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培养宝宝观察好习惯?

发布时间:2021-03-30 幼儿好习惯故事 幼儿园好习惯说课稿 如何实施好幼儿园工作计划

生活案例

10个月的丁丁坐在小推车上,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一根头发丝。他立刻对这根头发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家伙用小手捏捏头发丝,然后将头发丝捏起放嘴里舔舔,拿出来,将其放在小推车面前的挡板上拍打几下……就这样,丁丁不断地重复着这些动作,一副乐在其中的摸样。在一边擦拭柜子的丁丁妈猛一回头,发现丁丁正往嘴里塞头发丝呢。丁丁妈赶紧掰开他的小嘴,将头发丝拽出来扔了。丁丁嘴里的头发丝被妈妈“抢”走了,立刻不高兴地哭闹起来,那摸样看起来十分伤心。妈妈十分困惑,一根小小的头发丝,他怎么就会喜欢到这种程度呢?

宝贝观察的习惯与生俱来

只要我们稍微留意,类似丁丁这样的行为随时都会发生在我们的宝贝身上。实际上,这就是宝贝观察习惯的萌芽。可以说,宝贝观察的习惯从他一出生就开始养成了,下面这些常见的情景就是最好的说明:

新生儿对人脸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清醒的时候,不管谁的脸凑近他,他都会好奇地看着这张脸。当妈妈的脸靠近宝贝时,他会显得更为痴迷而充满热情。

随着宝贝的视觉发育成熟,他对周围越来越多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因此,我们常常会发现他正盯着某个东西“发呆”。

当宝贝小手变得越来越灵活之后,他会拿起他喜欢的某个玩具或者小手触及的其他物品,放在眼前翻过来掉过去地看,并时不时地将这个物品放进嘴里啃啃,在周围的物体上敲敲,或者将这个东西扔到地上,捡起来,继续扔,乐此不疲。

宝贝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旦换了新的居住环境,他可能就会在夜间哭闹,变得比以往粘人等等。

当身边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几个月的宝贝就会表现出一种紧张感,显得比较怕生。虽然每个宝贝的表现都不太一样,但是他们都能通过他的身体语言或者表情敏感地表达出一些信息,让成人意识到这个陌生人的来临搅乱了他内心的宁静。

……

所有这些都说明,宝贝对他视力所及的一切都十分敏感。可以说,观察是宝贝赖以生存的一个基本能力,它与生俱来,并不需要我们挖空心思去培养。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只是保护并且引导他更好地观察,帮助他保持观察的习惯而已。

宝贝观察事物的特别之处YJs21.com

与成人不同,宝贝观察事物会有他的一些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全方位地观看事物

物体的任何一个侧面对宝贝来说都是非常神奇的,因此,他会好奇地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观看一个物体。这就是为什么当他手里抓到一个玩具的时候,他常常会两只手不断地倒过来掉过去地看,相反并不急于以“正确的方式”去玩这个玩具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他的玩具,周围的其他物体,他逐渐整合出了他看到的每个物体的特性。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他才能学会不管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都能一眼就看出,他眼前的这个物体究竟是什么。

2.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

除了用眼睛看之外,宝贝还有他更多观察事物的绝招。那就是调动其他感觉器官的积极性,从视力之外更好地感知事物。因为有这种需求,一旦他手里拿到某个东西,他就不会仅仅停留于去看这个物品了,他还可能会用小嘴去啃一啃,用鼻子闻闻,用小手拍拍,拿起这个物体在其他地方敲敲打打,把这个物体扔到地上等等,通过这种全方面地感知,宝贝才能更好地了解他接触到的每个物体。

3.对“垃圾”有特别的偏好

如同前面事例中的丁丁一样,几乎每个宝贝都对他视野内发现的一切有着浓厚的兴趣,连那些在我们看来根本就不值得他去探究的小东西,诸如头发丝、小线头、小碎纸片、一片偶尔飘过来的小树叶、一根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树枝、几粒细沙、一颗烟头……他一样好奇得不行。并且,令很多父母苦恼的是,越是那些看起来不怎么显眼的脏脏的东西,他们似乎越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有的宝贝会在某个阶段着迷地收集类似烟头、花瓣、小石子、枯树枝一类的小东西,根本就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训导,固执地将这些东西纳入囊中,时不时摆出来痴迷地研究一番。而且,他们的双眼似乎格外锐利,常常是不经意间扫视一下就能准确地发现目标。

帮助宝贝保持观察习惯的策略

既然宝贝观察事物的习惯与生俱来,为什么越长大,他们对身边的很多事物就会变得越来越淡漠,显得越来越粗心,丧失了观察的良好习惯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打压了他们这种观察的热情,或者没有对宝贝观察的习惯进行科学的引导。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宝贝观察的好习惯呢?

1.尊重宝贝观察的心理需求

实际上,像小石子、枯树枝、沙粒、小线头一类的小东西都是天然的物品,不会给宝贝的健康带来特别的危害。相反,寻找这些小东西、玩弄这些小东西还是锻炼宝贝观察力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比如,当宝贝手里握着一个小石子的时候,他可以观察到这个石子不同侧面的形状,它的颜色,质地,粗糙度,它在不同光线背景下的反光,它掉落时在地面滚动的情形,掂在手里的重量等等,这诸多的特性都可以被宝贝轻易地观察到。因此,与其禁止宝贝接触这些东西,不如将他的小手清洗干净,尊重他发现收集这些东西的癖好,满足他的这种心理需求,这对他观察习惯的保持会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2.引导宝贝更为细致地观察

观察的机会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除了尊重宝贝那些特殊的观察的需求之外,我们也可以引导他更为细致地去观察一些事物。如果宝贝喜欢捡拾小石子,我们就可以跟随他的这种兴趣,在外出的时候跟他一起去捡拾小石子:“嘿!看看,我捡到一圆圆的小石子呢!你能找到一个比我这颗还小的小石子吗?”当妈咪和宝贝双眼对视的时候,不妨来上一句:“哈,我看到你眼睛里有一妈咪呢!你看到妈咪眼睛里有什么吗?”转动一下身子,你眼睛里的投影也会跟着改变,于是,这项观察的活动就可以无限地拓展开了。

3.在变化中创造观察的机会

没有比看到有变化的事物更令宝贝兴奋的了。一根小线头或者头发丝,它可以在我们双手的作用下变出无数的形状和花样,永远都不会重样。因此,当宝贝手里捏着一根小线头时,难怪他会对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东西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了。如同宝贝玩线头或者头发丝的游戏一样,两个或者多个事物组合起来,给某个事物施加一个作用力,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气候条件、在运动过程中观察……许许多多的可能造就了太多观察的机会。如果总是这样引导宝贝去观察,他观察的动力就不会消失,而他观察的习惯也会永久保持下去,自然也就不需要我们在他上学之后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你要细心点,要认真观察”之类的话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宝宝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就需要定出进餐规矩。首先要养成小儿自己进食的习惯。几个月大时让他抱着奶瓶吃奶,一岁时拿杯子喝水,一岁多就开始学习拿勺吃饭。应逐渐引起孩子的兴趣,开始时拿勺喂,慢慢地孩子能自己吃,就不用喂了。两岁半以后小儿完全可以自己吃饱。孩子要坐在固定的位置吃饭,不能跑来跑去,也不能边吃边玩。如果在饭桌上与大人一起吃,不要让他成为全桌人注意的中心,大家都吃得很香定会感染孩子,增加他的食欲。吃饭前要少吃零食,特别是饭前一小时不能吃,因为零食营养价值低,也影响小孩的食欲。此外还不能挑食,不能偏食。如果小儿不爱吃什么东西,要想办法让他明白吃的好处和不吃的坏处,但不要呵斥和强迫。家长也千万不要在饭桌上谈论自己不爱吃的菜,这对孩子有很大影响。最后不要暴食。好吃的东西要适量地吃,特别对食欲好的孩子要有一定限制,否则会出现胃肠道疾病或者“吃伤了”。另外,家长还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质量。饭菜色香味俱全很重要,会大大增加孩子的食欲。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孩子好习惯如何培养?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对孩子的基本要求,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

对于早期教育来说,我们要求从小就要注意小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问题。当然,对3岁以前的小儿我们认为可按体、智、德、美的排列来给予教育和发展。这里我们将体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小儿发展的基础,是主干,是支柱,没有体质的发展做保证,其他都谈不到。而智育和德育就像是两翼,要同时发展,如仅偏重某一方面,就会造成偏颇,难免今后会走歪路。

德育教育对于小婴儿来说应该怎样进行呢?由于此时小儿的语言及思维尚未很好发展,不可能采用一般说教的教育方法,但并不等于此时就不需要德育教育,而是要从培养小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卫生习惯、与人交往的习惯、劳动的习惯、助人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等。这些,家长要在养育儿童的过程中贯穿。比如,小儿6个月以后就会与人打招呼,学说话后也是首先学会称呼,这时家长就要注意培养小儿这种见人打招呼的习惯。开始是教他(她)这种行为,反复强化,使之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再如,小儿在具备了一定的行走、抓物等能力后,他(她)就很喜欢自己做些事情,这时家长可有意识地让他(她)做些事情,在他(她)做成后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日积月累,小儿就会养成为己、为他(她)人做事的习惯。还有看书的习惯,集中注意的习惯等等也都是从小可以培养的。

当然,家长一定要注意,有时只是随意的行动,可能会使小儿养成不好的习惯。比如,有时家长经常与小儿打着玩儿,妈妈抱着打爸爸玩,或被什么东西碰了就去打这个东西,多次如此表现,孩子就可能养成打人的习惯,到幼儿园后就会表现出来。所以,家长在平时的育儿活动中,要有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意识,要注意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一些好的影响,好的行为塑造。

在培养小儿良好行为习惯时,还要注意调动小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尊重小儿,多给予情绪、情感上的支持,对一些问题态度要明确,对稍大一点的孩子要简单地讲一些道理。不要一切都包办,什么都替小儿做,也不要过度加以限制,使小儿无所适从。

总之,小儿从小养成的习惯,对今后的生活是有很大影响的。良好的习惯,长大明白道理后会更巩固、更完善,而不良的习惯在今后再校正,则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甚至造成一定的痛苦。所以希望家长要有意识地使小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她)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按时睡觉:在宝宝入睡前0.5~1小时,应让宝宝安静下来,不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不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晚上入睡前要洗脸、洗脚、洗屁股。睡前让孩子排空小便。脱下的衣服应整齐地放在相应的地方,要按时上床、起床。逐步形成按时主动上床、起床的习惯。

(二)自然入睡:宝宝上床后,晚上要关上灯;白天可拉上窗帘,使室内光线稍暗些。

宝宝入睡后,成人不必摄手摄脚。习惯在过于安静的环境中睡眠的宝宝容易惊醒。只要不突然发出大的声响,如“砰”的关门声或金属器皿掉在地上的声音即可。要培养宝宝上床后不说话、不拍不摇、不搂不抱、自动躺下、很快入睡、醒来后不哭闹的好习惯。并让宝宝养成不蒙头、不含奶头、不咬被角、不吮手指,不把玩具放在床上或抱玩具入睡以及不把衣裤放在床上的好习惯。对不能自动入睡的孩子要给以语言爱抚,但决不迁就,要让宝宝依靠自己的力量调节自己入睡前的状态。不要用粗暴强制、吓唬的办法让孩子入睡。有的宝宝怕黑夜,可在床头安一个台灯,教会宝宝开关,使他能控制黑夜,有利于宝宝安然入睡。

(三)睡姿舒适:1岁以后的宝宝已形成了自己的入睡姿势,要尊重宝宝的睡姿,只要宝宝睡得舒适,无论仰卧、俯卧、侧卧都是可以的。如果宝宝晚上刚喝完奶就要接着睡,宜采取右侧卧位,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若宝宝睡的时间较长,可以帮他变换姿势。

(四)睡眠不安的处理:有的宝宝夜里睡眠不安、易惊醒、哭闹,父母便立刻将其抱起来又拍又哄,让其再度入睡,结果宝宝很快习惯于这种在父母怀里睡眠的情况,不拍不哄便不再入睡。为此,对偶然出现的半夜哭闹,要查明原因。如白天是否受了委屈,听了惊险的故事,睡前是否吃得过饱,或饥饿、口渴,尿床、内衣太紧、太硬以致躯体不适,以及肠道寄生虫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腹痛、呼吸道感染导致的鼻塞等,给予针对性的处理。若无躯体疾病,则应改变其睡眠环境,如让其一个人独睡;对其夜间醒来,父母应克服焦虑情绪,既不宜过分抚弄孩子,也不要烦躁或发脾气,则夜间哭闹可自行纠正过来。

(五)注意事项:

保持被褥清洁,每周最少晒2次,一年最少拆洗3~4次;厚薄应随季节不同及时调换。

卧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打扫卫生。夏天可开窗睡眠、露天睡眠或在凉棚下睡眠。寒冷季节可打开1~2个通风窗睡眠,宝宝起床前20分钟可关闭窗户以提高室温,防止宝宝穿衣时着凉。

如何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


如何培养宝宝的时间观念

孩子任何的好习惯或坏习惯都是从生活中受家庭父母、学校和社会的环境潜移默化形成的。哪个环境的作用最大看哪个环境占主导。

我们接着上篇《如何从小培养婴幼儿的数概念》往下说,运用同样的理念8个字“生活中教,潜移默化”来《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孩子任何的好习惯或坏习惯都是从生活中受家庭父母、学校和社会的环境潜移默化形成的。哪个环境的作用最大看哪个环境占主导。

就象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一样,下述讲的方法不仅对婴幼儿有效,对小学生也一样有效。有些家长在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时,往往是拿一张纸列一张表(作息时间表),表格上写得非常清楚: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看书、几点上学、几点做作业、几点睡觉,每个活动大约耗时多久等等,有的是父母独裁统治这个数据并要求孩子执行,有的比较民主与孩子一起设计作息时间表。想依此(制定作息时间表)来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意识,结果往往是徒劳。象这种做法的家长一般属于文化水平不低、教育意识和责任心较高的家长。实践的结果与父母的期望几乎是相背离的:几天以后,不管作息时间表是谁制订的,大多孩子都坚持不下去或不愿意配合父母做了,最后又是半途而废(婴幼儿就更难做到了)。这一种强迫式的教育方式几乎培养不了孩子的时间观念,同时孩子会觉得非常不舒服,有受管制和压迫的感觉。

不是规定几点几点干什么,孩子就会有时间观念的。时间观念是对时间的一种意识,生活中重视时间和不知不觉知道了自己几点几点该干什么。

运用“生活中教,潜移默化”8个字,可以触类旁通地用来培养婴幼儿和小学生良好的时间意识与观念(小学低段的孩子和婴、幼儿会更快见到效果)。培养孩子时间观念你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讲“现在几点(具体时间),约花多少时间”就可以了,不用列时间表,也不用老跟孩子强调和压迫他来遵行,自然的进行。每天自己把时间挂在嘴边,随意的说,别管孩子有没有在听,如早上7点起来了,你看看表说“现在7点,我们起床啦”——吃早饭时你看看表说“刚才我们刷牙洗脸花了15分钟,现在7:20分我们吃早餐”——到幼儿园了说“现在8:10分,再过20分钟你们要上课了,晚上4点半妈妈来接你”“现在晚上7:30分,我们上床读故事吧”问孩子“我们读故事读多少分钟呢?5……10分钟吧”“刚才我们读故事花了30分钟,现在8点,我们睡觉吧”……如此这般,你只要把时间挂嘴边,经常说几点几点,说的时候孩子有没有认真听都无所谓,牢记8个字“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持续下来就一定会有效果。有心的家长坚持试试看,3周左右,孩子就会开始问你“妈妈,现在几点了?”,“现在几点?我们应该干什么了或妈妈快点,到学校要堵车的话要40分钟呢,不然迟倒了”等与时间有关的话。这就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慢慢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建立良好的时间意识与时间观念(不会有被父母压着做的压力和感觉)。

这种时间意识的建立不是基于训练,也不是基于管制,而是基于生活。孩子会在自由中建立生活的规则。

有的人可能会说1、2岁或3、4岁的婴幼儿连“时间与分钟”的意思都不知道,这样对孩子说不是“对牛弹琴”和瞎掰吗?是的,正是如此。你尽管去做就好了,“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抛去功利性),实践会证明一切。不用给孩子解释概念,也不要管孩子懂不懂,也不无所谓年龄大小,生活中只要你讲多了,孩子听多了,时间一久,很多概念孩子自然就会懂。只要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幼儿时期的孩子和很多词汇(象“不但、经常、偶尔、典当行”等词汇)几乎没有人刻意教过他,孩子用起来却是十分恰当和形象。这些知识哪里来的?是生活中无意识和不经意中学会的。山东青岛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就是就按我给她的这个建议来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再次在网上遇到我时,她说“确实有效,几天后就发现孩子话中会说几点几点,以前没有过。现在孩子的时间意识明显增强了”。

作为父母和幼教工作者永远都要记住一句话:孩子不是傻瓜,婴幼儿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和最有灵性的人。如果你把孩子当傻瓜,自己就是真傻瓜。如果你把孩子当傻瓜,你就会耗费无数精力而依然找不到正确的路;如果你把孩子当傻瓜,孩子就会成为你心中的傻瓜。永远相信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孩子”,当作最聪明最懂事的孩子来教,你就会收获喜悦!

教育是需要悟性的。要反复去琢磨、反复去思考、反复去悟一个东西,最后就会摸到教育的规律。“悟”是学会教育的唯一捷径,也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法宝。

相关推荐

  •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睡眠习惯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睡眠习惯 有不少小朋友也跟着爸爸妈妈一起“贪黑”,三四岁的小朋友也经常晚上11时多才睡觉。专家提醒父母注意:自己夜生活的习惯可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而孩子保持健康的入睡时间对于他们的...
    2020-09-14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的倾听习惯? 导读: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以后学习、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受益终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和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幼儿倾听忍气吞声力的强弱,影响着幼儿的学习...
    2021-11-20 阅读全文
  • 培养宝宝好的习惯 宝宝该到睡觉时间,怎么哄就是不睡,甚至哭闹;正餐不吃爱吃零食;怎么纠正就是改不掉吸奶嘴、吸手指头的习惯;玩具总是丢满地,不会爱惜……孩子生活上,这些看似不太严重的行为,如果不适当纠正,可能影响到孩子未...
    2021-12-07 阅读全文
  • 如何让宝宝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导读:孩子良好的排便习惯,本该在1岁半~两岁时就应该形成,这段时期就是幼儿心理学上所谓的肛门期,指儿童学习控制排便的时期。如果你仍然对宝宝的排便行为改变束手无策,那赶快来学学对策吧! 场景一:幼儿园大...
    2021-11-17 阅读全文
  • 如何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看电视习惯 导读:现在的孩子,每天都花很多时间看电视。电视无疑是社会生活的一大影响力,但了解它潜在的负面作用仍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孩子,每天都花很多时间看电视。电视无疑是社会生活的一大影响力,但了解它潜在的负面作...
    2021-11-04 阅读全文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睡眠习惯 有不少小朋友也跟着爸爸妈妈一起“贪黑”,三四岁的小朋友也经常晚上11时多才睡觉。专家提醒父母注意:自己夜生活的习惯可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而孩子保持健康的入睡时间对于他们的...

2020-09-14 阅读全文

导读: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以后学习、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受益终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和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幼儿倾听忍气吞声力的强弱,影响着幼儿的学习...

2021-11-20 阅读全文

宝宝该到睡觉时间,怎么哄就是不睡,甚至哭闹;正餐不吃爱吃零食;怎么纠正就是改不掉吸奶嘴、吸手指头的习惯;玩具总是丢满地,不会爱惜……孩子生活上,这些看似不太严重的行为,如果不适当纠正,可能影响到孩子未...

2021-12-07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良好的排便习惯,本该在1岁半~两岁时就应该形成,这段时期就是幼儿心理学上所谓的肛门期,指儿童学习控制排便的时期。如果你仍然对宝宝的排便行为改变束手无策,那赶快来学学对策吧! 场景一:幼儿园大...

2021-11-17 阅读全文

导读:现在的孩子,每天都花很多时间看电视。电视无疑是社会生活的一大影响力,但了解它潜在的负面作用仍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孩子,每天都花很多时间看电视。电视无疑是社会生活的一大影响力,但了解它潜在的负面作...

2021-11-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