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你自以为让孩子少走弯路,却不知剥夺了他的成长机会

发布时间:2021-01-25

幼儿成长故事。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你自以为让孩子少走弯路,却不知剥夺了他的成长机会”,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这样的老生常谈,你是否曾对你的孩子说过?凭借自己多出来的那几十年人生经历,你站在瞭望台,指点着孩子的江山,规划着他要走的路,希望他能够一帆风顺。但是,你可知道,那些被你略去的弯路,会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

一岁,你紧紧把着他的手,不敢让他脱离你的守护独立跨出第一步

三岁,你把他拉回家,不让他玩楼下脏脏的沙子堆

五岁,你怕幼儿园的春游不安全,没让他去

十岁,你没让他参加游泳培训班,因为怕出现危险

十五岁,他爱上了同桌的女生,你警告他不要早恋

十八岁,他想选择喜欢的文学专业,但你以“没出息”为由改成了大热的金融

二十三岁,他大学毕业,顺利进入你计划中的投行……

这么一帆风顺的人生,似乎是每位父母都渴望带给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这种像编程般编出来的“机器人”人生,一切都刚刚好,没有意外,难以给孩子带来真正的成长的感受,这些被“剥夺”了的弯路,也正剥夺着孩子的成长机会。

有些弯路,必须得走

作为父母,我们总想把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中吸取的教训、积累的经验通通告诉孩子,让他们少浪费一些时间,少经历一些疼痛,把人生中的一个个坑都填平,让他们走得更顺利些。但是,可曾想过?那些人生中的坎,那些你犯过的错误,你体验过的泪与汗,用几句说教就抹掉孩子经历这些的机会,对他们来说是不是不公平?

是的,很大程度上来说,那些你经历过的种种塑造了现在的你,无论成功失败,都是旅途中宝贵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光凭说教,是无法获得的,直接把经验告诉孩子,孩子也不一定真正能明白。人生需要体验,孩子必须自己去尝试一下,体验一下,才会有所收获。

鼓励孩子去走一些弯路吧

弯路不是歪路,而是人生路上的一些小插曲,一些小困难,那些看上去好像没什么用的东西,一些可能会浪费一些时间,失去一些东西但最终能让你获得人生体验的东西。鼓励孩子走一些弯路不是把孩子推向危险,而是让他去感受更多人间。鼓励孩子去走一些弯路吧,好让他的人生更加丰满!

第一、让孩子多走出去

虽然“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单凭想象,很难体验到在自然和社会中发生的一切。在课业繁忙的周末抽出半天爬爬山,逛逛博物馆;少吃几顿大餐,在假期送他一次远途旅行;亲自去看一次钱塘江大潮,才能感受到“排山倒海”的感觉。

第二、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如果他选择发展一项爱好,要让他意识到代价是需要牺牲一些游戏和学习的时间;即便是他触及到了你避之不及的“早恋”,也不要忙着掐断,这是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成长而出现的正常现象,也是孩子异性交往能力的体现,父母该做的是对他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让他了解选择爱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以及该如何保护自己,然后给他选择的权力。

第三、肯定那些涌上心头的冲动

别以为很多事情你以后也有机会做,很多事情,错过了之后,就是错过了。这些冲动很多时候是上帝赐给你的灵感。他想要看最美的日出,那就鼓励他凌晨起床爬上最高的山;他觉得口译很酷,那就鼓励他花时间练习英语。尽管冲动是魔鬼,可能他在凌晨爬山的途中摔倒,可能他学习考证会占用很多时间,但是他会永远记得太阳忽然跳出来时的神奇和考取口译证后的酣畅淋漓。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


很多妈妈会因为孩子而刻意减少对负面新闻的“摄入”,一方面是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悲伤,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无从回应孩子对于负面事件的疑惑和问询。

有一个妈妈在微信里记录了她的孩子看了“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后的反应:

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儿子忽然对我说:“妈妈,人活那么久其实也没什么意思对吗?”隔了一会儿又说:“世界有第一天吗?世界的最后一天又是哪一天呢?”

儿子这是怎么啦?是因为作为妈妈的我最近老在看“东方之星”的新闻吗?对于孩子的问题,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间接受了我的情绪刺激,还好他说完没多一会儿就睡着了。

世界不总是美好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到底需不需要对孩子屏蔽“负面”、“伤感”、“残酷”、“黑暗”呢?

我想起了看过的一本书,《守护孩子安全一定要知道的17个方法》,作者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丽贝卡·贝利和精神病护理资格护士伊丽莎白·贝利,她们在书中提到了类似的场景,是美国发生“911事件”后的一个家庭的故事:

有些家长以为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与外面世界所发生的事情隔绝,但是最终他们将无比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知道那么多信息。

我认识的一个家庭,父母对孩子封锁了纽约世贸大楼遭攻击的事情。他们家里没有电视,但依旧小心翼翼,从来不在家中讨论这则恐怖新闻。

一天下午,有架飞机飞过他们的房屋上空,孩子就问飞机上是好人还是坏人,显然,孩子从别的地方听说过飞机恐怖事件,这时孩子的父母才认识到应当与孩子认真讨论这些他一知半解的事情,帮他理清思路……

家长不要自欺欺人,以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事实上,孩子对自己能够接受到的信息格外敏感。比如像儿童绑架这样的新闻,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和不适感比成年人要严重得多。即使是年纪很小的孩子,也清楚知道这类事件是发生在同龄人身上。家长可能不了解孩子的担心,或者觉得很难开口和孩子讨论这个话题。

所以,这两位作者的基本态度是:不要以为可以让孩子与外面的世界所发生的事情隔绝,同时作为家长要注意媒体对孩子的影响!

当孩子看到这类比较伤感、恐怖的新闻时,应该如何回应,其中的分寸如何把握,我采访了宋庆龄幼儿园科研室主任徐冰老师,徐老师同时也是一个5岁男孩的妈妈。她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不用刻意回避

没有必要刻意回避负面新闻,事实上父母没有办法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也许不会在家里了解,也有可能在幼儿园听别的孩子提起,就像“东方之星”翻沉事件,有的幼儿园有新闻播报环节,就有可能提到。

2.正面回应,认可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和你说起这个话题,父母回应的原则是正面回应、认可孩子的情绪,但要点到为止,不要再进行深入讨论。

比如当孩子说“船沉了,死了好多人”,你要正面回应,认可他的情绪:“是的,这是一件很不幸的意外,有很多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的家人一定很伤心。”但不用再和孩子深入讨论了,毕竟学龄前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

3.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感

如果孩子表现出他的担心、害怕,家长要做的是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感。比如,遇到飞机失事的新闻,孩子表示以后再也不敢坐飞机了,那么可以和孩子聊聊,每年有多少飞机起飞、降落,发生事故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下暴雨后飞机会推迟起飞,这就是飞机的工作人员为了保障飞行的安全,飞机起飞前都有叔叔会检查飞机的状况。

4.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表现出沉浸在伤感的情绪中,要通过传递正面、积极的信息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发生地震之后,可以和孩子讨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去帮助在地震中受灾的人;再比如在这次翻沉事件中,有几个叔叔得救了,那么学会游泳就比较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安全教育中去。

5.家长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

家长收看此类新闻也要适度,注意媒体对孩子的影响,如果家长自己感到焦虑、没有安全感,孩子也会被家长的恐惧感传染。

那么具体到孩子说“妈妈,人活那么久其实也没什么意思对吗”这样的问题,徐老师建议妈妈可以这样回答:“如果活得时间长,可以多点时间实现愿望啊,比如你又想做宇航员,又想做消防员,你就可以做几年的消防员,再努力做宇航员,那是多棒的事情!”选择孩子喜欢的,他觉得有意思的事情说。当然,有时候也只是孩子一时的感叹,你也不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感伤,还是要具体看孩子的表现。

如果孩子本身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妈妈大条点也没有关系,不用担心是不是要回应孩子的每句话,因为孩子已经内心很敏感,如果妈妈亦步亦趋,反而强化了孩子。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当时没有回应,但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后续表现,这种负面情绪是不是持续,如果持续就要帮助孩子疏导、消除他的恐惧感。如果孩子没有再提,那么父母也不用再旧话重提。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徐老师还是建议“正面回应,点到为止”。

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好的事情在发生,也有坏的事情在发生,往往坏的事情似乎更多。如果有负面新闻出现时,我们会不会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关掉电视。或者是因为我们担心孩子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后,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孩子,但实际上我们不能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和孩子之间谈论的话题也不可能永远只是围绕着我们自己这个小世界,当谈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我们是不是可以拿出一点点时间,想一想:

“我给孩子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形象”?我是否“鼓励孩子以更宽阔的视角去认识当前发生的事情”?

阅读≠识字,不懂阅读本质就会走弯路


大概没有哪个概念在教育圈里像“阅读”这么火了,但是也没有哪个概念像阅读这样被误解。4月23日是世界阅读日,Wendy老师没有发文章——要把阅读讲清楚本就易,而且阅读这件事为什么要在一个特殊的日子发生呢?它不应该渗透在一个人生活甚至是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嘛?

事实上,大部分人的母语阅读水平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好。因为很多人并没有从本质上理解什么叫做阅读,认为阅读就是识字。所以,从阅读培养和教学的第一天就走了弯路,自然后面越努力越偏离方向。那么,阅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从语言和文字的起源说起。

人类的远祖在数百万年前开始直立行走的时候,就有了非常初级的沟通工具,也就是人类语言的雏形(篇幅所限不深入讲人类语言和动物沟通工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但是,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它并没有比动物的沟通工具高级太多,尚不具备语音外壳、结构化的语法和复杂且具有创造性的特征。

到了我们的近祖智人的时代,事情开始发生变化了。大概十万年前,智人第一次走出非洲失败——被我们近祖的竞争对手尼安德特人打回来了。尼安德特人比智人高大强壮,智人没有被斩尽杀绝已是万幸。撤回的祖先们又在撒哈拉大沙漠蛰伏了3-4万年,在距今6-7万年前,智人第二次走出了非洲,这次我们的近祖成功了,因为他们携带了四样“武器”:

精密的语言;

精良的石器(尤其是武器,你懂的);

强大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

过人的免疫力。

所以这一次,智人不仅走出撒哈拉沙漠,而且横跨欧亚大陆,横渡白令海峡,直奔美洲,还有一部分智人甚至登上了今天的澳大利亚。大家可以看出,这四种决定性的“武器”中的第二种和第三种,都是因为第一种而产生的。

因为有了精密的语言,才可能让智人的制造方法和工艺可以很容易传播出去。比如说,一个很牛的石匠,能把石头打造成石斧。但是如果他想让部落里的其他人也能打出一个同样的石斧,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大家就只能通过看他演示的方式进行学习:每人准备一块石头,照着比划。如果有语言,已有经验的传承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而且传播速度急剧加快。

同样的道理,因为有了语言,所以智人具有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一个人不可能成功走出非洲,说服好几万甚至几十上百万的人团结一致去做一件没有写在基因里的事情(这和非洲角马的迁徙不是一回事儿),需要精密的、具有煽动性的语言作为前提和基础。在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很多公司提倡狼性文化,这就是完全没有学过人类学和历史学的人说出来的。为什么嘛?因为一个自然的狼群中只有20-30头狼。相比之下,人类的组织、动员和协调能力完胜任何物种。距今6000年前,人类就可以几十万人一起修建起举世闻名的金字塔——这是任何其它除了人的动物不可能实现的。同样的道理,六七万年前,我们的近祖智人,就在一些语言能力很强大的同伴的“煽动”下,成功地走出非洲,称霸了我们脚下的星球。

所以,较为精密的语言经历了从百万年前一直到6-7万年前的进化,最终形成。那么,文字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阅读的对象主要是文字,要想理解阅读的本质,就要理解语言、理解文字、理解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那文字的历史有多长呢?答案是,只有几千年。

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第一种是楔形文字。周杰伦的名作《爱在西元前》,其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穆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汉穆拉比法典》是人类第一部成文法典,就是用楔形文字写的,它是一种6000多年前发源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老文字。第二种是古埃及文字,大家都很熟悉。第三种是中国的甲骨文,相对于前两种来说,甲骨文是最年轻的一个,历史约有3300多年。

所以,人类其实在文字出现之前,当了6万多年的文盲。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是什么呢?从先后上讲,先语言后有文字。从关系上讲,文字是非物化形态的语言被书写工具记录下来(物化)的一种符号,也就是可以被保留的。

可以说,文字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发展史,让虚无缥缈的、口口相传的信息传播方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白纸黑字。文字实际上记载了人类所有智慧的结晶,阅读就是打开智慧之窗的钥匙。在中国历史上,到民国之前,全国识字率从来没有超过5%。然而这个国家是由这5%的人统治的。当要学习的时候,虽然人类需要在做中学,需要经历来深化认识,但是最为重要且高效的学习途径是通过阅读完成的。

语言,是生物同类之间由于沟通需要而制定的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图像)指令。我们定义语言的时候,是指以声音/符号为物质外壳,以含义为内涵,由词汇和语法构成并能表达人类思想的指令系统。语音、手势、表情是语言在人类肢体上的体现,文字符号是语言的显像符号。

那么,阅读实际是在做什么呢?就是把一个人写下的一堆鬼画符(语言的显像符号)经过解码,被另一个人理解成某种含义的东西。那么,这个过程的本质是识字嘛?这是大大的误解。阅读的准备工作确实是识字,但是仅仅识字是不能阅读的。我给大家演示下仅仅识字、不具备阅读能力的表现:“阅、读、定、义、和、本、质”。然后,倒回去才发现“阅读”是一个词,“定义”是一个词,“和”是一个词,“本质”是一个词,再去理解这几个词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阅读的本质是解码,就是通过阅读文本的过程,实现理解文本的目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很难的,需要长期艰苦的学习才能掌握。甚至于我们的大脑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尚未来得及进化出特定的结构和功能支持阅读成为本能。

因此,识字只是阅读中非常初级的一步,孩子在进行早期母语阅读训练的时候,不要仅仅依赖识字卡片进行,而是要通过被朗读、对文本进行整体理解的方式进行。从2岁到大概5-6岁的时候,长期被朗读的孩子会神奇地拿起故事书就能一路读下去,直接跳过识字的步骤。但是仅仅依赖识字卡片却没有被朗读的孩子,却往往会出现刚才我说的那种情况,“阅、读、定、义、和、本、质”,然后倒回去再进行理解。这种方式速度慢、理解效果差,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出现大规模两极分化的时候,这样的孩子就会是被分化下去的那些。所以,请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醉心于让Ta识得多少个汉字,这种方式无异于拔苗助长。

再想想成年人,很多人看书,看的时候就觉得每个字都认识,但是不理解书里写的是什么意思。还有人看完了之后什么也不记得,这都是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弱的表现。

对于英文阅读而言,道理很相似。但是英语是拼音文字,所以需要Phonics先行,Sight words紧随其后,这是英语阅读的两个工具性准备。通过Phonics和Sight words的训练,大脑在进行英文阅读时的注意力分配就可以尽可能少的分配给辨识单词,更多放在对文本进行理解上了。

刘墉:让孩子成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找到自我!


刘墉,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同时也是一名成功的父亲。

儿子刘轩是哈佛大学博士,小女儿刘倚帆毕业于美国长春藤盟校哥伦比亚大学。在教育方面,刘墉有着自己独到而鲜明的“教子“观。

蜘蛛侠里有一句经典台词,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这是对已经获得强大能力的人来说的,但对于一个未成熟的孩子来说,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才对:责任越大,能力越大。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因此,人不是在“爱”当中成熟,而是在“施”当中成熟,而且给予别人的愈多,愈会去关怀,越容易得到成长。

今天我们来看看刘墉是怎么帮助自己的孩子走向成熟的。

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叛逆吗?

那是因为他找不到自己在哪里?

“你知道我高中时为什么那么叛逆吗?”刘轩对我说,“因为我觉得我长大了,不该什么都听你们的。所以你叫我往左,我就偏往右,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该找到自己在哪里!”

“你找到了吗?”我问他。

“还在找。”然后他头一歪,很不服气地说,“因为你不让我自己去找!”

“你自己要怎么找呢?”

“去流浪。”他大声地说,“你知道吗?我有个同学,英国的贵族,伊顿中学毕业的。在伊顿,平常都要穿燕尾服,算是管得够严了吧!可是他去年居然独自到澳洲去牧羊了。我还有两个同学,今年背着背包,到印度自助旅行了。刚才接到他们的电话,说好不容易活着回来了。他们一到印度,就遇上大雨,街上的水淹过膝盖,到处漂着人粪和小动物的尸体,他们上吐下泻了两个礼拜,居然还跑到一个无人岛上住了几天,过瘾极了!”

“过瘾极了?差点儿送命!”

“当然过瘾,毕竟这是他们自已的旅行,不是跟在父母后面,住大饭店,坐黑轿车,吃大馆子。他们寻找自已的定性,他们找到了!”

我怔了一下,笑笑:“好!今年暑假交给你自己,你自己去找吧!正巧,今年要为台南的德兰启智中心募款,你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去参加活动。你不必再跟我一起演讲,完全自己挑大梁!你也不用住在家里,自己去找地方住!”再强调一句,“去不去也由你自己决定,跟我无关!”

你可能一辈子都脱不开别人的阴影,

但最重要的是,千万别活在自己的阴影里

6月20日清晨,刘轩搭飞机到达桃园中正机场。我没去接,他自己坐车到台北,中午又上飞机去高雄,在文藻语专演讲。然后赶到台南跟主办募款活动的水长流公司开会,并搭最后一班飞机回到台北。

大概前一天太累了,他脸色不大好,我问他一个人出去应付的感想。

他居然又是一副不太服气的脸色说:“奇怪了!大家都叫我刘墉的儿子,为什么我总要活在你的阴影里?我还是没有自己!”

我又一笑,拍拍他:“记住!你可能一辈子都脱不开别人的阴影,但最重要的是,千万别活在自己的阴影里。”

又隔了两天,他跟我吃中饭。

“你找到自己了吗?”我问他。

“你一天到晚用BB Call叫我,我怎么找自己?”他还是那个表情,“你能不能不要一天到晚打听我到哪里去了?我已经22岁了!”

我想了想,可不是吗!他马上大学毕业,我在他这个年岁,都结婚了。

从那天起,我再也不查他的行踪。后来知道,他在台湾的一个月,居然大部分时间在台南。除了到学校演讲,还去瑞复益智中心见习,再到德兰启智中心做义工。更令我惊讶的是,当我和他应邀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举行座谈会时,他居然带着十几位义工,表演了一场舞蹈。他不但从纽约回到台湾,而且完全融入那个社会,甚至本地话都学会了不少。

要一个年轻人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主动地参与社会、关怀别人、贡献自己

最让我高兴的是,他说他已经不再活在我的阴影里,他找到了自己!我将永难忘记,7月10日那天,在文化中心座谈时,他作的结语

他提到在玉井乡的日子,提到那群智障的孩子。当他讲到离开德兰那一天,看着孩子们的交通车开走,孩了向他挥手时,当着4000多观众,他居然在台上泣不成声。

而那个跟我总是一毛、两毛,斤斤计较零花钱的他,竟把在台湾赚到的7万块钱,都捐给了台南德兰和高雄的观音线。

回到纽约,全家都觉得他一下子成熟了,更有礼貌、更关心家人。父亲节,他送我一个颈部的按摩器,送给公公一副听音乐的耳机。当我们要带他去大冒险乐园玩时,他宁愿留在家里,陪80岁的奶奶。

更妙的是,他不再跟我“算小钱”。他的心胸变宽了,仿佛天地也宽了。

我突然领悟,要一个年轻人寻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主动地参与社会、关怀别人、贡献自己。因为只有成熟的人懂得关怀,只有独立的人能够贡献,人不是在“爱”当中成熟,而是在“施”当中成熟,而且给予别人的愈多,愈会去关怀,我们做父母、师长的,常忘记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已经长大,大到不再需要我们的呵斥与监督。

从孩子忘带东西说起,别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


每天上午,学校的保安师傅都会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任务,就是穿梭在校园各个班级,把一些文具、水杯、跳绳之类的东西,送到它们的小主人手中。这些物品不是学生丢失在校园的,而是早上孩子忘记带了,家长送到学校门卫的。我在校门口值日的时候,好几次碰到有家长匆匆把东西送来:“老师,我孩子忘记带笔袋了,能帮我带进去吗?”“我孩子的语文书忘带了,麻烦你帮我带进去。”……一个下雨天,一个奶奶手里拿着一把尺来了:“我孩子是一8班的,尺子掉在家了。”我说:“没事的,他自己会想办法解决的。”“他会被老师批评的,回来要哭闹的!你帮我带给他吧!”“那你放在保安室,写个名字贴在上面,呆会我帮你叫人带进去。”可她却不放心,手里拿着直尺,不停地拉着进校园的孩子问:“你是几班的?你认识某某吗?”连问了几个孩子,都不是同一个班的。最后,我请一位老师帮忙带进去,她才放心地离开。

感慨家长对孩子真是“尽心尽责”:尽心尽责地帮他们“处理麻烦”、“解决后顾之忧”。这样做,家长真的是在帮助孩子吗?看似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却是在帮孩子逃避责任,逃避了自己因马虎大意可能受的批评,逃避了他本来要承担的责任。试想:每次忘记带东西,总会有家长及时帮他送来,哪个孩子会自己用心去准备所需要的物品?因为有坚强的后盾,所以他们就永远用不着学着准备自己的东西,反正到时候会有人送过来。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孩子永远不用为自己的丢三落四付出代价,他永远都学不会自己打理好自己的东西,什么事情都要靠别人操心。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如果孩子忘记带东西了,但又必须要用,那他就面临着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考验,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有人会开口问同学借,有人会向老师求助,有人会用其他物品代替,我就见过一个忘带直尺的孩子,连线时用铅笔来代替直尺,也连出了直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巧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家长们这一“送”,剥夺了一个绝好的、锻炼孩子的机会。

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爱太狭隘、太片面,认为不让孩子受半点挫折,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就是爱孩子,及时帮孩子解决“后顾之忧”是爱孩子。真正的爱孩子,是做对孩子成长有利的事,做能让孩子早日独立、自主的事。

孩子的成长,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大自然中,狐狸妈妈把刚长大的小狐狸赶出窝去,老鹰把小鹰扔下悬崖逼它学会飞翔,小黄羊生下几分钟就得站起来跟着妈妈奔跑

,否则就会被狼吃掉……动物都明白这个道理:要早日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生存的技能,不要依赖父母。可我们人类却舍不得让孩子在风雨中锻炼。在我们许多家庭里,家长过多地收权,过分地揽权、霸权,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育,影响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始终把孩子攥在手掌心,老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孩子不仅缺失了自由成长的机会,而且自我保护本能也逐渐退化。

爱孩子,就别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教育无小事,每一件看似小的事,都有一定的因和果,处理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看了周令瑜的《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更懂得,一些小事,找出其精华,对孩子的教育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书中周令瑜老师说了这样一件事:对于周围,我的原则是:只要这件事情不妨碍别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我这视为合理要求,尽管去做,不需要征得任何人同意。但是如果某事违背了这一原则的话,就会被坚决制止。有时碰到周周强烈要求做某事,比如有一次大热天的,周周一定要穿棉裤,我的常规思维告诉我,不能穿!但转念一想,我不应该制止。在37度的高中温穿上棉裤走在烈日下,这真是一道风景啊,惹来不少人惊异的目光。不久后,周周体验了高温中穿棉裤的闷热,觉得很不舒服,主动脱掉了棉裤,穿上了短裤。

周老师的原则,给了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只要合理,不用征求意见,让孩子自己做主。做为家长,自省一下,我们的孩子在家里是否问过:妈妈,我可以看电视吗?妈妈,我可以玩一会吗?妈妈,我可以……?有没有?回想起来,我女儿小时候有过这样的问话,惭愧!我们过多的干涉了孩子的行为和举止,把孩子当成了我们的附属品,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

从而剥夺了孩子的自主自力的权利和自己找快乐的内心。当然,一些危险品及比较危险的场所还是要绝对禁止孩子去发挥她的自主权利的。如水电煤气坚持不能玩,无成人带领绝对不能去海河湖边玩耍,玩的时候不能影响别人休息,不能对人大喊大叫没礼貌等等,这是原则问题,必须坚持。

接下来看周老师是如何对待周周夏天穿棉裤的事:如果我强行阻止周周穿棉裤,她一定会产生抵触情绪,和我对着干。让她体验了热天穿棉裤的不适,她自己主动换了裤子,孩子喜欢的,就是自己做主的感觉。因为有自主的权利,周周特别能遵守规则,对我没有任何的逆反,他是她最亲近的人,同时也是让她最能顺从的人。

看了周老师的做法,我们再自省一下,是不是大多数家长都是当即厉声制止夏天穿棉裤这种行为?然后孩子会哭闹,脾气急的家长可能还会对孩子施予暴力,会说这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不听话,有大热天穿棉裤的吗?傻吗?而周老师就是利用的她的原则,认为这事对别人没有妨碍,让孩子去做一下。有些事情,越不让孩子做的事孩子越是要尝试一下,这就是逆反心里。于是,周周大热天里,穿上了棉裤,也尝到了大执天穿棉裤的苦恼,自己乖乖地换了下来。

让孩子去做,没有妨碍别人没有伤害到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实践一下,她自己实践并验证出来的结果所给的教训,比家长口头上说一百遍要实用的多。

周老师的这本书所例举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我们却恰恰忽略了这些小事中的大方法。周老师用她十多年的幼教经验告诉我们“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个很大的命题”。

0-6阶段是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我女儿现在已经过了这个年龄,但看了后还是很受教育的,自省了自己的不当,教育的路无止境,以后的道路上,我们还要跟孩子同行,共同成长。请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们珍惜孩子的时光,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很多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常规的做法,有时也是在扼杀孩子天性。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成为“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的家长吧。

孩子,走多少弯路我都陪着你


这样的话你一定耳熟能详:

孩子,我这是为你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是过来人,我知道什么才是对的!

你现在恨我,长大了你会感激我!

现在如果我不提醒你,将来你吃亏了就会怪我!

但这样的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

关于这件事,孩子,我并不比你知道得更多,你得自己去尝试!

我不能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你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也许你是错的,但谁又能次次都对呢?我也做不到啊。

如果你碰壁了,我的胸怀永远为你敞开,但我不能为你做任何决定。

在美国参加家庭聚会聊到孩子,经常听到的理论是:“医生的儿子不见得就是医生。”“球王的儿子肯定不是球王。“里根年轻的时候是演员,小布什年轻的时候是个玩摇滚的浪荡子,如果他们的父母费尽心思、用尽手段,把他们强行“掰回正路”,也许就没有此后的总统先生了。

让孩子走弯路的真理是,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冥冥之中,所有的选择串在一起,成了一条弯弯曲曲却顺理成章的道路。如果家长横插一杠子,路就断了,没有逻辑关联了。不让孩子走弯路,留给孩子的也不一定会是直路,而是破碎的路,那将是孩子一辈子要面对的茫然和被动。其实,只要能自由选择,就是幸福的,哪怕是一条曲折的路。

弯路也好,直路也好,自己走才最重要

我在加拿大McGill大学进修的时候,我的导师Friedmen邀请我参加他女儿的婚礼,我惊讶地发现,他的女儿才19岁,大学还没毕业,而且她念的是印地语系,完全没有继承导师的应用心理学衣钵。

后来在一次集体讨论过后,我问他:“为什么不指导女儿走一条更好的路?”Friedmen用蓝色的眼睛慈爱地看着我:“什么是更好的路?”我边想边说:“让她选择一个好的专业...”Friedmen打断我:“那什么是好的专业呢?”我说:“应用心理学啊、金融啊、国际关系啊…”Friedmen:“然后呢?”“然后她就可以进很好的机构成为专业人士,然后找一位很般配的郎君,过上幸福的生活。”

Friedmen笑了:“可是我现在就非常明确地知道,我女儿目前很幸福。”他说:“如果当时我粗暴地阻止她和Joe来往,而且逼迫她去学自己不喜欢的金融,对,她可能会顺从我,进很好的机构,找个比Joe有钱。有地位的男人,但是,然后呢?然后她会在某个普通的夜晚醒来,觉得自己的人生完全没有意义。她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许,她会用一些心理暗示来帮自己渡过这个难关,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她最终不得不来找我,因为她得了抑郁症。”

“现在,她早婚,可能会经历为人妻、为人母的种种艰辛,甚至耽误她的学业。她学了一个很偏的专业,可能会失业,或者被派往万里以外某个贫民窟做社会工作,缺吃少穿,还要担心感染疾病。这一切在我眼前清晰可辨,我当然会心痛,但是我知道,她不会抱怨,她会在每一点艰辛后面积极寻找幸福的踪迹,因此,她的人生是完整的。如果她感到这样的生活很幸福,那么这条路对她来说就是正确的。如果她觉得不幸福,她自然会走回来,我又何必多此一举?”

让孩子直面自己选择的路,就算选错了、走错了,她也会收获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哪怕有一天把她放到森林里,她也有可能自己找对路出来。反之,一直给孩子安排阳光大道的家长,却斩断了孩子选择的能力和直面弯路的勇气。其实,弯路也好,直路也好,自己走才最重要。

不走弯路的孩子不是孩子

Semantha告诉我她跟儿子George在一起的时候,更多的是告诉自己要“忍住”,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指挥儿子做这做那。在美国,一个唠唠叨叨、满嘴大道理、总是把“我早就跟你说过”挂在嘴边的母亲,是不懂得教育方法的。有一次George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子,为她神魂颠倒,竟然把自己买自行车的钱拿出来给女孩买礼物。Semantha知道那个女孩儿只是玩玩而已,但是她不能说,只能眼巴巴看着。

那天晚上,George兴奋地说女孩儿答应和他约会,Semantha真想当场拆穿她的假面具,但是她不能,她若无其事地问儿子:“你准备好了吗?”George很感动,上前吻了她一下,说:“放心吧,都准备好了。”然后就开着车绝尘而去。

Semantha说:就是这样,我心里面骂了一万遍,有一千次冲动想要对他说,你在毁掉自己!不要去,你会后悔的!但是我只能敲锣打鼓送他去,因为,这是他必须要走的路。后来女孩儿认为他不借车给她开很吝啬,当场提出分手,George很沮丧。回到家里,Semantha知道情况,看到儿子垂头丧气的样子,摸摸他的头说:如果你有火,就全部撒出来吧,因为我完全能够理解你的心情,我不会被你伤害,我是安全的,永远爱你的。

如果,Semantha一开始就阻止儿子,也许他会听话,但是他可能会觉得那个女孩儿是他一辈子的遗憾,糟糕的话,没准会演变成私奔。

Semantha说她并没有权力去阻止儿子走弯路,但是,她有能力站在弯路的尽头,等着他,用自己的爱去抚慰他,让他有勇气去选择正确的路,让他得到教训之后还能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幸福。没有不走弯路的人生,就像没有不跌倒就长大的孩子,在孩子跌倒的时候,等他站起来,给他继续行走的鼓励和信心,这才是家长应该且需要做的啊。

走过多少条弯路,我都陪着你

Lily4岁的时候,爸爸带她去地中海旅游,爬山爬到一半的时候,有个本地人给他们指了一条近路,其他游客都纷纷往那条路走去,但是Lily不肯,爸爸并没有强迫她,而是拴紧背包带子,牵着她的手继续往上爬。

父女俩孤独而温暖的背影,从此定格在Lily的生命中,爸爸从来不会替自己做决定,而是陪着自己去经历,Lily从小就体会到了这一点。她上小学的时候,有段时间迷恋动画片,经常不完成作业,爸爸的做法是收起她的课本,陪她一起看电视。直到最后她考试成绩出来,Lily的老师把爸爸叫到学校里去教育了一番,Lily这才明白,自己的行为连累了爸爸挨批评。

高中二年级,Lily突发奇想要去参加《美国偶像》比赛,她有点五音不全,但是爸爸全力支持她,为她写横幅、贴标语、还做文化衫,还鼓动家里人做她的后援团。结果可想而知,她在海选中就被淘汰了,Lily很伤心地出来,一下就被爸爸搂进怀里,两人哭天抹泪儿。

在Lily的婚礼上,爸爸发表祝词,他说:“亲爱的,我不知道你选择的这个男人是不是对的,但是一直以来,我们无论欢笑还是流泪都一同度过,所以你根本不必害怕和不安,只要勇敢去爱,就是对的。”

不要剥夺孩子走弯路的权利,对漫长的人生而言,那条弯路上的风景,也许更美…

育儿心得:别剥夺了孩子成功的喜悦


育儿心得:别剥夺了孩子成功的喜悦

现在处处可见放养型教师,保姆型教师,有的孩子甚至上了大学,生活还不能自理,而今天我要说的是把成功的机会换给孩子。其实孩子都是很喜欢动手的。生活方面有的时候家长们喜欢包办替代孩子穿衣服,给孩子喂饭,导致孩子喜欢做什么事情都喜欢依赖父母,吃饭没有家长喂饭就不吃,衣服哭闹等着家长来穿。学习方面,可谓是家长占据了孩子的主动权,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都给孩子抱各种课外班,幼儿自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逐渐下降,所以我认为改善这一现象有以下几种办法

一、提供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教师与家长主动放手,大胆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如果你一味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孩子会遇到什么问题都会请求你来帮助他。逐渐的让幼儿主动解决问题能力下降,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候,可以重复幼儿遇到的问题,帮助幼儿延长思考的时间,带着幼儿在家或者在班级里转一转如果这时候幼儿看见一件东西,他认为能够解决问题,你确认为不能,但是你要憋住,让他自主探索,只有经过不断尝试,孩子与材料充分的接触了,孩子才能发挥这个材料的更宽更广的用途。当看到他们自己解决字的问题时候,他们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自信的笑容。既给幼儿增加了自信,又使幼儿自己解决了问题,增加了幼儿的成功经验,家长和老师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每天给与幼儿一种成功感一种习惯需要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完成,幼儿的成功感也是一样的,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给予幼儿成功感,使他们产生自信,可以在班中为动手能力不强的幼儿或者自信心不强的幼儿,最大限度发掘它们的优点,设置专门的小专题的主题墙,给与幼儿自信,内容有观察幼儿制作的过程图片与文字,还有观察到幼儿进步点。给与幼儿展示作品的空间,让幼儿感受到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支持幼儿自主发展,成功总在细节中体现,或许孩子不知道可以尝试哪一种材料帮助自己时,你可以给幼儿两种选择,请幼儿选择一种进行尝试,当孩子用这种材料帮助自己把作品完成,这就是一种成功的感受。

当幼儿像你展示作品时候,即使你能够看出画面的所有内容或者你认为这幅画面没有内容,你可以踏实下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向幼儿请教一般,可以问你可以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吗?我很好奇你这个用绿色的笔画的是什么?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这又是一种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方法。孩子像你清楚地讲述了他的作品内容,也许你认为他画的是什么。但是他给你讲述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它融入了自己的创意,以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和成人的关系进了一步。

创造劳动机会让孩子健康成长


为幼儿创造劳动机会?乍一看这句话,很让人意外。在一些家长眼里,现在生活条件这么优越,多数孩子都已离“劳动”这两个词越来越远了。

的确,在现今的生活条件下,不要说是小孩子,即使是大人也没必要,而且没有机会辛劳“劳动”。因而,在一些家长的意识中,让孩子动手劳动已是过时的教育理论。

但是,科学的幼教理念告诉我们,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在思想教育、人文培养等方面加以重视,也需要在其他方面加以引导。上述被一些家长认为已过时的“劳动”也是幼儿德育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重点组成部分。

众所周众,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仅源于幼儿园、家庭的细心教育,也源于日常的生活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动手劳动,非常有利于塑造幼儿健康的德育品性,能够培养幼儿的美德情操。

幼教专家认为,给幼儿一定的劳动机会,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有以下的益处:

1.有利于培养幼儿正确的德育态度。

现今社会,由于缺乏一定的劳动实践,一些幼儿因而缺乏良好的劳动意识和正确的生活态度,奢侈、浪费,不珍惜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往小的说,无益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往大的话,无助于社会的发展。而适当的劳动,有助于孩子养成勤俭节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正确生活态度。

2.有助于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经常让幼儿动手劳动,有助于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劳动让人身心愉悦,劳逸结合的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有助于幼儿的成长。

3.有助幼儿的身体健康。

适当的劳动,可以让幼儿得到锻炼的机会,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这在众多小胖墩盛行的今天,尤其具有积极的意义。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你自以为让孩子少走弯路,却不知剥夺了他的成长机会》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成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关于自以为是的狗大王的故事 1、自以为是的狗大王的故事 狗、猫、猪、鸭子在农人的院子里相安无事,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 在狗的眼睛里,动物世界只有它们这四种动物。在这四种动物中,狗无疑是最强大的,它曾分别同猫、猪、鸭子较量过,均以...
    2021-02-15 阅读全文
  • 关于自以为是的海龟爬山的故事 1、自以为是的海龟爬山的故事 海龟爬上礁石,被一只海鸟看见了。海鸟奉承说:“海龟先生,你能爬上礁石,就一定能爬上大山。” 海龟想:是啊,我能爬上礁石,能爬不上大山吗?能,一定能! 没有多想,海龟游出大...
    2021-01-29 阅读全文
  • 幼儿280个必读:自以为是的猴子 1、幼儿故事280个必读:自以为是的猴子 猴子是树林里大家公认的最聪明的动物。前不久他得了个智力比赛冠军,就更加觉得自己了不起了。 这天,猴子在树上荡秋千,兔子和一群伙伴在树下玩一个新游戏。兔子学了半...
    2020-05-28 阅读全文
  • 你以为瞒着孩子吵架是好事,其实会害了他 你以为瞒着孩子吵架是好事,其实会害了他 就在刚刚,我对丈夫的行为十分愤怒,一气之下我离开了厨房回到卧室,让丈夫一个人在厨房为孩子们准备早餐。我曾经以为自己能像之前一样咬紧牙关,等孩子们上学之后再与丈...
    2020-09-30 阅读全文
  • 2023形容人做错了事却不知错的简短句子(40条) 在工作学习中我们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总会犯一些错误或者做错一些事情。但是既然我们做错了就要及时知错就改。你收集了多少表达知错的句子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23形容人做错了事却不知错的简短句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收藏。...
    2022-05-28 阅读全文

1、自以为是的狗大王的故事 狗、猫、猪、鸭子在农人的院子里相安无事,过着平静安逸的生活。 在狗的眼睛里,动物世界只有它们这四种动物。在这四种动物中,狗无疑是最强大的,它曾分别同猫、猪、鸭子较量过,均以...

2021-02-15 阅读全文

1、自以为是的海龟爬山的故事 海龟爬上礁石,被一只海鸟看见了。海鸟奉承说:“海龟先生,你能爬上礁石,就一定能爬上大山。” 海龟想:是啊,我能爬上礁石,能爬不上大山吗?能,一定能! 没有多想,海龟游出大...

2021-01-29 阅读全文

1、幼儿故事280个必读:自以为是的猴子 猴子是树林里大家公认的最聪明的动物。前不久他得了个智力比赛冠军,就更加觉得自己了不起了。 这天,猴子在树上荡秋千,兔子和一群伙伴在树下玩一个新游戏。兔子学了半...

2020-05-28 阅读全文

你以为瞒着孩子吵架是好事,其实会害了他 就在刚刚,我对丈夫的行为十分愤怒,一气之下我离开了厨房回到卧室,让丈夫一个人在厨房为孩子们准备早餐。我曾经以为自己能像之前一样咬紧牙关,等孩子们上学之后再与丈...

2020-09-30 阅读全文

在工作学习中我们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总会犯一些错误或者做错一些事情。但是既然我们做错了就要及时知错就改。你收集了多少表达知错的句子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23形容人做错了事却不知错的简短句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收藏。...

2022-05-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