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二宝家庭父母必读

发布时间:2021-01-12

家庭教育。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宝家庭父母必读”,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老二还没出生,老大就开始出现各种“不讲礼貌”“不可理喻”的行为,等老二出来了,家里两孩子更是争得一塌糊!本想让孩子手足相亲,可照这架势,绝对的手足相残啊,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大不那么争宠?变成有担当有榜样力量的哥哥姐姐?办法当然有,而且就在父母转念一瞬间。有个二胎妈妈很疲倦地和我说:“我终于明白4个月的老二身上为什么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了,原来每次趁我们不在的时候,2岁半的老大都会使劲掐老二,可是为什么在我们面前,他却表现出很爱弟弟的样子,还给弟弟跳舞?”身边的二胎家庭越来越多,我们都希望两个孩子相亲相爱,可是往往事与愿违,老二出生了,老大争宠,甚至老二还没出生时,老大就已经开始各种“不听话”……7岁的农夫也要当哥哥了,周末我们一起出去吃晚饭,最开始七爸是拉着小七,农夫拉着她妈妈,我和她妈妈交流即将到来的二宝母乳喂养的事情,一切都很顺利。过了一会儿七爸觉得小七走得慢,担心影响大家的速度,于是让她骑在了肩膀上。没想到之后农夫发生逆转,开始用各种话题频频打断我和他妈妈的交流,最后竟然发展到要像小七一样“骑大马”!爸爸没在,就要骑在身怀六甲的妈妈身上!反正一路就是各种“不讲道理”、“不听话”。这时走到了一个灯光亮点的地方,我停下来看了一眼农夫,从他的表情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如果光听他说话,那绝对是蛮横不讲理,但看他的眼神,却能捕捉到一种无助和柔弱……我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马上请七爸把小七从肩膀上放下,让小七自己走,然后对农夫说:“农夫,你看,妹妹也自己走了,你能追上她吗?”就这么一个改变,农夫的眼睛里突然冒出了光:“当然可以!”说完马上就往前冲,一下子就把小七追上了。小七一看哥哥追过来,也连忙往前跑。七爸和我趁机鼓励两个孩子互相追:“农夫你跑得真快啊,是妹妹的好榜样!”我们刚说完这话,走在前面的农夫突然转身往后跑,然后在一个地方停下来,转身。我疑惑了:“你为什么不和妹妹比赛啊?”“我肯定能追上她,但是我想让她一点。”说完他就冲了出去,小七在前面被追得嘎嘎乐,农夫在后头很man地说“妹妹,你看我跑得多快!”剩下的路程就在这样的你追我赶里一下就结束了,本来还一路嘟着嘴拉着妈妈手不让走的农夫,瞬间变身为妹妹的“超级英雄”。是什么让孩子有这么大的变化?两个关键词:焦虑和关注。焦虑引发孩子的退行表现:因为家里又要添一个孩子,农夫感觉自己的地位受到影响,爸爸妈妈不只是聚焦在他身上了,所以他很焦虑。因为焦虑就会表现出各种退行行为:把便便拉在身上而不用小便盆、会吃饭的孩子突然要家长喂等,反正就是表现得像一个需要家长照顾的小婴儿,时刻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注。这种焦虑无时无刻不在,当身边有比自己小的孩子出现时,他也会把这种嫉妒的心理投射到对方身上:见到小小孩不理会,绕道走,只和比自己大的孩子玩;小七骑在爸爸肩膀上的行为引发了农夫的嫉妒,他马上也退行到一个小小孩的状态:我也走不动,要骑在爸爸的肩膀上,我也是个孩子!此时如果和大孩子讲道理:你长大了,不可以这么做了,等等,这些只会激起大孩子的反感:我没有长大!我不想长大!我还是你的小宝宝!你要关心我!你不接纳我的需求我会很难受的!这种难受会促使他做出更多“不讲道理”“不听话”的行为,而这些不良的行为容易让家长情绪失控:都这么大了还这么不懂事!你真是讨厌!我得好好教训你!这样你才能给小弟弟(妹妹)做榜样!父母用“教训”来堵塞大孩子,大孩子的焦虑情绪流淌不出来,于是容易做出更多“不讲道理”“不听话”的行为,让本来已经焦头烂额的家长更是焦躁。如果这时候老二出生了,小婴儿的一切都由着家长安排,父母的对比更强烈了:你看弟弟(妹妹)多听话啊,你怎么越大越不像话,真让我伤心,你再这样我们就不爱你了!弟弟妹妹的焦虑还没处理完,这边父母又冒出“我们不爱你了”这样的话语,大孩子的世界遭到毁灭性打击。回到文章最开始的那个故事,为什么老大私下里掐老二,却在家长面前表现出非常爱弟弟:“因为哥哥觉得是弟弟夺取了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所以他恨弟弟,他通过掐弟弟把怨气都撒在他身上;又因为他不希望爸爸妈妈从此不爱他,所以他要讨好爸爸妈妈,而最有效果的方式就是爸爸妈妈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爸爸妈妈现在喜欢弟弟,我就在他们面前给弟弟跳舞。”“可恨”的老大背后其实是“我很可怜,爸妈你们关注我吧!”的呐喊!关注催生出大孩子“老大”的感觉:让小七下来自己走,就是告诉农夫“妹妹和你一样,没有受到特别照顾了”。这样一来,农夫就可以恢复到大哥哥的正常状态。再加上我们的鼓励“你是妹妹的好榜样”,一下子让农夫有了“大哥”的感觉,“除了能追上你,我还让着你,让你先跑很多很多!”有些充满智慧的妈妈,会反其道而行之,我的表姐就是这样处理她四岁的大儿子和8个月小儿子之间的关系的:“丁丁,这会儿妈妈就陪你,不陪弟弟了。”“好耶!”不一会儿,几个月的弟弟开始在床上哭。表姐不支声,继续给丁丁讲故事。过了几秒钟,丁丁有点坐不住了“妈妈,弟弟在哭呢”“没事,让弟弟哭一会儿吧,他可以照顾好自己。这会儿是妈妈和丁丁的时间。”“妈妈……”丁丁跑过去哄了一下弟弟,弟弟还在哭。“我们继续讲故事吧。”“妈妈,弟弟哭得好伤心啊,你去看看他吧”此时的丁丁已经带着哭腔在请求妈妈了。“好吧,一会儿妈妈就过去告诉弟弟,是哥哥心疼他了,请妈妈帮忙照顾弟弟。”所以善待老大的“退行”行为,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手足相亲还是手足相残,就在父母的一念之间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父母必读:孩子问题,父母制造。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制造”的,你光盯着孩子的问题犯愁,却不去反省自己如何“制造”了这些问题,即使能一时能把某个问题压下去,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你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不改变自己的内在,孩子的问题是不可能真正消除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

一、孩子的问题是父母内在焦虑的投射

每一个当了父母的成人,都难免对自己的成长心存这样那样的缺憾,孩子出生后,很容易本能地把对自己的不满投射到孩子身上,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性格内向的家长看到孩子不敢登台表演更容易着急,一个从小就容易受欺负的家长对孩子的忍气吞声更加敏感。

因为父母心里总是心存这样那样的焦虑,自然禁不住在所关注的方面对心爱的孩子“明察秋毫”,不知不觉就带着问题的眼光去看孩子了,带着问题的眼光看孩子,看到的当然都是问题,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在问题上,就决定了一些不是问题的行为无意中被选择性过滤了,其实我们关注到的问题行为,只是自己内心焦虑的投射而已!如果不能觉察内心的这种否定性投射,强大自己内心的力量,那么,教育办法再多,孩子的问题还是源源不断地往外涌现的!

二、孩子的问题源于家长内心的恐惧

“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内心充满恐惧、对这个世界没有安全感的父母,因为对掌控局面缺乏信心,这样的父母往往希望能控制一切,看不得孩子偏离自己意志的地方,结果就很容易发生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管不住孩子,因为孩子的身心发展自有其规律,他的成长是跟着成熟的节奏来的,而不是跟着父母的期望来的,一旦内心恐惧的父母发现孩子不按自己的要求来,就乱了分寸,觉得孩子出问题了。

另一种情况是孩子被管的服服帖帖,看似应该合乎父母意愿了,其实却不然,因为孩子是在父母的管束和控制下成长的,长成的只能是父母设计出来的样子,但因为父母本身是有问题的,孩子也不可能绝对完美无缺,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来。所以,如果父母本身心存恐惧,控制欲强,那么无论孩子怎么成长,总会被父母发现问题的。

三、你关注什么,孩子就拿什么问题来控制你

有个家长跟我交流孩子便秘的问题,谈到孩子近几年都被便秘困扰的现状,非常抓狂,控制不住地担心,问我该怎么办?朋友对这个事件更具体的描述让我想起女儿桐桐便秘的经历,因为我的女儿桐桐小时候就深受便秘困扰,她的大便一度成为我们全家的心头大患,每次大便我们都要全家出动连哄带骗,平时只要听说吃什么对通便有好处,我们都会拿来尝试,中医西医都看过,结果却不甚理想,可以说我们越用心,小家伙的大便越糟糕,直到折腾的我们失去了治疗的信心,不得不放弃各种精心安排的医疗食疗,谁知就在我们不再去管这个问题之后,小家伙的便秘不知不觉地好了。

结合跟其他家长交流的一些体会,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育儿过程中,父母越是关注什么,孩子就越容易在哪里出问题,因为父母的关注点是孩子控制家长最好的切口!父母在极其关注什么的时候,弱小的孩子也会慢慢发现,原来只要在父母关注的方面稍稍出点问题,就可以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强大到可以跟爸爸妈妈抗衡了,不加利用这点才怪呢!所以,不必奇怪家长越是关注孩子的吃饭问题,孩子的吃饭越成问题,越是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的成绩越容易让人抓狂。我把这个道理讲给那位家长,她恍然大悟:“以前我是弱化,怕给她增加压力,上学后我转为提醒,慢慢的发展为恐吓,因她爱吃,又变成恐吓加诱惑,最近我对这事快扛不住了,常在她说要拉又拉不出来时,向她发火!看来我错了,应回到最初!”

四、过分的关注是一种压力,让孩子因焦虑而失常

有一个听起来可能有点惨痛的例子,却是一个好友家的真实情况。这个朋友,因为担心培养不出成功的孩子,从小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到几近严苛的地步,孩子即使考个99分,也会被责骂,为了给孩子一个尽量优越的读书环境,从小到大,都是托人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高压之下,孩子也的确非常争气,直到高中之前,一直在班里的佼佼者,可是上了高中之后,当朋友因为希望孩子出国留学给他换了一个高中的预备班时,压力之下,孩子突然出了问题-----严重焦虑,不敢抬头看人,总觉得别人看不起他,总是低着头,神情呆滞,跟他讲话他也没大反应,不得不休学。孩子休学这段时间,爱儿心切的朋友才意识到到问题的严重性,四处求治,在一次家庭系统排列治疗课上,孩子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如果低着头更快乐的话,还是低着头的好。”显然,孩子的躯体化症状就是对学习压力的逃避!

由此可见,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关注出来的,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又源于父母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所以,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最根本的不是学习具体的操作办法,而是自己父母的改变,家长自己的内心强大了,才不会在孩子身上投射太多的恐惧,亦无需通过控制孩子来获得掌控局面的安全感,看到的“问题”,自然就少了很多。所以,一个明智的父母,应该是一个善于觉察、自省的父母,能够及时觉察到自己内心的恐惧,并想办法疗愈自己,也只有先把自己修养的强大,正能量才会自然溢出,让孩子得到滋养。

必读:想做合格父母?先要了解家庭教育中有哪些禁忌


“教育”是时下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到整个社会关注其发展,小到它是一个家庭中的头等大事。说到家庭教育,家长们无不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

昂贵的早教课、一小时500块的一对一钢琴课、学费过万的英语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所倾注的时间、精力、金钱。尽管这样,可孩子却比过去娇惯、难管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最主要的原因是当下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无论是出在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方法上,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来一起细数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看你有没有中招。

用成人的要求衡量孩子

很多时候,家长们习惯了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当成自己的某种精神寄托,期望他们按照自己给他们设计的轨道发展。当家长因为自己的良苦用心被孩子辜负而失望时,殊不知,其实孩子才是那个受害者,进而做出反抗。

【对策】

1、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喜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2、给孩子留有30%的自我空间。家长不可以主宰孩子的一切,至少要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尊重他们的,他们有权利决定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喜欢的事情。

3、结合幼儿园的教育计划。当家长不懂得如何做衣服时,不妨作个会挑选衣服的人,克隆幼儿园的一些活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也实现了家园共育。

只重言传,忽视身教和环境影响

有些家长认为,只有把道理说透了,讲通了,孩子才会懂。所以家长习惯了把“说”作为教育的唯一方式,渐渐的孩子越来越厌烦家长的唠叨,家长生气却束手无策。

【对策】

1、言传。以表扬、鼓励为主,即使批评也要采取正面的,如:“老师说你上课时注意力很集中,要是你能积极举手发言就更好了。”

2、身教。“言传不如身教”,可见这种教育形式的重要。家长积极向上、求知善思、民主乐观的行为,孩子往往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真实的再现出来。

3、环境。这个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包括家庭文化、心理氛围等,让孩子生活在轻松、祥和的氛围中。物质环境应力求质朴、大方,不要过于奢华。

忽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首先就要有健全人格,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对策】

1、孩子有孩子的心理世界。他们的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如,听见别的小朋友说假期去海边了,没去过的孩子也会说自己去过。

做父母的常常责怪孩子不听话,也会以为自己的孩子爱说谎,实际上,诸如此类的事情,家长难以理解往往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

因此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必须了解和研究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2、现在的很多孩子接受不了自己不如别人,有时甚至萌生嫉妒心理。人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基础奠定于儿童时期,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教育,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方向。“小胜在智,大胜在德” 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过分保护,限制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发展

现在很多的年轻父母已经是独生子女,到了独生子女的子女这一代,六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转,自然把孩子保护的很好。

另外也有一些家长也是出于保护孩子的心理,不愿意让自己存在某些缺点(个子小、动作发育迟缓等)的孩子多与外界接触,导致孩子渐渐形成孤僻的性格。

【对策】

1、多与孩子交谈。这样可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很好地帮助孩子提高认知水平,使孩子认识到交朋友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2、创造交往的条件。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交往中体验乐趣。

3、鼓励孩子的进步。对于存在着自卑心理的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是让他们融入集体的关键。一旦当孩子表现出某种进步就应充分肯定,使孩子逐步树立起自信心。让“我能行”成为这些孩子的信念。

父母必读:孩子会“人来疯”


我家清清是那种兴奋型的孩子,生下来就活泼好动。现在四岁七个月的他,虽然仍然是个可爱的淘气包,但也已经能在家里安静地玩玩具或者看书。我常觉得他是长大了,可以接受我和他好好讲道理,开始懂事了。可是,每次带他去亲戚家,或者参加酒宴,又或者家里来了客人时,他就会特别的兴奋,一阵疯闹,有时说他也不听。

我想还有很多妈妈也遇到了这种情况,为了孩子在他人面前的调皮而无奈。刚好看到一篇文章,转来和大家分享。

孩子为什么会人来疯

许多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些“人来疯”,和家人在家时乖巧听话,一旦家里来了客人或到了公共场合就变得异常亢奋,像匹脱了缰的小野马,突然大吵大闹、撒娇耍泼起来,而且父母还很难制止。

孩子为什么会“人来疯”呢?北京载体婴幼儿培育工作室的育儿专家卢琼老师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家长的认同催生宝宝“人来疯”

宝宝之所以会出现与平时反常的举动,除了因为感到被冷落而寻求周围人的注意外,与家长对孩子的认同模式也密切相关。

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对陌生人表现出热情是一件值得赞扬的事情,那么这种人来疯的现象发生就会比较普遍,也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相反,如果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行为缺陷,则会产生教育方面的焦虑。

孩子在3-6岁期间,思维已经渐渐成形,特别是对母亲的认同反应非常敏感。孩子会随时注意妈妈的眼神和表情,看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能够得到赞同,因此就会想方设法引起妈妈的注意,观察妈妈的反应,来确认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

生理心理两方面导致孩子“人来疯”

年幼的孩子神经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差,遇到外界陌生的刺激会格外亢奋而且很难平息。在心理上,对孩子来说,所处的家庭是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社会交往很少,所以如果家里来了新的人或到了新的环境,改变了固有的交往关系,那么孩子就更想获得周围的认同,而孩子急于融入这种气氛,所以就会显得比较积极。在这方面,年龄越小的孩子分辨力越敏锐。他们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关系,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因此一个在环境中显得活跃的孩子,他(她)的母亲也通常是人群中的强势角色。

如何对待孩子“人来疯”

尽管对于孩子来说“人来疯”不是病症,但有时也要适当控制孩子的情绪。家长们可以选择以下方法来帮主孩子成长。

1.睡觉前梳理一天情绪

孩子在兴奋头儿上,家长强行制止孩子的行为收效并不大。这个时候外界对孩子的刺激太多,环境因素很复杂,教育效果不会太好。母亲如果对孩子的异常行为不赞同,可以选择在睡觉前帮助孩子梳理一遍白天的行为,同时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个时候除了母亲的话,孩子没有其他的感官刺激,因此能够更容易听进去。

2.用准确的形容词教育孩子

制止孩子的“人来疯”,家长只是单纯地告诉孩子“这样不好”或者是“影响恶劣”这些相对抽象的措辞,是起不到太大效用的。孩子对词汇的认知需要有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家长最好能够采取简洁明了又生动的语言,比如描述一下可能导致的后果,一步步让孩子认清“恶劣”、“危险”等词语背后的含义,这样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才会格外深刻。

3.家长要改变相处模式

当孩子发生“人来疯”的行为时,家长不要急于改变这种情况,因为直接的说教可能会使心理发育过程中的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6岁以前妈妈的作用最为重要,母子之间的相处模式不应该是从上至下的约束,而应该提倡家长和孩子玩在一起,等孩子丧失了戒备心之后,再有针对性地慢慢沟通和解决问题。先听孩子说什么,然后家长再回应,而不要只是一味强硬地要求

另外,我还想补充一下,有时孩子会人来疯,不听家长的劝阻,也是和其它在场的人有关。比如当孩子调皮时,其它大人觉得很好笑。孩子本来就是想引人注意,看到大家笑更会误解为对他行为的认同。这时如果父母前去阻止,孩子当然不会听。而且,有时在父母前去阻止时,还会有其它的长辈,比如爷爷奶奶之类的,出面为孩子说话,孩子一见有人为他撑腰,自然更不把父母的话放在心上了。所以,面对孩子在他人面前一些的确很不适当的行为,其它大人要配合孩子父母,不能只把孩子当玩具一样来“玩”,也不要护短,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大宝几岁时要二宝才合适?


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朋友问:老大多大的时候要老二比较好?要老二会不会让老大很没有安全感?老大多大的时候要老二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老大的不良影响……关于以上疑惑,有的人认为两个孩子年龄相差小比较好,因为他们可以玩到一起;也有人认为年龄相差大一点更好,这样大的就可以帮忙照顾小的,父母也不用那么辛苦。而对心理医生来说,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普遍适合每个家庭的答案:除了父母生育年龄、育儿支持系统、家庭经济条件等客观条件外,还得从两个孩子的心理发展角度加以考虑。大宝的心理首先需要确认的是,老大在两岁以前,尤其是一岁半以前,是与妈妈建立良好情感连接的关键时期,他/她需要妈妈能及时地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以建立大宝对妈妈的安全型依恋。所以,如果妈妈在大宝们还不到一岁时怀上老二,他们甚至不得不被迫戒掉母乳;而且怀孕的妈妈也无法很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这不利于老大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安全感。反之,如果妈妈希望能尽全力不影响和大宝的亲子相处,待老二出生后,二宝从妈妈那里得到的关注也会不足,从而又影响了二宝与妈妈之间的亲子链接。照顾这样两个宝宝的妈妈,会身心疲惫,这不利于她们的产后恢复,也会更大几率地出现产后抑郁,从而反过来再对两个宝宝产生不良影响。个人经验当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按计划来的,总是有一些那么不其然间就给妈妈们惊喜的小天使,调皮地迫不及待地投入妈妈的怀抱——我就是这样一个妈妈。在大宝一岁十个月的时候,二宝就出生了。个人经历的感觉是:很辛苦,也很纠结。怀孕那会,老大一岁多一点,需要妈妈无时无刻的陪伴,而怀孕后期很累,但只要老大没睡觉的时候我都得陪着他,而且他时不时还要妈妈抱抱。我曾经发过一张挺着大肚子抱着老大的照片,被朋友们纷纷指责说不应该抱老大,我的妇产科医生也告诫我不要提超过15斤的“重物”(我们家老大从小个头大,那会已经近30斤了)。但是,想必各位妈妈都理解,当孩子抱着你的腿,仰着头可怜兮兮地看着你,嘴里说着:“妈妈,抱抱!”,我想没有哪个妈妈能舍得不抱。等老二出生后就更纠结了:老二吵着要喝奶,老大要拉着你陪玩,我那个时候啊,真是恨不得自己是孙猴子,拔根毫毛就能再变出个自己来。如果有和我一样状况的妈妈,我想和你说的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支持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孩子的爸爸、家中的老人或其他能帮上忙的亲属、月嫂、保姆等。我就得益于我的这些支持系统,那段时光虽然忙乱,还是平稳度过,两个宝宝也都很好。大宝两岁后再要二宝并非万无一失那么是不是大宝一岁半或两岁以后要二宝就万无一失了呢?也不是的,如果从对二宝的出生对于大宝的影响考虑,我们还要关注以下问题:第一、老大的性格气质特征如何?妈妈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有的孩子每天都很安静,没有太明显的情绪波动,即使不开心了也很容易安抚;有的孩子则情绪反应特别明显,无论是开心和伤心都很强烈;有些孩子的行为似乎特别“固执”……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每个孩子的气质特征不同。孩子主要的气质特征类型有:易养型、中间偏易养型、难养型、中间偏难养型和启动缓慢型。不同气质特征的孩子对于环境变化、父母情绪等的敏感度不同。妈妈在孕期和哺乳期会因为激素变化以及精力有限,会出现各种情绪波动,和老大相处亲昵的时间也必然会减少。如果老大是一个难养型或中间偏难养型的孩子,妈妈就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应对老大的各种行为和情绪问题,而老大也会因为妈妈更少的陪伴和家庭新成员的到来而更加难以安抚。一般来说,难养型的孩子在4岁之前的情绪强烈波动更多,4岁以后的情绪稳定性则会逐渐变好。所以,如果家有难养型的孩子,建立老大老二之间的年龄间隔适当延长。第二,老大和父母之间的亲子依恋如何?亲子依恋是孩子在两岁前与母亲或主要抚养人之间建立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纽带。母亲不仅能满足婴儿的生理上需求和情感的“饥饿”,而且是孩子心理上的“安全岛”和快乐的源泉。只要母亲在他身边,他就能安心、愉快地玩耍,探索周围的环境。亲子依恋是儿童社会情感发育的基础。亲子依恋主要有三种类型:1.安全型依恋:只要母亲在场,他就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他明显地表现出苦恼和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时,他又很容易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2.反抗型依恋:这类婴儿每当母亲离开时他都大喊大叫,极度反抗,但当母亲回来时,他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母亲的安抚,又拒绝母亲的接触,并不时地朝母亲这里看。3.回避型依恋:母亲离开或回来他都无所谓,实际上这类婴儿与母亲并没有建立起特殊的情感联结。如果老大和妈妈之间是安全型依恋,那么老大的心理安全感更充足,对妈妈的爱更自信,对环境各种变化的接受度就更好。这样即使弟弟妹妹的到来会让他们短暂地觉得不安和嫉妒,也会更容易自我调整和适应。那么即使两个孩子之间的年龄差距偏小,也没有很大问题。总之,在考虑要二宝的妈妈们,我们不仅要考虑物质条件、支持系统等客观条件,还要结合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要综合考虑二宝驾到的合适时机。每个家庭情况不同,所以并没有一个统一适合每个家庭的答案,建议每位家长结合家庭情况,仔细分析具体情况慎重做决定!

一个二宝爸的反思


几乎在我写的每一篇文章里,我总爱若有若无、有意无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二宝爸形象。似乎,还挺享受这种自带光环的角色扮演游戏:带娃上班两不误,情怀逗逼通文武。

开什么玩笑。

奥特曼都有电力不足的时候,带两个娃这种比打怪兽强度更大的工种,你充什么个人英雄主义?不靠一个团队你能搞得定?你又凭什么淡化其他成员的努力和功劳?

二胎家庭,就像一台随时需要拧紧螺丝的机器

直到几天前,当一场突如其来猝不及防的恶疾,张牙舞爪朝我的爸爸扑来之时,我才意识到,平日里,为了帮助我们应付两个孩子的繁重生活,身边的长辈们默默地付出了那么多,透支着他们弥足珍贵的健康我却浑然不知,甚至还理所应当面无愧色地不断索取。

我的爸爸,是我人生最大的精神支柱。我相信每个男孩心中的偶像和大英雄,都是自己的父亲。所以,当病魔露出狰狞面容缠上爸爸时,我的世界轰然崩塌,哭到不能自已。我不敢去想,却又止不住胡思乱想;我夜夜难眠,却又恨不得在苦痛浑沌中一睡不醒。

爸爸是为了我,为了我的家而累倒的。我心知肚明。

明明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光景,爸爸却执意继续在生意场打拼,只为多挣点钱,帮我缓解面对二胎的经济压力;为了让我多睡一会,爸爸和妈妈都会一大清早赶到我家帮我把女儿送到幼儿园;爸爸更会把每天的工作强度压缩到一个极致,只为了能保证每天三点下班赶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

这样连轴转高强度的付出,我却从来都是在文章中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好像只有我泡个奶粉换个尿片才叫超级奶爸,其他人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幼儿园接送娃那都不是事。

我的妈妈同样付出了很多。除了每天跟爸爸一起接送女儿外,还承担了买菜送菜的繁重任务。我说:“妈,没事,我来买菜吧。”妈妈却回应道:“你们年轻人哪里会挑,还是我来。”

明则贬我生活经验差,实际上还不是心疼?我倒也好,从此就心安理得翘着二郎腿在家,看着妈妈每天汗流浃背拎着几大袋重物送菜上门,心中自我安慰之,嗯,我不会买菜我不会买菜我不会买菜……

你看,我总爱写自己如何精通做辅食给娃,妈妈的买菜重担,我只字未提。

我还想感谢自己的岳父岳母。每个周末,我和二宝妈带着两娃浩浩荡荡杀到娘家,便如甩手掌柜般,等待着每周末不啻于春节年夜饭的圆桌大餐。岳父岳母在厨房忙成陀螺,我和娃们却在自拍美颜好似鲜花朵朵。

…………

谢天谢地,我爸爸的手术很成功,人生的下半场正等着他开启,我胸口堵得慌的大石头落了地,我们的美好未来就在前方。

就刚才,我拿着棉签棒蘸着水,给爸爸擦拭干涩的嘴唇,爸爸紧紧捏着我的手,眼神有些涣散却又透着不安:“儿子,你不要走开,让我一直看得到你。”

我心目中的那个爸爸,是当年那个讲堂上意气风发风流倜傥的大学教授,是那个下海游入生意场后如鱼得水口吐莲花的商界精英——然而,突然间,我发现爸爸真的有些老了,斑白头发爬满两鬓,对我也变得依赖起来。就像个需要连骗带哄的老小孩。

三十五年前,爸爸给我把屎喂饭,三十五年后,我开始为爸爸做同样的事情。

人生,就是这样一道轮回。

我们欠父母的,又何止一个大大的拥抱?

想和大家讲一个前不久遇到的小故事,这让我感慨万千。

我每天都会带着儿子去对面游乐场玩,故慢慢结识了数个同样携娃来玩的奶奶或外婆。时间久了,每次相遇,就成了她们倾诉我倾听的“吐槽大会”——因为拿我做参照(惭愧,我只是白天比较闲有机会带娃而已),抱怨的对象不是儿子便是女婿。

一位奶奶这么跟我说:“我每天一清早起来赶头班地铁冲到儿子家,一定要赶在他们上班前到才行;然后帮着带一天的孩子,等晚上他们下班到家,我就要被‘赶回去'了……我儿子一到家,也不问我累不累苦不苦,就光顾着抱自己的儿子去了,侬刚阿拉这种做老妈子的人作孽伐?”

这位奶奶的几句话,如电流般瞬间击中了我。

是啊,当我们回家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抱起自己的孩子,又亲又搂;可我们有多少人会想到,去给辛苦了一整天的父母们一个同样的拥抱呢?

我们欠父母的,又何止一个大大的拥抱?

生二胎,可以无悔,但定要慎之又慎

对于生二胎,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再苦再累,我心无悔。

不后悔,但愧疚,亏欠,对四位长辈——这是我以前想掩耳盗铃囫囵糊弄、而现在鼓足勇气正面直视的真心想法。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能量,我总以为自己一个大老爷们哪会被难倒累倒,我总想当然觉得自己有力气有时间有精力能大包大揽解决所有问题,把优哉游哉陪娃嬉戏的美差留给老人即可。

可我不是三头六臂,也不是美剧里的孤胆英雄。一个最普通的上班族,哪怕白天可以在家带孩子,但我依然需要一份夜班工作维持生计,无法靠一己之力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二胎的诞生给老人陡增烦冗辛劳的工作量,势不可免。

所以,我很想用我的经历给大家一个提醒:一个原先看似良性运转美好无比的二胎家庭,其实是何等脆弱和如履薄冰,哪怕一个零件的缺失,都耽误不起。

我不是后悔自己的选择,也不是把二胎家庭描绘成洪水猛兽,把所有家庭一棍子打死。我的现身说法,希望更多如二宝爸我这样的普通工薪阶层家庭,在二胎的抉择上慎之又慎。

我对二胎家庭的建议归纳起来,套个逼格略高的总结,就是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缺一不可。

前者很好理解,夯实你家的钱袋,只要有足够的实力,绝大部分问题都不是问题。在自身没有足够强大之前(比如财务自由),事业和陪伴似乎总是一对悖论。奔波于事业中,势必会挤压陪伴孩子的宝贵时光;反之,事业却又可能停滞不前,无法夯实足够的经济基础。我也在慢慢摸索一个适合自己的最佳平衡点。

后者必须是夫妻双方在无论价值观、育儿理念和出力程度上,都要能做到相近甚至一致。只要有一方不情不愿消极怠工,都会是未来家庭生活的极大隐患。

二胎:二宝出生后,如何应对大宝的情绪变化


热点关注:二宝出生后,乖巧大宝变成问题儿童

近日,一位二宝妈妈无奈求助的帖子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妈妈说,自从去年小儿子出生后,原本已经5岁,乖巧懂事的大女儿,突然就变了。一开始是不肯自己吃饭,必须让人喂;走路非让爷爷背着,要不就坚持不上幼儿园,后来竟然开始尿裤子了,这可是从2岁以后再没出现过的事情。

而且大女儿的脾气变的非常暴躁,尤其是妈妈在给小宝喂奶的时候,总是千方百计的捣乱。这些都让家里人非常烦心,不知道该有怎么办!

孩子的占有欲是很强的,同时敏感程度也十分高,二胎的出生势必会分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所以这种潜在的敌对心理很容易给他们造成压力,这种压力远比父母感受到的要强得多。

大宝说:爱我的人一下全不见了

没有弟弟妹妹,大宝享受“唯一”

在二宝出生之前,大宝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生下来就被“4+2”包围着,习惯了所有人以自己为中心。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精心照顾,爸爸妈妈体贴关怀。

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好东西永远都是自己的,玩具全部都是自己的,零食全部都是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只爱自己一个人。他们不需要去分享,当然也就缺少分享的习惯和能力。

弟弟妹妹来了,大宝的世界全变了

有了弟弟妹妹之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把精力投入到了第二个孩子身上,对老大的关心减少了。房间被占了,玩具被占了,妈妈被占了……老大就会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他们就会将父母不再爱自己的责任推到弟妹身上。

面对“失宠”大宝用行动来表示愤怒

小宝的到来会让大宝感到“失宠”

当弟弟妹妹到来之后,刚开始的时候大宝也会表现的很高兴。但当大宝发现因为弟妹使自己的关怀减少之后,对于这种“失宠”的感觉,年纪较小的孩子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因而便会展现在行为上。

大宝可能出现的行为问题:

爱发脾气、不讲道理、时常哭闹或爱黏妈妈;

出现退化行为,也就是恢复到小时候的模样,例如他原本已经不尿床了,如今又开始尿床;或者又开始要求用奶瓶来喝牛奶。

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而出现一些问题行为,例如故意捣蛋,或趁父母不注意时,偷偷地打骂弟弟妹妹。

吸引注意力:“妈妈,你快看我!”

反常举动:

他不停地想方设法把你叫到他的身边,“妈妈,你来一下!”“妈妈,你看我搭的积木!”“爸爸快来看我画奥特曼!”

给老大的安慰:

同时照顾两个孩子生活已经让你手忙脚乱了,那么怎么让这个刚刚失去“唯一”的地位的老大感觉到你还像从前一样爱他呢?如果你没有办法抽出一个整段的时间陪他出去玩,那么就趁着照顾小宝宝的间隙,让他享受一下“霸占”你的待遇吧!哪怕是没有任何打扰的5分钟也行,给他讲个小故事,玩一会儿假装游戏或者躲猫猫。

嫉妒喂奶:“妈妈,快来帮我!”

反常举动:

有时老大也能与小宝宝相亲相爱,亲吻、抚摸、玩耍都不在话下,只是当妈妈把小宝宝抱在怀里,给他喂奶时,老大就开始粘在妈妈身上,甩也甩不掉了。吵闹着让妈妈给他切水果,讲故事,穿衣服……

给老大的安慰:

喂奶是最容易让老大产生嫉妒情绪的时刻,所以你可以在喂奶之前找出几分钟时间,和老大玩一会儿或者把他搂在怀里,之后给他几个玩具,让他自己安静地玩一会儿。

让老大参与到照顾小宝宝的事情当中来,也是个不错的办法,比如让他帮你拿一个新的纸尿裤;给宝宝喂奶时,和老大一起唱歌。或者,对他说:大孩子才能喝牛奶呢,小宝宝可不行,他只能喝妈妈的奶。

行为退化:“我要穿纸尿裤!”

反常举动:

大宝早就不用纸尿裤了,可自从小宝宝到来之后,他居然又要求穿回纸尿裤,有时还故意尿裤子。他一定认为只要自己变小一点,变淘气一点,妈妈就能更多地照顾他吧!事实也的确如此。

给老大的安慰:

孩子出现种种倒退行为,这只是暂时的,你不必过分担心。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对孩子的同情不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比如他尿在身上了,你可以对他说:“只差那么一点就可以尿在马桶里了。下次想尿尿的时候,可以早点跟妈妈说啊。”

另外,在小宝宝出生的前几个月里,不要给老大设定新的“发育里程碑”,比如戒掉奶瓶或者睡到自己的床上。

坏情绪:“我讨厌妈妈!”

反常举动:

老二到来后,妈妈的确没在老大的身上花那么多时间和心思了,总是因为小baby那边比较紧急的情况,而不小心忽视或者忘记给老大的照顾。这时的他只好表示抗议,“我再也不喜欢妈妈了。”“你走开,我要爸爸。”甚至,只要在小宝宝出现的地方,他就不和妈妈说话,也不肯吃饭。

给老大的安慰:

你可以替他说出不满的情绪,“宝贝儿,妈妈知道你看见我只照顾小宝宝,很生气,很伤心。”但是,对于老大不满的言语和举动,你也不要有太多内疚或者受伤的感觉。每个阶段,花在不同孩子身上的时间不一样,这很正常,不过你可以让老公或者其他人照看一会儿小宝宝,这样你可以有多一些时间和老大单独相处,给他洗个澡或者让他“帮”你准备午饭。

结语:

心理学家曾做过儿童如何接纳家中新生儿的研究,发现在小宝宝出生后,母亲投注在老大身上的感情和注意力的确会减少。有些父母甚至会把老大暂时托给别人代养!

这样的情况下,老大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变得不乖了,爱闹了,爸爸妈妈可千万不要训斥打骂,忽略老大的心理感受。要尽量事事平等地对待两个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不会因为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而减少,老大原本得到的爱和温暖并不会改变。

让大宝和小宝慢慢培养出感情,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二宝家庭父母必读》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父母必读:孩子问题,父母制造。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制造”的,你光盯着孩子的问题犯愁,却不去反省自己如何“制造”了这些问题,即使能一时能把某个问题压下去,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你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不改变自己...
    2020-12-09 阅读全文
  • 必读:想做合格父母?先要了解家庭教育中有哪些禁忌 “教育”是时下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到整个社会关注其发展,小到它是一个家庭中的头等大事。说到家庭教育,家长们无不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 昂贵的早教课、一小时500块的一对一钢琴课、学费过万的英...
    2020-06-10 阅读全文
  • 幼儿100个必读二 1、幼儿故事1、00个必读二:大雁和孔雀的故事 丛林中,住着一只漂亮的孔雀。一天,它外出到池塘边散步。它看着大树和小草,骂道:“你看你们,除了一身绿还有什么?哪像我……”接着,它又向小动物们发牢骚:“...
    2020-10-28 阅读全文
  • 父母必读:孩子会“人来疯” 我家清清是那种兴奋型的孩子,生下来就活泼好动。现在四岁七个月的他,虽然仍然是个可爱的淘气包,但也已经能在家里安静地玩玩具或者看书。我常觉得他是长大了,可以接受我和他好好讲道理,开始懂事了。可是,每次带...
    2022-03-25 阅读全文
  • 大宝几岁时要二宝才合适? 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朋友问:老大多大的时候要老二比较好?要老二会不会让老大很没有安全感?老大多大的时候要老二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老大的不良影响……关于以上疑惑,有的人认为两个孩子年龄相差小比较好,因为...
    2021-01-18 阅读全文

很多时候,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制造”的,你光盯着孩子的问题犯愁,却不去反省自己如何“制造”了这些问题,即使能一时能把某个问题压下去,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问题的根源在你身上,而不是在孩子身上,不改变自己...

2020-12-09 阅读全文

“教育”是时下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大到整个社会关注其发展,小到它是一个家庭中的头等大事。说到家庭教育,家长们无不希望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 昂贵的早教课、一小时500块的一对一钢琴课、学费过万的英...

2020-06-10 阅读全文

1、幼儿故事1、00个必读二:大雁和孔雀的故事 丛林中,住着一只漂亮的孔雀。一天,它外出到池塘边散步。它看着大树和小草,骂道:“你看你们,除了一身绿还有什么?哪像我……”接着,它又向小动物们发牢骚:“...

2020-10-28 阅读全文

我家清清是那种兴奋型的孩子,生下来就活泼好动。现在四岁七个月的他,虽然仍然是个可爱的淘气包,但也已经能在家里安静地玩玩具或者看书。我常觉得他是长大了,可以接受我和他好好讲道理,开始懂事了。可是,每次带...

2022-03-25 阅读全文

经常听到一些父母朋友问:老大多大的时候要老二比较好?要老二会不会让老大很没有安全感?老大多大的时候要老二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老大的不良影响……关于以上疑惑,有的人认为两个孩子年龄相差小比较好,因为...

2021-01-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