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这4个关于学习的谎言最坑孩子!80%的家长却还在相信

发布时间:2020-12-21

关于幼儿的故事。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这4个关于学习的谎言最坑孩子!80%的家长却还在相信》,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关于教育方面的鸡汤总是层出不穷,然而作为家长的你是否认真分辨过这些鸡汤的实用性呢?下面这4句鸡汤显然是最坑孩子的,你有相信过吗?

1、快乐教育?别骗人了!

别再自欺欺人,不要再给孩子说什么快乐教育。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知识和技能,是可以毫不费力就能获得的。wWw.YjS21.CoM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全世界都一样。纵观我们身边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才有成功的可能。

学习也是一样,谁不是一路考试拼搏上来的?谁小时候不是一大堆家庭作业,有时做得不好还要被老师批评两下?别再以为国外的教育就是快乐的,其实在国外,优秀的学生,他们一样要很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如果说学习可以让你快乐的话,那也是在你经过努力之后,取得成绩和回报的时候。没有经过无聊和苦逼的学习过程,就不可能取得让你快乐的学习成绩。

2、玩儿能玩儿出好成绩?别逗了!

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绝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学习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但玩儿就能玩儿出好成绩了?别逗了。但凡优秀的孩子,除了天资聪颖,更多是后天的努力。

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孩子在小时候不努力学习,没有目标,不懂得付出,整天吃喝玩乐,长大后在工作过程中会变得肯付出、肯努力、肯拼搏。

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任何取得成就的道路上,总是伴随着曲折,充满着艰辛。要想有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要努力,要辛苦付出,这也是每一个孩子学习的责任。

3、有兴趣就能喜欢学习?NO!

大家经常说因材施教,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孩子,就要首先发掘孩子的兴趣。然而事实上呢?

孩子说喜欢画画,当你给他报了班,学了没多久,他会说,素描太难了,天天练好枯燥;孩子说喜欢钢琴,学了没几天,他又说,天天练,手都磨出泡了;相信还有很多这样,试图半途而废的孩子。所以,有时候,兴趣是最不靠谱的东西。

想想我们自己就知道了,当你抱怨工作辛苦的时候,会找个借口说,这不是我喜欢的工作。但事实上,即使是你喜欢的工作,当你365天都要面对他,你说你会不会烦?

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很多事情,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就自然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大起来了,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良性循环。

有时候,兴趣并不是第一位的。除了兴趣,更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对事情的坚持。一件事,既然选择了,就要尽全力去做好。

4、国外教育轻松?我们都被骗了!

我们印象中的国外教育:隔三差五的假期、三点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差,就可以轻松得到老师的肯定。

作为一个家长,你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在欧美读书太轻松了、太容易了、太简单了。但事实上呢?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

现实是这样的:在美国,一个孩子,如果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不去参加社会活动去丰富自己履历,那他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即使有幸能跨入大学的校门,顺利拿到学位也不容易。某国外著名大学教授说了这么句话:如果来上大学,只是为了来这里吃喝几年,体验一下生活。那么你将一无所获,而且根本不可能拿到学位,不管你爹是谁。

任何学习都是一场艰苦的付出,千万别再给孩子灌输什么快乐教育,兴趣第一的理论了。学习就像登山,当你休息的时候,别人已经登上了顶峰。这时候,你才意识到,原来我们已经落后了这么远。

想要多大的回报,就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学习如此,一切皆如此。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这3个关于学习的谎言,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爸妈千万别再被骗了


为了把孩子教育好,负责任的父母会买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会在网上向过来人学习教育经验,各种各样的观点不断的输入我们的大脑,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有强大的辨别能力了。

下面这3条关于学习的谎言,家长千万不能听信,否则后悔都来不及。

1

天天不学习,成绩照样好

每次考试成绩出来,菠菜老师都会喊几位成绩下降明显,或者成绩总是上不去的学生谈话。他们的回答通常带着一丝无奈:同桌每天跟我一样玩,上学听着歌,周末出去打打球,真羡慕他,整天不学习成绩也能这么好!

这让我想起我的初中同学小刚,他就是典型的学习上吊儿郎当,但是每次考试都考很好的那种“学霸”。刚子上课的时候,会跟周围人传纸条聊天,或者干脆在耳朵里偷偷塞一个耳机睡觉,嗑瓜子、发呆、睡觉、捣乱……一切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他都做尽了。

直到后来一次班主任在班会上说:你们别看他整天不学习,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家访的时候他妈妈告诉我,小刚回家话很少,吃完晚上就开始学习,几乎每晚都学习到凌晨才睡,习题册写完一本又一本,辅导书看了无数遍……别人只是没在你们面前努力而已,而你却信以为真了。

就像那些成功学案例的书,他们只会给个结果,却不会说出他们是如何努力的。所以家长们请你告诉孩子,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不劳无获的事,只有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2

父母学问高,孩子不管也优秀

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一定站着更为优秀的父母。家长深以为然,可最近有一位妈妈就来找我“问罪”了,她说:我听了你的话,每天都盯着孩子学习,可是我文化水平有限,也帮不了孩子什么,他的成绩还是没有起色。

其实这位母亲是用错了方法,你盯着的是孩子作业是否完成,别人父母关心的学习习惯;你只是叫孩子上课仔细听讲,而有远见的父母却在教孩子如何高效利用课堂;你抓孩子学习的时间,而优秀的父母更看中时间管理的能力。

父母是否优秀,跟学历无关,而是跟方式方法相关。不然的话,博士的子女一定高学历,没文化家庭的孩子一定是文盲,社会显然不是这样的。老舍的母亲不识字,却近乎严苛地教孩子做人,倾其所有供其读书,老舍的成就与母亲的学问之间并无关系。

千万别再相信放任孩子,他也能成才的谎言,也别再怀疑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就养不出人中龙凤,没有什么是命中注定的,只要你用科学方法去管教,孩子不可能不优秀的。

3

国外学习轻松,压力小

之前看《人性的弱点》,里面有句话很有感触:人总会放大自己的不幸,而忽略拥有的美好。一提到中国教育,很多家长都嗤之以鼻,总觉得国外教育更好,隔三差五的假期,三点钟就下课,课堂形式也很轻松,于是只要有机会就会把孩子送出国。可是国外的教育真的是轻松、快乐的吗?

美国下课早,但是孩子放下书包,就要背着乐器去上兴趣班,而如果你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丰富自己的简历,那么几乎是不可能上名牌大学的;

英国的夏令营,除了白天6小时满满当当的课程,晚上还有2小时的活动课。仅从时间上和制度上,就没有所谓的轻松和自由。

再拿新加坡来说,他们的中小学教室后面时常悬挂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老师是要照手心打三下,不过要两个老师在场才能执行。孩子们除了要学习专门课程以外,还需要学习艺术、语言等领域,充分开拓孩子的天赋。

其实在哪都一样,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让孩子快乐成长无可厚非,但学习的过程一定是辛苦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并不意味着孩子课外不需要复习,不需要刻苦学习。

有项数据研究,要想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就,必须要花2万个小时积累。还是那句话,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国外也一样。

任何学习,都是一场艰苦的付出,不过收获更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细心耐心等这些优良的品质是会伴随一生的,是日后成功的基石。

而且不也正是因为学习苦,因为没有捷径,才显得弥足珍贵吗?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4个方法


该怎样教育孩子,有什么方法?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为人处事呢?

怎样担当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仅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导者,我们还要尊重孩子的“狡辩”、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针对孩子的反馈,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另外注意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1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2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当孩子说出“我们班小朋友都这样说”的理由时,那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分析,就对孩子大吼,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馈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位妈妈也并知道孩子反馈的真正还以——并不认为“你真蠢”是脏话。

可以想象,家长误解孩子的反馈,并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压制,长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会对妈妈的教育进行积极反馈了。没有孩子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方法三: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3

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讲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算再也不会,也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最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鼓励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馈,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都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4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因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后来,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手表定理”。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4个建议


作为家长,你怎样看待孩子的幸福、梦想与成功?你是否在让孩子更有出息还是更幸福中,变得纠结呢?你是否愿意让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呢?

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如何?

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越来越功利,以至于成功的标准最终都可以简化成挣钱的多少。这是社会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再折射到子女教育和后代发展上来,就变得非常畸形了。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拼杀而上,在一个大的社会范围内经历着严酷的竞争,好像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整个社会承认,才是成功者,而绝大多数人都成为失败者,这样的评判标准是错误的。

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如何?其实这个问题经不住几次追问,事实上,每个人尽己所能、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出来就是成功。

在中国最重要的是把“成功”二字破解掉,建立起这样一种观念: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困扰,产生自给自足的幸福感。

要让孩子从小懂得

并不是只有考第一才会更幸福

人活着总在追求幸福,那么自给自足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有钱就是幸福吗?女孩儿一定要长得漂亮才能幸福吗?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是幸福吗?

这些都是不能画等号的,但是人们一窝蜂地把这个问题简化成为“永远的第一”就是幸福,但世界上的“第一”是没有穷尽的,真正的幸福应该是有意义加上长久的快乐。因为快乐是一种停在表层、比较短暂的人生体验,吃喝是快乐的,但还不等同于幸福,不等同于有意义。

怎样让孩子体验到幸福?一定要让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就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打破世俗的标准,让孩子明白并不是不出类拔萃就没有资格享受幸福,并不是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社会认可,并不是只有比别人更好才会更幸福。

现在的网络和电视媒体不加区分、一股脑儿地将各种成人的问题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面前了,以至于孩子对“幸福”产生了诸多困惑,十一二岁的孩子甚至也会问“人活着是为什么”。

我觉得,类似问题不是孩子思考得来的,而是现代媒体立体化地灌输给孩子的,他们的心智还不足以思考这些问题,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要孩子自己慢慢去寻找,人生是一个过程,忍耐和等待是它的必修课,撒下一粒种子,不懂得等待,是不会看到它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的。

爱孩子 请给他更多可能性

中国的作文从来不是一个让人说真话的地方,它只是应试教育下的一个技术。中国不乏对应试教育中技术化、程式化的东西掌握得很好的学生,但是大学生开始找不到工作是一个转折的信号,它让人们逐渐领悟到: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真实的本领,而真实的本领不是来源于技术,而是热爱,一个人不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又怎么能超越他人呢?

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所在。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朝夕相处、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那么难,很多家长为此焦虑是因为他们封死了很多可能性、过于急功近利,当一个孩子说他想当救护车司机时,往往被家长断然否定了。

我觉得一些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之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孩子有权利选择其他道路,当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让家庭环境恶化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你怕什么,孩子就来什么,孩子有时候会不惜自毁来控制父母,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

有些精英阶层的想法非常微妙,他们本身是高学历的受益者,有些人来自农村,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简化为“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为我学习好”,因此他们竭力为子女选择最优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藐视自己出身的过程,是自己人生经验的一种投射,孩子可能从小就在他们的控制下失去了幸福童年。

如果是我有一个这样的孩子,我会让他就近上学。之后尽可能地拿出所有的时间去玩,去看博物馆、去接触大自然,和所有的小朋友和谐相处。

孩子的生命 自有他该有的轨迹

一天,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的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这样的小事中,我有了不小的感悟——觉得自己瞻前顾后,实在是小心得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

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他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她生了4个儿子,却死在出租屋:养儿防老的谎言


养了4个儿子,却死在出租屋,是我朋友刘小念的老家邻居,周老太的故事。

周老太养了4个儿子。中风以后,生活不能自理,在北京上海的儿子,她跟不去;留在家乡的儿子,忙于处理自己人到中年的一地鸡毛,无力照顾她。最后大家一起出钱,把她安置在出租屋里,每月花7000块钱为她请护工。

周老太觉得自己晚景凄凉,白养这么多孩子,但她的子女,其实也没谁是真正的白眼狼。

哪个成年人活得容易呢,还不是各有各的难处。

单纯的善恶对抗,是童话最爱的题材;现实生活中,亲人之间的彼此伤害,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1

这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

作为一个二胎妈妈,我太明白生孩子、养孩子,要消耗多少精力、放弃多少东西。所以我也经常自问,你为什么要生?这个世界并不美好,你也没征求过他们的意见,茫然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

如果有人告诉我“养儿防老”,我会跟他打一架。

“养儿防老”有多冰冷,多无知?它意味着每个人的出生,都是一个巨大的骗局。

你以为父母是因为相爱,所以有了你;你以为父母之爱是最单纯的本能,但“养儿防老”一说出口,所有的温情瞬间轰然倒塌。原来我们未经同意被带到这个世界,不过是跟马戏团的猴子一样,为了养大收割的。

养儿防老的危害还不止于此。

它是中国父母普遍缺乏边界意识的根源。很多人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未来,对他们付出不计成本、不留后路。当孩子长大,当初付出有多狠,如今索取和压制就有多毒。

2

孩子是自由的星星,只是恰巧落在了我们的庭院。

《上海的金枝玉叶》里,谢家四小姐黛西被下放郊区农场,丈夫入狱。为了陪伴独自在家的幼子,她不像别人那样住在农场,而是晚上十二点到家陪孩子,次日清晨四五点钟又启程赶回农场。

这种难,超过我们现在绝大多数父母。然而她90岁的时候,一个人住在上海的老房子里。

作家陈丹燕采访她,问她要不要孩子们给钱。她说:“我不要他们的钱。他们给我钱,或者回来看我,都是情份,不是他们理所当然应该这样做的。”

黛西晚年与一个老护工住在一起,子女在美国。她用铝锅做戚风蛋糕,去世的时候,子女不在身边,但洁净向阳的窗台上,摆着她最喜欢的白色百合花。

看到这一段,终于明白这个女人为什么一生经历大风大浪,却始终活得阳光向上。因为她想得开,不放债,把苦与乐,都当作是自己的命运,是她自己的选择。

不放债,是人活着的基本。生孩子,无论一胎还是二胎,自己愿意、想生,才是真正的理由。

3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考虑清楚一个问题:如果养儿不防老,我们为什么生孩子?

对我来说,首先是“我愿意”。作为好奇的白羊座,我想知道怀孕生孩子是怎么回事,想知道被孩子花瓣式的小嘴吮吸是什么感受。

其次,为了活得更有重量和质感。

如果没有孩子,我一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努力。孩子作为一种负担,某种意义上也拓展了我们生命的边界,让我们更快成长为一个大人。

第三,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师。孩子属于未来,而我们属于过去。我不求他们养老,只求他们愿意带我一起玩。

4

除了为什么生,我还有三点建议,能让你少后悔。

01 有一定基础再生、心有余力再生。

孩子不值得你耗尽生命的全部光和热,如果生一个孩子,就让你的生活档次降低两个level,别生了,对孩子对你都不好。

02 留钱养老,留健康养老,都比养儿防老靠谱。

不管有孩子没孩子,都要买保险买房子,锻炼身体培养爱好。没孩子的,赶紧赚钱;有孩子的,别把所有财力和精力都投到孩子身上,给自己留点不犯法。

03 对于生命本质的孤独有清醒的认识。

衰老本身就是一件悲惨的事,躺在床上动不了的时候,不是你一睁眼就能看到满脸憔悴的孩子,就叫幸福,而是回想这一生,你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为了自己,直到最后,才把自己交给命运,才叫牛X。

王小波说:“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

似水流年就是我们当下的每一天。为自己而活,就算以后死在出租屋,毕竟你在年轻的时候,经过了大风大浪,看过了人山人海。

悲哀的不是死在出租屋,而是付出所有,还是死在出租屋。

别再用“老了怎么办”去绑架年轻人结婚生孩子,更不要说他们不结婚不生孩子,是不懂生活。

或许我们都要接受一个事实:即使平凡,也各有各的活法,平凡之中,也有无数选择。

世界的美好在于它的丰富。有人奋不顾身投入到热气腾腾的生活,就有人冷眼旁观说“人间不值得”。

道不同,彼此祝福,是最大的善意。

这六个词语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关键词1:我早就说

小康开心地拿自己完成的拼图展示给妈妈看,妈妈却来了一句:“我早就说你可以拼好的嘛!上次没拼好,一定是因为你不够专心。”

孩子犯错的原因

“我早就说”可能出现在孩子展现能力时,当父母说出“我早就说你能做好,只是你之前不用心”时,会让孩子体味到挫折感。总将孩子以前没做好的事拿出来做比较,有翻旧帐的意味,虽然仍然肯定其能力,却也认为他其实早就能将事情做好,多少有点批评的味道。因此,这样的说话方式确有不妥,孩子会认为自己做好了没得到鼓励,而没做好的事情却一再被提起。总之,和孩子说话时要懂得刹车,孩子做对了,给予鼓励即可,切勿出现这样翻旧帐的话语。

另外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父母多次告诫的事,孩子却仍然一犯再犯,于是父母便会说“我早就说,不要这样做”。其实,父母应该也能察觉到孩子是有意或无意地一再犯错,如果认为孩子是无心的,那就告诉自己“他是不小心的”,便能稍微降下怒火,而在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时,则可以既认真又严肃地告诉孩子,为什么在多次提醒的情况下还犯下这个错误,让他练习自己说出原因,以达到修正的功效。如果孩子是有意犯错,则需要正视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否因平日受到忽略而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或是身心发展上有障碍。

关键词2:不行、不可以

每天从幼儿园回家之后,小宇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电视收看他最爱的卡通片,而妈妈每天回家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可以看电视”,然后硬生生地将电视关掉。

首先说明原因

这种情境经常在家中上演,许多大人主观上认定不好的事,都会直接跟孩子说“不可以”,但是却并未告诉孩子背后的原因。邱老师在此提醒各位父母,在说“不可以”前,应先清楚说明为什么“不可以”。或者以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相互讨论、共同解决,比如跟孩子通过协商的语气来对话:“这个卡通片要演30分钟,可是我们等一下就要吃饭了,该怎么办?”

另外,不妨用正向的提醒来代替负面的禁止,比如以“我们要先吃饭”来代替“不准看电视”。如果总是一味禁止,反而在提醒孩子要记得看电视,进而让孩子对被禁止的事更有兴趣。

避免行为僵化

让孩子了解背后的原因,还有另一个重点是避免其行为出现僵化。曾经有一位妈妈特别担心孩子的安全,所以要求孩子放学后都在公寓大门口等她,不能到其他人家中,当然也不能吃别人给的东西。妈妈一直要求孩子这么做,孩子也乖乖听话。但是。有一天妈妈在回家途中遭遇车祸,直接被送到医院,而孩子就这样一直站在门口等,当邻居表示关心时,他也不敢搭理。直到妈妈醒来后,才想到“我的孩子还在楼下等我”。由此可见,孩子不明白在楼下等妈妈的原因,妈妈也未曾与孩子谈到其他应变措施,所以孩子只是傻傻地听话等着,以避免被责骂,久而久之就成了僵化的行为模式。

关键词3:等一下

每个星期二的晚上,妈妈回到家中做完家事,往往还得加班。而小娜总是会发现一些新鲜事想和妈妈分享,所以在一旁说个不停,妈妈却总是对她说:“妈妈正在忙,你先等一下,好不好?”

采用反应式倾听

在和孩子说过“等一下”之后,父母往往就没有了下文,而且也不会留心自己说过这句话,但是孩子却是满心期待。不管“等一下再说”“等一下再买”,还是“等一下再跟你玩”,如果经常使用而又没有下文,那么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说话方式就会让孩子失去信任感。因此,在忙碌时不妨采用反应式倾听,即先重复孩子的语意,然后表明自己在忙,比如:“看来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呢!可是妈妈正在忙,等一下再听你说,好不好?”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他自然也会尊重妈妈有事情要处理的状况。不过,在忙完后一定要记得去做刚刚允诺孩子的事情。

关键词4:你看你

小华正在学习自己吃饭,每次吃饭总是将时间拖得很长。这一天,2岁的小华又用手拿着西瓜往嘴巴里塞,滴得衣服、桌面和地面上都是西瓜汁,于是妈妈忍不住大吼起来:“你看你!脏死了,吃得像猪一样!”

重视正向语言

父母有权表达自己的情绪,但要特别留意自己的用字遣词,很多时候可以稍微修正一下用法。就像上述情境中,父母只是无心发出去耐性的语气词,脸上也伴随不满的表情,而孩子也知道自己做了惹父母生气的事。但是,如果父母没有进一步解释生气的原因,就会让孩子贬低自己。比如上面这个事例,就可以提醒孩子:“我们要用叉子吃西瓜,这样更方便。”事后请孩子协助擦拭桌面和地面,这样既能让孩子吃得开心,又可学习协助妈妈做家务。

培养自尊心

两三岁的孩子正是自尊心开始萌芽的时候,而自尊来自正面经验的累积,切勿随便批评和嘲讽。如果父母压抑不住情绪,直接把情绪性话语扔向孩子,那么孩子只能感受到父母的愤怒和生气,却不知道错在哪里,时间一久,就会贬低自我价值。因此,父母需要先安抚情绪和处理当时的事件,而不是先发泄个人的情绪。

此外,有时父母还会因为自己心烦,从而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请注意,不论自己不耐烦的原因是什么,只要把自己的情绪反映到孩子身上,就应诚实地告诉他原因,如果纯粹因为自己心烦,甚至要主动向孩子道歉。

关键词5:你一定要

当小雅正在玩玩具时,父母不时在一旁叮咛:“等一下,你一定要自己收玩具。”

让孩子拥有判断力

当父母经常说出“你一定要”或“你应该要”的话语时,不妨先省视自己为什么这么说。是单纯的命令以获得控制孩子的成就感,还是将自己的期待加诸于孩子身上?如果确实是上述2种心态之一,那么父母就要矫正自己的想法。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非父母的附属品。控制与责骂虽然可得到即时性的效果,却会产生最大的后遗症。把孩子当作即将长大的成人,让他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才是长久之针,这比单纯地命令他“一定要”更重要,以免孩子未来缺乏判断力,只知道盲从或因为反对而反对。

避免缺乏信任感

父母因为担心孩子玩完之后不懂得收拾玩具,便在事情还没发生时就先行提醒,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命令的口气容易让孩子有不被信任的感觉,这便是犯了“预期失败”的谬误。学龄前的孩子常将物品拟人化,有时使用他们的语言会使亲子互动沟通更有效。所以,改口问问问孩子:“玩完玩具要做什么?”,或以孩子的语气说:“玩完玩具后,也要让玩具回家哦!”用这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他们对收拾玩具这件事就很容易接受。

关键词6:不要吵

妈妈好不容易忙里偷闲坐下来,看看自己最爱的电视剧,圆圆在一旁玩玩具,不仅在房子里跑来跑去,还不时发出碰撞的声音,导致妈妈听不清楚剧中的对白,于是便告诉圆圆:“不要吵!”

让孩子有宣泄的渠道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请你记住,孩子的名字永远叫‘小孩’”。他们需要有时间、有空间去玩耍,而玩就是单纯的玩,不是为了学习技巧而玩。“玩”是孩子的天职,爸爸妈妈一定要接纳孩子需要玩的特性,而游戏时自然会发出声音。再者来说,城市里的孩子往往比较缺乏活动空间,精力无法发泄,因此父母必须仔细思考,孩子是否真的缺乏游戏空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请为孩子规划一段到户外跑跳的时间,或者在家中安排安全合适的区域,既让孩子充分发泄精力,又不必担心被责骂。在已经得到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后,如果孩子仍然在家中大声游戏而吵到其他人,父母就要明确地告诉他,可以玩游戏,但是不能妨碍到别人。如果孩子没有消耗精力的渠道,却又在正常发泄精力时一再被父母责骂,那只会摧毁他的自信心,因为他只是在单纯的游戏,却总是惹得父母不高兴。

你是否还在逼着年幼的孩子学习写字


你是否还在逼着年幼的孩子学习写字?

在一所乡中心小学的幼儿园,我看见几十个孩子在比着黑板艰难的学习写字。老师说,我们也知道这样让幼儿园小学化不对,可过年孩子家长打工回来,最高兴的是“俺家孩子会写几个字了”。

幼儿园的师资和家长的认识都是让幼儿园小学化依旧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盛行的因素。其中写字教育是很典型的一个现象。

国外有些研究表明,只有在绘画能力逐渐发展到能完成9种图形后,儿童才真正具备文字书写技能所需的必要基础。作为基础技能的9种图形是:水平线、垂直线、圆圈、正十字、右角平分线、正方形、左角平分线、交叉线和三角形。儿童大约在4岁11个月左右能达到完成以上9种图形的水平。这种研究只是针对国外的拼音文字。中国汉字是很复杂的象形文字,它的形状结构要比拼音复杂很多,孩子在学习书写汉字时对其精细动作技能的要求也就要高一些,尤其是“ㄅ”“ㄋ”这样的笔画,有些五六岁的孩子在书写时也是很困难的。

孩子写字的好坏是由孩子小手的控笔能力决定的。孩子的小手越灵巧,对笔的控制能力就越强。所以,从小锻炼孩子的小手就显得格外重要。

锻炼孩子手部肌肉精细动作的发展,方法有多种,最省事的方法是平时让孩子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脱穿衣服、扣纽扣、系鞋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画画、做手工、折纸、剪纸。这样孩子在运用小手的过程中,眼手的协调能力得到加强,为以后的写字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也很重要。我们发现,4岁的孩子在写数字时,经常会出现反字变形等现象,如:把3写成,7写成,10写成01;或两个数字紧贴在一起变成或q,数字8写成:,除了“1”笔画过于简单,其它一些数字(2~9)几乎都被那些个懵懵懂懂的孩子很有创意地变了形。

小朋友在1--3岁时,家长可以让孩子我油画棒进行涂鸦,加强小肌肉的发展。到4岁就可以让他使用水彩笔了,这个时候一定也要强调握笔。为5岁拿笔写字打下基础。

关于儿童英语学习的五个最关键问题


现代社会强调:孩子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做事从娃娃抓起已经成了大家心目中不口否认的定律了。关于小朋友英语的学习,不少家长都问过以下这些问题:

1.孩子多大开始学英语比较好呢?

2.没有英语基础可以上全英文课吗?

3.现在的互联网英语教育模式,每次约的时候会是不同的外教嘛?我家宝宝刚5岁,会不会不适应?

4.孩子这么小,总看电脑眼睛行吗?

5.父母英文水平都不高,孩子的英语学习会受影响吗?

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做个解答吧!

问题一:孩子多大开始学英语比较好呢?

孩子越小接触英语越好,系统学习英语可以从四五岁开始。什么叫做“接触”?非常简单,就是父母在家看美剧、纪录片及其它影视节目的时候,可以选择英语带字幕的,让孩子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接触两种不同的语言——大可不必担心孩子会混淆,人类的大脑在孩提时代,其实可以同时接受几种、甚至十几种不同的语言,如同不同声道盘亘在大脑中,泾渭分明、切换自如。从两三岁开始,可以购买一些英语有声读物(请选择大公司的优质出版物,不要在网上随便下载),在家里进行播放。给孩子看动画片也可以直接放英文的(美国迪士尼的优秀动画片兼职不计其数)。在这个阶段,一定要给孩子积累足够的原汁原味的英语语音输入——英语是一种基于音的语言文字,对语音的熟悉和掌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单纯的输入、没有互动是无法让人类学会任何一种语言的——语言是交流工具、也必须在交流的过程中才可能学会并且实现应用。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家长朋友们就可以选择让孩子进行系统的英语学习了。

在这里有几点请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一,高频的输入和练习是语言学习的关键,也是能够确保孩子未来由语言过渡到文字(读写能力)学习的前提。每天半小时、有条件1小时,每周5次或以上的频率更能够掌握语言。

另外,由于孩子比较小,家长千万不要刻意渲染“英语学习”这回事儿,而是要引导孩子“我们今天再去用英语跟外教老师聊天吧?”这样的方式才会让孩子越来越有兴趣进行。

第二,在6岁之前的这个阶段,大脑并没有做好大规模接受知识灌输的准备,而是正在做准备的过程中,且语言学习一定是先听说、后读写。寓教于乐的形式非常重要,背单词、抄句子、学语法等方式是大错特错的。6岁以前一定要让孩子积累足够的语音输入、初步具备了听说能力,为日后英语读写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做好铺垫。

问题二:没有英语基础可以上全英文课吗?

在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一个很多大人都会犯的常识性错误,大人会习惯性以自己的认知判断孩子的认知。比如,我见过所有对浸入式教学方式存疑的家长朋友都是自己听不懂而判断孩子听不懂的。但是实际上,尤其是6岁以下的儿童对语言的敏感程度是非常高的。

之前给我的孩子报的一个网络外教授课的英语学习机构,就是全英文授课的,外教在线1对1教学,外教让孩子学日常生活英语对话,循序渐进、逐步掌握英语语法。原本想着孩子会不会对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抵触,没想到竟然不会,他很喜欢这种模式,效果也很明显。

在个体发展的特定阶段,语言发展存在着敏感期(即发展机遇期),这一点对母语和二语都是一样的。在英国念书的时候曾经看到不到6岁的小姑娘可以轻松在英语、汉语、维吾尔语、法语之间自由切换,你跟她说的是哪种语言、她会回你哪种语言。但是,她不会翻译。

所以,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非常简单。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往往是“所见即所得,此情即此景”,孩子很容易跟着老师理解在当前场景下的学习内容,家长们实际上才是过了语言发展敏感期、只能依赖中英互译去理解所以经常听不懂的那个哦!

问题三:现在的互联网英语教育模式,每次约的时候会是不同的外教嘛?我家宝宝刚5岁,会不会不适应?

孩子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比较敏感通常出现在三岁之前的婴儿期和学步期,进入3-6岁,对于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幅度提升。因此,不要担心孩子接触不同的老师,6岁之后孩子上学了要接触的老师没有十个也有八个,这是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和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组成发展心理学中人类发展的三个领域)的需要和必然。作为家长不是要担心孩子会不会适应,而是即使孩子有一些迟疑和紧张,也需要鼓励孩子去做好这样的适应。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建议可以选择较为固定的老师,一来语言的学习需要有丰富的语料来源——不同的老师有略有差异的发音方式、词汇使用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孩子接触的语料丰富度。二来,虽然孩子能够较好地适应各种环境了,但是毕竟年龄较小,所以我建议固定为3-4位老师比较合理。

问题四:孩子这么小,总看电脑眼睛行吗?

第四个问题说到孩子的视力问题。当然,3-6岁的孩子视力依然在发展之中,需要注意用眼卫生和视力保护。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对孩子的视力的影响和过去电视对我们这一代的人的影响是一样的——不是设备本身如何,而是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互联网为载体的课程设置的较短的另一个原因,半小时盯着屏幕之后需要休息舒缓双眼的紧张。

同样的,6岁以下的孩子的课下作业有很多是以读绘本、听录音、唱歌谣的形式完成。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年代,想要阻止时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根据时代采取措施。比较不赞成孩子很小的时候习惯性拿着手机或者iPad玩游戏,家长们需要花费时间和心思对孩子进行有效陪伴。

问题五:父母英文水平都不高,孩子的英语学习会受影响嘛?

家长的英语水平和孩子学英语的效率与效果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用正确的理念、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孩子一起学习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法。由于孩子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让孩子成为自己的老师,与孩子一起成长,是多么健康积极的亲子关系模式!

家长教育孩子学习的5个方法


主动学习,靠的是孩子的自觉性。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情形大多都是父母跟在后面监督、催促着孩子,一松懈下来,孩子也变得懈怠、只想着玩。

比如教孩子学钢琴,家长一放松,孩子就打马虎,结果孩子学得痛苦不堪,家长陪得也心力交瘁。

其实,想让孩子主动学习,下面这5点十分关键:

1. 不过分唠叨、督促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沉迷玩耍忘记学习,就会忧心忡忡、焦虑万分,于是赶紧催着、提醒孩子去学。

可是渐渐就会发现,刚开始说或许有点效果,孩子乖乖听话学习,可是后来唠叨越多,孩子越不自觉。

很多孩子的内驱力,都是在父母日复一日的唠叨中被消磨殆尽的,变得拖延、懒惰、懈怠。

于是演变成这样的情况:父母不说,孩子就不主动学,到了后来甚至说都说不动他,因为孩子已经觉得厌烦,对学习越来越丧失兴趣。

因此,父母生活中一定要减少唠叨说教,长话短说,引导孩子懂得为自己负责,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应该是家长天天操心。

2. 早早定好规矩、严格执行

我们首先要清楚,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形成的,它是一次次的行为,不断重复而形成的。

要形成良好的习惯,前提就是要按照正确的要求去做。

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不在于家长每天催促,而是要求孩子每天做到。

没有哪个孩子打小就懂得要怎样学习,学多久,他需要父母给他立好规矩。

比如每天回家后写好作业再玩,而不要拖到临睡前;每天半小时阅读;每天上课前提前预习新内容,等等。

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及早给他定好学习的规矩。

定好规矩后,父母要和孩子一起严格遵守,不按规矩来就给予相应的惩罚,比如减少玩的时间。

坚持原则,不要随意变化,否则就会破坏规矩的有效性,最后形同虚设。

让规矩来督促孩子自主学习,而不是家长絮絮叨叨的督促。

3. 不包办代替,创设宽松的家庭环境

培养孩子内驱力,最关键的一点是给孩子自主感,那就是孩子感到行为可以由自己决定。

很多父母喜欢为孩子操持学习上的一切,什么时候做作业,什么时候玩,形成一种绝对支配和被支配的气氛,这对孩子学习是不利的。

家长可以多用启发的方式来指导孩子,在按照规矩的基础上,多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

鼓励孩子自己安排学习,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主动性。

除了父母的参与方式,家庭氛围也很重要。

严厉的气氛并不适宜大脑思考,学习是大脑的活动,大脑如果处于恐惧和惊惶之中,是不可能出现积极状态的。

比如现在学校都鼓励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可以是很多家长却领悟错了“陪”这个字。

他们把陪孩子做成了监视孩子写作业,一发现写错马上指出来,甚至开始责骂。

孩子时刻感觉背后有双眼睛盯着他,一不小心还会挨骂挨打,哪里有心思集中注意力学习,重点都放在诚惶诚恐地担心自己不要出错上了。

家长不要将家庭气氛营造得过于严厉、苛刻;尽量包容、宽松一点,少拿孩子与别人家孩子作比较,少一点威胁,多一点鼓励。

4. 给孩子设立适当的学习目标

如果一段路程我们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很快就会丧失兴趣、失去信心、难以保持前进的动力。

学习也是一样,没有学习目标的提醒和激励,孩子很难积极投入其中,更加不会主动地去探索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

家长要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常常与他探讨,协助孩子树立明确且适宜的学习目标。

一个适宜的目标能够激励孩子努力追求知识,主动地学习。

除了自主感,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另一个关键,就是让孩子产生学习上的成就感。

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的目标要求应该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并做到因人而异。

让孩子通过完成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觉得自己能行。

孩子对每一次学习都感到愉快、喜悦,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浓厚兴趣。

5. 家长以身作则

除了以上4点,父母还需要格外注意,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想学好,而是环境影响了孩子。

喜欢看电视的家长,试想一下如果自己下班后只会看电视,却叫孩子去写作业,这样的做法孩子会怎么看呢?

孩子是懂得比较的。如果你的孩子做不到主动学习,首先要思考一下自己做到位没有,自己做好了再去教育、启发孩子。

如果家长本身每天在家里只会打麻将、打游戏、看电视,没能给孩子创造一种适合学习的家庭氛围,那么孩子是不可能听话地主动学习的。

因此父母要懂得以身作则,不要说一套做一套。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需严格要求自己,看看书、认真工作、做家务,努力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温馨的学习环境 。

相信《这4个关于学习的谎言最坑孩子!80%的家长却还在相信》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幼儿的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这3个关于学习的谎言,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爸妈千万别再被骗了 为了把孩子教育好,负责任的父母会买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会在网上向过来人学习教育经验,各种各样的观点不断的输入我们的大脑,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有强大的辨别能力了。 下面这3条关于学习的谎言,家长千万不能...
    2021-02-08 阅读全文
  •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4个方法 该怎样教育孩子,有什么方法?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为人处事呢? 怎样担当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仅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导者,我们还要尊重孩子的“狡辩”、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针对孩子的反馈,对其进行有目的...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4个建议 作为家长,你怎样看待孩子的幸福、梦想与成功?你是否在让孩子更有出息还是更幸福中,变得纠结呢?你是否愿意让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呢? 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如何? 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越来越功利...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她生了4个儿子,却死在出租屋:养儿防老的谎言 养了4个儿子,却死在出租屋,是我朋友刘小念的老家邻居,周老太的故事。 周老太养了4个儿子。中风以后,生活不能自理,在北京上海的儿子,她跟不去;留在家乡的儿子,忙于处理自己人到中年的一地鸡毛,无力照顾她...
    2020-09-30 阅读全文
  • 这六个词语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关键词1:我早就说 小康开心地拿自己完成的拼图展示给妈妈看,妈妈却来了一句:“我早就说你可以拼好的嘛!上次没拼好,一定是因为你不够专心。” 孩子犯错的原因 “我早就说”可能出现在孩子展现能力时,当父母...
    2021-01-04 阅读全文

为了把孩子教育好,负责任的父母会买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会在网上向过来人学习教育经验,各种各样的观点不断的输入我们的大脑,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有强大的辨别能力了。 下面这3条关于学习的谎言,家长千万不能...

2021-02-08 阅读全文

该怎样教育孩子,有什么方法?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为人处事呢? 怎样担当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仅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导者,我们还要尊重孩子的“狡辩”、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针对孩子的反馈,对其进行有目的...

2020-09-30 阅读全文

作为家长,你怎样看待孩子的幸福、梦想与成功?你是否在让孩子更有出息还是更幸福中,变得纠结呢?你是否愿意让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呢? 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如何? 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越来越功利...

2020-09-30 阅读全文

养了4个儿子,却死在出租屋,是我朋友刘小念的老家邻居,周老太的故事。 周老太养了4个儿子。中风以后,生活不能自理,在北京上海的儿子,她跟不去;留在家乡的儿子,忙于处理自己人到中年的一地鸡毛,无力照顾她...

2020-09-30 阅读全文

关键词1:我早就说 小康开心地拿自己完成的拼图展示给妈妈看,妈妈却来了一句:“我早就说你可以拼好的嘛!上次没拼好,一定是因为你不够专心。” 孩子犯错的原因 “我早就说”可能出现在孩子展现能力时,当父母...

2021-01-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