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老师教您一周解决计算问题

发布时间:2021-03-01

一周幼儿园工作总结。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老师教您一周解决计算问题》,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对孩子来说,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般孩子掰手指计算有几大弊病:

一、 掰手指,孩子只是记住的一种计算程序,几年之后,还有可能掰手指,效率极低,影响心情。

二、 会加不会减。比如会7+8=15,你问孩子15-7=?,他可能又会重新计算。

三、 会加也会减了,却又不能变通。比如算( )-6=7,孩子又不知所措。

一般小学老师也不好解决。一年级上学期用半年时间学习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很多孩子还得掰手指。人教版还把二十以内的减法放到下学期。但一年级入学考试,却又要考二十以内的加减法,这可难为了家长。

如果家长有需要,我准备专为孩子开一个心算专题训练班,一周就可以解决孩子计算问题,年后就开寒假班,每天上一个半小时,周六日休息。思维馆的老生不用报心算专题训练班,春天就开始进行速算训练了。

课程安排:

第一课:整体感知:百以内的表数及基础算法。

第二课:算式变换:分就是合,加就是减。

第三课:进退位计算

第四课:心象运算

第五课:速算与巧算

第六课:速度训练

第七课:模拟幼升小计算测试。

我做了二十多年的心算研究,开了近十年的心算课及思维训练课,拥有专利算具,算法还算先进。该心算方法接轨小教,没有口诀,不用做大量练习,游戏教学效率高还不枯燥,一旦学会,动作记忆,不会再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早期教育:一周宝宝怎么样早教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一周宝宝怎么样早教,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宝宝出生一周应该怎么早教是很多家长都想了解和知道的问题,同时也是很困惑的问题,家长应该知道从宝宝出生开始,宝宝就有了感知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宝宝一出生宝宝们就开始在做一些微小的动作,一个眼神,一个摇头,有时候一个小的肢体动作都是宝宝们无声的语言,只是我们家长不了解而已,那么,究竟对一周宝宝应该怎么样进行早教呢?以下是我们介绍给家长们的一些早教经验供家长们参考:

1、呀呀儿语

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张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小脸,但不妨给他一点机会,让他也能和你交谈。很快,他就会捕捉到与你交流的节奏,不时地插入几句自己的“言语”

2、母乳喂养

尽可能地用母乳哺喂宝宝。妈妈在哺乳的同时,给宝宝哼唱儿歌,轻声细语地与他交谈,温柔地抚摸他的头发,这样可以增进你们的亲子关系。

3、照镜子

有实验表明,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大人简单的面部表情,让宝宝对着镜子看自己,起初,他会觉得自己看到了另外一个可爱的小朋友,他会非常愿意冲着“他”摆手和微笑

4、眼神的交流

当可爱的宝宝睁开双眼时,你一定要把握住这短暂的第一时刻,用温柔地延伸凝视她。要知道,婴儿早期就能认清别人的脸,每次当他看着你的时候,都在加深对你的记忆。

5、共同歌唱

尽量多学一些歌曲,不妨自己改编歌词,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给宝宝唱歌,还可以让宝宝听一些优美动听的歌曲,研究表明,在音乐的熏陶下,有助于孩子数学的学习,在睡觉关灯之前大声地说:“睡觉喽”妈妈要关灯了,也可以让宝宝慢慢地领悟因果关系。

6、换尿布时间到

利用这一时间让宝宝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一边说,一边做,让宝宝的小脑袋瓜与你的言行同步,用不同质地的布料轻轻地抚摸宝宝的面颊、双脚或小肚肚,也会让他体验不一样的感觉,让他有个触觉体验

以上介绍的这些家长对自己宝宝的早教应该有所了解,每个宝宝对感知的认识都有所不同,只要做家长的做细心观察,一定会发现宝宝的每一个变化,这样,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每一个不同的动作进行不同交流,有时候家长还需要多对宝宝做肌肤的接触,让宝宝感知家长对他的爱抚,更好的增进母子关系,在让宝宝听音乐的同时可以给宝宝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这样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对宝宝的智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结:一个健康的宝宝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从0开始得到很好的智力开发,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长耐心细致的去观察自己宝宝的每一个变化,对一周宝宝的早教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抓住宝宝的每一个动作去给宝宝做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在宝宝哭闹时家长可以试着和宝宝们对话,一周的宝宝是有听觉的,只是对家长的语言以动作表达而已,只要家长抓住时机对一周宝宝尽心尽力的引导,我们相信宝宝一定会对家长的付出有所回报的。

教您如何观察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


欣赏孩子的欢笑和爱,也接纳孩子的眼泪和怒火,亲爱的父母就给孩子创造了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下,孩子真实的自我才能生根、发芽、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但现实往往不够完美,往往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让整个家庭陷进痛苦中。

尤其是家庭治疗师对家庭的十大观察,深刻地结论家庭痛苦,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观察1:强弱

一个喜欢抱怨先生是软骨头的太太不知道,她恰好是他骨头越来越软的原因。

在孩子早年的心理发展中,母亲的作用远大于父亲。

想想孩子是从母亲的身体和怀抱中逐步的分离出来,你就相信这样的观点没有错。与母亲的关系几乎决定了每个人内心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亲密感、快乐感与成长动力。而父亲却是他最初的成长和自我认同中重要的伴侣和领路人。

在面对患有神经症性冲突(恐惧、抑郁、焦虑等)和行为紊乱的成人和孩子时,需要对早年母子或母女关系做细致分析,我们往往能找到一个很严厉很正确很负责任的母亲或者有类似严母般仔细的父亲。

和这样的家庭打交道,要说服母亲给予孩子犯错误说“假话”干“坏事”的自由有时比登天还难。因为这样的母亲肯定是一个很讲道理的人,做事总在理上,做人做得勤勤恳恳,当母亲当太太也当得很认真。和她们说话,你常常感觉有点气短,有点理亏。

早在五十年代,从事家庭治疗的精神科医生就提出“婚姻倾斜”的心理学概念,认为家庭中父母的一方有采用破坏性方式来支配家庭的倾向,而另一方却显得依赖和柔弱,对其逆来顺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将这种倾斜关系视为正常,失去成为平等关系的能力,要么依赖,要么强权。

观察2:倾斜

平衡是家庭关系的第一原则,倾斜是另一种平衡。

在临床治疗中常常观察到母亲的角色感太强,使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被弱化,甚至被迫游离于家庭的亲密关系与教养关系之外。由于不平衡,孩子与母亲的互动中,没有因父亲的插入产生的心理缓冲空间,也失去了在双亲行为中作适应性选择的权利,孩子与母亲的行为应答方式被简单化到服从和不服从。

久而久之,成长的动力被压抑,变化与对抗的欲望被耗竭,导致孩子的心性发展延迟。

母亲的咄咄逼人和父亲孩子的怯懦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 由此,处理时会不自主的想压制母亲,迫使母亲退后一点,再扶父亲一把,以此让孩子在居中的位置上比较好过。

实际上,家庭治疗师并不会匆忙的否认画面上的情景,“倾斜关系”常常隐含着一种内在补偿和和谐。换一句话来说,没有一个怯懦的父亲,也不会冒出了一个强悍的母亲,两者谁是因谁是果很难分清。

家庭治疗师把倾斜看成是家庭的一种存在方式,分析孩子的问题是非是在维持或者破坏这种关系。如果家庭希望孩子的问题消失,可以问家庭是否愿意先改变倾斜关系,看看在均衡的关系下孩子的问题会怎样变化,这是家庭的选择。

是非观念强的心理咨询师会无意识充当家庭的评判人,批评那个看起来很强,实际上内心很苦很累的母亲,使治疗产生很大的阻抗,甚至引起家庭对治疗师的厌恶。聪明的则会与母亲结盟来寻求母亲的大力协助。最糟糕事莫过于咨询师试图帮助母亲“镇压”孩子,挫败孩子潜意识里的“反抗”,以为错都在孩子。

其实,大多数孩子的行为紊乱最初都是指向家庭的,尤其是指向最亲密的人——母亲。要孩子有变化,父母要率先有变化。

观察3:平衡

母亲与孩子死死纠结在一起,有时不是为了要挟丈夫,而是为了自保!

“母子同盟”是心理医生对家庭关系的另一种描述,它几乎是“婚姻倾斜”的反转。在一些家庭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很权威的父亲,斥责母亲过度的娇惯和纵容孩子,而不争气的孩子一心一意的粘着母亲。

“母子结盟”常常是经久绵长,无坚不催。这样的母子关系可能会是男人心中无穷的烦恼。你和太太红脸的时候,就能从孩子的眼中读到恐惧或是愤怒,你叫他“宝宝”的时候,他会扭头不理你,甚至不再管你叫爹。如果你有心要给孩子一些苦头,找孩子的一些别扭,你立即会发现自己陷入一种困境,因为任何对孩子的不满都自然的归因于太太,本是一腔的好意转眼就成了驴肝肺。

“母子同盟”的另一个心理学描述是父亲在家庭情感关系或权利系统中缺席,比如长期的出门在外,个性松散自由,放任不羁,没有责任感等。母子依恋成为家庭情感维系的中心,母亲和孩子构成一种补偿性“婚姻关系”。

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孩子是父亲腿上的一个“袢马绳”,母亲会主动的给丈夫呈现甚至夸大孩子的问题, 以此来向丈夫“索取”应该得到的关心。在旁人看来,这样的母亲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永远长不成熟的丈夫,一个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第三类“母子同盟”的心理学描述是指那些人格不完整,内心缺少安全感,缺乏自我认同和对亲密关系不信任的母亲,通过下意识的对孩子的深层依恋来获取内在的稳定。

一般来说,母子热恋是孩子从出生到两岁之间的一种母子不可分离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个性依赖的母亲会被这种深度亲密带来的愉悦感所迷醉,以至于对孩子“成瘾”。

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母亲要和孩子一起睡到孩子很大的时候,父亲却常常是过厅或小房子里的睡客。有时侯,个性弱的父亲可能成为一个家庭情感的边缘人或流浪者,他不得不靠讨好母子来维持他在家庭中的位置。

小大人幼儿园一周记


小大人幼儿园一周记

转过年来天气渐暖,女儿也即将3岁,因为入园上火生病的小朋友见的太多,一直对入园事宜有所担忧,很早就开始灌输幼儿园好,幼儿园里有好玩的玩具、可爱的小伙伴、会唱歌跳舞讲故事喜欢小朋友的老师,只有最棒的宝宝才可以上幼儿园,要乖要听话否则不能去幼儿园,等等……再就是一遍遍的讲,如果要上厕所、或者没吃饱都要告诉老师,开始女儿很认真的听并答应着,这样的话唠叨多了,女儿明显开始不耐烦,再问起“喜欢幼儿园吗?”“在幼儿园遇到困难找谁啊?”之类的问题,回答“不是都说了吗?怎么还问?”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终于决定报上了名,周五体检,周一直接就可以入园(鹿鸣)了。

3月14日,周一,降温,气候不如前几天怡人,入园第一天。本打算用相机记录下来这重要的时刻,可惜忘带了。填表交费(小小班:管理费269元,每天饭票10元),因为今年报名的宝宝多,往年只开3个班,今年开了第4个班。7点半到班里,女儿是第一名,班主任王老师,还有一个年轻一点儿的耿老师,前面还有一个已经报到的孩子,老师给编号2,10元买的不锈钢小杯子和青瓜香皂,都要编号,要去上班了,女儿由王老师抱着,高兴的挥手拜拜,小手很不雅的抠了一下鼻子,爸爸妈妈姥爷飞快的离开,生怕呆的久了会哭闹,妈妈很心疼,说不出的滋味。上午10:30(9:00加餐,11:00午饭,11:30-14:00午睡,下午水果、16:00晚饭)给老师打电话询问情况,一切顺利;15:00姥爷去接,咧了一下嘴,最终没哭,回家后女儿说今天老师表扬她优秀,有个小朋友哭了;吃了小西红柿,跟老师再要,老师说没了。剪了圆形的纸片,写上大大的2,给女儿家里的不锈钢杯子底上也粘上了编号。

3月15日,周二,姥爷晚了一点去接,仍然高兴来去。

3月16日,周三,老师告诉其他都很好,就是睡觉要拍着睡,陪着睡。姥爷16:00去,偷偷藏在外面,看见女儿吃饭吃的很好,吃完又去跟老师要了一块饼,别的小朋友去玩了,女儿还在那里啃油饼。带了她喜欢的小狗玩具,据说睡觉受到影响。

3月17日,周四,女儿说不想去幼儿园,不让爸爸妈妈上班,要陪她玩,还要把幼儿园拆了,不过哄了一下,还是高高兴兴去了。晚上回家,看见头顶扎了三个小辫子,说是耿老师扎的。

3月18日,周五,女儿磨蹭不肯穿衣服,不愿意去幼儿园,要把幼儿园拆了,只有自己玩,还哭了几声,转移注意力,哄笑了,高高兴兴去了,还是高高兴兴的道别。

明天是周六,带她好好玩一玩,没想到女儿会这样懂事,反倒让人心疼,希望周一还会这样顺利。

解决亲子问题的4个问题


每天放学回家,你会询问孩子哪些问题?

我想大部分家长都会问,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中午吃了什么?有没有被人欺负?诸如此类的问题。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

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帮助吗?

其实,日常与孩子交谈,我们总是以父母的身份自居。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请拒绝负面的问话

● 今天哭了吗?

● 今天是不是没有吃饱?

● 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

● 老师凶不凶?批评你了吗?

● 老师有忘记带你上厕所吗?

这些话将传递给孩子的信息:

上学总是很不愉快!

引导孩子瞬间联想: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能吃饱睡好,也没人跟我抢玩具,爸妈也总能第一时间回应我的需求。

这里不好,我上学不快乐。

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偏见的问话

●总是搞得脏兮兮,这老师真是!

●尿湿了也没换,上班当睡觉呢!

●怎么脸划破了?老师真不尽责!

●磕破嘴巴了,老师怎么看的孩子!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

老师不尽责,我受伤或遇到不愉快是老师或别人的责任。让孩子学会了抱怨。

渐渐地,你可能会发现孩子会跟你抱怨说,铅笔丢了是某某同学搞鬼,今天没喝水是因为老师总是玩手机等。

所以,无论对老师有万般意见,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和批评老师。

另外,孩子在学校遇到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总会因为新环境而不适应,或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不开心,爸妈可以引导孩子将在学校的经历说出来,但爸妈需要知道的是,上学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他们永远不能在大人的庇护下成长。

所以他们在学校遇到比如跟小朋友抢玩具打架、因为玩闹摔倒磕破等一些小伤,不要去指责老师,更不要告诉老师应该如何保护好孩子。

因为没有老师故意让孩子受伤,甚至很多老师都害怕孩子在幼儿园受伤。这一切经历,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跨越的一个个的坎。

除此之外,放学接孩子的细节也很重要

不要带着玩具、零食、饮料等接孩子放学,更不要一把接过孩子的小书包。因为老师千方百计在幼儿园让孩子变小大人,一出校门就变回了“小宝宝”,老师的苦心功亏一篑。

看到孩子不要忘记来个拥抱,拥抱不仅会让孩子忘记了所有不愉快,还能让孩子知道,虽然跟妈妈分开了一天,但是妈妈还是很爱我的。

最后,爸妈每周至少亲自接一次孩子放学

对于职场爸妈们来说,接孩子放学可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但是,请尽量每周至少接一次孩子放学,别看接孩子放学这一事情无足轻重,但是在孩子心里,你的出现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关注和重视,还有就是这瞬间的陪伴,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满足。

如果孩子说不想上学怎么办?

首先要问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一般来说刚上幼儿园或放假很长时间后上学,孩子都会抗拒上学,这跟孩子的分离焦虑有关。

这种情况下,爸妈不要训斥打骂,可以说妈妈知道我们家宝贝不想上学,妈妈小时候也曾经不想上学,但每一个人都要上学,就像妈妈一定要上班一样,这是每个人的责任呀。让孩子知道上学是一种责任。

但如果孩子实在是不想上,可以适当当孩子休息一下,调整情绪后再上。

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我们总是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同样的话总是能传递给别人不同信息。与孩子相处时由于孩子特别擅长模仿和接收信息,所以往往不经意间的一两句话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园共育《老师教您一周解决计算问题》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一周幼儿园工作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亲子关系恶劣,教您迅速解决技巧 当一天工作及加班结束后,你带着疲倦的身体和工作中出现的不快回到家中,看见孩子做了一些顽皮的事,孩子对你的指令不但不听反而顶嘴,你心中的怒火或许会即时燃起。 这时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 (一)深呼吸...
    2021-07-19 阅读全文
  • 一周教育趣事 以前当我实习时,总会觉得孩子是那么的可爱,我真的好想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但是现在的我已经是一名幼儿老师了,很多看法和以前不一样了,学会了公平看待每一件事。最近我突然发现孩子也会变得这么奇怪,让我一下子...
    2020-12-21 阅读全文
  • 早期教育:一周宝宝怎么样早教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一周宝宝怎么样早教,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宝宝出生一周应该怎么早教是很多家长都想了解和知道的问题,同时也是很困惑的问题,家长应该知道从宝宝出生开...
    2020-12-14 阅读全文
  • 认识一周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看看、动动、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并能正确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具、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星期娃娃头...
    2019-12-12 阅读全文
  • 教您如何观察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 欣赏孩子的欢笑和爱,也接纳孩子的眼泪和怒火,亲爱的父母就给孩子创造了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下,孩子真实的自我才能生根、发芽、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但现实往往不够完美,往往由于这样或那样...
    2021-10-13 阅读全文

当一天工作及加班结束后,你带着疲倦的身体和工作中出现的不快回到家中,看见孩子做了一些顽皮的事,孩子对你的指令不但不听反而顶嘴,你心中的怒火或许会即时燃起。 这时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 (一)深呼吸...

2021-07-19 阅读全文

以前当我实习时,总会觉得孩子是那么的可爱,我真的好想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但是现在的我已经是一名幼儿老师了,很多看法和以前不一样了,学会了公平看待每一件事。最近我突然发现孩子也会变得这么奇怪,让我一下子...

2020-12-21 阅读全文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一周宝宝怎么样早教,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宝宝出生一周应该怎么早教是很多家长都想了解和知道的问题,同时也是很困惑的问题,家长应该知道从宝宝出生开...

2020-12-1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看看、动动、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并能正确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具、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星期娃娃头...

2019-12-12 阅读全文

欣赏孩子的欢笑和爱,也接纳孩子的眼泪和怒火,亲爱的父母就给孩子创造了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在这片天空下,孩子真实的自我才能生根、发芽、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但现实往往不够完美,往往由于这样或那样...

2021-10-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