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8大智慧教你学会如何做智慧父母

发布时间:2020-12-31

开学季如何做好幼儿园入学准备。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8大智慧教你学会如何做智慧父母”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孩子身上的问题往往源自父母头脑中的问题,父母头脑中的问题不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也无从谈起。

不会思考和功利心态,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伤。

所以,我们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讨,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启蒙。

以下这八种做父母的智慧,你领悟了几种?

智慧一: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样才会“好”。如果说“好”意味着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备什么素质,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许多父母把教育目标锁定在“考大学”上。事实上,并非只有上大学才有机会,也并非上了大学就一定有机会。只注重学历的追求,实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健康的人格、积极达观的态度、适应环境和把握机会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懂得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不必刻意观察,孩子就感受到我们太多的东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们太多的态度。我们想要怎样并不重要,孩子从我们的行为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们必须小心,必须考虑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智慧三:懂得该怎样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没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没有意义;只有方向,没有方法,方向本身没有意义。父母并不好当,但是必须当好。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我们不可知难而退,必须探究如何解决。

智慧四: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父母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父母通过对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处,向孩子渗透着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过自己的做法给孩子示范,根据孩子面临的具体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议和要求,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以此来实现对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

智慧五:怀有“成长意识”

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就开始因孩子而改变,有些人变得出乎意料的好,有些人变得意想不到的糟。

孩子带领整个家庭一起成长,孩子成长的方向是长大,大人成长的方向是父母。

我们期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自己也要有“成长”意识,父母是“学”着做的,不可能一开始就会,不可能很快就会,做父母的本领要慢慢练就。

有了这样的成长意识,才不会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智慧六:懂得自我怀疑的必要

我们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对孩子的理解,缘于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方式,这并不总靠得住。懂得自我怀疑,防止固执己见,抱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态度,时时谨慎,用更为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会开辟全新的亲子关系和教育境界。

智慧七:教育是帮助,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他本来可以成为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观察和发现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常说:“小孩子都一样,哪有这么复杂?”这是一种“外行”的表现。人是生而不同的,各有所长和所短。有智慧的父母会帮助孩子扬长避短,但前提是先要发现孩子的所长和所短。孩子不是一块任我们随意雕刻的石头,而是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天性的个体,做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发挥他天性中的长处,克服他的短处。遵照孩子的天性进行帮助,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而忤逆孩子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就会像螳臂当车一样自不量力。

智慧八:懂得教育的界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个人对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保留他们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间。

家庭教育的意义十分关键和深远,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同龄人和学校的影响。孩子真正的成熟还需要离开家庭后,在独立生活中探索。

对于孩子,有很多事我们永远无法知晓,有很多事我们永远无法左右。我们只需要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努力做到最好。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长惩罚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有很多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持到最后答应他的条件,妈妈又是讲道理,又是打,却没有任何用处。问题就是妈妈的态度不坚决,讲完了、打完了,最后还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说,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

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6.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7.最忌讳讽刺挖苦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8.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9.就事论事莫牵连

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10.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错下去将有什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育儿:小细节也有大智慧


育儿:小细节也有大智慧天气很好,我负责卫生xx爸负责与xx玩耍。

这天他们爷俩就玩起来“水中捞豆”的小游戏。“水中捞豆”是xx想出来的。

天较冷,不想让xx玩水与我一起搞卫生,xx爸说,xx,我想做游戏,没人陪我做游戏,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

xx说,好呀。

做什么游戏呢,xx爸问。

捞月亮。(前些天刚与xx说过猴子捞月的故事,听故事时xx就说,妈妈,我们也来捞月亮吧!)

捞月亮呀,xx想去捞月亮呀,去哪里捞月亮呢?xx爸用很夸张及疑问的语气说。

去水里呀,猴子都在水里捞月亮哩。

可是,现在是白天,我们没有月亮捞怎么办呢?

是喔,没有月亮捞怎么办呢?xx想捞怎么办?

那我们捞其它的吧!捞什么呢?

嗯,那我们捞豆豆吧。

没有豆豆呀。

厨房里有。说完xx乐颠乐颠的跑到厨房里把做豆浆的黄豆全都提了出来。

爸爸,你看!xx很得意的把手中的袋子举高来可xx爸看。

可是,没东西捞呢。xx爸又提出问题。

。。。。。。

于是在xx爸与xx纠结、回答完一堆问题后,最后,由xx准备好了他的所有工具,几个用过的奶粉勺、两个平常用来装沙的碗、一个之前用来洗xx屁屁的小盆。

爷俩嘻嘻哈哈的就这样玩了近整个下午。不时的听见xx沮丧与兴奋,我没得捞了,哈哈,我赢了,一起做游戏真开心。

看着他们爷俩玩得开心,看着xx说出一些另人意料的话语,自已也更是欣喜。

相比较而言,xx的语言发展算是不错的,我在想,这应该和早期的语方教育和亲子时间是分不开的。

从xx渡过婴儿期后,我们便坚持用“正常语言”来告诉xx一切事物、来与xx对话、来表达一切,因此,xx现在的语方发展算是不错的,能够把疑问、惊讶、欣喜的口气都用到恰到好处。

而很多时候,宝必竟年龄还小,关于他的所有的事情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够按大人的意愿去发展。这需要我们有一个适合他的教育方法与引导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过程中,我们都会间接扮演一个“问题人”的角色,所有的事情都以提问的方式提醒xx,该准备什么,下一步该怎么做比较好。长此下来,现在,如果我们故意跳过一个环节,比如说叠好被子就洗脸,他会说,还没有刷牙呢!这个时候,我们便加以鼓励,“是喔,还没有刷牙呢,都忘了,还是xx记得的,xx记性好好表现好好喔,xx要表扬表扬,妈妈要批评批评。”如此以往,xx很多时候都可以主动自已刷牙、洗脸了。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愿不愿意的家长。很多时候,换个方式与孩子相处,换个方式与孩子讲道理,生活的笑声会更多。愿我们都快乐!

自制拼图开发孩子大智慧


对于宝宝而言,一个拼图游戏一般只会玩一次。一旦他会了,就会对这个游戏失去兴趣。因此,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自制拼图是最佳的选择。

自制方法1:破图画书做拼图

这时期,你会发现你给宝宝买的图画书,他不热衷于“看”,却乐于“撕”。因此,你不妨从宝宝撕破的书页中挑选图像清晰、图案单一、最好只有一个动物或人物、色彩鲜艳的图画,将其剪成正方形或长方形、贴在硬纸板上,然后如“田字”剪成四小片,就是不错的自制拼图了。

自制方法2:人物拼图

你可以从一些过期杂志、广告宣传单、书报中,挑选几个完整、清晰的人物或动物的形象,将图形按头、身体、腿、脚等剪成几片。玩的时候,将这些纸片打乱,让宝宝拼成完整的人物。

tips:此游戏可根据宝宝的实际认知情况,将某个人物剪成三到四片,在拼的同时,可以教宝宝认识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另外,为了增加趣味性,妈妈、爸爸还可以和宝宝一起来比赛,各自拼一个图形,看谁拼得对又快。

身边小东西,开发大智慧


很多的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全脑开发,经常会问,哪儿有全脑开发的玩具或教具?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是开发孩子大脑的教具,不必非要买什么教具,关键是家长需要做一个有心人。

1.训练类别能力

我们每当吃一种食品时,都要告诉孩子这是什么东西,是蔬菜、水果、糖果、点心等等,告诉他们的各种食品的特点,到时候你可以将几种食品混合起来,让孩子根据物品的种类、颜色、口味,用途、形状来进行分类。还可以通过分类多问孩子几个:“还有什么食品?”“什么食品可以替代它?”“什么食品与它有一样的用途?”“它们除了吃还有什么用途?”这样做是为了训练孩子的发散性思维。也可以将孩子的玩具,按用途,颜色,形状,让孩子分门归类放好。然后让孩子说说:你见过什么汽车呀?孩子可能说出: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吊车……。咱们的玩具里有这些汽车吗?让孩子背诵着说,练习孩子的记忆力。也可以让孩子蒙上眼睛,用手摸给你、通过孩子双手的感知觉,练习孩子的具体形象认识能力,活化孩子的右脑。

2.训练空间认识能力

当孩子早晨起床时,可以问孩子,你的左手在哪里?你的右脚在哪里?左脚应该穿左鞋还是穿右鞋?帮我找出左鞋来!毛背心是穿在里面还是穿在外面?衬衣应该穿在背心的里面还是外面?请宝宝帮助妈妈把杯子放在桌子上!放在柜子里!等等。站队买东西,可以问3岁左右的孩子:妈妈前面还有几个人?从前面数妈妈是站在第几位?从后面往前数第几个人是妈妈?这样孩子清楚了妈妈所在空间的位置,而且也学会了按数点物和排序的概念。也可以让孩子说说排队的人里有几个奶奶、几个爷爷、几个叔叔、几个阿姨、几个姐姐、几个哥哥?通过区别不同年龄段的人,让孩子学会类别认识能力。同时也让让孩子学会等待,懂得遵守社会公德。

平常用过的小塑料瓶不要扔掉,清洗干净,可以作为孩子的玩具:1岁之内的孩子可以练习将小瓶放在大瓶里,或将糖米花放在小瓶子里,练习孩子手的精细动作,手眼脑结合的能力。1~2岁可以让孩子将小瓶子按大小搭成宝塔。看看你的孩子可以搭几个瓶子。不妨趁这时教教孩子认“数”。洗澡时将它们放在水里,将一个瓶子里放入石子,让其沉入水里。让孩子通过漂浮的瓶子将浮力的信息提前储存在右脑里。这样孩子一定玩得很开心,也学到知识了。不过玩后一定要告诉孩子,瓶子要一起回家休息,宝宝要帮助它们。让孩子养成玩具用后收拾好的习惯。(一定要注意小瓶盖,不要让孩子吞咽了。)

3.训练图形认识能力

带着2~3岁的孩子走在街上,看见大广告牌,可以告诉孩子这是长方形,这是正方形。那么,我们家的什么东西也是这个形状的?孩子可能说:桌子面是长方形,电视的荧光屏是正方形。看见孩子玩的皮球,可以问孩子:什么东西和它形状一样?孩子可能答:苹果、足球、橙子、月亮、气球、宝宝的胖脸蛋等。如果孩子不费力气说的很多,就说明你的孩子思维的流畅性好。不妨你可以采用我的方法,教给你的孩子认识五角形,圆柱体,圆锥体,梯形,六面体等等。

4.训练形象扩展能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家家”。如果孩子去医院看过病,不妨让孩子做“医生”,妈妈做“孩子”。通过“医生”给“孩子”看病的过程,让孩子在联想或表演中,认识了“医生”和“孩子”的形象。你也可以装成看病就哭哭啼啼的“孩子”或不愿打针的“孩子”,和“医生”对话。说不定你的孩子还能说出让你感到惊奇的话来。孩子通过游戏,提高孩子形象认识能力,练习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减轻或克服了对医生的恐惧心理。

5.训练观察力

带着孩子外出,例如坐公共汽车时,不妨事前给孩子布置任务:“今天去外婆家,你仔细记住我们要经过几个车站?外婆家的车站有什么特殊的标记使你一眼就能很快认出它?我们经常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得孩子认识植物的,动物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的形象,让孩子多认识,多识别。例如让孩子寻找他没有见过的野草和野花,这就需要孩子进行比较,仔细观察,增加了孩子的见识。另外可以通过孩子见到的支离破碎的树叶,让孩子说这是什么树的叶子,使得孩子能从局部认识整体,进一步区分各种不同形象物体的不同点和相似点。

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时时处处充满了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开发全脑的方法就在其中,关键是我们要做个有心的家长,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采用灵活的办法,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传授知识,孩子会有很大的收益。

小故事里培养孩子大智慧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户晓,传统的做法就是把故事读给孩子听,让孩子感到司马光很聪明,很有智慧。如果我们这样给孩子讲故事,还不如不讲的好。因为这样讲,除了让孩子感到司马光聪明外,还会在孩子的心灵竖起一道墙,让孩子感到自己很笨,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这些聪明的人难以超越,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讲这个故事。

如果我们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读给孩子听以后,因势利导的问孩子:“司马光聪明吗?”孩子肯定回答:“聪明。”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司马光为什么能想出如此巧妙的办法呢?”孩子可能回答不上来,这时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是不是因为司马光爱思考、爱动脑,才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呢?”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爱思考、爱动脑的观念,而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我们是不是还可和孩子一起讨论,是不是有比司马光更好的方法呢?

1.用一根棍子先把落水者拉出水面,再叫大人把落水者救出;

2.如果没有棍子,用绳子可以吗?

3.既没有棍子,也没有绳子,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如果孩子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是不是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身上穿的衣服可以吗?……如果我们这样启发孩子思考,放飞孩子的想象,想出更多更妙的方法,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能不智慧超群吗?

爱因斯坦在《自述》中写道:“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我没有被‘光是最快的’学说所禁锢,只不过比牛顿多想了一点点——如果能和光一样快,或者比光更快,该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多年坚持不懈地思考,相对论就产生了。”

孩子的教育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往往是多想一点点,往前多走一小步,一个惊人的想法、一个绝妙的智慧、一个新的发明、一个伟大的创造,也就可能诞生了。

教育是用知识做梯子,激励思考、放飞思想,让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用知识做笼子,把思想和身心禁锢起来,让孩子变成简单的记忆机器。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奴才。培养出智慧型的创新人才,孩子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育感悟:

讲故事,重在启发孩子思考问题。不要被故事内容禁锢了孩子的思想,重在引导孩子思考问题,例如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们还可以思考:

1.等量问题。为什么石头的重量就是象的重量?

2.分解问题。大的问题不好解决,可以分解为一些好解决的小问题解决。

3.创新思维问题。问孩子还有更好的方法吗?如果不用石头,用人站在船上可以吗?用人代替石头有什么好处呢?

4.我们还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思维模式、思维习惯的培养,远远重于知识的简单记忆。如果每位家长都能稍微用点心思,注重孩子能力培养的培养。注重孩子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孩子都可以变得智慧超群,而智慧是我们留给孩子的最好财富,是孩子可以终身享用的宝藏。

家园共育:育子8个细节,大智慧养出好孩子


教育孩子的问题,往小了说,关乎孩子一生的成败、关乎一个家庭的兴衰;往大了说,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

所以每个家长身上都背负着重要的使命,如何培养好我们的孩子,看看下面这8个问题。

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回答

作为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曾子的夫人要去集市,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母亲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去杀猪。他的妻子说:“我不过是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

曾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孩子的话,更要认真回答。如果家长们能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说出的话,必然能够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还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会做人。

2、经常夸奖、表扬孩子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表扬也要注意细节。表扬要具体,不能走过场一样泛泛地说:你做得不错,要继续努力。孩子对于真诚的有内容的夸奖是来者不拒的,具体的表扬,会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从而产生真正的满足感。

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结果。如果孩子用积木搭了一个很漂亮的作品,夸奖孩子“你真聪明”是不合适的,应该夸孩子用心研究并认真搭建。因为一个人聪明与否是天生的,孩子自己无法改变,而努力认真却是孩子可以通过自律做到的,表扬强化了他认真准备的行为,下一次他会再接再厉。

3、利用好‘责备’的杠杆

家长的责备对孩子的成长能起到杠杆的作用。如果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例如偷东西、向同学索要钱财等比较严重的错误,家长一定不能姑息纵容,一定要利用责备让孩子知道错误的严重性、知道反省悔过。

然而,家长的责备一定要掌握分寸,不恰当的责备有可能会在亲子关系中制造隔膜甚至对立。

明代《呻吟语》一书中提出了有名的育子七不责:

众人面前不责备,惭愧后悔不责备,夜晚不责备,吃饭不责备,正在欢庆时不责备,正在忧伤时不责备,正在患病时不责备。

4、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的教育常常是培养孩子顺从听话,从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发展方面都由父母一手包办了。这样的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就很难培养孩子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成人。这大多是成人娇惯、包办代替的结果。

那么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样,大人应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失败,碰钉子,这样孩子就会从失败中记取教训而成长起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败和失误。而且通常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要让幼儿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培养孩子的自我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与孩子做朋友

一位知名教育家曾经说过:父母与孩子之间,多因彼此不了解发生误会,多为沟通少产生矛盾,多是没有平等交流而伤了两代人的关系……如果父母学会了与孩子做朋友,这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应该算是梁启超先生。100年前,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baby”,梁启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孩子们做朋友。

梁先生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的他就是孩子们的朋友,给孩子们写信,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家长作风,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

6、尽量蹲下跟孩子说话

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我们主动去理解孩子;只有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关爱,才能如春风化雨,悄然无声地潜入孩子的心田。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我们不要摆出成人的架子,把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强加给孩子,使孩子成为只会听话的工具。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孩子,试着通过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来说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品行。

当我们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时,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陶行知先生曾经写过一首歌谣,结尾是这样两句:“你不能教导孩子,除非是你变成孩子。”只有我们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我们才有可能“变成孩子”,才能主动去“发现孩子”,进而“信仰孩子”,最终“解放孩子”。

7、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积极创造条件改正

《中庸》上说,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做父母的最爱孩子,也最难做到爱而知其恶,对孩子的爱让很多父母发现不了孩子身上的缺点。

这可以说是极其危险的,如果父母发现不了孩子身上的缺点,一味地疼爱呵护,必将使这种缺点越来越不受控制,最终甚至成为孩子身上的性格缺陷,限制孩子未来的发展。

爱而知其恶,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努力做到的。只有家长们看到了孩子身上的缺点,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弥补这种缺点,最终培养孩子积极、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

8、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认错误

让一个人在父母、领导面前承认错误并不难,作为父母,最难的还是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很多中国家长所做不到的。

但这却是培养孩子所必须的。很多家长认为,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会削弱家长的权威,也有的家长感觉“拉不下脸”来,这些都是误区。

家长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不仅是尊重孩子的表现,可以言传身教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更能让亲自关系更加和谐、民主,也必然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开放、和谐的环境。

相反,如果明明是家长的错误却不承认,这在孩子的心里就会永远烙下印象。大人自己犯了错自己还不承认,那我也没有这个必要承认错误,这就是现在小孩的心态和错误的观念!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8大智慧教你学会如何做智慧父母》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开学季如何做好幼儿园入学准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家长惩罚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有很多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
    2021-12-30 阅读全文
  • 育儿:小细节也有大智慧 育儿:小细节也有大智慧天气很好,我负责卫生xx爸负责与xx玩耍。 这天他们爷俩就玩起来“水中捞豆”的小游戏。“水中捞豆”是xx想出来的。 天较冷,不想让xx玩水与我一起搞卫生,xx爸说,xx,我想做游...
    2020-11-02 阅读全文
  • 小标识蕴含大智慧 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包含很多方面,有区角设置、材料投放、墙面布置等等,而标识制作也是其中之一,就是把教室里的玩具、材料、区角位置以幼儿能够看懂的方式标记出来,方便幼儿快速准确地找到他想要用的材料,并且...
    2019-12-16 阅读全文
  • 自制拼图开发孩子大智慧 对于宝宝而言,一个拼图游戏一般只会玩一次。一旦他会了,就会对这个游戏失去兴趣。因此,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自制拼图是最佳的选择。 自制方法1:破图画书做拼图 这时期,你会发现你给宝宝买的图画书,他不...
    2022-02-19 阅读全文
  • 身边小东西,开发大智慧 很多的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全脑开发,经常会问,哪儿有全脑开发的玩具或教具?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是开发孩子大脑的教具,不必非要买什么教具,关键是家长需要做一个有心人。 1.训练类别能力 我们每当吃一种食品...
    2022-01-30 阅读全文

有很多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

2021-12-30 阅读全文

育儿:小细节也有大智慧天气很好,我负责卫生xx爸负责与xx玩耍。 这天他们爷俩就玩起来“水中捞豆”的小游戏。“水中捞豆”是xx想出来的。 天较冷,不想让xx玩水与我一起搞卫生,xx爸说,xx,我想做游...

2020-11-02 阅读全文

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包含很多方面,有区角设置、材料投放、墙面布置等等,而标识制作也是其中之一,就是把教室里的玩具、材料、区角位置以幼儿能够看懂的方式标记出来,方便幼儿快速准确地找到他想要用的材料,并且...

2019-12-16 阅读全文

对于宝宝而言,一个拼图游戏一般只会玩一次。一旦他会了,就会对这个游戏失去兴趣。因此,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自制拼图是最佳的选择。 自制方法1:破图画书做拼图 这时期,你会发现你给宝宝买的图画书,他不...

2022-02-19 阅读全文

很多的家长十分关注孩子的全脑开发,经常会问,哪儿有全脑开发的玩具或教具?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是开发孩子大脑的教具,不必非要买什么教具,关键是家长需要做一个有心人。 1.训练类别能力 我们每当吃一种食品...

2022-01-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