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成功母亲绝对不会去做的20件事

发布时间:2020-12-21

幼儿园的母亲节游戏。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成功母亲绝对不会去做的20件事》,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当众批评孩子

只要有一次这样的情况,就视为“有”。“人前教子,人后教妻”的古训,其实是不对的。人前不能教子,人后被妻教。所以,这两者都不对。

2很少去表扬孩子

只要你不是每天表扬孩子,就是很少表扬孩子。你可能说:我去年表扬五六次呢。这话的意思是:不是每天表扬孩子。否则为“不是”。

3常以学习好的孩子为例,来批评自己的孩子

以为这就是激励,这是不对的。“你看张小二,学习多好!”我估计我给我们家乡带来的负面效应太大了。到现在为止,他们可能还拿我来教育他们家的孩子,给那些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极大的伤害。“看老董家的大儿子,人家怎么能好好学习呢?”你以为这是激励孩子,这是树立榜样。你要是想给孩子树立榜样,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达到?什么叫树立榜样,拿别人家好的孩子和你的孩子比有太多的坏处!

4经常用自己年轻的事情来教育孩子

“我年轻的时候,你爷爷奶奶不用说我,我就好好学习。吃苞米面粥,穿破衣都好好学。”这样的话是不是人常挂在嘴边的?时过境迁,你的榜样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能打动孩子的。

5总是对孩子说,自己的付出全是为了他(她)

如果单亲的母亲,丈夫去世,或离婚,自己带孩子,越辛苦,就越整天数落孩子:“我都是为了你。你妈一天起早贪黑,你看,这不都是为了你吗?”很多母亲对孩子报辛苦,我这么努力,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

6把教育孩子希望寄托在学校和家教上

一旦好学校不行了,你也就灭了希望。或者家教不行再换。这涉及的是“教育孩子的根本点在哪”的问题。

7常依自己的标准给孩子懂目标

你要让孩子实现的理想,到底是他的理想,还是你的理想?是他想学钢琴,还是你认为他想学钢琴?这话有严格界限。认为孩子有绘画才能,还是孩子真的想学绘画?孩子应该好好学习,是他想好好学习,还是你认为他应该好好学习?

8把物质刺激当成激励孩子的重要方法

很多家长(微博),一看到给孩子10元钱,孩子就活蹦乱跳的,挺听话,这招挺好用。于是,当成百试不爽的看家本事了。

9对孩子的困惑不闻不问,或不感兴趣

孩子到了5、6岁,就有了无穷无尽的问题:“小孩子,你不懂,以后你就明白了。”“大人的事你不要问。”如果是这样,你就等于把孩子的求知欲一下子给埋掉了。后来你就问他:“你怎么不好好学呢?”其实,是在这个时候,父母亲手毁了孩子,父母还在抱怨。

10对孩子的事情,什么都想知道

如果是一个女孩,就怕她早恋,怕这个怕那个。孩子所有的事都想知道。我是你爸爸,我是你妈妈,你所有的事就应该告诉我。我不知道这个观念从哪来的!是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这样,还是从哪学来的?大部分家长会这样:“你给我说实话,你不说实话不行。”什么是“实话”?在家长这里,孩子自己有秘密是不应该的。认为我是你妈你爸,就应该和我说。结果,你的这种强迫就会使孩子认为,我不想说的不和你说,最后,我和你撒谎。撒谎是你逼出来的。

11不愿意鼓励孩子或不会鼓励孩子

这是两种,90%的家长是不会鼓励。不知道什么是鼓励。不懂确认、表扬、鼓励,你只知道把孩子生下来,供他吃穿用。

12经常斥责孩子的缺点

把孩子的缺点当成你斥责的主要对象,一旦孩子有了缺点,就在态度上、行为上有明显的表现,并出现言语斥责。这种作法将直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13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妻意见常常不统一

丈夫和妻子在教育孩子中,有明显的不一致。妻子告诉孩子多吃糖对牙齿不好,丈夫却弄了一大包糖果作为对孩子的奖赏。在教育孩子中,这种分歧常常出现。

14在孩子面前吵架

这是最不可取的一种生活。没有顾及孩子的内心体验,在孩子的内心,生活中的两个亲人不应该是这样的。父母的这种激愤的作法,也为孩子的情绪作了“表率”。

15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这将直接影响孩子对生活的管理。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就容易养成积极的生活心态、良好的行为习惯。

16你的情绪,跟着孩子的分数走

孩子的分数,已经成了你情绪的温度表、引爆器。如果孩子考了50分,你这就快爆炸了。这好比是某杂志上登过这样的一幅漫画:一个7、8岁的小男孩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回来了。在一个钓鱼杆上钓着自己的成绩单。爸爸坐在办公桌旁,成绩单就钓在他爸面前。如果在桌子上放上两盒速效救心丸,就更贴切了。

孩子的分数为什么对你那么重要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他的错,还是你的错?你把什么看得这么重要?实际上,是你对他的成绩单的极端关注,无情地抹杀了孩子追求知识的信心。他觉得学习知识太痛苦了。这么难做,后面随时有一个“老虎”在追我。一旦做错,一棒子就下来了。一个人在这种惊恐的状态下,他没有学习好的可能性。这个世界上天才不是这么培养出来的。学习好的人没有一个是父母成天在后面看着,你的分数都要把妈的心脏弄坏了。7、8岁的孩子承担着母亲心脏病的这么大的一个压力,还能学好吗?承担整个家庭的重担,能把孩子压趴下了。

17认为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

物质需求的满足与孩子努力学习没有必然联系。孩子的学习是凭着情感的驱动,付诸行为,得到了快乐的强化,才形成一种良性的习惯。

18认为孩子能听懂你讲的道理,却故意不去做

认为父母让他做,孩子不去做,这是逆反心理,是孩子故意对着干。你要知道,一个孩子有逆反心理,说明他还有救,还有希望,这个病还能开刀,能治。逆反心理的本质是在进行斗争。如果孩子没有逆反心理,你说什么是什么,那就没救了,“癌症”晚期了。你已经把孩子无情地弄成了“横路敬二”。

如果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你战斗,他的自尊还有。只是自尊变态了。他不分你对错,就和你对抗。维护自尊,这个人还有救。你需要的是告诉他:“我尊重你!”就可以了。然后,他就会放弃武装。逆反心理就是盾牌。你不打他了,他还拿盾牌干什么!因为你伤了他的自尊,他就不听你说什么,就和你战斗。说明这孩子还可以。如果不逆反了,麻烦就大了,孩子已经没自尊了。没皮没脸,你爱怎么说,怎么说。随便你说什么都行,阴一套阳一套。你说我就顺着你说,你一走我就玩,你回来我再来。那孩子就没戏了,基本的苗没栽住。

19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有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理智上认为,我也没让他学坏呀,我也没让他撒谎呀?孩子是通过什么学习的?

成年人的学习,是通过理智的、或者叫知性,或者叫理智,或者叫道理。知性、道理通过大脑反应,从理解到掌握,这是成人世界的学习模式。孩子则不是这样学习的。孩子是完全通过模仿,模仿行为和感觉。感觉是自动传递的。孩子的语言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他根本不是通过语言,而是直接通过行为、感觉、声音,这些立体化的把东西记录下来的。

我们通常告诉孩子:

“你不要撒谎!做小孩一定要诚实,不要撒谎。”

“叮…………”电话来了。

“你爸在家吗?”

“告诉他,说我不在家。”

这边说:“不许撒谎,绝对不许。”

我们通常告诉孩子:“不许说别人坏话!”做孩子怎么能说别人坏话呢?晚上,一起吃饭的时候:“今天,你看我们单位领导,真他妈缺德!见谁给他拍马屁。他就给他这个机会,就不给我。”告诉孩子:“这个世界要有爱心。人必须要有爱心。没有爱心怎么能行呢?宝宝要有爱心。”又告诉你:“人和人太险恶了。谁谁谁被骗了!被抢了。前两天长春有个犯罪团伙,刨锛刨死那么多。”这边有爱心,那边充满痛苦。孩子得成熟到什么程度才知道有爱心呢?孩子感觉必须拿起盾牌,全身战斗,这么痛苦的世界,这么充满仇恨和争斗的世界,有爱心,我不等于羔羊放在肉板上让人剁吗?我们想一下,是不是你把这个东西传给他的?最后你说:“你怎么这么没有爱心呢?”

实际上,孩子是通过行为和感觉学习的,根本不是通过你的语言,他听不懂你说的那些道理。他是通过你的行为和你的感觉。

20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自己的文化水平有必然联系

如果你念书念到了初中。你的孩子要是和你的文化水平有必然联系的话,你就是孩子的上限,孩子的最高水平也就是初中。如果有必然联系的话,我的家族应是这样的:我妈初中毕业,我们家最高应是初中毕业。我们家长总说:“你看,孩子的课程我都教不会,都不懂。现在小学可难了。初中课程太难了,咱也学不会呀!”其实,也没人说让你学会呀,你凭啥学呀?那是孩子和学校的事情。我们的家长认为:学习不行就得我教。谁说让你教呢?你只要把他变成一个有责任心和追求上进的人,他自己就会学。我当初就没指望我爸、我妈教我什么。没人教,但必须鼓励孩子自己学。孩子的学习好坏与父母本人的文化水平、文化知识的学历程度没有必然联系。与家长的知识量没有联系,与钱没有联系。但是与你的教育方法是直接相连的。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应当经历的10件事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10多位专家花了近两年时间,研究出0-3岁婴幼儿应当经历的50件有意义的事。这50件事情虽然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但对孩子的成长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在此选摘其中10件有意义的事,以飨读者。

骑在爸爸肩上

能感受父亲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成人的信任感,增进亲子间的情感;感受特有的高度,体验和理解成人的视野,体验视角转变的乐趣;适应爸爸身体的移动、晃动,挑战孩子的平衡能力。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10多位专家花了近两年时间,研究出0-3岁婴幼儿应当经历的50件有意义的事。这50件事情虽然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但对孩子的成长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在此选摘其中10件有意义的事,以飨读者。

在雨中行走

倾听雨滴在身上、伞上、屋顶上、地面上等的不同声音,感受雨落在不同地方的变化;感受雨天的自然景象与变化,引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看见小水坑,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跳过去,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或者在小水坑里踩一踩,体验水珠飞溅的快乐;当然,别忘了帮宝宝折好小纸船放在水中漂浮。

和父母下乡

新鲜的、差异明显的环境能激活孩子观察的兴趣,调动孩子的思维,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并激发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穿大人的衣物

满足婴幼儿“进入”成人世界,模仿成人行为、情感和愿望;还可进行大小、长短、胖瘦的区别、比较。

走“特别”的路

走不同的路面,如泥、沙、水泥、草地等,脚底产生不同的感受,发展宝宝的感知觉和平衡能力。这也是孩子体验人生道路的最初启蒙。

体验黑暗

黑暗对孩子来说,代表着恐惧,代表着可怕。不妨陪伴孩子一起勇敢地面对黑暗,帮助孩子战胜困难,学会勇敢,今后能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在草坪上滚爬

在草地上自由地滚爬,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这一活动通过本体感觉、方位知觉、平衡能力、视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的刺激,促进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父母和孩子可一起滚爬,并设置一定的难度,如改变方向,在大人身上滚爬,等等,草坪要平整,注意安全。

和父母一起沐浴

彼此身体各部分的相同的器官,不同的形状、大小能引发孩子观察的兴趣;性教育的自然启蒙,在轻松、日常、自然的状态下感受男女性别的差异。

在亲友家暂住

感受不同家庭的生活方式,体验父母不在身边的“独立”,促进孩子与人交流。

和父母一起看书

让孩子学会翻书,有助于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当允许孩子自己“乱翻书”,让孩子找出自己喜欢的画面“自言自语”,可以建立相对稳定的“亲子阅读时间”。

合格妈妈从不做的七件事


想做个合格妈妈,其实并不难,把握住几个要点,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能慢慢熏陶孩子成长。

你一定也想做个合格妈妈吧,以下这7条会让你跟这个目标越来越远,希望你都没做过!

1、睡懒觉

有些妈妈习惯睡懒觉,这样对孩子有会有不好的影响。孩子也许会养成睡懒觉的习惯,不按时作息,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影响。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自己不懒惰,才能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勤快肯干,让孩子勤奋好学。

2、整天开着电视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大部分家长都会开电视机看新闻、看娱乐等,甚至有的会一整天都开着电视,即使并没有人在看。这么做很糟糕,妈妈应该多陪孩子聊聊天,或者营造好的学习和读书的气氛,没有人会喜欢这种背景噪音。

3、沉迷手机

妈妈沉迷手机,孩子肯定也天天惦记着想玩手机。而且我们知道——一天内超过7个小时对着手机,对身体健康是没好处的。反省一下子自己用手机的习惯,每隔几分钟就必须看看手机,那么当你的孩子玩手机时,你就很难教育孩子不要玩手机,因为你自己也做不到。

4、打骂孩子

不怪妈妈脾气大,实在是家务孩子一把抓,很多妈妈还要上班工作,实在是太劳累了。但是,打骂孩子依然是最不好的做法。孩子有了错,妈妈深吸一口气,找个安静的地方自己发泄了,冷静下来再去跟孩子说话,做个温柔和善的好妈妈。

5、自我厌恶

无论你的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有健康的自尊心理都非常重要。家长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自己的身材,体重,皱纹或者其他缺点。这样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对自己不满意,时间久了产生自卑的心理。

6、诅咒别人

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哦,小孩子也会跟着学得戾气十足。特别是不要抱怨上一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孝道要从小教起,妈妈要以身作则,等孩子长大了,才会有样学样,尊重你,孝顺你。

7、跟爸爸吵架

家庭生活里总是免不了磕磕碰碰,妈妈和爸爸之间难免有争执的时候,关着门打打闹闹感情深,当着孩子还是收敛些好,千万别吓着了孩子,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如果将来孩子也随了父母,家庭生活不顺,那才是一辈子的悲剧!

现在,你觉得你算不算一个合格妈妈呢?

父母需时刻谨记的七件事


时常提醒自己留意下列关于孩子的显而易见的特性,对你很有帮助。

1、他们是孩子。

2、他们总是表现得像孩子。

3、大部分孩子气的行为是令人不悦的。

4、如果我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并且爱他们,不论他们有多幼稚的行为,他们也会长大成熟,脱去孩子气的行为。

5、如果我只在他们使我高兴的时隐时现候爱他们(有条件的爱),而且若我只在这些时候对他们表示爱,他们不会觉得真的被爱。这将会破坏他们的自我形象,使他们觉得不安全,并且妨碍他们采取比较自制且更成熟的行为。因此,孩子的发展与行为,是父母的责任,正如也是他们自己的责任一样。

6、如果,我只在他们达到我的要求与期待时才爱他们,他们会有无力感并认为尽力也没用,因为再怎么做都不够。他们会被不安全、焦虑、没有自尊与怒气所搅扰。为了避免这点,我要经常提醒自己必须对他们的全方位成长负责。

7、如果我无条件地爱他们,他们会对自己感到比较放心;当他们长大成人时,也会比较会控制自己的焦虑与行为。

这三件事,幼师不该做;这三件事家长不该做!


幼师和家长之间难相处吗?说难也不难,说不难又不是那么轻松。其实,只要幼师办事说话,稍稍注意些,构建简单的家园关系就不会难!

幼师和家长相处

最不该做的三件事

和家长和谐相处的前提,是幼师要做到和家长没有除本职工作以外的“经济联系”、“人情往来”,之后再来谈沟通交流。

经济联系

有些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多的照顾,都希望可以和老师拉近距离,面对老师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哪怕是很隐晦的要求,家长也很少推脱,但是,一旦这种经济联系产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影响,使得幼师很难证明自己对待孩子的公平。

人情往来

世界上最难还的东西就是人情,面对家长的热情,接受了人情的幼师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担心其他家长的看法。若是家长有能力、有想法,幼师可以引导家长帮助幼儿园做一些事情,促进园所发展。家长们,千万不要通过私下里的示好的方式让老师难做。

沟通交流不当

沟通,是维系幼师和家长之间关系的桥梁,不管是老师对家长、还是家长对老师,在关于孩子方面的问题,都要不厌其烦的进行沟通,因为少说一句话而出现的意外,真的是太多了。有话提前说,孩子受伤,你第一时间和家长说明,与家长发现情况之后你再说明,那结果绝对不同;重要的事情反复说,话不怕多,就怕说不到,产生不必要的问题。

家长和幼师相处

最不该做的三件事

很多家长都是第一次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使用不当的方法,比方说到处炫耀自己孩子的成绩,对别人的教育私事刨根问底等等。

炫耀

幼儿园家长群,是用来沟通的,而不是展现自己家庭条件的地方,不要总是在群里晒孩子能力,晒家庭旅游,晒奢侈品,这样做无非是在进行攀比,它让孩子过早的接触到了成人的社会,让孩子单纯幸福的童年染上了功利色彩。

过问隐私

俗话说的好,好奇心害死猫,切勿过多干涉他人的世界。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不愿被别人涉足的角落,尊重他私密的空间就是尊重彼此的情谊。不论是家长之间,还是老师与家长之间,都要注意,说话做事,点到为止,不要关心过头,变成干涉他人隐私。

传播负能量

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们也是有着自己的感知的,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会被孩子吸呐,影响他们的感知和判断。来自家长的满腹牢骚,直接就能培养出爱推脱责任的孩子。所以说,我们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传播负能量。

在家园沟通中,不管家长和幼师、幼师和家长怎么说、怎么做,都是为了让孩子可以更好的成长,不过,有一个简单一些的家园关系,就是给孩子一个最和谐的成长环境,相信大家都在共同努力!

3件事扭转隔代教养的困境


隔代教养是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养话题。前几日就听两位妈妈聊及这个话题。

甲抱怨:

我婆婆太溺爱孩子了,搞得我对孩子严格一点,就像是虐待孩子了一样。只要我去管孩子,婆婆就护着。难受极了。孩子似乎现在也是跟她更亲一些。

另外一个就在边上劝解:

看开点,孩子反正是你的,别跟婆婆抢了。要知道,你俩关系搞僵了,家庭氛围满是硝烟,反而对孩子的影响更不好。婆婆一把年纪,不可能变了,但你可以。

劝解的不无道理。在一个家庭内部,无论是父母关系紧张,还是父母与老人之家的关系紧张,这种紧张和冲突都会给家庭内部爱的流转造成阻滞,并容易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困扰,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然而,有一点似乎劝反了。我宁愿去这样陈述这个家庭中的事实:是老人在跟妈妈抢孩子,而不是妈妈在跟老人抢孩子。即使老人带孩子再有方法,但妈妈永远是孩子的最佳抚养人。把孩子和妈妈刻意分开/隔离,对于学龄前孩子而言,尤其是对于3岁以前的宝宝而言,就是一个严重的创伤事件。

在这个问题上,妈妈们出于直觉,对于孩子主要抚养权的坚持是正确无比的。但是如果的确遇上了顽固的老人,这位老人一定要跟妈妈养孩子的方法反着来,甚至刻意“离间”妈妈和孩子间的关系,那么直接跟老人发生冲突、甚至争吵绝不是个好方法,干脆把孩子拱手交给老人更不能行。

下面所要分享的一个故事,是我自己的一个小故事。供有隔代教养困惑的父母参考。

我家的小男孩如今4岁。孩子出生以后,公公婆婆过来帮我带孩子,虽然会有一些小分歧。不过,总体上还算和谐,我并没有因隔代教养的问题而操心太多。这一点,我要特别感谢老公的支持。他一直在自己的父母和我之间扮演润滑剂的角色。遇到冲突,一般都会站到我这一边。不过不用力过猛,不会让老人不舒服。而我也总是见好就收。

但是去年寒假我遇到了问题。孩子幼儿园的寒假即将来临,我早早把孩子交给奶奶、爷爷。他们一起回老家待了两个月。两个月后,孩子变化很大。

在此之前,他早已可以自己吃饭、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穿鞋子、也可以自己独自入睡……我以为,只要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得好,并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就足以抵挡得住两个月的分离。而且在这两个月里,我每天都会跟他通电话,并通过电话跟爷爷、奶奶沟通一些教养问题。

然而我低估了老人对孩子的溺爱程度,事情慢慢地脱离了我的掌控。老家买不到儿童用的小马桶,怕蹲久了孩子的腿会麻,于是开始给儿子“把臭臭”;因为天冷,所以开始全权替孩子穿衣服;因为老家里啥都新鲜,孩子吃饭不专心,怕吃到冷饭,于是开始喂饭;因为孩子喜欢,所以隔一天就给他买一个玩具……慢慢地,刷牙、睡觉等各种好习惯被一一打破。

当我对这些教养方式提出质疑和反对时,得到的回复是:老家环境和北京不一样,等回了北京再按以前的方式办吧。我深切体会到“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困境。

回京后,爷爷代替妈妈,成了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人。吃饭必须要爷爷喂,洗澡必须要爷爷洗,睡觉必须要爷爷陪。而且去任何地方都要爷爷陪同,如果爷爷不去,就不出门……他似乎已经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独立完成,而且在家时离开爷爷5分钟就要哭得撕心裂肺,甚至幼儿园开学了都拒绝去上。共情、转移注意力等各种方法通通无效。而爷爷总是对孩子有求必应,因为不忍心看到他哭。

我陷入了隔代教养的困境。我要把孩子“抢回来”。于是,我做了下面几件事:

第一件事,开一个家庭会议,说服爷爷和其他家庭成员与我的教养观念保持一致。

当务之急,是要帮助孩子重新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就要涉及到对孩子重申规矩。给孩子立规矩最合适的人就是和他关系最好的人,因为建立了情感联结,立规矩会变得简单很多。当然,我也可以变得严厉,凭借威严让他害怕而强迫他按照规矩做事情,但却不能让他从内心里认同。这样做的后果是,规矩只能建立在表面,而孩子会离我越来越远。

现在给孩子立规矩最有效的人就是爷爷,所以我必须要爷爷的教养观念与我保持一致。还有家里的其他成员,如果有任何一个人因为溺爱而妥协,规则建立都可能进行不下去。

于是,一天晚上,在孩子睡着之后,我们坐到一起,召开家庭会议。

虽然一开始,讨论得比较热烈,意见分歧很大,好在孩子爸爸力挺下,最终我毫无争议地被选为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在讨论具体育儿问题时,我也知道了,老人并不是不知道溺爱的危害,只是他们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于是,我又将可能存在的育儿问题和应对方法等详细地列了一张表,贴在墙上。这么做的好处是,给老人提供了一个细致可行的育儿参照标准。

这么认真、正式地聊育儿问题,我家还是第一次,感觉效果不错。尤其是第一责任人的确立,会让隔代教养问题变得简单很多。接下来,再碰到问题时,不会你一言我一言地讨论不休,不用担心孩子成为心机宝宝,不好管教。

第二件事,高质量陪伴,尽快和孩子重新建立起情感联结。

其实,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习惯培养,而在于孩子缺乏安全感。他在老家已经习惯了爷爷的百般呵护,习惯了依赖,可回到北京,却要严格执行各种规则,一宽一严两个不同的环境让他不适应,只有爷爷的宠爱才能让他获得安全感。而要他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我必须与他重新建立情感联结。

还有一点很重要,虽然家庭会议确定我为第一责任人,但在我和孩子重新建立起情感联结之前,我都只是隔山打牛,很被动。如果孩子撒娇、哭泣,就很有可能让爷爷心软,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而最好的办法是,我重新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直接影响他。

为了和孩子重新建立起情感联结,我每天下班到家,不看手机,不看电视,全心陪伴孩子。在增进亲子感情上,亲子阅读和游戏是两个非常好的工具。所以,我每天都和孩子一起读一本他喜欢的科普类绘本——《第一次发现》丛书,和一本情感培养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我妈妈》等。我还会和他一起摆积木,玩开火车等他喜欢的游戏。

除此之外,每到周末,我和孩子爸都会带孩子出去玩,不是去爬山,就是去郊野公园,或者博物馆。就这样,断裂的情感联结在一点点修复。虽然他睡觉还是要爷爷陪,虽然刷牙时还需要爷爷在身边,虽然出去玩的时候他还是要爷爷一起去,但是渐渐地他可以和爷爷分开的时间越来越长了,而我对他的影响力也渐渐增强。

第三件事,给爷爷找件他喜欢的事情做,转变他对孩子的依赖。

当一个四岁左右的孩子,不能独立去完成一件小事情,离开一个人还会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时,除了安全感的问题,更多的是大人的问题。孩子是敏感的,他知道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可以和大朋友一起玩;奶奶每天跳广场舞,和其他奶奶们一起玩;唯独爷爷一个人在家,爷爷的生活重心就是他。所以,他会认为“我和爷爷是最好的朋友,我必须时时刻刻陪伴他。”从这个角度上说,与其说孩子依赖爷爷,还不如说是爷爷依赖孩子。

所以,必须给爷爷找一件他喜欢的事情做,这样既可以让他重新找回自我,生活更加丰富,又可以减少他对孩子的依赖。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在办了一张健身卡之后,爷爷每天都积极地健身锻炼,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了。孩子自然看到了爷爷的变化,他知道爷爷已经找回了自己的生活,他也需要独立了。那段时间,我能明显地感觉到,孩子对爷爷的依赖在减少。

就这样,一方面爷爷减少了对孩子的陪伴时间,一方面我增加了高质量陪伴孩子的时间。一个半月后,他终于可以独自玩积木半个小时以上,我终于又可以单独带他出门玩,上幼儿园时他又能很愉快地和我说再见了。两个月后的一天,他跟我说:“今天我要和爸爸妈妈睡”“我最喜欢妈妈了”……以前那个可爱的孩子又回来了。

现在,虽然他有时候还会边吃边玩,或者贪玩不肯睡,但这些都是小问题。重要的是,通过努力,我现在又重新成为他“最好的朋友”,对于我的话,他会听。这会让以后的教养变得容易很多。

我想,阅读这篇问题的人大多数都面临隔代教养的问题。有的人可能还需要处理更复杂的婆媳关系,有的可能还存在留守儿童的问题,但不管怎样,隔代教养的关键问题都是建立情感联结,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和老人建立情感联结。愿我的经验能给你以启发。

家长必须知道的33件事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成为学校“问题儿童”。

3.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4.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5.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6.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8.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吴稼祥语)

9.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12.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13.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14.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16.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17.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18.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19.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20.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罗斯特的诗句:“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走人少的那一条”,这很正常,不要担心,他以后也许会选择人走的多的那一条。

24.人的一生充满了大量的暗恋。如果孩子暗恋某个异性,请不要嘲笑他。“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苏格拉底语)

25.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给13岁前后的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姿态比道理更重要。否则,孩子会厌恶,反抗。孩子会说:你讲的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

26.心底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27.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

28.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却自私,缺乏同情心,没有生活情趣。

29.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

30.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31.让你的孩子尽早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有出息的男性一定会喜欢健康的女性。不要让孩子的审美观陷入低级,病态。不要以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为强大的,就都是坏的。不要以为小麻雀,小绵羊,小狗都是可爱的,也不要以为狮子,老虎,狼都是坏的。不要以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2.《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33.告诉你的孩子: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聪明父母做好三件事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

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

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第三件事: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心情、开窍、暗示、遐想、激励、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我会为孩子做的6件事


我会为孩子做的6件事当了妈妈,才知道这一辈子,要为孩子做的事实在太多太多。大到他人生的把握,小到他的每一颗牙齿的成长。因此,才有母亲很无私很辛苦这样的说法。不过,我倒是更相信:有付出就有收获。当然,未必我们的付出,有人会给我们报酬,长大后孩子会回报我们金钱,也不一定是孩子的恩情。我理解的回报,是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摸索到的一些技能,总结出的一些智慧,体会到的一些感受,学习到的一些方法。而这些方法、技巧和智慧,是可以运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的。比如养育孩子形成的耐性,就可以用在工作上;照顾生病的孩子的理念,可能会让我们开始敬畏生命;养了一个孩子之后,从前对父母的一些误会,可能会冰消雪融……一句话,这样的回报,是不能用数字衡量,但却很珍贵。

但是,就算有回报,把毕生的精力全部放在孩子一个人身上,我想也会错过很多风景。而且我相信那未必是聪明的做法。为孩子,我会做的事,就那么几件。

1、记录一份他的成长记录。这能让他无论何时,都能找到自我。尤其是在遭受心理问题的时候。我认识的一位心理医生曾经指导我进行自我分析,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且自己分析。而这些自我分析和自我发现,主要就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一种回忆与分析。

2、记录一份我的生活思想记录。这能让他最好地继续我的智慧、摒弃我的缺点,成就他的人生。

3、培养他阅读的习惯。不是为了让他成为作家,只是觉得阅读使人思考,而思考使人智慧,智慧是无敌的。

4、给他真正的自由。他在农村当农民,我也同意,前提是他能养活自己,过得很快乐。我相信一个真正体会到了自由和快乐的人,即使当农民,也会是个特别的农民。

5、在他成年后,尽可能不让他为了我与他妻子的相处问题而烦恼。

6、让他明白守法的重要性。偶尔不遵守纪律是难免的,但绝不能犯法。无论这个社会有多少腐败,有多少事情都不具备公正性,而且中国是一个讲关系,讲人情为特色的国家,但我相信不断前进的国家,法制还是越来越重要,而不触犯法律,其实是为人的基本。老掉牙的教训:不能偷,不能抢,其实还是真理。不过,遵守法律可不是循规蹈矩的意思。

父母必须教给孩子的六件事


1、开心

一个人首先要开心,如果连开心都做不到,那什么也谈不上了。有人说,有些时候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暂时忍耐痛苦,虽然不开心,但是也很有意义。其实,为了一个目标而忍受的一些东西,并非不开心,他可是身体上苦一点,情感上孤独一点,但是他的内心并非不开心,因为有希望在安慰和召唤他。真正的不开心就是对自己的彻底失望、被动的屈辱和内心不可挥散的空虚与恐惧。

没有谁愿意不开心,为什么还有太多的人拥有很好的生活依然不开心呢?其实,开心与否更多时候不是与事情有关而是与人的心境有关。快乐与其说个性使然,不如说是一种素质和能力。快乐需要一个豁达心胸和乐观的心态和足够的安全感。不为一些不好的事情耿耿于怀,而能够迅速的从委屈、伤痛中恢复,不为过去所累,不为未来而忧,活在当下,不为过多的欲望所累,能够自我悦纳、自得其乐,这怎么是一个性格了得,只是一种素质。

所以,为人父母,对孩子要慈爱有加,让孩子在情感上有足够的温暖和归属感;要求孩子时要严格却不能严厉、凶恶;当孩子受了委屈、挫折、冷落的时候,要引导孩子乐观通达,让孩子感到如果用好的心态面对现实,现实就不会那么糟糕。总之,让感到人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学会快乐,是教育中再重要不过的事情。

2、放松

人类的智慧和能量是惊人的,但是人们的自我束缚、自我困扰、自我矛盾太多了,所以大多数人不仅无为无能而且烦恼无尽。

在妨碍人类潜能发挥的诸多因素中,紧张应该是比较突出的一个。人在放松的状态中,思维是开放而且活跃的,而在紧张中是封闭而僵化的,就好比在台上演讲,放松让人侃侃而谈,而紧张让人结结巴巴。

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太容易紧张了,这是因为我们从很早就养成了紧张的习惯,每当面对挑战、危险和不确定因素的时候,面对那些在我们心中高高在上的人的时候,面对那些重大的场合的时候,我们总是紧张不已。

小时候见到老师的紧张和如今见到领导的紧张是一样的,小学时走进考场的紧张和后来面试时的紧张没有什么不同。

这些紧张妨碍了我们自我的发挥。其实有什么值得紧张的呢,只要我们能关注当前的事情而不是外界的环境和事情结果所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就不会感到紧张,我们只想着发挥自己,事情就简单了,往往我们在这个时候更出色。

所以我不希望孩子紧张。我认为暴力的强迫是导致孩子紧张的重要根源之一。粗暴的让孩子感到不可抗拒的威胁是我们应该格外注意避免的。

3、专注

弥散的阳光算不了什么,而如果用凸透镜把它凝聚起来,则可以使物体燃烧。人的精力也是如此,散散慢慢,浑浑噩噩,一天天过去,什么进步和变化也没有,但是,心系一处,持之以恒,就会创造出让人惊讶的成绩,那些让我们尊崇的人必定是善于集中精力的人。

有些人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很专注。但是这种人是少数,更多的人看似紧张兮兮,但实际上用不下心去。往往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来关注问题,却只用百分之十时间来解决问题,关注越多,压力越大,精神上已经“苦”的不行了,行动上还没有开始,到最后不做不行了,只好草草了事,好可怜。但是,有几个人敢说自己身上不存在这种现象呢?

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创造和利用各种各样的刺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一旦沉迷于某件事情(只要它不是有害的),我们就尽可能的不要去打扰他,至少不要因为吃饭去打断他,晚吃一会儿饭没什么,饭菜凉了可以再热一下,孩子专注状态十分珍贵的,我们这一点麻烦千万不能忍不得。孩子的专注状态一贯的被破坏,他的专注能力就会受到损害,这将是终生的损失。

4、主动

人生中虽然也有祸从天降和好运撞头的事情,但是更多的时候,灾祸和幸福还是要靠我们主动去避免和争取。人生更多的时候像是一次自助餐,想要什么要靠我们自己去拿。

主动才有机会,以逸待劳只是特殊情况。主动才能成长,尝试越多,经验就越多,应变就越强,阅历越广,就越不容易鼠目寸光、大惊小怪。相反,被动保守则会导致成长停滞。

孩子天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想尝一尝,新鲜的事物、刺激的感觉让他们乐此不疲。为什么许多孩子那么木讷和被动呢?究其原因是在很小的时候,大人禁止的东西太多,管制的太严厉,让孩子不敢去尝试。孩子个性强还好,个性要是比较弱,就会处处担心、生怕越轨,从而精神生命开始萎缩。

5、自主

要孩子自主。如果让我在偏执和毫无主见选择,我宁愿孩子偏执。偏执虽然很多时候都很讨厌,而且有一意孤行的危险,但是,当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时候,就能够成功。现实中,很多时候正确的都是睿智的少数人,只有能够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坚持自己的见解,才能够不吃盲目从众的亏。英特尔总裁格鲁夫写了一本书《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许多人说这本书比英特尔集团更能提升的他的身价,这本书确实充分说出了强大的自主意志对于成功的决定性意义。

假如孩子没有主见,他就永远不能成功,只能跟着别人的想法走,只能任凭环境的摆布,无论人家的想法是对是错,无论环境是否适合他。一个人假如没有主见,那么,他自己和他的人生都不属于他,而属于外在的各种影响。这实在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但是,孩子的自主性很容易被破坏,父母都喜欢孩子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发展,都害怕“管不住”孩子。固然,所有的父母都是出于对孩子的一片好心,而且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是必要的,但是,除了这些必要的东西之外,有没有多余的东西呢?当自己因为孩子忤逆而发火的时候,是否有一点“控制欲”在内心做崇呢?当孩子的做法我们十分看不惯但并不无大碍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允许孩子去做而不干涉何评论呢?我的观点是,身为父母不应该因为孩子不听话而暴跳如雷,相反要为孩子毫无想法、只会听从而忧心忡忡。

6、公正

大凡成功者,必然公正。当他在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时,能够比较公允的对待,既不会过分顾及自己,也不会过分顾及他人。过分估计自己,他人不会接受,过分顾及他人,自己丧失方向。我不想在这方面进行道德讨论,公正并非直接对应正义。我想强调的是,公正是一种能力,善于理解他人,通俗的讲就是“讲道理”、凡事“拎的清”。面对上司能够“拎的清”,会做到不卑不亢,面对朋友和家人能够“拎的清”,会做到和谐双赢;面对下属或者比自己的晚辈等能够“拎的清”,会备受尊敬。公正是一种原则感和分寸感,知道什么时候说不,知道自己应该持什么态度,坚持什么立场,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含义和界限,才能做到言行有致。

要孩子具备公正的能力,父母必须能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保持一种公正的相处状态,既不强迫孩子,也不迁就孩子。

家园共育《成功母亲绝对不会去做的20件事》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母亲节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宝宝最怕的八件事 导读:谁都有自己的害怕的事情,那么小宝宝最怕什么事情呢? 害怕和恐惧是人的本能情绪之一,这种本能情绪从宝宝一出生便如影随形般开始了。绝大多数妈妈会发现自己的宝宝怕黑、怕陌生人,甚至怕水、怕动物。 宝宝...
    2021-10-02 阅读全文
  • 宝宝最恐惧的8件事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害怕对象,如何疏导孩子的恐惧心理呢? 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对宝贝来说简直就像怪兽或者恶魔,带给他一种莫名的恐惧感。那么,宝贝可能会害怕哪些事情,又该怎样消除宝贝的这种恐惧心理呢? 恐惧事...
    2021-08-09 阅读全文
  • 孩子应当经历的10件事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10多位专家花了近两年时间,研究出0-3岁婴幼儿应当经历的50件有意义的事。这50件事情虽然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但对孩子的成长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在此选摘其中10件有意义的事,...
    2021-04-15 阅读全文
  • 父母需时刻谨记的七件事 时常提醒自己留意下列关于孩子的显而易见的特性,对你很有帮助。 1、他们是孩子。 2、他们总是表现得像孩子。 3、大部分孩子气的行为是令人不悦的。 4、如果我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并且爱他们,不论他们有多幼...
    2021-10-12 阅读全文
  • 合格妈妈从不做的七件事 想做个合格妈妈,其实并不难,把握住几个要点,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能慢慢熏陶孩子成长。 你一定也想做个合格妈妈吧,以下这7条会让你跟这个目标越来越远,希望你都没做过! 1、睡懒觉 有些妈妈习惯睡...
    2020-12-31 阅读全文

导读:谁都有自己的害怕的事情,那么小宝宝最怕什么事情呢? 害怕和恐惧是人的本能情绪之一,这种本能情绪从宝宝一出生便如影随形般开始了。绝大多数妈妈会发现自己的宝宝怕黑、怕陌生人,甚至怕水、怕动物。 宝宝...

2021-10-02 阅读全文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害怕对象,如何疏导孩子的恐惧心理呢? 一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对宝贝来说简直就像怪兽或者恶魔,带给他一种莫名的恐惧感。那么,宝贝可能会害怕哪些事情,又该怎样消除宝贝的这种恐惧心理呢? 恐惧事...

2021-08-09 阅读全文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10多位专家花了近两年时间,研究出0-3岁婴幼儿应当经历的50件有意义的事。这50件事情虽然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但对孩子的成长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在此选摘其中10件有意义的事,...

2021-04-15 阅读全文

时常提醒自己留意下列关于孩子的显而易见的特性,对你很有帮助。 1、他们是孩子。 2、他们总是表现得像孩子。 3、大部分孩子气的行为是令人不悦的。 4、如果我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并且爱他们,不论他们有多幼...

2021-10-12 阅读全文

想做个合格妈妈,其实并不难,把握住几个要点,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就能慢慢熏陶孩子成长。 你一定也想做个合格妈妈吧,以下这7条会让你跟这个目标越来越远,希望你都没做过! 1、睡懒觉 有些妈妈习惯睡...

2020-12-3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