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培养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1-03-29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生命幼儿小故事

这世界原本就是风风雨雨,重要的是如何跨越面对风雨,孩子有一天终究会离开学校,还会一个人去面对严酷现实的生活;所以要有生命,有伙伴朋友助力,如果拥有这些特质,就会有机会!

学习看到孩子的优点

一张白纸上有个黑点,我们通常都是看到那个黑点,这些年透过自己不断学习,我渐渐看到的是白色的部分。孩子若有85%的优点,15%缺点,大部分的家长都忘记看见他的优点好处。所以,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孩子需要一个懂得疼惜他的父母」

有个「比马龙」定律就是:你用什么眼光看你的孩子,他就会成为那样的人。

发明电灯的爱迪生,当学校的老师都放弃他,认为他一无可取,把他带回家交给他妈妈时说:「笨蛋还给你」,爱迪生的妈妈却对他说:「别人看不起你,妈妈觉得你不错」。因此看孩子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自信。

我曾经在精神病院辅导过一位台大医科毕业的病人,透过对谈了解他的成长历程,发现他从小学到高中从未得过第2名,从中让我体认到承受高压力(高处不胜寒)的人容易失败且败得很惨!

其实失败可以带给人经验和阅历,两者加起来则形成智慧;我们究竟是要培养孩子成为会读书的人还是有智慧的人?

培养孩子成为具有智慧(思考、想象、创造力)的人

会读书的人,是从对的答案里作出对的答案(拥有的是记忆力);有智慧的人,是从对的答案里找出错的地方,或是从错的答案里找到对的地方(拥有的是思考想象和创造力)

会思考、会动脑的人可能在学校的表现差强人意,然而记忆无法长久,因为我们的脑总是重复在作记忆和遗忘的工作,许多的答案也随着时空变化而有不同。现有科学知识在8年内许多都被新的结果推翻,例如玉山的高度随着地壳变动而改变,每年实际高度都不同;1904年莱特兄弟发明飞行器才开始有「飞」的名词产生;过去速度是低音速,目前是高音速,将来可能是光速.因此,记那么多东西干嘛?脑袋如果背太多东西,就不可能想很多;若只会背,不会想(思考),脑子就好像被水泥糊起来一样。

曾经有记者问过我,我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健康、快乐和记得爱我。

许多人是用钱养孩子,不是用心;最近自己一直在想:有天我老了,会希望孩子怎么对我?他们以后会有什么记忆?会想到爸爸给过他什么?你想到孩子的又是什么?我会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想到好多好多,例如:我和儿子是一起骑脚踏车、泡汤、爬山、溯溪的好朋友。然而,有人每天的生活模式是:早上刷牙、洗脸、骂小孩,晚上是吃饭、沐浴、更衣、骂小孩,希望大家和孩子之间不是这样的朋友。

教育的目的是教他成为一个人

教育的目的归要一句话是教他成为一个人。

我们反省一下自己的生活是这样吗:

1.每天忙得像猪,每天作牛作马(动物)

2.每天活得像机器(会动的人.会走路的殭尸,还是年轻的老头?)

你的伟大的贡献只是工作吗?我们读了那么多书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生活?很多人生活就是拚命读书、努力工作、拚命赚钱,最后是养病。

读书和工作并没有最直接的关系,并不是很会读书就会当总经理,它所靠的是能力;生活就是一种能力(耐),读书和钱只是一个媒介,最终的目的是懂得生活,也可说是为了编织一个梦想,一个活生生的梦,快乐有趣的梦。

生命是一种慈悲喜舍

生命是一种慈悲喜舍,这比读书更重要,会成为一辈子受用的资产,也是现今社会所欠缺的东西。一流的人不慈悲就没有用,医生不慈悲,对病患不能视病犹亲,就对社会无用;一流的化学家不慈悲,制造毒物来害人就是恐怖分子,也对社会无用。

我有个朋友是医师,他说他每天开药时都很挣扎,为了平衡自己,他在开药的同时,也提供养生数据给病人,希望他们身体健康,下次别再来。其中有个养生方法是:天天要运动.好好睡个觉.慢慢吃顿饭。

有人一早起来就喝咖啡和茶,难道一早起来还这么累吗?不健康的人,脾气会不好,就不会以身作则。

最近的诈骗事件频传,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人,像我就想不出来这种骗术,如果把他们的聪明才智用在正途该有多好。因此,一流未必有用,有用必定一流,希望社会不要充斥着一流而无用的人。

有用的孩子或许他们很质朴,但他们会像金庸笔下的周伯通般「大智若愚」。

培养孩子的内在智慧

人有外在智慧与内在智慧,外在智慧指的是成绩和分数,内在智能则指动机(即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是孩子将来智慧的源泉,包含慈悲、尊重和理性。

隋文帝至清乾隆总共出了868个状元,每个几乎都没有什么出息;曹雪芹(红楼梦作者)、李时珍(本草纲目作者)等人都是落第的书生:因为曹雪芹的文思澎湃(思考创意取向)因此无法符合八股的科举制度(记忆取向)

另外,另外,兴趣也很重要(如果没有兴趣作一份工作,很难做一辈子),职业只是努力读书谋求生活的工作(会想退休);志业则是很喜欢做很开心的工作(永不退休),而慈悲就是一种志业,希望我们能够培养孩子能以志业的心情去做工作。

教孩子阅读自己和大自然二本书

有位哲学家说:教孩子要读二本书:一本是自己,一本叫做自然。希望孩子能够用心来阅读这两本书,不单用眼睛。

第一本书读自己,就是指兴趣、性向、能耐,能够演活自己、演好自己的人生(拥有自身独特性)。

有些人是大器晚成者,例如非洲之父史怀哲,他考不上大学,后来是因为拉了一手好手风琴,一位校长破例让他在该校读书,他主修历史,自修文学,30岁的时候才念医科,38岁毕业。老顽童刘其伟,他有许多头衔,工程师、人类学家、冒险家、画家,他在38岁才开始画画,66岁成名,他的一生活得丰富而精采!因此,有的人是大器晚成,有的人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路转个弯会更好,成功需要时间,当累积到很丰富时,成功就会来到,就会水到渠成。

很多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因为他提早将自己的日月精华用光了;如果2岁就会吊单杠,对他的身体发展会有害处。记得有个长跑选手蒲仲强很早受瞩目却不能长久,有人提早上大学资优生,但他们几乎没有童年的生活.例如:有个人12岁上哈佛大学、16岁毕业考上普林斯顿研究所,记者问他:你在哈佛最大的经验是什么?他回答:除了寂寞,还是寂寞。因此,我们不要用大人的角度来要求孩子,时候到了就会水到渠成,该你的就是你的!

第二本书是大自然,不要只是教孩子看书,要多带孩子看山看水,看古道幽径星星月亮,从自然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书本学不到的东西。例如:台风来袭时,行道树东倒西歪,躺下数万棵,但森林中的树往往伫立不摇,其中的道理隐在自然的平衡哲学里,森林的树枝干对称而生,找着最平衡的肌理,于是耐得住风吹雨打,行道树修修剪剪,则弱不禁风。

要给孩子一是活路(演活自己人生的路),二是退路,不会读书硬要他读书就会成为死路。人活着常常会忘记两件事呼吸和快乐,因此只要他还存在(有呼吸)就有希望。就如同「失之东瑜,收之桑榆」的意思.

不忘赞美孩子

赞美可以用最少的力发挥更大的效果,看到孩子的好处,就要去赞美他,他才会演好他自己,孩子会用父母所看到他的好处,演给父母看。例如:我女儿很喜欢烹饪,我赞美她:今天一定有一个仙女来过,不然怎么会变出这么好的东西出来?女儿就会越作越起劲。

每天孩子一回来,我问的不是你在学校学了什么?而是:有笑话吗?现在儿子回到家就会对我说:今天有笑话,听不听?

「量力」而行,现在做不到,来日方长,日后有可能做得到,因此不要让孩子永续的能力失去了,给孩子自信,他就会告诉自己:我行、我能,我再加加油!自己会为自己加油,未来就会有独领风骚的机会!

将来的时代是创意取胜的时代,创意就是把两个不相干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例如:WALKMAN就是结合Walk和Man的两个概念而创造出来的;水管是因为浇花的人要浇好几处不方便而发明的;透明电梯是因为除了上楼梯外,还想看风景的想法而产生的。

家长必须要常常聆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有时候突发奇想时,千万不要骂他胡思乱想,而是叫他好好再想一想。家长是孩子的推手引领者,如何把孩子珍贵的东西引发出来,并将孩子从幻想世界慢慢导入现实是家长的责任。

把孩子的体力健康找回来

如果孩子不健康他所跑的人生是短路不是长路,拥有健康身体能够让学习产生1.75倍的效率。

建议每个家庭建构一个运动时间,我们家是骑脚踏车,儿子称它为“发现台北的秘密花园”,因为和他们一起骑脚踏车,我发现台北的美,甚至发现住家(木栅)附近特别漂亮的地方和小湖泊。

你对自己住的地方了解吗?是否能够让孩子有美好的回忆?和他们一起去织梦?

和孩子一起编织梦想

读者文摘上有个故事:老师告诉小朋友每个人只要捐出5元就能帮助非洲的人凿一口井。有个小朋友回家跟妈妈要5元,妈妈说我们一起做资源回收赚这5元。后来老师说上次我说错了,凿一口井应该是5000元,于是那个小朋友号召全班同学一起做资源回收赚钱,加上企业的赞助,最后完成了这个梦想!因此,绝对不要小看孩子,他们有无限的可能性。希望每个父母能帮助孩子圆梦,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给孩子机会,他们一定可以做得到!

我和孩子一起去溯溪时,原本很担心他的安全,有次他跑太快,不小心跌倒了,他反而告诉我这里有窟窿,你要小心喔!如果不给孩子机会,他的这种特质(关心他人)会出不来!

我会带孩子和我去球场,自然而然他很喜欢球类运动,也精通许多球技!也会自己看NBA(主动去学习),有次和一位年长者比赛他故意比输,他告诉我他让他的(会为别人想)。

让孩子开心一点,岁月转瞬即过,这些事不赶快去做,以后就做不到!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在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年轻的父母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信了,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供父母们在家教实践中参考运用。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是父母应该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要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陈述。当我们以认真的态度去审视孩子的时候,孩子会觉得我们是在乎他的。倾听时的态度要和蔼,只有敢于在父母面前表述自己态度的孩子,才是初具信心的孩子。

■给孩子表扬就是给他信心

即使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只要孩子认真完成,就算结果我们并不满意,也要给孩子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因为适当的称赞是孩子进步的动力。

■珍惜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

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忘记抽出小部分时间来陪孩子玩耍。只有父母的关爱才能让孩子变得开朗,而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往往显示出自卑的情绪。

■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

每当学校有活动或者演出时,爸爸妈妈要尽量参加,你的意外出现会让孩子信心倍增,而此时此刻,孩子也最能感受到父母给自己的关爱。

■与孩子协作,共同完成家庭活动

比如让孩子参加有趣的游戏或者家务劳动等等。在实践中既可以增加孩子的见识,也能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父母的表扬是孩子自信心萌发的基础。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给孩子分派任务,比如打扫他自己的小房间。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被需要,小小的成就感是培养孩子自信心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

■与孩子一起阅读

挑选优秀的青少年读物,与孩子一起阅读。然后,让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尽情发表自己的言论。只有敢说出看法的孩子,才是自信的孩子。

■做个自信满满的父母

孩子常常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模仿大人的言谈举止,所以,我们自己首先要充满自信。如果作为成人都不能对事物作出自己的肯定与判断,又怎么去要求孩子呢?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


我们常常听别人的家长说:“这孩子特聪明老师一讲就会”,难道孩子天生就聪明?我们的孩子就笨吗?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能力强,思维能力的开发在孩子的0到8岁起着关键行的作用。

创作思维

在孩子出生后,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各个敏感期。所以需要父母在适当的敏感期引导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能都玩过分类游戏,这其实就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这种游戏更容易让孩子喜欢从而起到开发的作用。还有在生活中我们不要过多替孩子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懒惰不会思考,相反父母应该多提问让我们的孩子去思考,这样由她自己说出的答案更有自豪感。

善于思考

提高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思维能力的题来开发,这类题很有意思,即提高了专注力思维能力也提高了。以下10道题型仅供参考:

1.哥哥 4 个苹果,姐姐有 3 个苹果,弟弟有 8 个苹果,哥哥给弟弟 1个后,弟弟吃了 3 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2.小明今年 6 岁,小强今年 4 岁,2 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 4 个人,后面有 4 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 2 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 2页,第 4 天看了多少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 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6.有 8 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 2 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 2 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7.老师给 9 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 1 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8.有 5 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 2 个沙包就差 1 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9.刚刚有 9 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 5 本,小明借去 2 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10.一队小学生,李平前面有 8 个学生比他高,后边 5 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我是小小发明家

我想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重中之重,不管在生活还是在未来的工作之中都是很重要的,你们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孩子的情商如何培养


孩子情商低怎么办

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情商高手的基本功,就是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能很快了解自己的当下情绪。因此父母应先帮助孩子辨识出现有的情绪状态:“所以你不开心了?”,“所以你感到委屈了?”。帮助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状态,会带来两个天大的好处。首先,孩子可以明白,接下来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那个“对方”。也就是说,现在真正该做的,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对方理论,而是应该意识到,真正的困扰是自己的情绪反应,那么随后该努力的,就是如何调试情绪,做出合适反应。其次,孩子可以从中学会换位思考的能力。这次挨打,心理难受,以后就知道了,若去打别人,别人也就会有这样的感受。从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这会是个一举两得的做法。

帮助孩子发展负面情绪的管理技巧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培养健康的兴趣和嗜好,来帮助他们排解压力。心理学上的研究显示,做运动是极佳的疏压方法之一,持续做有养运动20分钟以上,会促进大脑中脑内啡的分泌,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

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态度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只要孩子对自己持正面的看法,对未来有乐观的态度,那父母就大可放心,这孩子这辈子不会离幸福太远。

培养孩子的人际互动能力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应该多安排机会,欢迎孩子的玩伴来到家里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以及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如生日等)。重视情商的父母亲在孩子参加这些团体活动时,该观察的是,孩子在和别人的互动当中,他是主动和他人说话?还是害羞不开口?当别人跟他说话的时候,他是什么反应?而万一与他人发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应的?

家长怎样培养情商低的孩子

家长要作孩子的表率

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强,父母在孩子心中就是崇拜的对象,孩子每天用最细致的目光观察着父母的一举一动,默默地模仿和学习着。在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学会了您那一套。所以,父母必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

坚持一贯的家教作风

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爱不能是溺爱、偏爱,而应该是理智的爱,有原则的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允许做;什么不许做。对孩子的要求要始终坚持如一。如果只对孩子提出要求,而不督促孩子,时紧时松,朝令夕改,这样就难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也会对家长的要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家长从而失去威信。只有坚持始终如一的严格习惯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

以积极肯定为主的正面教育

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应多作积极的肯定,从正面引导孩子向目标发展。孩子受到激励和赞扬后,上进心就会得到强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实际,对孩子越信任,与孩子的感情越融洽,便更能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对孩子的优点要及时表扬,用适当的奖励,肢体举动来表达赞扬和愿望。没玩没了的数落只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帮助宝宝控制自己的情绪

爸妈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哪些情绪是好的,哪些情绪是不好的。好的积极的情绪,如热情、欢乐、乐观、和善等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应让它自由地表现出来。不好的消极的情绪,如冷淡、抑郁、悲观、愤怒等不易被社会接受的 情绪,要对它加以抑制和消除。

注意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

爸妈要与孩子心灵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而且能给予满足的,家长应该尽量予以满足。不合理而且不能给予满足的,则要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给予满足的道理。千万不能不关心孩子的痛痒,也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动辄训诉、打骂,压抑孩子的情感流露。

为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条件

家里来了客人,爸妈要让孩子相识相伴。孩子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爸妈也要适当地带孩子去参加一些聚会、晚会,让孩子见见各种场面,学习与各种人打交道的方法。使孩子增长见识,从而,使孩子在人际交往时变得落落大方。

让孩子抓住各种人际交往的机会

爸妈带孩子上街,要鼓励孩子问路。带孩子上车,要让孩子去买车票。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时,要让孩子当小主人,家长千万不要事事包办处处代替。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家长要积极予以支持,并且及时鼓励。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让孩子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会互相教会怎样玩耍、怎样相处、怎样生活。家长要欢迎孩子的小朋友上自己家里来玩,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互相信。

要经常表达爱意

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在玩耍、吃饭和交谈当中经常表达出爱意,可以培养孩子的健康情绪。

帮助孩子表达情感

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才表现为愤怒。

教会孩子自主决定

独立是情商中最重要的方面,只有让他们从小学会自己拿主意,才能培养出独立的性格。

肯定孩子的情绪

允许孩子说出自己的愤怒,而不是告诫他们“不要生气”。此外,询问他们生气的原因,对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也很重要。切记不要在孩子愤怒时试图压抑他们的情绪。

承认他们取得的成绩

对孩子的智力永远要予以肯定,避免贬低他们的作为,否则会让孩子对失败失去接受能力。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负面情绪。

不过分溺爱

避免说“这事你干不了,我来替你吧”这样的话,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失去对自身的安全感。

培养孩子情商注意事项

自知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可以每天抽点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坦白地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同感受。

自信

父母多多赏识孩子。当孩子表现良好或者有点滴进步时,父母应及时给予适度的赞美,鼓励孩子。

自尊

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满的行为或表现,父母也不宜对他做出无情的指责,而应该耐心地引导,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许多父母无意间在亲戚朋友面前责骂甚至体罚孩子,会令孩子尽失自尊,也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自控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总是处于一种狂躁不安的状态,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父母可以通过规律性的亲子阅读、书法练习、游戏等活动,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引导孩子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自理

爱劳动是孩子应该养成的一种好的品质。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能够经常获得成就感,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并从成功的独立行动中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因此,父母应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际交往

孩子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亲子关系、幼儿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无论哪一种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影响。所以,父母要注意与孩子间的亲子感情,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现,教给孩子基本的礼貌等人际规则,让孩子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

如何培养孩子画画


如何培养孩子画画我在中学时迷过一阵子日本漫画,曾经对那种长着梭子脸,大眼睛,小鼻梁,小嘴巴,以及身材比例夸张失常的美少男美少女们如痴如醉。每天翻看还不算,常常在课堂上,下课后,以及晚上作业时间情不自禁的想要把那些喜欢的人物画下来。

我没有学过画画,提笔画漫画中喜欢的人物也是模仿,真奇怪,模仿的还挺像。以至于我妈在发现我的模仿品后一个劲的叹气当初没有送我去学画。大概听到表扬后有些小小成就感,又自我感觉良好的画些花花草草,小动物,纯粹是为着兴趣。

有了xx以后我还和从前一样,看着有趣的东西就随手画一画,孩子对画画有着天然的关注。女儿常站在我身边聚精会神的看着,然后不停的提问“这是什么呀?”我妈看见很开心的说:“以后你来教xx学画吧!”

我当然乐意教女儿画画,自己瞎画还可以,关系到女儿的启蒙教育我可不敢马虎。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先去书店找些适合两岁多孩子画画的书籍。各种简笔画,蜡笔画,水彩画甚至是国画的书籍看的我眼花缭乱,一时间竟拿不定主意。陆陆续续买过几本,让xx挑喜欢的图案,然后我画给她看。xx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只是喜欢在一旁看着我画。她对画画的热情仅限于在墙壁上,柜子上以及任何她抬手所及的地方涂鸦,她甚至都不愿在纸上“好好画”。

我当然不指望两岁多的孩子能画出什么像样的画来,实际上我心里也没底该怎样教女儿画画,于是只能求助于书籍。直到看了日本知名教育家,画家鸟居昭美女士写的《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的两本书,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多么的错误!

鸟居昭美女士在书中强调不要教孩子画画(不要教孩子画具体的形象),大人教的都是成人对于画画技巧的理解,而孩子会根据成长的节奏发展出画画的能力。正如书中说的“和成人艺术家不同的是,儿童在绘画的过程中保持着完全的自由,他们因快乐而画画,保持着艺术的纯粹……孩子画画的本质是表达内心的感动,这是人类最好的教育形式。”

那我们做家长的该如何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我看完鸟居昭美女士的书后的理解是,孩子画画和吃饭是一个道理。从四个月至半岁开始添加辅食,从菜泥到米面,水果,肉泥,一样一样的加。每隔几个月孩子咀嚼和消化能力都有提升,直到孩子渐渐长大适应大人的食谱。画画也是这个道理,在不同的年龄段让孩子做适合他这个年龄段的事情,鸟居昭美女士根据丰富的教学经验得到了以下进程。

一岁到一岁半以后,从大的连续圆圈到小的连续圆圈

两岁半以前:圆圈开始封口了

两岁半以后:对画加以说明,“我要,我想……”的萌芽,用语言对线条进行解释说明

三岁半以前:有目的地动手画画,至始至终给予画赋予同样的意义

三岁半以后:日新月异的发展,向有内容的画发展,头部人像登场,孩子特有的拟人化表现手法

四岁前后:孩子凭印象画画,印象深的画的大,从头部人像到头足人像

四岁半以后:排列食物的罗列表现形式,用同一画面表达时间流逝

五岁前后:能画出有序排列的事物形象,能抓住食物的特征及形象,按照兴趣来画

五岁半后:用基底线表达关系

六岁,把事物沿着基底线并列画出,能画出图案饰纹

七八岁,开始对成人和孩子的社会有所认识,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角度画人物肖像

九岁,开始画大人的画,进入视觉写实主义时代

这些阶段的发展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用刻意教授。就像孩子过了半岁就要爬,到了一岁就要学习走路一样。除了尊重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鸟居昭美女士还说“孩子不能用语言来充分表达,又不能靠书写文字来表达,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我们只要问孩子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孩子们自然会把他们的画讲述给我们听。“教孩子画画的最好时期是从六到七岁开始,过了九岁系统性的教授绘画技巧才有意义。”

在选用绘画工具方面鸟居昭美女士建议“孩子从两岁到五六岁,尽量只是用单一的颜色来画画(黑色)。物体与颜色的关系相比,孩子更重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把这种物体表现出来,一种颜色就足够了。”

在书中,鸟居昭美女士给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画并且一一分析,指出好或是不好的地方,这让我这个对儿童画没有了解的初级菜鸟渐渐也能读懂一点孩子的心声。通过阅读我还知道,作为妈妈我只需给女儿提供画画的材料,并且鼓励她把好玩,有意思的东西和想法都画下来,至于像不像,那并不重要。只要走好每一步,过好每个阶段,到了该学技巧的时候孩子自然会手随心动。

相关推荐

  • 在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 年轻的父母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信了,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供父母们在家教实践中参考运用。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是父母应该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要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陈述。...
    2022-01-06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孩子的记忆? 成人们都知道,对孩童时期的记忆大多和当时的情绪体验有关,有时记忆的内容忘了,可当时的情绪效果却一直保留在记忆中。情绪记忆是记忆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的情绪记忆常伴有愉快、满足、喜悦等情绪体验,而消极...
    2021-12-16 阅读全文
  • 孩子的情商如何培养 孩子情商低怎么办 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情商高手的基本功,就是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能很快了解自己的当下情绪。因此父母应先帮助孩子辨识出现有的情绪状态:“所以你不开心了?”,“所以你感到委屈了?”。帮...
    2021-05-28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 我们常常听别人的家长说:“这孩子特聪明老师一讲就会”,难道孩子天生就聪明?我们的孩子就笨吗?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能力强,思维能力的开发在孩子的0到8岁起着关键行的作用。 创作思维 在孩子出生后,每...
    2021-05-05 阅读全文
  • 孩子情商如何培养? -->到底怎样才算是情商高呢? 其实很多家长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能说会道”“嘴皮子溜”“吃得开”就算是情商高。 但实际上,情商没有这么片面,它最常用的全名是“情绪商数”,更倾向于衡量...
    2021-09-01 阅读全文

年轻的父母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信了,这里介绍几种方法,供父母们在家教实践中参考运用。 ■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是父母应该感到高兴的事情。我们要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陈述。...

2022-01-06 阅读全文

成人们都知道,对孩童时期的记忆大多和当时的情绪体验有关,有时记忆的内容忘了,可当时的情绪效果却一直保留在记忆中。情绪记忆是记忆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的情绪记忆常伴有愉快、满足、喜悦等情绪体验,而消极...

2021-12-16 阅读全文

孩子情商低怎么办 帮助孩子辨识自己的情绪 情商高手的基本功,就是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能很快了解自己的当下情绪。因此父母应先帮助孩子辨识出现有的情绪状态:“所以你不开心了?”,“所以你感到委屈了?”。帮...

2021-05-28 阅读全文

我们常常听别人的家长说:“这孩子特聪明老师一讲就会”,难道孩子天生就聪明?我们的孩子就笨吗?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思维能力强,思维能力的开发在孩子的0到8岁起着关键行的作用。 创作思维 在孩子出生后,每...

2021-05-05 阅读全文

-->到底怎样才算是情商高呢? 其实很多家长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只是想当然地认为,“能说会道”“嘴皮子溜”“吃得开”就算是情商高。 但实际上,情商没有这么片面,它最常用的全名是“情绪商数”,更倾向于衡量...

2021-09-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