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贴红花的激励(中班)
发布时间:2021-03-29 幼儿园餐后活动的方案 幼儿餐前活动方案 幼儿自助餐活动方案 我们班有一个在餐后贴红花的习惯,这个习惯从开学初延续到现在了,也促进了我班幼儿进餐习惯的养成。开学初,我在收拾餐具的时候,发现有几个孩子剩着饭菜,量不多,再吃几口是可以吃干净的,也许这是一个剩饭菜的坏习惯,我想:应该引导他们养成吃“白白”碗的习惯。一开始,我用说教的形式,要求他们要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可是效果甚微,有几个孩子的饭或者菜没吃完,他就偷偷的来倒掉。被我看见了,就要他们搬回去再吃干净。这样几次来回,我虽然盯得紧,但还是有些孩子没有吃干净,不是剩了菜就是剩了饭,甚至有个别孩子还以哭来对付我。后来想到:给吃三个“白白”的孩子贴朵红花,请了第一个吃完饭的孩子来贴红花。几天下来效果不错,不用老师再喊快吃干净,孩子们为了得到小红花,不仅把饭菜吃得精光,就连汤也喝得一滴不剩。每天吃饭前,我们老师会根据菜和汤的情况,变幻贴红花的标准,如有骨头的菜、有个菜咸了、有大肥肉等,老师会详细的说明要吃掉哪些就可以来贴红花了。
三个“白白”碗贴红花的方法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添饭的人不多,几乎没有。如果哪次老师普遍给每个碗里饭分得少了,他们吃完了三个碗,也没有人来添饭,桶里的饭剩得很多。有可能还有几个孩子没吃饱,我总问着:“谁还要饭”,可没人搭理我。我猜有些孩子是这样想的:我要得到小红花,如果添了饭,没吃完就没有小红花了,也许也有孩子这么想:我要吃得最快,当给别人贴红花的工作人员。(句怡美 jYm1.com)
为了鼓励添饭的孩子,我增加了贴红花的标准,给添饭的孩子也一朵红花。贴红花的工作人员增加到两个,一个负责贴吃三个“白白”碗的,一个负责贴吃两碗饭的。小工作人员坐在前面监督着大家的吃饭情况,一刻也不放松,谁也不敢来蒙骗他们而得到小红花。有些孩子为了得到两朵红花,他来添第二饭时,对我说:“老师,我要一点点”。我会给他一小勺,两口就吃完了,他就会神气地向小工作人员汇报我吃了三个“白白”碗,吃了两碗饭。添饭的人多了,总体的吃饭速度也快了,是因为平时有些吃饭磨磨蹭蹭的孩子,也想得两朵花,如果不早点来添饭的话,别人早把饭添光了,哪有机会添饭,得红花呢!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让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一直在寻找和改进方法,以提高自己培养幼儿和管理班级的能力。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小红花
孩子们入大班后特别的淘气,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种能让孩子们接受,又能让老师舒服的教育方式。
大班的孩子潜意识里自尊心已经相当的强,特别是对“小红花”非常敏感,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地心态,大家对“小红花”就尤为的重视。
其实,这只是激励孩子们的一种措施而已,每一次,看着孩子们对“小红花”渴望的眼神,常常在思索,如何才能既保护了孩子幼小地心灵,又能起到激励教育和提升的作用。
班上几位性格内向地孩子,平时不善于和老师交流,上课也很少发言,不是他们不懂,而是出于害羞,为了激励他们主动交流的积极性和逐步改掉害羞心理。
于是,到了每天发“小红花”时,我和孩子们讨论后,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想要“小红花”的幼儿,必须走上来告诉同伴们,你哪里棒了或者哪里进步了,所以可以得到自己喜欢的“小红花”,那怕只有点滴,都及时给以肯定。
今天,又到了争取“小红花”的时间,看着孩子们得到的“小红花”,康康有点心动了,在同伴的鼓励声中,教师眼神的注视中,康康终于站了起来,虽然腼腆,但步伐却坚定地向我靠拢,手指拨弄着衣角,轻轻地告诉我“老师,我今天将气球画地很好,还展示在美工区”。
康康终于得到了“小红花”,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蘑菇花变“小红花”
早上桌面游戏时,昊昊和雯雯选择了插塑积木,雯雯自言自语说:“红色的小蘑菇、黄色的小蘑菇、蓝色的小蘑菇”边说着边把“蘑菇”插在板子上。昊昊说:“我要把这些小蘑菇,搭出漂亮的花,得到小红花,送给妈妈。老师说,自己买的花不算,老师发的小红花,才是得到的奖励。”我听着他们的交流,走上前,看了看。不一会,小杰也来了,他坐到昊昊的边上,对昊昊说:“我来和你一起搭花吧。”一会功夫,作品完成了,我请昊昊介绍他们的作品,昊昊说:“我们搭了房子,房子边上有花,还有白云”,小杰马上说:“你搭的不是白云吧,像一把枪。”昊昊说:“白云会飘,飘在一起,就变成了枪呀”。我给他们一人发了一朵小红花,说:“你们今天拼搭的很认真,我给你们一人一朵小红花,送给妈妈,好吗?”他们两个人都开心的笑了。
“小红花”作为教师平时教育孩子使用的一种辅助教育材料,对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不小的作用。“小红花”对于家长和幼儿来说有着极大的魅力。从某种角度来看,它的确也是幼儿积极进取的一个动力。
绽放红花的魅力
红花,已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总盼望着自己在每周的最后一天能得到一朵红花,那是多么地光荣,因为回到家既可以得到大人的奖赏,满满的一墙红花又会得到众人的夸奖。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现在的孩子能够有更多更好的物质奖励,所以有一些孩子已淡化了红花的价值,认为评到和不评到已并不重要,因此在每周五下午评选红花的过程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表现着漫不经心的样子。针对这种现象,为了让红花更好地彰显自身的魅力,我对它加以了改革。在评选的过程中,首先沿用了以往先请幼儿互评、然后幼儿自评的口头方式,改革了最后教师书面评定的新方法。在每一朵评到的红花背后,都写上了一句句小朋友和老师的寄语。能干听话的孩子会收到这样的寄语:“这个星期你好棒哦,再加油努力吧!”“你是老师的好帮手,小朋友的好榜样!谢谢你!”等等;同样有一点点缺点的孩子也会发现自己的一点点不足,“如果你上课能够积极举手发言那一定会更好!”“如果下个星期吃饭再快些就可以做小老师啦!”……在一段时间的评选中,我觉得孩子们特别认真,每一个评到和不评到的孩子脸上都绽放着不一样的神情,让我读懂了这样的评价方式真的挺不错。因为它不但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平时工作繁忙的家长们从红花的背后读懂自己孩子一周的表现。虽然短短的三言两语,却架起了你——家长,我——教师,他——幼儿三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这样的评价方式也遵循着“教师要客观准确地分析和利用评价结果,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的要求。
我的红花送给谁
我班的璇璇是个文静的小姑娘,她的妈妈在外地学习,要好长时间才能回家和家人待上一段时间。妈妈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每当璇璇想妈妈的时候,就画上一幅妈妈的画。在画里,妈妈梳着长长的头发,头上扎着蝴蝶结,穿着美丽的花裙子和璇璇手拉着手。其实,见过璇璇妈妈的人都知道,她妈妈梳着短头发,而且从来不穿大花裙子。
在三八妇女节那天,我们班让每个小朋友用彩色纸学做一朵大红花送给妈妈。璇璇学的特别的认真,他做的大红花不但完成得快而且也特别的好。最后我们表扬了璇璇,还把璇璇的这朵大红花挂在黑板上,让小朋友都照着做。璇璇眼睛亮亮的望着老师,小脸蛋红扑扑的。
放学的时候,璇璇和我说:“张老师,我要把红花戴在妈妈的衣服上。”当时我很诧异的问璇璇:“你妈妈从外地回来啦?”璇璇重重的点了点头
,边比划边说:“妈妈还给我买了一架大钢琴呢,弹起来可好听了。”
过了一会儿,爷爷和往常一样来接璇璇了。璇璇一见爷爷就拉着他的手,然后闷头不出声。我让璇璇先和还没有接走的小朋友玩一会儿,然后询问了她爷爷,这才知道,璇璇的妈妈这次是过完新年才走的,根本不可能现在回来。至于钢琴的事情确有其事,但那只是璇璇妈妈对她的一个许诺,要等一年之后学习完回来才打算给她买呢,现在家里还没有。
望着手拿大红花,正和小朋友有说有笑的璇璇,我和她爷爷同时叹了一口气:原来璇璇说的不是实话。
事后我认真的想了一下这件事情,难道璇璇真是一个喜欢说假话的孩子吗?显然,在谈到妈妈时,璇璇说了假话。不过,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在有意撒谎骗人,其实,璇璇是把自己对妈妈的思念和对妈妈的期待与现实世界混为一谈了。
混淆假象和现实是幼儿想象时爱出现的一个现象。由于认识能力有限,幼儿不能很好地区分头脑中哪些形象是真实的事情的记录,哪些形象是自己想象的结果。于是,他们经常把自己想做的事、渴望实现的梦想当做真实的事。
在现实生活中,想象有补偿的作用。尤其当孩子的某些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想象能帮孩子们的忙,是他们在想象的情景中获得满足。尽管想象给孩子带来的不只是好处,但不容否认,想象在孩子的心理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幼儿类似的表现常会被大人误以为在撒谎,于是劈头盖脸的批评教育一番,这实际上是对孩子想象力的盲目扼杀。
发展孩子的想象,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特别的重要。希望父母们能够仔细倾听孩子的话语,体味孩子们的心声,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把孩子混淆假象和现实的现象与真正的谎言区别开,以保护孩子们的美好想象。
小红花引发的思考
一天离园时,心心妈妈告诉我,说,心心这几天很不高兴,吵着要小红花。由于心心平时表现不太好,尤其是吃饭和睡午觉的时候,常常影响其他的小朋友,我就没有奖她小红花,他妈妈的话让我想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想得到教师的肯定。从心心相要小红花的时间中我发现了自己以往真的事太忽略了这一类不太突出的小朋友,其实,小红花作为一种奖励,现今已被幼儿将在赋予了太多的含义。首先要端正对待小红花的态度,教师应把他作为激励幼儿积极向上的强化物,而不是威胁幼儿,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给你小红花,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让幼儿产生叛逆心理,有的小朋友甚至会说出我不要小红花,这看似是幼儿不思进取,实则是教师引导不当,对于将在而言,当孩子拿到小红花时,应给与肯定,切忌以利益为引诱,说什么如果你得到小红花,我就答应你什么要求。这样是不对的。其次是建行里要适度,奖励的对象应广泛。再次,奖励应关注个体差异。最后,小红花不仅仅是众多奖励五种的一种。小红花是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在班级管理中确实能产生巨大的作用,但是,只有灵活,恰当的使用,才能使小红花真正的发挥激励作用,让所有幼儿绽放笑容。
随笔:小红花的魅力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早晨懒床成为幼儿入园迟到的一大问题,每天早晨看着寥寥无几的幼儿人数,会有一阵凄凉的感觉,我想,不能再这样任由幼儿的迟到继续下去,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制止这种不良习惯的发生呢?
简单的批评教育,不见成效。正在疑惑时,钢琴上鲜艳夺目的小红花映入我的眼帘,想到每次发小红花时幼儿总会用一种期待、渴望的眼神注视着,可见小红花的魅力之大。由此想到小红花的魅力应该可以改变现状。于是,每天奖励给那些按时来园的幼儿一朵小红花。渐渐地,原来迟到的幼儿为争得小红花,也早早地来到幼儿园,更令我欣喜的是,他们还帮助我整理区角的物品,抹桌子、抹凳子,他们忙的不亦乐乎而且还收获了跟伙伴共同合作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小红花就是一种积极的鼓励,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就应多采用积极的鼓励措施,给孩子正面、积极的引导,并在孩子们取得进步时及时地鼓励,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孩子们越来越懂事了,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幸福感油然而生,跟你们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快乐。
想要小红花的南南
下午点心时间,苹果组的孩子叫道:“老师你看,南南动你的小贴纸。”我走过去一看,南南趴在桌子上,满脸贴着小贴纸。他看见我走过来以后,赶紧将脸上的小贴纸剥下来贴到原来的地方。我问南南:“南南是不是很想得到小红花?”只见他满脸笑意地点点头。我接着说:“想得小红花要对老师说,不能自己拿的哦。小红花也想亲亲你,不过它只亲能干的宝宝,如果你现在把它剥下来,它会伤心的哦。”游戏时间,南南搓了许多棒棒糖,而且整理材料也十分卖力,于是在讲评环节我给越越贴了一朵小红花。越越十分高兴。
昨天南南爸爸打电话来说:南南在家哭了,因为没有得到小红花。而今天幼儿出现这种表现也恰恰反应了孩子内心对小红花的渴望。其实幼儿出现这种需求是正常的
,但是如何让孩子能够说出自己的需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引导这需要我们思考:
⒈与家长沟通,鼓励幼儿在家时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家虽然有时候家长明白幼儿的想法,但是我们也应该等一等,鼓励幼儿说出来,这样对幼儿的表达更有帮助。家长在家也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带宝宝与其他幼儿多玩耍、多交流,幼儿之间有独特的相处方式,这是孩子成长所不可替代的。
⒉与幼儿交流,明白幼儿的想法。当幼儿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时,我们应该及时地制止,但更需要明白幼儿这么做背后的想法。多问问孩子为什么,只有明白了幼儿的动机,接着加入适当的措施,才能纠正幼儿的行为,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⒊持续的观察。今天越越宝宝感受到了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小红花的愉快,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还需要持续的关注,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养成好习惯。
老师,别碰我的红花
有一天,谈老师组织了一节美术活动,名称是《快乐的笑脸》。
谈老师通过游戏、指五官、谈话等形式导入活动,又引导幼儿观察,让进一步幼儿感知了五官的特征后请幼儿在书上添画脸部五官。
孩子们在作画时,我也过去看了看。
那天,正好是蒋园长在听课,我们一起走到耀耀旁边,发现了他的作业上“别出心裁”的在娃娃的额头上画了一样东西。
蒋园长问:“耀耀,那是什么呀?”耀耀一脸正经地说:“小红花,老师奖的。
”喔,原来在耀耀心中开心快乐的事情就是能得到老师的一朵小红花。
平时,总觉得他好像是属于那种对什么都不在乎,喜欢我行我素的孩子。
原来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的鼓励。
乖巧灵俐、聪明可爱的孩子常常得到老师众多的表扬和特别的关爱。
一朵小红花对于他们来说也不会那么令人激动,令人欣喜了。
那一刻,我为耀耀的真情流露而有一丝震撼。
我就在他额头上帖了一朵小红花。
这下,他可高兴了,时不时的去摸一摸,深怕小红花飞掉,连下课了也是喜滋滋的。
午睡起床时,我准备帮他穿衣服时,他一只手摸着自己的额头对我说:“老师,你当心点,别碰我的小红花。
”我听了忍不住想笑,没想到他竟然那么在意一朵小小的红花。
我说:“知道了。
”他还是不放心地问:“衣服会碰到吗?你要当心点。
”说这话时看着我,特别认真的样子,让我有些感动。
因为毛线衣是圆领的套头衫。
那天我也特小心地为他穿好衣服,生怕碰到他的“宝贝”。
那一天耀耀的表现一直很好。
我想作为一个老师,面对一些顽皮,淘气,常会惹来很多麻烦的“问题孩子”是不是同样需要老师的关爱呢?甚至比那些好孩子更需多一些关注,多一些爱心,多一些鼓励。
我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