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别再被“分数不重要”所误导了!

发布时间:2021-01-25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孩子,别再被“分数不重要”所误导了!》,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个以分数论英雄的人才选拔时代。不要再说分数不重要。孩子要想读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无一不和分数相关…

我们活在一个以分数论英雄、以分数为标准选拔人才的时代。不论是上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以分数来分配教育资源。分数高成绩好,就进入好的学校,甚至是名校,享受的都是最好的师资、最先进的设施、最优雅的教学环境。成绩差自然就不用我说了。

哪怕孩子不参加国内高考,选择出国留学,托福、雅思分数也是必不可少的。

读大学,仍然是大多数普通孩子要走的一条路

或者你还会问,“一定要读大学吗?那么多不读大学的人,不也功成名就,混得好好儿的吗?”

当然,孩子未来的路不只有读大学一条。如果你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未来要干什么,那么恭喜你,你完全可以因材施教。

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孩子,甚至到了填大学志愿表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么,对这些孩子来说,知识储备就成了他未来生存之本。

择校已经事关孩子的生命安全

择校,不仅是为了增加孩子进入高等学府的机率,更是出于他们的生命安全考虑。

当下社会有点浮躁,孩子们的思想和认知还不够完善和成熟。价值观主要受身边的环境所影响,最主要来源就是父母、学校和网络。

家庭教育先不说,网络信息比较复杂,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是不好的。很多孩子为了获得身边人的关注,往往盲目的崇拜一些含有暴力的比较酷的个人英雄主义,从而引发了很多校园暴力事件。

普通学校往往存在很多老师不负责任,学习风气差等等,不仅不能很好的引导孩子思想的健康发展,反而会助长孩子的不良风气,学校的逃课上网、打架斗殴现象很普遍,没有人管。孩子的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

名校有更优秀的老师,他们懂得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去引导孩子,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宜学习与成长的小环境。

所以,我们选择一所好的学校,不仅是为了孩子前途,更是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

分数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标准

要读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好的大学,无一不和分数相关。分数如此重要,然而有的专家却天天说:素质教育比分数更重要、综合能力比分数更重要、情商比分数重要、人际交往比分数重要......

其实我真的很想问问专家——“素质教育的好坏用什么来衡量?综合能力高低用什么来评比?情商高低有考核标准吗?”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只要有选拔,就一定有比较;只要有比较,就一定有衡量标准。

我们不否认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但很多普通的家庭相对环境好的家庭来说,孩子要获得好的资源,得到好的资源培育,减小权钱交易环境下的差距来说,分数是唯一的选择,因为我们没钱没权,只能拼孩子、拼分数。

我们宁愿分数成为重要且唯一的衡量标准,这样至少能让孩子有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有一个可以公平竞争的平台。

道理谁都懂,但当社会无法为孩子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时,请不要再说分数不重要。万一孩子哪天真的考砸了,没能进入好的中学、好的大学,你们是无法为他们的人生负责的。

考高分也是一项重要技能

我们要告诉孩子的,不是分数不重要,而是分数很重要。考高分与培养品质、能力、情商同样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当然,孩子有可能确实拿不到一个理想的分数,但我们接纳这样结果的前提是,孩子你必须先努力。

我们不能因为某些高分低能的案例,就否定分数对学生的重要性

不要再说分数不重要。分数的重要性从来都不与品质、综合能力相对立,反而是相互促进。学习能力也是孩子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们不能因为某些高分低能的案例,就否定分数对学生的重要性,也不要不加研究地去说那些高分低能的案例是被应试教育逼出来的。

家庭教育的方式、家庭教育的眼界,决定了孩子是否高分低能。更多高分高能的案例,足以证明:分数、品质、情商、素质,是可以并驾齐驱的!

这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这也应该是社会和教育界努力的目标。

只有学霸的家长才说分数不重要

自严师学堂开设以来,也不乏有天生就是学霸的孩子。在我们焦虑孩子分数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却焦虑孩子天天只知道学习,没有娱乐没有玩耍,担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找辅导班也是为了让孩子能换个环境,希望老师能多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当然无需对其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分数不重要。所以,圈子里的人都明白,说分数不重要的,都是学霸的家长。

在我们这个以分数论英雄的人才选拔时代,分数真的很重要。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妈妈,我们关心孩子分数,就像领导关注我们业绩一样。分数决定了孩子能不能进入好学校,业绩意味着我们能不能升职加薪。

当下,时髦的教育理念是:孩子回家后,家长不要问作业,考试完后不要问分数,以免给孩子带来过大压力。

家长确实可以不问,但社会要问,学校要问。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让家长不问,有几个能做到?

于人的一生来说,少时的分数确实不那么重要。但是,在学生时代,在升学的节骨眼上,分数却又无比重要,它是大多数普通孩子,唯一可以用以证明自己,为自己争取到更好机会的筹码。

当我们的孩子还未觉醒,还未能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努力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有责任督导他们学习,所以不可能不问分数。

当然,当我们过问孩子分数的时候,也要注意技巧。我们要帮助他分析可进步的空间,帮助孩子树立新的目标,肯定他现在的付出,而不只是纠结于一串干巴巴的数字。

中高考备战,已经开始!

每当有人说到:“时间还早,不想给孩子太大压力!”的时候,我都会为我们的孩子捏一把汗。初中三年,只为能考个好的高中。

高中三年也只为上个重点大学!我们不能只把精力压缩到初三和高三这一个年级阶段,中高考的战争也不是从考试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才正式开始的。作为学生不知道时光短暂也就罢了,最可怕的是我们很多家长也不去督促孩子。无数初三的学生家长给孩子焦急的找辅导班的身影已经给了我们警告。

从初二的中等生到初三的差生转变让很多父母花费了很多额外的精力和金钱去弥补过失。种种案例都告诉我们,中高考考的不是初三、高三,从踏入新初一、新高一开始,我们已经是处于备战期了,而我们却忽略了这个最关键的备战期,我们让毫无准备的孩子去参加中高考,就好比是让赤手空拳的战士去前线和全副武装的敌人去厮杀,可想我们的战果会多么惨烈!

所以,我们希望家长能在忙碌之中抽出时间,做好父母应该尽的责任,为懵懂期的孩子点亮一盏通向远方的明灯。在这个知识就是金钱的时代,别让孩子拿着低分去中高考的战场厮杀,更不要让孩子拿着低学历去社会经历那些本不该经历的磨难!

期中考试,只是为了找到问题!

科考制度在中国已经施行有千年之久,现今社会已经演化为白炽化状态,考上名牌大学更是成为很多家庭光宗耀祖之事。考试成绩也成为一个学生学业是否合格的标准,不能否认的是,分数对于升入名牌大学、重点高中的重要性,但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分数的作用除了对学业结果进行测试之外,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清楚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的分数问题。

但很多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家长自身知识储备原因导致孩子的学习问题一直没有被深挖出来。一味的责怪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能通过本次考试把孩子学习上的问题点暴露出来,并解决掉,才能让孩子走出考试阴影。

找准问题,才能掌握方法!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良好学习习惯。一旦出现成绩下滑,很多家长会归责于学习习惯问题。但习惯并非万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如果对于问题的根本原因不能找到的话,那么再好的学习习惯也改变不了知识的欠缺。

习惯需要很长时间来养成,并非一朝一夕,所以要想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家长能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才是关键。一旦问题得到解决,孩子学习自信上升,再对孩子学习习惯进行疏导,便会容易很多。

严师学堂,一所专门“提分”的学校!

没有那个家长会希望孩子学习不好,分数不高,也都是在无奈之下叹息“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长,考多少分多都无所谓!”其实在无所谓的背后隐藏的更多的是对于孩子学习的无奈!面对家长这些无奈,其实孩子的无奈才更让人心酸。

没有一个孩子会在年少时愿意放弃学业,但更多的孩子都是因为家庭关系、学校关系、甚至是同学关系的原因不得不放弃学业,首先在不考高分,不拿名次的情况下还能得到家长认可几乎不可能,其次在学校里由于性格原因,缺乏积极主动性的学习态度,也会导致孩子的成绩下滑,长时间以来就会导致孩子的学习信心受到打击,而这些情况还不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和认同,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主动放弃学业,从虚拟网络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所以,在经历了无数的孩子从放弃到重拾学习自信的经过,我们更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分数”真的很重要,对孩子、对老师、对家长都非常重要,所以爱孩子就别再为他找借口,多帮助孩子找对方法,让他重拾学习自信!

我们愿意做一所疯狂的学校,让“分数”回到它应有的高度!

在严师学堂,我们虽然注重家庭教育、注重习惯养成,但我们更关心“分数”!每周一次同步测试,就是为了确保我们的学生能有所提高,我们补课的方向主要针对“提分点”,我们就是要让孩子“拿到高分”。“严师出高徒”也是我们严师学堂一贯秉承并坚持的校训。

我们就是要用科学人性化的方式来让学生把“分数”提高,让学生家长看重“分数”的重要性,也要让学生明白“分数”对自己一生的影响。让“分数”重回它应有的高度!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别再让你的孩子学“乖”了


我的专业是教育学,经常对教育问题保持特有的敏感和理性,对于传统的育儿理念当然也也持有谨慎的接受态度。

在传统的育儿理念中,我们最喜欢用的词是“乖!”你想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对孩子用“乖”?是不是他在非常守规则的时候,如吃饭时乖乖坐好,去超市是压抑自己想去触摸的愿望而只是旁观,或者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最爱的玩具被别人分享而压抑自己的真实的想争抢的想法?这些时候你都会忍不住夸赞宝宝,“宝宝真乖!”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当你要宝宝压抑自己的时候,恰恰是在压抑宝宝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真切情感,你认为宝宝学会了自制,可以此同时,在被规则的压抑下宝宝变得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想法,越来越跟随者社会的期望压抑自我,在一个盒子里蹦跶,(有一本关于鼓励孩子创造和想象的书,隐喻为“超越盒子的教育”)缺乏创造性,进而越来越没有主见?

对中国孩子创造性急缺的非议责在此是不是可以发现一些端倪?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时G女士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女性,不到40岁就获得了教授的职称,有一次的偶尔交谈中和我谈起她的儿子,因为同样的教育学背景,所以她提供的例子以及分析直接就是教育学立场,无需我再度加工,只需如实记录就好。

“我的儿子是个非常刻板的人,怎么说呢?比如说他每天晚上临睡觉前,会把鞋子袜子,上衣、裤子,都整整齐齐的叠好摆在床头;写作业的时候将未作的作业放在一摞,写好了就一本本的整齐的摆放在另一边,有一次,我看了下他写好的作业并随手丢在旁边,他立刻捡起来放在原来的位置。(这不是个好习惯吗?)并非如此,其实做事情并不需要如此刻板,这是不是反应了他的一个心态——担心自己的东西不在合适的位置自己找不到?这实际上是他内心紧张的一种反应。我总是说你不用叠衣服,已经很晚了,你把衣服放在房间里明天直接就可以找到了,时间很晚了,抓紧睡觉吧,好嘛,现在他衣服倒是不叠了,但是还是要放在床头按照顺序摆好,然后才能安心睡觉,这样刻板下去,尤其是男孩子,我担心他有点强迫的症状。”

(是不是受到家里人的影响?)

“我们家里没有任何人有这个习惯,我的衣服从来都是随意摆放,也不叠,有时间的时候就挂起来,他爸爸更是不会如此,他奶奶倒是很整齐,但是他根本没有和他奶奶在一起生活过,(也许是隐性遗传)是啊,隐性遗传的力量也太大了吧。”

(这也无关大雅吧)

“我的孩子从小就是个非常守规矩的孩子,从来都不可能破坏规则,任何一个规则只要你告诉他,他一定是个坚定的执行者,有的时候我甚至鼓励他去破坏规则,如采摘公园里的花,他根本就不能去的,无论我怎么劝解。”

(是不是你们小时候对他限制的太多)

“没有啊。他得违反规则,我才能去制定规则啊,他根本就没有违反过规则,在集体中他是一个很完美的人,但是对于创造性他是没有的,因为他太循规蹈矩了。我想我也不是乖乖女啊,小的时候初中老师大部分我都和他们争执过,他的爸爸小时候也是淘气的不得了,他爸爸也很纠结他的这一点,真的是很奇怪的天性。”

其实,据我所知,G老师的儿子挺优秀的,只是这一点好像很让她纠结。

"比如小时候,如果我抱别的孩子,他根本就没有说这是我的妈妈的意思。有别的小朋友来家里玩,一件一件的拿光他的玩具,他立马会换一个,而不会把自己的玩具抢回来。他好像没有自己物品的占有欲,(这的确有点与众不同,因为点点这个时候会拼命的守卫自己的玩具,自己的妈妈,自己的奶奶,自己的一切,我对他限制太多,从此后让他尽情占有吧!)有一天他想玩羽毛球拍,刚蹲下来伸手捡,另一个小朋友过来了,直接把他的手踩住了,这我觉得是个很好的应急行为,但是我的儿子永远是不会这样的,他总是退缩。他抽出了自己被踩疼的手,默默让出了球拍,即使是应急反应,我的儿子也是退缩式的”。

“后来上了小学,整个一二年级,每天他带5支笔到学校,中午回来了一只都没有了,不知道哪里去了,他对自己的物品完全没有占有的意识,这延续了很长时间,直到长大了才好点。”

我觉得真的是很独特的孩子,要知道自私是孩子的天性,他直接跃过这一关键期,这对他将来的生活究竟是什么影响呢?结合他现在的刻板表现,也许不良影响更大一些。

G老师很有反思精神。紧接着分析道,因为现在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的目光会更盯着孩子的全部,潜意识里想要孩子更完美,如果孩子很多的话,我们会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点,而不是现在纠结于孩子的一个方面的不良表现,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也在尽力纠正自己的这个问题,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毕竟人无完人。

我非常赞同!

因为你过分纠正孩子,实际上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好的,而降低自己的自信度和自我接纳度,你只要接受孩子的样子,不是因为他是个完美的孩子你才爱他,而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家长也要学会成长接纳孩子的缺点,接纳孩子的一切!

不过从今天的谈话中我还是有很多的启示:

以后我会让孩子尽情舒展自己的天性,而不去限制和压抑,即使他很自私,即使他很不讲道理,即使他很“不听话”,压抑孩子你能得到什么?世界本来对孩子就很宽容,允许孩子的自私,为什么你非要把他压磨成和成人一个样子呢?让孩子为我们的世界增加一抹不同的色彩不是很好吗?

不要让孩子过分遵守规则,规则是人定的,是灵活的,如果小小年纪就被规则妨碍,孩子的创造性如何成长,当你相信孩子的创造性时,他自己会一步步在尝试甚至错误中自己习得正确的规则。

对于孩子天性中的成分,我将不会用一些刻板的规则去压抑他。谢谢G老师和我的分享,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经验,因此在此和大家分享,希望你也能有所领悟。

家长:别再养那么多“乖孩子”了


家长:别再养那么多“乖孩子”了

前几天西藏旅行回来,正逢上滴滴事件,心里一直堵得慌。

有了孩子之后,最看不得孩子被伤害的事情。虽然不是自己的孩子,但心还是在滴血,在愤恨,在迷茫:

在这样一个危险和机遇齐头并进的时代,我们如何让孩子「强壮」地成长?

我的孩子,我想对你说——

读着绘本长大的你,心里一定存储了很多真善美。然而,亲爱的孩子,我该如何告诉你: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阴暗之处,你该如何防备,才不至于受到伤害?

孩子,爸妈这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听话,才是好孩子;乖,才有糖吃。

这些话翻译过来就是:不听话就不是好孩子,没糖吃,你就哭吧……

但我和你爸爸,都很不巧地长成了「不太听话的孩子」。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糖果」。

我们希望你做个善良的人,顶天立地的人,但是,千万别做「书本里的乖孩子」!

这次妈妈的川藏行16天,可谓是一场极简的社会课。这是远比书本来得更真实的课程,我想与你分享其中的几个故事。

并鼓励你享受书本之余,更能走出书本,走进现实,去勇敢地拥抱真实甚至残酷的世界。也许这场拥抱会很痛,但是值得。

川藏线有一站,要去稻城亚丁。我几天前就通过某网预订了3个房间,房费每间400元。

但是快到目的地前,我接到某网客服的电话:

民宿老板说,很不巧你们订的3个房间马桶坏了,要不办理一下退房?

然后巴拉巴拉一堆理由。

what?这时景区的民宿,都涨到一两千元了。你让我退房?

我在电话里忍着怒火调侃:

理解理解,马桶坏了,那就修啊~

开民宿不会修马桶?传出去不合适吧?

实在不行,让老板等着,我来修!

反正房间我们要定啦!

电话那头沉默5秒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照旧。

同行的90后小君老师,听我挂完电话,戚戚然说:

还好有你在,如果我接到这样的电话,可能会答应退房的……

小君老师就是我眼中标准的乖孩子,有礼貌,有教养。

然而,孩子你要记住,在突发状况下,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是利用了人性中不敢拒绝的弱点,实施他的目的啊。

我们顺利入住了「马桶火速修好」的民宿。在前台办理手续时,只见大厅里凡是能落脚的地方,都搭满了帐篷——200元租一个。

这老板的脑子永远机灵着呢。

房间不够,绞尽脑汁忽悠网订的客人退房,然后抬高价格给过路客。契约精神在哪里?还有某网也跟着唱双簧算什么鬼?我不知道还有多少「软柿子」被捏了?

孩子,你看,这样一个小事件,就是商业社会的一个小阴影,一切唯利是从,把契约当儿戏。

孩子,我希望你懂得包容,但不是对势利者的纵容。

在任何可能的场景下,要机智勇敢地捍卫自己正当的权益。我不希望你认怂,前提是确保安全。

你想想,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唉,算了算了,算我倒霉呗,不追究了……省得惹事」。

商业秩序会因为公众的隐忍和宽容,会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糟?

到拉萨之前的几天,西藏的一位企业家朋友介绍了一个做旅游的小A给我们,帮忙买布达拉宫和文成公主演出的门票。

我和小A联系上之后,对方说话极其漂亮流畅:

包在我身上,肯定让你满意。

出于对朋友的信任,我早早就把票款打给了他。

孩子,当你在社会上遇到这样爱说满话、套话、漂亮话的人,可要留心了!妈妈这样身经百战的人,这次都上了套……

晚上要看文成公主演出,他当天才给我们出票,位子差到极点,而且大家还不连坐,我已经不爽了。

第二天去布宫,他之前口口声声说:

肯定给我们1号线路(全套景点)。

然而我们拿到手的居然是2号线路(差不多只有一半的景点,价格也不一样)。

我打电话给他,他说:

不可能啊,我肯定给你1号线路啊,你可是某总的好朋友啊~

好吧,又开始嘴里抹油了。对付这样的人,就算是亲娘介绍来的朋友也不必客套和绕弯了,而是要直接攻其要点——

我直接问:「别解释那么多,直接说如何处理?」

他茫然地表示要想想。而这时,讲解员已经在催我们进去,否则门票要作废了。我当机立断:

算了,我们就走2号线吧,你退款给我。

一听退款,小A就开始玩失联,一直不回复。我在拉萨玩了3天,他只给我一条华丽的留言:

姐,您放心,肯定给您退款,这事包在我身上,肯定让您满意~

然后,就是没动静。一会儿说支付宝里没有钱,一会儿说微信余额不足。总之,就是一个字,「拖」。

我知道,只要我一松口,他就心安理得地消失了;我知道,其实我没必要较真,这样追着讨钱别人会不会觉得自己很low?

打住!千万要警惕这样的思想,因为欠钱不还的是他,low的也是他,我,坦坦荡荡。

在我锲而不舍的催促下,他终于让他的一个朋友,给我退了款。收到款之后,我2秒钟内,手起刀落删除了他。世界清静了。

孩子,在这个事件中,妈妈犯了一个错误:没有遵循「银货两讫」的原则,而是提前付款,以至于后来变得被动。

孩子,在社会交往中,一旦牵涉到钱,就会变得复杂,如果钱夹杂了人情,就更为复杂。

只有能把钱这个东西驾驭好,才有资格谈感情,谈风月。

这就是为啥我们的家规是:第一,不问别人借钱,也不轻易借钱给别人;第二,朋友聚餐AA制。

这次的教训让我不得不加一条:第三:银货两讫(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在拉萨休整之后,我们换了一个越野车司机。这一位有些奇葩,跑上来就一直给我们洗脑:要求我们提前一天结束行程。

听下来,这样他可以省下不少油钱和时间。他甚至预告,「最后一天不送我们去机场」,虽然服务条款写明了有送机服务。

一开始我忍着没发声,看他越来越肆无忌惮,我终于开口了:

师傅,你说了大半天,给我一个直接的理由,为什么要提前一天结束?为什么不送机?

我们是有旅游合同的,每天的行程安排都有明文规定,你虽然是司机,但是你有责任履行这个旅游服务。

我不是搭你的顺风车赶路,我是付钱的游客,你是赚钱的司机,请做好你的本分事。

话音刚落,司机哑了。

最后他弱弱地问了句:“你是做什么职业的?”

我笑答:“你猜。”

之后的几天就非常愉快了,司机简直换了一张脸,每个景点都主动停留和介绍,最后一天圆满地送我们到机场。

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在我和司机据理力争的时候,车上其他3位乘客秒变看客,都只用沉默为我加油。

孩子,这就是人性。

在社会这个万花筒里,你可以看到人性的N种花样,但我不希望你活成一个看客。

每个人都是看客,迟早都变成受害者。

最近,无论是名人圈性侵系列案件、还是顺风车伤害案件,我想到的都是这个词——「多余的礼貌」。

对待豺狼,你可以勇敢一些,再勇敢一些。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怕撕破脸皮。

要知道,坏人在使坏时,内心其实是恐惧和侥幸的,只有勇敢地「踢爆」对方营造的掌控氛围,在博弈中找到自己的节奏,才有可能自救。

川藏线,路途风光绮丽,但也危险重重。

就在我们离开亚丁之后,四个成都女士自驾川藏线,出车祸掉进了怒江!四条生命戛然而止。其中三个还是年轻的妈妈,令人扼腕!

新闻里说,事发地是一处急弯,叫骆驼山,边上好像在施工。目击者的车开到弯道减速的时候,就发现一辆车从对面开来,然后眼睁睁看着车子径直冲到了江中。

我们在旅游途中,也听到司机说起前几年的另外一件事,一家四口,爸爸开车,在川藏线「怒江72拐」处,冲进大江,全家殒命。

就在我旅游期间,一个朋友私信我说:他老爸也想自驾进藏,问我如何。我回复他一句话:一定要量力而行。

孩子,你知道吗?人能有「自知」,是多么难得!

在古希腊一座智慧神庙大门上,也写着这样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自驾西藏,山路多有泥石流和塌方,好几处都被当地司机称为「死亡之线」。

路线恶劣不说,最可怕的是高反。缺氧导致的嗜睡、头晕、头胀会直接影响到驾驶行为。

几乎每年都能听到自驾高原出事的消息,我们除了默哀,还要默念这两个字:自知。

孩子,行走社会,学会「自知」,你会减少很多头破血流的机会。我提倡「有把握地冒险」,这样你才能看到更壮丽的人生风景。

别再让内向孩子变外向了,你更应感激孩子内向


你会觉得孩子内向不好吗?你会因为孩子内向而焦虑吗?你会想办法让你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吗?老实告诉你,你所做的可能全是错的。

小沐妈妈是我见过的最外向的妈妈,但她有个内向的儿子小沐,每个去过她家的人都会觉得小沐这孩子内向、安静、礼貌。别的小朋友在叽叽喳喳地一起玩耍,唯独他喜欢坐在一旁看漫画书、摆弄着手中的小玩具。小沐妈妈很着急孩子的性格,认为孩子不合群,不利于孩子以后的交往。所以每当周末、节假日,小沐妈妈就会带着小沐拜访朋友,让小沐跟其他小朋友爬山、做游戏,甚至逼着小沐在众人面前表演、唱歌。

但小沐的举动把妈妈气疯了,小沐要么干脆不开口,要么站着不动,甚至经常躲在厕所不出来。折腾了一番后,小沐不仅没有变得外向,还变得自卑了。因为所有大人都希望他变外向,但他每次故意想让自己活泼一点就会很别扭。以至于每当别人说他内向时都会低下头,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能变得像别的小朋友那样活泼。

经常有爸妈说,他们家的孩子内向,询问该如何改变孩子内向的性格。从字里行间看得出,他们的价值观认为内向是不好的,其实是社会对内向人格特点的偏见。

内向是天生的气质

上帝在把天使送往人间的时候,他把孩子分成了两类,一种是外向型的,给世界带来欢乐;一种是内向型的,给世界带来恬静。也就是说,内向是一种“从娘胎里带来的”人格气质,并且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本性。当然不排除严重精神挫折后的自我封闭,这种内向一般在孩子中少见。

哈佛大学神经科教授卡尔·施瓦兹教授认为,那些在2岁时表现出腼腆内向的孩子,即使在他们长大到18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也发现,外向型性格的孩子和内向型性格的孩子存在生物学上的差异。内向的孩子,他们的大脑皮质的苏醒水平更加高,即内向的孩子对外界刺激会做出更加敏感的反应,他们不需要做太多的工作,就能让大脑处于高度运作。

强扭内向的孩子变外向的后果

内向是一种人格特征,无所谓好坏,我们在日常中也常见不少内向型的人,但他们的性格很好。内向型的孩子天生会独处、懂得遵守规则、更在乎他人的感受、爱倾听、值得依赖、有丰富的内心生活、耐心、细心、认真负责……但如果父母逆孩子的内向性,通过逼迫孩子到处交际活动企图扭转孩子的人格,不仅会导致他们紧张不安,还会让孩子对自己的内向性格感到自卑,严重的会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碍,比如社交恐惧症、焦虑症,甚至因此导致这个世界少了许多天才。

内向孩子是上帝送给你的礼物

美国科罗拉多英才中心的琳达·西尔弗曼经过30年对社会英才的研究发现,内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内向型的倾向就越强烈。无独有偶,韩国学者对专门培养科学精英的首尔科学高中的学生与其他普通学校的学生对比研究后,得出的也是同样的结论。

这些内向型的英才,在大千世界中不乏他们的身影:拿破仑、爱因斯坦、凡高、毕加索、卓别林、托尔斯泰、塞特、黑格尔、希特勒、甘地、达尔文、奥黛丽赫本、巴菲特、迈克尔戴尔、比尔盖茨、杰奎琳肯尼迪、美国总统奥巴马、周星驰、梁朝伟、周杰伦……你还会认为内向的孩子不好吗?内向的孩子,其实是上帝送给你的礼物。

内向并不等同于自我封闭,也不等同于孤僻

内向的孩子可以面带微笑地看着别的小朋友在玩耍,也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思考,忽略周围的喧闹。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相比起通过跟人打交道获取能量的外向型的孩子,内向的孩子需要独处来恢复能量,因为人多的时候,内向的孩子消耗的能量会更多,他们更容易在热闹的环境里感到疲惫,所以他们可能会在别人玩耍时,在自己的内心里静静地吸收能量。

珍视你家内向的孩子

如果你家的孩子内向,请再也不要强迫他们变得外向了。请珍视你有一个内向的孩子,给他们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告诉他们,你欣赏他们的内向,因为内向不仅是一笔财富,更是他们与众不同的特质,是值得尊重与理解的品质。内向不仅是他们挖掘内心潜能的优势,更是他们排除干扰的最好屏障。内向也可以跟人交往、也可以有自己的社交和圈子,有自己的知己朋友,有自己的舞台和天地。他们可以踏着自己的节奏,去追逐生命中的无数灿烂,也可以有他们自己的小空间,只要时间的沉积,便能绽放自己。

这3个关于学习的谎言,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爸妈千万别再被骗了


为了把孩子教育好,负责任的父母会买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会在网上向过来人学习教育经验,各种各样的观点不断的输入我们的大脑,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有强大的辨别能力了。

下面这3条关于学习的谎言,家长千万不能听信,否则后悔都来不及。

1

天天不学习,成绩照样好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菠菜老师都会喊几位成绩下降明显,或者成绩总是上不去的学生谈话。他们的回答通常带着一丝无奈:同桌每天跟我一样玩,上学听着歌,周末出去打打球,真羡慕他,整天不学习成绩也能这么好!

这让我想起我的初中同学小刚,他就是典型的学习上吊儿郎当,但是每次考试都考很好的那种“学霸”。刚子上课的时候,会跟周围人传纸条聊天,或者干脆在耳朵里偷偷塞一个耳机睡觉,嗑瓜子、发呆、睡觉、捣乱……一切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他都做尽了。

直到后来一次班主任在班会上说:你们别看他整天不学习,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家访的时候他妈妈告诉我,小刚回家话很少,吃完晚上就开始学习,几乎每晚都学习到凌晨才睡,习题册写完一本又一本,辅导书看了无数遍……别人只是没在你们面前努力而已,而你却信以为真了。

就像那些成功学案例的书,他们只会给个结果,却不会说出他们是如何努力的。所以家长们请你告诉孩子,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不劳无获的事,只有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2

父母学问高,孩子不管也优秀

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一定站着更为优秀的父母。家长深以为然,可最近有一位妈妈就来找我“问罪”了,她说:我听了你的话,每天都盯着孩子学习,可是我文化水平有限,也帮不了孩子什么,他的成绩还是没有起色。

其实这位母亲是用错了方法,你盯着的是孩子作业是否完成,别人父母关心的学习习惯;你只是叫孩子上课仔细听讲,而有远见的父母却在教孩子如何高效利用课堂;你抓孩子学习的时间,而优秀的父母更看中时间管理的能力。

父母是否优秀,跟学历无关,而是跟方式方法相关。不然的话,博士的子女一定高学历,没文化家庭的孩子一定是文盲,社会显然不是这样的。老舍的母亲不识字,却近乎严苛地教孩子做人,倾其所有供其读书,老舍的成就与母亲的学问之间并无关系。

千万别再相信放任孩子,他也能成才的谎言,也别再怀疑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就养不出人中龙凤,没有什么是命中注定的,只要你用科学方法去管教,孩子不可能不优秀的。

3

国外学习轻松,压力小

之前看《人性的弱点》,里面有句话很有感触:人总会放大自己的不幸,而忽略拥有的美好。一提到中国教育,很多家长都嗤之以鼻,总觉得国外教育更好,隔三差五的假期,三点钟就下课,课堂形式也很轻松,于是只要有机会就会把孩子送出国。可是国外的教育真的是轻松、快乐的吗?

美国下课早,但是孩子放下书包,就要背着乐器去上兴趣班,而如果你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丰富自己的简历,那么几乎是不可能上名牌大学的;

英国的夏令营,除了白天6小时满满当当的课程,晚上还有2小时的活动课。仅从时间上和制度上,就没有所谓的轻松和自由。

再拿新加坡来说,他们的中小学教室后面时常悬挂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老师是要照手心打三下,不过要两个老师在场才能执行。孩子们除了要学习专门课程以外,还需要学习艺术、语言等领域,充分开拓孩子的天赋。

其实在哪都一样,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让孩子快乐成长无可厚非,但学习的过程一定是辛苦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并不意味着孩子课外不需要复习,不需要刻苦学习。

有项数据研究,要想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就,必须要花2万个小时积累。还是那句话,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国外也一样。

任何学习,都是一场艰苦的付出,不过收获更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细心耐心等这些优良的品质是会伴随一生的,是日后成功的基石。

而且不也正是因为学习苦,因为没有捷径,才显得弥足珍贵吗?

别再给孩子玩手机了 一组数据告诉你后果


父母低头玩手机,是对孩子的冷暴力;

孩子低头玩手机,危害也不可小觑;

用一组数据告诉你:

电子产品对孩子危害真的很大,要玩也得严格控制时间!

孩子连续看20分钟投影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10.4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6.3秒(泪膜破裂时间其正常值为15-45秒,少于10秒为病态)

●平均每分钟眨眼12.67次

孩子连续玩20分钟iPhone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

孩子连续玩20分钟iPad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4.67次

孩子连续看20分钟液晶电视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18.8度近视状态

●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6.7秒

●平均每分钟眨眼9次

孩子含泪哭诉:爸爸妈妈,求你别再乱哄我了!


孩子含泪哭诉:爸爸妈妈,求你别再乱哄我了!

我的哥哥非常爱他的女儿,每天都竭尽全力让女儿感到快乐。

比如说给女儿大笔的零花钱让她随心所欲地购物,或是在女儿生日的时候邀请最有名的杂技团上门演出……哥哥的女儿才八岁,所有人都觉得她是一个真正的小公主,她的童年是幸福和快乐的。

但是我却不以为然,甚至为孩子的未来忧心:孩子真的快乐吗?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把幸福感和满足感混淆。

比如说,当孩子有了想要的东西,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失望,都会尽量满足,但对孩子而言,他们只是拥有了自己想要的零食或者玩具,感到自己的基本需求被满足,这和感到幸福快乐是不一样的。

我明白父母去哄孩子是想保护孩子,让孩子认为世界是美好的,父母不希望孩子早早地遭受痛苦和挫折。

但是如果没有不幸作为对比,如果不懂得什么是悲伤、难过、失望和委屈,孩子又怎么会明白什么才是真实的快乐和幸福呢?

临床心理学家劳拉·马卡姆(LauraMarkham)认为,幸福感不是哄出来的。

有的父母以为避免孩子遭受不幸就是在给孩子幸福,但事实上,如果孩子在儿时没有经受过一些负面情绪,那么孩子的认知功能将不能正常发育,"幸福"的定义对孩子而言将更加模糊。

因此劳拉建议,父母不应该总是去哄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去犯错,让孩子经历失望,让孩子感受悲伤……

当孩子体验过足够多的感情的时候,孩子就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明白怎样才能争取到自己的幸福。

父母想要给孩子幸福和快乐是人之常情,但是父母应该明白,教会孩子如何面对苦难和悲伤也是必要的。

所以,不要光做一个哄孩子的父母,而是要做一个懂孩子的父母,真正去回应孩子的感情,而不是满足孩子的需求。

误导孩子教育的4大误区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出这句话。有些妈妈们回答「宝贝,你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有些妈妈们则回答「你是我们捡来的」。

后者的回答也许是一句玩笑话,却伤害了孩子的心灵,让孩子从小缺乏安全感。

当孩子问出这类问题时,意味着他已经有了浅显的性认识。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了。

在给孩子做性教育的时候,家长们最常进入以下 4 个误区。

误区 1

性教育太早没有用

有些家长会说:我的孩子还小,没有必要讲这些。

永远不要嫌性教育太早,坏人不会嫌你家孩子太小。

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有了性别意识。

性别教育也是性教育的一部分。

家长们在给孩子买东西,挑花样、选颜色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做性别教育。

所以,性教育,从 0 岁就已经开始了。

误区 2

性教育容易导致性早熟

当孩子问起一些性问题时,有些家长羞于启齿,刻意回避。

家长千万别去回避这些问题,你不告诉他,他也会自己去找答案。

街头巷尾充斥着大量的流产、堕胎广告,孩子并没有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这些信息很容易让孩子迷失。

有些孩子则过早地出现了性行为,而家长则要承担孩子发生性行为的后果。

掌握一些小技巧解答孩子的性问题,可以避免孩子发生错误行为。

误区 3

孩子不问我不答

大部分家长不会主动和孩子聊起性的话题,总觉得这方面有些隐晦。

其实,在适当的场景,给孩子进行性教育,孩子会印象更加深刻。比如:

当我们在给孩子清洗私处的时候,就可以主动聊起性器官的话题。当然,我们要想一想怎么和孩子说,孩子才能听的懂。

这个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哪些部位别人是不能触碰的。

又或者当妈妈们来例假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为什么要穿和孩子类似的纸(wei)尿 (sheng) 裤 (jin)。

误区 4

性教育只能防性侵

如果,你认为性教育只能防性侵,很遗憾,你做错了。

性教育,不仅能防性侵,还能教孩子怎么做人,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95 后的平均恋爱年龄已经提早到 12 岁左右。从这个数字可见,孩子们在初中甚至小学就会开始他们的恋爱生活。恋爱则容易刺激孩子们发生性关系。

如果性教育不及时跟上,等到孩子在性行为上受到了伤害再来教育恐怕为时已晚。

性教育,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

教会孩子爱惜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尤为重要。

别再让上幼儿园的孩子晚睡了,危害实在太大了!


常常发现11点之后竟还有人在朋友圈里晒孩子在床上玩得不亦乐乎。于是忍不住好心地提醒:你娃到现在还不睡?

很多妈妈不以为然地回:他天天都这么晚,习惯了!

天呐,一个几岁的孩子深更半夜精力充沛不睡觉是怎样一种节奏?难道不知道孩子睡不足会影响身高和健康的吗?再说大人跟着孩子折腾到半夜,第二天孩子可以睡晚一点,但是你不得起来上班吗?

当然,很多年轻的父母自己也是夜猫子,所以对孩子晚睡并不重视。

所以,小编在这里要严重地指出晚睡对孩子带来的危害。

1、睡不饱的孩子长不高

可别说身高什么的大多数都跟遗传有关。我见过很多父母个子高,但孩子因为睡得少明显低于标准线的。而且教育部曾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小学生的平均身高标准一年不如一年。这多半是因为小学压力大,功课多,孩子经常做到深更半夜,很难睡饱。

而长期睡不饱对身体是一种过渡刺激,会引发人体的压力反应,从而诱发肾上腺大量分泌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知道吗?是一种压力荷尔蒙,它会抑制脑下垂体功能,减少分泌生长激素,从而使孩子长不高。

所以趁孩子没上小学,还没压力的时候,还是多给他睡一会儿吧!

2、晚睡会影响心脏,不容忽视

另外,别看孩子玩得兴奋。可是,他还是会产生无法入睡的过度压力反应。其实他们很疲倦,还会表现地易怒、暴躁,很难平静,而且可能越睡不着,情绪越亢奋。

长期以往,他们的血压、呼吸、心跳都会加速,很可能会发生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瓣膜脱垂等。千万别觉得我说的严重,因为很多问题是到三十五岁以后才反应出来。因为幼时养成的习惯,成年后很难改变。

3、晚睡会引起孩子性早熟,需引起重视

你可能想象不到,晚睡不仅会抑制生长激素活动,还会刺激荷尔蒙分泌,并影响脑下垂体对性荷尔蒙的正常调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长不高的孩子同时还出现性早熟。

综上所示,晚睡对孩子的危害不容小觑,希望能引起各位家长的重视。

对于孩子的健康我们需要坚持的原则是:

1、不要困了才睡,而是规定时间必须睡。

很多家长有个误区,觉得孩子玩累了就会很自觉地睡去。但其实,睡前不宜太过亢奋,不仅很难入睡,更是不容易深入睡眠。会做梦,甚至说梦话。因为白天玩得太嗨了。

正确的做法是:下午三点以后不要给他吃太多东西,晚餐简单就好,因为肝脏在下午三点就开始进行同化作用。让孩子早点上床,讲个故事,看会书,或者看一会儿电视。9点之前必须关灯。9点半进入深度睡眠。

理想的作息模式是:满足地睡去,第二天早晨满足地醒来。

而这种作息基本是按照大人来的。如果大人是个晚睡者,孩子通常不会睡太早。所以,孩子的习惯由大人协助。陪孩子一起上床,安抚他的情绪,直到自然入睡为止。

当然,良好的作息并非能一日养成,过程很键按钮,所以需要家长长期坚持。

2、要督促孩子早睡,首先得自己先调整好作息。

除了一些夜猫子型家长,还有很多家长并不是有意要孩子晚睡,只是环境不允许。比如需要加班的父母很晚回家,但孩子想等父母回来入睡,无论哪一种情况,对于他们来说多数的原因就是为了多陪孩子共度一会儿亲子时光,所以舍不得孩子太早入睡。因为第二天清晨,又得离开孩子去上班了。

有时候,我也很感叹,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我能陪她的时间仅仅是晚上那么几个小时。但是比起亲子时光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健康。

所以,我情愿让她多睡一会儿。看着她睡梦中甜甜的笑容,也是一种幸福。

家园共育《孩子,别再被“分数不重要”所误导了!》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别再让你的孩子学“乖”了 我的专业是教育学,经常对教育问题保持特有的敏感和理性,对于传统的育儿理念当然也也持有谨慎的接受态度。 在传统的育儿理念中,我们最喜欢用的词是“乖!”你想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对孩子用“乖”?是不是他在非常守...
    2021-01-27 阅读全文
  • 家长:别再养那么多“乖孩子”了 家长:别再养那么多“乖孩子”了 前几天西藏旅行回来,正逢上滴滴事件,心里一直堵得慌。 有了孩子之后,最看不得孩子被伤害的事情。虽然不是自己的孩子,但心还是在滴血,在愤恨,在迷茫: 在这样一个危险和机遇...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别再让内向孩子变外向了,你更应感激孩子内向 你会觉得孩子内向不好吗?你会因为孩子内向而焦虑吗?你会想办法让你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吗?老实告诉你,你所做的可能全是错的。 小沐妈妈是我见过的最外向的妈妈,但她有个内向的儿子小沐,每个去过她家的人都会觉...
    2020-12-31 阅读全文
  • 这3个关于学习的谎言,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爸妈千万别再被骗了 为了把孩子教育好,负责任的父母会买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会在网上向过来人学习教育经验,各种各样的观点不断的输入我们的大脑,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有强大的辨别能力了。 下面这3条关于学习的谎言,家长千万不能...
    2021-02-08 阅读全文
  • 别再给孩子玩手机了 一组数据告诉你后果 父母低头玩手机,是对孩子的冷暴力; 孩子低头玩手机,危害也不可小觑; 用一组数据告诉你: 电子产品对孩子危害真的很大,要玩也得严格控制时间! 孩子连续看20分钟投影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10.4度近视...
    2021-02-15 阅读全文

我的专业是教育学,经常对教育问题保持特有的敏感和理性,对于传统的育儿理念当然也也持有谨慎的接受态度。 在传统的育儿理念中,我们最喜欢用的词是“乖!”你想你会在什么情况下对孩子用“乖”?是不是他在非常守...

2021-01-27 阅读全文

家长:别再养那么多“乖孩子”了 前几天西藏旅行回来,正逢上滴滴事件,心里一直堵得慌。 有了孩子之后,最看不得孩子被伤害的事情。虽然不是自己的孩子,但心还是在滴血,在愤恨,在迷茫: 在这样一个危险和机遇...

2020-09-30 阅读全文

你会觉得孩子内向不好吗?你会因为孩子内向而焦虑吗?你会想办法让你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吗?老实告诉你,你所做的可能全是错的。 小沐妈妈是我见过的最外向的妈妈,但她有个内向的儿子小沐,每个去过她家的人都会觉...

2020-12-31 阅读全文

为了把孩子教育好,负责任的父母会买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会在网上向过来人学习教育经验,各种各样的观点不断的输入我们的大脑,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有强大的辨别能力了。 下面这3条关于学习的谎言,家长千万不能...

2021-02-08 阅读全文

父母低头玩手机,是对孩子的冷暴力; 孩子低头玩手机,危害也不可小觑; 用一组数据告诉你: 电子产品对孩子危害真的很大,要玩也得严格控制时间! 孩子连续看20分钟投影 ●孩子视力平均下降到10.4度近视...

2021-02-1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