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6大招数让孩子远离“屏幕”

发布时间:2021-03-12

幼儿故事6岁。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6大招数让孩子远离“屏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子屏幕--宝宝眼睛的“杀手”

当下,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大行其道,不仅成年人成了各种产品的“粉丝”,就连牙牙学语的孩童也迷恋上了这些电子产品。动画、游戏让这些孩子面对各种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由此产生的“视力问题”接踵而来。

怎么保护孩子正在发育的眼睛?家长需要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来了解一下我们需要怎么做——

4大理由,对电子产品说“不”

理由1:影响宝宝视力

看电视、电脑或iPad等电子产品的屏幕,对宝宝视力有负面影响。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眼睛的屈光等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对强光的直接刺激难以调节和适应,时明时暗、不断变化的屏幕画面会使孩子的眼睛疲劳,导致近视。而且有时为了看得更清晰,有些宝宝会不由自主出现歪头姿势,引起斜视。

知识链接:

儿童眼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0~6岁是发育期,6~9岁是视觉塑型期,9~12岁是稳定期。直到13岁眼球赤道部的巩膜胶原才发育完成,此前都处在可调期。

随着眼球直径每增1毫米,近视度数可增加300度。在此期间,如过早开发儿童视力、或密集用眼,都容易造成儿童近视,并且因儿童尚处于眼球发育的可调期,度数极易飞涨,导致孩子早早地戴上了“啤酒瓶底”,甚至可能引发视网膜变性或脱离,并增加青光眼发病风险。

理由2:不利宝宝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家长也许以为电视节目或iPad的益智类游戏,可以帮助培养宝宝语言表达能力,事实上正好相反。语言表达有赖于互动环境。

相关实验:

美国科学家在针对329名年龄从2个月到4岁之间婴幼儿进行的一项科学测试显示:房间中电视每打开1个小时,电视前的婴幼儿从大人那里听到的词汇量将减少500~1000个。对话几乎完全没有了。日本的调查结果也表明,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语言表达能力越弱。

理由3:影响宝宝行为和交际能力的发展

热衷于电视节目或电子游戏的宝宝,会因为沉迷其中而逐渐减少社交的机会,因此导致他们交际能力逐渐减弱,缺少解决问题的经验。

相关实验: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2702个家庭的孩子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孩子在5岁前每天看电视时间超过2个小时,他们长大后出现行为问题的风险将会增加1倍多。研究人员分析认为,宝宝看电视时间过长,会影响他们参加社交活动的时间。久而久之,宝宝便会缺乏与他人打交道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降低,由此会造成一些行为问题,如性格孤僻、言行粗鲁、侵犯他人、难与他人合作等。

理由4:影响宝宝运动能力发展,容易变成肥胖儿童

呆坐在沙发里一动不动地看电视、玩iPad容易让宝宝变成“小土豆”,如果同时再吃些零食,那么宝宝很容易“横向发展”,成为肥胖儿童。而且总是盯着电脑、电视看,也容易让宝宝疏于运动,影响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的健康发育。

6大招数,让宝宝远离“屏幕”

1.限制看屏幕的时间

2岁以内婴儿不看电子屏幕;2岁的孩子看电视20~30分钟之后就休息一段时间;3岁的孩子看电视也不能超过1个小时,看完一个节目后应到外面玩玩。婴幼儿居住的房间不摆放电视。

温馨提示:和孩子有个约定

宝宝不懂节制,看动画或玩游戏总想一次玩个痛快,可是宝宝稚嫩的双眼必须要得到休息。关掉电子产品,宝宝哭闹怎么办?

那就事先和孩子有个约定,并且家长一定要执行这个约定,督促宝宝成为“言而有信”的人。家长可以和宝宝“拉钩钩”,如果宝宝看完了还要看,耍赖皮,那么,家长就可以取消一项他特别想做的事情,作为惩罚。让宝宝懂得“游戏规则”。

2.哺乳和用餐时间远离电视

虽然吃饭时看电视已然成为部分大人们的习惯,为了宝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健康地成长,建议爸爸妈妈在小宝宝哺乳时间和用餐时间将电视关闭,仔细品味食物的味道,这样有利于培养宝宝的饮食习惯,让宝宝好好吃饭。

3.用亲子活动替代电子产品

带宝宝发现一两项他喜欢的运动,然后陪他一起玩,运动技巧可以先忽略,重点让宝宝享受运动的乐趣。

在家里和宝宝一起玩玩具做游戏,一起看有趣的图书,或带宝宝去旅行。这些看起来比打发宝宝看电视、玩电子游戏要麻烦的活动,不仅会让宝宝远离“屏幕”,还将为父母和宝宝带来健康的身体和快乐的亲子关系。

4.鼓励宝宝和小朋友一起玩

爸爸妈妈可为宝宝准备一些可用于集体游戏的玩具,如积木、百科图书等,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或鼓励宝宝加入其他小朋友,不仅培养宝宝的分享合作意识,也为宝宝长大后社交方面的从容得体打下基础。

5.到户外亲近绿色

父母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去野营、远足、游玩,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绿色的树木有益于宝宝眼睛的放松,也能有益于宝宝身心健康。

 6.父母应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如果在孩子面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仅给孩子提供了接触电子产品的机会,也促使孩子效法父母的行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面对孩子上幼儿园有情绪的六大招数


又到开学季了,孩子上了幼儿园又哭又闹, 作为妈妈的您,该如何去处理呢?让小编来为您支点招吧!

第一招:切断后路

对孩子的情绪,家长要持理解与同情的态度。

你可以说:你长大了,小朋友长大了都要上幼儿园,上学没法商量,是必须去的。我知道你不想离开妈妈,你想哭就哭一会儿,我们哭好了再去。或者说:没关系,我们一边走一边哭也不要紧!但是幼儿园,必须去,这个没得商量。但是你可以选择今天由谁来送你去幼儿园。

第二招:说话算数

强调妈妈(或其它人)一定会去接你。

事先询问老师,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放学,了解情况后,你可以说:到下午你(玩玩具)的时候,妈妈就来接你了。

几天尝试下来,妈妈每天都在玩玩具的时候来接,孩子内心的焦虑会慢慢减轻。

第三招:补偿孩子

放学后,让孩子粘个够。

孩子在陌生的幼儿园环境里相当焦虑,有些孩子认为爸妈不要他了,所以放学后,一见到亲人,会特别粘,甚至厕所也要跟着去。没关系,就让他粘着好了。摘菜的时候一起摘,洗衣的时候一起洗,既锻炼了孩子手的精细动作,又培养了孝心,同时也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第四招:开开心心去幼儿园

孩子有情绪,一听幼儿园就哭,所以千万别问:你要不要去上幼儿园呀?

你可以微笑着开心地说:走喽,去上幼儿园喽!

也可以让孩子选择:我们走着去?还是坐车去?(选择结果都是去!)

第五招:送到即走

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上,哪怕孩子在哭,也请微笑着跟孩子说再见,妈妈下午玩玩具的时候就来接你。千万别逗留,你留的时间越长,孩子越焦虑!你偷偷地看,一旦被孩子发现了,就更惨了,孩子必定哭得呼天抢地。

解决孩子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的三大招数


孩子做作业时精力不集中,写着写着就停,不知在想什么,写作业时的多余动作特别多,比如说找橡 皮。还有刚刚学过的有印象的字还要照着书看着抄下来,这一遍写完了,下一遍还是照着抄,不能连续的写。不只是语文字不好,英语和数学都是这样的,数学有几 次因为粗心、写字潦草,明明会做的题目,一到考试就做错。下面分享四招,帮助孩子培养集中力。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一分钟做计算训练。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数学老师让他 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最多 可以写9组,而且还写得工整好看一些。

还可以依据孩子实情自己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在一分钟之内重复做的训练,如:一分钟穿扣子(这还可以治疗弱视)、一分钟跳绳等。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以上训练培养了孩子“一分钟”时间感,有些孩子甚至会不看表也能估计出一分钟。这些训练还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从而珍惜时间。在面对一些琐碎时间时,孩子就不会觉得无事可做或做不了什么,反而抓紧点滴时间,将作业化整为零,快速完成作业。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来,家长 就更生气,接着就是无休止的骂骂咧咧。在一片骂骂咧咧声中,先前磨蹭行为没改善,反而出现新矛盾——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恶化。有的孩子被骂后感觉已受罚而不 再去改善自己拖拉的行为。有的孩子甚至用故意磨蹭来刺激家长,因为喋喋不休的责骂传递的是信息是“除了骂,我对你的行为已无能为力。”,是一种无助后借用 家长身份来掩饰自己挫败感的行为。也有些孩子在责骂中挫伤自信,再次面对这个问题时就茫然犹豫,迟迟不敢做,时间还是荒废了。

所以停止催促,停止责骂!

给孩子表扬,坚持表扬——

不妨在第一招中设题由易之难。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 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 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甚至将其做得快的原因指出来,如“我感觉你比昨天快多了,尤其是你先做好了准备,把上学要带的所有东西提前 放在了门口。我们一起出门都早了些。所以今天我们都要感谢你啊!”。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 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孩子想“快”的动力被激发,信心也就增强。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家族内部的作业,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会布置什么读 英语,孩子刚读完英语,家长又安排做奥数题等等。总之,家长给孩子安排得相当充分。孩子也看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自己有空闲时间,家长就会安排任 务。所以,孩子的对策是化整为零,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这样拖很长的时间,因为孩子没完成老师的布置的作业,家长也就不会另外安排任务了。这样,孩子 用消极的抵制行为逃避额外学习任务的同时,失去了最宝贵的时间,养成了磨蹭西关,淡薄了时间观念。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候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 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在孩子写作业前,先要求孩子说出所有作业,依孩子在校作业量来再酌情布置有针对性的额外作业。并让孩子把与作业相关的资料(如字词 典)、用品(墨水、茶杯)准备好就近安全放置,以免孩子为找这些而中断作业。然后和孩子一起预估当天作业需完成的时间(设定一个一般时间和一个最底限时 间),告知孩子在符合作业要求的前提下提前完成作业多出的时间自己支配,记下孩子开始写作业时间。 例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最底限时间一小时五十分钟),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做他自己喜欢做 的事情,如玩他喜欢的玩具,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看一会书,即使玩一会游戏也不为过。而如果到了最低限时间还没写完则不准再做,先前做的无论多少都算没有 做,将其作业没收不予带到学校。这就和孩子平时考试一样打铃收卷没写完也就不能再继续写,最后影响的是自己的成绩。亦可用一些事例告知孩子不在规定时间内 完成工作而造成也重后果的事来明白磨蹭拖延的后果,如工厂因为在规定时间没完成客户的订单而要赔偿由此造成的客户一切经济损失,且先前完成的产品都不能 算。约定好并认真执行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学会分类整理

一位家长说,她女儿早上起床找袜子用了十分钟,穿一双袜子要十分钟,孩子在床上把袜子理呀理, 理得家长冒火。很多老师也常说有些孩子上课时总在找东西,讲试卷满书包找,记笔记满抽屉找,老师已讲一大半他还没找出来。前面老师讲的他一句也没有听到。 哎,怎一个“找”字了得?其实这不怪孩子,怪家长。谁叫我们自己把孩子生活 一切都揽了呢?我们常说“你只要学习就够了,其余那是我们的事。”衣服洗好了,我们替他们收拾好放进衣柜;书桌乱了,我们帮他们整理;房间脏了,我们忙得 不亦乐乎。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却以爱的名义剥夺了他们实践锻炼的时机。孩子们还要一脸无辜的听着我们教训他们总是磨蹭拖拉。经验是积累的,而且很多能 力错过了最佳时机就再也不具备了。不要幻想等他们大了后就都会了。

将物品放在固定地方,用后归还;分类放置物品;凡事都列计划;定期清理杂物等等都是在节约时间。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重要的了,时间可创造财富,财富换不回时间。孩子学会了管理时间,就拥有了财富,拥有了快乐!

节后宝宝不愿意回园的六大招数


长假即将结束,原本适应幼儿园的乐乐突然不愿上幼儿园,早上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明天不要去幼儿园!”然后大哭大闹起来。其实,乐乐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节后表现出抗拒幼儿园的言行,害怕上幼儿园。还有些孩子回园后无精打采,无法进入状态。这种节后“回园综合征”很常见,妈妈们要泰然处之。

◆节后,宝宝为何不愿上幼儿园

1.在假期中,家长可能会安排了许多活动,又或者会带孩子去外地旅游,孩子玩得心都“野”了,自然不愿意回到幼儿园过有“约束”的集体生活。

2.在假期中,家长或者会容许孩子晚上迟睡,第二天早上自然不愿早起床,到假期结束后,要孩子一早起床去幼儿园,孩子当然会感到很不适应。

3.假期中的暴饮暴食、营养搭配不均,使孩子的各个器官超负荷运作,引发肠胃功能紊乱,身体不舒服当然也不愿意到幼儿园。

◆孩子精神状态,分为3类型

其实,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我们可以大致分为3种类型:

1.乐不思蜀型

原因:一些孩子跟着大人假期外出游玩,休息时间比在幼儿园时少,玩得太开心,导致过度留恋假期生活而不愿接受约束自己的幼儿园生活。

建议:首先要逐步调整孩子的心态,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游的话题或看出游时拍的照片,让孩子懂得假期已过去,应去幼儿园了;还要注意多跟孩子讲讲幼儿园的高兴事和趣事。

2.耍赖抵抗型

原因:假期打乱了以往的生活节奏。如假期中的暴饮暴食、营养搭配不均,使孩子的各个器官超负荷运作,引发肠胃功能紊乱,或者是因为家长在周末只顾着带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而忽略了跟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节奏的衔接。

建议:注意调整假期作息时间。临近开学前,一定要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逐渐跟在园作息时间接近乃至吻合。父母在开学后还要让孩子重新做到起居有序,同时保证营养均衡。

3.家庭依赖型

原因:长假使孩子产生了惰性,当要回幼儿园,他心理上本能地产生恐惧,精神无法集中。长时间放假,他们相对缺少约束,身边都是熟悉的亲人,饮食起居样样照顾得妥妥帖帖,几乎没有什么压力,而回到幼儿园却要遵守纪律,依照规定上课、睡觉、完成任务,优越感一下子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集体感,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

建议:首先不能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通通包办,在幼儿园的自理习惯回家以后要继续保持,要让孩子觉得不管在哪这些事情都要自己做;同时还不能放松对孩子生活技能的训练,若孩子吃饭慢,就在家多训练其吃饭技能,不因吃饭慢而影响回园情绪。

◆6妙招,应对回园综合征

方法一:安排时间温故而知新

很多宝宝可能在幼儿园学习的时候很乖很听话,但是假期一“疯玩”,所学到的知识都抛之脑后。不妨安排一定时间,回顾上周的知识要点,如拼音、汉字等,在回园后才能“温故而知新”。

方法二:激烈的活动尽量不安排在最后一天

长途旅游和参与刺激的活动,尽量不要安排在假期的最后一天;严加控制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让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方法三:按时作息调整好生物钟

为了让宝宝开心回园,在假期中家长尽量要和宝宝一起保持正常的作息。家长要引导孩子开始适应上学的生物钟,尽可能地按时起床、睡觉和用餐,并配合一定的户外活动。

方法四:计划好这个假期未达成的愿望

对学生在假期未能达成的愿望,只要是合理的、可能的,就跟孩子定好计划,尽量在下一个假期里实现,作为激励孩子在新学期取得进步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方法五:家长要引导孩子转换角色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注重寓教于乐的引导。家长要让宝宝知道学习并不枯燥,引导他们体验进取的乐趣,体会学习的成功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本身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例如:要孩子按时睡觉休息,但家长却约上好友在家通宵打麻将。那孩子能休息得好吗?家长应该在这段时间内,和孩子一起按照平时的状态生活作息,并尽量创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

方法六:助孩子调动上学积极性

要调动孩子积极的心态,多跟孩子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帮助孩子回忆在幼儿园的高兴事和趣事:被老师表扬几次、得到多少小红花、有什么好玩的玩具等,还可跟孩子一起做跟幼儿园相似的亲子游戏活动,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悦中而排斥幼儿园。多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从正面的角度给孩子以信心。同时给孩子补充一些必要的文具,让孩子感受到上学的幸福感,期待着开学。

假期过后,孩子不愿去幼儿园是正常现象,就像大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十一假期虽然不长,但是对于还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来说,依然需要家长策略性的引导。小编建议家长在回园前一天开始帮助孩子“热身”,以便孩子们尽快“收心”。而回园初期,建议老师也应注意帮助孩子矫正“野”性,以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尽量减轻孩子在学习上的压力,让宝宝重新投入到幼儿园生活中。

简单招数让孩子告别尖叫


美国有一部很卖座的恐怖片《尖叫》,如果儿童版尖叫随时都发生在你家里,相信再有涵养的妈妈也会抓狂!下面几个小招术让宝贝的尖叫“偃旗息鼓”。

尖叫故事1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萌萌受到了空前的冷遇,一声尖利的喊叫在客厅里回荡。

招数:当妈妈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暂时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别的事情时,可以先给宝贝打个招呼,讲讲道理,让宝贝明白妈妈并没有忽略他,只是暂时有别的事情需要处理。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可以郑重其事地将宝贝介绍给客人,并鼓励宝贝一起招呼客人。如果宝贝能参与这些活动,他就不会有被忽略的感觉。

尖叫故事2

刚学会走路的豆豆扑向花丛,伸手就抓,妈妈一再阻止,小家伙愤怒地瞪着妈妈,生气地尖叫起来。

招数:宝贝1岁后,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什么都想自己做,但是又无法顺畅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于是情急之中,他只好借助于尖叫来表达自己的抗议情绪。

面对宝贝这种类型的尖叫,妈妈不能一味地制止,平时可以多花点时间与宝贝交谈,帮助宝贝发展语言能力,让宝贝明白,他可以采取别的方式比如语言或手势等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尖叫故事3

都晚上11点了,苗苗依旧在客厅蹦着跳着,丝毫没有睡意,而且不听妈妈说服,又像往常一样大声尖叫起来。

招数:3岁左右的宝贝正处在人生的第一反抗期,他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要让这个时期宝贝的尖叫偃旗息鼓,妈妈要尽量避免和宝贝发生明显的冲突,给他足够的机会决定他自己的事情。同时,妈妈也要在平时多平心静气给宝贝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良好的行为。一旦宝贝通过尖叫来要挟妈妈,妈妈一定不能为他的尖叫所动,而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宝贝发现尖叫解决不了问题时,他就会放弃这种不良的处理问题方式。

尖叫故事4

壮壮双手接过妈妈递过来的一辆玩具小汽车,却还想要另外一只玩具机器人。“你已经有了玩具汽车,今天不能再买机器人了。”妈妈语气坚定地回答壮壮。如此来回几次,壮壮突然尖叫起来。

招数:对待宝贝的这种尖叫,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对他的要求不理不睬,让他去尖叫。等他叫累了,宝贝自然也就明白了自己用这种方法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另外,平时爸爸妈妈在向宝贝提要求时,态度一定要坚决。

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


脆弱,是一触即破的蛋壳心理的本质。而过分娇纵、百般溺爱是导致这种心理的最直接原因。孩子的这种蛋壳心理,是他们人生旅途上的隐患,对其一生都有危害。请您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

经常听到一些孩子挨了批评,或是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甚至轻生。这让笔者再次想到“蛋壳心理”给未成年人所带来的危害。

蛋壳心理,也就是一触即破的心理。脆弱是它的本质。现在大多数孩子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对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更是抱有逆反心理;很多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却不能面对失败……那么,孩子这种蛋壳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蛋壳心理的形成也不是一两天的,它是多年的错误的教育所导致的。在中国,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多年来都是一味地注重书本知识,忽略了孩子行为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导致蛋壳心理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作为父母,谁也不愿意让孩子经历苦难,尤其是那些在艰苦岁月中长大的父母更是不想让孩子吃苦。因此,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设计美好的明天;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极尽赞美之词,却不舍得批评和管教……总之,过分娇纵、百般溺爱是导致这种心理的最直接原因。

孩子的这种蛋壳心理对其一生的成长都有危害,这也是他们人生旅途上的隐患。令人担忧的是,许许多多的父母尚未认识到这些,因此孩子蛋壳心理的形成有增无减。一些家长说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难教育。一位小学5年级学生的妈妈一脸无奈地说:“现在的孩子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动辄就以离家出走或自杀相威胁。”可见,娇纵孩子所引起的负面效应已开始困扰千千万万的家庭。

父母对孩子的爱毋庸怀疑,但生活是无情的,哪位父母又能保证,你的孩子一生不会受到挫折呢?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也许会有无数的灾难在等着他。你的孩子又如何承受呢?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勇敢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则是万丈深渊。”一个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激烈的竞争的。因此,与其为孩子安排一切,不如教会孩子面对一切。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

为什么前线的战士经常忍受严寒,忍受瓢泼大雨,却极少患感冒呢?因为那个环境使他们的肌体经常体验应急反应,在体验这种反应的过程中,身体的抵抗力提高了好几倍。因此,我们不妨给孩子一点劣性刺激,给他一点苦吃。建议父母在孩子蜜一般甜的生活中加一点苦的滋味,在孩子事事顺心的成长道路上“制造”一点挫折。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泰然处之;培养孩子的韧劲和抗挫折的能力,以及受挫折后的恢复能力,还有不向挫折低头的精神。

另外,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使他们学会接受拒绝,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明代吕近溪为父母写的一首《小儿语》说:“儿小任性娇惯,大来负了亲心;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此诗可给那些不懂爱子之道、教子之方的父母一些启示。

几乎所有的父母在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时,都情不自禁地表现出心疼和难过,并想办法替孩子解决困难。举一个最常见、最简单的例子:孩子蹒跚学步时,摔倒后父母无不疾步上前,扶起孩子心疼地又哄又揉,安慰孩子半天。其实父母的这种态度只会加重孩子的蛋壳心理。当他再遇到困难之后,他不是面对困境,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下意识地等待别人的安慰和帮助。在等待过程中,他会越来越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心理也会越来越脆弱。就像孩子摔倒后,若总是得到父母的搀扶,他就会在再一次摔倒之后,趴在那里等待被搀扶,甚至本不感到疼也哇哇大哭,以换得大人的爱抚。孩子经受的任何一次挫折,都是对孩子承受能力的一次绝好的锻炼机会,父母应清醒地认识这一点。

小鸡躲在母鸡的翅膀底下,永远也不会长大;孩子偎在父母的怀里,永远也不会坚强。

请您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

让孩子远离星座迷信


无意中和邻居聊天时得知,他的孩子对一种“星座指南”的书很感兴趣。

邻居的孩子今年上初一,手头有了几个零用钱,就买了这样的书。邻居说,儿子的文具盒、课程表都与星座有关,他对自己的星座、幸运数字、幸运颜色了如指掌,甚至还能给父母“卜上一卦”,非常痴迷。

“星座迷信”对尚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危害显而易见。倘若我们对“星座迷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产生的危害恐怕就是我们始料不及的了。

星座是星空中看起来像某种形态、人们又用神话中的人物、动物或器物命名的星群。而人的命运、前途除了有机遇的因素之外,更多的则是掌握在自己手中,靠的是自己不懈努力与艰苦奋斗。用星座去占卜命运,甚至指导日常生活,是荒唐无知的。但是令人痛心的是,这种无知与荒唐之举,竟受到中小学生的推崇,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诚然,出现“星座迷信”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追根求源无非有两点:

首先,学校正面理论灌输没能阻挡住这些负面影响的冲击。

其次,诸如星运走势、星座物语、星座与血型等宣扬迷信的垃圾书刊、网络散布各个角落,而中小学生好奇心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差,遇到这种所谓的“新鲜事物”,就不分良莠一股脑儿地接受。

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奇心,率先垂范,不去迷信星座或其他方式的占卜行为,更重要的是,要净化报纸、杂志、网络的内容乃至整个社会的环境,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还孩子一个纯洁的心灵。

让孩子远离“蛋壳心理”


关键词:蛋壳心理

导读:如今很多孩子只能听赞美之词,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有的孩子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不能面对失败,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有极端的举动,甚至轻生……这就是所谓的“蛋壳心理”,脆弱是它的本质。这种心理,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极大的危害。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不当的家庭教育,是导致“蛋壳心理”产生的最根本原因。作为父母,谁也不愿意让孩子经历苦难,尤其是那些在艰苦岁月中长大的父母更是不想让孩子吃苦。因此,作父母的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美好的明天,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极尽赞美之词,却舍不得批评和管教……过分娇纵、百般溺爱是导致这种心理的最直接原因。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孩子蹒跚学步时,摔倒后父母无不疾步上前,扶起孩子心疼地又哄又揉,安慰半天。其实父母的这种态度只会加重孩子的“蛋壳心理”。当他再遇到困难时,他不是勇敢地面对,积极想办法解决,而是下意识地等待别人的安慰和帮助。在等待过程中,他会越来越失去面对困境的勇气,心理也会越来越脆弱。

一个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的人,是不可能面对激烈的竞争的。因此,与其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不如教会孩子面对一切,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作为家长,不妨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制造”一点挫折,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保持自信,学会在挫折面前保持乐观,泰然处之;培养孩子的韧劲和抗挫折的能力,以及受挫折后的恢复能力,还有不向挫折低头的精神。另外,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知道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使他们学会接受拒绝,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孩子经受的任何一次挫折,都是对孩子承受能力的一次绝好的锻炼机会。

喜欢《6大招数让孩子远离“屏幕”》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故事6岁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面对孩子上幼儿园有情绪的六大招数 又到开学季了,孩子上了幼儿园又哭又闹,作为妈妈的您,该如何去处理呢?让小编来为您支点招吧! 第一招:切断后路 对孩子的情绪,家长要持理解与同情的态度。 你可以说:你长大了,小朋友长大了都要上幼儿园,上...
    2021-09-21 阅读全文
  • 解决孩子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的三大招数 孩子做作业时精力不集中,写着写着就停,不知在想什么,写作业时的多余动作特别多,比如说找橡皮。还有刚刚学过的有印象的字还要照着书看着抄下来,这一遍写完了,下一遍还是照着抄,不能连续的写。不只是语文字不好...
    2022-01-23 阅读全文
  • 节后宝宝不愿意回园的六大招数 长假即将结束,原本适应幼儿园的乐乐突然不愿上幼儿园,早上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明天不要去幼儿园!”然后大哭大闹起来。其实,乐乐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节后表现出抗拒幼儿园的言行,害怕上幼儿园。还有些孩子回园...
    2021-09-20 阅读全文
  • 简单招数让孩子告别尖叫 美国有一部很卖座的恐怖片《尖叫》,如果儿童版尖叫随时都发生在你家里,相信再有涵养的妈妈也会抓狂!下面几个小招术让宝贝的尖叫“偃旗息鼓”。 尖叫故事1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萌萌受到了空前...
    2022-03-25 阅读全文
  • 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 脆弱,是一触即破的蛋壳心理的本质。而过分娇纵、百般溺爱是导致这种心理的最直接原因。孩子的这种蛋壳心理,是他们人生旅途上的隐患,对其一生都有危害。请您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 经常听到一...
    2021-11-04 阅读全文

又到开学季了,孩子上了幼儿园又哭又闹,作为妈妈的您,该如何去处理呢?让小编来为您支点招吧! 第一招:切断后路 对孩子的情绪,家长要持理解与同情的态度。 你可以说:你长大了,小朋友长大了都要上幼儿园,上...

2021-09-21 阅读全文

孩子做作业时精力不集中,写着写着就停,不知在想什么,写作业时的多余动作特别多,比如说找橡皮。还有刚刚学过的有印象的字还要照着书看着抄下来,这一遍写完了,下一遍还是照着抄,不能连续的写。不只是语文字不好...

2022-01-23 阅读全文

长假即将结束,原本适应幼儿园的乐乐突然不愿上幼儿园,早上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明天不要去幼儿园!”然后大哭大闹起来。其实,乐乐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节后表现出抗拒幼儿园的言行,害怕上幼儿园。还有些孩子回园...

2021-09-20 阅读全文

美国有一部很卖座的恐怖片《尖叫》,如果儿童版尖叫随时都发生在你家里,相信再有涵养的妈妈也会抓狂!下面几个小招术让宝贝的尖叫“偃旗息鼓”。 尖叫故事1 家里来了客人,妈妈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萌萌受到了空前...

2022-03-25 阅读全文

脆弱,是一触即破的蛋壳心理的本质。而过分娇纵、百般溺爱是导致这种心理的最直接原因。孩子的这种蛋壳心理,是他们人生旅途上的隐患,对其一生都有危害。请您给孩子一份理智的爱,让蛋壳心理远离孩子。 经常听到一...

2021-11-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