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学的知识,实践才是硬道理

发布时间:2021-03-31

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孩子学的知识,实践才是硬道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技能,不应用就毫无价值。”这是我对依依常说的一句话。为了体现知识的价值,我为孩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纵然是学富五车,不去应用也是白费。

受到我的这一教育思想的影响,孩子自小就善于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2006年下半年,我应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大连教育》杂志社的邀请,为大连的中小学教师做了关于“做智慧型教师”、“做快乐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等教育讲座。岁尾的一天,我在该市甘井子区松山小学做完讲座后,由于当时没有带名片,送我回去的一位副校长向我索要3张名片,说分别给他们校的三位校长。因为上楼去取很麻烦,所以在车停到我家楼下时,我给依依打电话,让她拿三张名片下来。

刚打完电话,这位副校长就抱歉的说:“哎呀,我忘了,刚才在我们学校听您讲座的,还有其他学校的几位在我校调研的校长,他们也想要一张您的名片。”我说没啥,等会让孩子再跑一趟。说话间,依依飞奔而至,手里拿着一摞名片,看上去有10多张,笑着对我说:“爸爸,给。”那位副校长一看高兴地说:“这下不用再跑了,都够了。”我一边给依依和那位副校长相互介绍,一边问孩子:“爸爸只说让你拿三张,你咋拿这么多呀?”

“爸爸,你想啊,拿三张只能是够用或可能够用,而超过三张一定会够用,昨天我们学的大于等于式就是这个意思。再说了,确切的张数还得数,而那一摞子肯定多于您所要的,既保证够数还不用数,也节省时间,要不你们还要多等。”依依眉飞色舞地给我解释道。接过名片在一旁的那位副校长夸奖道:“这孩子真是灵活,而且还能活学活用,真是了不得。”“都是我爸爸教的。”依依笑盈盈地说。

虽然这不都是我的功劳,但是这确是我对孩子灌输“学会弄懂能应用”的结果。在依依的成长过程中,类似的例子几乎每天都有。

下面再说说看过电视后,依依学着造飞机的事。

依依7岁的时候,一天我突然听她在自己的房间里喊道:“噢,噢!成功喽!我也有自己的飞机喽!”我推门进去问她怎么了,她举着自己制作的飞机给我看。我看到的是:双翼伸展,机头高昂,一架很神气的飞机,它的身后还背着一个“降落伞”,使整架飞机看上去是那么与众不同。

“表演给你看吧。”孩子炫耀着将飞机举过头顶,使劲朝上空掷去,只见飞机在空中划了一个弧线,身上的“降落伞”打开了,飞机缓缓降落,直到平稳地落在前方地面上。

我问这飞机的来由,她激动地说:“这可是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琢磨劳动了一天的成果。早晨,观看了一场中学生用自制的‘飞机’进行航空飞行的比赛之后,我就想也试试。”

于是,孩子说干就干。她先找来一张报纸,按照电视上学来的方法将它折叠成飞机,试飞一下看看有哪些缺点,哪里需要改良。果然,飞机在空中就散了架,没飞出多远就大头朝下一头扎到了地上。从地上捡起来时,飞机已经完全散开,没有了飞机样了。

后来,她将飞机的各部件分开来折叠,然后再组合到一起,用胶带牢牢地粘成一个整体。再试飞一次。飞机刚一脱手,“嗖”地一下就“坠机”了,时间短的就一眨眼的功夫。捡起来一看,因为降落得太快,机头都被地面撞击得弯曲了。后来,孩子又给飞机按个“降落伞”,最后终于成功了。

依依在初一时,曾学过几天工,她在《范姜国一的快乐初中》里有一篇《学厨艺》,详细的介绍了学习厨艺的过程。自从学了厨艺以后,她总想一展身手。虽然此前,在我的指导下,孩子也下过厨,但那毕竟不专业,现在跟大厨学过了,总得让她露一手,这也符合我一贯的“学以致用”的教育原则。

于是,依依便兴致勃勃的走进厨房,一曲厨房鸣奏曲开始了……

虽然孩子的菜做得一般,但是这个过程难得,孩子既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又品尝了获得成功的甘甜,同时把所学理论应用到了实际生活,真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以上几个例子之外,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物理化学,依依所学知识,都能随时应用到生活中。这样,使孩子看到学习知识的价值,同时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由此越发愿意学习。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知识:中班的孩子学什么呢?


转眼孩子们进入中班年龄,注意力比过去集中了,参与活动的时间也相应变长。随着孩子的不断发展,他们能动能静,反应变快,动作敏捷,求知欲望也更加旺盛。他们更加热衷于依靠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索和感知身边的奥秘。

不过,活泼好动的特点也会慢慢呈现在中班的孩子身上,哪怕过去文文静静,也会在中班的时候变得喜欢动动手,伸伸腿,做做小动作,自由奔跑等。虽然看上去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甚至显得比小班时候更加无拘无束。但请家长们一定要抱有120分的耐心去看待这一现象,那是孩子发展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班上学期的孩子需要学什么,如何有效的引导他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班上学期的发展目标:

1.学习使用筷子、毛巾、手帕、便纸等,学着自己穿脱鞋袜、衣裤,会折叠并放在指定的地方。

2.喜欢参与各项活动,学着通过模仿、练习调整自己的动作。

3.了解一些危险的标志和信号,并能做出反应。

4.喜欢去大自然,学习用简单的观察方法,有目的地感知周围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

5.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并学着遵守。

6.愿意在成人的引导、帮助下从图书、画册、杂志中收集一些信息,并大胆交流。

7.结合日常生活,学习数的对应。认识数字,初步理解数量、颜色、重量等概念。

8.了解家庭的主要成员,知道他们的职业,并体验与家人的亲近之情。

9.喜欢参加游戏活动,愿意在游戏中用动作、语言简单表现自己对人、事、物的感受,并学习一些简单的交往方法。

10.学着遇到事情能与同伴请求、商量。注意倾听、理解他人的意思。

11.对身边熟悉的人和弱小的同伴表现出关心,愿意与同伴或他人分享玩具。

12.喜欢绘画活动,尝试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有初步的想象能力。

有了这样一些目标,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心里有了点底呢?中班的孩子语言连贯性提升很大,交往也出现了他们特有的偏爱和模式,随着自理能力的提高,老师和家长需要统一的是:在教育中尽可能放手,让孩子多依靠自己带来力量去尝试、去思考,少责备多鼓励,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和方法。成为孩子需要的领路人和支持者。

育儿知识:为孩子学做“狠心”父母


乍看这个题目挺吓人,当父母的爱孩子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做个狠心的爸爸妈妈?其实,所谓狠心的父母,一是面对孩子的不足及哭闹要坚持说“不”;二是父母针对孩子的性格弱点及时纠偏不能姑息。

为了孩子学做狠心父母

教育孩子的关键期是从出生到3岁以内。这段时期也是孩子的性格及生活习惯成型期。如果过了这个最佳时期,纠正起来会很困难。

对孩子的哭闹说“不”

记得女儿1岁时因家人过分疼爱,使她养成了用哭做武器以达到目的的习惯。孩子变得很任性,惯坏的孩子将来很难管教。于是我与家人商量要让孩子懂得哭闹不能解决问题,遇事要讲道理。如果她吃饱、睡好,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只是无理取闹,就要对孩子的哭闹说“不”。虽然每当此时是父母最心疼最难熬的时候,但只有狠狠心坚持住才能让女儿改掉用哭闹做武器的坏毛病,才能为以后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与女儿“斗争”了几个星期,女儿终于懂得无理哭闹是没有用的,不再动辄就用哭闹做武器了。

每次对孩子说“不”时我注意三点。

一、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对孩子讲道理之前先要弄明白孩子的想法。然后针对孩子的思想告诉她我们的想法,让她明白为什么不可以。

二、有些道理需要平时的潜移默化及点滴积累。这样,孩子才能理解一些规矩是必须遵守的,一些命令是必须服从的。

三、与女儿做朋友,经常与女儿交流,并把女儿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对女儿讲一讲。这样孩子对大人的一些想法和要求就更容易理解,避免或减轻孩子对管教的逆反心理。

纠正性格弱点越早越好

最难做到的是发现孩子的性格弱点如何纠正。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孩子越小,性格还没有定型,越好纠正。纠正不良性格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需要父母的狠心和耐心。

具备一个好的性格对孩子将来成长很重要。如何让她变得开朗大方呢?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尽量带她多接触人、接触社会。只要能够迈出第一步,孩子就会发现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


作为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总是不遗余力。但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今天小编就教大家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小方法,各位家长注意敲黑板划重点啦~

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

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

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是有多么的重要。

大人的意见要统一

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

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父母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发展,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早日出人头地,但教育孩子并非一日之功,循序渐进的基础上一定要遵循正确的科学方法。

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师!


因工作关系,每年都有那么几个月需要与土豪们交流,为了缓解工作的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

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1、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2、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初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给家长的“10条建议”

1、(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

据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等。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2、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不要培养“超级婴儿”。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你的言行,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我们常说,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孩子会带着书卷气,那是因为从小呼吸着书香味儿;出生于艺术家庭的孩子往往才艺出众,那是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显然,品质、道德、良好的习惯等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因素,并不能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教育”就能产生效果,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融入到孩子的生活里的。

自己不看书,却要求孩子学习要好;自己抽烟喝酒,却要求孩子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突然想起来三毛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大部分的中国父母,将孩子当作命根,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伸与继续,期望自己一生没完成的理想和光荣,都能在孩子身上实现。”一个孩子的身上,常常背负了两个人的人生,那样他既不快乐,又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所以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道德绑架,叫做:我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只是我不想以身作则而已。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修行。父母与孩子相识于世间,瞬间便决定了一生的缘分。我们总以为当父母是在陪伴孩子成长,但是更多的时候,其实是孩子在陪伴我们成长。为人父母,责任重大,但是很多人在成为父母的那一刻,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伊坂幸太郎曾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我完全赞同,虽然我完全认同每个父母对待孩子的出发点都是好的这个观点,但并不代表父母做什么都是对的。

举个例子,两年前舅舅家的弟弟学会了抽烟,舅舅刚知道的时候气得半死,全家人拦不拦不住,摁着弟弟一顿揍,16岁的小伙子正是倔强的时候,梗着脖子就是死活不承认自己错了。打到最后,舅舅说让弟弟戒烟,弟弟一句话就怼了回来:“多大点事,我妈天天让你戒烟你也没戒烟,凭啥说我!”

两年后的现在,弟弟抽烟更勤快了,父子两个经常对着抽。我曾拉着舅舅说,抽烟对身体不好,为何不管着孩子点呢?他一脸无奈,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他老拿我抽烟说事,我也没办法了,我自己也戒不掉啊!

如果真的认真地去戒烟,真的会戒不掉么?妈妈跟我讲说,爸爸年轻的时候也抽烟,后来妈妈怀我的时候,怕影响我的健康,爸爸就戒烟了。至今也没见过爸爸再碰过一次。

作为父母,你自己都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有什么底气去让孩子做呢?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长环境,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三岁以前的孩子接触最多的是谁?父母!“有其父必有其子”的说法虽然有些绝对,但是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它确实印证了父母的行为处事对孩子的影响。

几个月大的孩子就开始跟父母“咿呀”学语,一岁左右开始蹒跚学步,再大一些的时候学会察言观色,学习着父母的举动。教育真的不只是口头上的说说而已。

历史上有一个宰相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君等。而宰相却是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则看书。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本,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这宰相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可惜的是社会上有数不清的父母,其身不正却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行羞踏错。”你希望孩子讲礼貌,你就先在孩子面前扮演一个彬彬有礼的角色;你希望孩子爱学习,你也尽量在孩子面前拿起书本而不是看韩剧;因为你是原件,孩子就是你的复印件。教育从来都是不简单的,也不会是快乐的,父母和孩子都需要学习,却也必须去学习。

一生只做一次父母,别给自己留下遗憾。

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


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今天女儿幼儿园组织采摘,不让家长陪同。爸爸和奶奶怕孩子太多,幼儿园老师照顾不过来,所以没让**去。

早上**刚一醒来就哭了,说:“特别、特别、特别想去采摘。”说起女儿想去采摘的理由也挺可笑的,她喜欢教她舞蹈的马老师,而马老师会在这次采摘的过程中充当领队。好象马老师也特别喜欢女儿,昨天还嘱咐女儿说采摘的时候要穿那件红色的小外套,防凉、防蚊虫、照像还漂亮。结果,今天不让她去了,女儿当然很伤心。

其实我心里是想让**多参加集体活动的,特别是**自己愿意去做的事儿,我更是无条件的支持她。看着女儿流满泪水的小脸,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的心都碎了。可是,经常因为孩子的事儿与老公、婆婆对峙,我也累了。再说,的确女儿还有点小,才五岁。不让家长陪同,万一有点什么闪失怎么办,到时候老公和婆婆不得把我吃了。于是,我妥协了。宝贝,对不起了,没能让你做让你开心的事儿,妈妈真的很抱歉。

老公和婆婆总把“我也是为孩子好”挂在嘴头上,其实怎么样做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你们想过吗?我觉得,对孩子好应该是多用孩子的立场去思维。多想想: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孩子真的开心?而不是让孩子遵从你们的想法,适应你们的习惯!大人想问题要考虑的方面太多,而孩子很单纯,她的想法只有一个——我想要一个东西、我想要做一件事,而不是想我可以要这个东西吗?我能做这件事儿吗?

所以,家长们希望今后你们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让孩子开心才是真正的对孩子好呀!

相信《孩子学的知识,实践才是硬道理》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知识:中班的孩子学什么呢? 转眼孩子们进入中班年龄,注意力比过去集中了,参与活动的时间也相应变长。随着孩子的不断发展,他们能动能静,反应变快,动作敏捷,求知欲望也更加旺盛。他们更加热衷于依靠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索和感知身边的奥秘。 ...
    2020-09-18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为孩子学做“狠心”父母 乍看这个题目挺吓人,当父母的爱孩子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做个狠心的爸爸妈妈?其实,所谓狠心的父母,一是面对孩子的不足及哭闹要坚持说“不”;二是父母针对孩子的性格弱点及时纠偏不能姑息。 为了孩子学做狠心父母...
    2020-06-20 阅读全文
  • 妙用玩具学知识 “老师,我今天带来了大吊车”,“我带来了摩托车”·····。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这个样的玩具。小小的玩具厨塞满了形态各具、色彩艳丽的各种玩具。如何利用这些玩具进行教学,使幼儿在玩中学知识、长智慧,一...
    2020-12-28 阅读全文
  • 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 1.0岁起步原则 如果把胎教划归优生范畴的话,早期教育则应从出生开始,重视全面培养,充分利用好0~6岁这一人生发展最珍贵的黄金岁月。 因为到6岁大脑就基本成熟了,如果错过了这个生长期,人的脑力、性格和...
    2021-07-14 阅读全文
  • 孩子才是活动真正的主人 在组织集体活动前。我们都会采用一些方法让因为游戏活动而兴奋不已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如拍手、念儿歌、听音乐、手指游戏等。我用得最多的是用音乐提示孩子,作为活动的集合令。为了区别各种活动,我精心挑选了不同的...
    2021-11-19 阅读全文

转眼孩子们进入中班年龄,注意力比过去集中了,参与活动的时间也相应变长。随着孩子的不断发展,他们能动能静,反应变快,动作敏捷,求知欲望也更加旺盛。他们更加热衷于依靠自己动手操作来探索和感知身边的奥秘。 ...

2020-09-18 阅读全文

乍看这个题目挺吓人,当父母的爱孩子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做个狠心的爸爸妈妈?其实,所谓狠心的父母,一是面对孩子的不足及哭闹要坚持说“不”;二是父母针对孩子的性格弱点及时纠偏不能姑息。 为了孩子学做狠心父母...

2020-06-20 阅读全文

“老师,我今天带来了大吊车”,“我带来了摩托车”·····。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这个样的玩具。小小的玩具厨塞满了形态各具、色彩艳丽的各种玩具。如何利用这些玩具进行教学,使幼儿在玩中学知识、长智慧,一...

2020-12-28 阅读全文

1.0岁起步原则 如果把胎教划归优生范畴的话,早期教育则应从出生开始,重视全面培养,充分利用好0~6岁这一人生发展最珍贵的黄金岁月。 因为到6岁大脑就基本成熟了,如果错过了这个生长期,人的脑力、性格和...

2021-07-14 阅读全文

在组织集体活动前。我们都会采用一些方法让因为游戏活动而兴奋不已的孩子们安静下来,如拍手、念儿歌、听音乐、手指游戏等。我用得最多的是用音乐提示孩子,作为活动的集合令。为了区别各种活动,我精心挑选了不同的...

2021-11-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