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10

幼儿园游戏有什么。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家庭教育属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

1

父亲的教育是树立人生的主心骨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爸爸是教学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在孩子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孩子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父亲往往给孩子指明一个方向,让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达。孩子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也可以锻炼自立的能力。所以,父亲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事无巨细的体贴照顾,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

随着如今教育成本的增加,父亲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往往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工作,往往很少有时间陪伴家庭,这就造成了孩子教育上的巨大缺失。

幼年缺乏父爱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都说父爱如山,孩子身边没有一个坚实的依靠的时候,就会变自卑、焦虑。长大之后,哪怕成为一个健壮的大人,孩子也无法摆脱这种不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在事业上很容易墨守成规,恐惧失败,不敢突破创新,不敢做出新的尝试。

这往往会使得他的事业受到局限,不能突破固有的局面,打开新的天地,这严重制约了个人事业所能达到的高度。

所以无论再忙,身为父亲也一定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父亲的关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一个足够坚强的后盾,产生安全感,做事就会自信很多,而不是畏手畏脚。

浙江瑞安市蔡笑晚是父教倡导者,他的六个小孩中学之前都是乡村生活,可是都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

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次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5岁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

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博士学位

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就读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

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

六女蔡天西,18岁麻省理工学院博士,28岁为哈佛最年轻副教授

他的育儿秘诀就是:把父亲当做事业来经营,他觉得父亲是一个终身事业,在所有日常事务中永远排第一。他说: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2

母亲的修养决定了孩子的品德

奥地利个关爱女孩协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提问:如果一个家庭有一双儿女,但只有一笔教育经费,你投给谁?他们的答案是:投给女孩。

因为教育了一个男孩,你只教育了一个个体,而教育了一个女孩你就教育了一个家庭,教育了一个民族,教育了一个国家。

这并不是虚言,一个人从出生到入小学前所承受的教学和日子阅历,是一生的根底。这一期间的孩子首要日子在家里,承受家庭教学。孩子在家里和妈妈共处的时刻多,妈妈与孩子互动的每一个细节,从妈妈给孩子哺乳、到穿衣、吃饭、做人、做事都构成了一个文化全体,而这个全体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无量的。

一个人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人格品质有:自爱、自重、自信、信念、坚持。母亲的大爱是成就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事业平台的关键。

婴儿时期,人的意识极为单纯,行为习惯也不固定,在心理上对母亲有一种独有的依恋。母亲的行为举止、思想品德,容易在子女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逐步形成善与恶、真与假、好与坏、是与非的最初概念,这个基础将决定他们成为怎样一个人。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家庭教育学》一书中所说:“孩子道德发展的源泉在于母亲的智慧、情感和内心的激情,人在自己的道德发展中变得如何,决定于有什么样的母亲。”

我们常说严父慈母,母亲对待孩子往往更温柔、更宽厚,父亲往往更为严厉,女性的特质决定了母亲在教育中往往更能包容理解,也更有耐心。

所以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如果是由父亲带大的女孩一般比较像男孩子,脾气往往比较直接。被母亲带大的男孩则一般比较温柔宽厚,包容性更强,不喜欢咄咄逼人。

老子讲,柔能克刚,懂得包容往往比一味刚强更有力量。母亲特有的温柔和宽容,能够让孩子养成宽厚待人的处事方式,这样的孩子不尖锐,在踏入社会之后,往往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受母亲影响的孩子,成人之后心理健康程度也比平均水平要高很多,事业发展、人际关系都相对稳定,不容易出现激烈的变动。

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说正确的家庭教育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如今孩子的教育中,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父亲和母亲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人。而在家庭教育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不可或缺,少了哪一方都可能造成孩子发展的失衡。

所以,每一位父亲和母亲,都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自己擅长的地方,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既可以飞得高,也能飞得远,拥有一个成功而又幸福的人生。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离异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离婚造成孩子的影响

1、父母离异是孩子心灵健康的杀手,而这十五年就是现如今高达30%离婚率的一个重要埋伏——这阶段因为父母离异而遭受了心灵创伤的孩子,长大后会加倍的不信任婚姻,这一代人的离婚率较之父辈母辈,会呈翻番态势。不敢想象的是——在离婚率高得离谱的今天,他们的后代将来成人进入婚姻后,又会创造怎样的离婚率。

2、但值得忧心的是在对100名少年犯进行的抽样检查中发现,有60%的人来自离异家庭,父母的出轨、争吵,是造成他们暴力冷漠性格的真正元凶。可以这样说,父母离异是孩子心灵健康的杀手,而婚姻的杀手,则是现代人日趋上瘾的出轨癖。

3、人的每一个举动,都能从童年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影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认同起这个心理学上的道理。父母、家庭、生活环境,那些看似只是“人生道具”的星星点点,却常常对人的一生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4、有这样一个怪圈:那些父母曾经有过外遇经历的孩子,成年结婚后,出轨率往往更高。而那些遭遇暴力丈夫的太太,追究到其童年生活中,会发现她们往往也有位同样的暴力爸爸。儿女的婚姻常常是父母婚姻的一份“翻本”。宿命论者称其为“逃不脱的轮回”,实际上这是一种儿女对父母的心理模仿,虽然心心念念告诉自己“不要走向那条路”,但不自觉的潜意识里,却一步步模仿着走向更远。

5、不少离异夫妻,对孩子的影响,不是到他们大学毕业而终止,恰恰是到他们大学毕业才刚刚开始,工作后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友,婚姻恋爱,每一方面都才会更淋漓尽致的体现出童年的黑影。

6、有些女人从二十熬到三十,从三十熬到三十后,每次提及“婚姻”,总是莫名的恐慌,她不是不渴望安定,只是父母的婚姻,在她的内心里,埋下了一颗“不信任”的种子。他日,即便勉强结婚,往往也会以看待父亲母亲的眼光来看待丈夫,极力的从他身上寻找自己童年印象中的共识。一个过不好日子的女人,都是为心态所害。 当今出轨大潮势不可挡,每个人都沉浸在诱惑中尽力满足欲望的膨胀。

7,科技越发达,越缺少当面沟通的机会,很多父母常年在外,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只能在微信里看见父母,犹如虚幻从来不不曾真实体验过父母的爱,这种交流被高科技所代替,慢慢的孩子的表达能力开始下降。

8,来自学校同学的压力,有些熊孩子当着离异孩子的面,骂她是没有娘的孩子,这心灵创伤是极难恢复的,每次家长会都是爷爷奶奶代替,这给孩子幼小的心理照成毁灭性打击,她开始变得不爱交流,变的没有自信,变得自闭。

9,因为父母的离婚导致孩子心理缺乏安全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没有耐心,内心自卑,这种安全感会伴随他一生,出现在未来婚姻中。

离婚后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离婚在现在越来越普遍,对夫妻、对孩子来说都是生命中一个重大的决定和转折。在生活中对孩子或多或少的也会造成影响。

1、孩子会有一些消极情绪,对于小孩子来说会伴有有深深的恐惧感,觉得其中爸爸或妈妈会不要自己了,会有被遗弃的感觉。

2、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可能产生影响,有些孩子在父母离异后,表现出:胆小、孤僻、易怒、不相信人、退行行为等,这些表现直接影响到孩子与同伴、同学和老师的交往互动。

3、有些孩子在父母离异过程中受到刺激性作用,会让孩子的性情有多变化,比如、忧郁、沉闷、孤独、或是变得情绪化、易烦易怒、有的还会有冲动毁物的行为变现。持续时间较久的也会引发心理问题等。

4、夫妻在离异的过程中,对双发都是一场身心疲惫的消耗,心情起伏不定、烦躁不安,这个时候很容易把孩子当成发泄出口,孩子承载很多负性情绪。

5、对于已经上学的孩子来说,由于的家庭的变故,会让成为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缺乏信心和学习上积极性,在一些行为上可能会多了一些叛逆,如果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呵护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夫妻离婚后,不管孩子跟着爸爸或是妈妈,尽量避免在以后的生活中对孩子说对方的不好、错误、抱怨、指责等,避免孩子的幼小的心灵再次受到伤害,变得更加消极。父母尽量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这件事,给孩子一个接纳的时间。

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今,我国的离婚率是居高不下,离婚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了,特别是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离婚率都高达30%以上。离婚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毋庸置疑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父母离婚会对孩子产生伤害,美国一些学校的心理学家就离婚对儿童的影响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父母离婚对儿童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年龄的离婚家庭,儿童的适应和反应是不同的:

(1)2岁半—3岁3个月儿童表现出的是倒退行为。

(2)3岁8个月---4岁8个月的儿童表现出易怒、攻击性行为、自我责备和迷惑。

(3)5—6岁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攻击性行为。

(4)7—8岁儿童表现出悲哀、害怕以及希望和解的幻想。

(5)9—10岁的儿童表现出失落感、拒绝、无助、孤独及愤怒与忠诚的矛盾。

(6)11岁以上的儿童表现出悲伤、羞耻,对未来和婚姻感到焦虑、烦恼、退缩。

一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

1、被遗弃感、怨恨感等消极情绪滋生。

表面上看来,父母离异几乎对所有孩子来说都是灾难,时值青春期的孩子遭遇这种家庭变故,这份灾难就更加深重。所有孩子无一例外地会在心里形成这样的三段论:因为我不好——爸爸妈妈就不再相爱——所以他们就离婚不要我了!

孩子的这个结论对于未成年的他们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孩子会因为父母的离异而丧失对自己的公正评价,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或极度缺乏安全感,他们中大多都会因为父母离异而变得太过懂事或太过敏感、自卑,并因此而讨厌自己或对承担抚养责任的家长过度依赖、掌控,担心已经失去一个家长的爱了,如果身边家长再婚会再次抛弃他们,使他们成为孤儿,这份恐惧在孩子心中很牢固。

2. 容易出现较严重的性格缺陷。

父母亲是子女的首任教师,而离异家庭带给子女的却是残缺不全的个性影响与教育,这样必将造成子女后天性格形成中的缺陷。有的离异父母各自抱着补偿子女或者视子女是今后生活的包袱等心理来处理与子女的关系,致使子女在性格形成中,出现多种性格缺陷。

3.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生活中,有很多因家庭父母离异,子女在情绪、情感上发生大的变化的事例。他们在父母离异的过程中以及离异后,表现出:胆小怕事、孤僻、易怒、走极端、不相信人等,这些行为和性格表现直接影响到他们与周围的同学、师长、朋友的交往,造成他们与人交往相处能力的下降,结伴难度的增大。

4.自卑,容易缺失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破裂家庭给他们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致使他们丧失生活和学习上的信心,在行为上具有较多的逆常表现,如易怒;与父亲或母亲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由于感受不到家庭温暖而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行为的反社会倾向与对立情绪比较严重等。正因为如此,原是优等生的学生相当比例由于家庭的父母的离异,使他们在生活态度和学习状态上,出现明显的下滑,甚至结识不良的社会分子,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没有安宁的婚姻要不要继续

专家研究,离婚并不是导致孩子受伤的唯一原因,夫妻相互攻击诋毁对孩子的打击才是致命的!事实表明:不离婚而成天争吵、互相谩骂攻击、拿孩子撒气、毫无温情的婚姻比和平分手继续给孩子爱和支持的离婚对孩子的伤害要大得多!

对于孩子来说,夫妻情感状态的顺序是:最好是拥有和谐恩爱的好婚姻——其次是和平分手继续给孩子关怀的好的离婚——再次是不好不和谐的婚姻——最差的是互相攻击诋毁的离婚,那会让孩子对人性、情感彻底失望,因为她们从父母口中听到、眼里看到的都是人性的丑恶和冷漠,不但当时有被弃感,甚至对他们将来的情感婚姻生活都带来终生不良影响:他们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值得信任、彼此支持、长相思守的感情!这有可能会让他们想当然地把从父母处学来的经验,放到现在的情感中,比如对朋友或配偶过度掌控、猜疑、不信任,进而为情感、婚姻的失败埋下伏笔。

因此笔者建议,如果却确实不能和谐幸福的在一起生活,能做到和平分手对孩子也是好的。

三、离异后,如何正确关爱孩子?

一、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反常情绪和行为。

夫妻离异,对离异双方来说,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会带来双方在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而子女,特别是年幼的子女,因其有很强的模仿性,加上在压抑的家庭中生活,会很快受父母的影响,导致其在心理上出现不正常的变化。因此,无论子女和离异后的哪一方生活,不要在子女面前说或者做一些过激的事情,以免伤及子女已经受到伤害的心灵,使他们更压抑,更消沉。离异家庭的父母亲应该做到的,是如何让子女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父母的行为,并接纳这个现实,从而使他们尽快的走出家庭离异的阴影。

二、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跟孩子交流的核心内容是: 第一.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没有人能代替你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你是个好孩子,我们分开不是因为你,是因为工作或情感的原因,跟你完全没有关系,你千万不要因此而觉得自己错了或不可爱、没有价值!你是上天派给爸爸/妈妈的天使,是最好的,唯一不可替代的! 第三.再婚是为了找个人和爸爸/妈妈一起来更好地爱你,但是没有人能抢走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你永远都是唯一不可替代的,我们永远爱你!

第四.生小弟弟/小妹妹是为了你不再孤单,有他们陪你玩儿,但是这并不表明他们能够替代你,抢走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你永远都是唯一不可替代的,我们永远爱你!

三、再婚和生二胎要征求孩子的建议。

对于经历父母离异的孩子,心理学对父母的建议是,在两件事情上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地反复向孩子说明:一是再婚;二是再生第二个孩子!否则会酿成许多心理悲剧。

再婚和再生第二胎,孩子的心理解读都是:再一次被抛弃,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万劫不复的灭顶之灾!有些父母处理不好,会导致孩子离家出走、自杀、掐死襁褓中的弟/妹等极端举动,所以父母不要操之过急,要选择合适的时机谈这件事,要一次又一次地向孩子说明并征求孩子的意见。

对于婚姻要慎重,既然组建的家庭就要为家庭和孩子负责,切不可将婚姻当儿戏,轻易结婚离婚。若是非要走到离婚这一步,离异家庭的父母也必坚持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夫妻虽然离婚了,但是,孩子永远夫妻双方共同拥有的,不管孩子归谁管理,都不能割舍母子或父子亲情,为此需要夫妻两人捐弃前嫌,共同合作,不要把夫妻之间的怨恨和不满,发泄到无辜的孩子的身上,为孩子营造新的、温暖的家,让离婚对孩子心理的造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最大限度地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正常的发展。

离婚了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真实的故事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经”。

小时候,大姨就离婚了,原因不是对丈夫有多不满,而是因为和婆婆相处不融洽。

比如,丈夫回家把赚来的钱给了婆婆,婆婆和其共处一室,却总是叨叨叨,嫌弃大姨的生活状况不好,不会持家等等。

大姨也不是一个善茬,面对婆婆的指桑骂槐,反唇相讥。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矛盾愈演愈烈,直到关系崩盘。

姨夫夹杂在母亲和妻子之间,无所适从,但是,行动上却打从心里更偏向于自己的母亲,甚至不惜虐打大姨。

大姨自觉得实在受不了,最后只能选择离婚!

我的大哥哥那时候年纪仅仅8岁,就这样夹杂在父母的硝烟中,最后成为了那个牺牲品!

从小,他就是成为了一个没有母亲呵护的孩子,没有母爱陪伴的孩子。如今的他虽已经长大成人,心智却是有些扭曲。

我依稀记得,在我八岁那年,去学校看飞哥哥,妈妈买了一大兜的零食,姥姥拿着水果在旁边跟着,大姨并没有来,他见到我们,扫视了一眼,只喃喃说了一句,我妈呢?就不再说话。我清晰记得他那眼神中尽显的一片落寞。

那时候,我见到的他和大姨在时已经截然不同,曾经的他穿着整齐干净,笑容纯净,我们手拉手在姥姥的院子里面嬉闹,童趣而美好。

这一次,他穿着破了洞的裤子,脖子上面一层黑土,仿佛数月没有洗澡的模样,瘦瘦弱弱,表情黯淡。

回家,我躺在奶奶的怀里嚎啕大哭,一直囔囔着飞哥哥太可怜了,太可怜了。

奶奶一直在宽慰我,可是那时我内心受到的打击仍然是非常之巨大!

上了大学后,和外出务工的大哥恰巧在同一座城市,他主动联系了我。

我们见了面,十年未见,他的脸沧桑尽显,在我这里,岁月早就已经模糊了他的模样。

他早早步入社会之中,承担起养育父亲的责任,一个人在外闯荡数年,靠做大饼为生。

如今父亲病重在床,奶奶早已经撒手人寰,大姨早已经改嫁多年,他的童年就这样被奶奶母亲父亲三人亲手毁掉。

我问他,你恨大姨吗?他只是笑而不语,没有回答。

可是我知道他心中的答案,换做是我,也不能枉然。

后来,和大姨相认,我感觉他至始至终也没有真正对大姨敞开心扉,最后借走大姨4万元钱,便离开了这里。

如今,两年时间已经过去,却仍寻不得踪迹,甚至没有一通报平安的电话,那一段岁月,大姨整日以泪洗面,无心生计。

家人怀疑大哥哥被带进了传销组织,也许已经遇到危险,虽然担忧,但是却没有人愿意往最坏处想。

借助这篇文章,我也想对飞哥哥说:“家人永远是家人,大人曾经有过不得已的苦衷,犯下了“弥天大罪”,为你的童年蒙上一层阴影,这些我都可以理解。但是请你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家人在盼望你归来,快回家吧!大哥!”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

呐喊:一个离异家庭女儿的心声

"除了离婚就没有别的方法了吗?辛苦经营20年的家就这样弃之不顾了吗?我们是什么?被你们一人分一个带走了事是吗?那么多恩情你都不记得了吗?“家”是什么意思?你们懂吗?“家”就是你们什么时候不想要了就不要了吗?

你们把我们放在哪?否认自己自私,但是我们怎么办?不想再回去看见后妈和跟她一起过来的她的女儿,很烦,真的很烦。累,回到家还要小心谨慎互相客套真的很累,家本是一个让人放松的地方但却成了我的负担。想要一个完整的家?也许下辈子吧!'

美国耶鲁大学的耶鲁儿童研究中心主任阿尔伯特早在80年代指出:“离婚是威胁着80年代儿童的最严重和最复杂的精神危机之一。”这种家庭解体所带来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哪些?

离婚子女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比如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时刻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如果,养育一方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或者是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关爱,自然会心理扭曲,深深自卑,陷入极度恐慌,烦恼之中。

另外,他们容易缺失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心,父母离异的孩子容易产生偏执的想法,更自卑导致更加顽劣,不好管束,学习的自律性也会大大降低,生活上也有畏手畏脚的表现,不容易融入他人的生活,对于别人的关心也更加敏感。

他们容易出现较严重的性格缺陷,很多孩子的个性上要么独,要么放荡,总是性格乐观向上,朋友也会比较少,让自己长期陷入一种孤独的状态中。

他们心灵上受到的创伤有很长时间的持续性,难以平息和恢复,父母离异的伤害是非常持久的,是深深耕植在孩子的心中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年幼便被抛弃的孩子来说。

结婚要想好,生孩子更要做好准备!

最近看了一期《爱情保卫战》,里面就有一对父母,男25岁,女孩23岁,两人是网友相恋,七天网聊就见面,见面数月就结婚,结婚之前就有了宝宝。

男的家里穷,女生没要彩礼钱,如今他们带着孩子与父母在同住在农村,家中积蓄很少。

男人仍然网聊,还对别的女人表达爱意,并且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摔打东西,还一直理直气壮地说,家里的东西都是自己花钱买的,随便摔。

面对主持人的质问,仍阵阵有词,丝毫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悖于伦常,对不起一个父亲的责任与称谓!

女人在家休息,孩子发烧仍然蒙头睡觉,一心想着自己的父母和弟弟那边,连家中采购车辆时,也不肯拿出积蓄。

我看了节目,就气不打一处来,两个未成年人,各都心怀鬼胎,想把日子过好?那简直是痴人说梦!

涂磊老师点评,仿佛都已经懒得说太多,他的意思大体就是,男男女女都要对自己负责任,对自己的婚姻负责,也警告现在年轻的男女,请准备好了,再要孩子,否则,最受伤的还是那个尚还幼小的心灵!

一个对自己的人生都不负责任的男人,不配当父亲,一个对自己的婚姻都不负责任的女人,也不值得同情。

两人都没有转身,估计面临的就是离婚的局面。

离婚,对于已经成人的父母来说,只是一时的难过,但是对于一个两岁的孩子来说,却是致命性的灾难。

离婚父母们,请三思而后行

既然当初能够相爱,死心塌地在一起,甚至可以冲破重重阻碍,为什么就不能坚持呢?

咱们父母一辈,大多是相亲,甚至有很多是包办的婚姻,他们性格无法磨合,品性没有摸清,就稀里糊涂的拜了天地,入了洞房。

虽然婚后矛盾重重,但是,大多数的60年代的父母都挺了过来,那时候的离婚率比起现在自由恋爱的80后,90后离婚率低得多。

只是因为那一代人的责任感更重,道德感也更强。

当然,不是说,婚姻已经无法继续了,两个人还要硬生生在一起,但是,还是奉劝,能别离婚就不要离婚。

20到30岁之间,离婚问题最主要的是性格不合,或者是父母干涉太多。解决起来无非是,通过沟通,倾诉去理解对方。

而且,劝奉父母尽量不要和儿女在一起居住,男人在妻子和母亲中间要学会聪明的处理事情,切记不可偏向任何一方。

婆婆也要学会体谅,体谅儿媳妇的不容易,才是对儿子最伟大的爱!

30到40岁或者以上,最主要的矛盾是出轨,也就是婚外情,因为这个年纪的人,往往事业有成,功成名就,荷尔蒙荡漾,极其容易被身边的年轻姑娘所吸引。

这就要求男士尽量恪守住自己的本心,而女方也不要一心扑在孩子家庭身上,把自己变成黄脸婆,而是要充实自己的生活,活得越精彩,越容易拥有一段持久的婚姻关系。

如果真的离婚了,那么父母究竟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做理性、负责的离异父母

父母的离异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幸的,他们的心灵会受到深重的打击。这个时候,为了孩子较为正常的成长,离异父母应该理性地看待离婚和前配偶,不管是否与孩子一起生活,都不可以推卸为人父母的责任。

离婚了,也要用文件规定好,抚养权一方的责任与义务,规定好另一方的看望时间以及其他义务。两个人,要通过合理化的方式,来填补孩子内心的空洞,切忌一方养育,另一方则完全撒手不管。

其次,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树立榜样

父母要给孩子贯彻的是,即使爸爸妈妈不在一起了,但是仍然会像从前一样爱你。

要学会利用法律的武器,为孩子争取合法的权益。

并将自己快乐,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生活状态,展现给孩子,让孩子逐渐消除内心障碍。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处于婚姻中的两个人决定离婚,必然是清楚对方已经不适合自己了,婚姻维持下去最多的还是伤害,所以才会做出离婚选择。离婚的时候很多人会想要分出谁对谁错,其实,不一定是错误导致离婚,大多时候是因为两人明白彼此不再合适,没有更好的办法继续。

离婚对婚姻中的双方都会多多少少造成一些伤害,但是在离婚事件中,往往伤害最大的是孩子。有很多家长十分在意孩子的感受,其实自己已经没有力量支撑这个婚姻了,但是还是想为孩子维护一个完整的家,所以在一直苦苦支撑。还有一些家长已经离婚,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解释,害怕孩子会记恨自己。更有一些家长为了离婚,开始攻击对方,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可以和自己一条战线,说尽了另一方家长的坏话。

一些不良的行为导致了许多父母离异的家庭,孩子缺少另一方的关爱,往往是孤僻、偏激、仇视他人、敌视社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到底,婚姻支撑不下去的时候,怎样离婚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对孩子的伤害呢?清源心理咨询中心和您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家庭的破裂对成长中的孩子影响很大。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社交能力,而且还会极大的影响他们的情感、心理。有些父母为了尽量地减轻痛苦,尽可能地回避问题,不让孩子参与到这场纠纷当中。但是,孩子们仍有可能出现问题。

对于离婚的影响,不同年龄及心理层面的孩子,受到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也不同。

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常会表现得很无辜,甚至把责任揽到自己的身上产生负罪感。他们会认为,爸爸离开家是因为自己不听话;妈妈在哭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情。总之,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一些不乖的行为而以为由此造成爸爸妈妈分开。强烈的负罪感,会使他们表现得很烦躁,甚至更加抑郁。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这并不是他的错,这是爸爸妈妈之间商量的结果,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错,要尽量减轻孩子心理的罪恶感。

小学阶段的孩子则通常表现地异常愤怒或是异常伤心,情感起伏很大。并且,这个年龄段的他们,很容易把这些情绪发展成为儿童抑郁症。所以,慎重地决定你的离婚举措,有必要的话和孩子们沟通,把事情说清楚,不要认为瞒着孩子不让他们知道事情比较好,可以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这也可以帮助他们,调整自己的情绪。

而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面对父母离婚,他们总会装出一副成熟的样子。但是,事实上,处在身心成长变化最剧烈阶段的他们,更需要爱和关心。有时候,父母以为他们可以暂时照顾自己,就把这些孩子的需要放到一边。可事实证明,这个阶段的孩子面对变故,更容易走入歧途。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也刚好处于这一阶段,那么多花点心思观察他的举动,不要让他们误入歧途,否则你会终身沉浸在自我的责备之中。

不管是处于什么年龄和心理层面的孩子,家长在离婚期间,千万记得不要把你的情绪传染给孩子。要知道,家长的任何情绪都被孩子时刻关注着,影响着他们的心身。

而且不管因为离婚的事情让你多忙,也要尽量的满足孩子的需要。无论你们有多忙于处理事情,生活多么烦乱,孩子却特别需要以往的正常生活。所以,试着努力维持生活的原态,至少是在孩子们面前如此,不要让他们受到任何的大影响。这也许很难,但是你必须去尝试。

不要渴求孩子会立刻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分开,也不要要求孩子立马适应少一个父母陪伴,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慢慢适应,慢慢理清一下情绪。多挤出些时间来给孩子,让他们知道你还和他们在一起。经常地给他们些拥抱,让他们躺在你的怀里,会给他们以充分的安全感。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另一半的坏话。也许你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的词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个伤害你的另一半。你所能想到的只是一些恶毒的话来表达。甚至,你在使用这些词语时,你觉得还不解恨,所以你还需要使用眼神和手势来表达你的愤怒。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坏情绪正在改变你的孩子。所有的孩子,都会从正面去认识他周遭的人,包括自己的父母。所以,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们的认知结构,让他们去仇视自己的父母,这会让他们不知所措。一旦他们带着你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父母,那么他就会带着同样的仇恨去看其他的人。而且一个仇视自己父母的人,内心一辈子都不会得到自己的原谅。

父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就像镜子,能透射出外部的世界。父母的无疑是影响孩子的重要角色,无论你是一个严厉的父亲还是一个慈爱的母亲,相信大家都一样无条件爱着我们的孩子。然而,我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有人宽容、有人严格、有人给予其温情、有人激发其斗志……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称之为:教养方式

心理学上,家庭教养方式采用了多种分类方法,大致归类为:

民主型:父母能够平等的对待孩子,给予孩子关爱和照顾,对子女的要求及时做出回应,同时也鼓励子女和自己交流;

专制型:父母操控着子女的一切,用权力和强制使孩子听命,享有权威。对子女有太多限制,缺少宽容;

溺爱型:很少向子女提出要求,对子女“听之任之”;

漠不关心型:父母沉浸于自己的需要,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忙于奔波,主要满足子女的物质条件,亲子之间缺乏沟通。

又有人把这些归类分为两大类:积极教养方式和消极教养方式。

有意或无意,父母对于孩子的教养,总是伴随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不过我们自身却后知后觉,我们管教孩子的方式却早在他们很小的时候被印上了某种烙印。这其中最有发言权的当属孩子自己,经常听到其他人聊起他们父母:谁的父母很严厉,谁的父母很通情理之类。虽然不能严格把某一家庭教养方式归类到哪一种里面,但我们也很容易能从教科书中找到自己教育的身影,看看以下研究结果,或许对我们的家庭教育会有些启示和指导:

父母的教养方式只要是能体现对孩子的理解、情感温暖的教养,子女的焦虑和抑郁的情况就会很少出现,走向社会以后,也会更少的体验到社会孤独感。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能动性,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新环境的变化。并且能够很好的促进孩子适应行为的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反之,如果父母(尤其是父亲)采取严厉惩罚、拒绝、否认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对待子女,子女便会容易有敏感多疑、失落寡欢、偏执、高焦虑、敌对等情绪体验。而且,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孤僻、独来独往,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丧失自信,缺乏成功的体验,产生自我否定,而且还自卑易怒。极端教养方式会阻碍孩子正常社会化,使其形成不良人格:压抑、自卑或者冷酷残暴。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教养方式是否一致,也是青少年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心理学专家在儿童青少年犯罪状况的调查中发现,不管何种教养方式,只要父母一致,子女犯罪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在父母不一致的教养方式之下,子女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恐惧、焦虑、多疑、自卑,容易产生不良行为或心理问题。

在与父母交流过程中,我也会经常发现父母教养不一致的现象:母亲严格同时父亲宽松,或者母亲宽松而父亲严格的现象皆有。其实,父亲、母亲对于孩子的期待和教养目标是一致的,但基本观点和侧重点不同。偏严格的一方倾向于孩子意志力的磨练和培养,让孩子懂得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希望孩子在实际行动中学会生活的道理;偏宽松的一方倾向于对孩子给予孩子更多体贴和宽容,采取放手更多一些;我认为,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要是否有充分的沟通。父母在交换彼此的教育观点和想法之后,一定也能协商出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方案,最终采取一致的教育行为。至少要做到,在孩子面前保持一致的态度。

父母通过教养行为和态度向子女传达其生活态度、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不仅仅是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理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对于孩子,父亲母亲是他们的部分甚至全部世界。为人父母,这个角色对于孩子来说无可替代,那么,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养氛围我们义不容辞。在其中,父母始终保持教养一致,使孩子体验到既不被放纵,又不被过分要求,才能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培养出不同的孩子

不同的父母关系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常听一些父母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教育,越来越难管……

社会的进步,让许多父母对孩子教育越来越重视,然而现实的困惑,却又面临着无法言说的无奈。

细思良久才发现,原来这些父母都只是在“教育”孩子,却没有理解“教育”、理解孩子。

他们都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给自己定位为“教育者”,于是时时处处以“教育者”自居,久而久之,便走向了孩子的“对立面”,把孩子越推越远……

“教育”的英文单词“Education”是苏格拉底发明出来的,是三个词根的拼写,前面那个“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导,“tion”是名词。整个词的意思是,把孩子的内力,向外引导出来。

最好的“教育”,不是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要站在孩子的“同一边”,理解ta,接纳ta,欣赏ta,鼓励ta,肯定ta,把ta的“生命力”引导出来。

下面的几个案例,都在以前的文章里使用过,今天再一次用到这里,是为了从不同角度说明问题。

(一)

站在同一边,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一天晚上到朋友家串门,朋友的太太正在检查孩子的功课。

孩子读三年级,有一份数学单元测试卷,86分,妈妈显然不太满意,看到有一道6分的题空着没做,便问孩子为什么,孩子说了理由,妈妈批评说:“你这就不对了!你看如果你做下去了,就有92了。”

“你这就不对了!”——各位朋友,有没有更好的说法?

想到女儿上初中后的一件事,在《好父母,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文章里,我表达了一个观点:“好父母,永远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这个想法如果能够贯穿在做父母的思想意识里,并且表现在日常跟孩子交流的点点滴滴中,你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棒!

女儿上初一时,常跟我提到同宿舍的某某女孩如何如何厉害,学习成绩又好,人缘又好,真让人羡慕。

说得多了,我自然会留意,想看看这女孩到底是怎样让晓莉羡慕的一个孩子?

一个星期天,我送女儿回学校。在宿舍里,凭感觉,我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叫某某的女孩,但我并没有因为认出了她就是某某而刻意地跟她多说几句话,我跟她们八个女孩子一起随便聊天。聊了不久,便要去教室了。

去教室的路上,我问女儿:“那个戴眼镜的、瘦瘦的女孩子,是不是某某?”

女儿说:“是啊!”

忽然很吃惊地问:“你怎么知道?”

我说:“你不是经常跟我说某某怎么怎么厉害吗?”

“可是我没告诉你哪个是某某啊!”

我说:“这你就放心了,你知道吗?老爸这双眼睛,可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太上老君炼丹炉里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才炼出来的,我一看就知道她肯定是某某。”

“那你告诉我,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我说:“因为我发现:她的眼睛像你一样透着灵气!”

某某女孩,本是晓莉学习的榜样,现在老爸居然说某某的眼睛像她一样透着灵气!

可以想一想,如果换了是你,会不会受到很大的鼓舞?

晓莉从此不再羡慕别人了,一个心思就想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上去。

第二学期期末考过后,晓莉告诉我:“爸爸,我的总分跟某某只差5分了。”

我说:“爸爸相信你,到初二结束,你一定会超过她;到初三你一定会远远地走在她的前面(请注意:是“走在她的前面”,而不是“把她甩在后面”——“走在她的前面”是竞争,“把她甩在后面”是出于妒忌——两种说法,对孩子“心灵成长”的教育效果不一样)。”

果然,到初中毕业,晓莉进入年段十名内,高中进入了“实验班”。从此晓莉的学习成绩一路攀升。

这里有个重要问题很值得探讨:

针对当时的情况,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可能会这样说:“因为我发现她的眼睛透着灵气!”

这话对不对?完全对!因为那个女孩眼睛的确很有灵气!

可是做父母的有没有想一想:当你这样对孩子说的时候,你自己这个孩子会怎么想呢?ta的心里会不会有点失落呢?

虽然她经常说很羡慕那个女孩,可是当“那个女孩的眼睛透着灵气!”这话从自己的父母口里说出来的时候,她会怎么想呢?

说不准她以后就会多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眼睛有没有灵气了!

说不准她以后就会开始观察那个女孩的眼睛是怎样“透着灵气”,然后就开始模仿那个女孩的眼神了!

这样一来,是不是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

我们很多父母常说,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可是有没有想过,很多时候,孩子的注意力,是不是不知不觉被我们做父母的分散了?

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深思!

回到开头那位母亲的话题:“你这就不对了!”

这是在“教育”孩子,是在“批评”,是在“对立”!是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是在找理由为自己辩护,他的心思已经被父母从试卷上“转移”出来了。

如果换成“哎呀,太可惜了!如果你做下去了,就有92分了”会不会好很多?

好在哪里?

一、他的注意力没有被转移,还在试卷上;

二、你跟他不是“对立”的关系,你跟他是站在同一边,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你的话他一定更能听进去。

(二)

站在同一边,叛逆孩子从此一心爱功课

有个高中生,一个多学期根本不写作业,课堂也不听讲,一门心思只顾写玄幻小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父母很着急,找了很多老师做工作,甚至到某大医院心理科找心理医生咨询辅导,想让他放弃小说、努力学习,都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让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听话,存心跟父母老师对着干了。回到家不跟父母说一句话,偶尔开口总是充满火药味,在学校也独来独往,从不跟老师同学打招呼,整个人显得怪怪的,用他母亲的话说,“已经入迷了”“很不正常了”“几乎变态了”,把父母急得死去活来。

任何事情的发生,一定有原因,当我们用心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然后因势利导,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是很“听话”、很“懂事”、很上进的。下面是我帮助这对夫妇“开导”这个“叛逆”孩子的主要经过,希望对朋友们有些帮助:

1、“如果我建议你放弃这个儿子,你愿意吗?”

刘翔云(化名),男,十六岁,广东某市普通高中学生,初中时学习成绩还算优秀,但进入高中后,心思根本不用在功课上,一门心思只顾写小说,甚至晚上熄灯后也还在被窝里打着小电筒看书查资料,第二天上学精神恍惚,学习成绩在年级掉了190多名。

父母很着急,一个多学期来,找了不少名师,包括心理辅导师,想方设法要孩子集中精力把学习搞好。那些名师也秉承父母意愿,千方百计开导孩子放弃写小说的计划,先把功课学好,同时告诉孩子,现在要出书,除非名家作品,不太可能有出版社愿意给他出版,除非是自费。

做父亲的为了安慰儿子,答应如果有出版社愿意出版,父母愿意花钱。

孩子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为了表示对孩子的重视,父亲一厢情愿地给孩子的作品做了一些修改。不料这样一来,孩子不乐意了,认为父亲没有尊重自己。从此,本来就不太融洽的父子关系更加陷入僵局,孩子一口咬定要父母找到出版社,并出钱给他出书,否则就不去上学了。

孩子的母亲找到我,问我该怎么办?同时告诉我,这部小说她看过,根本没办法发表,他父亲正是因为看到小说还很不成熟,才会想到帮他修改的。

我问这位母亲:“你们是不是真想花钱给他出版?”

母亲说:“没办法啦,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不帮他出版,他死活不愿上学,我们找了很多老师,都没有办法让他放弃写小说的计划,怎么办呢?”

“那你们是真心想帮他出书,让他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还是想以出书为由头,最终让他回到功课的学习上来呢?”

“我们当然希望他回到学习的路上来了……”

通过和翔云母亲的交流,我了解到:原来初升高的时候,翔云报考了重点高中,但差几分没考上,眼看自己平时要好的几个同学,分别升上了不同的重点高中,感到自己在这所普通中学前途无望,于是想通过写小说来证明自己是很棒的!为了写这部小说,从暑假开始,他废寝忘食,几乎花了所有心血!

我问这位母亲:“我想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建议你放弃这个儿子,你愿意吗?”

“哎呀,林老师,可别跟我开玩笑,我正是因为不愿放弃才来找你啊!”

“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我还想请你再思考一个问题:翔云为了写这部小说,八个月来废寝忘食,几乎花了所有心思,而且据你刚才介绍,早在初二的时候,翔云就有了想写这部小说的愿望,也就是说,这部小说从孕育到成文,已经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我们是否可以这么认为:对翔云来说,这部小说就是他的儿子了?”

“这……”

“既然你不愿放弃你的儿子,却要让翔云放弃他的儿子,是不是有点残酷?”

“……那,该怎么办呢?”

我说:“在看到翔云的小说之前,我也不敢说该怎么办,你回去告诉翔云,就说你认识一个在报社工作的朋友,也许能给小说的出版提供一些帮助,让他先把小说发过来给我看看,我看过之后再想想办法。五一节的时候你们带翔云过来,我和他谈一谈……”

第二天,翔云把小说发过来了,我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把这部题为《宇宙深深》的6万多字的小说看完。看完之后有点欣喜:虽然小说确实“很不成熟”,但从小说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少年,知识面也挺广。

别人叫他放弃小说,他不愿意,我告诉他千万不要放弃,他却放下了;

别人叫他要努力学习,他不愿意,我告诉他千万不要努力学习,他却开始努力了。

为什么呢?

2、“千万不要放弃!”

五一节那天,翔云的爸妈带他过来了,我和翔云简单聊了一会,主要是聊学校的一些情况,以及小说创作的动机,然后便谈到了这部小说。

我告诉翔云:这部小说写得太棒了!千万不要放弃!有朝一日,它或许会让你一举成名!

这时候,我发现翔云的眼里放着光。

我问翔云:你知不知道这部小说好在哪里?

翔云的回答有点不着边际,似乎还沉浸在他的梦想里。

我告诉他说,这部小说至少有以下五个优点:

1、表现了主人公探索宇宙奥秘的可贵追求,主题鲜明;

2、主人公在探索宇宙奥秘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表现了作者不屈不挠的斗志;

3、小说里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说明作者读了很多书;

4、小说中参与探索者来自不同的群体,涉及到了很多人,这些人在合作的过程中分工基本合理,合作也还协调,说明了作者很有合作意识;

5、故事情节的安排一波三折,环环相扣,说明作者的文学功底相当不错。

这时候,翔云的话匣子打开了,谈了他的许多想法,特别说到了写这部小说的目的:为了说明他比那些人(指那些已考上重点中学的同学)更棒!

我肯定了他这种可贵的精神,同时告诉他:

这部小说如果要发表,也还有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主要是缺乏细节描写。一部小说要有感染力,以及长久的生命力,往往需要对许多重要的场面、重要的人物进行细致的描写,以突出主题、刻画人物性格。

“你知道如果要把这些细节写好,还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吗?”

翔云谈了他的看法,我给与了肯定和补充,同时告诉他:如果要把这部小说写得更好,你还差一个词,但是这个词可能短时间内是难以完成的。

“哪个词?”翔云的问话里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和期待,发音也微微地颤抖。

“阅历!”

“阅历?”翔云有点疑惑,低头沉思起来。

“是的,阅历!”

我告诉翔云,这“阅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阅读的经历和人生的经历。如果说,阅读的经历勉强可以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的话,那么,人生的经历却是无法突击的。为了能把这部小说写得更好,更具有感染力,你现在需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什么事?”翔云抬起头,迫不及待地问,发音仍然在颤抖。

“你愿意听吗?”

“愿意!”翔云坚定地回答。

“先放下!”

“放下?!”翔云疑惑的表情开始变成不满与不屑。

“是的,先放下!”

“……”

“能做到吗?”

“我觉得那是不可能的!”翔云几乎是决绝地说,双手交叉在了胸前。

“为什么呢?”

翔云又反复谈了他的创作动机,甚至有点儿语无伦次。

我接着问:你知道我为什么刚刚还跟你说“千万不要放弃”,现在却跟你说要“放下”吗?

翔云疑惑地看着我。

“请你想一想:‘放下’和‘放弃’有什么不同?”

我用曹雪芹写《红楼梦》曾经“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以及鲁迅先生“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跟他继续交流。最后告诉他:

“放下”决不是“放弃”!今天“放下”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拿起”!

我继续说:“现在请你再想想:能做到吗?”

“嗯,好像很难!”翔云抓了抓后脑勺。

“翔云,你真是太棒了!刚刚还在说‘不可能’,现在只是‘很难’了!这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呀!说明你很容易接受对你有用的建议!

“我理解你的难处,肯定会‘很难’的,不难才怪呢!

“不过我相信你,不管再难,你一定能做得到的!因为你是个有志少年,也是个明理的少年!”

3、“千万不要努力学习!”

我接着说:“翔云啊,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问题:假如你暂时把它放下了,是不是会多出很多时间?”

翔云说:“是。”

我说:“那你有没有想一想,多出的这些时间怎么安排呢?”

翔云说:“没有,我还没有想是不是能放下呢!”

我说:“那你猜猜看,假如让林老师来给你建议,如果你把它放下了,怎样安排多出的时间。你猜猜林老师会建议你怎样安排?”

翔云说:“这还用猜吗?肯定是叫我要努力学习了!”

我说:“不,恰恰相反!我要向你提的建议是:千万不要努力学习!”

翔云一愣:“为什么?”

我说:“因为你是个非常上进的少年!你看,你原来初中时的学习成绩是相当不错的,你报考了重点中学,但是因为某种原因,还差一点没能考上,所以你想用写小说的方式来证明自己是最棒的,所以你放弃了功课的学习,想写出一部一鸣惊人的小说。但是现实是,以你现在的阅历,要写出一部一鸣惊人的小说,暂时还有困难。那么,如果你暂时放下了写小说,一个心思又扑到学习上去,你心里一定会想:我这一个多学期已经掉了190多名,我一定要争取尽快把它补回来,我要尽快超过其他同学。这样一来,你的心情是不是又会开始急起来?

“有几句俗语:心急吃不上热豆腐,一口吃不成胖子,一镢头挖不成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你一个心思想又扑到学习上,想在短时间内赶回那190多名,甚至超过其他同学,一定很难实现,那心里一定会产生一种挫败感。

“所以林老师建议你:如果你放下以后,把多出来的时间分成三份:

其中一份,用来‘关注’学校的功课,上课听一听老师讲解,课前也可以看看书,想一想这些功课我到底能不能把它学好,有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但是记住,‘千万不要努力学习’哦!林老师只是建议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关注’学校的功课。

第二,我发现你近一年来,由于只顾写小说,跟老师、同学很少交往,也就是说你渐渐远离了朋友,成了一个孤独的探索者。但是人不能没有朋友,所以林老师建议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交朋友:(1)把你以前的老朋友找回来,重新恢复以前的关系;(2)看看你身边还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或者能说得话来的,可以成为新朋友。

第三,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你这部小说,我发现小说的主人公蓝翔有很多不良情绪:他矛盾、苦闷、孤独,焦虑,老想跟别人战斗,你看他本来的目标是要去探索宇宙奥秘,可是他在路上见到野猪就要斗野猪,见到野豹又要斗野豹,甚至见到蜜蜂也要跟它斗一斗。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因为对现实不满,想要发泄这个不满情绪的表现。一般情况下,小说主人公的某些情绪、性格特点,总会留下一些作者的影子,请你想一想:这个主人公蓝翔跟你有没有一些关系呢?”

翔云说:“林老师你说得太对了!这个主人公其实就是我自己啊,现实生活中我觉得我自己就是孤独、痛苦、无助的,没人能理解我,我也不理解他们。”

我说:“好,找到这些不良情绪就好了。现在我们要认识到这些不良情绪如果留在你心里,它会让你不开心,会影响你学习、生活和交朋友。所以现在林老师建议你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了解一下:这些不良情绪是从哪里来的?有些可能是从老师那里来的,有些可能是从同学那里来的,有些可能是从爸爸妈妈那里来的,也有些可能是你自己造成的。找到一个原因就把它拿掉一个,找到一个再把它拿掉一个,这样你就会越来越开心,性格也会越来越开朗,你觉得自己能做到吗?”

翔云说:“嗯,那我试试吧。”

我说:“好,祝你成功!”

十天后,翔云给我打来电话,很开心地告诉我:

“林老师,上次从你那里回来后,我尝试着调整了一下心情,用了些心思来关注课堂上的功课,我发现这些功课对我来说真的是太容易了。我发现很多题都简单得不得了。”

我说:“那好啊!说明你的理解能力是超出一般人的,拉下了那么久的功课,你还能感觉到当前所学的内容非常简单,真是了不起!不过你一定要记住林老师的话哦:千万不要努力学习!除了关注课堂上的功课,还有另外两件要做的事千万别忘了!”

此后,翔云几乎把写小说的事放在了脑后,一个心思就想着:功课、功课、上进、上进!

……

为什么短短两个来小时的谈话,能达到这么好的效果?因为我自始至终是站在孩子的同一边想问题。

(三)

站在同一边,引导孩子追求更高层次目标

春节过后,李强夫妇听朋友介绍,说我给孩子做心理辅导,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很有办法,便把两个孩子宏图、宏强带了过来,让我跟他们聊聊。两个儿子一个八年级,一个五年级。

听李强夫妇介绍,两个孩子寒假在家懒得要死,每天做不了半小时作业,一天到晚只顾看电视,玩游戏,要不就是跟邻居的孩子在外面追赶打闹。

两个孩子听了,低头不语,无精打采。

我说,我也喜欢看电视,喜欢玩手机,玩游戏。

我问他们夫妇,在外面做生意累不累?收入好不好?然后问他们,如果有一个更轻松的生意,不用那么累,也不用增加投资,收入还不减少,干不干?

他们说,当然干了!

因为他们做生意是跟厂家打交道,属于供货商这一类的。我说,如果有一天,你们供货的厂家跟你们说,从现在开始,你们不用送货了,原来你们每月的利润是多少,他们就给你多少,你们什么也不用干,只管在家吃喝玩乐就行了。你们高兴不高兴?

他们说,当然高兴了!

然后我话锋一转,说:“其实懒惰是人的天性,如果整天不用干活,都有好吃好喝,有钱花,谁不乐意?既然如此,孩子们辛苦了一个学期,难得有个寒假,就让他们轻松轻松,好好玩玩吧。”

这时,我看到两个孩子开始两眼放光,来精神了,便问他们在家喜欢看什么电视,玩什么游戏。然后我说,这些电视、这些游戏,我也喜欢。

讨论了一会儿关于电视和游戏的内容,我便问他们,看这些电视,玩这些游戏,是不是觉得很开心,很快乐?

他们说是。

我回头跟他们夫妇说,是啊,追求快乐也是人的天性,谁不想快乐呢?

然后我开始跟孩子们讨论:

有一群猴子,住在花果山,它们整天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一起在树林里上蹿下跳,追赶打闹,它们快乐不快乐?

孩子们说,快乐!

后来有一只猴子,发现自己跟别的猴子不一样,于是它跑了出去,它去干什么了?

它去学本领了。

它学了什么本领?

它学了十八般武艺,学了七十二般变化,学了跟斗云,分身术,学了很多本领……

我说,这只猴子,学了本领后,跟牛魔王称兄道弟成了好朋友;把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拿来当兵器,东海龙王也怕它三分;回到花果山教猴子们耍枪弄棒学本领,猴子们都尊他为大王。这时候,它快乐不快乐?

孩子们说,快乐!

那它的快乐跟花果山其它猴子的快乐有什么不一样?

孩子们说,它有成就感,它教猴子们学本领,猴子们的安全更有保障……

这只猴子后来大闹天宫。

在闹天宫前,是不是巨灵神都不把它放在眼里?闹天宫之后被封为“齐天大圣”,是不是托塔李天王都对他毕恭毕敬,太上老君、太白金星都跟他平等相待,连玉皇大帝都怕他三分?

现在这只猴子快乐不快乐?

他现在的快乐,跟花果山那些猴子的快乐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讨论,我们得出结论:花果山那些猴子的快乐,只是低层次的快乐,而且很难长久;“齐天大圣”的快乐,是有成就感的、高层次的快乐,而且更能够长久。

我们继续讨论:

他现在的快乐是怎样获得的?

你们要“齐天大圣”的快乐,还是花果山猴子的快乐?

要获得“齐天大圣”的快乐,以后应该怎么做?

两个孩子讨论得很有兴致,都说回家认真看书,认真写作业,不看电视,不玩游戏了。

我说,不对,看电视,玩游戏,也可以获得快乐,为什么不看不玩呢?电视还是可以看,游戏也可以玩,但是少看一点,少玩一点,做得到吗?

他们说,做得到!

于是他们商量好:上午做一个小时作业,看一个小时课外书,还要记阅读笔记;下午也是,做一个小时作业,看一个小时课外书,记阅读笔记;晚上,或者写作业或者看课外书一个小时。

然后我说,请你们爸爸妈妈督促,并且经常向我汇报。好不好?

他们齐声说:“好!”

最后,我跟他们说:今天跟你们聊得很开心,我听你们说话很流利,表达能力也很强,不知道你们朗读课文怎样?

他们说没带书。我说好办,就读这段话:

每个人都追求人生的快乐,但我追求的是“齐天大圣”的快乐,而不是花果山猴子的快乐。因为我知道花果山猴子的快乐只是低层次的快乐,而且很难长久,我也知道,要获得“齐天大圣”的快乐,必须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两个孩子按我的要求,津津有味地读了好几遍。然后我问他们:明白这段话的意思吗?

他们说,明白!

我说:“那好,你们回去把它背下来。回到学校以后,两兄弟比一比,看看谁是“齐天大圣”第一,谁是“齐天大圣”第二。好不好?”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好!”

回去的时候,我看到,他们一家子都很开心。过了几天,李强打电话告诉我,这几天两个孩子都很自觉。

前几天,李强打电话向我报喜:半个学期来,两个孩子表现好了很多,近期的考试成绩进步都很大。谢谢林老师!

我说,不用谢我,主要是因为你们配合得很好!

经典语录:每个人都追求人生的快乐,但我追求的是“齐天大圣”的快乐,而不是花果山猴子的快乐。我知道花果山猴子的快乐只是低层次的快乐,而且很难长久,我也知道,要获得“齐天大圣”的快乐,必须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04

站在同一边,要对话,不要对立

年前看到一个小视频(这个视频现在已无法复制过来了,想看的朋友可点击下面文章名进入观看:《女儿问爸爸:脾气不好怎么办?这个爸爸的回答暖爆了!》,上面是当时的一张截图)。

视频中,小女孩坚持说自己已经认识到错误,并请求让自己静一静;父母一方则坚持认为孩子态度不端正,还没认识到错误,一直大声批评孩子。双方僵持不下。

在两分多钟的对话中,小女孩有两个高频词:

“怎么样” 7次、“我想自己静一静” 3次。

一个理屈词穷的孩子,面对两个资深老练的成年人,仅有反复这一句“怎么样”无力地挣扎。

一对反复想要“证明孩子错了”的父母,和一个反复说明自己“已经知道错了”、想“自己静一静”的孩子。最后谁会赢?

赢的一方会有什么奖品吗?恐怕只有日渐疏远的亲子关系了。

输的一方会有什么教训呢?恐怕只有铺天盖地的挫败感了。

其实我们和孩子的每一次对峙,都是耗损。父母用权威武装自己,孩子用情绪保护自己。如果孩子和父母长期处于一种对抗状态,积压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最后可能会胆小、懦弱,或者抑郁,或者叛逆。

对立,是在不断重复地打着死结。

是为过去的错误而批评,还是为未来的成长而教育?

这,很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深思!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有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离异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离婚造成孩子的影响 1、父母离异是孩子心灵健康的杀手,而这十五年就是现如今高达30%离婚率的一个重要埋伏——这阶段因为父母离异而遭受了心灵创伤的孩子,长大后会加倍的不信任婚姻,这一代人的离婚率较之父辈...
    2021-09-18 阅读全文
  • 离婚后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离婚在现在越来越普遍,对夫妻、对孩子来说都是生命中一个重大的决定和转折。在生活中对孩子或多或少的也会造成影响。 1、孩子会有一些消极情绪,对于小孩子来说会伴有有深深的恐惧感,觉得其中爸爸或妈妈会不要自...
    2021-09-15 阅读全文
  • 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今,我国的离婚率是居高不下,离婚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了,特别是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离婚率都高达30%以上。离婚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毋庸置疑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父母离婚会对孩子产生伤害,...
    2021-09-18 阅读全文
  • 离婚了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真实的故事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经”。 小时候,大姨就离婚了,原因不是对丈夫有多不满,而是因为和婆婆相处不融洽。 比如,丈夫回家把赚来的钱给了婆婆,婆婆和其共处一室,却总是...
    2021-09-16 阅读全文
  •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 处于婚姻中的两个人决定离婚,必然是清楚对方已经不适合自己了,婚姻维持下去最多的还是伤害,所以才会做出离婚选择。离婚的时候很多人会想要分出谁对谁错,其实,不一定是错误导致离婚,大多时候是因为两人明白彼此...
    2021-09-18 阅读全文

离婚造成孩子的影响 1、父母离异是孩子心灵健康的杀手,而这十五年就是现如今高达30%离婚率的一个重要埋伏——这阶段因为父母离异而遭受了心灵创伤的孩子,长大后会加倍的不信任婚姻,这一代人的离婚率较之父辈...

2021-09-18 阅读全文

离婚在现在越来越普遍,对夫妻、对孩子来说都是生命中一个重大的决定和转折。在生活中对孩子或多或少的也会造成影响。 1、孩子会有一些消极情绪,对于小孩子来说会伴有有深深的恐惧感,觉得其中爸爸或妈妈会不要自...

2021-09-15 阅读全文

今,我国的离婚率是居高不下,离婚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了,特别是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离婚率都高达30%以上。离婚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毋庸置疑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父母离婚会对孩子产生伤害,...

2021-09-18 阅读全文

真实的故事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就叫“婆媳经”。 小时候,大姨就离婚了,原因不是对丈夫有多不满,而是因为和婆婆相处不融洽。 比如,丈夫回家把赚来的钱给了婆婆,婆婆和其共处一室,却总是...

2021-09-16 阅读全文

处于婚姻中的两个人决定离婚,必然是清楚对方已经不适合自己了,婚姻维持下去最多的还是伤害,所以才会做出离婚选择。离婚的时候很多人会想要分出谁对谁错,其实,不一定是错误导致离婚,大多时候是因为两人明白彼此...

2021-09-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