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孩子十大法则

发布时间:2020-12-08

教育孩子笔记。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教育孩子十大法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者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

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和方法,

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今天分享10条黄金教育法则,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01

鱼缸法则 心灵的成长需要自由

一家公司里,几条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好几年了,竟然还是那么小,于是人们认为,这鱼就是这种小个头。

有一天,鱼缸被打破了,因为一时找不到鱼缸,于是,就把他们养在院子塘里。没想这些鱼竟然长得很大。

鱼需要自由的成长空间,人更是如此。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选择,选择学校,选择衣服,选择玩具等等,我们常常帮孩子作出回答。因而,孩子没有选择,没有思考。所以,他没有创新思维,也不会有太多尝试。你可以让他学到很多知识,你却无法让他举一反三,也无法让他有更好的想像力。

02

强化定律 培养好习惯

人的习惯是被培养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而事实证明,一个好的习惯,会让人走向成功,或者拥有好的心态。

有一个鲸鱼实验。科学家有水里放一堵玻璃墙,鲸鱼和实物各放在一边。一开始,鲸鱼猛烈地撞击着玻璃,后来它终于发现,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段时间后,它不再撞击了。后来科学家把玻璃墙拆了,然而,鲸鱼还是如是有玻璃墙的一样,只在自己那边活动。

人的行为正如这个故事一样,在一段时间或一些重复的经历后,就被固定起来,就形成了习惯。研究表明,21天就足以形成一个习惯。当然,如果要改变一个习惯,也跟这个习惯形成的时间有很大关联,改变会更难,要花费更多时间。

所以,我们要注重孩子的细节,注重引导。一个好的习惯,就是一笔财富,他会享受一生的。

03

狼性法则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怎么样培养好奇心呢?

假设一个公园,没有假山或房子屏障,没有曲折的道路,我们从外面就能一览无遗,那你就不会对它有多少兴趣。相反,正是有了这些,我们才原意进去了解了解。这就是好奇心。

在教育界,有一个抽签教学法。学生对原有的学习内容容易厌倦,因而学习就变得消极。

在日本铃木老师的学生那里,这种情况也正在发生。寅次是位聪明的学生,他学什么曲目都比别人快很多学会。因而他不愿再多加练习。铃木老师知道,这对他以后能否成功很关键,没有得到巩固的课程,最终都无法学到更好。

正因为此,他对他的学生采用的抽签教学法。将所有曲目编号,每堂课,让学生都随机抽一个曲目。这样,寅次重新拾起了学习兴趣,因而也更努力地练习。

04

梦想法则 孩子的成长需要梦想

在一个关于“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的调查中,92.7%的学生是读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仅有7.3%的学生是周游世界、到外星球工作等回答。那么他们的想像力到哪里去了呢。

在一个实验中,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局长回答:没有经过研究,不能随便回答这个问题。

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他们哈哈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傻子就知道的问题;问到中学生,一尖子生回答是“零”,一个调皮生说是“英文字母O”,却遭到老师的白眼。

最后问到一年级小学生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是李谷一老师唱歌时的嘴、是老师发怒时的眼睛。

这个实验的题目被命名为“人的想像力是怎么样丧失的”,非常贴切。

当我们给一个未成年的孩子交待一件事时,不要急着教他怎么去做,你只需要告诉他应该做成什么样就行了,必要的,作一些安全方面的注意提醒。至于方法,让他们去想好了。而在这期间,我们只需要鼓励再鼓励。

05

南风效应 修正主义

南风与北风打赌,看谁的力理更强大。他们约定,看谁能把行人的衣服脱下来。北风冷冷地、张牙舞爪地吹,行人把衣服越裹越紧;南风出马了,它徐徐地吹,温暖地吹,直到风和日丽,行人都脱掉大衣。南风胜利了。

南风为什么胜利了呢,因为它让人们的行为是自觉的。这种启发人们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达到目的的做法,被称作“南风效应”。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任何错误,只要悔改,总可以回头。

当小家伙不小心把牛奶弄倒在地上时,妈妈温和地说:这真是个漂亮的牛奶海洋。并进而告诉孩子,牛奶海洋虽然漂亮,但地板却要受罪了,她跟孩子一起把地板擦干净了,并告诉孩子正确拿牛奶的方法。

心理学家说,一个错误一旦发生,就算再发火,它也发生了,我们要做的是,如何避免重复犯这个错误,并要收拾这个错误带来的残局。

另一方面,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他的一切都在尝试与成长的阶段,多加宽容,注重引导,不正是我们都需要的吗?而如果,孩子并不喜欢与信任你,你说的一切都很难凑效。

06

自然惩罚法则 让孩子自己承担过错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更应该做出榜样。

爸爸因来了客人,与客人倚着门聊起天来,这天的风很大,门几次被风吹天,埃迪的作业本被吹得哗哗响。

门再一次被吹开的时候,埃迪猛地把门关上。而这时,外面传来爸爸的痛苦声。满脸怒气的爸爸对着惊恐的埃迪,举起的手就要打下去了。而爸爸终于没打下去。

事后,爸爸对埃迪说:是我把手放在门的夹缝里,错误在我,为什么要打你呢。

教育,不光是口头说教,言传身教,影响不可谓不大。当埃迪长大后,他回忆,是爸爸告诉我,人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而不是迁怒于人。

07

罗森塔尔效应 对孩子进行积极期望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的心理学家,皮格马翁是古希腊神话的主角。这个效应,指的是一个积极的期望带来积极的结果的效应。

在皮格马翁神话里,他是赛甫路斯的国王,也是位雕像家。他爱上了自己的一尊美女雕像,他期待她能接受他的爱。他那执着的爱,感动了爱神,于是雕像活了,成了国王的妻子。于是有了今天的赛甫路斯人。

神话终归博人一笑。而罗森塔尔的试验,却得出了这个效应。他对两组随意组合的学生分别给予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后来,果真就是那样的积极或消极的结果。积极的期望,其实就是一种外界的支持。

在人的心目中,家人、朋友是这种支持力量的核心,家人、朋友的期望支持也更有塑造力。在你挫折的时候,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成人,对这种力量都非常期待。

反过来,缺少这种积极的期望与支持,他就变得消极,或者在挫折后一撅不振。

08

尊重法则 心灵的成长需要尊重

自尊是人生要学的第一个原则。

在一个老师的课堂里,老师拿出一本著名漫画家的书,告诉孩子们这本书里的故事,也叫孩子们自己讲一个故事,并让他们画出来。

虽然孩子们的故事很不成故事,画的也不成样,老师还是很认真地记下来,并将记下的故事跟画装在一起。

他告诉大家,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现在你们小,以后长大了,就能写出好的书来,也会成为伟大的人物。

要让孩子真正长大成人,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就“站着”,而不是“趴着”去仰视那些大人物。这种对等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有一个自信和健全的人格。

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独立的人,尊重他的隐私,尊重他的选择,尊重他的朋友,常跟他交流,多加尊重,合理引导,他就会得到更好的成长。

因而,当我们看到有大人在某些公园地铁售票处为孩子争着要少钱减票的时候,我们知道,你省下的仅仅是钱而已。

09

延迟满足主义 从小培养孩子的耐心wwW.yJs21.CoM

人有无耐心,表现出两个方向。一个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另一个是能够等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到来。这中间区别就在于,一个不等,一个可以等。这个等,就是耐心。

克制是可以培养的,个人建议自己一个人难做到,应该两人配合可多人配合去实现。有一个“三分钟游戏”。孩子不喜欢读书,只喜欢玩游戏、看电视。爸爸找来一个仿古的沙漏,而孩子非常想玩这个沙漏。

爸爸跟他约定:这个漏斗是古时的计时器,沙子漏完正好是三分钟,咱们一起看故事书,三分钟一到,你就去玩吧。

开始几次,孩子根本没看书,而是盯着沙漏看,等沙子漏完就去玩了;但爸爸并不气馁,多次之后,孩子慢慢的把视线转到书上来。再多次,孩子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要求延长时间,但爸爸坚持只看三分钟。很多次后,孩子就主动去看书去了。

三分钟,正是适合孩子的注意力的特点,三分钟之后,就打住,要经过很多次培养,形成习惯,这样,孩子就能做到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物了。

家长的恒心和耐心也得到了考验。

10

感觉剥夺 让孩子自己去品尝生活的滋味

心理学家发现:感觉是人最基本的心理现像,通过感觉我们才能获得外界的信息,才能适应环境求得生存。

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是智力和情绪等心理因素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应该让孩子积极感受丰富多彩的外界环境,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很多家长怕孩子吃苦受到危险,把孩子放在较好的环境里,这样孩子不仅会眼界狭小、心胸狭隘,而且因为缺少很多社会实践,对未来多变的社会环境将难以适应。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常常扮演着救火队员,但你却不知道,父母永无完法代替孩子经历人生,我们需要做他们的引导者。

我们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工作里来,让他们自己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或更多他们可以去做或愿意去做的事情,我们就让一个观众,看着他们自己成长。

教育孩子绝对不可简单粗暴,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亲子沟通的四大法则


1、不企图改变人,而是做一些事使对方想改变

相信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就会指责、唠叨、说教,我们常常想改变他人,其实当你把改变别人的心意放到自己身上,就会发现你的人际关系越来越融洽。我自己有很深的体会,在我儿子一年级开始,就是我一个人陪伴他长大,一开始我很容易情绪化和焦虑,好在通过我不断地学习成长,孩子爸爸也给予他非常有效的教育支持,当儿子青春期后,我学会了放手,我们沟通的时候甚至可以手握着手、看着彼此的眼睛,做非常深入的沟通,儿子觉得这样被深深理解很舒服,越来越信任我,甚至连他同学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会来向我请教。

有一句话我有很深的体会:“家庭教育的根本是父母的自我修行。”这六年来,我学习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各种疗法、NLP等。当我们沟通受阻碍了,我就会停下来学习和自我改变。

假设一个场景:有一天你下班,一进门就发现孩子坐在客厅电脑前敲键盘,这一刻你会做出什么反应?有一些妈妈说自己会大声吼,有的说自己会压抑住怒气。这个场景后来真的发生在我身上,我感觉到自己当时的愤怒和焦虑,深呼吸调整好然后走到了孩子身后,两只手轻轻搭在他的肩膀上,我不断调慢自己的呼吸,他扭过头一脸惊讶的看着我,提示我:“妈妈,2分钟(游戏还需要2分钟)。”我说:“好,你会自己停下来还是我提醒你?”他说:“我自己会停下来的。”我家孩子原本小学阶段有些内向,后来越来越自信,所以说,爸爸妈妈需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理解、支持。

2、自我表达不是目的,对方接受才有效果

很多爸爸妈妈自说自话,不在意伴侣或孩子有没有在听,有没有听进去,这样效果是很差的。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需要一些教练技术,比如:启发式的提问。我们要先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是不是可以认真的听我们说话,父母需要坚持:让孩子接受才是根本。

3、沟通中语言的作用只占7%,语调和身体语言决定最终效果

爸爸妈妈要注意自己在跟孩子沟通前后,自己的脸色和表情这些肢体语言,父母的脸色会决定孩子的情绪和家庭的精神氛围,你说话是微笑或狰狞的,这一定是两种效果。父母的好脸色使孩子有好情绪,是亲子沟通的前提。父母的自我觉察很重要,如果此刻自己是焦虑的不够冷静的,一定要调整好再沟通。

爸爸妈妈需要释放好自己的压力,如果感到问题严重可以去求助咨询师。父母愁云密布的脸会强化孩子的焦虑,这里有一些放松的技巧,比如做满足自己兴趣爱好的事儿,也可以深呼吸、冥想、静心、打坐、瑜伽、慢跑之类的,让自己得到释放,这样孩子也能更放松更专注。

我在孩子13岁之后逐渐放手,因为心理学有个说法:“孩子和父母有两次分离,第一次是脐带剪断(身体上的分离),第二次是进入到青春期以后(心理上的分离)。”在我放手之后,孩子的自觉能力、学习的主动性真的越来越好。

4、沟通双方都有拒绝沟通的权利,互相都需要尊重

感受孩子的情绪状态,这一刻愿不愿意和自己沟通,给孩子充分的尊重,甚至允许孩子沉默,这是父母需要学习的技术和艺术。先和爸爸妈妈分享关系的四种状态:信任、共鸣、亲和和安全。这个顺序怎么排呢?当环境是安全的时候,我们更愿意表达自己,所以顺序是安全、信任、共鸣和亲和。在沟通之前,我们要先学会改善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家长需熟练掌握的亲子沟通的四大技巧:

1、听孩子说话的技巧:亲子沟通从“倾听”开始

倾听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特别需要培养的能力。怎么听呢?首先我们要看着孩子的眼睛,身体微微前倾,尽可能坐在孩子的右手边,鼓励他把话讲完,我们要有很多耐性让他表达清楚自己的情绪及情绪背后的想法;

接着要给孩子一份理解,发现肯定的部分要及时给予肯定。听明白之后,还要复述一遍,要注意的是只是客观的复述他的话,不要加任何评判,尤其不能贴标签;

接下来做出自己的情感回应,也就是说出自己感受到的孩子的情绪感受,然后说:“宝贝你还有什么想告诉妈妈的?”结束的时候,问孩子:“可以了吗?”鼓励孩子更多的表达。

2、肯定孩子说话的技巧: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

孩子的自信品质的养成是6-12岁,这是建立自信最好的时期。我辅导的很多名牌的大学生,她们都说自己不够自信,我发现虽然她们都很优秀,但是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并不足够,所以我在这里要特别提醒爸爸妈妈,在家里要认真观察孩子,及时肯定孩子具体的表现,最有效的肯定包含以下六点:

1、肯定孩子的原始动机

2、肯定孩子的情绪

3、在孩子的话语中找出接受的部分加以肯定

4、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加以肯定

5、承认总有新的或者想不到的可能性

6、身体语言的肯定

3、“录像机”说话的技巧:只说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

有些爸爸妈妈习惯以我们主观的思维模式去判断孩子的行为,很容易做出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理解的评价,用“录像机”说话会让孩子更愿意去听,比如今天孩子晚回来了,有的妈妈会说:“你怎么这么晚回家?这么没有规矩?”这种是批判式的语言,而“录像机”说话会这样说:孩子,你回来了?已经快10点了,发生了什么?你愿意坐下来跟妈妈说说吗?”

描述的是当下的事实,然后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简单说来就是描述我们的观察:说出看到的和听到的,语气语调尽可能平和。“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4、处理孩子情绪的技巧:“接受-陪伴-分享-替代-练习”

孩子情绪的有效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1、交换式:孩子发脾气,我们就满足孩子的需求。

2、专横式:命令孩子停止情绪的发泄。

3、冷漠式:对孩子的情绪不理不睬,甚至关禁闭,对幼儿来说是严重的伤害。

4、说教式:不停地讲道理。

所以,对待孩子情绪的智慧处理方式有五个步骤:接受-陪伴-分享-替代-练习。

第一步是接受,先接受正在失控发作的情绪中的孩子。

第二步是陪在他的身边,比如拥抱、抚摸他的头、肩膀、后背,握着对方的手,这个时候要不断地做深呼吸,用心的感受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同时我们可以表达:“宝宝,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你刚才发脾气一定有你的理由,你不高兴可以发脾气因为家里是安全的,妈妈陪着你。”这样等待孩子平静下来。

第三步是分享,等孩子情绪平复之后,平静的和孩子做沟通:“你告诉妈妈,刚刚为什么生气了?”然后孩子说完后,我们要把他的感受说出来,再让孩子做更多的表达。

第四步是替代,我们要让孩子找到更多的可能性,一起想更多的办法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这样也可以促进孩子的思考。

第五步是练习,为了保证孩子能把事情办好,可以在家里做一个角色扮演,对幼儿来说,可能不只需要演一遍,甚至需要演三遍,通过练习让宝宝习得更好的处理方式。

家长与孩子和谐相处的三大法则


昨天,在南京拉萨路小学举行的“百步讲坛”上,著名心理专家、“陶老师”热线的创始人陶勑恒教授向前来求教的家长们传授和孩子和谐相处的法则和技巧。

陶老师向家长们传授了3个与孩子相处的方法:第一,别跟孩子讲太多道理。有的家长很欣慰地告诉别人,自己从来不打小孩,都跟他讲道理。可是家长有没有意识到,一味的讲道理让家庭缺乏温暖,生活就没有了乐趣。这样的家长经常用显微镜找错误,然后放大错误。其实小孩子最怕的也是家长找他谈心,小孩要是没有做好,会让他们感觉很对不起父母,思想包袱就一天天加大,所以对于犯错误的小孩做家长最好的做法是先打后揉。

第二,别动不动就让孩子保证。孩子的保证是没有用的,孩子说明天一定完成作业或者说上课一定认真听讲,这些话家长当时听了是很高兴,但是孩子到了明天还是原样,又来保证后天的事。家长和老师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让孩子保证上,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孩子的保证很容易会泡汤。所以,让孩子自己意识到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这样效果比较好,千万别让孩子厌学、厌校、厌师。

第三,别拿自己的孩子跟人家比。很多家长一讨论就认为自己家的孩子不如人家,这其实都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评价自己的孩子,而没有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明确的评价方法。

教育孩子,十大愚蠢行为要警惕!


教育孩子,十大愚蠢行为要警惕!

1、当着孩子面吵架

上榜理由―――对孩子来说,父亲是天,母亲是地,而当“天地大碰撞”时,留在孩子心中的是永恒的“天塌地陷”般的恐惧记忆。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2、对孩子说谎

上榜理由―――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但黑夜并不能染黑我们的心灵,而谎言却是世上最高效的心灵“染黑剂”。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3、带孩子横穿马路

上榜理由―――那看似不起眼的“冒险”,埋下的却可能是将来突破一切人间规矩的冲动。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4、对孩子的爱不稳定

上榜理由―――忽冷忽热的态度和行为,所导致的是孩子极不稳定的情绪和性格,从而也就注定了孩子极不稳定的命运。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5、硬让孩子说更喜欢爸爸还是更喜欢妈妈

上榜理由―――这种玩笑所付出的高昂代价,有可能是孩子终身无法修复的失落感和疏离感。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6、对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不平等

上榜理由―――这一看似无私而高尚的行为,实际上是另一种残忍。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7、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孩子比

上榜理由―――毁掉一个未来天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削足适履”地盲目与别人比较,它剥夺了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上天赐予的独特权。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8、忽视孩子的优点

上榜理由―――我们怎么看世界,世界就怎样呈现在我们面前。忽视孩子的优点,那么孩子就无法向你呈现优点,由此失去的可能是孩子今后人生发展的优势。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9、当着其他孩子面批评指责自己的孩子

上榜理由―――所谓“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这一貌似哲理的警句,在成人世界里都难以行得通,对孩子来说简直是混账逻辑!它打击的不仅是孩子的自尊,而可能是其一生的自信心。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10、父母相互“理所当然”互不谦让

上榜理由―――父母理所当然、互不道谢的接受,给孩子强烈暗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感恩的,理所当然的应该以我为中心。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家长溺爱孩子十大“典型”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包办代替

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10种溺爱的形式是比较典型的实例,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教育任性的成年孩子的十大方法


我最近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不是以前经常聊的小孩子不听话怎么办,而是怎么让成年以后的孩子听话的问题。我觉得有点意思,和大家来探讨一下。

问:孩子已经成年,但是任性,周围亲戚好友的建议是加大力度打击,要狠心快捷准确地驯服孩子,孩子的观念和家长的观念不一致的地方强行扭转,这可行吗?怎么做才可以改变孩子的想法?

答:其实对成年人,你爱用哪种方式就用哪种方式。触犯了法律自然有法律兜着,如果没触犯法律,你也别在意你和孩子的父母亲情。

可是话也不能这么笼统的说,那就来分析一下:

第一,其实这是一个特别笼统的问题,孩子已经成年,18岁是成年的概念,但不知道男女。按理论来讲,对18岁以后的子女,父母的养育责任基本完成了。

基本完成的意思就是,谁也不欠谁的了,孩子犯了事,父母不替他兜着了,父母犯了事,孩子也不用连坐。再有继续养着孩子、让他啃老的,那是你自愿,因为你想通过养着他让自己心里满足。有想要让孩子挣钱养着自己的,也是你们自己的家事,只要孩子愿意,无可厚非。

第二,任性也是一个特别主观的标准。

我记得我上大学报志愿的时候,实际未满18周岁,父母经过慎重思考建议我考金融经济类专业,可我真的不喜欢,他们发动亲戚朋友来找我谈,都说不通。对他们来说,我这算是任性。

如果我是一个拉拉,爱上一个女人,而父母就希望我找一个男朋友结婚生孩子,正正经经过日子,可我一点也不能勉强自己做出这种事,如果让我找个男人结婚,我宁肯去死。这样的标准也算是任性。

既然没说是哪种任性,那么我们总结为:只要和父母观念不一致,没按照父母的想法为人处世的就算做任性吧。——任着自己的个性心情嘛。

第三,父母的想法观念,问题里也没说清楚。其实中国现在特别多元化,既有一批人是从上个世纪封建社会直接活下来的,遗老遗少风特别清奇,也有一批人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上不听天下不听地,只听自己的,还有一批人想按照老美那一套方式生活,更有一批人是什么思想都接收一点儿,是一种混合体。问题里的“父母”究竟是哪一种想法观念?

说到底哪种观念不重要,因为都会被现在的社会包容。重要的是,这些“父母”知道自己是什么观念,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吗?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什么人,秉持着什么观念吗?

第四,每一代父母和孩子身上都有代沟,也就是不太相同的价值观人生观,这来自生活环境的差异。

在社会变化还不太大的时候,不涉及改朝换代,不涉及工业革命,不涉及互联网时代的时候,父母的经验对孩子是有直接作用的,只要社会环境没太大变化,人也就没太大变化,上一辈的经验直接传递到下一代身上,可以拿来就用。

可现在的父母和现在的子女之间,代沟不止差了一个世纪。我小时候家里没电话没互联网,上小学了才生平第一次看到电视,极其震惊。可是我要知道,我如果想要进入电视领域工作,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要走。

现在的孩子出生在手机电视电脑互联网在线学习网络诈骗的时代,他们的大脑受到的刺激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随手可以录一段视频,配上音乐剪成鬼畜,在B站就可能拥有成千上万的观众,他自己就成了一个电视节目制作中心。这样的代沟,“父母”们了解过吗?他们认真思考过吗?

第五,万变不离其宗。所谓的互联网时代是技术支持下的时代,人仍然是核心。如果“父母们”懂得人心,懂得人性,自然都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是“父母们”懂得现实的变化和人心吗?

我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尊重了父母的意见,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后来有了机会换工作,本着尊重父母的态度,我去征求意见,父母沉吟了:我对你们现在的工作也不太懂了,你自己决定吧。

父母这样的回应我也是震惊的,我终于明白他们把我当一个真正的成年人看待了,因为他们相信我可以做出符合我的现实生活的选择,他们承认他们有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已经明白,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如果这时候,父母还是非要我留在原来的单位,我无论产生什么糟糕的心情和经历,都会去怨恨父母——都怪你们。

而事实上,我换了几次工作,每次的心里都很轻松,我知道我的家人理解我支持我,即使遇到不如意的事,我们会抱团取暖,而不是非要让我做一种让我纠结的选择。

第六,前面说的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是我希望在不太强行的状态下,扭转一下这些“父母”的态度,他们能不能看到现实的变化和冲击?能不能看到现在社会巨大的变化?在没有人敢说很懂这个时代很懂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些父母怎么就那么自信自负自恋,认为自己一定是对的,一定是对孩子好的呢?连邓小平爷爷都在说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这些父母怎么就那么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呢?这些父母能不能把重点转移到加深对自己、加深对孩子的理解之上,和孩子平等地探讨一下彼此不同的观念,再说什么改变孩子,什么强行还是什么办法?

第七,无论说这些有用没用,父母们其实都可以“强行”去改变这个成年孩子。

就像我是作为一个路人,也可以强行去指责排队加塞的人,我对于我看不惯的事情,我有权利指出来,强行要求对方改变。更何况父母们呢,你们一直都有权利去干涉别人改变别人。这不是父母的权利,这是公民的权利。

同时,你们去做了,也要承担这样做带来的结果好吗?我强行要求一个排队加塞的人去重新排队,我认为我做的是对的,但是对方恼羞成怒把我暴打一顿,就算警察把他带走拘留,我也受到了身体伤害,这是我需要承担的结果。

父母们,强行去改变孩子的想法行为,可以!!!但之后,能承受,孩子带来更大的叛逆,带来更大的任性,或者带来萎靡不振、胆小畏缩、心理疾病、亲情疏离的可能结果吗?能承受的话,就去吧。

第八,在事实上,我们都在无形中改变其他人的想法,而且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潜移默化,就是站在制高点上,等待对方膜拜、全身心信任之后,心甘情愿做出的改变。如果你自己没有以德服人以理服人的能力,还是放下这个执念。

刚去世的霍金,全身肌肉几乎没有能动的地方,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他?因为他站到了物理学、哲学的最高点上,提出了没有别人能提出来的理论假设,征服了全世界。

所以,当你自己没有那个能力的时候,还想让别人按照你的想法做出改变,那几乎是妄想。

第九,父母和孩子之间比其他人的关系还要复杂。父母养育孩子是责任,父母爱孩子是天性,在孩子小时候,父母有管教的责任,但在这之外,很多父母忘记了,孩子也是一个人,也是和自己人格平等的人。

问题说的是成年的孩子,但是父母从孩子一出生就要建立“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的观念,如果没有这样的观念,所有因为孩子“任性”带来的困扰,其实都是父母自己的。

第十,最后再说一下方法吧,方法仍然是有的。

1)和孩子建立好的亲子关系是能够影响孩子的一个前提,孩子在天性上都愿意和父母保持一致,这是基因里就已经写好的。

2)理解孩子,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他也就愿意理解你。

3)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摆事实讲道理,只要孩子能真心听得进去,才有可能接受你的意见。

4)接受最坏的结果——孩子就是和你想法不一样,你还能不能爱他?还能不能接受他?你只是孩子的父母,不是孩子的人生指导师,孩子从青春期开始,就要去向外界寻找自己的人生榜样了,你能不能放下自己的自恋,放下自己的执念?让孩子去找他的世界?

5)找一个孩子真正信任崇拜的重要他人,来给孩子做工作,可能还有戏。

我忽然想起了很久以前看到王小波一篇文章,似乎适合放在这里,供借鉴: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王小波

我有个外甥,天资聪明,虽然不甚用功,也考进了清华大学——对这件事,我是从他母系的血缘上来解释的,作为他的舅舅之一,我就极聪明。这孩子爱好摇滚音乐,白天上课,晚上弹吉他唱歌,还聚了几个同好,自称是在“排演”,但使邻居感到悲愤;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吉他上有一种名为噪声发生器的设备,可以弹出砸碎铁锅的声音。要说清华的功课,可不是闹着玩的,每逢考期临近,他就要熬夜突击准备功课;这样一来就找不着时间睡觉。几个学期下来,眼见得尖嘴猴腮,两眼乌青,瘦得可以飘起来。他还想毕业后以摇滚音乐为生。不要说他父母觉得灾祸临门,连我都觉得玩摇滚很难成立为一种可行的生活方式——除非他学会喝风屙烟的本领。

作为摇滚青年,我外甥也许能找到个在酒吧里周末弹唱的机会,但也挣不着什么钱;假如吵着了酒吧的邻居,或者遇到了要“整顿”什么,还有可能被请去蹲派出所——这种事我听说过。此类青年常在派出所的墙根下蹲成一排,状如在公厕里,和警察同志做轻松之调侃。当然,最后还要家长把他们领出来。这孩子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姐姐、姐夫,对这种前景深感忧虑,他们是体面人,丢不起这个脸。所以长辈们常要说他几句,但他不肯听。最不幸的是,我竟是他的楷模之一。我可没蹲过派出所,只不过是个自由撰稿人,但不知为什么,他觉得我的职业和摇滚青年有近似之处,口口声声竟说:舅舅可以理解我!因为这个缘故,不管我愿意不愿意,我都要负起责任,劝我外甥别做摇滚乐手,按他所学的专业去做电气工程师。虽然在家族之内,这事也属思想工作之类。按说该从理想、道德谈起,但因为在甥舅之间,就可以免掉,径直进入主题:“小子,你爸你妈养你不容易。好好把书念完,找个正经工作罢,别让他们操心啦。”回答当然是:他想这样做,但办不到。他热爱自己的音乐。我说:有爱好,这很好。你先挣些钱来把自己养住,再去爱好不迟。摇滚音乐我也不懂,就听过一个“一无所有”。歌是蛮好听的,但就这题目而论,好像不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我外甥马上接上来道:舅舅,何必要快乐呢?痛苦是灵感的源泉哪。前人不是说:没有痛苦,叫什么诗人?——我记得这是莱蒙托夫的诗句。连这话他都知道,事情看来很有点不妙了……

痛苦是艺术的源泉,这似乎无法辩驳:在舞台上,人们唱的是“黄土高坡”、“一无所有”,在银幕上,看到的是“老井”、“菊豆”、“秋菊打官司”。不但中国,外国也是如此,就说音乐吧,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是千古绝唱,据说素材是俄罗斯民歌“小伊万”,那也是人民痛苦的心声。美国女歌星玛瑞·凯瑞,以黑人灵歌的风格演唱,这可是当年黑奴们唱的歌……照此看来,我外甥决心选择一种痛苦的生活方式,以此净化灵魂,达到艺术的高峰,该是正确的了。但我偏说他不正确,因为他是我外甥,我对我姐姐总要有个交待。因此我说:不错,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柴科夫斯基自己可不是小伊万;玛瑞·凯瑞也没在南方的种植园里收过棉花;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她有的是钱……听说她还想嫁个大款。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因为我外甥是个聪明孩子,他马上就想到了,虽然开掘出艺术的源泉,却不是自己的,这不合算——虽然我自己并不真这么想,但我把外甥说服了。他同意好好念书,毕业以后不搞摇滚,进公司去挣大钱。

取得了这个成功之后,这几天我正在飘飘然,觉得有了一技之长。谁家有不听话的孩子都可以交给我说服,我也准备收点费,除写作之外,开辟个第二职业——职业思想工作者。但本文的目的却不是吹嘘我有这种本领,给自己作广告。而是要说明,思想工作有各种各样的做法。本文所示就是其中的一种:把正面说服和黑色幽默结合起来,马上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激发孩子智慧十大亲子游戏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孩子都会被各种各样的游戏所吸引。而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像力、探索、冒险及未来处事方式的象征。

1、猜谜游戏

孩子对猜谜不但有兴趣,而且也能激发其推理及想像力,我们可以用“千根线、万根线,掉到水里就不见”猜“雨”这种方式;也可以用孩子喜欢的东西给一些线索,让他提出题目、推想答案。还可以用“比手划脚”的方式要孩子作答。

2.知觉游戏

“知觉”是一种将透过感官所获得的资料,再经过分析与解释的能力;知觉包括眼睛、鼻子、舌头、身体等感觉作用。我们可以让孩子分辨不同形状的物品,用触摸猜东西、尝尝各种调味品、玩配对游戏、辨认方向及方位;让孩子观赏及指认有背景的图片等活动。

3.扮演游戏

例如让孩子玩“扮家家酒”,鼓励他应用想像力自由扮演所喜欢的“角色”。父母可以提供一些线索,如给他一架飞机,假想他在空中飞行遭遇哪些飞鸟;给他一部金刚,让他跟铁金刚对话;给他一些医生的玩具,让他扮演医生看病的情形……

4.想像游戏

“想像力”可以使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在想像的世界里,孩子的思绪更加自由奔放;我们可以用“未来世界的交通工具或城市”为题,让孩子运用想像力描绘出未来的远景。

5.接龙游戏

许多游戏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如“文字接龙”:上班→班长→长大→……“绘画接龙”:一个主题大家接力画;“数字接龙”:1→3→5……“故事接龙”:从前有一个猎人……“动物接龙”:四只脚的如狮子→老虎→大象……空中飞的如老鹰、鸽子……

6.字词游戏

让孩子说出“同韵、音、部首、声调、笔画的字词”、“字头、尾相同的字词”、“用图画写字”、“用三个字词说(写)出不同的句子”,提供一些字词,如“火”字,让孩子自由联想,或说出可以用哪些字词来替代……

7.手指游戏

双手是我们的外脑,训练孩子的双手,有助于脑力开发;设计一些运用手指的运动,如“手语歌”、“甩手”、“捏泥巴”、“拼积木”等活动,让孩子能动动头脑、动动手。也可以用儿歌配合手指的动作,一边念儿歌一边运作手指。

8.躲藏游戏

跟孩子玩“躲猫猫”的游戏;把物品藏在家中一角,让他来找;在图案中藏着一些物品、数字等,让他找出来;带孩子到郊外,亲子共玩“大地寻宝”的活动;或在报纸上找出自己需要的“形容词”或“物品”等活动,都是藏物的游戏。

9.绘画游戏

从涂鸦到能画出图形,孩子绘画的兴趣一直很浓厚,他们以画画表达其未能以言语形容的感受、情绪。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画。用各种不同的材料,画在纸上、布上、板上……让孩子享受自由创作的喜悦。

10.观察游戏

让孩子观察树苗的成长,或红薯发芽,以了解造物的奥妙;由观察影子的变化,学习科学概念;由观察人类的表情,而能察言观色、善解人意;甚至参观各种展览、表演、户外郊游……等都是很好的观察活动。

除上述10种游戏外,尚有很多游戏如科学、概念、音乐、黏土、雕刻……等,都可以在平时用以激发孩子的智慧;在辅导孩子游戏时,应注意个别与团体游戏兼顾,以培养社交及合作遵守团体规范的行为。

喜欢《教育孩子十大法则》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亲子沟通的四大法则 1、不企图改变人,而是做一些事使对方想改变 相信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就会指责、唠叨、说教,我们常常想改变他人,其实当你把改变别人的心意放到自己身上,就会发现你的人际关系越来越融洽。我自己有很深的体会,在...
    2021-07-27 阅读全文
  • 家长与孩子和谐相处的三大法则 昨天,在南京拉萨路小学举行的“百步讲坛”上,著名心理专家、“陶老师”热线的创始人陶勑恒教授向前来求教的家长们传授和孩子和谐相处的法则和技巧。 陶老师向家长们传授了3个与孩子相处的方法:第一,别跟孩子讲...
    2021-04-13 阅读全文
  • 教育孩子,十大愚蠢行为要警惕! 教育孩子,十大愚蠢行为要警惕! 1、当着孩子面吵架 上榜理由―――对孩子来说,父亲是天,母亲是地,而当“天地大碰撞”时,留在孩子心中的是永恒的“天塌地陷”般的恐惧记忆。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2020-09-29 阅读全文
  • 家长溺爱孩子十大“典型”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
    2021-03-17 阅读全文
  • 教育任性的成年孩子的十大方法 我最近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不是以前经常聊的小孩子不听话怎么办,而是怎么让成年以后的孩子听话的问题。我觉得有点意思,和大家来探讨一下。 问:孩子已经成年,但是任性,周围亲戚好友的建议是加大力度打击,要狠心...
    2020-09-30 阅读全文

1、不企图改变人,而是做一些事使对方想改变 相信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就会指责、唠叨、说教,我们常常想改变他人,其实当你把改变别人的心意放到自己身上,就会发现你的人际关系越来越融洽。我自己有很深的体会,在...

2021-07-27 阅读全文

昨天,在南京拉萨路小学举行的“百步讲坛”上,著名心理专家、“陶老师”热线的创始人陶勑恒教授向前来求教的家长们传授和孩子和谐相处的法则和技巧。 陶老师向家长们传授了3个与孩子相处的方法:第一,别跟孩子讲...

2021-04-13 阅读全文

教育孩子,十大愚蠢行为要警惕! 1、当着孩子面吵架 上榜理由―――对孩子来说,父亲是天,母亲是地,而当“天地大碰撞”时,留在孩子心中的是永恒的“天塌地陷”般的恐惧记忆。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2020-09-29 阅读全文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的意思。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如果父母的爱流横溢泛滥起来,那也会“淹没”孩子的,这就是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

2021-03-17 阅读全文

我最近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不是以前经常聊的小孩子不听话怎么办,而是怎么让成年以后的孩子听话的问题。我觉得有点意思,和大家来探讨一下。 问:孩子已经成年,但是任性,周围亲戚好友的建议是加大力度打击,要狠心...

2020-09-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