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妙用手帕
发布时间:2021-01-20 教育笔记 教育笔记小班 教育理论笔记手帕在成人眼里只不过是一件卫生用品,但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却是一件百玩不厌的玩具,我充分利用它对孩子进行了多方面的教育。我让幼儿知道手帕有很多用处,它既是卫生用品,能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又能从手帕身上学到很多知识。首先我让孩子们观察手帕的形状,数数有几条边、几个角,教他们找出中心点,并让他们知道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同样大小的是正方形。如果手帕上有一定数量的物体,就引导他们手口一致的点数,比较多少。
我还让孩子们把手帕和纸进行了比较。手帕具有柔软、不易撕破、色彩丰富等特点,我把手帕叠成一些比较简单的东西,如饼干、扇子,在逐渐叠一些小船、兔子、老鼠等较难的东西。这些活动不但能发展孩子手的灵活性,还能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等良好习惯。
手帕上的图案丰富多彩,我引导他们观察这些图案,把有情节的画面编成简单的故事讲给他们听,教他们讲一些简单的语句。还启发他们自己看手帕画面编故事,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我知道孩子非常喜欢玩水,就教他们洗自己的手帕,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玩水的欲望,还培养了孩子从小爱劳动、爱清洁的良好品德。
妙用手帕,不仅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还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钟的妙用
一天,自由活动结束,将要进行集体活动,我在钢琴上弹起了收拾玩具的音乐,大部分幼儿迅速地收起玩具回到位置上,静静等待着,可是,聪聪、小俊、小益三个人仍然漫不经心地收拾玩具,小俊不小心将玩具弄洒了,小益便马上趴在地上收拾玩具,已经坐上位置的楚楚、小涵见状,也离开座位挤过去抢拾地上的玩具,教室里乱成了一团……
看着这种情形,我停止了弹钢琴,静静地看了一会儿这些幼儿,但他们根本没有察觉。我暗暗思量着对策,应该想出一个办法,让幼儿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我看到了墙上的钟,于是我把它从墙上取下来,在钟面分针的位置上画了一条红线,然后就拿着钟,把钟面对着幼儿,静静地站着,看着这些幼儿闹腾。这时候,坐在位置上的一些幼儿慢慢安静了下来,聪聪也看到了,马上收拾玩具急忙地坐到了座位上,趴在地上的小益见聪聪坐到了座位上,也跟着走到了自己的椅子边坐下。坐在座位上的恬恬对着小涵做了个手势,并指着我手中的钟,小涵见了,也赶快从地上爬起来,把玩具篓送进玩具橱,坐到了座位上,不解地看着我的钟。这时幼儿都安静下来了,我又用红笔在分钟所处的位置画了一条红线,幼儿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我。
此时,我已经不想再进行下一个活动了,准备让幼儿体验一下浪费时间的坏处。于是我举着钟,慢慢地和幼儿说:“你们看,这是刚才你们闹腾的时候,老师在钟上画的两条线,这两条线中间,一共有6小格,也就是说我们浪费了6分钟的时间,你们知道6分钟能做多少事吗?请你们现在就试一试,一会儿告诉老师。”
于是,幼儿在活动区忙开了,我来计时,1分钟、2分钟。。。6分钟到了,我将幼儿集中起来,请他们将刚才做的事情画下来,一会儿讲给大家听。幼儿画好了,他们纷纷将自己做的事情介绍给大家。聪聪记录着他看了两本有趣的图画书;小涵记录着他用积木搭了一幢高楼房,还有周围的假山、停车场……幼儿讲得眉飞色舞,都为自己6分钟能做这么多事而感到自豪。
听了幼儿的讲述,我组织幼儿一起讨论:“6分钟时间,我们能做这么多事情,我们在集体活动前浪费了6分钟时间,你们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幼儿说开了:“我现在感觉我们太浪费时间了,心里很后悔。”“我们今天不安静,老师没有和我们玩好玩的游戏,我感觉心里很难受。”……最后,他们达成共识:集体活动要开始之前,如果我们尽快安静下来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今后我们一定不能浪费时间,听到收拾玩具的音乐声要赶快安静下来。
在后来的几天里,幼儿基本上都做得比较好,当然也有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这时,我就又会拿出钟来,幼儿看到了,马上意识到浪费时间的坏处并立即安静下来。
教育笔记:小手用来做好事
在我们班里,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徐庆炜是最厉害的一位,趁老师一不注意,他就欺负别人,每天有很多小朋友来这里告状。在一次区角活动中,有的孩子在涂画太阳,徐庆炜也拿起彩笔在别人的画上涂。几个孩子过来告状,我刚想批评他,只见他蹲在地上拣彩笔。我转念一想,平时批评他多了,也不见有什么好的改变,这次不如改变策略。于是,我用赞扬的口气说:“徐庆炜真乖,帮小朋友拣彩笔呢!这样才是个好孩子,好孩子可不能欺负小朋友,要像刚才一样帮助小朋友,多做好事,这样才行。”接着,我又对小朋友们说:“今天,我要表扬徐庆炜小朋友,他帮小朋友拣彩笔了……”我的话还没说完,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徐庆炜昨天用手拧我了”一个孩子说。“徐庆炜那天在厕所里打我,还要把我推到厕所里。”又一个孩子接着说。徐庆炜四周看了看,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看着孩子们的情绪这么激动,我觉得不管教徐庆炜不行了,再这样下去会闯祸的。于是,我拉过徐庆炜的手,对全班的小朋友说:“徐庆炜以前用这双手欺负过很多孩子,但是今天他用这双小手做了一件好事,帮小朋友拣彩笔了。从现在开始,请小朋友们一起监督徐庆炜,如果他做了坏事,我们就一起帮助他;如果他做了好事,老师就表扬他。徐庆炜,你想为大家做好事吗?”徐庆炜睁大眼睛看着我,使劲儿点了点头说:“老师,我愿意。”“徐庆炜想用这双小手做好事,我们一起欢迎徐庆炜改正缺点为大家做好事。”我的话刚说完,活动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发现徐庆炜有了明显的变化:经常帮小朋友搬椅子,捡掉在地上的玩具,平时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告徐庆炜状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看到徐庆炜的变化,我感到很高兴。对待孩子,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他,要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个孩子都有良好的表现。
教育随笔:废纸边的妙用
小班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感兴趣的事,一会儿工夫就会无事可做,闹哄哄的,真有点烦人。每时每刻都需要老师的提醒,离不开人。
有一次要上课,急等着用教具,可是孩子们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他们无事可做,该怎样安顿孩子让他们闭上小嘴巴呢?我灵机一动,把平时积攒下的及时贴、彩纸边给孩子们分发下去,让他们自己玩,省心。于是,每人发了一张白纸,一把小剪刀,让孩子们任意剪贴,随意创造和搭配,孩子们剪得极其认真。教室里安静极了,没有一个孩子乱说话,各自挥动自己的小剪刀,展开想象的翅膀任意创造。看看他们纸上的作品,虽然粘贴得不是十分漂亮,但孩子们讲起自己的作品竟然头头是道,构成了他们心中完美的图画。
今天这个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孩子们爱动手,爱剪剪贴贴,哪怕忙得天翻地覆,昏天黑地,他们也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思维,也有自己美好的向往,有时我们老师也要放开手,让孩子去大胆地做一做,不要把孩子禁锢起来。
这些废纸边不但能让老师安心地制作完教具,还让孩子们玩得尽兴,锻炼了孩子们动手和审美的能力,发展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建议大家把这些各种颜色的废纸边收集起来,在区角活动时,让孩子们动手撕撕剪剪、粘粘贴贴时,都是很好的材料。这样既省老师的力去搜集,颜色还特别多,大家不妨试一下。
幼儿教育随笔:奖励的妙用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连蹦带跳的来到室外活动场地上,等我告诉他们继续练习跳绳时,他们一下子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没有了刚才的高兴劲。我问孩子们:“怎么,你们不愿意玩跳绳了?”强强声音最高,抢先回答:“老师,天天跳,我们都跳烦了!”孩子的一句话提醒了我,是啊!每天让孩子们机械性的跳,孩子们没有了活动的兴趣,确实效果不怎么好。我沉思了片刻,说:“那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跳绳大王选拔赛吧,今天我们选出三个跳绳大王,老师奖给他们每人一朵小红花。”孩子们一听,个个精神抖擞,擦拳磨掌,等待挑战。只听红红说:“我能得到那朵小红花!”明明不服气地说:“你还不如我厉害呢,那朵红花是我的。”在我宣布了比赛规则后,经过一轮轮的角逐,最后,张乐全、单凯丽、黄红静三位小朋友获得了跳绳大王的称号,我也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颁奖仪式,给他们戴上了小红花,他们也赢得了小朋友们的掌声,看着其他小朋友羡慕的眼神,我布置任务:“每天户外活动跳绳时,我们都进行这个比赛,谁赢就奖励谁小红花,还能上台领奖,你们说好不好?”小朋友们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今天的活动。
在接下来的户外跳绳活动中,孩子们在练习过程中表现的非常认真刻苦,我们班的跳绳大王也越来越多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教幼儿什么本领,只有运用灵活的方法,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随笔:思维导图的“妙用”
教育随笔:思维导图的“妙用”
自来到学校之初,开始学习思维导图后,我便深深地爱上了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并把它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来,让其发挥出它的“妙用”,不知不觉中如“润物无声”似的,学生慢慢地也喜欢画思维导图了。
思维导图是英国教育家东尼·博赞创建的,他以大脑先生闻名国际。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它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有特色。
本学期中,我依然坚持带着孩子们使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当学完第一单元时,我便给每位同学发一张A4纸,同学们兴高采烈地问:“老师,是要画思维导图了吗?”
“嗯,是的。喜欢画思维导图吗?你们知道老师让大家画思维导图的用意吗?”
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地举起他们的小手,七嘴八舌地叫道:“老师,我……”
平日里,字迹工整的樊钊贝说:“思维导图可以帮我梳理每一课的内容,我喜欢。”
“思维导图可以帮我梳理单元的思路。”阳光帅气的杨东辰说。
“还可以帮我记住每课的知识点。”积极踊跃的张子宸也说。
看着孩子们迫不及待的表情,我说:“对,这就是我们坚持画思维导图的意义,也为了让大家锻炼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在将来的学习中,拥有这种学习能力。”于是,大家说画就画了起来。
看得出来,孩子们的思维越锻炼越灵活,思维导图画得也越来越有进步,无论是知识点的呈现,还是从配图、线条的流畅性来说,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下面快来欣赏孩子们的思维导图“成果”,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记得上次培训中,郝校长说:“现在的新课改已不再是学生需要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而是我们需要给学生说水从哪打来的。”仅仅教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教方法,多形式的激发学习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内化成一种学习力!
王校长常说:“成长是人生唯一的话题。”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更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且思且行,才能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也才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手机响了 2020教育笔记
手机的普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有时候,在某些场合确实不适合接听手机,如在幼儿园中,随意解答手机很多时候会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作为老师应该重视手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今天的活动课上,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忙着画画,我和兰兰老师忙着知道,提醒孩子们注意彩笔的用法,线条的画法,突然从办公桌上传来手机铃声,只是,所有孩子都停下了手中的画笔,在搜寻声音的出处。小雪迅速离开座位,跑到前面拿起手机递给我:“老师,你的电话。”所有的孩子都抬起头,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没有谁还在涂色,我拿着手机,为孩子们还没完成的画二后悔莫及。
我不禁让我想到了以前,有时候孩子们聚精会神的学着儿歌,手机的铃声会打断孩子的歌声。还有时我和兰兰老师认真的写着备课,手机铃响,会打乱我们所有的构思,会议室里,气氛严肃紧张而不知谁忘了关手机,一首激烈的歌声钻进大家的耳朵,令人无比的尴尬.......这些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响起的手机铃声,是那样突兀,让人没任何防备,给老师和幼儿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使教师感悟反思自己的行为与职责规范要求存在的差距,提升责任感,提高自我的约束力,上课组织活动时自觉得不用手机或着合理的使用手机。
教育笔记:《从兴趣入手》
教育笔记:《从兴趣入手》
在最近的一次书写数字时,平日里活泼好动的乐乐显得很提不起兴趣,手里拿着铅笔和橡皮就是不写。
我走过去细声的问了他:“乐乐,你能写一个给老师看一看吗?”乐乐显得很没有信心,小声的说了句:“老师,我写不好。”我摸了摸他的头,然后轻轻的蹲了下来,对他说:“你觉得这些数字都像什么呢,比如6是不是像一个哨子,8是不是像一个葫芦,你想不想试着来写一写他们呢,老师再教你一次,这一次你要认真学哦!听我这么一说,仿佛激起了乐乐的学习兴趣,开始认真地写了起来。
在学习中,兴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幼儿往往对身边熟悉而且有趣的事物感兴趣,并且会愿意用心参与。而如果我们的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资料,要求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而我认为,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儿童都能主动发展”的教育目标。
该放手的就放手 2020教育笔记
磊磊从家里带来一本新书,认真地坐在那看着,晨晨看见了,高兴地跑过去,抢着要看,磊磊连忙把书藏起,不给晨晨看。晨晨流着泪,撅着嘴巴,一脸被欺负的样子,跑过来跟我说:“老师,磊磊不给我看书!”看到这种情景,也许有的父母会赶紧去哄晨晨,把磊磊的书拿给晨晨,或者给晨晨重新找一本书。这样的结果会怎样呢?显然,晨晨不会再哭了,而且很高兴。但晨晨会觉得自己的这种做法是对的,自己不高兴、哭闹是有道理的,这种情绪成为他获取利益的手段,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还会这样。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排除对她的注意,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也许她会哭一会儿,这个没必要担心,适当的哭泣对身体是有利的。相信她不会哭的时间很长,没人理会自然会停止哭泣,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强,她会静心想想如何才能看到那本书?知道生硬的抢夺不起作用
,相信态度会有所转变,友好地跟伙伴交谈——“磊磊,我和你一起看书,好吗?”、“磊磊,我给你用我的彩笔,你给我看看你的书,好吗?”、“磊磊,我的好朋友,刚才抢你的书是我错了,对不起!我们一起看书,好吗?……佳艺不会再次把书藏起,结果是两个小伙伴一起高兴地看书。相信晨晨以后再也不会粗暴地抢书……
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屡见不鲜,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一一处理,一些所谓的“帮助”只会助长孩子的不良情绪,造成孩子的胆小怕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习惯的形成。所以要求我们对孩子适当放手,遇到问题时,首先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相信比我们的介入要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