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十周年活动方案。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做父母的十年有效期》,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最近去拜访了朋友,当我们都坐在朋友家的后院吃东西聊天时,他们的大女儿回家了。大女儿今年18岁,已经不住在家里了。她跟着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进来,两个人手上都各拿着一支烟;穿着很新潮,露着小肚子,后面露出腰的部分还有一个刺青。

那个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两个人互相窃窃私语,有说有笑,但对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这让我蛮感慨的,我突然领悟到一件事,那就是其实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期限”的。

我第一次见到这女孩时,她才8岁,跟我老大现在一样大。10年前我去她家时,她可以在短短时间内,把我送的一瓶清酒上的字和图,都一模一样地画出来。

一个中国小女孩,居然可以把“日本清泉清酒”和酒牌上的樱花,三两下就轻松地描绘出来。我好惊讶,自从那次以后,我经常怂恿她的父母带她去拜师学艺。但他们永远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来搪塞我。

奇怪的是她的父母一面搪塞我,却又可以一面跟我炫耀她女儿最近又画了什么。突然惊觉10年过得好快,好像才昨天的事情,现在已经是10年后了。

我不认为她的父母现在有资格去批评他们的女儿,因为一直以来,她的父母只顾着自己,从没重视过她的教育问题。现在再想教育已经不可能了,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因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经“过期”了。而且她的父母在“有效期限”内也没努力过。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应该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验收的时候了。这验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针,也是孩子对外界的应变能力。“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我突然很感叹,我告诉我自己,我必须要在黄金时期内帮我的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因为时间真的过得很快,一转眼就过了。我不想将来只有叹气、摇头的份儿。

是呀!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小孩儿是老天爷(或上帝)给我们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时候,老天爷(或上帝)就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不要偷懒那十年


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赖的十年里用心教养,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长到青春期,父母再怎么努力,也再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影响。在龙应台看来,如果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忽略了教养,将来孩子再怎么叛逆,父母也只有摇头、叹息的作用了。

最近去拜访了朋友,当我们都坐在朋友家的后院吃东西聊天时,他们的大女儿回家了。大女儿今年18岁,已经不住在家里了。她跟着她的同居男友一起走了进来,两个人手上都各拿着一支烟;穿着很新潮,露着小肚子,后面露出腰的部分还有一个刺青。

那个男孩子的手腕跟手臂上也有刺青。两个人互相窃窃私语,有说有笑,但对外人都露出很不屑的眼神。

这让我蛮感慨的,我突然领悟到一件事,那就是其实父母跟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期限”的。

我第一次见到这女孩时,她才8岁,跟我老大现在一样大。10年前我去她家时,她可以在短短时间内,把我送的一瓶清酒上的字和图,都一模一样地画出来。

一个中国小女孩,居然可以把“日本清泉清酒”和酒牌上的樱花,三两下就轻松地描绘出来。我好惊讶,自从那次以后,我经常怂恿她的父母带她去拜师学艺。但他们永远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来搪塞我。

奇怪的是她的父母一面搪塞我,却又可以一面跟我炫耀她女儿最近又画了什么。突然惊觉10年过得好快,好像才昨天的事情,现在已经是10年后了。

我不认为她的父母现在有资格去批评他们的女儿,因为一直以来,她的父母只顾着自己,从没重视过她的教育问题。现在再想教育已经不可能了,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因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经“过期”了。而且她的父母在“有效期限”内也没努力过。

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

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都应该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验收的时候了。这验收的是父母的教育方针,也是孩子对外界的应变能力。“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我突然很感叹,我告诉我自己,我必须要在黄金时期内帮我的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因为时间真的过得很快,一转眼就过了。我不想将来只有叹气、摇头的份儿。

是呀!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小孩儿是老天爷(或上帝)给我们的礼物,当你不珍惜的时候,老天爷(或上帝)就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了。

我的十年成长历程


【回忆1998年】

5岁的迪儿被开心与喜悦包围

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爱中成长

滋润的活着幸福的享受着被爱

被爸爸抱着玩游戏

那时

迷恋上一个叫电脑的东东

【回忆1999年】

6岁的迪儿随着爸爸在不同的版图游荡

看着不曾看到的事物

看着美妙奇幻的音符

依旧

幸福

【回忆2000年】

7岁的迪儿有着童真的活泼

依旧幸福

但父母的爱缺失了

弥补而来的只是爷爷奶奶一味的溺爱

虽然幸福

但缺失了一部分

虽然糖不完整依旧甘甜

但!

看着小朋友的父母放学接送

感觉总有些莫明的异常

【回忆2001年】

8岁了

感受着一天一天的平淡

不甘。。。

更加喜欢上的游戏

与爸爸一起对战绝地风暴

赢时的喜悦足以压塌平淡

【回忆2002年】

9岁

空白的一年

记忆也许是丢失了

无论如何

大脑里根本没有

狠奇怪的一年

或许发生了什么事吧。。。

总是回忆不出一些具体的事情

【回忆2003年】

10岁

喜欢吃雪糕喝哪个叫什么的东东

每天中午西红柿炒鸡蛋米饭

导致后来我进去服务员不问我

直接上饭

还是老样子

只是这一年爸爸离开了

走的那天狠晚

我追着汽车给爸爸送纸

或许

他没有看到

那一天

是悲伤的!

【回忆2004年】

11岁

重新见到爸爸早已没有那般熟悉的感觉

没有了昔日的依恋

没有激动的将身体埋入他的怀抱

那刻

看着眼前的男人

陌生

或许在时间的长河中

他或许有丝丝遗忘

【回忆2005年】

12岁

突变的一年

在西站的马路穿梭着一个身影

她是我当时心中的暖流

玩着闹着疯着

宁愿身上衣被泥土玷污

宁愿回家被父母训斥

也决不退缩于玩闹

【回忆2006年】

13岁

6年级的最后1个月

在眼泪中

她走了

平静的走了

没有人知道我们将来是否相见

升学的压力不允许我有丝毫懈怠

一门心思的学

可是自那时起

眼帘中少了一个身影

【回忆2007年】

14岁

这一年的一切不想想

不想在谈

只想回忆开学初

在一片漆黑中

有一个人拉这迪儿在黑暗中前行

【回忆2008年】

15岁

烦躁的一年

爸爸说我乖了

我想只是冷了

不再频繁的与他顶嘴闹别扭

这样是乖了?

十年一个倒影 记外婆


今天一大早起床,就想到今天是感恩节,我顿时脑海想起了我最爱的一个人,也是我最感恩的一个人,我今天的就是她曾经的给我的,她是我最爱的人,我也是她最爱的人,感恩节,我用这些文字记录,记录所有的一切,让我的感恩在此永远保存,致我最亲爱的人。

这是我的回忆,也是我的感恩。一个人的思想,是在不断的思考中变化的,也是在不断实践中领悟的。我的人生,我的两个十年,却只有一个倒影。在去年的时候我觉得人生应该是十年一个倒影,也就是说每个人每十年都有一次改变化不同的改变。

现在,当我看到那个时候的思考,我很是无语,因为我的这十年根本没有倒影,也没有真正的到过什么,所以,我觉得我是两个十年才有一个倒影。这是我对人生的观察,更是我对人生的领悟。

以下是我去年写的《十年一个倒影》,仅是我的随笔,这也是我对我亲人的记录,也是我对他们的祝福,就是看这篇文字的时候,我觉得我是《两个十年一个倒影》。

原文《十年一个倒影》:如下

“只要一谈起时间我就有一种说不出是喜是悲的心情。从我的童年到现在的一个青少年我是多么的艰苦。我不象别的孩子那么的幸福。现在的人都说“80后”的一代最幸福。而我却那么的与之相反。

从小学到现在我最忘不了的3个人是外公外婆还有我的舅舅但也有我的爸爸和妈妈啊。

从1998年的小学到现在的大学时光我的外婆是我一生中不能忘记的亲人,她对我的爱超出了妈妈给的。

从1998年到2008年对于我也是一个纪念的时段,也是一个倒影。对别人说这10年是欢快的但对我来说这10年却是悲伤的。

从年少无知到一个爱沉默的少年,我的十年如一个倒影矗立在这个不完美的人生之中。我没有很快乐过,但也有过快乐。那就是和外公和外婆在一起的一段日子。和他们在一起虽然生活艰苦了些,但我觉得那段时光是我这十年最美的时光.

十年一个倒影是这样的,人十年就一个样子,事物也这样十年一次总结。在这短短的十年之间,我的确也该记录一段文字,但又不知该写什么来记录我的十年时光。说时迟,但十年也不算太短。自己静下心来仔细算算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十年。所以,十年是我们转变的一次也是我们苍老的一个时间段。

1998年到2008年我转变了许多,从无知的童年到一个少年。我转变了。在转变中有喜怒哀乐的伴随,如果一个人的人生中没有挫折那么这个人的人生也是不完美的。

人生有许多的事要去做,有亲人在身边是最幸福的。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所以,我们在时间的流动中要学会离别。

人要学会感恩,感恩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有的,因为不可能一个出生的婴儿不需要人的照顾。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人生的与众不同需要无数个亲朋好友们的关照。我们要学会感恩这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啊!

所以说,十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倒影,十年我们要对自己曾经做的来一个总结或一个记录,因为,十年是一个倒影,一个人时光的倒影。

我的这十年我要首先感谢我的外公和外婆和舅舅,其次是我的爸爸妈妈和我的哥哥以及我所有的亲人们。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

这篇文字是我最真实的记录,外婆是我最亲的人,现在我们生活在两个城市,见面的机会很少,而且我最亲爱的外婆现在年纪也已经大了,我真的很是想念,外公已经去世了,就剩下我外婆一个人。此时思念加记忆,我更想见。

外婆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对于每一个人,无论认识与否,只要从家门口路过,或是相见,她都会招待这些人,让他们回家吃饭或是喝茶。对于陌生人就是这样,熟悉的就更是如此了,这样的思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亲切。

十年一个倒影,我感恩与我的亲人,两个十年一个倒影,我仍感恩与我的亲人,这其中也包括我身边鼓舞过我的人。

这是思念、这是牵挂,这是我一个人的思考,但对于感恩,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恩人,至于怎么去报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方法。但请千万别忘记。

我的人生我以为和别人一样是十年一个倒影,但是我错了,我的人生是两个十年一个倒影。但所有的一切我都会慢慢实现,直到达成自己的梦想,我想你也一样都在努力。

人生不同,无论是十年还是两个十年,我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

感恩节,总想用更多的方法感恩自己的恩人,千言万语,我把自己的的一切感恩记录下来,铸成永恒,我永远感恩的人,一个我最爱的女人。

孩子阅读的关键十年!这些你做到了吗?


你耕耘什么,将收获什么有一句话说“不阅读的孩子,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因为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如果你还是对孩子的阅读不屑一顾,只关心他的学习成绩,看到没考好就打骂,但就是找不到孩子为什么没有考好的原因。其实是孩子的能力根本就没有提升上去,死记硬背式的学习,终究是没有效果的。因为语文的学习在于阅读。这几年的教育改革,在今年的语文课本设置上看到了一丝生机和变化。

今年400多万中小学生将启用新版语文教材:里面的亮点是更加重视孩子的阅读,并且提倡孩子和大人一起读,增加课外阅读的一个要求。下面我们仔细看看这些变化:增加了一个“快乐阅读吧”栏目,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材第一单元的入学教育中,有一幅图是孩子们一起讨论《西游记》等故事,语文学习将越来越重视孩子的阅读表达,通过读故事、演故事、看故事等,提升阅读能力。入学教育中第一次提出阅读教育,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这就是提倡亲子共读,拓展孩子课外阅读的一个方向。希望老师和父母能够一起,真正地在这两点上下功夫。因为语文教学不能单篇碎片化教学。需要一个阅读的氛围,一个阅读习惯和水平。可以说,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成绩肯定不会很好,因为综合能力的考核需要更多的阅读量和知识量来支撑。

而且可以想象在新的时代里,没有阅读能力的人,是会被淘汰的。因为信息化时代,需要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很多家长一看到深度的报道,马上就傻眼了。但是那些狗血的娱乐新闻倒是能够乐呵呵地笑几天。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是学习的需要,是个人发展的需要。父母没有权利去剥夺,而是要积极地为孩子培养这种习惯。而且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有关键期的。错过了这个关键期,那就要付出几倍的努力,而且收效甚微。

阅读的黄金十年是哪十年呢?阅读的黄金十年可以说是从0岁开始到10岁,最需要做的就是阅读习惯的养成。

孩子在0-6岁有一个感官关键期,从出生起,孩子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这个时期孩子就可以接触图书,由父母开始进行亲子共读。而这个时期的努力,将为接下来阅读习惯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的文化敏感期萌芽于3岁。在这个时期,孩子会有一个识字敏感期,此时期的阅读建议是:可以给孩子阅读一些经典绘本,千万不要觉得孩子不识字,就不给他阅读,而是要多阅读,让孩子从宏观上认字。这个时期,孩子能宏观地认识文字,也就一个整体的形象,还不能够分解字的笔画,达不到书写,更不能掌握字的含义。

5-7岁,孩子进入大量认字的阶段,可以读一些简单文字类的图书,比如《中国童谣》、《开心柯蓝》、《不一样的卡梅拉》等图书。8-10岁,孩子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开始有自己明确的阅读爱好。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

这个时期可以读深厚一点的书,不能再简单地停留在绘本阶段,比如《诺贝尔青少年系列》、著名翻译家任溶溶担纲的《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还有一些经典的世界名著。

这个阶段,孩子就像一个海绵一样,吸收着周边的信息,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触角不断伸长,阅读的视野不断扩大,如果在这个黄金时期没有让孩子的阅读习惯得到很好的培养,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缺憾。到了高年级或者大学,要想再去弥补,难免“先天缺陷”,无法治愈。

为什么要在10岁前培养呢?因为这一阶段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主要是在10岁前形成。

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这样说:“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0岁。在这段时间中,如果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后来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永远无法拔掉和剔除了。”如果孩子过了10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已经很低了。

假如这10年里,你让孩子形成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习惯,你会省心很多。阅读的关键十年,给予父母三条黄金法则:

1、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你做了什么很重要你仔细想想,家里有书吗?你自己最近读过书吗?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我发现过一个很有趣的事,只要我看书,小小鱼基本都会去提几本书来,说要我讲。每次我得满足他,我才能自己继续读。但是我如果在电脑前面,他会跟我说,我也要玩。于是他就来我怀里敲键盘。幸好我不追剧,不玩游戏。否则他肯定都会学了去不可。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有一次他还问我,为什么小孩不能抽烟呢!我想你应该看到了自己。如果你天天追剧,那孩子怎么会去爱上阅读啊!我敢保证,只要你将家里的电视机关掉,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建一个读书角或者书房;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给孩子增加书的速度要多于自己的应酬次数的话,你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孩子。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基本就是从这样的家庭里长出来的。

讲真,没有人天生不爱阅读,也没有人天生就爱书。你会说你自己天生就不爱阅读???其实你会说自己只是没时间看书罢了。读书的时间,现在是我们中国人最舍不得花的时间。而打牌的时间,是大街小巷最时髦的时间消费。

所以我们常常想给孩子找一个读书的地方,方圆20里没有书的踪迹。与其怪社会不懂味,不如自己努力,给孩子建一座家庭图书馆。愿你的时间不要放在电视机和商场里。特别是做了爸的人,不要把时间还放在网吧和游戏上。你这样做,孩子不学你,都对不起你啊!

2、给孩子选一套好书很重要

人靠衣装马靠鞍,好马配好鞍才行。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匹千里马,你把他当驴养。可叹这世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很多孩子是爱阅读的,只是苦于两点,与其失之交臂。一点是从来没有真正地读过,没书可读。一点是从来没读过适合的书。

有人会说,没书可读,太危言耸听了吧!学校里不是正读着嘛!说实话,学校里的课本不能叫阅读,不能等同于真正的阅读。有妈妈说怕孩子分心,只要读学校的课本就好,能考高分才是王道。好吧,你赢了。你赢在了对孩子分数的重视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忠实粉丝。

只是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不杂学一点,将来出了学校怎么混。骗子这么多,傻子都不够用了。单纯的学生已经成了骗子们的香馍馍。

另外我们谈一谈为什么说孩子没有读过合适的书。这种情形太普遍了。我们打开淘宝,看看热销榜单。有不少的格林童话改编本,365夜故事改编本,性格养成100法等。小巴掌大的书,20本一套,只要9块9,还包邮。你想过孩子的感受吗?自己的第一套启蒙书就是这种书。画面都是花花绿绿的,美其名曰“视觉刺激”,图形扭曲变形,美其名曰“开发想象”,将一只老虎画成一只猫,是想告诉孩子老虎就是猫科动物吗?别拿这种劣质的图书荼害孩子的心灵了。

还有一种就是父母认为的好书,硬塞给孩子读。比如有些父母觉得要给孩子读国学,于是买了三字经,百家姓,天天给孩子读。自己不知道其中的意思和朗诵的音律之美,当然无法让孩子去感受。

所以一顿搞下来,孩子对阅读彻底没有了兴趣。妈妈一说阅读,孩子的头就大了。有时候,就好像你养一只小白兔。它喜欢吃青菜萝卜,但是你给他吃大米,吃鲍鱼海参。因为你觉得这是好东西,但是兔子未必喜欢呢!有时候,父母选书就是这样,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给大家从图书的一些硬性指标说说选书:纸张、油墨、印刷精美安全,厚度尺寸要适当。让孩子欣赏的图书都必须严格要求其字体、图书印刷清晰、精美。对于小家伙来说,圆角的图书比直角的更容易得到保护。尺寸的话,对于大孩子没什么要求,但是小家伙们更喜欢小一点的,手掌书,手指书,互动书,洞洞书简直就是小家伙的最爱,因为他们的世界小小的。关于选书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均衡:就好像给孩子吃东西一样,我们要讲究营养的合理搭配,选择图书也是如此,不能孩子爱读漫画,家里就只买漫画书;孩子喜欢地理历史,那就不管其他自然科学;孩子喜欢童话故事,那就不读社科文学,肯定不行,给孩子读书,就要荤素搭配,内容多元化,让孩子的视野变得开阔。

3、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及水平很重要有很多妈妈希望我给孩子推荐图书,其实这有点瞎子过河的感觉。真正能给孩子选择图书的是两个人:一个是父母,另一个是孩子自己。

有人找鱼爸咨询给孩子读什么书好,我一般会首先问孩子读过什么书?喜欢什么类型的书?很多妈妈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如何,不了解孩子的兴趣,所以选书无从谈起。所以,一定要坚持亲子共读。因为我觉得只有亲子共读才能让父母真正地了解孩子。因为孩子的阅读能力很多时候和年龄都无关,比如小小鱼现在已经能够理解大孩子的一些书。有些7岁的孩子能读9岁孩子的书。这个阅读能力的形成跟孩子的阅读经历和积累有关。

而这个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父母要有足够的参与和把握。不要觉得自己丢几本书给孩子就行。

另外就是要了解孩子的兴趣,不要逼着他去读一些不感兴趣的书,也不要阻止他去阅读自己想读的书。有些妈妈看到孩子天天只读漫画,就逼着他去读文学书籍,那孩子一下子肯定接受不了。你可以给他一些故事性强的美绘图书,图片还是有很多,文字相对较少,给孩子一个过渡。在这个过渡的过程中,你可以做的事很多。比如向孩子推荐一些好的书,并且勾起他们的好奇心。增加其他图书的比例,慢慢地就将重心转移了。真正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孩子,阅读量一般都很大,而且几乎是不挑食的。

做父母的十大禁忌


当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我们原有的闲适的生活将被打乱,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让我们如履薄冰、惴惴不安,惟恐因自己的不慎导致孩子的缺陷,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大事。

然而,因为没有做父母的经验,往往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手忙脚乱,认为自己已经尽心尽力了,可收效甚微,所以蔡笑晚先生认为要做合格的父母就应该拥有“父母上岗证”,要先培训再上岗,只有这样你才有资格成为称职的父亲和母亲。当然,这是理想化的教育,但作为父母亲,我觉得非常有必要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知道他(或她)的想法,明白他(或她)的需要,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以我为尊。

一、不要空口威胁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的玩具再不收的话,我要扔到外面去了。”结果呢,孩子依然磨磨蹭蹭,妈妈最终也没有把玩具扔下去。久而久之,孩子也知道这只是妈妈威胁的话,兑现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不按照妈妈的要求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挑食,很多家长都是追着孩子跑,有时候实在气不过,就会发狠说:“你到底吃不吃,你不吃我就倒掉了,不过,呆会你想吃就没有了,什么也不给你吃了。”孩子笑嘻嘻的不当一回事。可是,过了一会儿,孩子就嚷嚷着肚子饿,家长早忘了前面的威胁,或者说看不了孩子的苦苦哀求,各种能填饱肚子的零食马上塞进了孩子的嘴里,让孩子知道了不吃饭也没关系,反正可以吃别的东西填饱肚子。从此以后,吃饭也就成了一个问题。

孩子一些坏习惯的积淀,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一点一滴为孩子所累积起来的。因为我们轻易地威胁了孩子,又不能真正实现这个后果,让聪明的孩子识破了你的意图,轻松地瓦解了你的威胁,同时使孩子对你丧失了该有的权威和可信度,反而让孩子对你的威胁多了一层免疫力,知道你只是说说而已。因此,当我们不能兑现后果时,绝对不要随口去威胁孩子,不然会适得其反。

二、克制骂人的冲动

即使你是在盛怒中,骂人也是属于绝对禁忌的范围。在我和孩子们的交往中,常常会听到一些粗俗的话语,究其原因是家里的爸爸妈妈平时就是这样骂我的。家庭的早期教育决定了一切,有人指出: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家庭的影响对孩子来说是举足轻重的,所以不管孩子犯下怎样的“滔天大罪”,做父母的不能粗言粗语,要知道骂人对孩子的自我价值观会造成永久的破坏。

三、父母口径必须一致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的口径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比如说,妈妈告诉孩子该准备上床睡觉了,可爸爸却说:“还早呢,让他看完这个节目再睡吧。”这看起来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可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他(或她)会认为妈妈说了不算,爸爸让我看完再睡,那我就可以看完这个节目。长此以往,渐渐地,妈妈的权威受到了蔑视,当意见发生分歧时,孩子就会征询另一方的意见,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在教育孩子中,父母的意见应该具有同一性,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轻易地否决另一方的意见,从而降低了一方在孩子眼中的威性。

四、不要对孩子记仇

孩子总有犯错的时候,不管孩子有多优秀、多乖巧,他(或她)毕竟是孩子,难免会做出一些令人不能容忍的事来,负责任的父母会用纪律去约束孩子,然后让事情永远成为过去。但我们也会遇到这样一些父母,当他们在训斥孩子的时候,往往会牵扯出以前的事,甚至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十年一剑,孩子的兴趣慢慢磨


见过这样一个女孩,幼儿园时妈妈带她去学游泳,她脚板是平的,俗称“鸭脚板”,游泳一学就会,而且学得相当好,教练觉得这个孩子在游泳方面是个可塑之才,建议她的妈妈送她去市体校,将来会有机会进国家游泳队。

女孩的妈妈拒绝了,她觉得女孩还是应该小巧玲珑学业有成才是正途,把全部时间用来游泳必将锻炼出五大三粗的身材来,然后这个女孩就放弃了游泳训练。

上小学时周围的女孩子都在学钢琴,这个女孩也开始学,每周末去上两个小时的课。女孩到了小学三年级,学校开设了英语课,妈妈又给她报名新东方的课外班,也是每周末去上,一上又是三年。到小学六年级时,钢琴课早就停了,这中途还上过绘画、跳舞等别的兴趣班,迫于考试的压力,英语课外班倒一直上,但并未显著提高她小升初的英语成绩。

初一时,这个女孩自己忽然意识到有门才艺是件很出风头的事,她跟妈妈提出想学琵琶,妈妈又去给她报班学习。但这时学业压力太重,已经抽不出更多时间来练习,学了几次也就不了了之了。

到女孩高中时,尽管她有着天使般的脸蛋,但游泳方面的天赋早已丧失殆尽,游不了多久就会呛水,绘画、舞蹈、钢琴、琵琶等曾经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学过的兴趣没有一项能拿得出手,更别提英语了。

我曾经问过她的妈妈为什么要给她报那么多兴趣班,她妈妈说,我也没有强迫她,都是她自己感兴趣想学的。前几天和小区的一个家长闲聊,我问她家的孩子还在学钢琴吗,她说早就不学了,现在改学画画了。我听后心时一紧,真怕这个女孩又是一个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例子。

究竟什么才叫孩子的兴趣?如何将兴趣转化成受益终生的能力?恐怕许多父母没有想过。

现在的父母在对待孩子的兴趣问题上有这样两种极端观点:1.想学什么就让他学什么,总是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2.兴趣就是好玩,学不学都行,我没学什么还不是一样活得很好,干啥要把童年搞得那么累。

那些一到周末就带着孩子公园游乐园四处疯玩,只恨没有稀奇玩意儿玩,只怕耽误孩子童年玩乐的父母,她们大多都持这样的观点,而这观点来自哪里?来自“我不是虎妈”的坚定,来自对“童年就是玩,玩就是学”的误解,来自“德国孩子的童年都在玩”的崇洋情结,来自“我要尊重孩子玩的天性”的盲信。

一个人的天赋以兴趣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兴趣总是在玩乐中被发现,但只有百分之一的天才不论有没有更多玩乐设施的刺激和老师手把手地教导,他的天赋都可以持久闪亮。

但普通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可能某个时期在某个认知上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天赋,比如,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画画,画很久都很专注,也不觉得累,而有的就觉得画画真不好玩,画不了几笔就跑没影了。

这时,我们可以说那个能画很久的孩子对画画很有兴趣,你若问他喜不喜欢画画,他也会说喜欢。但如果父母带他们去上绘画班试图把这个画画的兴趣固定下来,他们可能学不了多久就出现畏难情绪,父母也感觉不到他们对画画的热情了。此后即使不上这个兴趣班,他们也回不到最初对画画的迷恋上了。

是他们对画画没有天赋吗?也不一定,天赋不是个标签随时贴在身上,它需要持续打磨才能成形,不打磨,曾经有的一点点也可能会消失。开头提到的那个女孩在游泳上的表现就是小时候看似有天赋,中止练习后这个天赋也就泯然众人矣。

基本上孩子都是这样,他们能同时对好几件认知行为感兴趣,可是你若让他们坐下来研究得深一点再深一点,他们就一样也不喜欢了。有时候是老师的教导方法不得当,导致孩子体会不到成就感进而丧失兴趣,有时候是他们本来就不是真的喜欢。父母太把孩子嘴里的兴趣当回事,就很容易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从一项兴趣跳到另一项兴趣中,最终一事无成。

对所有孩子来说,兴趣是开始一项认知练习的敲门砖,但如果学一段时间之后最初表现出来的兴致丧失,那和没有这个兴致也在进行这项练习的孩子来说,两个孩子的起步没有多大差别。如果两个孩子有一天站在同一个竞技台比赛,那么谁练习的时间长,花费的心力多,谁就更能获胜。从根本上来说,孩子有没有什么浓厚的兴趣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父母能否和孩子一起找到一项他至少不强烈反感的兴趣,不管多苦多累,都能坚持学下来。

如何坚持学下来?请不要一上来就指望孩子自动生成良好的自制力。良好的自制力不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但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的半强迫半引导是完全必要的。半强迫是因为练习某项技能的过程极为枯燥,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健全,很难忍受枯燥的感觉。

半引导是因为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能因粗暴强迫让他产生强烈的抵触和逆反情绪。这样的孩子如果在一项技能的练习上达到了某种较高的程度,他便能体会到拥有这项技能所带来的好处,进而才会对此产生愿意主动继续研究下去的兴趣。所以我们总能看到,大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孩子都会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但在他们学习成绩好这个事实达成之前,他们也未必喜欢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

美国心理学家Willingham写过一本教育类畅销书《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他认为,标准化考试可能培养不出善于分析、归纳或批判的学生,但标准化考试在执行的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加强了记忆,积累了事实性知识,这些事实性知识将存储在一个人的长期记忆里。一个人只有长期记忆的货箱里存放了足够的背景知识,他才能随时调动这些知识使自己变得聪慧,进而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他也认为最理想的教是在注重技能的环境里,能够在学前班甚至更早开始就更好了。

我个人的理解是,孩子的认知兴趣能否长久不是看他生来对什么感兴趣,而是他在某项认知的过程中积累的背景知识有多少,这种积累完全可以从孩子上学前就开始。

一个孩子从6岁上小学到18岁升入大学,看似有十几年的时间用于学习,但刨除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之外,他们的业余时间少得可怜。如果真打算学习一项才艺,那最多的时间就是小学六年,初中之后他们便再无更多精力用于此。

无论父母是出于功利心指望学点才艺为小升初加分,还是出于培养孩子的情操,都应该从一开始就固定一到两项坚持下去,而不是把时间用于反复选择和判断孩子真正的兴趣上。

近十年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研究综述


近十年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关系研究综述

在影响儿童成长的诸多社会因素中,家庭因素显然是最重要的。它是儿童的社会联系中出现最早和持续最久的一种,而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又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一种主要的家庭关系。儿童早期唯一的社会联系可能就是与父母的关系。亲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情感关系将会影响到儿童对以后社会关系的期望和反应。

一、亲子关系特点的研究

1.亲子关系不对称性的研究

从心理意义和社会资源两方面看来,亲子关系是一种不对称的相互作用关系。子女需要得到父母的保护、抚养、交流,不仅婴幼儿时期是这样,即使到了童年、少年时期,父母仍然为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食物、住处、指导、劝告、关怀、慈爱以及纪律和控制;反过来,他们也向父母提供了顺从、合作、帮助和满足情感关系的机会。显然,亲子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但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又具有不对称的特点,孩子和父母都对对方抱有期望,然而这种期望并不对称:儿童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父母往往能在短时间内给予满足,而父母想从孩子身上得到的则常常需要孩子长期的努力,并且,从亲子关系的很多方面来看,孩子的需要超过了父母需要,父母对孩子大多是“只求付出,不求索取”。

一般地说,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从亲子关系中学到的是对权威的理解和对规则的服从,而从同伴关系中学到的是平等、民主的观念和公正、合作的原则。在亲子关系中,通常由父母掌握着权力和限制,儿童的合作就意味着对父母权威的顺从和尊重。父母指导和训练孩子,孩子遵从父母的教导,从而自然地形成了亲子关系中父母占有权威地位。从总体上来看,亲子关系中父母占主导地位,子女处于服从地位,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

2.亲子关系相互作用的研究

长期以来,亲子之间的关系都被看作是一种由父母教育孩子并塑造孩子行为的过程。新近的研究认为,儿童的气质特点决定,了他以后的攻击性和顺从性,父母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调整纪律训练方式的。换言之,父母倾向于使用对他们自己的孩子最为有效的任何抚养方式。父母的抚养方式与儿童特点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好与一般推测相反:不是父母的行为模式引起了儿童的某些行为,而是儿童的行为模式导致了特定的抚养方式,父母选择的管教方式更多地由孩子做了些什么决定,而不是由某种父母一贯使用的方式决定。另一项研究也认为,当母亲在影响孩子时,孩子也在影响着母亲,亲子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双向因果沟通。

依恋研究发现,婴儿期影响依恋关系的因素与母亲和婴儿双方的特点有关。母亲的敏感性、合作性和接受性等特点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婴儿本身气质的特点也对依恋有重要影响,如规律性和反应阈等气质特点影响母婴依恋关系。这些结果表明,父母并不是不管孩子的什么行为都使用某种一贯的管教方式,也说明儿童确实对父母抚养活动产生一定影响,儿童也是亲子关系的一个积极方面。

3.亲子关系作为一个系统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社会学对儿童社会化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儿童的抚养看作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过程。更进一步的观点是将家庭看作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其中每一个家庭成员的特征和行为都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并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反应。现代发展心理学一直试图弄清父母的特征、态度、育儿活动与儿童的人格、认知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尽管人们很容易认为,父母的行为决定或铸就了儿童的行为。但是关于儿童抚养的研究绝大多数都是相关型研究,因而还不能确定这种因果关系。我们应当看到,儿童行为的塑造是一个十分复杂而难以预测的过程。儿童在自己的能力、气质、人格和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以独特的方式对他人的行为做出解释和反应,积极地进行着社会化过程。亲子关系存在于家庭之中,而家庭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社会环境之中。同一个家庭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将形成不同的作用系统,研究亲子关系必须考虑由此形成的不同系统。此外,还有人认为,亲子关系还具有不可替代性、持久性、强迫性和变化性等特点。

二、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的研究

亲子关系与儿童行为有着渊源关系。研究[5](P329)表明,儿童的攻击性、社交抑制和退缩以及社会责任感倾向等与亲子关系密切相关。

1.亲子关系与儿童社会行为的研究

多数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不安全依恋与攻击性相关,不安全依恋及其相关因素似乎是儿童反社会行为的前提条件。一项研究认为,在2~3岁时,儿童的攻击性常在家长使用权威方式反对他们的活动之后出现。通过对家庭环境状况的研究发现,父母婚姻冲突、争斗及随之而来的离婚等与儿童攻击性高度相关。家庭冲突会进一步伤害儿童的心灵,削弱甚至抵消了父母教育所起的作用,儿童在此情形下更容易遭到父母的拒斥,直接导致儿童苦恼、愤怒,并通过模仿增加对他人的攻击性,因而逐步发展的不良亲子关系就成为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增加的一个习得性条件。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母亲与儿童之间的和睦关系对儿童的攻击行为有显著的负效用;同时儿童的攻击和破坏行为反过来影响亲子关系的和睦。攻击性和有反社会行为的儿童为自己制造了一个恶性社会环境,这种环境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对外界的敌对态度和破坏行为。在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中,一般认为和睦、融洽的亲子关系会促进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但有关对照研究发现,亲子关系与儿童亲社会性之间有显著的相互作用。这可能是因为亲社会行为不像攻击性、破坏性行为那样,会对别人带来伤害性后果,因而也就不那么引人瞩目,也不会引起父母的强烈情绪反应。

在利他行为研究中发现,那些不会怜悯他人的婴幼儿的母亲大都采取限制、惩罚或不做解释地使婴幼儿离开他人苦恼情境的方式;而会怜悯他人的婴幼儿的母亲则易对伤害事件进行有感情的解释,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烦恼的关系。在后一种情境中母亲实际上等于给孩子进行了移情训练,只有使儿童的注意集中于他人的苦恼,怜悯他人的行为基础才能确立。关于家庭中的相互影响决定儿童行为抑制的研究有一些争议。

一种意见是,儿童行为抑制是一个稳定的气质决定的倾向,从而限制了儿童的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关系;另一种意见是,儿童的行为抑制是不敏感――不安全的交互作用和关系的产物。回避的、安全的和反抗的母子依恋各自反映了儿童不同水平的抑制,对一些儿童来说,行为抑制似乎是处理来自于不熟悉环境威胁的一种手段。进一步的研究[6](P67)发现,学前儿童的行为抑制开始产生了性别差异,女孩的行为抑制一般多于男孩。因为女孩的害羞在社会关系中很少体验到消极后果,父母因而对改变女孩的害羞较少做出努力。

2.亲子关系与儿童社会责任感、人际选择的研究

社会责任感包括“做好事”和“不做坏事”以及改正错误并弥补其消极后果等。同情心、利他主义、内疚感和抵制诱惑是社会责任感的相关因素。亲子关系是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它开始于儿童2岁时对母亲要求的服从,而当儿童遵照母亲的安排并实际行动之时,这似乎是社会责任感内化的一个早期标志。这种内化依赖于循循善诱的说服、亲子关系的温暖和敏感性。可以肯定地认为,安全依恋比不安全依恋的儿童更有同情心。亲子关系对不同的儿童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惧怕型儿童中,轻微的控制会导致最佳的唤起,使儿童产生责任感;而对于不惧怕型儿童,移情的母子关系提供了责任感内化的必要动力。有关依恋的研究认为,儿童的行为问题也与婴儿期的不安全依恋有着密切关系;同样,依恋关系又是学龄儿童适应不良和行为问题的重要预测指标。

对于青少年和成人的依恋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依恋关系影响着青少年的社会信念和个人关系取向,青少年在选择同伴和恋爱对象时,受到依恋关系的影响。在家庭关系中,安全型依恋的青少年更可能维持着与父母相同的群体信念系统,并对家庭有着同样的情感关系。目前亲子关系及其与儿童行为关系的研究正不断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正朝着对亲子关系的机制,不同年龄亲子关系的特点等方面深入下去。但研究中的整体性系统性还稍显不足,国外研究的介绍较多,中国本土化的研究开展得较少。

孩子是否经常玩手机,十年后的区别让人震惊!


经常玩手机的孩子和不玩手机的孩子,十年后的区别让人震惊!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走进千家万户,上到75岁的老爷爷,下到5岁的小娃娃,都能拥有智能手机。

虽然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是未成年人到底能不能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有多大?

不久之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公布了自己长达十年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

这位科学家在10年前从全国各地的中下阶层的家庭中选取了100名孩子,将他们分成了两组:50名是接触不到手机的孩子,50名是对手机痴迷的孩子。然后对他们进行跟踪调查。

10年后,调查结果如下:50位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学。另外50名孩子几乎全部考入大学,只有三名孩子高中毕业后选择在家帮工。这些考入大学的孩子们,有16位获得了学校的全额奖学金。

可见,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手机是如何毁掉孩子的呢?

01、智能手机影响儿童健康

智能手机伤害孩子视力,导致孩子失明或者伤害孩子颈椎,导致孩子颈椎变形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些伤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见为实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无形的伤害。孩子临睡前玩手机,手机画面过于明亮,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导致睡眠障碍。

另外,沉迷智能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02、手机让孩子患上抑郁症

有专家表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就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孩子。

这是因为智能手机能够快速便捷地让孩子得到满足感,缩短注意力持续时间,让人越来越感到厌倦,所以过度使用手机会让人容易抑郁。

03、手机损伤脑神经

孩子的生理构造和生理形态与成人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电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对儿童神经系统的伤害远大于成人,过度接触电磁波辐射对儿童健康状况和认知力会产生一定影响。

04、手机耽误孩子学习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鼓噪乏味,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

手机可以方便快捷地寻找习题答案,很多学生面对难题不再查找书本,深入思考,完全依靠手机搜索答案,导致了孩子产生思维惰性。

考试没有答案可查,一个不喜欢思考的学生是不会有好成绩的。

每个孩子的时间都是一样多的,精力也是如此,整天沉迷于手机世界里,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必然下滑。

孩子玩手机危害多多,但是这种习惯却是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养成的。

希望家长能够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同时多多陪伴孩子做些体育活动,免得孩子去手机里寻找被爱的感觉。

做父亲的应该如何有效教育孩子


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有着更为重要的责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做父亲的人应该更加积极地采取一些有效的形式,不能够采取打和骂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可能一开始有用,但是时间久了以后,我们的孩子就会和我们进行对抗,形成一种抵触的心里,这是不利于我们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的,应该说在培养我们孩子的自尊心的同时,采取一些比较有效的柔性的方式来更好的和我们的孩子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形成父与子女之间的良好的关系。

很多时候作为一个父亲,在教育的过程中,因为他们缺乏和孩子进行沟通,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这是我们更好地去培养自己的孩子的前提,如果说作为一个父亲根本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就无法知道现在孩子的想法是怎么样,不知道孩子的想法又如何,能够对孩子的思想进行灌输,所以说做父亲的首先要经常和我们的孩子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够知道我们的孩子现在申请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其次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之中要积极的采取一些比较引人入胜的方法,因为孩子们他们处于这个阶段,往往是不会听一些大道理的,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方法,可以通过一些故事的方法,进一步的引导我们的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比如说孩子在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可以讲一个古代的故事,中国古代的有名的人的故事,还引导我们的孩子,告诉他们作为一个古代的聪明的人都能够做到,而今天我们也应该能够效仿他们去做到。

很多的孩子现在都不愿意动手,变得非常的懒,这个时候很多的父亲他们就会去打吗?直接告诉他们是一个非常懒的人,其实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作为一个父亲,应该真正的采取一些好的教育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书本上的一些案例,告诉他们一些聪明的听话的孩子,他们都非常善于去自己动手完成事情,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进一步的引导我们的孩子养成爱劳动爱看书的习惯,我们还可以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动手,去做一些实验,在和孩子动手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其实我们很多的男孩子都是非常愿意去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只是我们的父亲没有时间去陪伴他们,所以作为一个父亲应该身体力行,可以多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接触,和我们的孩子一起动手去做一些实验活动,这样的话一方面又能够培养我们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够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其实这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我们的行为习惯,也可以让我们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更能够锻炼自己,锻炼我们的孩子的能力。

喜欢《做父母的十年有效期》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十周年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不要偷懒那十年 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赖的十年里用心教养,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长到青春期,父母再怎么努力,也再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影响。在龙应台看来,如果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忽略了教养,将来孩子再怎么叛逆,父母...
    2021-05-26 阅读全文
  • 和自己十年好友决裂遗憾的句子 人生离不开友谊,但真正的友谊很难得。在选择与朋友决裂结束这段友谊时,想必心中会非常的痛苦吧。哪些朋友决裂的句子算得上比较合适呢?下面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进行整理的“和自己十年好友决裂遗憾的句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2-05-27 阅读全文
  • 我的十年成长历程 【回忆1998年】 5岁的迪儿被开心与喜悦包围 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爱中成长 滋润的活着幸福的享受着被爱 被爸爸抱着玩游戏 那时 迷恋上一个叫电脑的东东 【回忆1999年】 6岁的迪儿随着爸爸在不同的...
    2021-04-13 阅读全文
  • 十年一个倒影 记外婆 今天一大早起床,就想到今天是感恩节,我顿时脑海想起了我最爱的一个人,也是我最感恩的一个人,我今天的就是她曾经的给我的,她是我最爱的人,我也是她最爱的人,感恩节,我用这些文字记录,记录所有的一切,让我的...
    2021-04-05 阅读全文
  • 孩子阅读的关键十年!这些你做到了吗? 你耕耘什么,将收获什么有一句话说“不阅读的孩子,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因为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如果你还是对孩子的阅读不屑一顾,只关心他的学习成绩,看到没考好就打骂,但就是找不到孩子为什么没有...
    2020-12-21 阅读全文

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赖的十年里用心教养,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长到青春期,父母再怎么努力,也再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影响。在龙应台看来,如果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父母忽略了教养,将来孩子再怎么叛逆,父母...

2021-05-26 阅读全文

人生离不开友谊,但真正的友谊很难得。在选择与朋友决裂结束这段友谊时,想必心中会非常的痛苦吧。哪些朋友决裂的句子算得上比较合适呢?下面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进行整理的“和自己十年好友决裂遗憾的句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2-05-27 阅读全文

【回忆1998年】 5岁的迪儿被开心与喜悦包围 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爱中成长 滋润的活着幸福的享受着被爱 被爸爸抱着玩游戏 那时 迷恋上一个叫电脑的东东 【回忆1999年】 6岁的迪儿随着爸爸在不同的...

2021-04-13 阅读全文

今天一大早起床,就想到今天是感恩节,我顿时脑海想起了我最爱的一个人,也是我最感恩的一个人,我今天的就是她曾经的给我的,她是我最爱的人,我也是她最爱的人,感恩节,我用这些文字记录,记录所有的一切,让我的...

2021-04-05 阅读全文

你耕耘什么,将收获什么有一句话说“不阅读的孩子,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因为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如果你还是对孩子的阅读不屑一顾,只关心他的学习成绩,看到没考好就打骂,但就是找不到孩子为什么没有...

2020-12-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