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养成遵守游戏规则
发布时间:2021-03-31 游戏规则幼儿园 幼儿园游戏规则 幼儿园攀爬游戏规则银行门口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炀炀和静静开着车来到了自动取款机前,炀炀把银行卡放进了自动取款机,旁边的静静催着他说:“快按密码,快点。”炀炀对静静说:“我还没有领好钱,你等会。”说完就不慌不忙的按起来密码,取好钱以后,炀炀准备要走的时候,静静在大声叫到:“炀炀,你的银行卡没拿。”炀炀一听,赶紧回去取银行卡。
当银行里没有工作人员的时候,孩子们知道自己需要的钱都是在自动取款机中去领取的,在进行取款的时候,炀炀知道去取款机中取钱要输密码,对于用银行卡领钱这个游戏情节,基本上都已经掌握了,但是在取完钱以后,他去忘记了要把自己的银行卡带走,辛亏后面的静静及时的提醒了他,避免了他遗失银行卡。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将生活中和父母去自动取款机领钱的经验迁移到了游戏中,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中班孩子的角色游戏水平比起小班来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进步。
从银行没有人工作人员到今天的自动取款机,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当游戏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孩子们能联系生活实际,想出了新的游戏材料——自动取款机。怎样利用这个自动取款机去缓解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我觉得首先要让孩子们明确这个自动取款机的使用方法,其次是要让幼儿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沫沫今天到特色科探区玩种子分类的游戏,一大盒种子在桌子上,沫沫用勺子舀了起来,他先舀了一勺绿色的种子往贴有绿色标记的盒子里送,不一会儿绿色标记盒里就有了很多的绿色种子,过了一会儿,汐汐来了,和她一起玩分类的游戏,汐汐也拿了一把勺子舀了起来。我见他们玩的很认真,于是我就到隔壁的美工区去看看,结果,当我转身过来的时候,桌子上,地上都是种子,盒子里的种子也没有按照颜色分类。我很认真地跟他们说:请他种子捡起来,放到盒子里。两个人于是开始捡了起来。
《指南》指出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沫沫在一开始游戏时能够遵守游戏规则,用勺子将种子分类,但是当有伙伴加入游戏时,就不能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把种子弄的一桌子一地都是。有的游戏适合单独玩,这样孩子可以安静下来,但是一旦有了小伙伴就不一样了,两个人会商量着玩出新花样来,不遵守游戏规则。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四个游戏教宝宝守规则
宝宝就要上幼儿园了,可还一点儿规则意识都没有,家长们虽然着急却不一定知道正确的方法,其实,只要方法适宜,哪怕是游戏,也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的。 一、如果他老是无视你的“不”
当淘气的宝贝直冲向大街,而你在后面喊破了嗓子“停停停”,他也毫不理会,当好奇的宝贝拿起拿案板上锋利的尖刀,尽管你在一旁快要吓死了地“不不不”,对他来说却只能激起更大的“挑战”欲望……必须承认,当“不行”用得太多了的时候,它们便无异于一堆白色噪音了!
1 、游戏一:
我和孩子以及他的小伙伴一起玩儿这个游戏:随着音乐,大家做各种事情,看书、跳舞、蹦跳等等,突然,我关掉音乐,并喊“冰棍儿”,此时不管你在做什么,都必须保持当下的状态不能动,就像冰棍儿冻住了一样。在他们喜欢并习惯这样的“速冻”之后,我尝试去掉音乐,直接喊“冰棍儿”来“速冻”他们。孩子很喜欢这样的游戏,即便在非游戏时间,他们也愿意因为“冰棍儿”而保持不动。于是,我把“不行”“不许”这样的词留给那些非紧急的情形,比如果果要多吃一块饼干或者他在玩闹的时候抓我的头发。而“冰棍儿”则变成了我们的安全词——因为它能使他真正停住,而更是因为它和有趣的游戏联系在了一起。每当我喊“冰棍儿”的时候,果果就不会再忽略我。最重要的是,这使得我能有足够的时间去阻止他企图触碰的危险爆发出来。
2、解析:在生活中,许多家长也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听话。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与坏,可用听话与不听话来衡量,把“听话”与叛逆对立起来是不妥当的。从儿童心理学来讲,孩子太听话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实际上,我们这里的“听话”,不是什么都听父母的,而是希望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
二、如果他不太喜欢分享
孩子不喜欢分享真是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分享”或者“轮流”通常出现在他们正在拥有一样自己很喜欢的东西的时候——因为自己喜欢,所以不愿意松手,因为不愿意松手,于是出现了“该×××玩儿一会儿了”的情形……
2、游戏二:
我们拿出果果爸爸那条很牛仔的腰带,向全家宣布,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戴一会儿这个腰带,但向别人要的时候,一定要说:“你好,我可以戴一下这个腰带吗?”“谢谢”这样的话。于是,爸爸先戴着。一会儿果果就会去找他:“爸爸你好,我可以戴一下这个腰带吗?谢谢!”他就戴上了。过一会儿我去找果果:“宝贝你好,我可以戴一下这个腰带吗?谢谢!”果果很高兴地把腰带解下来给我。没有几分钟,他就跑过来用同样的话请求,我也欣然地还给他。我们还会选用属于我的一条围巾,或者属于果果的一个毛绒小熊来做这样的游戏。后来,当果果在幼儿园或者小朋友聚会的时候,当遇到“轮流”问题时,尽管他仍然不很情愿,但至少他已经能够给出去,并且知道他喜爱的东西还能“轮流”回他的手里。
2、解析:分享是孩子应该具备的情怀,但是不要急于强求孩子。因为分享对孩子来说还是个很难理解的观念,分享会给他带来不舍、犹豫、酸楚、挣扎、忍耐、克制和坚持等复杂情绪,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却姗姗来迟,当看到别人分享他的东西所产生的愉悦时,他担心自己不再是物品的主人。引导分享还要适度,不要还没做到分享,就让孩子谦让。
三、如果他好奇心太强
家里有孩子,当然,我一定会把消毒液、洗涤剂这类东西锁在柜子里。但像锅啊、面粉啊、调料啊这类东西,它们虽然不是因为危险而必须要锁起来,但我仍然也不希望宝贝乱动。而且,如果所有的东西都锁起来,那也太夸张了。孩子喜欢去发现、去“挖掘”,怎样能够既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能够不让人头疼、不乱糟糟,不让我们因为孩子只是做一个孩子该做的事而抓狂喊叫……
1、游戏三:
当果果再次趁我不备冲向厨房的抽屉时,我叫住他,领着他,走到刀具的抽屉前对他说:“这个,果果不能动!”然后转向后面搭着几块抹布的绳子对他说:“这个,果果可以动,可以用来擦桌子。”指着装放碗筷的柜子告诉他不能动,指着存放一些草稿纸的整理箱告诉他可以动,告诉他爸爸妈妈的书桌抽屉不是果果的,告诉他书架上任何一本书他都可以拿。整个屋子走了一遍之后,我发现,当他再走向某个封闭的抽屉或门时,就会顿下来想一想,口中念念有词“果果可以动”或“果果不能动”。到朋友家做客也可以用同样的做法,事先把一些重要的禁忌——当然,一定要搭配上至少相同数目的许可——介绍给他,什么他可以动,什么他不能动。这可以为你节省很多为了把他从他不该触碰的东西旁拉走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和时间。
2、解析:很多儿童非常喜欢问“为什么”,诸如“为什么天是蓝的”、“为什么人不能像鸟儿一样飞”等等。其实,对于初涉人世的孩子来说,身边的世界是那么陌生、新鲜和神秘,在他的心灵中充满了探索、求知的欲望,这宝贵的好奇心正是他智慧的火花,更是促使他探索世界的原动力。
四、如果他出手过于鲁莽
朋友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他带着孩子去看展览,那3岁的男孩儿顽皮地去扭一具塑像的手,结果拧掉了。可你知道吗,那具雕像是200年前的古董,是被用毯子包着、坐着专用飞机从比利时运来的……想起来,就让人一身冷汗!他家被此事纠缠了很久……
1、游戏四:
要避免这类严重的绝对不该发生的“事故”,我想到了我们看过的一个动画片,那里面的仙女为一只受伤的小兔子疗伤,用她的手指轻轻地点在小兔的腿上,小兔就又活蹦乱跳了。于是,我们外出到某个地方,我就会把一些需要他像仙女为小兔疗伤一样轻轻地、轻轻地、只用一个手指触摸的东西指给他,并随时提醒他:“这个,要用仙女的手指摸!”开始孩子还会有兴趣,可需要他小心的东西太多了,他就会腻烦了——因为这样太累!不符合他们粗鲁的“风格”。这样,他就会转移其他的关注点,而不会再有兴趣去碰那些容易被他们“摸坏”的东西了。
2、解析:3-5岁的孩子开始接触和认识外界的一切,对于自己遇到的东西,他会利用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偶尔也会摔一下的方法,来看看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如果您家的孩子正处在这个年龄段,就请把家里鹭的东西收藏好,给他一些安全的家用物品,或是买些耐摔的玩具,让他好好研究研究吧!
教育随笔:遵守规则 友好相处
教育随笔:遵守规则友好相处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终结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的社会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也就是说幼儿只有在集体中有遵守规则的意识,才能与伙伴在友好相处。规则意识的形成,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可以得到深深的体验。
通过连续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规则遵守情况,我发现,从刚开始的规则制定后,有的孩子还没有形成习惯,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总有个别小朋友被其他同伴“请”出区域的情况,但也有个别幼儿非常想参与不愿意离开,因此出现了推搡行为,推人的小朋友振振有词“只能进5个小朋友,你来就多了!”被推的小朋友一脸委屈“我也想玩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没有进行干预,而是在区域活动小结时针对此问题引导小朋友讨论,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小朋友知道应该怎样去解决进区时人数超出的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人数多了可以先去别的区域玩,有的认为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换区域来玩,推人的小朋友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可以在出现人数超出时友好的帮助小朋友想办法,这样就不会出现争吵和矛盾。
从刚开始没有遵守规则、不会解决问题到最后的互相帮助想办法并友好相处快乐游戏,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实践中得到体验,逐步获得规则的认知,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教育随笔:最遵守规则的孩子
我们经常会在生活活动的时候玩一个游戏——小小邮递员,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们掌握地理知识,孩子们可以通过送信游戏,知道很多地方,如:北京、上海、天津等,还有很多外国的国家:美国、英国、法国等,通过玩这个游戏我也知道了孩子掌握的知识是很丰富的。
有一天吃过午饭我们像往常一样在玩这个游戏,可是XXX的一句话让我很为之震惊,也记忆深刻,当小朋友们问他的信送给谁的时候,他皱皱眉头说:“我要送给中三班最遵守纪律的孩子!”听到这句话后,原本吵吵闹闹的教师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了……顿时间我也找到了一个让孩子们能够自觉安静下来不说话的好方法。
平时我们都是通过拍手、拍铃鼓或者做小游戏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们安静下来,但是时间久了,孩子们对这些都没有了新鲜感,这些也就不再对孩子有效果了,但是这个游戏却可以让孩子们很自觉地遵守纪律了,而且孩子们也任然沉浸在游戏的欢乐气氛中。
孩子们已经中班了,孩子们大了也就懂事了,有时候很吵的时候我也会听到有孩子会像小老师一样在说:“别吵啦”,“安静一会儿可以吗”……纪律在孩子们的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了,通过孩子们自律能力的慢慢提高,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都是最遵守纪律的孩子!他们是最棒的。
教育随笔:让大班幼儿自己定游戏规则
区域游戏开始了,今天彤彤小朋友在选择区域时悄悄走到我身边说:“孙老师,我能不能还去建筑城玩啊?”我问:“你昨天不是已经玩过了吗?”她立即解释道:“是啊,昨天搭的房子还没建好呢?我还想去玩。”看到她期待的眼神,我又问道:“别的区域也很好玩,你不想去玩吗?”她立即摇摇头说:“我只想玩那个。”我只好答应了,她立即高兴地去盖高楼了。游戏一会儿后,琦琦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彤彤又去搭房子了,昨天她已经去过了。”我看看她,说到:“她跟我说了,她很想继续盖房子。所以我就同意了。”琦琦听完有些诧异的表情,然后就走开了。
每次玩区域游戏都是孩子们最爱的游戏,为了让孩子们不在某一个区域长时间玩,而忽视其它区域游戏内容,我们班级教师和孩子约定好了每天去不同的游戏区玩。这样孩子们才能关注到更多的游戏内容。但近来我总是发现有些孩子会选择相同的游戏区,像彤彤这样主动跟老师商量的不多,很多孩子都是悄悄地又去那个游戏区玩了。可能他们以为老师不会发现,存在侥幸心理。孩子们不敢跟老师商量,主要是知道我们约定好的规则是不能重复玩同一个区域。当然这是主要依据教师的意愿制定的游戏规则。当孩子们的需求与规则产生矛盾时,作为教师要反思。反思是否是规则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反思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意义,反思如何在其中取舍。纲要和指南中一直强调教师要尊重幼儿,要尊重幼儿年龄特点,要体现幼儿为发展主体。因此,思虑再三之后,我决定和孩子们商量重新制定我们班的区域游戏规则。
区域游戏结束之后,我跟孩子们讨论起来:如果你最近就喜欢搭建游戏,你们能不能每天都选建构区游戏玩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有的说不可以每天都去,这样别的游戏就玩不到了。有的说我的作品没搭好不可以多玩两天吗?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语中,我发现大班幼儿对待事情已有自己的思考,能积极把自己想表达的说出来。最后,我引导孩子们通过举手投票的方式决定到底能不能连续玩的问题。最终大部分幼儿决定可以连续玩,于是我们的规则就有了新改变。通过这次游戏规则的新调整,我看到孩子们积极参与、思索与表达,作为教师一定要支持与肯定孩子们的成长。
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每次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班小朋友都很喜欢玩,看,游戏开始后,做顾客的孩子们都要去银行领钱,所以这时是银行最忙碌的时间。银行工作人员要听顾客领取的数目,又要相对的钱币上画小圆圈。这就对银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来领钱、存钱的顾客就要花费比以前更多的时间来排队等候了。这时矛盾、冲突、抱怨声就此起彼伏,没怎么断过。佳佳高声喊:“老师,老师,俊俊插队,而且还推其他小朋友”。小雨也叫到:“干嘛!老师,你看小浩推我!”瞧!前面的人被挤向前,有人被挤疼了,有人被挤到银行工作人员的桌子上妨碍了他们的办公,这样更延长了游戏的时间。
针对这种情况,大家一起讨论商量,结果大家一致同意可以新增银行警察这个职务,并赋予银行警察相当高的权力,银行警察有权让插队的人排到队伍的最后面,也可以直接在顾客的直接罚款2元等。有了银行警察后,孩子们逐渐意识到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不遵守是会受到处罚的,这也为孩子们逐渐养成排队等候的行为习惯做铺垫,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就有这种意识。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也就会把排队等候的习惯变为一种自然的行为,变他律为自律,让孩子们从自己做起,从排队等候做起,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以后在公共场所中,都会自觉遵守。
幼儿游戏的规则意识变差了
今天孩子们对游戏很期待积极性也很高,每个店的生意都很好。但出现了有些幼儿擅自离开岗位去其他角色区玩的现象。小雨玩的是“牛宝宝自助”的游戏,游戏开始他还能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但十分钟以后,他就跑到隔壁的理发店去玩了。我介入到角色中,“我想吃牛排,老板去哪了?”小雨听到以后,马上跑过来“刚才你人怎么不在啊?我来都没有人。”小雨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幼儿游戏的规则意识变差了。虽然游戏前强调过,但幼儿还是不能自觉地遵守。但在游戏角色的扮演上幼儿还是驾轻就熟的,一下子就能适应了,角色区的分工很明确。在最后的评价中幼儿还是可以分清对错,对游戏中的行为进行正确评价的。
因为好久没玩角色游戏了,幼儿显得很兴奋所以对游戏中的规则有些忽视,只要在之后坚持强调幼儿一定能很快地调整好。但随着孩子年龄和知识结构的增长,应该对其的要求更加高些。要一步步规范游戏玩法,例如:在菜场买菜不可以像以前一样随便给钱了,要设定好价格,收取相应数目,让幼儿真正体验角色职能。。
幼儿园小游戏互动名字和规则
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互动呢?怎样增进他们的感情呢?幼儿园小朋友每天的课程之一就会有互动游戏,可以开发小朋友的积极性。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小游戏互动名字和规则,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小游戏互动名字和规则(一)
游戏名称:老鹰抓小鸡
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排成一路纵队,排头幼儿扮母鸡,撑开两臂做“翅膀”保护后面的小鸡。后面幼儿拉住前面幼儿的衣服做小鸡。
游戏开始,教师带领幼儿念儿歌:“哥哥、弟弟、姐姐、妹妹,来来来,来游戏。”接着母鸡和小鸡一起念:“我做一只小鸡,叽叽叽,叽叽叽,吃白米。”接着老鹰念:“我做老鹰转个圈,一把捉住你。”念完儿歌后,老鹰即设法从两侧去捉排尾的小鸡。母鸡可用两臂阻挡老鹰,保护小鸡不被捉住。小鸡可两边躲闪协调地逃跑。小鸡被老鹰捉住,离开场地暂停一次游戏。教师要随时掌握幼儿的运动量,若幼儿连续奔跑超出一分钟,老鹰还捉不到小鸡,教师(猎人)即发出“碰”的枪声,老鹰听到枪声后,即原地蹲下,表示被猎人吓跑,其余小鸡拍手,表示高兴。游戏可调换角色,重新开始。
幼儿园小游戏互动名字和规则(二)
游戏名称:钓鱼
准备:物品:薄纸板、纸夹、报纸、大约45厘米长的线绳。
玩法:
在薄纸板上画三条不同大小的鱼,最大的鱼是1分,中等大小的鱼是3分,最小的鱼5分。然后将它们剪下来。
给不同鱼涂上不同的颜色。等它们晾干以后,再用另外不同的颜色画上鱼鳞、嘴巴和眼睛。
将纸夹用胶带粘贴在鱼背面鼻子尖上,这样纸夹在大鱼上露出的最多,在中等大小的鱼身上露出的稍微少一点,在小鱼身上几乎没有露出多少。这样最小的鱼也是最难捕捉到的。
用几张报纸卷起来做一个坚硬的钓鱼竿,然后用胶带粘贴起来,涂上颜色。
将线绳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纸夹上。然后小心地将纸夹展开,做成一个鱼钩。将线绳的另外一端粘在钓鱼竿上。
注:可以从硬纸板盒子中钓鱼,或者干脆就从地上钓鱼。给自己记时,看看在五分钟之内可以得多少分。
幼儿园小游戏互动名字和规则(三)
游戏名称:手指游戏
开门关门的游戏。5个手指依次合在一起,并说关大门(大拇指)、关小门(小拇指)、关前门(食指)、关后门(无名指)、关中门(中指)。然后边念儿歌边游戏。大门开开进不来,(大拇指分开)小门开开进不来,(小拇指分开)前门开开进不来,(食指分开)后门开开进不来,(无名指分开)中门开开老师走进来,(中指分开后,将两手再交叉抱在一起,将食指相对竖起,其余指头仍然抱紧。食指就代表老师。)全体起立,(所有手指都竖起,但是仍交叉在一起不分开)齐步走,(两边手指交替做抱紧和竖起的动作,好像走路一样,速度比较慢)跑步走,两边手指交替做抱紧和竖起的动作,好像走路一样,速度比较快)立定(所有手指都竖起,但是仍交叉在一起不分开),解散(双手分开背在身后)。
幼儿园小游戏互动名字和规则(四)
游戏名称:我不怕
简单好玩的互动小游戏,听名字就知道可以鼓舞士气,通过游戏可以让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士气高涨,带动大家的热情和积极性。
游戏人数:不限游戏道具:乒乓球
游戏规则:
1、首先,选一人当天气预报员,其他参与者面对着他,站成一排,相距2~3米远;
2、游戏开始,当天气预报员发出各种气象预报时,全体游戏者要作出相应的反应,如:
“刮大风!”-“我不怕!”;
“下大雨!”-“我不怕!”;
“有大雾!”-“我不怕!”;
“下大雪!”-“我不怕!”;
3、当听到“下冰雹咯!”时,所有参与者必须赶快转身抱头蹲下,此时天气预报员手拿一个乒乓球,击打反应迟钝的人,要是动作迟缓被预报员用乒乓球击中了就算失败;
4、需要和天气预报员互换角色,然后接着游戏,谁失误三次就要表演一个节目,或接受一个惩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