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应该放在大腿上
发布时间:2020-12-14 幼儿园应该学什么 幼儿园小手绢说课稿 幼儿园小手教案 “大门关紧,小手锁住!”这句话已经成为我们班孩子坐坐好的一个顺口溜了。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没想到在无意见,却让孩子发现了一个问题。“老师,我把小手放在下面上,行吗?”一天在休息的时候,小益跑过来来问我。
听到孩子这样的问题,我有点不高兴了,反问了小益,“你说呢?”
“老师,可以的啊,我就是可以做到的啊,小手是可以放在下面啊。而且很舒服呢!”
“那你做给老师看看!”我对小益说。
听到我的话,小益很开心,很快的小益把小手放在了下面,再看他的样子,我发现他整个人都趴在了大腿上。
“你说这个样子好看吗?”我问他。
“我觉得很好看啊!”
“那你说如果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你这样坐好吗?”
小益摇了摇头,但是看他的神情,感觉还是不服气似的。于是我继续问他了,“小益,老师上课的时候,你如果这样坐,你能看到老师在做什么动作吗?”小益还是摇了摇头,“那现在你应该知道怎么坐了吧?”
“但是,老师你只是说只要把小手锁住好了,小朋友都是放在上面的,小手也是锁住的,我放在下面,小手也是锁住的啊,而且,我不是也坐好了啊?”
听到孩子这样的回答,我吃了一惊。
老师经常说“大门关紧,小手锁住”只是想让孩子坐端正了,能看到老师的动作,听到老师的说话,我们并没有过多的去注意小手应该放在哪里,因为定性的思维让我们觉得小手本来就是应该放在上面的,因为只有放在上面,孩子才能做到更好,也许孩子比我们想的更多,“大门关紧,小手锁住”小手也可以放在下面,因为这样也是一种锁住的方法,尽管看不到老师在做什么了,听还是能听到的。
小益的话,让我重新在幼儿的课堂上讲了一次,也让我明白了,小孩子的思维说简单其实是不简单的,他们能想到的有很多,只有老师做正确的示范动作,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更好的让孩子去理解。
只有自己做好了,做规范了,用自己的言行更能使孩子养成尊重事实的意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师应该学会多放手
随着午睡起床音乐的响起,小朋友们纷纷起来,忙着穿衣穿裤。小班的孩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了许多,大部分幼儿会自己动手快速地整理好衣服,准备吃餐点。这一天,只有甜甜还半眯着眼睛依然躺在床上,尽管小朋友在一旁催她,但她还是没有起来。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以前给孩子们讲过的一个故事《慢吞吞的小蜗牛》,便走到甜甜的床边,自言自语地讲起小蜗牛因动作慢总误事的片段。我问甜甜:“你喜欢这只慢吞吞的小蜗牛吗?”甜甜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不假思索地说:“我才不做那只小蜗牛。”一边说,一边叫我帮她穿衣服。不一会儿
,甜甜就高兴地跑出了午睡室。
餐点过后,区角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始游戏。只见甜甜一手抱着娃娃,一手给娃娃“喂饭吃”。子怡说:“这是我的娃娃,我来做妈妈。”说着就把娃娃夺了过来。甜甜说:“是我先拿到的,应该我做妈妈。”就这样,她俩开始争执起来,甜甜抢不过子怡,便转头向我求助。我连忙走过去,问:“发生什么事情了?”甜甜噘着小嘴,向我告状。于是,我对子怡说:“这个娃娃真漂亮,如果你们一个抱娃娃,一个给娃娃喂饭,你们都可以做娃娃的好妈妈了,好吗?”“好吧。”在我的建议下,她俩愉快地玩了起来。
反思:
我班的甜甜是个聪明、能说会道的孩子,个性很强。由于家庭的某些原因,家长特别宠爱,所以养成了霸道、任性的坏习惯。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我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能够尊重幼儿,关注幼儿的变化和需要,并能及时引导、解决出现的问题,促进了幼儿情感、品德、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但通过这件事情,我也发现了一个存在的问题。当甜甜意识到动作慢不好,要快点起床穿衣时,马上顺应了她的要求帮助她穿好衣服。这会使她滋长懒惰的心理。在娃娃家玩时,她在老师的建议下学会了合作游戏,但同时由于老师介入太早,使孩子失去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尝试机会。可见,在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我们教师应该学会“该出手”时再出手。
该放手的就放手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该放手的就放手”,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磊磊从家里带来一本新书,认真地坐在那看着,晨晨看见了,高兴地跑过去,抢着要看,磊磊连忙把书藏起,不给晨晨看。
晨晨流着泪,撅着嘴巴,一脸被欺负的样子,跑过来跟我说:“老师,磊磊不给我看书!”看到这种情景,也许有的父母会赶紧去哄晨晨,把磊磊的书拿给晨晨,或者给晨晨重新找一本书。
这样的结果会怎样呢?显然,晨晨不会再哭了,而且很高兴。
但晨晨会觉得自己的这种做法是对的,自己不高兴、哭闹是有道理的,这种情绪成为他获取利益的手段,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还会这样。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排除对她的注意,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也许她会哭一会儿,这个没必要担心,适当的哭泣对身体是有利的。
相信她不会哭的时间很长,没人理会自然会停止哭泣,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强,她会静心想想如何才能看到那本书?知道生硬的抢夺不起作用,相信态度会有所转变,友好地跟伙伴交谈——“磊磊,我和你一起看书,好吗?”、“磊磊,我给你用我的彩笔,你给我看看你的书,好吗?”、“磊磊,我的好朋友,刚才抢你的书是我错了,对不起!我们一起看书,好吗?……佳艺不会再次把书藏起,结果是两个小伙伴一起高兴地看书。
相信晨晨以后再也不会粗暴地抢书……
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屡见不鲜,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一一处理,一些所谓的“帮助”只会助长孩子的不良情绪,造成孩子的胆小怕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习惯的形成。
所以要求我们对孩子适当放手,遇到问题时,首先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相信比我们的介入要事半功倍!
不知道本文“该放手的就放手”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该放手时就放手
大班的孩子一般都很调皮,特别是男孩,他们已经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在课堂或户外活动时会让很多老师费心。
老师们想尽各种办法来压住孩子们的任性,殊不知勇敢地放手也是对孩子一种好的管理方法。
最近,班里的个别孩子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时间不是很长,一直总想找找方法来训练他们的注意力,但都没有得解。
主题活动时,某些孩子一直在说悄悄话,注意力根本没在这,于是,我就跟他们说:“当老师在讲话或者让你们停下的时候要立即停下,知道吗?只要你们在上课的时候集中精力听讲,老师会给你们自由活动的时间的。
在上完课后,我答应给你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到时候你们可以尽情的玩儿,玩什么都行,但是只要老师一喊停,必须全部都坐好!可以吗?”在区域游戏活动时间里,我担心孩子们会出问题,就一直在旁边盯着,他们有的在画画,有的在折纸,有的拿出识字书认字,两两一组,三五一群,倒显的比平常安静多了。
只是在另一边四、五个男孩在玩铠甲勇士的游戏,互相假装打闹,边玩边往我这边看,见我没有制止他们,都玩的挺欢的。
我就跟他们说:“玩勇士的游戏可以,但是咱们要注意安全,是在假装打,要是真的打疼了的话,会疼的哭,严重的话还会去医院,就没法再在一起玩了,对吗?”那几个男孩纷纷点点头,很赞同我的观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存在很强的逆反心理,有时候我们越管越不听,或者是我们在的时候听话、表现好些,我们稍微一离开,接着就恢复原样了,根本没有起到好的效果。
如果尝试一下放手式的管理,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前,应具体明确的提出要求,应该注意什么?如果不注意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等,让孩子有清楚地认识。
让孩子知道老师可以给你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孩子才会喜欢你,我们也会变得更加的快乐、幸福。
该放手时需放手
新的学期开始了,每年入园,总有些孩子哭闹着不让家长走,看到孩子哭得可怜,不少家长心软了,不停地对孩子说话,总想把孩子说得高兴了再离开,可家长越这样做,孩子越不让妈妈或奶奶走,有的妈妈甚至说着也掉起了眼泪,我还见过一对祖孙抱头痛哭,这场面老师既理解又想提些建议。实际上家长大可不必如此,完全可以放心的交给教师,如果孩子小不愿留下,应鼓劢孩子勇敢,或跟着老师交待好,趁孩子不注意时赶紧离开,不可因孩子哭闹就心软下来,家长越不走,孩子越不能安静。做什么都有第一次,可以说,孩子进行集体生活,离开父母是第一步,也是培养独立性的第一步。需做到这点,父母首先要“坚强”的放下孩子,家长要做的是,在送孩子入园前向孩子讲幼儿园里的情况,老师啦,小朋友啦,玩具啦,游戏啦,让孩子提前对园里的情况有所了解,产生好奇,主动愿意上幼儿园。现在独生子女多,家长难免对孩子疼爱多些。初次让孩子离开家长过集体生活,怕孩子不适应,总是牵肠挂肚的放心不下,以致忧虑重重。这是人之常情,但作为父母,关键时候要有“忍痛割爱”的魄力。是鱼儿,总要搏击大海,是雄鹰,总要翱翔天空。家长们,不要时时看着自己的双手准备为孩子提供蔽护,要记住,该放手时需放手。
小手放在哪?
每一个宝宝的模仿能力都是非常强的,他们是天生的模仿专家。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儿追随的对象。他们爱好新事物,喜欢效仿成人的行为习惯。在幼儿的眼睛里始终保持疑惑的眼神,他们不了解成人的世界是怎样的所以特别新奇。我们时常听见小朋友喜欢唱成人的歌曲,常常听见小朋友在模仿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过的话,例如:“你要听老师的话,不听话就不接了!”“不吃饭的话让警察抓你。”作为老师,和小朋友天天相处在一起,每天在幼儿园幼儿耳濡目染自然而然会受影响。一天,吃过午饭,我请王资琪小朋友来当小老师。我坐在旁边听她在与幼儿交谈,仔细听听我都觉得那些言语都似曾相识,只听她对小朋友说:“小朋友,小脚怎么放?小手怎么放?坐得不神气的小朋友我就不喜欢他了。”我情不自禁的笑了。原来那些话都是我平时无意间经常说的,小朋友都记在心里了。虽然表面上看幼儿模仿教师的语言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得仔细深思一下:“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人师表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对我们敲醒了警钟。幼儿没有分辨好坏的自控能力,他们需要成人正确的引导。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教育随笔:该放手时就放手
萌萌从家里带来一本新图书,认真地坐在那看着,明明看见了,高兴地跑过去,抢着要看,萌萌连忙把书藏起来,不给明明看。明明流着泪,撅着嘴巴,一脸被欺负的样子,跑过来跟我说:“老师,萌萌不给我看图书!”看到这种情景,也许有的父母会赶紧去哄明明,把萌萌的图书拿给明明,或者给明明重新找一本书。这样的结果会怎样呢?显然,明明不会再哭了,而且很高兴。但明明会觉得自己的这种做法是对的,自己不高兴、哭闹是有道理的,这种情绪成为他获取利益的手段,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还会这样。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排除对他的注意,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也许他会哭一会儿,这个没必要担心,适当的哭泣对身体是有利的。相信他不会哭的时间很长,没人理会自然会停止哭泣,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强,他会静心想想如何才能看到那本书?知道生硬的抢夺不起作用,相信态度会有所转变,友好地跟伙伴交谈——“萌萌,我和你一起看书,好吗?”、“萌萌,我给你用我的彩笔,你给我看看你的书,好吗?”、“萌萌,我的好朋友,刚才抢你的图书是我错了,对不起!我们一起看书,好吗?萌萌不会再次把书藏起,结果是两个小伙伴一起高兴地看书。相信明明以后再也不会粗暴地抢书
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屡见不鲜,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一一处理,一些所谓的“帮助”只会助长孩子的不良情绪,造成孩子的胆小怕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习惯的形成。所以要求我们对孩子适当放手,遇到问题时,首先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相信比我们的介入要事半功倍!
该放手的就放手 2020教育笔记
磊磊从家里带来一本新书,认真地坐在那看着,晨晨看见了,高兴地跑过去,抢着要看,磊磊连忙把书藏起,不给晨晨看。晨晨流着泪,撅着嘴巴,一脸被欺负的样子,跑过来跟我说:“老师,磊磊不给我看书!”看到这种情景,也许有的父母会赶紧去哄晨晨,把磊磊的书拿给晨晨,或者给晨晨重新找一本书。这样的结果会怎样呢?显然,晨晨不会再哭了,而且很高兴。但晨晨会觉得自己的这种做法是对的,自己不高兴、哭闹是有道理的,这种情绪成为他获取利益的手段,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还会这样。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排除对她的注意,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也许她会哭一会儿,这个没必要担心,适当的哭泣对身体是有利的。相信她不会哭的时间很长,没人理会自然会停止哭泣,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强,她会静心想想如何才能看到那本书?知道生硬的抢夺不起作用
,相信态度会有所转变,友好地跟伙伴交谈——“磊磊,我和你一起看书,好吗?”、“磊磊,我给你用我的彩笔,你给我看看你的书,好吗?”、“磊磊,我的好朋友,刚才抢你的书是我错了,对不起!我们一起看书,好吗?……佳艺不会再次把书藏起,结果是两个小伙伴一起高兴地看书。相信晨晨以后再也不会粗暴地抢书……
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屡见不鲜,我们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一一处理,一些所谓的“帮助”只会助长孩子的不良情绪,造成孩子的胆小怕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不良习惯的形成。所以要求我们对孩子适当放手,遇到问题时,首先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相信比我们的介入要事半功倍!
教育随笔: 教师应该学会对孩子放手
教师应该学会对孩子放手
随着午睡起床音乐的响起,小朋友们纷纷起来,忙着穿衣穿裤。小班的孩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了许多,大部分幼儿会自己动手快速地整理好衣服,准备吃餐点。这一天,只有甜甜还半眯着眼睛依然躺在床上,尽管小朋友在一旁催她,但她还是没有起来。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以前给孩子们讲过的一个故事《慢吞吞的小蜗牛》,便走到甜甜的床边,自言自语地讲起小蜗牛因动作慢总误事的片段。我问甜甜:“你喜欢这只慢吞吞的小蜗牛吗?”甜甜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不假思索地说:“我才不做那只小蜗牛。”一边说,一边叫我帮她穿衣服。不一会儿,甜甜就高兴地跑出了午睡室。餐点过后,区角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始游戏。只见甜甜一手抱着娃娃,一手给娃娃“喂饭吃”。子怡说:“这是我的娃娃,我来做妈妈。”说着就把娃娃夺了过来。甜甜说:“是我先拿到的,应该我做妈妈。”就这样,她俩开始争执起来,甜甜抢不过子怡,便转头向我求助。我连忙走过去,问:“发生什么事情了?”甜甜噘着小嘴,向我告状。于是,我对子怡说:“这个娃娃真漂亮,如果你们一个抱娃娃,一个给娃娃喂饭,你们都可以做娃娃的好妈妈了,好吗?”“好吧。”在我的建议下,她俩愉快地玩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