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观点:“现代淑女”该是什么样?

发布时间:2021-03-25

幼儿园游戏是什么。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观点:“现代淑女”该是什么样?”,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这是在提升女大学生自身修养,还是大学教育对世俗的迎合?这是教育的创新,还是教育的堕落?”2010年6月12日晚,武汉纺织大学“淑女班”,经过一年国学礼仪、茶道女红、化妆技巧、服装搭配等课程的学习,首批“淑女们”向大众展示了她们的阶段成果。这样一个毫无掩饰地以培养现代淑女为目的的课程班,自出现以来一直争议不断。即便一年后的现在,人们在看着成果展的舞台上一众有着靓丽外形、优雅气质及端庄仪态的“淑女们”时,争议仍在继续,本应专注培养专业人才的高校却忽然剑走偏锋培训起了“淑女”,这合适吗?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元素,就是“现代淑女”吗?

◆该不该办班培养淑女?

支持:就当是情商教育,挺好的

“起码比现在的老式教育,把男生女生都培养成情商等于零的苦瓜脸强!经过这样的训练,这些生涩的孩子进入社会才能多少有些用。”网友黄薇从一个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的角度来看“淑女班”,认为这类似于情商教育,在现行教育环境中应该支持,而且他相信“这是个开头,以后会更完善”。

支持者认为,虽然现有这个的“淑女班”形式重于内涵,但是对中国的教育而言,总归是一件好的开端。“中国传统女性形象是受世人仰慕的,淑女班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体现,中国女性既有传统文化思想又有现代科学知识有什么不好,有些人打着崇尚时尚、个性的幌子把女子引上了斜路,也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正确培养和教育,淑女班是纠正这些错误的开始,是好的开端。”网友雪莲说。

反对:事实上是种枷锁

反对者则认为,装模作样、忸怩作态的“淑女们”,或许会物极必反,终成“俗女”。网友“帝国良民”发帖抨击道:“倒不是说中国不需要淑女,尤其是当前中国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心浮躁,拜金主义风行一时,如果通过专业化的淑女培训能让那些‘专业淑女’们真的一夜之间与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绝缘并彻底高雅起来,那倒是一件好事,只可惜这种放到中国的大学里办,更多的动机本身就来源于内心的浮躁……一部分女大学生来学淑女目的是伪装一下嫁入豪门……”

而网友“flying7snow”则觉得高校开设“淑女班”,对女生不但不会有帮助,更会是一种枷锁:“淑女的定义应该是善良,有涵养的女子。她可以活泼开朗,也可以文静,或者成熟,大方。怎么全是一个模样呢?简直变成了机器。太过于强调礼仪类表象的东西,其实很虚伪。希望短期内通过表面的言行来培养淑女,这是对淑女深层次含义的曲解,简直就是枷锁。女人可以是淑女,但一定要活得清新自然,要发自内心的美丽、善良,并且发自内心的自我欣赏、开心、自信而美丽。礼节是随时代可以改变的,而不变的是发自内在的真善美、清新、自然、高贵、成熟、豪放、泼辣都是美的。何必要变成一个机器模板压出来的物品?”

◆“现代淑女”该是什么样?

高校开始培养淑女,并声称此淑女不再是古时“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而是“在传统美德基础上又不失现代社会价值的淑女,是新文明、新文化、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新女性”。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什么样的女子才是符合现代审美的“淑女”,不同的人感想是不同的,男人与女人心中的“淑女”也是不同的。

女人说:

传统淑女在现代社会活不下去

淑女是十八世纪的概念。如今的男人还被称为“绅士”,那是落伍,但当代女人如果被称为“淑女”,却依然是一种荣誉。

十八世纪的淑女会刺绣,动辄晕倒,当代淑女从不刺绣,看到别人晕倒会去扶起来。十八世纪的淑女为夫君点香读书,当代淑女叫情郎为她点烟敬酒。十八世纪的淑女在后花园拜月许愿,当代淑女在大街上追星求名。十八世纪的淑女最动人的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当代淑女最魅人的是“那一昂首的决绝”。十八世纪的淑女在现代社会活不下去,当代淑女在现代社会如鱼得水。

男人说:

做自己喜欢的淑女最好

如果有具体要求,那么具备以下四点的女子,便是淑女。

拥有健康的心灵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现代女性承受的心理、生理压力逐年升高。女性拥有健康的心灵,就成为淑女的前提条件。

拥有独特的个性魅力

你渴望成为万众期待的淑女还是想做真实的自己呢?前者活得很累,后者活得潇洒。保持独特的个性“追随我心”,宁让别人去想象也别做讨人欢喜的奴隶。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些女生相貌出众,衣着打扮前卫,过分追求个性总希望保持独特,结果与人格格不入。相比较有些女生处事懂分寸,恶言畏语都能从容化解,和身边的人常有欢笑。虽说相貌不出众,能力不算强,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成为集体的焦点,容易得到别人支持和帮助。

拥有一颗包容的心

想起小时喜欢女生只要对方才华出众便产生朦胧的好感;高中时期两个人谈得来便牵起小手;进入大学迷恋对方的美貌与智慧,碰出火花一拍即合。但到了谈婚论嫁年纪,才发现心目中的淑女条件不再是美丽、才华,而是对方一颗包容的心。两个人在一起,各相互尊重,善于发现对方优点。如果没有那颗包容的心,只盯准对方的缺点,那爱情远了,婚姻的幻想也破灭了。

但其实,淑女形象万种风情,各花入各眼,各有所好。所以,作为男生,我要送给女生一句话:做自己喜欢的淑女最好。

专家观点:

现代淑女,经济、情感、人格独立最重要

为什么会出现所谓的“淑女班”呢?中山大学中文系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柯倩婷教授认为,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人们发现现代社会“野蛮女友”、“作女”、“腐女”等折腾而不安分的女生越来越多,而乖乖听话的女生却越来越难寻;二是因为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相信淑女仍有市场,一些单位仍需要“门面人才”,需要优雅而好看的淑女们作为摆设与花瓶。而一些女生也将淑女的培训经历,作为自己未来就业的一个砝码,但柯老师认为,对于现代女性来说,与其一味去迎合社会的要求,不如更好地发现、发展自我,培养自己的兴趣与良好习惯,从而形成自我独特的气质。这才是成就现代淑女的一个关键所在。柯老师认为,如果“淑女班”只是作为小众的一个兴趣班或是高校中开设多元课程的一个尝试无可厚非,但若作为一个专业的学习,则并不值得提倡。

反观“淑女班”的学习内容——国学经典、艺术修养、公关礼仪、服饰与色彩搭配、化妆技巧、形体与健美等,事实上仔细比对一下,每个人在高校中所接受的专业教育、到了职场后进行的职业训练以及在工作过程个人的自我成长,与淑女班要教授的课程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就是,在淑女班的课程里,“德”、“仪”更被强调,而“德”与“仪”的培养则更多的是向传统吸取资源。但是,柯老师认为,不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学生的个人选择,在吸取传统的过程中,都要经过反思,才能将传统的东西,转化为现代社会能用的东西,真正发挥作用。同时,柯老师还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德”与“仪”的教育,也不应分性别来培养,谁说男生就不需要礼仪的培训呢?

那么,现代淑女应该是怎样的呢?柯老师说:“现代淑女首先要经济独立、情感独立、人格独立,然后在此基础上还有余力去超越自我,再去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现代淑女绝不应只停留在传统的品德修行上,而应该将眼光放得更远,展示自己的大爱空间,懂得慈善与关怀,让自身更有内涵。”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现在从事感统训练这个行业,接触的家庭多了,发现小孩身上的很多问题都是来源于家庭因素,并不一定就是本性如此,可见家庭教育多么重要!我们中国的父母就是缺少家庭教育这方面专业的知识,只能从以往自身家庭的教育模式去教育小孩,甚至有的反其道而行之,真是社会的一个悲哀,父母其实也很无能为力。

中国式的家庭比较喜欢一手包办,看到小孩做事慢吞吞,而且怎么也做不好,就直接帮他做了,最后导致孩子什么都做不好,依赖别人。有些家长会说她的小孩总是拖拉,不愿起床,她没办法就只能什么事都给他做了,其实家长大可不用管他,他喜欢睡就让他睡,喜欢拖拉就让他拖拉,等他到学校自然就有老师批评,才能慢慢养成他的时间观念,而且一手包办家庭的孩子自理能力总是很弱,又很懒散,就是挂个饼在他胸前也会饿死的那种人。

好像越来越多家长都抱怨小孩懦弱,没有主见,或许大部分还是家庭因素起作用,如果你的父母比较权威,很少有让孩子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也很少让孩子做选择,一味的从自身出发,为孩子安排这安排那的,孩子受欺负了立即就挺身而出,没有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那他们又如何成长呢?只能是唯唯诺诺。有了家庭的保护伞,我又何须坚强、自立?你说往东我就往东,你说往西我就往西,连站在十字路口耗时间、费脑力去思考往哪走都不需要了!

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正确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的


现在身边的许多80-90后父母,很注重孩子的引导培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和性格习惯养成,都有着不一样的规划和要求。主张孩子全面发展,不再是压制孩子、读书考学,更多的是陪孩子一起行万里路,感受生活与生命中不一样的事物。那成功的亲子关系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快来和我一起看看把!

· 孩子不会在你面前刻意隐藏情绪 ·

经常有父母抱怨自己熊孩子的“坏脾气”。但是每个人都有各种情绪的波动,只是不一定会在某个人面前表现出来。对成年人来说,越是在亲近的身边,越容易表现他们的情绪。孩子也一样,心理越是和父母贴近,就会父母面前表现出各种情绪,尤其是一些负面情绪——愤怒、紧张、悲伤、恐惧等等。

当孩子感觉与父母相处有绝对的安全感时,才会和父母撒娇。档孩子很少表现情绪,或者只表现某一类情绪,就表明了着亲子关系存在问题了。父母需要注意,是否有不许孩子表现出某种情绪或者表现某种情绪的时候就打岔。接纳孩子的每一种情绪,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描述自己的感受,父母可以帮他们说出来。

· 孩子遇到问题、受到伤害第一时间跟你说 ·

大多数父母觉得孩子遇到了事情会第一时间找家长寻求帮助,其实并不是。孩子会先设想父母对事情的反应,预测可能的后果,孩子所有判断都是基于过去和父母相处的经验。当孩子判断会获得帮助,并不是受到指责和说教时,遇到问题才会第一时间和父母沟通。如果孩子曾经在外面受到伤害,找父母求助,而父母没有把握好自己的态度,那孩子以后宁愿忍耐痛苦,也不会第一时间找父母求助。

· 孩子会自然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

孩子能自然的吐露自己的任何想法,说明你们这段亲子关系很亲密。但是,有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十分严厉,经常对孩子的想法、情绪反应过度,孩子就会慢慢的不愿和父母沟通。孩子能准确感受到父母的心理承受力,如果他们觉得父母不能承受,也是不会告诉父母的。

· 对孩子的答案不评判、不臆断·

有些父母会给孩子不客观的反馈,会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我曾听一个妈妈说孩子很不爱吃蔬菜。这本没什么,但是她很快得出一个结论:孩子性格急躁。虽然这两者唯一的关系可能是,妈妈既担心孩子不爱吃蔬菜,又担心孩子性格急躁。还有父母在倾诉孩子行为以后,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比如懒、贪吃,磨蹭等等。这些臆断和评判并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像“想象”的那样。

· 孩子有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

很多孩子被繁重的课业束缚着,很少有时间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孩子喜欢做的事可以帮孩子激发成就感。在兴趣发展的过程中,孩子会养成“持之以恒”的能力,孩子也会更少的去尝试危险行为。有些父母不允许孩子发现培养自己的兴趣领域。父母让孩子发展的“兴趣”,往往上是自己未满足的兴趣、爱好。父母不让孩子挖掘自己的天赋,逼迫他们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孩子会害怕父母失望,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也会很大,导致孩子一直在压抑中学习。

· 孩子会配合你设置的恰当规则 ·

聪明的父母会引导孩子的行为,会与孩子沟通设置恰当的规则。不会因为孩子不高兴或不喜欢自己,就对孩子听之任之。完全没有规则的孩子,未来进入社会会遇到很多麻烦。恰当的规则包括:每天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比如:吃饭时间、睡觉时间、生活习惯、时间规划;晚回家要和父母沟通,使用礼貌用语,注意餐桌,过马路、乘车要注意什么等等。

· 会对孩子道歉并商量弥补方式·

亲子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父母要先反省自己的行为方式,不一定全是孩子的错。如果父母出现情绪反应过度,对孩子发脾气,打孩子,就需要承认并且弥补自己的错误。可以和孩子沟通看看,孩子换位思考会怎么做?当时是什么情绪和想法,让你没有克制住冲动?

亲子关系是一辈子的关系,传统的思想认为父母对孩子就是应该高高在上,付出都理所当然,甚至只要自己觉得“为了孩子好”就不考虑孩子感受。想让孩子明白道理,首先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去讲沟通。打孩子,只会让孩子害怕“被打”,孩子最后会得出结论——我这么做会被爸妈打。但为什么?也许永远都不知道......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是什么样的


引言:在父母离异前后,孩子的思想状况及心理特征又是什么呢?

作为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有何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孩子们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但是,许多调查研究结果都表明了,离异家庭的少年儿童,在父母离婚期间及其离婚之后,心理上和行为上都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和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反社会的心理。与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离异家庭的孩子往往在行为上放荡不羁,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容易激怒、闯祸、甚至自杀。他们常出现破坏性行为,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对父母容易产生愤恨,有怪毛病或不良行为甚至暴力行动,如偷东西、骂人、斗殴等。我国的违法犯罪青少年中有10%-30%的人来自离异家庭。

另一方面,与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较,离异家庭的儿童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自卑感强、孤独、悲伤、抑郁、情绪低沉、胆小、精神紧张,甚至出现儿童的早期行为,如尿床、吮吸手指等。

经济问题带来的后果也是不能忽略的。夫妻离婚的直接后果,是抚养孩子的一方生活水平立刻下降。有的离异后的单亲家庭,因经济上的困难,无法满足孩子的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因而造成了孩子身体发育不良。

夫妻双方离异后,不抚养孩子的一方付给孩子的抚养费,比起孩子的实际生活花销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由此造成了抚养孩子一方的单亲家庭经济生活的困难,这也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产生自卑感。

这里引用一份全国妇联的调查报告,报告的题目是《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是我国众多的心理学工作者们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所小学,进行了广泛调查的结果。

(1)离异家庭儿童与完整家庭儿童在认知、推理与学习成绩诸方面的差异

此研究共测有效被试者1733名,其中离异家庭儿童929名,完整家庭儿童804名。被试取样范围遍及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均为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结果显示:离异家庭儿童与完整家庭儿童在认知、推理与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经过统计和比较发现,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的离异家庭儿童占83.68%,完整家庭儿童占16.32%;扰乱课堂秩序的离异家庭儿童占78.21%,完整家庭儿童占21.79%;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离异家庭儿童占81.79%,完整家庭儿童占18.21%。

认知和推理成绩代表了一个人的一般能力,即智力。而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掌握的状况。掌握知识必须以一定的智力为前提,智力又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发展。

调查还发现,在7-13岁的各个年龄阶段,父母离异对小学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成绩影响最大,对认知的影响小于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对非文字的逻辑推理方面的影响最小,即对知识的影响大于对能力的影响。由于离异家庭儿童学习成绩落后,知识水平低下,必然会限制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发展水平又影响了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深化。

(2)离异与完整家庭儿童同伴关系及他们与父母关系等方面的比较

此研究共使用了4种问卷:儿童问卷、儿童认知发展评价量表、教师问卷和父母问卷。

A、离异与完整家庭儿童同伴关系的比较

调查显示,完整家庭儿童比离异家庭儿童更多的是由于学习好和善于交际、待人热情、乐于助人而博得同伴好评。而离异家庭子女在"被同学们同情"这一项的人数明显高于前者。

两类儿童同伴关系差的原因比较调查显示,"孤僻、冷漠","有怪毛病或不良行为"两项,离异家庭子女显著多于完整家庭子女。

B、两类儿童与父母关系的比较

统计结果说明,离异家庭子女比完整家庭子女更不满意他们的父母和家庭,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也明显不如完整家庭子女。

C、两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及问题行为的比较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完整家庭儿童的主、客观自我控制能力均略高于离异家庭儿童。

两类儿童问题行为分别属于情绪、性格特征、品德、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资料表明,离异家庭子女在问题行为方面与完整家庭子女的巨大差异在每一项上的人数比例都远远多于后者。品德类三种行为特征,离异家庭子女的平均比例为24.94%,完整家庭子女为6.38%,差别最大。其次是性格类八种问题行为,离异家庭子女为21.22%,完整家庭子女为5.81%;学习类三种问题行为特征,离异家庭子女为28.18%,完整家庭子女为8.06%;情绪类六种表现,离异家庭子女为19.32%,完整家庭子女为5.58%。由此可以证明,离异家庭子女问题行为远远多于完整家庭子女。

以上这两个调查报告,已将离异家庭子女在认知、推理学习成绩、与同伴及父母的关系、自我控制力及问题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完全显示出来

健康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的?


坦然接受父母给予孩子生命的事实

这一点比较像推文中很常见的“无条件的爱”,但又有所不同。

一方面对于孩子来说,需要接受“父母给予我生命”这一事实,同时又要接受“父母给我的爱是不需要回报的”,也就是说,孩子需要承认父母的付出,但仍然要记得做自己。

另一方面对于父母来说,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应当无条件给予的,因为所有由于个人原因或者环境原因获得的(如财富、身份特权、义务、疾病、债务等)都不是上下代之间所能自然继承的,应该由父母自己承受。如果一个孩子认为自己理应天然地获得父母给予的特权,就会产生负面的结果。之后则是身为父母,需要从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者伴侣获得的情绪情感的需求,不能从孩子身上获取,当孩子承担了与父母相对等的情感付出,家庭中的角色和功能就会倒置了。

理解夫妻关系的层级是大于亲子关系的

在家庭系统中,新系统高于旧的系统(如再婚),但同一系统中,旧的关系高于新的关系。夫妻是家庭系统中最早成就的关系,所以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亲子关系;当有多个孩子时,每新出生一个孩子,层级就会低一些,这也是我们常看到兄姊们对弟妹们会多一些付出,同时也会得到一些特权的补偿。

所以,孩子不应当成为伴侣之间的借口,孩子也不应当卷入父母之间的纠葛。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就是,伴侣之间应当尊重彼此从各自的原生家庭带来的价值观——并抛弃它们——或者说,重建它们,形成新的家庭系统中的新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的价值观。如果夫妻之间存在巨大的分歧,那么孩子越是被要求背离某一方,越是在潜意识中追随这一方。比如父亲酗酒,当母亲说“不要像你父亲那样”,孩子可能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不由自主地模仿父亲的方式,从而常常遭遇失败;然而当母亲正视这一现实,告诉孩子“你可以变成和你父亲那样,我没有意见”,倒会减轻孩子身上的压力,让他体会到“无条件的爱”。

什么样的年龄适合什么样的亲子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依靠

不同年龄段孩子有不同的需求,我们想要孩子茁壮成长,这就需要我们多去学习,做到多理解孩子,认识孩子,感知孩子,给孩子需要的营养。

像艾利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和温尼科特所说的如何做足够好的妈妈都是可以参考的对象。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付出,孩子反馈过来的信息,这是最重要的。

我个人很喜欢艾利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例如出生到一岁半左右,他的首要问题是我能相信别人吗?他发展出信任还是不信任这个品格。

一岁半到三岁,他会想到我能独自行动吗?

我是自主的还是羞愧怀疑的品格;

三岁到六岁,我能成功执行自己的计划吗?

我是可以主动的,还是经常心怀内疚的;

六岁到十二岁,与别人比我是有能力的吗?

这是对是勤奋的还是自卑的一种选择;

十二岁到二十岁,他会产生我是谁的疑问,

是具有同一性还是自我混乱的;

二十岁到四十岁,我已经为某种关系准备好了吗?

在关系中是我是亲密表现,还是总是和亲密爱人是疏离的状态,等等。。。

我女儿今年升入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课程,看得出她非常的喜欢,可两次考试下来,都是70几分,我能感觉到她内心非常的沮丧挫败,还有不知所措,回家还让我打电话给老师,这更加增加了她的恐惧。

这个时候我没有批评她,我知道她是很想有个好的结果的,肯定是不得章法,不知道要通过什么样的努力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成绩,这个时候让她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是最重要的,对于他的分数倒不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学龄儿童建立勤奋的这个信念,而不会只让自怨自艾式的自卑来打倒她,后来通过学习方法的调整后考到90几分。

在语文数学科目上用同样的方法鼓励她,现在她自己也说,以前考90,100的,自己也没个数,就是撞大运一样,可是现在可以心中有数了,哪些地方是自己没做到造成的,那些是需要在努力的,即使考得不好,她也不会惊慌失措。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模仿对象

所以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自己去做就好了。

当我们可以在夫妻关系中学会了和谐想处,正确处理亲密关系中的差异,孩子以后的婚姻生活也不会差;

当我们带着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的挫折,孩子也会尽收眼中,就像我们的传统谚语,虎父无犬子,言传身教就是这样意思吧。

所以说无论是工作学习生活,我们想要孩子有个幸福快乐独立自主的人生,就先过好我们自己的生活,父母自己的言行体态是最好的教科书。

注重互动模式

注重和孩子互动的模式,多做觉察,看自己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控制,讨好,还是相互尊重倾听着孩子的心声的。

多对关系互动觉察,我们在关系中的角色就是可以调整的,让孩子和父母可以选择自己在关系里最舒服的表达方式,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角色。

随着阅历的增加我发现有时我们简直是父母的翻版,不喜欢父母对待我们的样子,却偏偏就像父母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觉察,才可以让我们对生命进行重新选择。

让我们和孩子都学会了在关系中成长和适应,而不是一段段的强迫性重复,让我们在命运的旋涡中不断轮回,这样就少一些因为父母自己局限性(就是我们自己的情结)而进行的代代相传,例如,父母过度节俭,孩子也会把这个接力棒给传下去这样的例子。

有人说,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和我们不一样,让他成为他自己,愿我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什么样的夫妻关系,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家庭关系中,婚姻关系永远是核心。婚姻关系和谐了,亲子关系才能和谐。要教育孩子,先看看自己!

孩子看似是与爸妈是分离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同一屋檐下,与自己不可分割的爸妈,夫妻两人的关系好坏以否,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性格。

一、爸妈恩爱→孩子性格健康开朗

爸妈恩爱、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能给孩子良好的家庭环境,这类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加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能有健康的异性恋。

二、爸妈感情淡薄→孩子任性自私

爸妈感情淡薄,两个人常常靠通过孩子来交流或维系家庭,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在父母关系的作用下,孩子被过多关注或干涉,性格会变得任性和自私。

三、强势妈懦弱爸→男孩子胆小、自卑、懦弱

由于爸爸软弱,大权旁落给母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

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女儿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强悍的女儿,儿子就会变成没有担当的懦弱、自卑的儿子。

四、爸妈过早离异→孩子冷漠、没安全感

很多从不幸婚姻中解脱的夫妻,疏忽了最重要的一点,永远无法从中解脱的是孩子。他们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难以平复,他们的担忧感、不安全感、恐惧感也许永远无法医治。

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更易发生犯罪和焦虑、抑郁、敌对、报复、冷漠等心理障碍问题。

五、爸妈爱相互指责→孩子敏感、爱找借口、执拗

爸妈喜欢相互指责,这样的家庭环境,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处世方式。特别是当夫妻双方有争论时,更容易对着孩子说另一方的不是。

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以后对爸妈都不会尊重。一方攻击另一方,想借此让孩子对另一方不满,最后带给孩子的只是伤害。

六、爸妈爱打架→孩子喜欢暴力、脾气暴躁

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

与此同时,孩子也会由于耳濡目染变得喜欢暴力、脾气暴躁,像父母一样大吼大叫。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生物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良的环境生活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创伤终身难以愈合。

亲爱的爸爸妈妈,为了孩子,夫妻两人该如何相处太重要了。

真正的夫妻不是谁征服谁,而是谁迁就谁!

“不要征服对方”这是夫妻最重要的问题。征服,是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的事情,谈论谁是对的,追究谁是错的,讨论谁伤害了谁,谁过分了,这些,都是大忌。

好夫妻,永远都在相互装傻,装瞎子,就是护短的。能够护短的,才是真爱!

夫妻同心,黄土变金。家事无对错,只有和不和,家和才能万事兴!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讲理的地方是法庭。

孩子想要的高质量陪伴到底是什么样的?


父母都会陪孩子,但是我们的父母陪孩子时是什么样的呢?一边玩手机、一边坐在孩子的身边看着孩子自己玩。

这样的场景我们在太多的场合看到过。在公园、游乐场、家庭,甚至很多父母陪着孩子睡觉时都在玩手机。

然后当我们的孩子提出质疑:你都没好好陪我!这个时候我们的父母会说:“我一直坐在你的身边,怎么就不是陪你呢?”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很多父母这样的心态让我们想起了网上有段时间流行的父母逼婚时的那句话:“你和他/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怎么就不能产生爱情呢!”你看,如出一辙!

那么,孩子想要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到底是什么样的?

其实只要我们想,就一定能好好陪孩子,但是前提是在每一个和孩子一起玩耍、游戏、娱乐、读书、吃饭、睡觉的那个时间段,请你放下手机,还有什么事能比陪孩子更重要呢?

孩子想要的高质量的陪伴是啥呢?我们随机在校园门口采访了几位1-2年级的小朋友。

根据他们的叙说,总结出6-8岁这个年龄段孩子想要的高质量的陪伴。

01.带孩子进厨房一起煮饭,煮什么不要紧,能让孩子参与这看起来很复杂/危险的工作,让孩子为主导做一些饭菜那就更赞了!

02.在客厅铺上毯子或者在客厅搭一个帐篷,然后一起玩,可以一起读书、游戏、或者就是闲聊天。

03.一起看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最好能买一大桶爆米花,一边吃一边看。

04.一起玩孩子最喜欢的棋盘类游戏,扑克也行。

05.和孩子一起去游乐场、图书馆之类从场所,一起选书、一起玩一些好玩的刺激性项目。

06.一起去踏青,在公园支起帐篷、吊床,一起玩耍。

07.尝试在家里办各种有趣的聚会,同学聚会、好友聚会,大人的聚会不要把孩子赶走,让他们安静的坐着/听着,让他们偶尔也说说话。

08.偶尔给孩子找一个特色的餐厅,全家一起吃一顿美食,让孩子点餐、付款(包括开发票)。

09.全家一起组织生日聚会,简单的/小型的/三五个好朋友参与的生日聚会,妈妈吹气球、爸爸买蛋糕、一起准备各种派对小礼物。

10.一起做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小冒险、吓唬人的小游戏、躲猫猫、枪战。

11.一起玩爸爸妈妈小时候玩的游戏(跳皮筋、扔沙包),什么好玩的游戏都行。

12.安静的陪着在孩子的身边,当他们在写作业的时候,不要拿着手机陪。

13.经常带他们去菜场买菜,让他们选择、付钱。

14.永远想着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他们一起玩,一起成长,听他们认真的说话。

还有类似很多孩子的诉求,其实总结完看起来都真的好简单,每个家长都能做到。

其实也不一定都要做到,有那么几件事、几个瞬间、几个片段让孩子感觉到你真的在乎他们,真的在陪伴他们,未来孩子回忆起来也都是美好。

就像我们小时候的事情,大部分都忘记了,但是记得的只有那么几个美好的瞬间(还有一些失落的瞬间),不是吗?

一个让我胖了10多斤的寄宿家庭,是什么样的?


初抵澳洲,差两个月,不满十八岁。按照当地政府的规定,我必须在寄宿家庭住到我年满18。这样我就有了一段住寄宿家庭的经历,感觉美好而温馨。

作为一个中国的孩子,去融入、感受国外的家庭,可能一生只有一次。

1.有充分主动权选择寄宿家庭

家长和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寄宿家庭,比如,喜欢有孩子的家庭吗?有宠物的呢?介意房东抽烟吗?选择离学校近点的还是相对远点的?如果有特殊要求,但提无妨。。。当然了,不必担心这些,每一个负责任的机构都会问到这些。

最后我看见妈妈还在一份文书上签了字,上面规定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大意是无特殊情况不能超过10点回家,如在朋友处过夜一定要告知她的姓名、住址、电话等。

我的寄宿家庭情况介绍传过来的时候,全都是英文,打印在薄薄一张纸上:他们家有四个孩子,他们热爱中国文化,每年假期里,全家都要去世界各地观光旅游。

我的寄宿家庭坐落在安静海边的小区,门口有巴士站,看到后面,我激动地瞪大眼睛,指着介绍兴奋地向妈妈叫到:“他家还有私人游泳池呢!”

2.抵达澳洲初见寄宿家庭

我到达寄宿家庭时,是女主人给开的门,旁边是她的女儿利莉,见到我是极其高兴欣喜的样子,还分别给了我热情的拥抱。

利莉帮我拿着行李,她妈妈在前面引路,穿过客厅和餐厅,她推开第二间左手边的房门,“这是我们特意给你收拾的,喜欢吗?”眼前的房间大约有12平米,白色的纱帘,粉红带碎花的棉被,独立的书柜、写字台、转椅。我由衷地说:“谢谢,我真的很喜欢。”

她又带我参观了整套房子:这套房子大约有七个房间,两个卫生间,两个浴室,阔气的厨房、古典的客厅。我和利莉,乔治,还有另一个北京女孩住在一个生活区,公用一个卫生间和浴室。

最后来到后院。天!足有200平米,果真有游泳池,池里的水泛着碧蓝的光泽,一个不算标准的篮球场,四周是草地,墙头上都开着不知名的鲜艳的花,不管以后的日子有多少的困难在等着我,至少这一刻,我已深深地陶醉在其中。在打给妈妈的报平安电话中,我的语气兴奋不已。那一个五分钟的电话,花了我三澳币。

寄宿家庭周围环境如何?

这家的男主人回来后,开车领我熟悉周围环境,超市、购物中心,公园,海滩。我对这里的一切都新鲜好奇极了。忽然看到一个人牵着一只毛茸茸的大动物,我指着他向我homestay惊叹道:“那人怎么牵着一只熊啊!”我homestay爽朗地哈哈大笑:“那是一只狗,我们这儿的人喜欢养大狗。”

接着我们就路过一个专门溜狗的海滩,可不是,那些狗一只只都这么大,跟小熊似的。开过一家便利店的时候,男主人介绍说,利莉在那有一份兼职工,羡慕得我朝那望了好几眼。

我被一路上的美景所震憾,目光所至都是蓝天、绿草地、湖水、别致的房屋,每一处都像风景迷人美不胜收花园,当时我只是恨自己眼睛不够用,只会一声声惊叹:真美!真漂亮!那家的男主人受我的情绪感染更得意了,用了整整一个小时把这个区都转了一遍。

在寄宿家庭吃不饱?

晚餐时,为了欢迎我,她们特意做了中国风味的饭菜,大米、土豆和胡萝卜烩在一起的菜,还有胡芹,我吃了两口,说实话谈不上可口,但我还是笑眯眯地对女主人说:“很好吃,非常美味。”说得她非常高兴。我觉得这算不上虚伪,这是西方起码的礼仪。

男主人他就打开冰箱,抡着手介绍:“这里的东西随便吃,随便吃!”一到星期五,可能是周末吧,都想放松一下,家里就不开火,从街上买回肯德基、披萨,鱼很多好吃的,足有一大箱子,堆在桌子上,每一个人都能尽兴而欢,吃得心满意足。

本来通常的寄宿家庭是不包括午餐的,可是女主人每天都起个大早,忙前忙后,把我们的午餐盒准备得很丰盛。

这两个月,我胖了整整十多斤,那里来的没吃饱?冰箱里每天堆满了新鲜的牛奶、水果如草莓、芒果、葡萄,我特别喜欢一碗碗地吃冰激凌。其实大家遵守寄宿家庭的跳跃,不去跟寄宿家庭的主任对着干,还是蛮不错的。

3.寄宿家庭给我温馨感觉

我住在这家homestay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男女主人都是做教师的,这对我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如果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寄宿家庭时也可以提出来。

闲暇时光

在客厅里看报或看电视的男主人就会喊我出来,边看电视边聊天,他爱看体育频道,跟我说起2000年的奥运会,说起我们的跳水队,这让我有一种亲切感。

他还困惑地扬起眉毛:“Snowy,你们国家有一种计划生育政策,强迫人们流产,杀死了那么多的小生命,太不人道了!”我用自己有限的知识跟他解释,国情不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这样的政策是为了造福更多的人,是一种更大意义上的人道,但这些道理对他这样一个和其他2000万人口一同生活在70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的澳洲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但他会由衷地赞叹我:“你的语言真棒,你是我接待过的小留学生中,英语最好的,和你交流几乎没有语言障碍。”当然,我在中学时,我们的口语外教就是澳大利亚人。就这样在漫不经心的聊天中,我的口语有了明显进步。

学习指点

有时候,学校老师布置了作业,我总是很快写好,在晚饭后的空闲时间里,让他们帮我看看,指点一下,他们总是一眼就能看出不足,对我不了解的地方,他们会详细地讲解,给我介绍澳大利亚文化,澳大利亚特有的风俗人情,我改好交给老师以后,总是能拿到全班最高分。

到周末时,他们开车带我去了很多地方,通常他们把我带到目的地,约好接我的时间,就办自己的事去了,我一个人自得其乐。去海港游览,逛购物中心、在公园玩,感觉很好。

4.离别总是很快到来

这个家很好,但不是我的久留之地。

从第一天起,我每天都在留心看学校的广告栏、唐人街每周一份的免费报纸,上面有很多出租房屋的信息。

两个月的时间很快的,怕到时候弄得自己手忙脚乱的,毕竟现在一个人出门在外不比家里,冷暖自知,都得自己操心了。

提前一个月,我告诉房东搬家的日期。就是我生日那天,1月20日。

女主人特意起了个大早,亲手给我做了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她告诉我他们这里有个习俗,谁过生日,就要带蛋糕去学校和朋友,同学或同事分享。

我激动地拥抱了她。在寄宿家庭待久了,我也觉得拥抱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呢。男主人还花15澳币给我买了张电影票,送我去影院的路上,他真诚地说:“学校把你的材料给我们时,一看你的生日,我就知道你住不了多长时间,说实话,我们当初真犹豫了一下,但我们最终还是接纳了你,这段时间相处下来,我们也深深地喜欢上了你,你是一个非常聪明、懂事、勤奋的孩子,我希望以后不管在哪里,你都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品格,我们也会永远地祝福你。”他的一席话,说得我心里酸酸的。

然后我下车,他们一直看着我,走上电影院的台阶,我回头和他们挥手再见,珀斯不大,只有130万人口,但后来,我们再也没有见面,只是我常常会在心里想起他们。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教育观点:“现代淑女”该是什么样?》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是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你是什么样的父母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同样是爱,结果却是大不相同。想一想,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保护型:这类父母对孩子十分不放心,事事考虑得周周全全,总担心自...
    2020-11-03 阅读全文
  • 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 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现在从事感统训练这个行业,接触的家庭多了,发现小孩身上的很多问题都是来源于家庭因素,并不一定就是本性如此,可见家庭教育多么重要!我们中国的父母就是缺少家庭教育这方面专业的知识...
    2020-11-24 阅读全文
  • 蒙古族是什么样的 蒙古族是什么样的 活动一:我认识的蒙古族 目标: 了解蒙古族的文化。 准备: 1、经验讲述:我认识的蒙古族。 2、欣赏影碟带。 幼儿讲述看到的蒙古族文化特点。 3、选读幼儿调查表。 4、制作统计表 我...
    2019-12-12 阅读全文
  • 维吾尔族是什么样的 维吾尔族是什么样的 活动一:表达与交流:我认识的维吾尔族 目标:了解新疆风俗文化 准备:调查表、新疆特产小吃 组织: 1、经验讲述,我认识的新疆人,装扮,特产……。 2、选读调查表。 3、制作大统计表...
    2019-12-12 阅读全文
  • 正确的亲子关系是什么样的 现在身边的许多80-90后父母,很注重孩子的引导培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和性格习惯养成,都有着不一样的规划和要求。主张孩子全面发展,不再是压制孩子、读书考学,更多的是陪孩子一起行万里路,感受生活与生命中...
    2021-07-23 阅读全文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同样是爱,结果却是大不相同。想一想,你是哪种类型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保护型:这类父母对孩子十分不放心,事事考虑得周周全全,总担心自...

2020-11-03 阅读全文

什么样的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现在从事感统训练这个行业,接触的家庭多了,发现小孩身上的很多问题都是来源于家庭因素,并不一定就是本性如此,可见家庭教育多么重要!我们中国的父母就是缺少家庭教育这方面专业的知识...

2020-11-24 阅读全文

蒙古族是什么样的 活动一:我认识的蒙古族 目标: 了解蒙古族的文化。 准备: 1、经验讲述:我认识的蒙古族。 2、欣赏影碟带。 幼儿讲述看到的蒙古族文化特点。 3、选读幼儿调查表。 4、制作统计表 我...

2019-12-12 阅读全文

维吾尔族是什么样的 活动一:表达与交流:我认识的维吾尔族 目标:了解新疆风俗文化 准备:调查表、新疆特产小吃 组织: 1、经验讲述,我认识的新疆人,装扮,特产……。 2、选读调查表。 3、制作大统计表...

2019-12-12 阅读全文

现在身边的许多80-90后父母,很注重孩子的引导培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和性格习惯养成,都有着不一样的规划和要求。主张孩子全面发展,不再是压制孩子、读书考学,更多的是陪孩子一起行万里路,感受生活与生命中...

2021-07-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