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播撒重视的种子

发布时间:2020-12-03 幼儿园种子说课稿 幼儿园种子教案 幼儿园教案种子 育儿:播撒重视的种子PS: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探索,我觉得是对我自己育儿思维模式的一次颠覆。我做了一些有限的尝试,正在证明我这个探索结果的正确性。但同时,我也还有我很大的困扰,因为我已经种下了不少不适合孩子成长的种子,比如溺爱,比如严重限制,还需要花很多功夫补种重视的种子。

“小孩子不能惯”,这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一句话。而且,能说出这句话的,常常是那时候我心目中的“高人”。要么学历高,要么财力高,要么地位高,要么见识“高”。在他们看来,“惯”孩子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最不应该做的事。

也因此,这么一句话在我听来,特别有权威性和力量感,不容置疑,不可辩驳。事实上,我是很害怕这句话的。在我当妈妈之后,类似的话也曾经很被我拿来当重要的界限尺标。

**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去公园门口看那些摆在地摊上的玩具,有时候有看中的,他就非常想要。我买过两三次之后,就纠结了:他一要我就给买,那不是惯坏了他?于是我就开始拒绝。即使**伤心地哭,我也不为之所动。甚至有可能指责和批评他。我会振振有词地说:他每天要来看玩具,看了就要买,买了又不玩,他根本不是为了要玩,就是在浪费钱!而听者也会认同说:是的是的,孩子是不能惯!

但是,慢慢的,我又本能地觉得不对头。**要的玩具不过就是五毛钱,一块钱,最贵就是十几块钱。他是不一定会玩很久,但是,他买玩具的申请得到应允的时候脸上那种欢快,和被拒绝时的难过,都是那么真实。

买一个五毛钱的玩具,就算每天给买,我也能够买得起,为什么我就要拒绝孩子,让孩子失望难过?那句“孩子不能惯”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惯,我想是宠溺。我理解中的溺爱,是过度的爱,过度的为孩子负责,从而剥夺了孩子独立的机会,使孩子只长身体不长心智。

从这种理解来说,“惯”孩子确实很不好。只是,似乎大家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对于什么样的言行是溺爱,却常常辨识不清。

弄不清什么是溺爱,但是却很害怕溺爱导致的后果,很多家长就出现像我之前对**一样的行为:对孩子的愿望,要求,限制着满足。

那就容易出现一个情况,我们会有意无意地不让孩子太满意,不让孩子太顺心。甚至会觉得,孩子感受被拒绝的滋味是有必要的,这样他才明白珍惜。我们不敢大胆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不敢充分地爱孩子和重视孩子。

问题是,孩子不需要溺爱,但爱和重视,却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的心理营养。这个营养越充足,他的安全感就会越茁壮稳健。而安全感充足的孩子,在我看来是“天下能敌”的;假如父母不知道重视对于孩子的重要,因为害怕“惯坏”而减少甚至不给孩子重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值得,不被爱,而一个一直活在缺爱感觉中的孩子,内心就比较难以稳健,从而出现种种问题。

重视孩子和溺爱孩子特别容易混为一谈,但却有本质的区别。重视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爱,建立安全感,从而将孩子“送”出去,走向独立;而溺爱是反过来,会让孩子尽量地依附父母,从而把孩子“拖”住不撒手。

在我的观察中,溺爱孩子的父母特别多,而不重视孩子的父母也一样多。溺爱和不重视,都会导致孩子的内心有缺口。

到底什么行为是溺爱,什么行为是重视?

我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问自己:这是孩子的需要吗?还是只是你的需要?如果是孩子的需要,你能够满足得了吗?如果只是你的需要,你要通过“做”在孩子身上来满足吗?如果我确定那是孩子的需要而且我为他这个需要去行动,那我觉得是重视;如果我确定那只是我自己的需要而非孩子的需要,我觉得我是溺爱。

重视和溺爱还有一个区别是,重视孩子的需要,是我认真地倾听了,告诉孩子我听到了,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个需要,看情况来合理处理。处理可能是去满足他,也可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量后,温和并且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拒绝;溺爱则是只要孩子有发出“指令”,不管自己的情况如何,能力怎样,都去满足,满足不了还觉得自己不好,甚至是孩子没有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就按自己的意愿想当然地为孩子做。重视里饱含尊重,但溺爱里只有害怕。

举一个例子来说,现在,**提出愿望说想买一个玩具,我重视他这个愿望,就问他为什么想买这个玩具,他说他很喜欢,很想要,那我就看看这个玩具的价钱我能不能承担,如果能,我就给他买,如果不能,我就会和他解释,这个玩具你喜欢我知道,只是这个要花妈妈好多钱,妈妈有点买不起,通常情况下,**能够理解和接受。大部分情况下,**要买的玩具我都买得起,而我确认他是真的想要,我就给买了。有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不怎么提这方面的要求了,就算有时候提,我不同意,他也不会再哭闹而很快就接受了。

如果是溺爱,那就是,孩子提出要买一个玩具,但妈妈发现这个玩具的价格高得她买不起,就去借钱买,并且在买来后告诉孩子说:妈妈为了给你买这个玩具,借了一百块钱,欠了一个大人情,妈妈让你高兴了,你以后可要听话一点!

有人会说,孩子哪有知足的?他们都会有无穷无尽的要求,孩子提的要求,能满足的你都满足,他就会贪得无厌的,你不可能满足得完重视得清!

够了,就会停止要。这就像我们吃饭,饱了,就会停下来不再吃一样的自然。如果孩子的每一个意愿,我们都认认真真的做到了重视,孩子享受到的爱“饱”了,所谓“贪得无厌”的孩子其实并不会出现。不仅如此,孩子的爱和重视够“饱”,他就会用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做得很好,那就走向了独立。而让孩子独立,不是父母的希望吗?

相反,会让孩子贪欲难填的是溺爱。孩子“贪”,那只能说明他得到的还不够。或者是不当。或者是不对。他还是在一直在要。要治疗孩子的“贪欲”,爱和重视就是良药。

但有很多人根本不相信孩子有区分自己饱还是饿这人原本不容置疑的本能,在孩子还没饱的时候就着急着要撤掉他“爱的饭碗”,从而让孩子的内心一直营养缺乏,能量缺乏。

有人还会疑惑:要重视孩子的需要,孩子确实想要,父母也给得起,就给了,那孩子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都不需要自己去努力,来得容易,他怎么知道珍惜呢?

我的答案是:假如你种下一棵果树的树苗,并且特别希望这棵果树长大后结出很好很多的果子,那你是不是要先把这棵树苗好好浇灌好好照料,让它茁壮长成一棵树,再来期待它结出好果子?因为我们不会指望还是小苗的果树能结果。

同样,一个人当小孩的过程就是享受被满足的过程,他的一切愿望都是为了成长,他的愿望要被重视,这是他的必需,也是他的权利。这些权利得到满足后,才有办法考虑结果的问题。我甚至觉得,孩子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吸收爱和重视。因为这是他懂得珍惜、懂得关心人等一切品质的基础。一切品质的建设和树立,都得在这个基础之上来进行。

况且,被重视的感觉难道不好吗?一定是好的呀,那这很好的感觉,孩子会遗忘不珍惜吗?我觉得珍惜的品质是在父母重视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自然形成的。

反过来,如果在孩子的“得到”之路为设置障碍,不敢轻易满足,那么就影响了他的学习与成长(这个学习是指感受一切东西),好比一个孩子他本来是能够好好地专注地学习画画的,但父母怕他不懂珍惜,于是让这孩子为得到一根画笔而费尽心思,那么,这个得到画笔的过程,就影响了他学习画画的时间,精力,挫败了他的兴趣。

和不能惯坏孩子相并列的话是:孩子要从小养好规矩。这表面上很有说服力,但是相比孩子的需要而言,我觉得规矩是浮云。花儿的开放需要规矩吗?你会要求花儿怎么开,草儿怎么长吗?能要求得了吗?再者说,如果花儿草儿得到了足够的阳光和雨露,有了足够好的土壤(甚至只要愿意让其生长的地方,不必要多好),它们会不知道如何长吗?它们自然会有自己的生长方式,自然会去寻找,探索最适合自己的规矩。这就好比花儿会向阳一样。

有一个法则,叫“崔克坦”法则。来源大致是,在荷兰崔克坦市,有人曾在交通管理上做过一项非同寻常的实验:不使用交通标志会怎样?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非但没有交通混乱、没有事故频发,相反,行车安全好得出奇。由于人们无法机械地“见交通标志行事”,所以不得不更加谨慎地驾驶,小心翼翼观察四周环境,从而使行车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在人还是孩子的时候,有爱和重视当前提,孩子会自然地生发出规则,而不再需要大人设定太多的规则。就算不可能一点规则都不要,但我觉得这个规则可以很低,很少,很宽。

我也常常忍不住会给**设置很多规则。但我也时时担心,我这恐怕不是为了他多好,而是在限制他。当他感觉到走正路受限,自然就会走旁路,比如撒谎、欺骗、偷偷地来等等。

所以我还是想努力地给孩子大道。

所有的人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害怕没立好规矩,害怕孩子被“惯坏”。起跑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人的生命有起跑线的话,这个起跑线在我看来就是爱和重视。要给孩子爱和重视,那就先打开那些“不能惯孩子”之类的束缚,打破那些对孩子“贪得无厌”之类的害怕吧。虽然对于如何界定溺爱和重视我还有些模糊,但我相信,那也好过我直接以“不能惯孩子,孩子要讲规矩”一杆子打死孩子的需要的做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重视孩子的德育


都宠得爱不释手,但我们深知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养不教,父之过”,培养好一个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务。

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在营养和智育方面应该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孩子的成长仍受诸多因素影响,良好品德的养成也就起到了举足重轻的作用。首先,家长是孩子行为的被模仿对象,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的影响最大,所以我们努力需要为其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在平时的交谈中杜绝一切粗话、脏话,多使用礼貌用语,比如奶奶帮孩子盛饭、夹菜时孩子说声“谢谢奶奶”,爷爷给孩子洗脸、洗脚时说声“谢谢爷爷”,当然,孩子给我们拿毛巾、递筷子时我们也说声“谢谢”,让孩子在健康和睦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现在孩子已经懂得在开饭前喊家里人吃饭了,我想一个懂礼貌的人应该更容易被别人接受。其次,孩子也有自尊,同样需要得到尊重,家长总是在自家孩子面前说他不好,不如别家孩子听话,孩子的心里肯定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当孩子又学会了一首儿歌、一段舞蹈或吃饭特别快的时候我们会给以表扬和奖励,提高孩子积极性和自信心,也提高了家长在他心目的中形象,何乐而不为呢。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为家长,我觉得不能为孩子护短,家长的护短,会导致孩子从走向歪路,甚至会导致他走向犯罪,小孩子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事,我们也要学会批评他,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我们绝不能妥协,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道理讲不通时偶尔打打小屁屁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


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幼儿认识并体验高兴、喜欢、害怕、吃惊、热情、厌恶、气愤、好奇等各种情绪和情感,鼓励幼儿把内心的全部体验表达出来。

除了关心亲人之外,家长还要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让孩子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还可以利用游戏启发孩子的同情心。

平平从幼儿园回到家,要把刚学会的儿歌念给妈妈听,妈妈连忙放下手中的事情,并邀请全家人一起专心地听,听完之后热烈鼓掌。平平十分开心,他主动帮妈妈搬椅子,拿筷子。

亮亮从幼儿园回到家,兴奋地对爸爸说:“我得到小红花了!”爸爸正在看书,头也没抬,淡淡地说了一声“好”,亮亮失望地坐在小椅子上,一下子没了精神。

平平妈妈的热情使平平"受关注"的需要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积极情绪立即成为他为妈妈做事的动力。亮亮爸爸的冷淡使亮亮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由此产生的消极情绪使他无精打彩。可见,幼儿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情绪控制的。因此,幼儿情感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过程。

3-6岁幼儿的情绪情感具有外露、不稳、容易变化等特点,情感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幼儿逐步做到情绪稳定积极,情绪认识准确、表达恰当,并促进高级情感的萌发。幼儿情感教育要全面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多利用大自然、生活情境和艺术作品对幼儿进行熏陶。除了渗透和熏陶之外,还可设计一些专门的游戏活动进行培养。

下面结合幼儿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介绍一些常用方法和游戏活动:

1.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认识和体验,并学会用恰当方式表达出来。

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幼儿认识并体验高兴、喜欢、害怕、吃惊、悲伤、厌恶、气愤、好奇等各种情绪和情感,鼓励幼儿把内心的体验表达出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准确地表达各种情绪,给孩子提供模仿的榜样。如对孩子说:“你真乖,妈妈很爱你。”“你现在不听话,爸爸生气了。”“奶奶生病了,妈妈心里很难过。”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认识情感,父母还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游戏,下面是一些可供参考的形式。

情感图片排队

目的:帮助幼儿认识各种基本情感:快乐、悲哀、生气、害怕、厌恶、激动等。

材料:若干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图片,每种图片能表现出一种基本情感。

过程:

①把图片摆在桌子上,和孩子讨论图片上的人的情绪和情感。

②让幼儿找出哪张图片的人是生气的、悲哀的、高兴的等;让他们把所有类似情绪的图片放在一起。

③让幼儿把3张或3张以上的图片按情感强弱的程度排列,例如快乐、比较快乐、很快乐。

半边脸

目的:帮助幼儿认识情感并使幼儿理解他人的情感。

材料:若干从杂志上剪下来的面部图片;硬纸板、胶水。

过程:

①把图片粘在硬纸板上,再把每张脸剪成两半。

②让幼儿看每幅图片的一半,然后让他猜那个人是什么情感;再让他看另一半,看看孩子的理解是否准确;最后把两个半边脸拼到一块。

情感之声

目的:帮助幼儿理解情感并清楚地意识到别人的情感。

材料:录音机、“情感之声”磁带。

过程:

①录下幼儿表达不同情感的声音,如气愤的吼叫、悲哀的哭泣、快乐的大笑等。也可以录下用不同情感表达的同样一句话,如“喂,你瞧。”“他过来了。”

②让幼儿判断每种声音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2.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好吃的先给他们吃,好玩的先给他们玩,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不会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自私冷漠。因此,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是当今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家长来说,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和家人。一个连父母都不关心的人,很难谈得上如何关心别人。

我们来看婷婷父母的做法。从婷婷2岁开始,父母就要求她在吃东西的时候,第一口必须是爸爸或妈妈先吃,如吃苹果时要求女儿:“婷婷,让妈妈先咬一口。”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教育孩子,吃东西时要想着父母吃了没有,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等婷婷3岁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们都发现她比别的孩子更有同情心,更懂事。

我们来看另一位母亲如何成功地对4岁的儿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她儿子有一个坏习惯,总是只穿着袜子满屋乱跑,打过骂过都不解决问题。有一天,小家伙又把袜子踩得脏脏的,坐在地上玩玩具。妈妈压抑住心中的怒火,装做没看见。她来到孩子身边,微笑着说:“孩子,玩啥呢?让妈妈看看。”边说边蹲下身子,突然她痛苦地呻吟起来,做出很难受的样子边捶背边叹气。儿子吓了一跳:“妈妈怎么了?”“唉,妈妈今天累坏了,腰酸腿疼。”“我给你捶捶。”儿子站起身来。就在他伸腿的一刹那妈妈瞪大眼睛轻声说:“儿子,你的袜子怎么这么脏?这下妈妈又要累坏了。”儿子吃了一惊,迅速收回双脚,怯怯地看着妈妈,妈妈继续装着很难过地说道:“再累也不能让我的好儿子穿脏袜子呀。唉,要是儿子爱妈妈一点,我也可以少累点呀!”孩子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我要爱妈妈,我不累妈妈了,再也不穿着袜子到处乱跑了!”从此以后,这个孩子真的没有再穿着袜子在地上乱跑了。情感教育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除了关心父母之外,家长还要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让孩子学会关心和同情他人,如在路上看到一个更小的孩子在哭,可以启发孩子:“小弟弟很伤心,你怎么安慰他呀?”碰到他人乞讨,让孩子给一些零钱。家长还可以利用游戏启发孩子的同情心。

你生病了吗

目的:体验并表达不幸,学会关心和安慰别人。

过程:

①请孩子在小被子上躺下,让他假装生病,回想自己生病的情形并表现出来。

②父母和其他家人轮流用温柔的态度和轻轻的动作做一些照顾病人的事情,询问孩子的感受,并安慰他。

③换父母或其他家人假装生病,让幼儿进行安慰和照顾。

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则让他们轮流扮演生病者和安慰者效果更好。

3.初步萌发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包括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等,例如在集体生活中的快乐、劳动之后的高兴等。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例如发现问题时的惊讶、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和欣慰等。美感是对美的体验,既包括对自然景色、艺术作品的喜爱,也包括对脏乱现象的厌恶和不满。

例如,有个大班的老师为了让孩子辨别乐音和噪音,培养美感,在一次上课时,准备了两盘录音带,一盘事先录上美妙的音乐,另一盘则即时录制噪音。“请小朋友把椅子搬到老师这儿来。”老师站在已经开始录音的录音机旁边对孩子们说。于是,讲话的声音、椅子碰地的声音、椅子碰桌子的声音都录在了磁带上。待孩子们坐好后,老师便把一段美妙的音乐放出来。当孩子们正陶醉时,改放刚录制的嘈杂的声音。听着,听着,孩子们捂上了耳朵。于是,老师又放了一段优美的音乐,孩子们捂着耳朵的手又放下来了,脸上露出了笑容。然后,老师让孩子们谈谈刚才的感受……从此,班上的喊叫声、吵闹声少了很多。这是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通过直接对比,使孩子对美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验。这种对比的方法家长也可以借鉴。

育儿知识: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教育


旗龙是我们班上比较听老师话的小男生,平时也喜欢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近因为家里有事,跟着爷爷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等再次回到幼儿园时,我发现旗龙变了,变得不再听话了,坐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了,还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吃手指、跷二郎腿以及午饭过后不出去散步而是躲在厕所和其他小朋友打闹,当时说了管事,可一会就又恢复原。

为了让旗龙变回以前的乖宝宝,我找到了他的妈妈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回老家的这段时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少了很多约束,爷爷又很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才养成了现在这些坏习惯。家长听后也很着急,询问老师现在该怎么办?通过商量,我们采取了家园共育的教育方式。

在家里,父母找爷爷交谈,让爷爷认识到这样放任下去对孩子成长的危害,然后统一战线,严格要求,做得好有奖励,做的不好则批评,再者父母不再包办所有,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幼儿园老师则在他的周围安排几个常规习惯好的幼儿,带动旗龙向好的方向发展,平时活动课上老师多关注他,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指出来,帮助他一起改正。

经过大家一段时间的努力,旗龙又变回以前的样子了。而且变得更加懂事了。家长也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也深刻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无小事,孩子成长路上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育儿观念: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教育


旗龙是我们班上比较听老师话的小男生,平时也喜欢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近因为家里有事,跟着爷爷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等再次回到幼儿园时,我发现旗龙变了,变得不再听话了,坐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了,还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吃手指、跷二郎腿以及午饭过后不出去散步而是躲在厕所和其他小朋友打闹,当时说了管事,可一会就又恢复原。

为了让旗龙变回以前的乖宝宝,我找到了他的妈妈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回老家的这段时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少了很多约束,爷爷又很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才养成了现在这些坏习惯。家长听后也很着急,询问老师现在该怎么办?通过商量,我们采取了家园共育的教育方式。

在家里,父母找爷爷交谈,让爷爷认识到这样放任下去对孩子成长的危害,然后统一战线,严格要求,做得好有奖励,做的不好则批评,再者父母不再包办所有,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幼儿园老师则在他的周围安排几个常规习惯好的幼儿,带动旗龙向好的方向发展,平时活动课上老师多关注他,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指出来,帮助他一起改正。

经过大家一段时间的努力,旗龙又变回以前的样子了。而且变得更加懂事了。家长也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也深刻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无小事,孩子成长路上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相关推荐

  • 播撒爱的种子作文汇编 播撒爱的种子作文 篇1微微的风吹拂着我,我享受着茶的清馨和书的乐趣。《播撒诚信的种子》这一书像磁石般吸引着我,给我带来非同凡响的感受,使我深刻的意识到诚信的重要。书中有篇文章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文中这样写道:七年级的300余名学生与老师们签署了一份特殊的“诚信协议”。学生们保证了在无人监考的考...
    2024-11-25 阅读全文
  • 育儿:重视孩子 育儿:重视孩子经验分享:不管是拒绝还是同意,对孩子的意愿,都要重视 有一个周末,**和他爸外出,看到了小仓鼠,强烈要求购买一只回家,但是遭到爸爸的拒绝。 此后,**就对买仓鼠一事念念不忘。第一回,我用...
    2020-11-04 阅读全文
  • 播撒诚信的种子读后感(合集5篇) 千万不要错过“播撒诚信的种子读后感”它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作品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来写一份读后感记录一下我们的心中所想,作品的读后感哪些方面是让你印象深刻的呢?为了方便阅读请把本页加入到收藏夹中!...
    2023-08-05 阅读全文
  • 重视孩子的德育 都宠得爱不释手,但我们深知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养不教,父之过”,培养好一个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务。 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在营养和智育方面应该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每...
    2020-10-21 阅读全文
  • 为孩子播撒种子未来可期的句子摘录(60句) 对未来充满向往才能走得更加有激情。如今,许多人都有着良好的心态,关于未来可期的句子也越来越多。你知道关于未来可期的祝福句子有哪些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为孩子播撒种子未来可期的句子”,仅供参考。...
    2022-06-19 阅读全文

播撒爱的种子作文 篇1微微的风吹拂着我,我享受着茶的清馨和书的乐趣。《播撒诚信的种子》这一书像磁石般吸引着我,给我带来非同凡响的感受,使我深刻的意识到诚信的重要。书中有篇文章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文中这样写道:七年级的300余名学生与老师们签署了一份特殊的“诚信协议”。学生们保证了在无人监考的考...

2024-11-25 阅读全文

育儿:重视孩子经验分享:不管是拒绝还是同意,对孩子的意愿,都要重视 有一个周末,**和他爸外出,看到了小仓鼠,强烈要求购买一只回家,但是遭到爸爸的拒绝。 此后,**就对买仓鼠一事念念不忘。第一回,我用...

2020-11-04 阅读全文

千万不要错过“播撒诚信的种子读后感”它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作品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来写一份读后感记录一下我们的心中所想,作品的读后感哪些方面是让你印象深刻的呢?为了方便阅读请把本页加入到收藏夹中!...

2023-08-05 阅读全文

都宠得爱不释手,但我们深知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不容忽视,“养不教,父之过”,培养好一个孩子是父母不可推卸的重要任务。 如今的社会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在营养和智育方面应该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每...

2020-10-21 阅读全文

对未来充满向往才能走得更加有激情。如今,许多人都有着良好的心态,关于未来可期的句子也越来越多。你知道关于未来可期的祝福句子有哪些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整理的“为孩子播撒种子未来可期的句子”,仅供参考。...

2022-06-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