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与老师沟通有利于宝宝成长

发布时间:2021-03-15

幼儿园宝宝游戏。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与老师沟通有利于宝宝成长》,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育宝宝并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共同的去付出努力,并要做到时时的相沟通,找出孩子们一些问题所存的关键,并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更正! 

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常有妈妈们反应孩子在家一个样,在学校又是另一个样子,这常常让父母们无法理解,其实使孩子产生这种双重的人格,多是由于父母与老师们沟通不及时所造成的,以下就来看两个小实例吧!

事例1

4岁半的小小是个文明的“小绅士”,从来不说脏话。但是一天从幼儿园回来,他竟然冲着爷爷喊:“臭老头,你快点儿走啊!”可是,爷爷非常宠爱这个孙子,还对他笑。此后,妈妈总能听见小小说一些脏话。

妈妈认为他的脏话应该是在幼儿园学的,便主动和老师沟通,把小小的这种行为反映给了老师。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园里开展学习文明礼貌活动,教育孩子们孝敬父母、尊敬老人、使用文明语言。同时,老师还布置一些给爷爷捶背、捏肩等家庭作业。在这个期间,妈妈经常和老师沟通,全家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最后小小的坏行为彻底改掉了。

事例2

李文上幼儿园大班,一般妈妈接送他上幼儿园时,会询问老师他在幼儿园的表现,每次,老师都说“挺好的”。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妈妈发现李文和小区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儿时,总会出现矛盾,有时他还霸占别人的玩具,把别的小朋友弄哭。这种情况不止出现一次,妈妈心想:“难道老师只是说好的,不说坏的吗?”

教育感悟

一般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的表现是有细微差别的,这种差别会导致妈妈的教育出现盲点。比如,事例2是一个典型的孩子交友的问题。一般在家里,大人们都让着孩子,所以这种情况不容易出现;而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都是平等的,这种现象就很容易发生。如果妈妈不知道孩子的这些行为,也就不容易发现他身上的问题。

而像事例1的妈妈就是位细心又聪明的妈妈。当她发现问题后,及时向老师反馈,还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最后纠正了孩子说脏话的坏毛病。这一点很值得借鉴。(当然,事例1与事例2的表现,也可能与孩子的敏感期有关,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里详细讲述。)

一些妈妈在实际生活中也懂得和老师多交流,但只是泛泛而谈,如问老师“我的儿子今天乖不乖?”“有没有进步?”等等类似的问题。老师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一般像这种问题,他大多会选择“报喜不报忧”。结果导致话题还没有充分地展开,就已经草草结束了。因此,妈妈要想了解真实的孩子,不仅要经常和老师沟通,还要找到沟通的好方法。

妈妈妙招

1.和老师的沟通一定要具体。

如果妈妈要想真正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就不能和老师泛泛而谈,而是要多问一些细节,像学习、饮食、娱乐、休息、与小朋友间相处的情况等都是和老师沟通的话题。然后,妈妈可以在这些细节中,慢慢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他身上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妈妈才能进一步和老师讨论相关的教育方法。

2.采用多种方式和老师保持联系。

妈妈可以利用接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主动和老师交流。如果妈妈平时很忙,接送孩子的事情是由保姆或者老人代劳的,妈妈则可以找一个专门的时间,和老师交流,多了解孩子的情况。此外,短信、电话、网络等这些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也是沟通的好方法,妈妈也可以采用这些方式,和老师保持频繁的交流。

3.和老师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有些妈妈喜欢在幼儿园领导面前或者其他妈妈面前谈论孩子的问题,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如果建议和批评通过其他渠道传达到了老师耳朵里,这样很容易造成老师对妈妈的不信任感,最后导致老师“报喜不报忧”。

其实,当妈妈的意见和老师的意见不一致或出现其他问题时,最好的解决方法应该是直接沟通,妈妈应该主动向老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提供合理的解决办法。当然,如果老师的品德或者教育方法存在严重的问题时,妈妈可以考虑向幼儿园领导反映。

4.向老师请教教育方法。

妈妈和老师沟通的目的不在于发现孩子的问题,而是在发现问题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老师更能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特点,也能够更客观地看待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在这些方面,妈妈要多向老师“取经”,向他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并请教适宜的教育方法。

5.客观、坦诚地看待老师对孩子的评价。

有些妈妈听到老师夸奖孩子,就盲目地认为孩子“一好百好”,当听到孩子哪方面能力欠缺或者发展得慢时,又很着急,这种过度紧张的情绪只会给自己和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其实,孩子在发展阶段变数很大,所表现出来优势和劣势也并不能代表以后会怎么样。只要妈妈对孩子抱有信心,从正面引导他,孩子自然会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游戏


一.亲子身体锻炼的几个项目

1、让孩子在模仿活动中锻炼身体。模仿小鸟飞、小鸭走、小兔跳、小马跑等;也可模仿穿衣服、穿裤子、刷牙、洗脸等生活动作;还可模仿一些成人的动作如打车汽、抬东西走等。这些动作来源于生活,形象生动,孩子愿意接受,可以达到很好的锻炼目的。

2、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小游戏。如二人三足走、听指挥做动作等,孩子在这些游戏感觉有趣、愉快,从而促进了大肌肉的锻炼。

3、与孩子共同制作一些小玩具。如沙包、软飞盘、降落伞等,这样利于孩子手臂及身体的活动。

二.锻炼手指的小游戏

张开小小手

孩子四五个月的时候父母可以教宝宝拿玩具,然后让宝宝张开手把玩具给父母。在反复的游戏中,锻炼孩子小肌肉的动作,使宝宝的手变得更灵活。

虫虫、虫虫飞

孩子会坐了以后,妈妈用自己的双手分别握着宝宝的双手,用食指和拇指抓住宝宝的食指,教他食指尖对拢又分开,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虫虫、虫虫飞”。

折手帕

父母可以用干净的手绢和宝宝一起做游戏。父母先把手绢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让宝宝观察。然后父母可以用手绢折成小玩意给宝宝玩。宝宝在开心的游戏中会模仿大人的动作,自己折手绢。这个游戏既锻炼了宝宝小手指,也让宝宝认识了各种形状。

三.锻炼大肌肉的游戏

拉大锯

目的:1、加强对宝宝腰背肌的锻炼

2、培养愉快的的亲子感情

背背驮驮

目的:1、锻炼孩子的手臂力量,腰部力量

2、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玩法:家长与孩子背靠着背,手臂挽着手臂,开始玩背背驮驮的游戏。家长弯腰背起孩子,接着孩子弯腰背背家长。边背边有节奏的说:“背背驮驮”。

揪尾巴

目的:1、促进孩子大肌肉的发展

2、锻炼孩子躲闪的能力

玩法:1、将彩色皱纹纸的三分之一塞进彼此的裤腰里,其余的部分拖在外面当“尾巴”。

2、家长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面对面站好,同时数“一,二,三”,然后开始挪动,互相想办法揪对方的“尾巴”,同时还不能让对方揪住自己的尾巴。

开飞机

目的:训练孩子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腰部的力量。

玩法:爸爸双手夹住孩子的胳肢窝,把孩子举起。孩子用双腿夹紧爸爸的腰部,身体前倾,同时两臂侧平举,作成机翼状。

爸爸转动身体,与孩子一起说儿歌,念完最后一句,把孩子送到妈妈的怀里。

儿歌:我是一架小飞机,

张开翅膀飞呀飞,

围着妈妈转三圈,

落在妈妈怀抱里。”

“五四”PK“六三”?哪种学制更有利于成长


在人们习惯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制后,一种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制近年来也在部分学校里推行或试点。不久前,北京市丰台区公布“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该区将尝试“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学制改革。一石又起千层浪,关于义务教育学制改革的问题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引发了新一轮讨论。这一改革是利是弊?

到2010年底,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99%,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0%。在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如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如何让学生更全面、更健康地发展,学制改革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六三”制是我国的主导学制,部分学校实行“五四”制

多年来,学术界对义务教育阶段学制改革展开了多种讨论;在实践中,以北京景山学校为代表的很多中小学校也一直不断地对学制改革进行着有益的探索。

北京景山学校创办于1960年,它是一所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育改革试验的学校。从建校起,学制改革就是本校教育改革试验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1982年学校把“六三”制改为“五四”制,并提出小学、初中九年一贯无淘汰制。另外,北京景山学校小学语文、数学都是使用本校自编教材,其中九年一贯小学语文及数学实验教材已经被教育部批准为实验教材,在全国很多学校里推广使用。

2004年,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五四”制,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就曾引发了一轮关于义务教育学制的讨论。综合全国各地的反映,大致分为三种态度:一是实行两种学制并存的自由选择,以北京为代表;二是对“五四”制暂不推行,以广州为代表;三是由“五四”制向“六三”制过渡,以湖北为代表。

北京市丰台区的《丰台区“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是今年5月公布的。纲要提出,未来5年该区将通过资源共享、特色衔接等方式,重点推进东高地单位型和方庄地区型集群学校建设,并尝试“小学5年、初中4年”的学制改革。据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冯晓光介绍,该区东西狭长,学校分布较散,不利于资源整合和共享。教育集群建立后,同一地区的学校可以资源共享,这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还包括师资。冯晓光举例说:“比如,一个学校缺某学科的老师,另一学校却有这一学科的富余老师,这些富余老师就可以跨校兼课。现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压力不大,而中学阶段学习压力比较集中,如果能够改变一下学制,可以使这种状况得到缓解。”

广州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将“五三”制改成了现在的“六三”制。“近几年学生上学年龄已经提前了1岁,由7岁变为6岁,学生读到六年级时也只不过 11岁左右,年龄还比较小,还是读小学比较恰当。”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的钟婉明老师说:“虽然现在孩子成熟较早,青春期也来得较早,但是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还比较差。”

安徽省合肥市一些教育界的领导及专家,早在10多年前就提出学制改革问题,并且在部分学校进行了“五四”制的试验。于是,先后有合肥市长江路三小、合肥市南门小学、合肥蚌埠路二小、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等学校进行了“五四”制试验。后来因种种原因,部分学校中途停止了试验,一直坚持的学校在艰难的探索中目标越来越明确,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教育改革忌跟风,“五四”“六三”优劣见仁见智

一些“五四”和“六三”制学生的家长一起探讨后认为,个别小学读5年的同学,数学基础不如小学读6年的同学扎实,比如小数运算,课余和假期需要去补习。若读6年,就有大量时间可以不断练习,基础自然很扎实,不用去补习班。但是初中读4年确实比初中读3年的同学学习时间长、负担轻、质量高。

“小学5年完全可以完成教学阶段的任务,初中阶段4年有利于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进行了20多年学制改革的试验,北京景山学校校长范禄燕认为,“五四”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种比较好的学制。

而许多学校的老师都支持“六三”制,其中一个原因是现有教材编制较难、较深,按照5年的小学授课时间老师根本讲不完内容,因此学校出现了不停地加课的情况,学生吃不消,老师也直喊累。

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的方立平老师一直提倡“五四”制。他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做了一个假设:如果能使兔子振奋起来,肯定会用较少的时间跑在乌龟前头。可是长期以来,我们总有这样一个思维定势:寄希望于兔子睡大觉,而想办法使乌龟锲而不舍,去夺取最终胜利。

有不少教育专家认为,“六三”制已是我国的主导学制,不宜轻易变动。新中国成立前“六三”制曾稳定了近30年,行之有效。新中国成立后的反复中也屡次施行“六三”制,积累了不少经验。何况,它在我国现行学制中已占主导,也是当今世界学制最通行的一种,没有必须舍弃、另起炉灶之理。而且,已有小学六年级校舍、师资等“搬”不到初中去,徒增初中办学条件的紧张,浪费本已十分短缺的教育资源。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在经过多年的“五四”制后,校长骆玲芳的看法异曲同工:“教育不能跟风。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办教育。要想改变学制,一定要做好师资、经费、设备等方面办学条件的准备工作。随意改变学制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毕竟孩子的认知水平是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提前学习,只会让学习困难生增加。”

“从‘五四’制试验的选点来看,大部分是经济文化中等程度以上的地区。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还有相当数量的没有受过正规培训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在这样的师资条件下,小学5年不一定能合格地学完原来6年的内容。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为双语教学,用6年时间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已经很困难,再缩短一年必然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李家永分析,选择“六三”制不必增加校舍、师资等即可实现,同时也不会导致过多的家庭教育支出,可以防止辍学流失率上升。

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为前提,义务教育学制分段可多样性

《上海教育》杂志副主编、上海教育新闻中心主任沈祖芸认为,判断一个学制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生命力,最主要的还得看它是否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否有利于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制改革需要认真研究学校教育的性质、方针、目标、任务、入学年龄、修业年限等一系列问题。义务教育作为普及教育,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和如何做人的培养目标及相应的教育任务,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义务教育的弹性入学年龄和修业年限,并进行与其学制配套的相关改革,从而达到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对于学制问题,广州康乐小学的一位老师提出了新的看法,即最好不要将九年义务教育分成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应该推行九年一贯制。他说,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都是义务教育,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在同一个大的教学环境下学习,更便于交流和成长。而且学生在心理上也不会觉得六年级到七年级是一个坎,在同一个环境中就可以很自然地升上去。这就需要对现有义务教育资源进行大的整合,并加强有效的管理。

著名教育学者黄济、王策三主编的《现代教育论》中提出,义务教育学制分段应多样化。我国义务教育规定为9年,把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即规定了义务教育管理上的地方分权性质。

因此,我国义务教育学制的改革,应走出一味着眼于学段划分的模式,在实行素质教育和弹性学制的总原则下,明确义务教育的性质,提出小学、初中的具体教育方针,确立义务教育阶段合理的培养目标、任务以及入学年龄和修业年限;进行其课程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的配套改革,从而达到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婴儿学手语有利于提高智商


在美国,几年前,婴儿手语还是个新生事物,而现在,却已成为主流现象。研究显示,2岁前,教孩子多用手势,可以促使他们更快学会说话,甚至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商。比如,表达吃时,用食指轻触嘴巴;喝则需要拇指抬起,四指微屈,形成奶瓶的形状;牛奶可以用牧民挤奶的动作代替,反复握紧、张开拳头。婴儿学手语,脑瓜更聪明。

尽管教给宝宝手语好处很多,但却非常难。以下一些建议或许可以使这项工作变得简单一点。

1.早点教:最好在孩子几周大的时候就开始。这就像学习一门语言,年龄越大,学习越难,教给宝宝手语也是如此。

2.从少数几个起步。例如吃、喝、爸爸、妈妈……因为吃、喝是宝宝每天都会做的事情,爸爸、妈妈是最常见的,宝宝们总是更容易接受最常见的或对他们最有帮助的手语。

3.让手语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借助书本和网络教学。孩子总是对电视上看到的东西怀有莫大的兴趣。因此,可以购买教宝宝手语的录像和光盘,或一些关于儿童手语的书籍。

5.制作手语卡片。就像教孩子写字一样,你可以制作手语卡片。

6.手势与实物相联系。教宝宝手语就像教说话。所以,在教手势时,也要记住把手势与实物联系以来。

7.手语与语言相结合。手语是宝宝说话的桥梁,对于简单的容易发音的词,他会尝试着说;对于难发音的词,宝宝也会用手语表达,这样无疑会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8.循序渐进。宝宝学习手语要有合适的进度:0—8个月,以父母的手语演示为主;8—12个月的宝宝可以自己用一些手势了,父母也能从日常生活中逐渐观察到宝宝用手语表达自己;12个月以上的宝宝,往往能够更快地学习,当他们可以说出词语的时候,将会减少使用手语的频率。

这样生气更有利于亲子关系


这样生气更有利于亲子关系

这几天,一直在给儿子读绘本,读到其中一本,叫做《妈妈发火了》,是韩国的一本绘本,据说还挺有名。

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非常推崇尊重孩子的本性,不能对孩子生气、也不能对孩子大声“吼叫”。趴趴君不是否定这种观点,而是觉得这种对孩子的所谓“尊重”,却是对父母个人意志的极大践踏。我们都是人,都有克制不住生气的时候,这是真实的我们的一部分,这是真实的人生的一部分。生气的时候憋着,时间久了,难保不对身体产生什么的影响。

为了对孩子的爱,就无视父母?这样当然是不对的。对于生气,趴趴君认为应该一概理解、一概允许、一概接纳。

所以对孩子生气真的可以吗?

是的,生气可以。但是怎么生气,却是挺大的一门学问。也许小山的妈妈就是没学会怎么正确生气,才导致一切可怕后果的。

生命教育与生命成长的倡导者、畅销书《妈妈,请这样爱我》的作者林巨建议,家长在生气的时候如果能做到以下三点,就一定会没事:

1、生气时,只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去攻击孩子(的行为、思想、情绪……)

比如:孩子把你辛辛苦苦收拾好的房间,又瞬间弄乱了。

可以说:我很生气、我很失望、我很伤心……

不要说:你怎么这样!你这个混蛋!你太不像话了……

就是说我+情绪词汇,不能说你+情绪词汇。

2、实在没办法控制情绪,就请离开现场。对着空气或者马桶发泄自己的愤怒。总之,无论如何,都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用无害的方式释放出一定要释放出的情绪,这是最好的选择。

3、学会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和自己的生气、自己的愤怒对话。这一点比较复杂,这是林巨一直提倡的生命成长之路,也是生命教育的要义,如果有家长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

温馨提示

做到上面三条原则,学会会“生气”,不仅不会造成恶果。相反,这样的“生气”反而对能帮助孩子更好的面对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别人、真实的自己。也就是说,这样去生气,反而会让彼此之间情感的纽带,更加紧密、真实。

参与家务劳动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在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孩子为父母分忧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因此,我们要创设良好的条件,让孩子从小就自然而然地参与并热爱劳动。

1、切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做父母的一定要记住,不是家庭劳动需要孩子,而是孩子个性的发展需要家庭劳动。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着眼点不应放在劳动的效益上,而应放在劳动对孩子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巨大意义上。由于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有时孩子的劳动也可能会给父母带来更多的麻烦,但是从教育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这个长远的目标来考虑,还是值得的。

2、让孩子明确: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每个人应尽的一份义务。应该从小就让孩子明白参加扫地、洗菜等家务劳动,是他自己应尽的一份义务,而不是帮父母干活,这样孩子在干家务活时,就心甘情愿地去做,而不会讨价还价地讲条件了。而有的家长在让孩子干活时总爱说:“你帮我干点活。”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缺乏家庭责任感,也就不愿意干家务活了。也不要以贿赂的手段来利诱孩子做家务活动,否则,没有“实惠”作强化物时,孩子就不愿干家务活。

3、让孩子模仿父母做家务。孩子在幼儿期时是好奇和好模仿的,他们在看到家长整理房间、洗衣服、菜等时,会有一种新奇感,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非常乐意模仿家长做这些家务活。你洗衣,他就在旁边玩肥皂;你包饺子和面,他就伸手去揪一块面玩。这时,我们可以吩咐孩子做一些十分简单的事情,如,拾起娃娃,把报纸拿给爸爸,给妈妈拿双拖鞋,把自己的垃圾、废纸等丢到废纸篓中等。

如果从孩子的幼儿期开始,就让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参加家务劳动,而且没有辛苦的感觉,更不会认为是额外负担。4、要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安排一些你和孩子可以一起做的家务。安排孩子做那些他感到对家庭生活做出重大贡献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菜等。让孩子做的家务活要有趣味性,如帮助摆餐桌时,可让他放一些色彩鲜艳、有图案的桌垫、餐巾纸等;请孩子把脏衣服放到贴有米老鼠的衣篓中,这样,孩子对家务活就会感兴趣而乐意去做。在劳动中增加竞赛性,如你在家务劳动中和孩子玩“比比看谁做得好做得快”的游戏,相信孩子会更乐于帮忙。

5、父母应成为热爱劳动的榜样。平时父母不要因为做家务而发牢骚,否则,孩子会认为家务劳动是很累人的,因而不喜欢做家务。如果父母做家务时放点音乐、哼哼歌,就不会使孩子对家务产生反感。即使父母有时讨厌做家务,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发牢骚。做父母的更不要在要求孩子做家务时,自己却在一旁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

6、不要用劳动来惩罚孩子。在孩子犯错误后,有的家长喜欢用劳动来惩罚孩子,还美其名为“劳动改造”。事实上,这样的教育,不但没能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相反还会使孩子对劳动产生厌恶感。

偶尔让孩子的诡计得逞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偶尔让孩子的诡计得逞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极其推崇严格的育儿观,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宠孩子的家长太多了。不过,最近遇到一个困惑的妈妈,孩子总是咬指甲,咬碎了,还不停地啃,明显有心理压力。突然觉得狠心和严格也是要适度的,孩子和成人的生活内容常常是冲突的,因为大人的口头禅就是:不可以!不要这样!不许做这个!在英语里往往是:No.Cannot.Dontdothat!Stopit!但孩子的天性是要探索、要发泄旺盛的精力的,很多在大人眼里莫名其妙、无关紧要的游戏活动,在于孩子可能就跟上班、工作甚至科学研究一样重要。如果我们总是让孩子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那么孩子的精神世界一定是压抑的。哪个孩子小时候不是故意做点坏事让父母头疼啊,比如一岁多的孩子尽管非常依赖亲人的照顾,但是把卷筒纸拉得满地都是,把厕所搞得银装素裹、一片白花花的时候,他们总是悄无声息一个人进行的,直到大人大呼小叫地赶到并收拾残局。还比如两岁多的孩子明知道水是用来喝的,却偏偏把杯子里的水倒在桌子上,看着水的流向,还拿餐巾纸吸水,甚至把吸过水的餐巾纸往嘴里放,也是悄悄地进行,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大人眼里的“不可以”。

但他们情愿挨骂也要玩,因为,第一,好玩,玩的愿望胜过挨骂的痛苦,第二,谁能说这不是孩子故意跟大人过不去呢,因为他们总是被大人控制着,遵守一切大人制定的规则,所以偶尔玩个小把戏,让大人头痛,即使被骂的时候心里也是偷着乐的,看着总是控制一切的大人失态的大呼小叫,就好像看到天天板着脸训斥下属的上司失态一样让人高兴。

在儿童与成人的斗智斗勇中,不妨偶尔让孩子得逞,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常常让大人的头痛的都是聪明孩子!

漫谈亲子沟通有趣的策略


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讲道理是非常难的一件事:父母说得天花乱坠,孩子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一不留神,孩子还逮着个错反驳父母半天。有些父母能与孩子说得眉飞色舞、热火朝天,有些父母却很少与孩子讨论什么。他们与孩子说话,往往说上个三五句,孩子不耐烦,父母也没词了。

这些父母也很着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和孩子深入讨论呢?怎样让我们的亲自沟通更有趣呢?在下列方面好好体悟摸索,相信与孩子的心灵会越来越近,“越说越投机”不是什么难事。

家庭游戏的魅力

家庭游戏和趣味活动能自然而然地在家里营造一种轻松欢乐、自由自在的气氛。如“家庭捉迷藏”。我们先把家里怕摔怕碰的东西一律搬进厨房或放进柜子里。然后猜手猜出第一个输的人,大家帮他蒙上眼睛,转上几圈,然后大叫“开始啦!”于是大家四处躲藏。这时蒙上眼的“瞎子”开始满屋子摸人,大家可以鼓掌、喊叫或故意弄出响声诱骗他,还可以跑来跑去。“瞎子”抓到人后,被抓的人又当起了“瞎子”。每次都要玩一两个小时,全家人玩得满头大汗,开心的笑声一阵接着一阵。

家庭游戏是使家庭成员达成美好沟通的桥梁。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戏中找到快乐,也许要在游戏中成长,父母们也会在游戏中重新觅回已逝的童心。游戏使家庭成员融为一体,使大家有更多有意思的话题,使沟通更轻松、有趣。

家庭游戏和家庭趣味活动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先由一个人在纸上画出一个图形:一个圆,一个三角形甚至一个墨水点,其他的人在这个形状上加工,画出一幅完整的图画,这个游戏为“怪东西”。“家庭卡拉ok”、“家庭讲谜语故事”、“家庭画展”、“家庭数学扑克牌”、“集体做饭”、“绕口令比赛”、“家庭成语接龙”、“家庭机智问答”等等室内趣味活动,都可以丰富家庭文化,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交流。户外游戏的形式,那就更加丰富多采了。

家庭游戏和趣味游戏能自然而然地在家里营造一种轻松欢乐、、自由自在的气氛。孩子不再感觉父母是威严不可抗拒的铁面家长,而是有意义的玩伴。父母也战士暂时收起了严肃的面孔,和孩子一起欢笑玩闹。这样一个欢乐的家庭之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必然也是亲密的、和谐的。

大自然是一位永恒的老师,是一本读不尽的书,也是人类最初和永恒的家。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需要经常亲近大自然,在山水花木之间放松心灵,陶冶性情。在这里,人们可以抛弃生活中一切烦恼和痛苦,尽情放松心灵,可以洗涤灵魂、增强体魄。

全家人一同去郊外、公园,这能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提供良好的环境。也许是因为蕴藏在大自然中的色彩、组织以及形式的和谐,激起了我们内在的和谐。在大自然里,我们感到自己成为整个宇宙的一部分。

巧妙构设孩子的想象世界

有的时候,父母不妨忘记现实的日常生活,在孩子周围创造一种童话般的氛围,努力与孩子的童心进行诗情画意的交流。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浪漫、神奇、多姿多彩的。父母应该珍惜孩子的这份童心,努力与孩子的童心进行诗情画意的交流。

有的时候,父母不妨忘记现实的日常生活,再孩子周围创造一种童话般的氛围。圣诞节的前一天下午,五岁儿子从幼儿园回来,以下车,眼里透着向往的样子,说:“老师说明天外国人过圣诞节。”谁都知道,那几天街上的商场、娱乐场所早就争先恐后地竖起了圣诞树

、贴上了圣诞老人头像、挂上了糖果气球、比自己的春节还热闹。商家找个借口吸引顾客,。本想算了,可孩子问了,就应该给他一个交代,有什么比孩子的笑脸更让父母开心的?

于是给他讲圣诞老人会从烟囱里钻进来给孩子们送礼物的故事。但我多了一个心眼,说那个孩子乖,才会得到他的礼物,像他这样老师在幼儿园里疯上课讲话的孩子可就得不到礼物了。他说那他改正。我问他最想得到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奥特曼”书。于是我在中午悄悄地买了他心仪的一直未答应的全套六册的系列书藏在他的小枕头下。他的晚饭吃得出奇的的快,我深知其缘。吃好饭,我们故意去逛公园。

接下来的事可想而知,儿子回家后,立即在房间里转了几转,无限失望地说:“刚才我们出去了,圣诞爷爷进不来、没有给我送礼物。”我赶紧说:“他会飞的,你再找找看,要不,他想等你睡着了再来吧?”他说:“那我就睡吧。”他自己脱掉外衣,爬到床上。我暗暗等待他的反映。只见他一写掀开被子,突然发出狂喜的哈哈大笑,掀开一点,一本,再掀开一点,又是一本,一共是六本。他长这么大,我从未看过他这样哈哈哈地傻笑过,这笑里有意外的惊喜,更多的是被圣诞老人承认、喜欢、惦记的幸福。后来,他特别宝贝,每看的时候总要说是圣诞爷爷送的礼物!我故意说:“是有人事先买好放的吧?”他坚决地说:“不是的!是圣诞爷爷给我送的!”

没有想到父母小小的伎俩,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巨大的欢乐,我们也和他一样高兴起来。原来,情人之间需要通过玫瑰传递一份浪漫,孩子和父母之间同样需要通过不存在的圣诞老人来传递爱。夜深了,儿子一反常态,静静地躺着,眸子熠熠闪光,默默地遥想着什么,我知道,他小小的心正在想着他新交的朋友、那个神通广大、善解人意的圣诞老人。

这是欺骗吗?也许对大人而言是这样,但孩子心中的“真实”,也许正是这些我们认为不可能发生的“神话”。

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有一次陪着邻居家的小女孩玩耍。他告诉那个小女孩,小精灵常常在草地的蘑菇下藏着宝贝。小女孩好奇地掀开草地上的小蘑菇查看。呀!在这里他发现了一个小玩具,小女孩惊喜万分。当然这些东西,都是安徒生事先藏在那里的。

当时和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一位牧师。小女孩回家后,牧师生气地说:“你这是欺骗!”她总有一天会发现这些都是假的,她会感到痛苦的!”

“不,你不明白的。”安徒生回答:“她当然会发现这些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但我为她做的这一切,将使她葆有一颗生机勃勃、充溢着美和神奇的心灵。”

延伸孩子的心情

一切语言刺激最好都带有孩子喜欢的趣味性;而在一切孩子所喜欢的活动中,都不要忘了进行不要而有效的语言交流。

爱玩,爱做游戏,这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能使孩子情绪愉快,兴高采烈。而这种作用对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大有好处的,而且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最好方式。聪明的父母和教师应当努力把与孩子的交流变成游戏,应当做到:一切语言刺激最好都带有孩子喜欢的趣味性;而在一切孩子所喜欢的活动中,都不要忘了进行必要而有效的语言交流。

如;孩子拿着一根棍当马骑,并用小树枝或小布条当作马鞭抽打着,孩子玩得很高兴,可是当他玩够了的时候,就会仍下木棍跑去玩别的了。这样的游戏反映了什么呢!只是表现了孩子把木棍当马骑这一天真的天性。父母对孩子这样游戏往往是听之任之、不加理会,有时说话也只是说:“把棍子放到原来的地方,别到处乱扔!”如此而已。其实,这种情况正是父母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的大好时机。譬如,妈妈可以提来小桶对孩子说:“看,马跑了半天,一定累坏了,让它喝点水吃些草吧。”那么,孩子就会很高兴地接过小桶给马“喝水”,还会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马儿,你喝饱了吗!现在我牵你到马棚里喂草吧┄┄”孩子玩完“骑马”的游戏,再也不会把木棍一扔了事,而是对“马”关怀备至。既发展了语言和想象的能力,又培养了良好的品格和习惯。而这一切都事轻松愉快的玩耍中进行的。父母与孩子在游戏中沟通,既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拉近亲子间的距离,创造美好的沟通氛围。

如:儿子三岁多的时候,有一天在床上舞起了被单儿,累的红扑扑的脸儿上渗出一层细细的汗珠。他刚刚在电视上看过“海之魂”舞蹈表演,自己也要当一回舞蹈演员。我的眼睛被儿子掀起的天真的浪花溅湿了,情不自禁地赞叹说:“多美的舞蹈啊,大海的儿子!”儿子一下子惊住了,仿佛自己真的走进了童话的世界,不得不提出现实的疑问:“啊,你是大海!”我严肃地摇摇头说:“不,我们都是大海的孩子。”儿子拍手欢呼,指着我的鼻子说:“你成了小孩儿了!”说完,浪花又在他的小手里欢跳起来。

多么美好的亲子沟通!父母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在孩子各式各样的游戏中找到交流的最佳契机。

说话中多用形象、类比的方法

父母的语言,可能是具体生动、敏锐有力的。也可能是空洞、愚钝的、干巴、软弱的。父母只有使用具体形象的话语,进行生动类比,才便于孩子接受和理解,才能打开通往孩子心灵的道路,也才能富有趣味,让孩子感受真正的快乐。

六岁大的儿子坐在父亲的汽车里,问“为什么前面那辆汽车会冒烟?”父亲答:“儿子会吃饭、喝水,而运动以后,不要的东西就变成”尿”和“便”,排泄出来。车子也一样,吃进去汽油就像你吃了饭一样,才有力气跑;发动了车子,汽油使用后会变成黑烟,从车后排除来,就仿佛车子在“尿尿”一样。所以要把窗子关上,才不会吸到臭味。”这是将车比喻成“人”的答法,是问题回答的很形象,也能使小孩很容易了解。

如果父母是从汽车的原理等理论去阐述,那么,会使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并且难以理解。生活中,孩子会经常冒才许许多多的“为什么”,父母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理解力运用不同的类比方式去说。父母多用形象的比喻会使自己的语言更具有吸引力和艺术性,孩子在快乐交流的同时,也会吸收父母的语言艺术和精华。

亲子沟通有技巧 内容方式有讲究


每天与孩子在一起生活,但也许你并不知道与孩子说话的方式,有关专家提醒说与孩子沟通,用亲切的话语有利亲子间的沟通,所以家长与孩子在一起交流时,可以多说一些孩子理解,或能理解到孩子心理的童言,这对于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来说是十分有好处的。

1、家长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

2、家长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孩子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这时候就很需要家长的关心,但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等话语,这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如果父母把话改一改,比如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3、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4、在回答孩子的问话时要注意方式。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因为这正是孩子当时的心愿。

5、家长对孩子说话时要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所谓的负面比如家长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而且说的多了,孩子对此更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家长再说类似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还让孩子感到厌恶。

6、在与孩子交流的话题上,可以经常变换新鲜的内容。

常变换新鲜的话题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吸引孩子。因此有时一些啰嗦的话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要运用得当。

7、家长要懂得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父母与孩子对谈的题材,大部分是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等,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当然,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家园共育《与老师沟通有利于宝宝成长》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宝宝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亲子游戏 一.亲子身体锻炼的几个项目 1、让孩子在模仿活动中锻炼身体。模仿小鸟飞、小鸭走、小兔跳、小马跑等;也可模仿穿衣服、穿裤子、刷牙、洗脸等生活动作;还可模仿一些成人的动作如打车汽、抬东西走等。这些动作来源...
    2021-10-29 阅读全文
  • “五四”PK“六三”?哪种学制更有利于成长 在人们习惯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制后,一种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制近年来也在部分学校里推行或试点。不久前,北京市丰台区公布“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该区将尝试...
    2021-03-27 阅读全文
  • 节俭有利于国家强盛作文精选 养成节约的习惯,并不代表不去消费,只是不要乱消费,不要浪费金钱。我们常常需要以某个明确的题目写篇作文,一篇生动感人的作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你知道哪些关于节俭的高中生作文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帮大家编辑的《节俭有利于国家强盛作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22-09-28 阅读全文
  • 有利于孩子右脑开发的游戏 游戏一: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进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
    2020-01-11 阅读全文
  • 婴儿学手语有利于提高智商 在美国,几年前,婴儿手语还是个新生事物,而现在,却已成为主流现象。研究显示,2岁前,教孩子多用手势,可以促使他们更快学会说话,甚至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商。比如,表达吃时,用食指轻触嘴巴;喝则需要拇指抬起...
    2022-02-03 阅读全文

一.亲子身体锻炼的几个项目 1、让孩子在模仿活动中锻炼身体。模仿小鸟飞、小鸭走、小兔跳、小马跑等;也可模仿穿衣服、穿裤子、刷牙、洗脸等生活动作;还可模仿一些成人的动作如打车汽、抬东西走等。这些动作来源...

2021-10-29 阅读全文

在人们习惯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制后,一种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制近年来也在部分学校里推行或试点。不久前,北京市丰台区公布“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该区将尝试...

2021-03-27 阅读全文

养成节约的习惯,并不代表不去消费,只是不要乱消费,不要浪费金钱。我们常常需要以某个明确的题目写篇作文,一篇生动感人的作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你知道哪些关于节俭的高中生作文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帮大家编辑的《节俭有利于国家强盛作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22-09-28 阅读全文

游戏一: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进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

2020-01-11 阅读全文

在美国,几年前,婴儿手语还是个新生事物,而现在,却已成为主流现象。研究显示,2岁前,教孩子多用手势,可以促使他们更快学会说话,甚至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智商。比如,表达吃时,用食指轻触嘴巴;喝则需要拇指抬起...

2022-02-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