,很难建立起安全、稳定的依恋关系,于是,这些孩子多存在强烈的不安全感,一旦父母离开视线,就极度恐惧,哭闹不止。

建议:尽量多抽一点时间陪孩子,即便自己不得不离开,也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让他明白:我只是暂时离开,一会儿就回来。最好每次离开前和宝宝约定好回家的时间,且一定要守时;尤其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及时的爱的语言和抚摸是他们的强大后盾。

●和外界接触少

在教养过程中,家长既不太注重带孩子接触外界环境和人员,又很少请朋友来家做客,使孩子很少有机会和陌生人沟通,更没有体验过和外人交往的快乐,因此,他们常常因为恐惧外界而过于黏父母。

建议:帮助孩子逐渐接触外界。先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比如家里)接触外人,刚开始接触外人时,家长可以紧握孩子的手或紧紧搂住他,让他能够在安全感较强的情绪下尝试交往,当孩子看见陌生人退缩时,更要抱紧他,给他安全感。

●心理依赖感较强

由于家人从小到大包办过多或太过溺爱,孩子的依赖感就比较强,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他们的独立性。其中,部分孩子可能在面对新事物、新环境或陌生人时不自信甚至退缩,还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因娇惯而专横跋扈,影响人际交往。

建议:10个月、1岁、2岁……孩子会出现很多执拗期。他为什么执拗?就是要从思想、行为上体现他的独立。这时,家长要避免干涉、包办过多,否则,他会慢慢丧失承担责任的需求,导致心理依赖越来越强;如果孩子已经依赖感很强了,家长除了要学会拒绝,适当忽略他的黏人行为,还可以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吸引他独立做事,并及时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

孩子顶嘴父母先要冷静


为人父母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不听话真气人,孩子顶嘴更气人。遇到孩子顶嘴,用有的父母的话说,简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是真的没有办法吗?不是的。因为父母们所用的方法在解决孩子顶嘴问题上没有奏效,所以说没有办法。没有奏效不等于没有办法。为什么父母们不说自己没有找到好办法教育孩子,却把问题都推到孩子身上?这就是父母们感到生气和没有办法的愿意所在。

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父母首先要冷静,要控制住情绪。

如果这个时候父母控制不了自己,给孩子一样“顶”,必定是矛盾激化,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在孩子看来顶嘴的目的,并不是把父母压下去,想战胜父母,而是想通过说理来让父母改变最初的想法。在父母看来,目的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孩子顶嘴,太没有礼貌了,也丢了父母的面子,如果不把孩子震住,父母在孩子面前就没有威信了,以后也难以教育,甚至有的父母感到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孩子将来难以成人。这是父母们主观的想法。那么客观上讲,父母的要求是不是就一定正确呢?应该说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顶嘴是双方的事,如果有一方面冷静一下可能就顶不起来。假如父母的说法不对,那么孩子的顶嘴就另当别论了。现在看来,顶嘴的结果是很难有效解决问题的。还可能因为孩子不服,父母大打出手,破坏了家庭和谐的气氛。

在孩子与父母顶嘴的情况下,父母要认真考虑一下这个问题。顶嘴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坏孩子。父母一旦得出顶嘴的孩子就是坏孩子的结论,会减弱教育孩子的信心。事实上,顶嘴的孩子并非都是不好的。如果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是正确的或者是有道理的,父母就不要随便给孩子下不听话的结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承认自己的不足。如果是孩子不正确,或者说,针对顶嘴这件事有探讨的余地,父母可以有以下三中处理问题的方法。第一种是,父母控制情绪,不与孩子顶嘴,给孩子充分讲话的机会,让孩子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如果孩子说的正确,父母应该改变自己的想法采纳孩子的意见。但是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尊重父母,尊重他人,不要跟他人顶嘴,说话与其要和蔼。如果孩子说得不正确,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让孩子接受父母的要求。第二种是,父母应该跳出顶嘴的圈子,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共同与孩子争论"顶嘴"问题。这种争论绝不是顶嘴的延续,而是把激化矛盾的顶嘴,转化为一种讨论,通过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明辨是非。这样做,孩子辩论的才能得到发挥,正确的观点能够得以显现,错误的认识能够得以纠正。第三种是,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段时,包括一开始的家庭教育,父母应该确定正确的方法。比如,孩子顶嘴,无论是孩子正确,还是父母正确,都要通过一定方式方法来促使双方接受正确的要求,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民主式的家庭教育。这就是说无论做父母的还是做子女的,都要服从正确的。在孩子面前,父母的说话语气很重要,这关系到孩子接受父母意见的程度。如果语气生硬,正确的意见孩子也很难接受,应该说父母的诚恳态度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教育。如果孩子顶嘴对父母不礼貌,父母也不要发火,而是应该教育孩子,无论对谁,包括对待自家人都应该讲文明懂礼貌。

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不存在谁胜谁负问题的,但必然地存在教育和被教育的问题。因此,当孩子与父母发生顶嘴时,就发映出父母的教育与孩子的反教育问题,如果方法得当就能够接受教育,或者改变教育内容,另行施教。这里核心问题是教育的态度、方法和内容问题。做父母的应该从教育子女的全程高度来看待孩子顶嘴问题。不断确定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充实切合孩子实际的教育内容,把顶嘴带来的教育阻力变为促进孩子进步的动力。

我们常常用下面几个方法来纠正孩子顶嘴的毛病。

如果你的孩子平时很懂礼貌,那就简单地和他说:“那是顶嘴,不可以这样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你的孩子认识到错误,以后也不会再犯。

不要马上给予反驳,直呼其名,或者用讽刺的话来对他。你越是平静,越是和平时一样,效果会越好。

如果他一直和你顶嘴,那就不再理他。离开房间并告诉他:“在你学会好好和我说话之前,我不会理你。”

指出孩子说的那些让你感到不愉快的话。“你大声朝我喊,这对我来说不公平,这样会使我很不开心。在这里我们已经玩了两个小时了,我觉得很不错了。我们现在必须回去。”

提出积极的建议。急脾气的孩子发脾气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是他不愿意离开运动场,那处理的方法就相对简单了。“我知道你现在不想回家。何必这么不开心呢?你可以和我商量下次再带你来这里。有时候,我们必须走;但有时,当我看到这对你来说很重要时,我会留下来多陪你一会儿的。”在遇到别的情况时,我们需要学会采取更多的方法。当孩子玩得正酣时和你顶嘴,或者放学回家后为了一些与你无关的事情郁闷时,你就该试着和他说:“你平时不是这样和我说话的啊!幼儿园里什么事情让你不开心了?也许我能帮你。”

当然,还有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

当到了全家去疗养院探望大姑妈的日子时,你的孩子却使劲地跺着脚,大声喊着:“我不去!”你也许该采取一些策略(这些可以用来借鉴的方法,会帮我们解决一生中你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你可以和他说:“大姑妈非常想见到你,你去那里很重要,让我们想想下午我们去玩什么会让你更开心呢。”你的建议可以从去的车上就开始,计划怎么出去玩,建议带上他的一个小朋友同去,或者在回家的路上吃饭时,让他选择餐馆。这样的方法还可以用在那些不愿意去看病的小孩子身上。在结束了拜访或约会以后,给孩子一点乐事是没错的。作为一个大人,我们也时常这样对待自己。“嗯,如果我明天完成了任务,我将在午饭时赏给自己一个奶昔。”我们应该学会在完成一件困难的任务后给自己一点奖励。这就是我们也应该将这个方法用在孩子们身上的原因。

如果孩子的顶嘴来源于家庭琐事,如把衣服放到洗衣机里,帮着洗碗等,那你一定要坚持让他去做。你可以让他试着挑几件衣服去洗或者帮他一起洗碗,但一定要让他明白家里人要互相帮助。没有老师会让孩子一个人去解决难题,在家里更是如此。在孩子心里建立这种理念,可以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家长行为不妥时的处理案例


事件回放

在某幼儿园,两个要好的小女孩玩耍时,笑笑不小心用指甲将丽丽的前胸划破。傍晚丽丽妈来接时看到女儿在哭,简单询问女儿后,就冲向笑笑,大声斥责:“你这样对我女儿,我也让你试试。”并在笑笑的胸前留下了划痕。事件发生在一瞬间,教师未来得及制止。园长闻讯后迅速赶来,先和教师一起安抚两个女孩和在场幼儿,防止孩子们受到刺激和惊吓,并将丽丽妈请到办公室里谈话。

园长对丽丽妈妈的行为进行了分析:“你作为成年人,出手伤害幼小的孩子是很不妥的!“丽丽妈则认为自己蛮有理:“我的孩子吃了亏,我这样做是为了教育那个孩子,平时我没让自己的孩子去打人,但别人伤了她,她只会哭不会保护自己,这样下去不是永远都吃亏吗?哪个孩子的父母不心疼呀?”园长承认了园方工作存在的失误并进一步说明情况:“两个孩子平时特别要好,笑笑不是故意伤害你的女儿,是在追逐玩耍时不小心划破她的。然后客观地指出这与成年人出手打伤孩子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你想过吗,你的言行不仅伤害了笑笑,而且对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你是笑笑的父母,你能容忍别人这样对待自己的女儿吗?像你这样保护女儿,她还能有朋友吗?还能有机会面对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吗?园长的一席话,使丽丽妈彻底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一时失态的严重后果,并主动征求园长的意见,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

紧接着教师打电话告知笑笑家长事情发生的经过,先让他们放心,再上门家访。笑笑的父母十分通情达理,不仅没有责怪教师反而安慰她们。随教师回到幼儿园后,他们积极配合园方安抚女儿,对笑笑解释说:“阿姨不是成心的,大人犯了错想改正,小朋友也要原谅她。他们说,很心疼自己的女儿,但理智的态度应是防止矛盾升级和事态扩大,以免孩子们再受伤害。

家园共育《冷静处理孩子破坏行为事宜》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行为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冷静处理孩子们交往中出现的问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教学工作中,常会听到某某小朋友打我了,某某小朋友抢我玩具了等等的现象。 当孩子们之间发生这些现象时,我认为我们老师要善于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之间争吵是常有的事。 一般来说,...
    2020-11-17 阅读全文
  • 案例:孩子破坏性行为的背后 实录: 早上区角活动,孩子都在开心的玩着,突然建筑区角传来不和谐的声音,立即飞飞跑来告状:“陈老师,凌智琪把我们刚搭好的房子给推倒拉。”又是这家伙,平时最调皮的就是他了。怎么总是喜欢破坏别人的东西?我...
    2021-05-20 阅读全文
  • 孩子有不良行为,怎么处理? 导读:幼儿的道德判断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的。凡是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好的行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坏的行为。 l岁宝...
    2021-08-18 阅读全文
  • 如何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 妈妈们在和宝宝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宝宝或者宝宝的小伙伴们到了一定年龄特别爱告状。经常喜欢跑到幼儿园老师或者家长那里说其他小伙伴的“坏话”,我们的小孩为什么会喜欢告状呢?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宝宝爱告...
    2020-12-28 阅读全文
  • 破坏宝宝专注力的行为 专注力也称注意力,它原本是宝宝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为什么宝宝会逐渐丧失这种本能呢?关键在于宝宝成长的环境里总是充满了“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在不经意间破坏了专注力自我成长的本能。 No.1不分...
    2021-08-28 阅读全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教学工作中,常会听到某某小朋友打我了,某某小朋友抢我玩具了等等的现象。 当孩子们之间发生这些现象时,我认为我们老师要善于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之间争吵是常有的事。 一般来说,...

2020-11-17 阅读全文

实录: 早上区角活动,孩子都在开心的玩着,突然建筑区角传来不和谐的声音,立即飞飞跑来告状:“陈老师,凌智琪把我们刚搭好的房子给推倒拉。”又是这家伙,平时最调皮的就是他了。怎么总是喜欢破坏别人的东西?我...

2021-05-20 阅读全文

导读:幼儿的道德判断是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学会的。凡是成人表示赞许并说“好”、“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好的行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责并说“不好”、“不乖”的行为,宝宝便认为是坏的行为。 l岁宝...

2021-08-18 阅读全文

妈妈们在和宝宝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宝宝或者宝宝的小伙伴们到了一定年龄特别爱告状。经常喜欢跑到幼儿园老师或者家长那里说其他小伙伴的“坏话”,我们的小孩为什么会喜欢告状呢?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宝宝爱告...

2020-12-28 阅读全文

专注力也称注意力,它原本是宝宝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为什么宝宝会逐渐丧失这种本能呢?关键在于宝宝成长的环境里总是充满了“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在不经意间破坏了专注力自我成长的本能。 No.1不分...

2021-08-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