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摩比杨洁老师:为敢于质疑老师的孩子鼓掌

发布时间:2021-03-05 幼儿老师故事 幼儿园老师的教案 幼儿老师的教育笔记

老师也犯错。

每周一晚上我都有5-6岁的数学思维课要上,这周同样。这周讲的是《整体与部分》,其中有一个环节是根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推理缺了几块砖。为了防止先看出来的小朋友影响没有看出来的小朋友思考问题,我让他们想好的把答案写在我的手心里。让我奇怪的事情是,我走了一圈,也没有看到正确答案,他们在我手里写一次,我摇一次头,3分钟后,我跟他们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缺了几块砖吧。" 当我带小朋友推理完以后,小朋友们的声音像炸了锅一样:"杨老师,我明明对了,你刚才为什么要摇头了啊?"声音此起彼伏,连续不断。我呵呵一笑:"你都做出来了,都认为自己做对了,为什么当时摇头的时候,你不再坚持一下呢?"

这时有一个声音说:"杨老师,你错啦!!!"这个声音出来后,小朋友们又一次炸开了锅,教室里面充满了"杨老师你错了的声音。"我后背微微有汗,心想:"这帮孩子厉害。"

我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老师难道不能犯错吗?"小朋友齐声:"不能,你是老师啊!"

没有错就没有对。

我微笑的看着他们说:"谁犯过错误的,请举手,包括后面坐着的爸爸妈妈。"这时候我先举起了手,爸爸妈妈也都陆续举起了手,小朋友也随着慢慢的也都举起了手。我举着手接着说:"老师和你们一样,不是神,都是凡人,都会犯错,这很正常。请问犯了错怎么办?"有小朋友说:"改了呗。"我说:"对啊,犯了错误不可怕,改了就行,没有错就没有对。"

要敢于质疑。

接下来我换了一个很严肃的表情说:"请刚才大胆说出我错的小朋友举手。"结果,竟然没有一个人举手。我又说:"刚才说杨老师错的小朋友都谁啊?敢说不敢承认啊?"这时候有一个人举手了。我接着问:"难道就只有一个?"又陆续有人举手了,我数了数8个(当时来上课的小朋友有12个)。

我微笑着看着这8个孩子,跟后面坐着听课的爸爸妈妈们说:"请为敢挑战老师权威,敢对老师说不的孩子鼓鼓掌。"教室里,掌声雷动。

孩子们,我想告诉你们,在你们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你会犯错,你的爸爸妈妈会犯错,你们认为很权威的老师同样会犯错。不止是你遇见的我这个老师会犯错,以后你们遇到的每一个老师都有可能会犯错,包括你们看的书本也同样会出错。敢于怀疑老师,敢于跟老师说不对,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请为自己鼓掌。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摩比周老师有绝招


我们从小没吃没没喝的也没有让家长为吃饭操过心,现在孩子有吃有喝的,但吃饭问题却让家长伤透脑筋:

有的孩子边吃饭加看电视,否则就不吃饭!

有的孩子慢慢地吃,一顿饭一个小时也吃不完。

有的孩子一口青菜也不吃。

有的孩子吃几口饭就不吃了。……

我们看看家长的招:

追:追着孩子喂饭。

诱:吃完饭咱们买玩具。

逼:必须吃完!不吃说不定还挨打。……

我有一招可以解决孩子吃饭问题,但搞不好,孩子连碗都可能吃掉。

方法很简单:限时吃饭,不吃端走,下一顿不到时间不开饭,中间没有任何零食。现代孩子几顿不吃饭饿不出问题的。孩子吃饭不香,其实是没有尝到饿的滋味。吃饭是孩子的本能!遵循自然法则,孩子才知道吃饭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这一招你敢试吗?

一招不行,可以看第二招:

孩子不吃饭,还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用游戏法哄"哄"孩子吃饭。

1、第一种方法,让孩子"猜"菜。让孩子闭眼睛喂孩子菜,让孩子猜猜是什么菜,孩子不愿意猜了,再变个花样,喂两样菜让孩子猜,甚至三样菜让孩子猜,如青菜包豆腐等,孩子一定喜欢。

2、方法二是"钓鱼"。用筷子夹些菜,让孩子玩钓鱼游戏。把菜夹得高高的让孩子当鱼把头仰得高高的来吃菜。

3、方法三"模仿"。家长说这个菜可以长力气,那个菜变聪明……自己大口大口的吃,孩子会模仿学。

4、方法四比赛:跟孩子比赛吃饭吧,家长一大碗,孩子一小碗,看谁能吃完。

5、方法五"定规"。告诉孩子,饭菜并不是因为好吃才吃,不好吃的也要吃一点。

6、方法六"做好饭"。做孩子喜欢吃的饭吧,孩子喜欢吃菜芯,与个双嫩又甜。我自己使用各种方法逗孩子玩,还是把孩子喂瘦了,到了姥姥很快就吃胖了。不过现在大了,胖反而成了一种负担。

7、方法七--"没有想好",您接着想吧。

上面内容,回家试试吧。待孩子适应口味后就可能大口大口的吃饭了。

周建新老师:

思维馆高级教研员,新浪五星教师,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八年学前及竞赛数学教学经历,授教学员数以千记录。侧重研究孩子认知能力形成的过程,并能够站在系统及哲学的高度来指导儿童认知,教学效果突出。

摩比周建新老师:怎样培养孩子对数学的感觉?


因为筹备小学课程的设计,很长时间没有跟大家聊天了。大家知道,把一件事情想清楚了才能做,小学的续做,核心的要把目标定明确。核心的目标还是让数学回归本源——触摸体验、深刻理解、会做会说、学点通片;让学习回归本源——用好玩激发兴趣、让兴趣激发思维!我们想让孩子在不但能喜欢数学,头脑聪明,而且还不怕考试,后劲十足,但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另外,根据现状,到了三年级,准备应试的孩子常常要报两三个课外班,培优有多年的经验,有信息,有极高的考试能力,需要做的是核心理解、启迪思维、发展后劲。这样互为补充,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学习。说远了,咱们书归正转。

要想真正掌握一门技术,最重要的是一种感觉。打乒乓球,重要的是手感,高手接球的时候就能根据球对拍的压力,感受到球的旋转速度,从而敏锐的使用相应的击打角度、速度与力度,可以极好的控制球,乒乓球高手可以感觉到球就像粘在球拍上的,能为已所控。学音乐,同样需要对音乐的感觉,那就是乐感。乐感好的人不但可以有良好的对音的高低的感觉和对节奏的感觉,还可以从音乐中体会到高山流水,甚至是喜怒哀乐。学习数学也要培养一些感觉,我们常听数学老师说某某孩子数感特别好,就是对数特别敏感。当然,数学中除了数感外,还有另外一些感觉,那就是形感、量感和空间感。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对数学的好感。试想,如果没有对数学好感,再建的数学也就没有感觉了。所以,我先和大家谈谈对怎样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好感。

培养数学的好感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有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成绩不好的孩子是头脑笨吗?在我们身边我们随便都可以看到成绩不好的孩子玩起电脑游戏水平相当得高,甚至高得不可思议。同样,如果孩子把玩游戏的兴趣移到学习上,同样,学习成绩也应该让人刮目想看。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家长在逼着孩子学习,这也说明家长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兴趣的巨大威力。当然,也知道兴趣的威力,却没有方法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其实,孩子天生就爱学习,两三个月的孩子就知道吃手,去啃各种物体,小家伙在用嘴探索世界,长大点就会到处敲打翻腾,他在探索秘密呢?再大点就喜欢穿大人衣服、鞋子,把盆子顶在头上,他是在探索空间。学习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是孩子的本能。家长做的只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孩子投料就行了。下面,我们从具体的方法上让孩子从各个角度去感受数学的乐趣。(翻看下一页)

(一)让孩子感受数学好玩

孩子天生就爱玩,甚至可以说,我们根本不用给孩子买太多玩具,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我们身边随便拿一个石头、木棍都是孩子的玩具。而且,孩子对生活中各种图形的理解也是靠是摸出来的,因为孩子的思维源于动作。触摸得到的经验叫直接经验,看到的听到的都属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更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在教学中发现,数学成绩特别弱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特点,手的动作不够精细,动作笨拙,原因多是因为家长包办太多。学长常常嫌孩子动作慢,就给孩子喂饭、穿衣,甚至刷牙;怕脏,就限制孩子玩,甚至不让孩子拿钱,这样就变相地剥夺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权力,结果孩子直接经验少,理解力差,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经常不活动,孩子逐渐失去了探索的兴趣。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不足,又导致孩子动作不协调、动作慢、注意力不集中、自信不足等问题。所以,让孩子多玩,不但能玩出乐趣,还能玩出聪明与自信。下面,我们就说说怎样让孩子玩。

搭:孩子总喜欢搭积木,孩子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形状及空间关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描:让孩子使用立体图形的面去画个漂亮的圆或方,从中感受方圆的特点,并体会到利用工具的神奇力量。

捏:让孩子用橡皮泥、用面团捏糖葫芦、饺子、小人等,让小手的肌肉更灵活,发展手眼及双手协调能力,不但培养孩子的空间想像能力,还能培养注意力。

切:把苹果横着切开和竖着切开,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切面完全不同,横着切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亮的五角星,用不同的切法会发现不同的图形,激发孩子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同样,我们让孩子观察多角度切黄瓜、切莲藕、切西瓜等。还有用刀等分蛋糕、分饼等,让孩子学习到从中心点等分图形的学问。

折:就是折纸。折纸需要点、线、面等几何图形要多种形式的切割与组合,在这种图形的变化中去体会各种图形的特点,比如,正方形可以等分为四个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不断地再分成两个同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纸不但能锻炼孩子手的精细动作,培养专注力与动手能力,还能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美与神奇。

钻:孩子总喜欢到处钻洞。喜欢钻在桌子下面,喜欢钻到盒子里。这很好,只要安全,多让孩子玩玩吧,让孩子在钻的活动中体验空间感觉,从中还可以锻炼身体的灵活性。

画:多让孩子画画吧,画画本来就是图形的组合。我们还可以让孩子通过有机玻璃板去画图形,就是隔空描图形,是透视画的本源。隔空描画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立体图形被画成平面图形的感觉,从中感受立体图形与所画的图形之间的对应能力(注意,画的立体图形也还是平面图形)。当然,我还多了一个副产品——观察能力。

我们还可以让孩子或用头顶书包,或用手端盆水,从中体会水的重量,让孩子快跑与慢跑体会速度,跑步时再给孩子记个时间,体会速度、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陪孩子拍球、跳绳,并记录个数……

我们生活中数的世界中,我们也可以说“万物皆数”,我们生活中图形的世界中,也可以说“万物皆形”,我们生活着,陪孩子玩着,玩就是在体验数学,玩就是在学习数学。(翻看下一页)

(二)让孩子感受数学有用

数学是什么。告诉孩子数学是什么?我们看到的大大小小的数字是数学,你想吃个大点的水果,大小是数学。我们想吃个长长的水果,长短是数学。过几天就是宝宝的生日,早晨八点起床等,时间是数学。桌子是圆的,椅子面是方的,图形是数学。我们要出去玩,得知道方向,方向是数学。买东西要算帐,算帐是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问孩子你能找到不是数学的东西吗?

1、让孩子猜想没有数学会怎样

我们可以让孩子想像,如果没有数字宝宝会怎么样?孩子可能会说,如果没有数字宝宝,看钟表也不知道是几点,不知道什么时候过生日,也不知道自己有几岁,出门也不会做公共汽车,因为汽车没有号码了……

也可以让孩子思考如果不懂图形会怎样?如果我们不懂图形的特点,桌子做成球形的,车轮做成正方形的,房子做成三角形的结果会怎样?这些搞笑的设想,一定会能激发无尽的想象。

还可以让孩子随便说说如果我们不会方向怎么样?不会计算会怎样?不会思考又会怎样?这样让孩子轻松随意的想像,不但能让孩子从中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有价值的,还可以激发思维。因为,好多不爱动脑筋的孩子就是因为思维没有启动。启动思维就是最简单的思考开始。简单才让孩子敢于思考,然后才能乐于思考,继而才能擅于思考。

2、让孩子感受数学很美在孩子眼中,好看的就是美的。

但美不仅仅体现在好看上,生活中礼貌是美,助人是美,大气是美,健康是美……。数学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好看上。早在二千年多前,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极度赞赏整数的和谐美,圆和球体的对称美,称宇宙是数的和谐体系。传说毕达哥拉斯在路过一家铁匠铺时,感觉声音非常的悦耳,他猜想是由于铁锤重量的不同导致了声音的不同,并从中辨认出了四度、五度和八度三种和谐音。随后,他又根据打铁中的诣音原理用不同长度的弦的振动实验发现了弦长与谐音的关系。可以说,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发现声音与数字比例相对应的人,从而率先建立了日后成为西方音乐基础的数学学说,堪称西方美学的开山鼻祖。和谐是美!数学中美的东西非常多,数学的规律是美、严谨是美、简单是美、有序是美,有方法还是美。平时课堂上的教具、学具、课本、动画片、程序还有优美的课堂环境都用心设计,也处处体现着对数学学习的“立美”教育。

(1)带孩子去体验数学的美对孩子来说,数学最直观的美,就是数学上形的美。我们带孩子看看身边的对称的树叶、水中对称的倒影、各种美丽的图案(身上的、墙上的、车上的、餐桌上的等等)、各种美丽的建筑等,我们不仅从表面要欣赏些美丽的外形,还要问问孩子是谁设计了这些大自然的美丽,是谁设计了这些图案、建筑,他们又怎样用什么办法设计的。再给孩子讲一些背后的设计故事,当然也可以讲一些孩子喜欢的也能听得懂的设计方法。我们除了直接让孩子感受数学的“形体”之美外,还要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内在的美,那种严谨、有序、需要思考、甚至一些奇趣之美。

有一个老师退休之后还问我:3×2为什么可以写成2×3,我给她画了两排点,每排三个,她大笑道:等老了我才明白,三个二本来就是二个三。是啊,三个二本来就是二个三,这就是数学乘法的本法问题,也是培养孩子多角度思考的极好素材。这了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我问孩子一百只小鸡有多少条腿?众说不一,但也有说二百条的却说出不道理,还有会说一百个二加起来却没有办法算的。我就启发孩子换个角度,什么叫一百个二?如果让一百只小鸡排整齐了,先让小鸡伸左腿,想想,一百只小鸡都伸左腿,是多么的壮观,想想有多少条腿?不用解释孩子都明白小鸡有多少条腿了。接着孩子不但能可以推算出一千只小鸡多少条腿,还能推算出一万只蛤蟆有多少条腿呢。数学很美,不是让我们说它有多美,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体验、去领悟数学的魅力,让数学在孩子心中以最美的姿态尽情绽放。

(2)激发孩子去创造数学的美在中国,老师的传统教育理念是传导、授业、解惑。现在教育理念却是激发、唤醒、鼓舞。前我们能让孩子从各个角度去感受到数学的美,感受到数学的好玩,自然就会激发孩子的兴趣,甚至是激发孩子“创作”数学的冲动。原来,我们上折纸课的时候,就是给孩子讲讲折纸的方法,孩子就跟着学,有的折不好的孩子会生气,有的还会哭。一节好玩的动手折纸课不但上得平平淡淡,甚至给孩子留下不好玩、数学很难的阴影。后来,我们在上折纸课的时候做了一些改进。我们先给孩子播放许多优秀的折纸作品,由于那些作品太美了,有的简直超出孩子的想象,原来纸做的作品也会这么神奇,这么漂亮。在播放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断的哇哇尖叫。播放完作品,再问孩子想不想自己动手也做一做,小家伙个个摩拳擦掌。后来,小家长们做出来的作品那也是相当惊艳。也超出我们老师的预期。通过这些活动,也让我们老师和家长们感受到,这对于我们说教的教育方法来说,激发的力量简直是太大了,甚至大到简直是不可思议。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明,孩子的潜力大极了,只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激发,怎么开发而已。四岁的孩子也可以设计标志,就是公司的logo,你信吗?说真的,如果不是一批孩子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而且达到能够做公司标志的logo,我也不信。在设计课前,我们学过对称。在学对称前,我们做过多次想象力训练。记得我曾在白板上写一个大大的“3”,问孩子像什么,孩子说像3、像头发、像弹簧……我又激发孩子换个角度看,有的孩子歪着脖子,有的孩子背着身子蹶着屁股倒着头看,孩子兴奋的大叫像大山、像小船、像麦当劳。等到我们学习对称时,孩子就会做各种各样的对称动作。但都是站直着身子做动作上的对称,而就有一个孩子超级“调皮”,他一会弯着身子做,一会趴在桌子上做雾色。最后竟然躺在地上。家长正准备骂孩子淘气,被我及时拦住了,我问孩子为什么睡在地上,孩子仰着脸说,这也是对称呀。我兴奋地这表扬了孩子独特的创造性和与众不同的空间能力。果不其然,后来我们用积木摆对称的时候,多数孩子只在平面上摆,摆的只是平面对称,而那个躺在地上的孩子率先摆出一个空间对称的图形。后来,别的孩子设计的对称作品都是画出来的,而这个孩子又设计一个立体的纸做的对称作品。也许,当初躺在地上的那一瞬间,如果把孩子当着淘气批评一通,也许后来一系列的突出创新与设计就不存在了。

孩子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实话


孩子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实话周二女儿的脚还是一瘸一拐的,但是我不能一直带着她上班,所以,我今天给她送到了幼儿园。路上,**一个劲儿地对我说:“妈妈,到幼儿园,你和老师说说,别让我参加活动了,好吗?”我知道女儿一向不愿意或者说不敢向老师说这种事,这个时候我也不想教育她,只是说好。

到了幼儿园门口,我对站在门口的老师说:“老师,能不能今天别让**参加户外活动了,她的脚还没好。”那个老师说说:“好。我还说呢,怎么**周五那天一瘸一拐的,**说是上学的路上崴脚的。”

我说:“应该不是不是,是周五那天在幼儿园崴得,如果是路上崴的,我肯定就知道了。”没想到,正在换鞋的**立马扭过头来对我说:“不是,就是路上崴的。”看着女儿焦急的有点儿想要哭的样子,我没再吭声。我不知道她怎么了,她明明告诉我是周五那天上午户外活动的时候崴的,怎么这会非要说是上学路上崴的呢?

我没和她争论,只是赶紧让她进教室吃饭。我也没和老师争论,只是请老师能允许她不参加户外活动并且请老师帮忙叮嘱她多喝水,因为她的咳嗽还没好。我知道这会儿争论这个事儿对谁都没好处。

走在路上,我就想,女儿为什么这样,为什么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实话?她是怕老师不高兴吗?还是有什么其他想法?我该不该问问她为什么?我该不该告诉她应该实话实说?

同事打趣笑着说,**够成熟的,真会说话,知道怎么说老师会高兴。可是老师高兴了,孩子真的高兴吗?我知道她在老师面前是胆怯的,所以才在自己脚很疼的时候说不疼。我是该为孩子的成熟开心,还是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呢?

不管怎么样,我心疼我的孩子;不管怎么样,我希望我的孩子是诚实的;不管怎么样,我希望老师是用来尊重的,而不是用来怕的。

摩比老师的诉说:一个小豆包的计算故事!


秋季班来了个小曼竹。她个子比较小,之前没有来学习过,也没有经历过其他的特殊训练。孩子刚来的时候也不敢说话,很内向,感觉没自信。上了三次课我发现了问题—— 妈妈出现焦虑。就在这时候"十一"短期班开设了。曼竹妈果断报了名,认为这就是为她家孩子准备的!

来上课的第一天,虽然是枯燥的计算课,小曼竹的注意力却一直紧紧跟着我,虽然慢,但是她一直在努力跟上我的节奏,赶上其他的小朋友。这真是个可人怜的 孩子!课间,我总是要多抱抱她,希望给她增加些安全感和自信。下课了,我跟她拉小手指,她允诺我回家一定好好练习。我答应她,如果有进步会偷偷送她10张 积分卡。

第二节课,小曼竹开始的时候表现还不错,可后面学新知识的时候她又犯难了。到最后几乎有点坐不住了。能看出来,小家伙有点吃力,眼睛有时候会合上好 久,。一开始我还以为她在思考。但是....哦!也许是累了吧。下课了,妈妈很着急,把她拉到一边,给她重新讲刚才她不太明白的地方。曼竹妈妈跟我说,一 看她的眼神就知道没听懂。可是那时候已经连续上了2个多小时的课了,她后期反应慢了也很正常嘛!连我都累了,再别说一直在努力的小曼竹了!瞧她,好疲惫 呀!即便是很简单的话她都不愿意回应,太累了。看见妈妈着急的样子,我心里也不好受,我把曼竹拉过来,安慰了她几句, 告诉她不要着急,先出去跑一跑,喝口水, 休息一下。刚才还着急的妈妈好像也明白了。看到孩子缓过点神了,我就试着再给她说一下刚才的重点难点。嗯,好像有门儿了!一会儿,上课时她做题速度快了, 小眼睛也有神了!能看出来,她又有自信了,而且,她真懂了!

第三节课,学习加法巧算,曼竹的表现让我吃惊! 开始上课的时候,我给大家放了一段录 音,是昨晚上曼竹在练习口算的情景,清脆可爱的声音,把今天的口诀背的滚瓜烂熟,那一 刻,我好感动!泪水真有点止不住。眼前的曼竹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刚才还在蹒跚学步,突然开始会跑了!我真为她高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要知道,昨晚上九点 左右,小曼竹还在练习呀!这样的勤奋的孩子,怎么不让人喜欢! 就在这节课,孩子算题速度明显增加, 反应快多了,拨计数器的速度也快了,!在后来的速算练习中她总是第一个报数! 接着,我又考了一下他们第一节课的知识,也就是100-1为什么等于99? 我当时以为她他们大概会记得一些,但是肯定说的不熟练。出乎我意料的是,小曼竹一口气说足了理由,而且加入了自己的理解!那一刻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妈妈! 一下课,妈妈兴奋的跑过去亲着曼竹,告诉她:“曼竹你今天真棒!!”曼竹妈妈那一刻才意识到自己的女儿记忆力原来这么好!而且语言表达还特别清晰!妈妈 说:“如果寒假还有这样的课程,我们一定还要来。真的特别好,我真后悔来晚了!这样的集中练习计算效果太好了 !!” 妈妈还发现几次课下来,曼竹比以前爱说话了,而且主动回答问题,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也少了!! 在第四节课,小曼竹几乎就是反应最快的!像45-23这样的口算能够脱口而出, 而且还能够自己悟出-9就像是加1,真是出乎我们大人的意料!课后,妈妈很感动!

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们当老师的都非常有成就感!我认为孩子最大的进步也许不在于计算速度的快和慢,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信,敢表达,爱说话!

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好老师


虽然以前我们没有办法进行选择,但是现在可以给孩子选择教师的时候,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供各位家长参考。

1.在注重孩子知识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发现,对于孩子,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绝大部分学习习惯不佳。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速度慢。不自觉,需要家长从旁督促,做事情丢三拉四,缺少计划等等。而家长由于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回家还要做家务,所以在督促孩子上往往缺乏耐心,曾经有个家长和我说,我看到他做作业我就烦躁,所以我干脆不管,让他自己做。那么孩子被关在书房里做作业的这几个小时你知道他究竟在干什么吗?也许当你偷偷推开门的时候,会发现他会在发呆,或者在玩橡皮擦……注重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老师会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所以好的老师不仅会要求孩子做什么,更会引导孩子怎么做。

2.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很多家长都和我说,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我不否认,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后天的培养对孩子的性格改变起到的巨大作用。很多家长,尤其是3-6岁的幼儿学生家长把孩子送到我手上时对我说:“张老师,我家孩子性格太内向了,我不求她学到什么东西,只希望她性格能外向一点。”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是个性的改变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还是可以做到的。我们说要培养孩子积极,健康,向上的个性,当孩子取得好的成绩的时候作为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当孩子成绩不够理想时,老师又应该怎么和孩子沟通,当孩子面对挫折时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老师和家长的这些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得影响着孩子们。

3.亲和力强。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某个老师,那么绝大部分时候孩子的这门功课的成绩是不会太差的。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喜欢某门功课,不是因为功课本身,而是因为孩子喜欢这个老师,由于爱屋及乌,所以孩子对该门功课也比较关注。不过,要想得到孩子们的认可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你要使用孩子们能接受的语言,了解他们喜欢的书籍,动画片,对待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强制性的要求往往只能达到短期效果并且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聪明的老师会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他,进而喜欢他教的课程。

4.关爱后进生,一视同仁。要做到这一点其实是不容易的。家长们可以去听听老师的课。由于幼儿学校具有较大的生存压力,所以这一方面相对来说要做得好一些。当然,所有的老师都会喜欢聪明,活泼,长得可爱,穿着干净整洁的学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也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力,一旦这个孩子进入到你的班级,你就要给与他们均等的机会,听课的时候家长可以观察看老师是否会给每个孩子机会回答问题,是否善于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让他们尽可能的参与到课堂,不被淘汰。当然,主动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的机会势必要多一些,家长们要观察的是老师是否有这个意识,全盘考虑到班上所有的学生。

以上几点是家长可以参考的方面。我们经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很多家长认为老师上课做游戏,学生玩的高兴就是上课好的表现,作为内行,我们往往会观察老师整堂课的设计思路和流程是否符合孩子学习的规律,孩子是否掌握扎实,因为游戏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所以家长在选择老师的时候不能只看表面,多观察细节能为您找到一个好老师起到不小的帮助。

孩子的这些品质,老师是教不出来的


1、读书的兴趣

两三岁的时候,孩子就该看书了。此时,孩子爱不爱看书,跟父母的表现有直接关系。我们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不喜欢读书,父母没给孩子传承爱读书的习惯,孩子怎么会爱读书呢?请您记住,不要试图通过老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习惯应该是家长培养的。家长做出表率了,孩子就会以家长为榜样。

2、叛逆期的冲撞

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就敢跟你顶嘴了——这都是爷爷奶奶惯的,也是你没规矩惯的。记住,对孩子的缺点要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原则问题就是不能让步。譬如,作业完不成,就是不能睡觉;关上电脑,就是不许玩游戏。

请您一定记住,五六岁开始,如果你舍不得对孩子说“不”,到了10几岁,你就不敢对孩子说“不”了。还请您记住,老师管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3、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

请您记住,一个班里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4、争胜心

如果家长信誓旦旦地要求孩子夺得某个名次,并且为孩子的学习付出关注和代价,那么,孩子的成绩,距离家长的目标,差距就不会大。如果你对孩子要求成绩差不多,弄个中上游就可以了,那么你家孩子不会考到前几名。

请您记住,父母的心气高,孩子的斗志才高。这种遗传的气质,不是老师教的。

5、关于网瘾

对于一个有网瘾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他形成网瘾的过程,就是父母失职的过程。记住,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要控制住家里的电脑。当孩子哭着喊着想玩电脑的时候,你一旦迁就他,就等于给孩子喂了一口毒药。

请您记住,当学校老师接手管理你家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习惯已经成型了。不要指望着老师关注你家孩子的缺点,老师顶多是在校园里和课堂上控制住你家孩子。

6、快乐教育

凡是开始讲究快乐教育的家长,到头来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不听话,在班级与集体格格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才是最痛苦;凡是从小就刻苦的孩子,他将来才会拥有自信,拥有很多快乐。

请您记住,快乐教育不是你一个家长可以做到的。孩子从小接受了你的快乐思想,可是在大环境下孩子没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没有老师的鼓励与表扬——老师不可能天天表扬他。那么,这样的他其实并没有快乐,他会变得孤独、偏执。

7、学习和生活习惯

家长爱卫生,孩子也就爱卫生。家长乐于助人,孩子也就助人为乐。要想让孩子成为高尚的人,家长的行为绝对不能卑劣。

请您记住,老师教给孩子的多是课本的知识,课本以外的,尤其是生活习惯,做人道理等等,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8、孩子细节上的管理

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就要培养孩子尽早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你迁就孩子,就等于坑害孩子。完成作业了,剩下的时间,孩子可以读课外书,可以休闲。

请您记住,老师只管布置作业,管不了你家孩子什么时候完成作业。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培养的。

9、面对现实,迎接考验

凡是抱怨孩子功课压力大的家长,孩子也会觉得学业多,自己学习累。凡是告诉孩子学习能改变命运,这点辛苦不算什么……这样的家长养育的孩子,也就会坚强,变得对生活充满信心。

请您记住,老师给孩子布置的作业,都是对孩子的磨砺。不要指望着老师培养你家孩子的意志。

10、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安全意识

对孩子安全规则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家长别闯红灯,别抱侥幸心理,遇到孩子有乱跑乱串行为,必须要严加训斥。

请您记住,老师只负责校内的安全,管不了路上的交通。

11、给孩子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孩子厌学,孩子逃学,孩子跳楼,貌似是孩子的事儿,但实质上,是家长从小对孩子胸怀培养的结果。家长们要记住,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孩子就不会想不开。父母吵闹,父母离婚,父母生活习气不好,孩子成才则是奢望。

请您记住,家庭的和睦,比任何教育都重要。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他人……

为什么很多孩子偏偏只听老师的话!


大家肯定发现了,孩子上了幼儿园,喜欢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有时还故意反驳妈妈“老师就是这么说的”、“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有时也让家长为此哭笑不得呢。

为什么孩子只听老师的话

有一些小孩对老师的话百分百遵从,这种情况往往在刚入园的孩子身上尤为突出。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刚接触一个新环境,很紧张,很容易因得到老师的表扬而获得成就感,所以很爱听老师的话。

另外幼儿园老师在孩子心目中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一是因为老师能够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这个时期的个性和能力;二是因为老师对所有的孩子都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这种一视同仁的态度,恰恰是孩子需要的,也是值得他们尊敬的。

其实,孩子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是一个正常现象,也是一个好现象。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这种行为,对他加以正确引导。

家长可以怎么做

维护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否定老师,更不能在他面前说老师的坏话,相反,应该维护老师在他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当然,老师不是圣人,有时也会出现错误。这时,妈妈可以婉转地向孩子解释正确的观点,并私下和老师沟通,以促进相互理解。

引导孩子正确理解老师的要求

听老师的话甚至崇拜老师对孩子而言是非常有利的行为,但是当孩子对老师的话理解有偏差或者太偏执的时候,妈妈就应该以委婉的形式,告诉孩子老师的真正意图。

比如,孩子因为听从老师午睡不能随意走动的要求而尿床了,妈妈就可以告诉他,“老师之所以这样要求是为了不打扰其他小朋友休息,如果你想去厕所,可以悄悄地告诉老师,然后再去。”

偶尔可以“假传圣旨”

妈妈可以利用老师的权威性和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特点,在适当的时候,引用老师的话,引导孩子作出正确的行为。比如,孩子浪费粮食,妈妈纠正不起作用时,就可以说:“王老师说过要珍惜粮食,碗里不能有剩余的米粒,我们应该做一个珍惜粮食的好孩子哟。”

不能用老师的威信威吓孩子

当孩子不听话时,一些妈妈动辄就说:“你再不听话,我可就告诉老师了啊,让她批评你。”这种方法可能短时间内,纠正了孩子的行为,可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却拉远了孩子和老师间的距离,也更加激起了孩子对妈妈的逆反情绪。所以,妈妈不要用老师来威慑他。

有时可能家长会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很听老师的话,在家却不怎么听自己的话,这不仅和环境有关系,也和教育的态度有关。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经常和老师沟通,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并调整教育态度,使孩子在幼儿园里好的表现也能够在家里得到延伸。

相关推荐

  • 摩比李雨峰老师:孩子为什么常常充耳不闻? 最近在上课的有些家长,有时候会跟我反映,在生活中,孩子会有如下的表现: 1)充耳不闻,家长说的话通常跟“耳边风”似的。2)平时和别人讲话很少有目光交流,严重的甚至不敢与人正视。3)听他人讲解时...
    2021-02-15 阅读全文
  •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摩比周老师有绝招 我们从小没吃没没喝的也没有让家长为吃饭操过心,现在孩子有吃有喝的,但吃饭问题却让家长伤透脑筋: 有的孩子边吃饭加看电视,否则就不吃饭! 有的孩子慢慢地吃,一顿饭一个小时也吃不完。 有的孩子一口青菜也不...
    2021-02-08 阅读全文
  • 成为孩子喜欢的老师 今天上午在给孩子们倒牛奶时,我听到宇宇小朋友在说:“我喜欢冯老师!”而后,他旁边的几位女孩子都异口同声地说:“我喜欢刘老师!”听到孩子们说的话,我自然是非常高兴。可高兴之余,我又想到,宇宇为什么会不喜...
    2020-11-28 阅读全文
  • 摩比周建新老师:怎样培养孩子对数学的感觉? 因为筹备小学课程的设计,很长时间没有跟大家聊天了。大家知道,把一件事情想清楚了才能做,小学的续做,核心的要把目标定明确。核心的目标还是让数学回归本源——触摸体验、深刻理解、会做会说、学点通片;让学习回...
    2021-02-03 阅读全文
  • 比较爱与老师交流的孩子 “老师,你看我的这个花,快要死了,里面的水都变黑了”“为什么呢?”“这棵花是我带来的的,我妈妈告诉我水要少放点,还要换换水”“老师,你看这里的水太多了”“好你去自己解决吧”帆爽快的拿着瓶子去了盥洗室,...
    2021-04-12 阅读全文

最近在上课的有些家长,有时候会跟我反映,在生活中,孩子会有如下的表现: 1)充耳不闻,家长说的话通常跟“耳边风”似的。2)平时和别人讲话很少有目光交流,严重的甚至不敢与人正视。3)听他人讲解时...

2021-02-15 阅读全文

我们从小没吃没没喝的也没有让家长为吃饭操过心,现在孩子有吃有喝的,但吃饭问题却让家长伤透脑筋: 有的孩子边吃饭加看电视,否则就不吃饭! 有的孩子慢慢地吃,一顿饭一个小时也吃不完。 有的孩子一口青菜也不...

2021-02-08 阅读全文

今天上午在给孩子们倒牛奶时,我听到宇宇小朋友在说:“我喜欢冯老师!”而后,他旁边的几位女孩子都异口同声地说:“我喜欢刘老师!”听到孩子们说的话,我自然是非常高兴。可高兴之余,我又想到,宇宇为什么会不喜...

2020-11-28 阅读全文

因为筹备小学课程的设计,很长时间没有跟大家聊天了。大家知道,把一件事情想清楚了才能做,小学的续做,核心的要把目标定明确。核心的目标还是让数学回归本源——触摸体验、深刻理解、会做会说、学点通片;让学习回...

2021-02-03 阅读全文

“老师,你看我的这个花,快要死了,里面的水都变黑了”“为什么呢?”“这棵花是我带来的的,我妈妈告诉我水要少放点,还要换换水”“老师,你看这里的水太多了”“好你去自己解决吧”帆爽快的拿着瓶子去了盥洗室,...

2021-04-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