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你要孩子是为了什么?这是我见过最感动的回答

发布时间:2021-01-04

什么是教育笔记。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要孩子是为了什么?这是我见过最感动的回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现代父母是一边养孩子,一边修行。有的父母在养孩子中参悟人生,有的父母在纠结的亲子关系中苦苦求索……所以,上帝给每个匆忙赶路的灵魂分配了可爱的 天使,小天使的到来,安抚了匆忙的脚步,让急匆匆赶路的旅人有了反观自我内在的时刻。牵起那只慢蜗牛去散步吧!它会给你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吃完晚饭,老婆在洗澡,我在厨房洗碗,2岁的儿子端一把小椅子坐到浴室门口。

我问儿子在干什么,他一本正经地回答:“我在等妈妈。。。”

顿时,我的心头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一种温暖中带着酸楚的味道。

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

问下自己,你要孩子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看到书里一个很感动的答案说:“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多么美丽的答案呀!

是的,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从一粒种子在我的身体里发芽,慢慢长大,感受到那有力的小胳膊小腿这捣你一下,那踢你一脚,直到有一天,她拼命地钻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

一个生命在成长,自她有成长的力量。我们还记得每晚换尿布、喂奶,照顾生病的宝宝的辛苦吗?

不,我们能记住的就是她向你绽开的第一个微笑,她喊出的第一声“妈妈”,她长出的第一颗小牙,她迈出的第一步……她上幼儿园了,她上小学了,她成为一名初中生了……我,有幸参与了她的每一个历程,每一个酸甜苦辣。有欢笑,也有泪水。

上辈子我们有怎样的交集才换来今生的母女/子之情呀。孩子是上天派来帮助我们完成父母这个角色、这个任务的。她让我们更深层次地看清自己,看清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爱的又是什么?

如果我们一直向外寻求自己的力量,就会把孩子看成我们的“成绩”,我们的“面子”,我们只允许她健康、聪明、漂亮、成绩好,好象唯有这样,我们脸上才 有光彩,我们才觉得活得有价值。可是,孩子是我们所能“控制”的吗?我们只爱她的优点,而不能容忍她的缺点吗?孩子从来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她的当下应该 就是她最好的状态。

可是,我们也只能陪她走一段,当她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就不再是她们的家庭成员,她们的一家三口已经不包括我们在内。可是,无论孩子身 在何方,却永远是我们家庭中无可取代的一员。是不是很伤感?我们能陪的,只有这二十多年,为什么不尽全力,不拿出全部的爱来陪伴呢?

初二的女儿还有一年就要升入高中,住校,一周才能回来一次。每天下午盼望门铃叮咚响起的声音,也就只有一年;之后,每天的盼望就会变成每周的期待。珍 惜,珍惜吧,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每分每秒,也许她会跟你顶嘴,也许她会淘气,也许她会不听你的话……但,在一起总是好的。

我们要孩子是为了什么?我们要感恩老天,是她,而不是其它任何人成为了我们的儿女,这是我们的缘分,让我有机会把爱的种子撒播在她的心灵,让我有机会见证一个生命的成长,让我有幸成为她最亲最爱的那一个人。还求什么?

当我们不满孩子的现状时,记住:所有发生的,都是必定要发生的,它帮助我们看清自己,内观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唯一的可行道路是修行和改变自己。当我们有了内在的智慧与力量,空间增大了,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受到我们的影响,走向更适合他们的人生道路。

无论孩子带给我多少困难、烦恼、甚至挫败,无论让我失去多少睡眠、时间、金钱、精力,我仍然豁达,因为,这都是上天的恩赐,当孩子在身边的每一天,我都会努力让我们拥有一个美好的心情,体会在一起的幸福。

每个人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其实咱们真的做得不够?如果真心的把孩子当做孩子去要求,去尊重,你和宝宝都会更加快乐!

看着你熟睡的面容,眼角还带着泪痕,我的心底泛起深深的内疚,对不起宝贝,我想我不够爱你,至少不如你爱我!

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对你发脾气,甚至会避开你。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却阻止你对我发脾气,还会批评你,而你不但不讨厌我,还要想方设法讨好我。当我累了的时候,我就想自己一个人待着,不许你来打扰我。

而当你累的时候,我却还希望你不吵不闹,自己入睡,而你即便不情愿,也照做了,只是阖动的睫毛在诉说,你多么需要我的怀抱。

我想我不够爱你,至少不如你爱我!

我总喜欢对你指手画脚,做不到就大声喊叫,还美其名曰“批评教育”,而你不但不敢对我指手画脚,还努力地憋回眼眶里的泪,克制自己的恐惧来讨好我。

我想我不够爱你,至少不如你爱我!

我总喜欢用哄骗、恐吓的手段来让你做一些事情,而你依然对我信任有加。

我想我不够爱你,至少不如你爱我!

多少次对你说:“我不理你了”

而你的心从没离开过我,连视线也没脱离过;

多少次我把你推开,而你依然抱着我的大腿。

我想我不够爱你,至少不如你爱我!

有的时候,我不想吃饭就不吃,或者想办法换口味;

你也有不想吃饭的时候,可是我让你必须吃;虽然你不情愿,还是一口接一口咽下去了。

我想我不够爱你,至少不如你爱我!

我总是很忙,不是忙家务,就是忙工作,空下来的时候,忍不住拿起手机,却忽略了其实应该抱一抱你,给你讲个故事;

但是你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来找我,甚至愿意跟我一起看自己看不懂的手机,只要在我的怀里,你就满足了!

宝贝,抱抱。。。

谢谢你那么爱我;

我会向你学习,像你爱我那样的爱你。

看到这里,这篇文章也就结束了,但是文章结束不代表爸爸或妈妈的爱就结束了,亲情是世界上最微妙的关系,在孩子以后的成长岁月里,更多的是要记得一个字: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人一生为什么要努力?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送给学子们)


人干嘛非要努力啊?反正又饿不死。

很多人都问过我类似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如果你从未努力奋斗过,那么在你生命即将到达终点之时,你可能会发现,原来生命中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但却没有。

记得大一那会儿,因为上了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专业,又面临着比高中多得多的诱惑,于是整个大一我都沉迷于游戏、混迹于形形色色的社团中,而且还“惊 奇”地发现:哦!原来即使我不努力,但只要在期末临近时拼命“刷一刷题”,就不会挂科。这使得我在大学里更加肆无忌惮,胡作非为。

但,在假期和高中很要好的同学聚会时却发现,自己和别人在短短一年后竟产生了如此之大的差距。我想说的差距,不是指物质上的,而是指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对比我的高中朋友,他们有几个当时高考比我考得要差很多,在常人眼里他们的大学是没我的好。其中一个男生迫不得已选了英语专业,据他说一年下来他几乎要被那些英文字符给逼疯了;还有另一个男生,读的是3A学校。但是,他们对待大学的态度和我却截然相反——

被迫学英语的那个男生,上大学后选修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啃了一大堆相关的专业书籍,大一结束后已经开发了几个很火爆的网页小游戏。去年,几个刷 屏微信朋友圈的小游戏就有一款是他捣鼓出来的。而现在,他已经在着手开发他为之痴迷的游戏APP了,还组建了自己的小团队工作室。

而那位读3A学校的男生,大一第一学期就自学通过了雅思考试;第二学期,经过无数次“不要脸”的申请,终于得到了澳大利亚一所不错的理工科大学的 offer,大二一开学就飞奔到国外重新读他的大一了。当时,我不敢相信高中英语最差的他竟然自学通过了雅思考试。但事实就是如此。

再看看我的大一,那会儿我归咎于大学专业不是我喜欢的,归咎于大学有过多的诱惑,因此得过且过,游戏、社团活动忙得自己团团转。但忙过之后却总会发现自己一无所得,发现自己是为了忙而忙、毫无目标,内心也往往是空虚、不堪一击的。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太多太多了。有的人整天在朋友圈、微博、QQ空间里抱怨自己的工作待遇差、工作时间长,要加班还没加班费,所以呆不下去 了;抱怨自己只在半年的时间里就被炒了几次鱿鱼;也有人在网吧打了一夜的游戏后发一条状态:唉,还没睡觉,又要准备去找工作了,为什么只有我的生活过得这 么累啊;更有人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不是抱怨自己出身不好,没能生在一个好的家庭,就是在抱怨竞争太激烈、潜规则太多。

但问题是,有多少人在抱怨时,反思过自身是否有稍微那么一点点努力过呢?有多少人宁愿通宵达旦地沉迷于网游,却不愿意下那么一点点决心做一些改变呢? 你可曾想过,目前的生活状态是你内心真的想要的吗?你有没有想过,你本可以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精彩更有意义一些,你本有能力有条件去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 情……但却因为当初你没能稍微努力那么一点点,最后也只能变成“本可以”罢了。

就像当初我的专业选的不是自己喜欢的,我本可以努力试着去换专业或者像我那位被迫学英语的男同学一样,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自学钻研下去,但我却选择 了自暴自弃;大学里,我本可以找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女孩,然后展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但我却总是三心二意敷衍了事只为打发时间;大学生活学习自由,我本 可以努力去发展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多看几本书,但我却几乎把时间都给了游戏,玩得不分白昼黑夜。

流逝的时间里面,我过得浑浑噩噩,明知道有那么多不该,却不忍心对自己狠一点,不愿意去改变!

我们谁没有或大或小的梦想呢?但如果在生命即将到达终点之时,你才发现自己不仅与梦想擦肩而过了,还因为当初的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让自己变成被生活牵着鼻子走的人,那么那时的你也许才会恍然顿悟:原来生命中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但却没有。

而这,大概也就是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的缘故吧。

2016年了

你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

你又获得了一个崭新的重头再来的机会

你本可以,但却没有的那些事是什么?

“妈妈,你会死吗?”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昨天,女儿知道了清明节的含义后,眨巴着大眼睛问我,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人死后会去哪?以后我们都会死吗?」

一时间,我被问住了。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孩子问到关于「死亡」的问题时,我们都不知如何回答,或者直接避而不谈,我们担心孩子了解了死亡的真相后会害怕、恐惧、难以接受。

回避死亡不仅仅是当代的一种社会现象,其实从古至今,我们都在避谈「死亡」。

孔子有言:不知生焉知死。

在《奇葩说》中,马东曾说,「如何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汉文化缺失的一课。」

然而作为妈妈,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

我一点也不怕孩子知道「死」,

我最害怕的是孩子不知道「死」。

很多孩子正是因为缺乏对死亡的深刻认识,误入歧途伤人伤己,引发一些列悲剧。

之前轰动世界的「蓝鲸」死亡游戏,参与者大多是10~14岁的孩子,他们进入游戏后接受各种「洗脑」挑战,自伤自残,最后自杀,在全世界引发几百名青少年「争相」自杀。

有数据显示,自杀已经成为了18岁以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

上海市教委的一项调查指出,在抽查的2500名中小学生的取样中,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有1.71%的孩子自杀未遂,有34.39%的孩子曾有过「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

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如果这些孩子在遭遇到挫折、迷茫、绝望,产生了结束生命的冲动时,脑中能够闪现出一丝对死亡的敬畏,对生命的珍惜,那么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我们愿倾尽所有去教育孩子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去爱,但是我们却忽略了教孩子认识生死。

我们都欠孩子一堂「死亡教育」课。

白岩松曾说:「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

当身边有老人去世,孩子忽闪着充满疑惑的眼睛向我们求问何为死亡时,通常我们给出的答案都模棱两可,这些回答并不能帮助孩子认知死亡,甚至可能还会误导孩子。

在我小时候,父母通过将我与死亡隔离的方式来保护我,希望我可以免受死亡的打击。

爷爷去世前,父母带着我去看望他,爷爷躺在床上,双腿缓慢地做着蹬车的动作,我还笑着问:「爷爷,你在锻炼啊?」

我并不知道,那一面竟是我和爷爷的诀别。

当后来我得知爷爷已经去世的消息后,年幼的我除了哀伤之外,也感到非常「生气」。

为什么不告诉我爷爷已经病重!为什么爷爷会死?

没能陪爷爷走完最后一程也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这种将孩子与死亡隔离的保护方式本身无所谓对错,真正使我的心灵受到伤害的原因是死亡教育的缺失。

关于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并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情,思想和成长环境都是不同的,所以对孩子的死亡教育因人而异,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鼓励孩子给「朋友」送别

提高孩子对死亡的耐受力

视频《小男孩的宠物金鱼葬礼》曾在网络上大火。

视频中,一个可爱的小男孩捧着一条死去的金鱼走进卫生间,为他的金鱼朋友送别。

他亲了金鱼一口后将它放到了马桶里,在金鱼被冲走之前,小男孩还表现得很镇定,可是当金鱼被冲走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朋友永远不会回来了,瞬间崩溃,哭得梨花带雨。

虽然这样的送别过程会让孩子暂时感到难过,但是也让他们认识到了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

还有另一个小男孩,也用类似的方法送走了自己的金鱼朋友,不过他在面对死亡时明显更为成熟,他认真地给金鱼做了祷告,在一声「阿门」后平静地送走了自己的好朋友。

视频中的小朋友既可爱又勇敢,我不禁想为他们鼓掌,同时我更佩服孩子背后的父母及教育方式。

通过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让孩子认识死亡、面对死亡,这可以提高孩子对死亡的耐受力。

通过绘本或电影让孩子理解「死亡」

在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中,小男孩艾斯本的爷爷去世了,但因为还有件事情没完成,所以他变成了幽灵四处游荡。

为了帮爷爷想起那件重要的事,艾斯本和爷爷一起想起曾经的快乐回忆,去游乐场、扮鬼脸、钓鱼……最后爷爷发现,原来他是忘了和艾斯本说再见。

当爷爷说完再见,便安静地消失了,而艾斯本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正确地认知死亡,明白了死亡是我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PS:在「凯叔讲故事app」中搜索「爷爷变成了幽灵」就会有相关故事跳出来哦~

生命有开始就有结束,就如同花开花落,时间到了,就该让它自然地离开。

让无数人感动落泪的电影《寻梦环游记》,也是死亡教育的绝佳代表。

小男孩米格误入奇幻瑰丽的亡灵世界,在那里小米格知道了一个人死了以后会继续生活在亡灵的世界,只要现世的亲人没有遗忘逝者,死去的人就可以在亡灵节那天返回现世去看望他们的亲人。

如果生活在现世的亲人将他们遗忘了,他们才是真正的死亡。

死亡并不是尽头,遗忘才是。

虽然有些人看似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只要我们没有忘记那些曾经相伴的美好,那逝去的亲人就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陪伴着我们。

死亡教育特别课程:自杀防御课

自杀防御课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美国十分盛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加州及新泽西州的自杀率在开展该课程后分别下降了39%和51%。

为了教会孩子如何控制情绪,提高孩子与人沟通的技巧,老师有时会要求孩子写一封劝说同学不应自杀的信,孩子在写信的过程中就会清楚地意识到自杀的危害以及生命的宝贵。

父母在生活中,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正面引导孩子。

1. 对生活中的危险物品加强管理

2. 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情绪

3. 对孩子进行生命观教育

4. 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死亡教育要分级逐次展开,循序渐进。

婴幼儿对死亡没有明确的概念,也无法理解死亡的含义,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来模拟死亡,让孩子逐步接触死亡的概念。

学龄前的孩子探索及模仿的欲望十分强烈,这时我们首先要做的死亡教育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并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对死亡产生很多匪夷所思的想象,并开始对死亡产生焦虑,因此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时不要吓唬孩子,这会加重孩子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

已经上学的孩子在精神和思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高度,对死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在解答关于死亡的问题时,就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死亡这件事。

正确有效的死亡教育会让孩子受益终生,让孩子平稳安全地度过童年,从容积极地面对人生。

只有懂得了死亡的含义,

才会明白生的可贵;

只有清楚了生的可贵,

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

我为什么要上学?爸爸最接地气的回答,传疯了!


每个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为了培养孩子也是费尽心思。从拼学区房、到拼孩子的学习培训,一切的目标都是让孩子上好学,取得好成绩。如果有一天孩子问您“我为什么要上学”,您会如何回复孩子呢?

一位爸爸是这么回复孩子的:“儿子,你知道吧?一颗小树长1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上学,他7岁就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干不了别的。如果上6六年学,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如果上9年学,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如果上12年学,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知道了吗?”

爸爸说:放羊、种地、当保安,丢人不丢人?儿子:丢人。爸爸说:儿子,不丢人。他们不偷不抢,干活赚钱,养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点也不丢人。不是说不上学,或上学少就没用。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不读书或读书少也有用,但对社会的贡献少,他们赚的钱就少。读书多,花的钱也多,用的时间也多,但是贡献大,自己赚的钱也多。儿子:我明白了,我要好好读书。

所以,当您的宝贝厌弃上学时,请告诉他,那是他去看世界的路。

【育儿观念】你养孩子,不是为了生气!


【育儿观念】你养孩子,不是为了生气!

有一个小男孩儿,三岁多,他最近干了一件“坏事”,他把一碗滚烫的菜汤倒进了花盆里——这盆名贵的花,是他爸爸刚刚从花市里找来,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亲自搬回来的!

爸爸怒不可遏,这小子太淘气了,简直就是个破坏分子!三岁的儿子看爸爸到处找笤帚,已经吓得哇哇大哭了。这时妈妈冲上去拉住了爸爸,她说:“你别忘了,我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养花!”

妈妈的一番话,在坚定地提醒着爸爸:孩子和花,到底哪个更重要?更何况在没有弄清楚他那么做的原因之前,就要开打,是不是在说孩子的自尊和快乐,还远远不如一盆花重要呢?

妈妈蹲下来帮孩子擦干了眼泪,轻声地问:“宝宝为什么要把汤倒在花盆里啊?”小男孩抽泣着说:“奶奶说……热热的菜汤有营养……我想让花长高高……”这下轮到妈妈流眼泪了,孩子爱花的一颗心啊,差点儿就冤死在爸爸的笤帚下了!

数不清的父母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愤怒:刚换的窗户玻璃再次被孩子的足球踢烂;没用多久的骨瓷餐具,被孩子摔碎了一半;卫生间的卷筒纸成了孩子身上的“飘带”,飘得屋子里哪儿都是;茶几上摆的东西,全被孩子当成玩具蹂躏得不成样子:烟灰缸、鲜花、报纸、指甲刀、水杯、书……无一幸免。

父母们请息怒吧,就像那株被热汤烫死的花一样,这些东西已经死了、破了、碎了、毁了,我们就不要再用棒子把孩子稚嫩纯净的心灵也搭上吧!如果说孩子有什么错,那就是他们缺乏生活的经验,同时身上又实在有无穷的活力!可“生活的经验”谁不是在一次次教训里学到的呢?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次在餐厅里等朋友,邻桌有一个妈妈和她女儿在吃饭,那女孩儿看上去大约五六岁的样子,小家伙对装果汁的半圆杯子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停地看过去摸过来,直到“嘭”的一声,果汁连杯子一起摔碎在地上,小家伙的胳膊上也洒上了不少果汁。

“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儿?你就是手痒痒!跟你说没说过啊?吃饭的时候不要玩,你就是不听,告诉你啊,你再这样,我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吃饭了!还不快跟我去洗手!”妈妈大声地斥责小女孩。

戏剧性的一幕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这个妈妈起身的时候太急,没有注意到餐巾还搭在她腿上,她刚一转身,那块餐巾就扯着盘子、刀叉、杯子、水瓶“咣当”一声全摔在了地上!

声音之大,引来了所有人的张望,妈妈难堪极了,她怒视着女儿:“都怪你!这下你高兴了吧!盘子都摔碎了,还吃什么吃!”小家伙原本就撇着的嘴,终于顶不住了,“哇”地大哭起来!

一顿本来开心的晚餐就这样在孩子哭哭啼啼、妈妈怒气冲冲中变了味道。其实当孩子把玻璃杯打碎的时候,她自己也被吓到了——如果她知道她玩杯子的后果是连果汁也喝不成了,那她一定不会那么做的。可惜,这个孩子才五六岁,她还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动作。

作为妈妈,这个时候如果是用轻柔的声音说:没关系,再要一杯果汁就好了,玻璃杯子是很脆的,很容易碎,最好不要拿来玩,知道了吗?

如果是这样,结果会怎样?孩子在心里会感激妈妈没有骂她,也会更珍惜下一个玻璃杯子;妈妈自己也不会生那么大的气,当然也就不会心急火燎的,那堆盘子和杯子也不会集体牺牲掉了。

等那个妈妈拉着小家伙从洗手间里出来,服务生已经给她们换了一套餐具,但看得出,妈妈和女儿的好心情也和玻璃杯、盘子一起摔碎了。去洗手间的时候,我特意绕到这个妈妈的面前,我笑着说:“别沮丧了,我也和你一样,经常打碎东西,这没什么大不了。”

这个妈妈愣愣地看着我,可能在想,这话什么意思?

我补充了一句:“一个杯子、一个盘子,和你们的好心情相比,没什么大不了,简直一文不值!”

孩子妈妈这才会心一笑,说了声谢谢。

有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在这里也很值得讲一下。这是一位在医学领域曾有过十分重要的发现和突破的科学家。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会比一般的人更有创造力,究竟是什么妙法能使他超乎凡人?他的回答很让人意外,他说:这和我两岁时,我母亲对我身上发生的事情的处理方法有关。

有一次我想自己在冰箱里拿一瓶牛奶,可是瓶子太滑了,我没抓牢,瓶子掉在了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简直就是牛奶的海洋!

我母亲看见了,但她并没有对我大叫大嚷,也没有惩罚我,她只是说:“哇!罗伯特,你制造的麻烦可真是棒极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摊牛奶呢!唉,反正奶瓶已经摔碎了,那么在我们把它打扫干净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几分钟呢?”

我听母亲这样说,简直高兴极了,立刻就在牛奶中玩起来。

几分钟后,母亲对我说:“罗伯特,你知道,今后,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必须要把它打扫干净,并且要把每件东西按原样放好。那么你打算怎么收拾呢?我们可以用海绵、毛巾或者是拖把来打扫。你想用哪一种呢?”

我选择了海绵,我和妈妈一起把那满地的牛奶打扫干净了。

科学家说到这里,连记者都很羡慕他有一位如此宽容、可爱的母亲。

科学家接着说:“这还没完,等我们打扫完之后,我母亲说,罗伯特,刚才你所做的用你的两只小手拿起大牛奶瓶子的试验已经失败了,现在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有没有办法把它拿起来,而不让它掉下去。我很快就发现只要用双手抓住顶部靠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会从我的手里滑掉了!”

“这真是一堂很棒的课!”记者感叹道。

“是啊,从那以后,我知道我不必再害怕犯任何错误了。因为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良机。科学实验也是这样,即使实验失败了,我还是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这就是科学家罗伯特的故事。很多人都被这个故事所打动,因为它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我们是在养孩子,不是养花、养玻璃窗、养盘子、养牛奶瓶……

所以,做父母的,不要再为那些已经毁坏的、无关紧要的物品而迁怒于孩子了,哪怕你的孩子为了学习使用胶水,把自己的头发粘成了大饼;哪怕你的孩子为了学用剪刀,让你给他新买的牛仔裤千疮百孔——请都不要生气吧。如果你确实有浑身的劲儿使不出去,那就用来感谢这些曾经被孩子蹂躏过的物品吧,它们曾用“自我牺牲”的悲壮,为孩子的成长之路,铺设了一小块儿碎石。

家园共育《你要孩子是为了什么?这是我见过最感动的回答》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人一生为什么要努力?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送给学子们) 人干嘛非要努力啊?反正又饿不死。 很多人都问过我类似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如果你从未努力奋斗过,那么在你生命即将到达终点之时,你可能会发现,原来生命中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但却没有。...
    2020-12-12 阅读全文
  • 宝宝撒谎目的是为了什么? 导读:诚信,对3~6岁的孩子来说,就是犯了错误敢于承认,不欺骗别人,不对别人失信,不拿别人的东西,捡到东西要交公等。爸爸妈妈要区分出孩子真正道德意义上的说谎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
    2021-10-29 阅读全文
  • “妈妈,你会死吗?”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昨天,女儿知道了清明节的含义后,眨巴着大眼睛问我,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人死后会去哪?以后我们都会死吗?」 一时间,我被问住了。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孩子问到关于「死亡」的问题时,我们都不知...
    2020-09-30 阅读全文
  • 我为什么要上学?爸爸最接地气的回答,传疯了! 每个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为了培养孩子也是费尽心思。从拼学区房、到拼孩子的学习培训,一切的目标都是让孩子上好学,取得好成绩。如果有一天孩子问您“我为什么要上学”,您会如何回复孩子呢? 一位爸爸是这...
    2021-01-11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你养孩子,不是为了生气! 【育儿观念】你养孩子,不是为了生气! 有一个小男孩儿,三岁多,他最近干了一件“坏事”,他把一碗滚烫的菜汤倒进了花盆里——这盆名贵的花,是他爸爸刚刚从花市里找来,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亲自搬回来的! 爸爸怒...
    2020-11-13 阅读全文

人干嘛非要努力啊?反正又饿不死。 很多人都问过我类似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如果你从未努力奋斗过,那么在你生命即将到达终点之时,你可能会发现,原来生命中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但却没有。...

2020-12-12 阅读全文

导读:诚信,对3~6岁的孩子来说,就是犯了错误敢于承认,不欺骗别人,不对别人失信,不拿别人的东西,捡到东西要交公等。爸爸妈妈要区分出孩子真正道德意义上的说谎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每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

2021-10-29 阅读全文

昨天,女儿知道了清明节的含义后,眨巴着大眼睛问我,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人死后会去哪?以后我们都会死吗?」 一时间,我被问住了。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孩子问到关于「死亡」的问题时,我们都不知...

2020-09-30 阅读全文

每个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为了培养孩子也是费尽心思。从拼学区房、到拼孩子的学习培训,一切的目标都是让孩子上好学,取得好成绩。如果有一天孩子问您“我为什么要上学”,您会如何回复孩子呢? 一位爸爸是这...

2021-01-11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你养孩子,不是为了生气! 有一个小男孩儿,三岁多,他最近干了一件“坏事”,他把一碗滚烫的菜汤倒进了花盆里——这盆名贵的花,是他爸爸刚刚从花市里找来,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亲自搬回来的! 爸爸怒...

2020-11-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