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为什么没有籽?
发布时间:2021-01-23 幼儿园为什么不放寒暑假 为什么幼儿园不放暑假 为什么幼儿园不放寒假香蕉为什么没有籽?
有的人说:“西瓜、葡萄、桔子都有籽,我不喜欢吃。”
现在,听见街上卖水果的都在叫:“无籽西瓜哟!快来买哟!”
这是人类努力研究出来的。
人们还研究出来无籽葡萄、无籽桔子。
当然这些研究出来的新品种,数量还不多,大家还不容易看到、吃到。
很久、很久以前,香蕉也有籽。现在的香蕉却没有籽了,同样是人们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研究出来的。
现在我们种的香蕉树,会从根部长出新苗来,没有籽,还是一样会长出后代来。
为什么花有甜甜的蜜?
现在,轮到我来考考你了。
“树朩、花、草为什么要开花?你知道吗?”它们要结种子
,所以才要开花。
树朩、花、草,它们总有一天会枯死。
不能用根生出新苗来的树朩、花、草,如果不结种子,枯死了就没有后代。
这样怎么行呢?
为了要有后代,它们就要结种子。
现在我们来研究花朵怎样结种子吧!
蝴蝶、蜜蜂快快乐乐地到处飞,闻到了香香的花,就都飞过去尝。
“啊!这些花朵的蜜,香香甜甜真好吃。”
当它们忙着吃花蜜的时候,身上就沾到雄蕊上的花粉。
“嗡,嗡,真好吃!”
它们吃得真高兴。身上的花粉又沾到花的雌蕊上面了。
这样,经过几十天,花朵就结成种子了。
有了这些贪吃的蝴蝶、蜜蜂帮忙,花才能结种子。
花朵很不好意思,蜜大概就是它送蜜蜂、蝴蝶的礼物吧!
当然啦,蜜蜂、蝴蝶还以为它们的运气特别好,一点也不知道自己帮了花朵一个大忙。
太阳比地球大得多,为什么会被云彩遮住?
咱们每个人的手很小,可是把手挡在眼睛前面,能遮住整个天空。人看东西的时候,总是在近处的显得大,在远处的显得小。
太阳虽然非常大,可是它离我们很远很远,我们看见的太阳,就像一个圆盘。一块云彩虽然小,可是它比太阳离我们近得多,看起来就显得很大。这样,近处一块看上去很大的云,就会把远处看上去很小的太阳给遮住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孩子为什么会“没大没小”
孩子从小就在爸爸妈妈的宠爱中成长,可是随着孩子慢慢懂事了,父母却发现他们越来越没大没小了,常常对长辈大吼大叫,怎么说也不听,有时候还会顶嘴。孩子出现这样的坏习惯,很多人觉得没什么,等孩子长大了,懂事理了自然而然就会变得有礼貌。其实不然,如果爸妈没有及时纠正孩子没大没小的坏习惯,他们就会觉得这样做是没有错的,反而会越来越没礼貌,甚至不止是对爸爸妈妈,对家里的客人、幼儿园的老师都会这样没大没小。这样时间久了,可是会养成孩子霸道、不讲理的个性哦。这可怎么办呀?
通常孩子会出现没大没小的行为的原因有很多种:
孩子出现“没大没小”的坏习惯,爸爸妈妈可先不要太着急地打骂、教育他,因为小孩出现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有很多种,家长要先冷静分析,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好好地教导孩子呀!
孩子没大没小原因一:孩子跟爸爸妈妈意见不同
三岁以上的孩子刚开始形成自我意识,有了他自己的立场就特别喜欢表现给别人看,所以当他跟爸爸妈妈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他就会跟爸爸妈妈争论起来,而且还会以命令的口气让爸爸妈妈要接受自己的想法。比如孩子边吃饭边玩小汽车,爸爸把他的玩具收走了,让他要认真吃饭,可是孩子可能会觉得“我又没有不吃饭,怎么可以没收我的玩具呢?”他觉得爸爸做的不对,就会大吵大闹说“我就是要边吃饭边玩,把小汽车还给我啦!”
孩子没大没小原因二:挑战大人的权威
当爸爸妈妈要求孩子做事时,如果语气太严肃,开始懂事的孩子反而会觉得反感,不喜欢被爸妈命令,就会用不礼貌的口气顶撞爸妈。其实这时候孩子可能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表达他的不高兴,用不礼貌的行为来挑战您的权威。就想4岁的明明正高高兴兴地看动画片,妈妈突然把电视关了,命令他“现在你要做作业了,还看电视!”这时候明明会觉得妈妈太霸道了,会大声地顶撞妈妈:“我动画片还没看完呢,为什么一定要我写作业!”
孩子没大没小原因三:属于心直口快
有时候,孩子没大没小也是出于无意,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没有礼貌,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呢。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是出于他自己的个性外,也有可能是他常常看到爸爸妈妈也是这样相互大喊大叫,长期耳濡目染而形成的坏习惯。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斗嘴,一开始他可能会觉得疑惑,但是爸爸妈妈几乎每天都这么做,那么慢慢的他就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说话方式,自己也会学着爸爸妈妈的口气说话了。
孩子出现没大没小的行为,爸妈应该如何教导他变得有礼貌呢?
让孩子变得有礼貌的方法一:告诉孩子要用正确表达方式
当孩子不礼貌地顶撞,对爸爸妈妈大喊大叫的时候,爸妈应该先保持冷静,耐心地告诉他应该如何礼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坐在身边,然后用缓和一点的语气告诉他“宝宝如果有跟爸爸妈妈不一样的想法可以说出来,不用能这样大喊大叫,这样可是不讲礼貌的行为呀!”这样冷静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亲子间情绪冲突哦。
让孩子变得有礼貌的方法二:先隔离冷静一下
如果孩子是用想用他的没大没小来引爸妈的注意,表达自己的不满,爸爸妈妈可先不要跟他“吵架”,可以先让他一个人独处一下,等他情绪冷静下来,再用讲故事的方式让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比如妈妈可以跟孩子说:“宝宝想一想,如果其他小朋友像宝宝一样,对着宝宝大吼大叫,宝宝会不会觉得很难受,就不跟他玩了呢?”从小就教导孩子换位思考,不仅可以让他改正没大没小的坏习惯,还能让他在小朋友中更加受欢迎呢。
让孩子变得有礼貌的方法三:做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孩子很容易有样学样,如果看到爸妈经常相互大喊大叫,慢慢的他也会模仿这种行为,所以在孩子面前,爸妈要做好榜样,比如遇到长辈或朋友都要问好、经常对人说“谢谢、对不起”、不在孩子面前大喊大叫等等,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模范,害怕他学坏吗?
爸爸妈妈除了自己要做到礼貌待人之外,也要常常跟孩子教导孩子,跟他说“小孩子要有礼貌、守规矩,要尊重别人,不能对长辈大喊大叫,这样大家才会喜欢你呀!”慢慢地用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耳濡目染,相信孩子不仅能改正没大没小的坏习惯,还会变成人见人爱的小天使呢!
教育笔记:《为什么“我”没有好朋友》
教育笔记:《为什么“我”没有好朋友》
早上升旗仪式还没有开始,站在队伍后面的几个小朋友开始争吵起来。
李xx小朋友哭着向我诉苦:“老师,他们都不愿意和我做好朋友,也不愿意和我站在一起。”说着自己更伤心地哭了。周围的小朋友也都起哄说:“对,我们不愿意和他做好朋友。”
升旗仪式眼看就要开始了,我安抚着李xx说:“老师知道你很难过,我升旗仪式结束,回到教室和大家讨论你的事情。”他点点头。
回到教室大家都坐好后,我把刚才的事情讲给全班小朋友听,请他们来“评评理”。我想孩子们会帮着李xx小朋友一起批评另外的几位孩子,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把矛头全都指向了李xx,一位小女孩说:“我也不想和李xx做好朋友。”接着大家都说一样的话,我纳闷了:“为什么呢?”一个小男孩说:“上次李xx非要和我抢椅子,所以我不想和他在一起玩。”另一个小男孩接着说:“有一次李xx站队的时候非要挤我,我也不想和他做好朋友。”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类似的原因一个接一个。再看看李xx小朋友他渐渐把自己的头低下来,我转过身问李xx:“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和你一起玩吗?”他小声地说:“因为我总是欺负他们。”
李xx小朋友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亟待家园合作解决类似问题。
小班随笔:香蕉怎么有手啊
小班的幼儿从接触现实中的事物到转变到书本的图画都得有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在现实与书本之间他们经常提些让我措手不及的问题。在认识水果娃娃这一课中,我先把准备好的水果实物让幼儿认识。因为这些水果都是生活中接触到的幼儿并不感觉陌生,当让幼儿认识图片中的水果娃娃香蕉时,张梦娟小朋友说:“我妈妈买的香蕉怎么没有手啊?”我一下子愣住了,是啊,我摆着的香蕉实物也没手啊。我赶紧说:“我们吃的香蕉为什么没有手,图上的香蕉为什么有手啊,咱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好吗?”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开来,有的说是香蕉妖怪,有的说香蕉孩子,有的说是外星香蕉人,有的说是香蕉娃娃。最后我们决定这是香蕉娃娃最合适。
在生活和学习中孩子们经常从他们的角度发现很多对于他们惊奇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我也要跳舞
每年的“六一”我园都要选送一块节目到镇上参加全镇的六一汇演,每年都是舞蹈节目,所以女孩子很高兴,到大舞台上表演节目都觉得是一种荣耀。今年我又排了一块舞蹈,照例只选女孩没选男孩。
排练时,男孩站在一边当观众,杨明清小朋友说了一句:“你看只有女孩才可以跳舞,男孩只能看。”
我说:“男孩和女孩一样可以跳舞。”
“那你为什么不用我们跳?”
是啊!我给孩子造成了什么样的误区,舞蹈只属于女孩吗?为了取得成绩,为了能在排练时迅速出效果,我们只用了女孩,男孩调皮不容易约束。我们只顾着自己的成绩,却扭曲了舞蹈这门艺术的概念。
望着一双双渴望与好奇的眼睛,我的心揪疼了。从今以后的汇演男孩女孩一块跳。男孩们兴奋的不得了。相信今年的汇演我一定排的更好。
咱不坐这车
我们村一共有60名幼儿,两辆学生车来拉,早车拉20名学生,提前10分钟走,然后再拉上营子的18名学生。今天张新洋小朋友来的特别早,愿意做早车。孩子上车后,他奶奶看副驾驶没人,上车就拉着孩子坐在副驾驶上,说:“这儿宽敞没人跟你挤。”我刚要跟她说,副驾驶孩子不能做,她看到车门口的两个座的座位没人,接着转身拉着孩子坐到车门口第一排的座位上,我说:“两个座的座位是给营子的孩子坐的,我们官台的小朋友坐三个座的座位。”“还要拉营子的孩子,咱不和营子的坐一辆车,车上再和咱打架,”说着拉着孩子下了车。
都说现在的孩子难管,自理,自立能力差,没主见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造成孩子变成这样又是谁呢?当孩子长大以后,家长发现了孩子的种种缺点,家长只会埋怨孩子,他们也许根本不会想到就是自己一手造成。
“为什么”先生
每个班级总有一个“十万个为什么?”专家,专门负责为老师“为什么”,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时常被这些“为什么”纠缠得脱不开身,甚至感到厌烦,一句“回家查查字典”打发了孩子,我们班里也有那么一个刨根究底的孩子。
这天,广播操时间,我发现我们班级的“为什么”先生,总是耸着肩做操,感到十分纳闷,几经提醒未有任何效果。于是,用强硬方式:如果你的肩膀出现了问题,可以带你去肖医生那儿检查检查。结果,他居然不亦乐乎的跟着阿姨真去了保健室。我上前一个箭步,拉住他,压住心中的怒火,问:你的肩膀真的不舒服吗?他的答案:我的妈妈说爸爸是缩头乌龟,那我是爸爸生的,一定也是小缩头乌龟喽!缩头乌龟不都要缩着头吗?原来是这样!我又好气又好笑,耐心地解释到:缩头乌龟是形容一个人胆子小
,而不是真的缩着头。他语重心长的“哦!”了一声,才放心的放下了一直耸着的肩。
看样子对这种“专注”先生,必须采用以理服人的方式,让其彻悟。突然感觉自己的压力又重了几分。
他为什么撒谎
下了第一节课后,一会儿要做课间操,我正在组织孩子们穿衣服,因为今天外面有点冷,孟老师在组织孩子们上厕所。
孟老师凑近我说:“刘老师刚才孟祥林用腿在椅子上摇晃,现在椅子腿已经断了,看他怎么办?”听了孟老师的话,我的视线转向孟祥林,只见他把自己坏了的椅子和后面任佳俊的椅子换了。
因为任佳俊小朋友去拿自己衣服了,孟祥林没有穿外套,一会儿任佳俊拿着衣服回去,孟祥林对着任佳俊说:“任佳俊,你的椅子烂了。
”任佳俊很疑惑的看着自己的小椅子,椅子腿坏了,不能坐,任佳俊在那站着。
看到这,我走过去问:“佳俊,椅子怎么了?”“老师,任佳俊的椅子坏了。
”孟祥林抢着说。
“谁弄坏的?”我又问。
“任佳俊。
”孟祥林依旧抢着说道。
“老师,我……我不知道。
”佳俊一脸无辜的说道。
“就是任佳俊弄坏的。
”孟祥林大声说,“我看见了,刚才他跪在椅子上晃烂的。
”“老师真的不是我。
”佳俊有点急了。
当时我气的够呛,这么小的孩子就会撒谎,还诬陷别人,我真是恨不得扇孟祥林两把掌。
可是教师的职责告诉我,必须要冷静,不能意气用事,我强压住怒火,“到底是谁把椅子弄坏的,刚才老师已经看见了,只要你承认错误,老师不会怪你的,承认了错误,你还是好孩子。
“就是任佳俊。
”孟祥林仍旧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没办法,我把他们俩人叫到跟前决定用思想教育来解决此事。
“你们俩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吗?”我问道。
他俩点点头,“好,孟祥林你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好吗?”孟祥林讲完故事,我说他:“你认为撒谎好不好?撒谎的孩子结果怎么样?”这时我看到孟祥林低下了头,“老师,我错了,椅子是我晃烂了,老师我改了。
”孟祥林带着哭腔说。
当时我就原谅了他,并让他向任佳俊道了谦。
此事似乎应该结束了,下午放学时,我把此事向孟祥林的爸爸说了,爸爸的回答更让我吃惊,“孟祥林在家也是这样,做了什么错事都是姐姐冤枉姐姐,都是姐姐的不是,孩子这样是我宠的,把他惯坏了,老师,对不起给你添麻烦了。
”现在,我终于知道孟祥林撒谎的真正原因了。
听到家长的解释,我把事情的严重性跟孟祥林的爸爸讲了,家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以后不会再这样宠孩子了。
爱孩子,但不能宠孩子,疼孩子,但不能惯孩子。
家长有义务让孩子从小知道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事情是错的,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做的,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门为什么打不开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门为什么打不开”!
团结互助,一直是我园养成教育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对孩子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
大家在互帮互助的氛围里和谐生活,其乐融融。
但孩子的想法有时是单纯的。
在他们眼里,团结协作就是凡事大家一起动手,多给以别人无私地帮助。
于是,当活动室外有人敲门时,一个孩子跑过去,随之五六个孩子也会跟过去。
好几双小手热心地旋转着门锁,外面的人等待良久,门都开不开。
诸如此类令人啼笑皆非的“团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
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团结没有效果呢?那只是动动手指的事啊,一个孩子就能简单解决啊。
为了解开孩子心中的困惑,我用板画的形式改编了“蚂蚁搬豆”的故事。
(画:圆洞,一只小蚂蚁从里面钻了出来)“一只小蚂蚁,今天轮到值日啦,他要去为大家找食物。
小蚂蚁很兴奋,因为他长大了,可以为集体做点儿事情了!小蚂蚁高兴地想着,不知不觉,来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
在那里,小蚂蚁找到一颗很大的黄豆。
呀,真重呀!靠小蚂蚁一个人的力量不行。
小蚂蚁决定回洞里请小伙伴帮忙,因为他知道团结力量大。
不一会,三只小蚂蚁排成一队,跟在第一只小蚂蚁的身后,向大黄豆行进。
不久,他们来到了大黄豆旁。
(画:一只蚂蚁在上面咬住黄豆,一只在下,一只在左,一只在右。
)他们使劲地拉呀拉,可是大黄豆好像使了定身术,仍然一动也不动。
”
讲到这,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小蚂蚁请来了小伙伴,豆子还是拖不动?”一凡说:“因为豆子太大。
”我提示他:“四只小蚂蚁的力量足以拖动豆子了。
”瑞瑞说:“因为他们挤挤闹闹的。
”
硕硕说:“因为他们不排队。
”……孩子们的回答终于接近答案了。
我在豆子的上下左右四面画上表示力的箭头。
扬扬恍然大悟:“因为小蚂蚁有的往上拖,有的往下拖,有的往左拖,有的往右拖。
”“扬扬真聪明!”我取来毛巾,请孩子们实践。
结果四个孩子向不同方向拉毛巾,毛巾纹丝不动。
我又继续提问:“小蚂蚁怎样做,才能把豆子运回去呢?”小远说:“两只小蚂蚁在左边拖,两只小蚂蚁在右边推。
”文文说:“排成一队朝一个方向拖。
”……“主意不错!”我肯定他们。
随后在小蚂蚁下方分别画上箭头,问:“他们用力的方向是怎么样的?”“成了一条直线。
”“方向是一样的。
”我紧接着问:“指向哪里?”“蚂蚁洞。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继而告诉孩子们:“有的时候,盲目的团结是不行的,大家的想法必须一致。
大家的心要想在一处,劲也要用在一处;另外,在行动前,大家可以先进行协商,要看是不是扰乱了别人的秩序。
”
故事讲完了,一个孩子说:“以后开门,一个小朋友去就行了,我们会坐在位子上静静等待。
”
不知道本文“门为什么打不开”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香蕉皮事件的反思
又到了吃小点心的时间。
今天吃的是香蕉,孩子们都吃得津津有味。
我打开录音机,给孩子们放起了优美舒缓的音乐。
正当我们沉浸在这种祥和的氛围中时,突然在洁净的地面上多了一块香蕉皮,大概是哪个孩子不小心掉的吧。
我正想过去捡起它,可这时豆豆正好从此处经过,一脚踩在了香蕉皮上,脚下一滑,豆豆的身子晃了一下。
看到这一幕,我想豆豆肯定会把香蕉皮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去。
于是我就停下了脚步,在一旁观察他的动静。
只见他低头看了看地上的香蕉皮,没有把它捡起来,又用脚踩了上去。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这里就会非常生气地上去批评他,怎么能把香蕉皮踩来踩去呢?应该捡起来扔到垃圾桶去才对呀。
当时我也想上去制止他的行为,可是强烈的好奇心又驱使我想看看他接下来的举动。
只见他踩着香蕉皮向前走了一步,好像是在研究香蕉皮会不会把他滑倒、是怎样把他滑倒的。
就这样他反复试了几次,又把香蕉皮捡起来反过来又滑了几次。
通过他自己的研究好像弄明白了,然后把香蕉皮捡起来扔到了垃圾桶。
看到这里,我不禁庆幸刚才没有过去批评他。
是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香蕉皮,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不足为怪,可是孩子可能就不明白为什么它能把人滑倒,他想通过自己的尝试来得出结果,难道说这样的行为也有错吗?由此我也想到了其他的事情,可能在我们看来非常荒谬的举动,孩子们却要反复的去尝试,这时候我们要去批评他吗?如果不去尝试他怎么会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不对呢?(当然,这样的尝试要保障孩子的安全。
)我们成年人不也有些事情是经过自己的尝试才知道该如何做的吗?
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的不当行为时,不要急于去批评他,要充分地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后再来解决也不晚。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或许你会发现你的决定才会是明智的。
物品为什么少了
这学期刚开学没几天,我便发现了一些现象:画完画后总有小朋友拿着彩笔跑到我面前问:“老师,这是谁丢的彩笔?”然后,我拿着彩笔问半天,没有人认领;看完图书走后,地上会散乱的扔着一些图书,我问:“谁看的图书扔到地上没有收起来,问半天没有人承认;开学后新发的玩具还没玩几天,也变得支离破碎的。尽管我反复一再强调孩子们要如何爱惜图书、玩具,可是收获并不大。
后来我想:应该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自己所范的错误。于是,捡到彩笔没人认领,我把它收起来;乱丢的图书,我把它收起来;玩具损坏了,我也把它收起来;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发现要看的图书越来越少了;要玩的玩具也变少了;画画时需要用的彩笔颜色也不够用了。他们开始着急了,便跑来问老师该怎么办?我想:这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于是,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我们班的物品为什么少了》。让孩子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都争先恐后地你一言我一语的讲了起来,道理孩子们都懂,很快就明白了。知道没有彩笔用,没有图书看,没有玩具玩是他们自己不爱惜的结果,并表示以后要爱惜物品。看到孩子们认识到了错误,于是,我把捡到的彩笔还给了小朋友;图书、玩具也都补齐了,孩子们知道爱惜物品了,班上乱丢物品的情况也减少了许多。
对于大班的孩子,仅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让孩子自己发现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老师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