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早期教育,越自然越好

发布时间:2020-12-28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也许"早期教育,越自然越好"就是你要找的,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波兰人认为,大自然中的气息、光影和声响,都可使孩子长得更为结实、更为健康,同时还可给孩子营造一个更为和谐、更为宁静的心灵世界,所以他们总是乐意让婴幼儿尽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实际上,波兰父母引导孩子接触大自然甚至早在孩子诞生尚未满月的“新生儿时期”就业已开始了。当我们东方国家的新生儿还被紧紧地裹在襁褓中并被“密闭”在室内时,波兰的小不点儿们已有幸躺在小睡车里,尽情享受户外明媚的阳光和满眼的绿意了。当然,父母们带新生儿外出时一般会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同时,为了防止过分强烈的阳光可能灼伤孩子柔嫩的皮肤,细心的父母会给孩子的小脸盖上薄薄的面纱。

孩子长到2~3个月大时,常常被大人带到花园或森林中,聆听鸟儿的啼鸣。他们边欣赏小鸟歌唱,边露出会心的微笑。波兰父母认为,让孩子听鸟叫有利于听觉器官的生长和发育。此外,孩子还可能被带往田野,躺在青草地上,尽情呼吸田野美妙的气息,好奇又快乐地观察着周围陌生的世界。

波兰父母认为:半岁大的孩子完全可以接触水了,原因很简单:早在母腹中时,胎儿就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他们或让孩子的小手触碰清凉的溪水,或鼓励孩子仰脸接受细雨的沐浴,或干脆将孩子推进泳池的浅水区戏水(当然须在大人严格的看护或保护之下)。孩子和水的“亲密交流”不仅可以增加孩子触觉器官的敏感性,而且对孩子来说还是一种锻炼肢体肌肉的健身运动(或至少是一种愉快的活动)。

十来个月大的孩子已开始对色彩和香味十分敏感。这时,波兰父母往往会抓住机会,让孩子欣赏彩虹、晚霞和鲜花,丰富他们的视觉经验。同时,五花八门的不同的花香对孩子来说,也可能是一种崭新的经历。当孩子投身于大自然之中与各种各样的色彩和香味“亲近”时,他们的听觉、嗅觉、视觉等器官也会接受到大量的全新的信息,并由此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教育孩子的品格越早越好


1、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品格教育理念

要趁早,幼儿的食衣住行及心理发展,都与其照顾者有着非常紧密的连系。因此,如何营造健康的亲子关系,教出好品格的孩子,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如果想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可指着故事书中的各种动物问孩子:你觉得爸爸、妈妈像哪一种动物?老虎代表凶猛、兔子代表温驯。如此,就能了解你在孩子心中是怎样的形象?

孩子之所以会这么说、那么做,背后都有着看不见的内心世界。一个人的外在行为与表现,事实上都源自内在思想,想要了解孩子,必须去贴近他的“心灵世界”。

孩子为什么情绪不稳、不服从(反叛)、不合作、攻击、干扰他人……?

①情绪不稳

家庭气氛经常紧张或不平静,如:手足间经常吵闹、父母感情不睦等,孩子因而担心、害怕父母随时会分开。

②不服从

母高压、打骂的教养方式,以及严格要求孩子必须服从命令的作法,会让孩子的情绪无法抒发。当他离家在外时,就会把心中的怨气发泄在其它幼儿身上。因此,当孩子出现反抗行为时,许多父母都会不解的说:“不会啊!我的孩子在家里是个小乖乖!”

③不合作、攻击

孩子在家里被打、被骂,内心有很多的反抗与愤恨,转而发泄在弱小孩子身上。

④干扰他人

严厉的父母常常限制孩子的户外活动,孩子只好到外面寻找抒发情绪的管道,因而出现捣蛋、干扰他人的行为。

2、爱与接纳,教出好品格

为了预防孩子出现不良品格,父母一定要挪出时间陪孩子、教孩子。有些父母经常说:“为什么我给孩子那么多爱,孩子长大后却不听话、很叛逆?”这是因为方法不对!你给的爱,并不是孩子想要的。

有些父母拼命赚钱,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没时间陪孩子,以为这就是爱孩子,殊不知是冷落了孩子;有些孩子长期托给长辈或保姆照顾,和父母缺乏爱的互动。

①接纳孩子

孩子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我们接纳他,他才有改善的可能;若不接纳他,跟他的坏脾气对抗、批评他,反而让孩子认为他就是不好,增加他不好的能量,坏脾气也就无法改善。被责骂的孩子害怕再犯错,没有安全感、胆怯,更容易导致错误发生。

②尊重孩子

视孩子如同成人一样,是一个独立个体,给予关爱、支持和尊重。父母要了解、同理孩子的情绪,从小被不公平对待的孩子自我价值感比较低,老觉得自己不好,进而觉得别人也不会对我好。寂寞的孩子通常需要很多关怀。

③协助孩子抒发情绪

协助孩子把悲伤、愤怒的情绪发泄出来,情绪需要抚平,才会远离!愤怒没有离开,爱如何进去?脾气不好的孩子,需要给予更多的同理。通常令人烦心的孩子,最需要爱!让孩子把话说出来,不要以教条压抑他,而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处境想事情,了解、体谅、接纳他。

幼儿学外语越早越好吗?


婴幼儿记忆力好,模仿力强,而且大胆,敢说,不怕说错,所以这一时期是学习外语的最好时机。

究竟孩子几岁学外语比较好,学术界还没有定论。目前,在欧洲发达国家,一般是让孩子从10岁开始学外语,我国有些城市是让孩子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外语。如果某些孩子确实有语言天赋,又有内动力,当然早学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

外语,孩子可以学也应该学,但不能一哄而上,赶时髦,也并非越早越好。孩子学外语还有一个内动力问题,如果孩子性格较内向,不愿多说话,对学外语毫无兴趣,那就千万不能勉强他。有的家长送孩子去读外语,自己花时间陪孩子,可孩子却在教室里开小差,做小动作,根本没有学进去。

对于孩子来讲,首先要学好的是母语,如母语学不好,孩子就无法很好地与别人交流。母语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而学外语是需要有语言环境的。

学习母语是在一个自然环境里,而学习外语则是在一个人为的环境里。离开这个环境孩子就不再有机会接触外语了。而语言是在使用中学会的,光学不用,事倍功半,时间长了等于白学,这是很可惜的。

孩子学英语越早越好吗?


邻居家有个三岁的小女孩,妈妈是个老师,相对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不但教孩子从小认字还教孩子说英语。不时听见她们"脸face鱼fish"那样演练,感觉很熟悉。就好象又回到了我们从小学英语的那套模式里——一个一个的单词,从汉语到英语。

虽然孩子从很小就接触,相对而言会及早成绩斐然,可是到底是多绕了很迂回的一条道路不是?记得看过一些关于学外语的篇章,都并不赞成这样的翻译式教学。尤其是小孩子,说汉语就是汉语,英语就是英语,因为汉语是中式思维,英语是英式思维。

所以建议想让孩子从小学英语的爸爸妈妈不妨给孩子提供一些英文儿歌和动画的视听环境,让他除了有一个天然的汉语环境,还可以有一个人为的英语环境。

《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里提到刘亦婷的学英语令我印象很深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并没有今天丰富的英语教学环境。妈妈也没有刻意为之,只是刘亦婷从1岁八个月住在姥姥家开始收看央视每天18:30的学英语节目。小亦婷很喜欢看那个节目,坚持了下来,从一岁八个月到三岁。三岁以后跟着妈妈,没有电视,就中断了。

这个当时不可见的成果或说效应在刘亦婷入学后的学英语中终于显现出来,因为在别的一些孩子面对英语头疼不已的时候,刘亦婷却对英语表示出了非常的兴趣,并兴致勃勃地对她妈妈说:妈妈,我一点不觉得学英语很难,我很喜欢学英语,我觉得它就像我的另一个母语一般。

这个从小看过一年多英语节目的孩子把英语当成了她的第二母语。

再说另外一个例子,央视十套的希望英语栏目有一期探讨怎样学英语效率高。嘉宾除了货真价实的海归洪晃还有两个英语说得和母语一样溜儿的女孩。我只记得其中一个女孩 ( 她是一个高中二年级生,不是大学生哦 ) 因为用英语与洪晃可以有很好的交流而成了忘年交。大家包括洪晃最初都以为她要么是ABC,要么是在国外待过,可是女孩说她从没去过国外。

她的英语就是看纯粹的英文电影、VCD学来的。有时一天可以连看八部外语片子。

这充分证明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英语的视听环境对孩子学好英语有多么重要

数学思维构建越早越好


儿童早期数学思维构建,多早都不算早

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数量特征的物质世界里,我们对见到的各类物体的大小、远近、形状判断其实都是数学,对于儿童来说,从出生之后他们更是在不断的适应着这样的新环境,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状、类别、空间关系、顺序其实对他们来说都是数学。

生活中受到自己从小学数学的波折影响(有那么一个阶段对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无感的状态),而对数学的理解又牵扯到物理、化学、生物等跨学科的思维能力,所以从女儿出生时开始我就一直在绷紧一根玄,女儿从小一定要构建好数学思维,别到时候像我学的那么辛苦(辛苦其实就一年,高中一年级的那个暑假,整个暑假我自己对照着各类参考书学习,终于开了窍),虽然教育专家一直在提倡跨学科学习能力和素质,应试教育也开始不分文理科,但是在我狭隘的理科生的思维认识中,还是希望女儿能利用理科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

有了这个意识形态之后,也在生活中对女儿的数学学习相对比较用心起来,但是我一直很排斥甚至很讨厌让女儿进培训班展开加减法的训练和所谓的珠心算的学习,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技能,并不代表方法,很多的培训机构把数学思维的构建限制在加减乘除运算上,这本来就偏离了数学学习的基础。

女儿是即将走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有着两三年的在生活中的数学思维学习之后,我想在应试教育中她应该能有相对饱满的自信和相对充裕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比较功利,孩子掌握了很多数学学习方法,在应试教育中自然会熟能生巧的应用起来)。

抛开为应试教育的筹备工作,幼儿掌握一些数学经验构建初步的数学思维,也能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更好的适应和认知周围的事物,比如:书的大小、小朋友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等等,这些认识在孩子客观的认识世界、与人交往、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探索自然的相关问题时,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

好处有很多,但是具体如何展开,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是独特的方法,因为比较怕孩子受到各类学习兴趣班的迫害,更倾向于在生活中和女儿一起展开数学思维的学习。

数学思维一定不仅仅是加减法,包括数和量的区别、大小比较、空间关系、规律、顺序学习、形状比较等等,而加减法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门类,加减法学的好不代表数学思维能力就强,当然反之亦然。

在今年也给某出版社写了关于《儿童早期数学学习》的心得书,也不断的有朋友问起关于儿童数学思维学习的方式方法,计划将自己在不同阶段训练女儿学习数学思维的一些小心得陆续分享,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从女儿这个个体上看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思维训练学习,在思考问题时她更喜欢探根问底,也更喜欢通过数据来支撑她的结论,我觉得这就挺好的(当然,这也很狭隘,每个父母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很优秀)。

如果说陪伴孩子学习数学是有方法的,那么我更倾向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引导着孩子感知和体验各类数学特征。

比如:2-3岁阶段,很多父母会对着数字2教给孩子“孩子,你看,这是2,2像小鸭,嘎嘎嘎……”,如果是这样教,还只停留在对数的学习阶段。这个时候如果拿着2个苹果或者2个香蕉甚至2个布娃娃告诉孩子。

这是两个苹果/两个布娃娃,再利用其它的道具,让孩子认识到2不仅仅是个数字,还能代表物体的多少,这就是对数和量的学习,2代表了一切数量为2的事物的集合,2就是从这些具体的事物中舍弃了小鸭、苹果、布娃娃的具体特征,抽象出他们数量关系而得出的结果。这样的学习,不仅仅对孩子来说帮助他们从具体到抽象关系的思维发展,也帮助孩子逻辑和推理能力的初步构建。

在比如孩子喜爱吃的糖果,从一个到一把到一盒,通过实践让孩子逐渐认识数量的多少关系,如果再进行延伸就是对多少的比较,比如很多孩子在吃苹果时喜欢吃大苹果,在这种认知中,让孩子学会对大小的比较,这些也是数学。

再比如,三岁以上的孩子在孩子玩各类拼图时,告诉孩子不同的拼图形状、对不同形状进行归类、再数不同形状的道具各有多少,孩子很容易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量、形状特征和各类数量关系。

数学是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有了数学思维的认知,孩子从具体事物到抽象思维的认识的转变会变的更为轻松自如。比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教材学习中,会有这样的应用题。

题例:小明有五个苹果,吃了三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

这其实就是用数学思维方式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实质上考察的孩子对5-3=2的认知,用运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而幼儿早期数学思维的学习,就是帮助孩子通过分析、判断、综合思考、推理、运算,对感性的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再比如孩子学习分类,根据不同的特征可展开的分类学习很多,比如颜色的分类、大小的分类、人物关系的分类、形状的分类、物品用途的分类,这些学习都可以在生活环境中展开。

比如:让孩子找出家里红色的物体,这是分类。

比如:让孩子找出一堆苹果中的大苹果这是分类,让孩子找出一堆苹果和一堆橘子中的橘子这也是分类。

比如:让孩子找出家里的女人,这是分类。让孩子找出一群孩子中的女孩这也是分类。

比如:让孩子找出家里用来坐的工具这更是分类。

在生活中进行的观察、思考、思维活动,更有利于儿童对数学关系的具体认知,提高孩子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都具有很强意义的帮助。

当然,孩子的数学思维学习要在生活中展开,就必然要父母付出很多的心血,将这些数学学习的内容在生活中以玩的形式巧妙的应用起来,让孩子没有负担没有压力,带孩子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更是孩子在应试或者素质教育体制中的重要基础。

如今,女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实是高于学习音乐的,每天她都喜爱拿起一些思维训练课程自主进行学习,在可以进行数学学习和钢琴练习时,她更倾向于选择数学学习,她说学习数学有乐趣。

不管是否是对枯燥的钢琴练习的软排斥,从行为上看到她对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这个兴趣在支撑她未来应试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我想是足够了,兴趣是一切的基础。

于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如何培养孩子对音乐和英语的兴趣,是我的重点,这就意味着一个音乐门外汉要带着孩子更多的去体验,一个自诩英语实力派在放弃应试教育英语学习十多年之后需要再次拿起教材自主学习。

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去研究孩子的心理特点、研究不同教材的学习方法、研究孩子的学习习惯,让后将这些教材贯穿起来找到孩子能喜欢的方式在生活中展开学习,不得不说,这对于我而言,是大工程。

我很排斥孩子规规矩矩的坐在课外辅导班的教室里学习的样子,被压抑的童年,被禁锢的思维方式、被强压下的对高分的追求,当然我也更排斥每个辅导班比较高的费用,我更喜欢在生活中以跨学科的方式带着孩子一起学习,让她不感觉到压力,还觉得很有趣,通过多样化的生活体验和社会经验学习抽象的事物,促进孩子在认知情感态度和习惯方面的整体发展,才是我认为的理想的教育。

后记:或许将陆续分享一些在实际生活中展开数学学习的真实的可操的案例,这些案例也是基于生活中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展开的训练和游戏,并非适用每个儿童。

要想让孩子对数学有着丰富的认知和体验,父母就需要很多的努力,包括对早期儿童学习教材的研究、甚至对小学一年级奥数知识的自主学习、对熟悉思维能力的学习,这样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这是个拼爹拼妈的年代。

要想孩子在童年玩的开心,在后期应试教育的学习上也不拉后腿,父母永远都需要持续学习下去。

开启宝宝的慧根,越早越好


研究表明,3岁前是人的大脑发展最快的时期,父母应把握关键期开发孩子潜能。

(李秀平摄)

美国PAT国际认证育婴导师罗树东

研究表明,3岁前是人一生中发展最快、最重要的时期,把握孩子某些方面发展的敏感期并悉心培养,对于促进宝宝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3岁前脑部发育有几个敏感时期

生命的最初三年,人的大脑迅速生长,出生6个月的宝宝,其脑体积相当于成人的50%,3岁时脑体积就相当于成人的80%,一个人学习能力的50%都在生命的头四年发展起来的。

科学家们发现,在脑部发育过程中有几个敏感时期,在这几个时期,脑部特别容易接受并学习一些信息。换句话说,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些“机会之窗”,而且脑部的每个系统(视觉系统、听觉系统、语言、情感和运动系统)都有各自的“机会之窗”。如果在“窗户”打开时,其可塑性极强,若能在此时进行一些可刺激其更好发展的活动,对宝宝脑部的发育将产生良好的、长远的影响。但也意味着,在这些发育阶段,不好的经历或缺乏适当的刺激也可能对其产生不良的影响。

你宝宝脑部的潜能主要取决于先天的遗传。但是才智和能力的发展却是取决于你给他的刺激和教养的方式。诸如说话和走路等能力,就需要大人的正确教育和训练。

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宝宝的运动能力、交往能力、艺术能力、逻辑创造能力、语言能力等几个方面的良好发展。

幼儿的智力开发越早越好


研究发现,婴儿出生8小时后,就会模仿母亲吐舌头;喜欢看人脸和黑白分明的图片或汉字;目光能追随距离眼前20厘米的物体。如果让他趴在床上,用手抵住两只小脚,他就会向前“爬行”。母亲若在水下分娩,婴儿会在水中游来游去。而像“爬行”、“游泳”等先天就有的能力,如果不加以及时的训练,几个月后就会自然消失。

在日常生活中,不让婴儿学爬,生怕孩子爬行时弄脏手足或伤及身体,是不可取的。其实,只要细心照看,让其爬行很有益处。美国学者指出,爬行可促进婴儿的大脑发育,开发婴儿的智力潜能。对脑控制眼、手和脚协调的神经发育有极大益处。对学会爬和没有学会爬的同龄婴儿对比观察发现,会爬的婴儿动作灵活、敏捷,情绪愉快,求知欲高,充满活力。而爬行少或不会爬的婴儿,由于接触的新鲜事物少,往往显得较为呆板、迟钝,动作也缓慢些,且易烦躁。因此,婴儿爬得越早越好。

三岁以前的早期教育是最重要的。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姆,通过对近千名婴儿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若以17岁时的智力为100,8岁时进行开发,只能开发20%,4岁时进行开发却能达到50%,而更大的潜能开发在3岁以前。所以,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开始把生命最初3年儿童的发展,作为本国21世纪争雄世界的第一战略。

目前在家庭中,父母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不惜掷重金。但在3岁以前,他们却将孩子交给保姆或寄养在别人家中。实际上他们将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潜能开发的时机丢掉了。

世间不存在什么神童,只有低能、聪明和特别聪明的区别。3岁能背寓言、4岁会讲英语就意味着这个孩子是神童吗?完全不是!这仅是一种智力的早期开发而已。父母应当清楚,所有的孩子都可能生来就具有世间罕见的才能。问题在于如何选择时机和方式去开发它。正像学者所指出,幼稚教育从3岁开始已经太晚。没有什么工作比抚育出头三年的婴儿更重要。人类的聪明才智是靠科学和实践得来的,并非大脑自发产生的。“狼孩”从小就由狼“抚养”长大,其外貌虽与人类无异,但却不具备人类的知识和才能。由此可见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我国现在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更不缺爱。只缺年轻父母科学地开发其智慧潜能的新观念、新技能。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能否开发出自身的潜能,使每个儿童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关键是在3岁前,在婴儿的摇篮时期。

儿童独立性格越早培养越好


很多父母都觉得,小宝宝还不懂事,能做的事情也很少,要等到孩子大些才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其实不然,也许孩子还不能自己去做什么事情,但是独立性的性格和意识,应该是越早培养越好。

独立自主性是指在思考、想象和活动中,较显著地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活动。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孩子一岁左右时,就可以进行独立自主性的培养。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孩子。你要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所普遍具备的各种能力。知道在什么年龄,孩子应该会做什么事情了,那么就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依赖别人。你还要了解你孩子的“特别性”。知道你的孩子有哪些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对这些特别之处,你要相应地采取特别的教育。如有的能力是你孩子的强项,那么你可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他;若你的孩子生性敏感、胆小,那么你应该多鼓励他大胆尝试。

其次,在进行孩子的独立性培养的时候,要做到:

1、给予充分的活动自由

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是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就应该为他提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2、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你的爱。与他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从而使他对你和周围事物都具有信任感。因为独立自主性的培养,需要以孩子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基础。只有当孩子相信,在他遇到困难时一定会得到帮助,他才有可能放心大胆地去探索外界和尝试活动。因此,在孩子活动时,你应该陪伴在他身边,给他鼓励。

3、循序渐进,不随便批评

独立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发展作出过高的、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因为孩子一时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就横加斥责请先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没有达到要求的原因,以科学的准则来衡量,然后再做出相应的调整策略。

孩子两岁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关键期,要好好把握。

两岁左右,孩子的独立意识增强,什么事都要坚持自己做,拒绝别人的帮助。这是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一个“执拗期”。家长正好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印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适时地提供给他适当的帮助、指导和赞美,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1、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吧!

2、创造一个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环境安全了,同时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就免除了你担心孩子受到伤害的后顾之忧,也就不会过多限制孩子的活动,孩子独立自主性的发展就获得了机会和可能。教给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让孩子学会躲避危险,学会自我保护。让孩子在自由自在地玩耍和学习的同时,不会受到不必要的危害,为孩子独立自主性的发展提供安全的保障。

学习第二语言是否越早越好


研究表明,出生一周内的婴儿,给他听不同的声音,有几点比较有意思的,首先是在所有的声音刺激里面,新生儿最喜欢听的是人的声音,也就是说他能分辨出哪些是语音;第二点是,给他听母语,然后再听外语,这时候他会表现出新奇的反应,如吸吮停止或吸吮的频率有变化,这就表明他能区分母语和外语;第三点,他不但能区分母语和外语的语音,其他外语之间的语音他也能区分。比如先给他听英语,在他有了习惯化的反应之后,如吸吮奶头的速度变慢了,这时再给他听法语,他的吸吮速度一下子又变快了,也就意味着他能够发现有这种改变。这些令人惊奇的结果表明新生儿具有分辨不同语音的能力。

如果婴儿一直生活在一个单一的语言环境中,那么到六个月以后,他仍然能够很好地区分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异,但是他区分外语和外语之间的差异的能力会慢慢退化,到十个月以后他的这种能力就和成人差不多了。咱们要从来没有学过别的语言,那么你听英语或日语时都不能分辨了,那孩子到十个月以后也变成这样了。这种变化好不好呢?从母语学习的角度来说当然好了,因为它有语音系统的专门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他没有接触另外的语音系统的机会,那么他原来具有的分辨不同语音系统的能力就退化了。

所以你要说孩子特别小时是不是就能学外语,答案就是能学。那是不是越早越好呢?那就要看你是什么样的环境了。一般来说,语音的刺激,给得越早越好,因为有助于帮助他维持天生的分辨语音的能力。但并不是说你越早给他,他的语言学习能力就越强,这就涉及到你怎么给他的一个问题,你的坚持性,你给他的方式,到底给他什么样的刺激,这些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是否可以在同一时期给孩子多种外语语音的刺激?

原则上来说,你不考虑实际的运用价值,不考虑别的其他因素,单单从孩子能力上来说,他没有问题。但同时给他那么多的语言刺激,在实践上的价值有多大?

一般认为,如果想为孩子创造一个环境的话,应该是定时的给他。一天之中你要确定一些时间段来给他一些固定的刺激。另外这些刺激呢,它应该更像母语中的妈妈语,而不是一些机械的、刻板的、成人化的语言。因为对孩子来说,最能引起他注意的不是别的语言,恰恰是妈妈语。比较缓慢的、重复很多的、充满情感的、语调夸张的,这样的一些语言刺激更能引起小孩子的注意。如果要给他一些外语的语言刺激,也应该是以这种方式给他,而不是别的方式。

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在母语的语言环境设置上,更多的是人和人的交流。但在孩子学外语的时候,很多家庭做不到人和人的交流,那么通过仪器放出来的声音,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能像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那么有效呢?也许它不像面对面地交流那样吸引孩子。但一个家庭如果你做不到面对面的直接的语言刺激的话,那么你可以退而求其次,采用仪器设备定时地给孩子提供一些能够吸引他注意的、能够让他接受的语言刺激,其实如果坚持下去的话也是有意义的。

双语教育是否越早越好?

纯粹从孩子的能力上来说,早一点会更好。如果环境足够好,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可讨论的。比如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像荷兰、比利时,孩子一生下来,就接触双语的环境,医生、护士可能就说不同的语言,所以它就没有这个问题。这时,孩子的能力和环境就是最大程度地吻合在一起了。但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我们更多的是以汉语为宏观的语言环境,那这个时候孩子的双语教育是不是越早越好?这就不完全是一个能力的问题了,而是你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去改变这个以汉语为主导的语言环境?

也就是这不光是一个孩子能力的问题,而是你到底能做多少的问题,你能做到,他就能学到。对家长来说,这才是真正关键的问题,而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更好。比如说孩子一岁时我不能提供,但两岁时我能提供,那么从两岁时开始学就是最好的。对于成人来说可能很困难,语言学习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他要实现和外部世界的沟通交流,那他就要掌握这个工具。

理解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点,不是孩子能不能,而是家长和教育机构你能不能做得好的问题。

好的外语学习的环境不完全取决于爸爸妈妈或老师是不是外语方面的专家,而是取决于你是不是为他提供了有利于他去喜欢这种语言,有利于他去探索这种语言的支持性的环境。而这种支持性的环境哪怕你一句外语都不懂,你也能做到。

举例来说,在家庭中可能有很多父母懂一点外语,但并不好,那这时候是不是你就无法为孩子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了呢?不,你仍然可以,你可以怎样去做呢?你给他提供资源,比如说图书、磁带、VCD,固定时间收看电视节目,带他去参加课外班,这些都是提供支持的方式。语言的刺激一定要定时定量地给,在家里哪怕你一句外语都不懂也可以做到。比如你可以为孩子设置一个学英语的时间,在他生理和心理状态都比较好的时候,为他播放各种符合孩子兴趣特点的语言材料。一开始选择符合妈妈语特点的材料,更大一点符合他的生活世界的语言材料,各种各样童话故事或反映孩子生活的小的片段,等等。在他觉得发闷的时候,在他不想学的时候,不去强迫他。在他学习的时候,鼓励他去模仿,对于他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点进步都积极地去赞扬,支持他往前走。这就是一种支持性的环境。幼儿园里也一样,老师不懂外语也请不起外教,那怎么办?你也可以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固定时间,老师和孩子一起看VCD,有画面的支持,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这都是可以实践的方式。直接的训练可能有用,但对孩子来说,支持性的环境也很重要,可以帮他们在这方面想一些办法。

孩子学外语的目的是什么

那先问一个问题,孩子学语言的目的是什么?语言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首先就是交流,虽然它也是思维的工具,但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交流。你要用语言去表达你的思想,吸收别人的思想,去沟通,去协商,去解决冲突等。那孩子学外语的目的是什么?不能否认孩子学英语有功利的目的,这个世界竞争太激烈了,我的孩子我希望他另一种语言比别人掌握得更好,那么从小就要学。功利的目的没错,但它在不同的阶段它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孩子学外语的目的决不是今天背几个单词,明天背几个句型,而是发展他对于学习这种语言的态度,他愿意用这种语言去表达和沟通,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当然在这样的目的达成的过程中,他自然会掌握一些语言的形态。

也就是说,首要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识或技能,而是让他喜欢这门语言,让他愿意用这门语言去表达。从具体的目标设置来说,幼儿阶段学外语,应该是听说为主,因为在母语学习过程中,在幼儿阶段还不能到读、写,外语就更困难了。但听说决不是机械的训练,而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就是你要有想法,愿意用这种语言去表达,这时候,听和说才是有价值的。所以说要给幼儿阶段的外语学习定目标的话,态度和情感是领先的。实际操作时,从技能上来说听和说是领先的。读和写不是要完全禁绝,但相对来说要往后放。

喜欢《早期教育,越自然越好》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教育孩子的品格越早越好 1、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品格教育理念 要趁早,幼儿的食衣住行及心理发展,都与其照顾者有着非常紧密的连系。因此,如何营造健康的亲子关系,教出好品格的孩子,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如果想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
    2020-08-03 阅读全文
  • 幼儿学外语越早越好吗? 婴幼儿记忆力好,模仿力强,而且大胆,敢说,不怕说错,所以这一时期是学习外语的最好时机。 究竟孩子几岁学外语比较好,学术界还没有定论。目前,在欧洲发达国家,一般是让孩子从10岁开始学外语,我国有些城市是...
    2021-06-15 阅读全文
  • 孩子学英语越早越好吗? 邻居家有个三岁的小女孩,妈妈是个老师,相对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不但教孩子从小认字还教孩子说英语。不时听见她们"脸face鱼fish"那样演练,感觉很熟悉。就好象又回到了我们从小学英语的那套模式里——一...
    2021-04-07 阅读全文
  • 数学思维构建越早越好 儿童早期数学思维构建,多早都不算早 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数量特征的物质世界里,我们对见到的各类物体的大小、远近、形状判断其实都是数学,对于儿童来说,从出生之后他们更是在不断的适应着这样的新环境,感知物体...
    2021-05-02 阅读全文
  • 开启宝宝的慧根,越早越好 研究表明,3岁前是人的大脑发展最快的时期,父母应把握关键期开发孩子潜能。 (李秀平摄) 美国PAT国际认证育婴导师罗树东 研究表明,3岁前是人一生中发展最快、最重要的时期,把握孩子某些方面发展的敏感期...
    2022-02-16 阅读全文

1、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 品格教育理念 要趁早,幼儿的食衣住行及心理发展,都与其照顾者有着非常紧密的连系。因此,如何营造健康的亲子关系,教出好品格的孩子,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如果想了解自己的教养方式...

2020-08-03 阅读全文

婴幼儿记忆力好,模仿力强,而且大胆,敢说,不怕说错,所以这一时期是学习外语的最好时机。 究竟孩子几岁学外语比较好,学术界还没有定论。目前,在欧洲发达国家,一般是让孩子从10岁开始学外语,我国有些城市是...

2021-06-15 阅读全文

邻居家有个三岁的小女孩,妈妈是个老师,相对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不但教孩子从小认字还教孩子说英语。不时听见她们"脸face鱼fish"那样演练,感觉很熟悉。就好象又回到了我们从小学英语的那套模式里——一...

2021-04-07 阅读全文

儿童早期数学思维构建,多早都不算早 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数量特征的物质世界里,我们对见到的各类物体的大小、远近、形状判断其实都是数学,对于儿童来说,从出生之后他们更是在不断的适应着这样的新环境,感知物体...

2021-05-02 阅读全文

研究表明,3岁前是人的大脑发展最快的时期,父母应把握关键期开发孩子潜能。 (李秀平摄) 美国PAT国际认证育婴导师罗树东 研究表明,3岁前是人一生中发展最快、最重要的时期,把握孩子某些方面发展的敏感期...

2022-0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