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捕捉孩子的创新火花
发布时间:2020-12-19 创新幼儿故事 幼儿园创新游戏 创新的幼儿园工作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为人才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孩子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今天上午,在组织综合活动欢乐的国庆节时,许多孩子都把的欢乐场面和感受通过美术表现出来,当我走到佳音身边发现她画的尽是坦克车、大炮、战斗机等,我似乎有点不满意,心想这么欢乐、祥和的节日,你的画火药味怎么这么浓。但是我转念一想还是听听她有什么想法。于是我轻声地问她为什么这样画,她兴奋地说:“老师,这是解放军叔叔开着坦克在庆祝国庆节;这是空军把战斗机的灯都开着把天空照亮了,他们也在庆祝国庆节;还有……”。听!孩子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我真的很庆幸刚才有耐心倾听佳音的想法,才没有伤到她的自尊心,同时也让自己倾听到其内心的语言。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切忌说“你怎么这么烦呢!”“你没看我正忙着吗,一边玩去!”“你真傻!”等伤害幼儿自尊心的话语。当孩子提问题或与你谈话时应该放下手头的事情,做出注意倾听孩子说话的姿态,善待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产生创造的兴趣。又如:《奇妙的绳子》创新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绳子随处玩,任意在手中摆动,一会儿变成摇摆的树枝、一会儿变成风吹的小树在晃动、一会儿变成小朋又在跳舞,一会儿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一活动中,让幼儿在玩绳中探索积累,层层拨开层层发散,由一点向多点想象,采用层层递进的时间让幼儿层层创新层层发展,有体验到模仿到创新的结构动静结合,给予孩子充分想象、创造和自由表现的空间,充分错金幼儿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尝试绳子的多种玩法。幼儿的创造力更多的是受好奇心的驱动,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自己最忠实的支持者。因此,教师应了解、认识、尊重幼儿,使幼儿感到老师是可以沟通的,是对其充分支持和合作的,从而大胆地去创造,激发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更加自信、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学习,萌发创造的激情,表现自己的感受。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小班教学随笔:捕捉孩子的创新火花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学前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担负为人类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孩子去标新立异努力培养他们创新精神,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
今天离园活动线条训练画梯形,范例看过简单讲解后,幼儿开始自主作画,巡视中大部分幼儿都根据老师刚才范例的步骤画着,当走到第二排时,眼睛一亮和范例完全不同,而且仅一副,我没去打扰,继续巡视,孩子们都很认真。
作品完成了,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时间了,我很期待那副特别的画,果然不仅我听的仔细,小朋友都认真的听着
,因为特别丰富所以要说的很多,能看出他是自信的、开心的。我在想如果我当时让他们必须画和范画一样的,必须只画梯形这个框架,又会怎样呢?
幼儿的创造力更多的受好奇心、经验积累等因素驱动,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自己的支持者,因此,教师应了解、认识幼儿,使幼儿感到老师是可以沟通的,是对其充分支持和合作的,从而大胆地去创造,激发孩子的闪光点,让其自信、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萌发创新意识,表现自我感受。
萌发孩子的创造激情
一、有东西大家一起分享
国栋宸是一个爱说、爱笑、爱动的小朋友,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他。但他有个小缺点——没有分享的意识。
这天,国栋宸带来钙奶饼干,他不愿与小朋友们分享,于是我先帮他把饼干收起来,然后带孩子们去餐厅吃饭。路上,我说:“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小朋友们很高兴,一下子队伍里鸦雀无声。有一只小熊,他从姥姥家带来一块又香又甜的馅饼,他好想吃呀,可是它想到了好朋友小鸡,它想,小鸡肯定肚子饿了,于是它带着馅饼去小鸡家了,可到了小鸡家,小鸡正在睡觉呢,于是小熊把馅饼放到盘子里,自己回家了。小鸡醒来一看,哇,多好吃的馅饼呀!好想咬它一口!可是这时它想到了好朋友小花猫昨晚抓了一夜的老鼠
,肯定想吃点甜甜的东西,于是小鸡来到小花猫的家,一看,小花猫睡得正香呢!于是,小鸡把馅饼放到小花猫的盘里,转身走了。小花猫醒来一看,高兴地“喵喵”地叫起来,想:“肯定是好朋友给我送的,对了,小熊去姥姥家今天回来,我把馅饼送给它吃了吧!”当它来到小熊家时,小熊去找吃的还没回来,小花猫就把放馅饼的盘子放在了门口,转身回家了。小熊回来了,咦,馅饼怎么又回来了?肯定是好朋友又送回来了,于是他打电话叫来了小鸡、小花猫,大家一起分享这块香甜的馅饼,可高兴了!
到了餐厅门口,故事刚好讲完,只听国栋宸大声说:“老师,我有好吃的也要分给小朋友们吃!”我冲他一笑:“你真棒!有东西大家一起分享!”从那以后,国栋宸再也不自私了,有好吃的东西就和大家一起分享!
二、让生活充满爱
为了认识各种车的功能,我让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不同种类的车的模型,如:警车、救护车、挖掘机、起重机、摩托车等。孩子拿来以后先让他们自己介绍拿的是什么车的模型,然后相互观察各种车的模型。
突然,教室里传来一阵伤心的哭声,寻声望去,原来是年龄最小的张立龙哭了,孩子们你告诉了我:“方老师,王仁成把张立龙的救护车弄坏了。”王仁成小声的对我说:“老师,是我不小心把张立龙的救护车碰到桌子底下摔坏了,我不是故意的。”听了这话,我没有想往常一样去帮孩子们解决问题,而是在一旁观察小朋友是怎样来看待这件事情,这时听见王亚楠说:“张立龙别哭了,我家还有一辆救护车呢,回家以后到我家去玩好吗?”耿婧涵拿起自己的救护车对张立龙说:“你先玩我的吧。”……这时,张立龙破涕为笑,她是被小朋友的关爱所感动了。
所以我们教师要悉心呵护好孩子的一颗颗纯真的善心,学会善待孩子
,善待他人,善待周围的一切,让生活充满爱,让我们的教育在一片关爱中进行。
三、孩子,你为什么恨老师
今天中午,我组织孩子们洗手时,国道远忽然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恨你!”听完他的话我觉得很纳闷就问:“你为什么恨我呀?”他说:“因为你刚才训我了!”我这才想起,早晨国道远拿了一根穿火腿肠的棍,因为它的头上很尖,我怕有危险,就说:“拿这么个棍来干嘛,赶紧扔了!”由于着急可能语气稍重了些,接着我又忙着接别的孩子,把这事给忘了,没想到他还记在心里。我想了想对他说:“对不起,刚才老师因为着急语气不太好,那你知道老师为什么那么着急的让你扔了棍吗?”国道远摇了摇头,我说:“你看穿火腿肠的棍儿上面有个尖尖的头,如果不小心跌倒了就会戳伤眼睛或脸蛋,如果别的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你身上,也许还会扎伤别人,所以老师很害怕,很着急,说话就重了些,你说老师是为了谁好呀?”程成说:“是为了我和小朋友好
孩子们的创新
转变
新学期开始,班里有个孩子叫航航。他调皮好动,不到一星期家长们便纷纷找上门来,有的说航航拧了孩子的胳膊,有的说航航踩了孩子的脚,几乎全班小朋友的家长都来找过我。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航航也采取了各种教育措施,但效果不佳。
经过观察,我发现宏伟特别好动,根据他这一特点,我引导他把精力用在为班级为小朋友做好事上。安排他做卫生小组长、生活小组长,他整天忙忙碌碌着。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航航有了很大的转变,乐意为小朋友做事情,也不那么调皮好动了。
从此,我始终坚持捕捉航航身上的发光点,并在小朋友面前及时表扬和鼓励
,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孩子们也渐渐接受了他,和他成了好朋友。
捉迷藏
上午放学时,于子杰告诉我他的小汽车不见了。我在教室里找了一下没找到,大概是被那个小朋友拿去了。
于是,我对全体小朋友说:“小朋友们,于子杰的小汽车不见了,它和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呢!不知道藏到哪里去了,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看谁先找到小汽车。”
话音刚落,于玉很快的从自己的书包里找到了小汽车,并把它还给了于子杰。于子杰高兴的说:“谢谢你帮我找到了小汽车。”于玉红着脸说:“不客气。”
游戏结束了,我对小朋友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于子杰的汽车找到了,原来它藏到小朋友书包里去了。”
如果老师简单粗暴,不讲方式方法,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起不到好的教育结果。
孩子们的创新
我们幼儿园带孩子户外活动后,带孩子去厕所,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安全,都有老师带队领着孩子们去。来回途中,孩子们表现的很无聊,有的孩子在说话,有的边走边玩,有的打闹,秩序有点混乱。
今天,在上厕所的路上,静涵小朋友突然喊了一句:“小手甩起来,小脚抬起来。”其他的孩子也跟着喊起来,一边喊着一边甩着小手,抬起小脚,走的很神气。
回到教室后,我让孩子们发挥想像力,动脑筋想办法,怎样让枯燥的走路变得丰富起来?孩子们大胆发言。
孩子们想出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啊!我决定以后站队走路时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这样既维持了秩序,又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如何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这里推荐的玩具远没有那么高科技,也没有那么昂贵和漂亮,但却能让孩子们在创造和想象中乐此不疲。
积木。因为它可以让孩子们在没有指令和界限的条件下,随心所欲地发明创造,而被广泛认为是完美的创造力学习玩具。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证实了这一点,研究者给受测家庭一套木制积木玩具,以及一些如何一起玩积木的建议,如按照大小或颜色进行分类。六个月之后,玩积木的孩子在语言发展测试中,比没有积木的那组孩子,分数要高出15%。积木除了帮孩子掌握堆叠的技巧,还为孩子发展数学、科学以及空间能力打下基础。
小型乐器。孩子们乐意尝试鼓、木琴、铃铛和沙球等乐器。看吧,那些按一个键就能发出音乐的玩具会让你的孩子成为不知疲倦地制造噪音的那一个。
扮家家行头。找一个箱子放在手边,里面装上衣服、旧布头,还有小配饰,如丝巾、披风、塑料宝剑、眼罩、帽子等。这样一来孩子们随时可以扮成一个新的角色。
陶土。留出一个工作空间,拿来擀泥用的玩具棍和一把钝的塑料刀。孩子们可以在压平、切割并打磨这些泥疙瘩的过程中不断变出新花样。
艺术用品。在家里放上蜡笔、马克笔、刻印用的垫子、纸张、颜料和胶棒,然后放上大张的报纸以防止把地板弄得乱七八糟。孩子们运用颜色和线条创造的生活就开始了。
工具箱。孩子们喜欢敲敲打打或锯来锯去,他可能还喜欢医药箱,或是一个装满玩具食物的野餐篮子。
放大镜。它能让孩子们更近距离地看到每一样东西――从小虫子到他自己的手指甲。
塑料杯。选择不同的尺寸,这样一来孩子在洗澡时从一个杯向另一个杯中舀水的时候,他就学会了多和少的概念。
更有趣一些的聪明玩法――
搭积木、过家家并不是唯一的能释放孩子创造力的方式,你应该跳出自己的条条框框。
安排一个无人看管时间。每天留出至少45分钟时间让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即使这样可能会减少他别的活动的时间。这段时间让孩子说了算。孩子们自己玩时会变得更有想象力。
成为一个爱探险的家庭。每周推出一个新菜把晚餐变得更丰富多彩。去城里的另外一家公园,而不是老去那一个操场。从幼儿园走路回家,指出你看到的沿途有意思的事情。当你对未知世界表现出好奇与热情的时候,你就在给孩子做榜样。
给平常的生活注入新意。让孩子帮你洗净一些空的牛奶箱。干了以后,问他是否愿意把它们堆成一个城堡。在瓶子中装入干的豆子,做成噪音机器。或者用旧袜子做成手偶。很快你的孩子就会开始提出他自己的创意玩法。
走出家门。不必到很远的地方来刺激你孩子的想象力。赤脚感受不同的平面---潮湿的草地、滚烫的人行道、干燥的沙地,问他每一项的感觉如何。如果他还太小,把你的描述告诉他,这样他就学着将感觉与相应的词汇联系起来。或在后院玩寻宝游戏,让你的小小探险家翻看树叶和石头下面,并告诉你他的发现。随身携带一个盒子,以便他可以保存他的战利品,用于将来的艺术或科学项目。
创新的星星之火
创新,对于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词汇。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自然也不是新鲜事了。因为我们的对象是一个个拥有极其强大的创新精神的孩子们,他们的原动力来自于对于生活的好奇,因为他们对于外界的未知,所以怀抱着最初的好奇心,去探索了解这个社会和自然。而这一切在一开始都是美妙的,像极了一幅天马行空的艺术画。但时间会改变这一切,成人的一些行为、我们不正确不合理引导方式,也许会抹杀他们想象的翅膀,使本该自由翱翔的雏鹰,被无情的禁锢在牢笼里,即便牢笼里,有安全和食物,但他们错过了飞翔的机会,今后再飞的时候,会面临更大的挑战。甚至今后再也不会像当初那样自由自在的翱翔。
首先,我觉得是引导者(家长和老师),创新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任何一方。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对创新有很好的认识,如果引导者没有好的认知,孩子就接受不到好的引导,这样对孩子就是不负责。对于引导者,需要时刻学习,保持好的创新意识。因此,每次的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我都不提供成品和范画,只讲解方法,让孩子们自己想象。如在泥工《兵马俑》的活动中,只给他们欣赏了现实中兵马俑的图片,让他们欣赏兵马俑的表情、神态和一些动作和兵器,然后就让孩子自己动手捏兵马俑。最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兵马俑形态各异,有些还捏了战马,让士兵坐在战马上,这都是孩子们自己想象创作出来的。
第二:创新环境。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同时,创造好的环境为他们实践自己的想法提供好的场所。不然,再好的想法,如果无法落地,就是虚构,假象。因此,我们每次都把孩子创作的作品悬挂在教室里,孩子们也都很高兴,也越来越愿意创作不同的东西来装饰我们的教室。
最后我只想说:每一次小的改变,都是创新的星星之火,而它是一定可以燎原的。
捕捉孩子的兴趣
如果我有一对会飞的翅膀多好啊!在这样一种自发、积极的愿望后,我提供制作的材料,以满足幼儿美好的愿望。在活动一开始,我请幼儿说说自己有了翅膀会干什么?有孩子说:“要飞到宇宙中去看一看。”有孩子说:“我想到哪里去就能到哪里去了。”还有孩子说到:“姐姐在宁波上学,很想念姐姐,有了翅膀就能飞到宁波去看姐姐了。”孩子们说的不亦乐乎。于是我出示准备好的材料,给孩子们示范如何做一对美丽的翅膀,孩子们都非常激动,兴致特别高。等到他们动手时,各个都不含糊,虽然有个别男生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不过他们都主动要求再试一次,最后都成功了。通过相互帮助,孩子们把做好的翅膀粘在背上,他们一个个都把自己当成了小天使、小蝴蝶,开心都在走廊里飞来飞去,仿佛自己都成了有翅膀的精灵,体验着有翅膀带来的欢乐劲。
下午放学时,孩子们还过来让我把他们亲手制作的翅膀粘在身上,看来他们是真喜欢这对美丽的翅膀。这也让我感受到在教学活动中,捕捉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真情投入是很重要的。
捕捉孩子“敏感区”
凡是发育正常的孩子,大多五六岁时就开始对某一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倘若父母能迅速及时地捕捉孩子的“敏感区”,顺势予以引导,就为孩子成才打开了通道。因为凡是孩子最敏感的也就是最有兴趣的,而兴趣则是孩子成才的启蒙老师。
不少父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料可谓细心、悉心、精心之极,但在发现孩子的“敏感区”上却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粗心。有的孩子多次在父母面前表现了对动物、植物、机械、色彩、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强烈的敏感,做父母的却视而不见,贻误了培养孩子成才的时机。天津有个少年科技爱好者叫张明,十一岁时他制作的七管低压台式收音机,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三等奖。但最初张明的父母都很讨厌他的淘气;小时候不肯到幼儿园去家长只好把他锁在家里。他在家摸爬滚打,浑身弄得像个泥猴似的,把买给他的手枪、汽车等玩具拆得七零八落。后来在一位小学老师的启发下,父母才喜出望外地知道孩子拆卸玩具正是他好奇心强,爱观察,肯钻研的表现。发现了孩子这一“敏感区”之后,张明的你母便同孩子一起拆卸玩具,同时边拆卸边教授道理,启发他的思维,假如张明的父母仍是讨厌训斥、打骂孩子,那么科学天地里这一株茁壮的幼苗不就被扼杀了吗?
细心观察孩子吧!从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动作、眼神或所提的问题中去捕捉孩子的“敏感区”吧,那样,你也许能为孩子成长找到个突破口,而要做到这一点,你就得更多地学习,因为它需要你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够实事求是地发现、捕捉孩子的“敏感区”,而不是主观的神经过敏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从而造成贻误孩子的健康发展的后果。
善于捕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善于捕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
每天午睡前活动室里总先热闹上一阵子,先分床、送饭,个别孩子吃药、喝水、上厕所,有的动作快速的已经跑到了小床上……老师送完饭还要忙着打扫卫生,而此时孩子们也会趁着老师忙的时候再度从小床上起身嬉戏,甚至有的孩子下床玩起了摞床用的带轮子的底架。
从上学期开始班级里为了节省空间,给小床量身定做了一个带轮子的底架,每天午睡起床后统一摞起来推到外面去,因而孩子们也总是对带轮子的底架感兴趣。
每天起床都会争先恐后的将自己的床第一个放在底架上,这样可以有机会推着小床等待下一个小朋友摞床。
看着孩子们如此对小床底架感兴趣,想想他们每天临睡觉的混乱场面,老师还要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很不错的主意,何不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来管理他们呢?于是对他们说:“小朋友既然你们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带轮子的底架,老师答应你们,允许你们的小床放到上面,中午可以在上面休息,体验一下带轮子的小床。
”“耶!!”话音刚落孩子们兴奋的喊了起来。
“不过,小床的底架只有三个,所以今天我只能选出三个表现最好,最遵守纪律的孩子。
然后再让这三个人为明天选出三个小朋友,这样每天中午都会有三个最棒的人来体验一下会转动的小床……”话还没说完,只见孩子们各自忙碌寻找自己的枕头和被褥,顷刻间个个躺好了,没有再乱说话的现象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了孩子们的纪律出奇的好,每个人都在想着:下一个体验带轮子会转动小床的人将会是自己。
由此小事让我再次认识到:生活中老师要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善于捕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帮老师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对症下药”,是工作中的一种有效法宝。
不信你也可以试一试。
不知道本文“善于捕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