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随笔:给她孩子般单纯的爱

发布时间:2020-11-30

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育儿随笔:给她孩子般单纯的爱”,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育儿随笔:给她孩子般单纯的爱

“豆豆,吃山楂片吧?”

我刚把山楂片拿出来,豆妈就赶紧摆手,身子极力地往后缩,“我们不吃,我们不吃”。

麦苗,当然毫不客气了,一把抓过来就放到嘴里,吃样让人看着就眼馋。

我看得出来,豆豆很想吃。她看了看妈妈的脸色,又看看山楂片。豆妈说:“你想吃吗?想吃就拿着。”豆豆伸手接了一片,又伸另一只手接了一片。

妈妈说,你谢谢阿姨。豆豆点点头。

妈妈说,你手脏,我喂你。豆豆不肯吃,妈妈只得还给孩子。

说话间,豆豆趴在妈妈肩上,偷偷地吃了起来。妈妈很生气地说:“羞不羞,还偷着吃,妈妈喂你怎么不吃?”孩子不吃了,把头深深地埋在妈妈怀里……wWw.YJS21.Com

豆豆是隔壁院里的孩子,常常和麦苗一起玩耍。

她比麦苗大三周,细白皮肤,圆眼睛,尖下巴,声音娇娇弱弱的,虽然也是短发,但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女生。我很少听见她说话、大笑,总是怯怯的、很害羞的样子。

妈妈对她管教很严,不准吃手,不经大人允许不准吃别人东西,不准在地上乱摸乱抓,我总是看到她在说孩子,这也不许,那也不许。

我们家麦苗就“特没规矩”,尤其在吃上,办过的糗事不计其数。

一天下午,我和麦苗到隔壁院玩,碰见豆豆和奶奶。一会,豆妈从楼上下来,带了一保鲜盒的樱桃。天呐,看麦苗,跑得比豆豆还快。领了两个樱桃后,我硬从手中抢过来,把核拨了出来。就这样,厚脸皮的麦苗一直和豆豆比着吃,毫不示弱。怕吃多了不好消化,豆妈赶紧收起来,藏在了豆豆小推车的下面。麦苗吃完手里最后一个,见没有人给,就撅起屁股钻到小推车下面去找。豆妈赶紧拿出来给她抓了一把,还抓一把硬往我手里塞。我怕麦苗吃多了,趁她吃完之前走了。

尽管麦苗吃过她们家无数东西,但豆妈总是很客气,尽量不让豆豆吃我们家的东西。我很是纳闷,闲聊时,问她原因,她说:“孩子要从小养成不吃别人东西的习惯,要不长大了容易被别人骗走。”

是吗?我怎么从来没有这么想过呢?孩子这么小,她能分得清你的、我的吗?她现在还没有走上社会,就开始提防以后被人骗?社会是很复杂,但有些事情,孩子长大了慢慢就会明白了,何必这么小的时候就让她学会不信任别人呢?孩子就是贪吃,那是天性啊,何必这么小就开始让她学会克制呢?她还只是个一岁多的孩子啊。

有一次,在公园,麦苗正往前跑着,忽然不走了,停在一个吃面包的小哥哥面前,两眼直盯着人家的面包。我拉也拉不走,忙从包里掏出饼干,没用。哥哥的奶奶反倒比我还不好意思,非得让他掰一块面包给妹妹。哥哥真的好懂事哦,竟然分了一小块给麦苗(这对孩子来讲十分不易啊)。麦苗美滋滋地吃了起来。我说你谢谢哥哥,小家伙很知足地点点头。我忙把饼干拿来分给小哥哥,和奶奶一起夸他是个好孩子。

我没有担心小哥哥的食物是不是不干净,对方奶奶也不会趁机教育孩子别吃亏了,这样的猜疑和计较,只有成人世界里才会出现。我甚至为这样的分享与交换感到万分愉悦,这种陌生人之间的友好与信任,将会给孩子的心灵成长营造多么美好的环境啊。

在一些育儿博客里看到,一些妈妈努力把女儿培养成淑女,不准大笑,不准大声叫喊,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要像个公主一样高贵地生活。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要从小就给孩子套上一个模子,一定要让她长成你想要的样子。不吵不闹的那还叫孩子吗?高贵的是心灵,而不是那些无足轻重的规矩。那些所谓的规矩,长大了慢慢告诉她也不迟。

麦苗是个十足的疯丫头。光脚在屋子里跑,在院子里的地上爬来爬去,爱疯笑,常常笑得口水都流出来了。我这个疯妈常常和她一起搞怪、玩闹,笑到脸酸、肚子疼。养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怎么舍得放弃享受这人生中难得的美好时光呢。

忘掉成人世界里的复杂,让心灵和孩子一样单纯,再次和孩子一起经历成长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心得:给孩子足够的爱


育儿心得:给孩子足够的爱

洋洋马上就满五岁了,这五年的育儿的道路当然不会一帆风顺,在孩子的成长中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教训,总结一下,我觉得一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家长不能随便打击孩子自信心,不强加自己的期望在孩子身上,鼓励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管他是否天资过人,我们都愿意让孩子选择做他自己,允许他展现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无条件支持他们。但也要适时批评指正,正向沟通,让孩子偶然从自己的世界抽离出来听听家长想法。这个度要慢慢揣摩,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二、对孩子说慢慢来,更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肥沃的空间,静候孩子慢慢成大,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只有坚强的父母,才能不顾同龄人的眼光,始终坚持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让孩子在恰当的年龄做最合适的事。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慢慢的成长。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方面,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坚持坚持再坚持,相信你的内心,博学多识教育方法和经验,总有一天会看到你的教育成绩和孩子成功的那天!

三、给孩子足够的爱,高质量陪伴孩子。我们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孩子,无条件的去爱他,放下心中对孩子的期待与评判,只做好自己该做的,用心去爱他。我们可以放下成人的思维模式和身段,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尽可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呵护和陪伴,也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我们可以给孩子多一点耐心,尝试去真正理解孩子,学着感受他的想法,和孩子做朋友,做孩子成长的伙伴!

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与生俱来有其独特的生命气质。在教养孩子时,家长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可能会迷失在随大流的教导方式之中,按大多数人认为对的方式去要求自己的孩子。但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育儿方法。

育儿观念:给孩子更多的爱


育儿观念:给孩子更多的爱

转眼孩子就六周岁了,也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了。相比较三四岁的时候,她现在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不是完全服从于大人的指挥了,也就是俗称的第一个叛逆期了。因为我跟她相处的时间较多,有段时间只有我和她两人,生活中难免会有争吵,多数是我希望她动作能快速一点,她却有点慢吞吞。其实,慢是孩子的天性,她没有那么强的时间观念,也不会理解为什么妈妈要那么着急。虽然我会责备催促她,但效果不大,该慢的还是很慢,丝毫没有因为我催促而有所改善。慢慢地我也发现,如果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采取鼓励和奖励的方式和她交流,她会更好更快地完成自己的事情。加上平时看到的一些育儿理念,讲到孩子就像一只蜗牛,而家长要适应带着她慢行。她慢有她的道理,她正一步步适应自己做人的方式、脚步,好的习惯并不是生来就会的。这一孩子和家长的矛盾,家长可以理解为孩子的叛逆,不听话。其实不然,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应该是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听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对自己提提意见,这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一天吃饭时,孩子拿着一张纸,假装上面列了爸爸妈妈的缺点,她来读出来。其实都是她自己心里想的。大方向是爸爸没有缺点,妈妈有。从第一条开始,说出了妈妈十几个缺点,妈妈都要崩溃了。。。可是仔细一听,总结得很对。妈妈是真的要好好改改了。饭后陪她练琴,一般我会强迫她练多少遍,那天我改了,我说:“你累了就休息会吧。”她说:“真的吗?”我说:“是啊!你都指出了妈妈那么多缺点了,妈妈当然要改正了。”她很开心地说:“妈妈,我不累,我再练一会。”因为我们多了沟通,孩子学习起来也主动,家长也不用苦口婆心地劝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说,多沟通,多关爱,亲子关系会更上一层楼!总体来说,给孩子更多的爱,用爱解决各种难题,孩子会更健康快乐地长大~

育儿观念:给孩子适宜的爱


育儿观念:给孩子适宜的爱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有一大群人呵护着,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所有的爱于一身。由此可见,现在的小孩有多么的幸福。每次我都会开玩笑的说:我现在有去儿童公园玩,有去游乐园玩,有去哪里旅游,都是沾我女儿的光呀!正因为有如此之多的爱,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把握好这个爱的尺度,不应该给孩子过分的爱,过分的爱那就是溺爱。当然无论是适宜的爱还是过分的爱那将都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重大的影响。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母,经过几年的育儿经历,谈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不仅要把握爱的尺度,还要保证不偏爱哪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两姐弟吵架那是经常的事情,比如回家坐在车里面,姐姐喜欢站中间,那么弟弟也会抢着站在那里,这时就会发生冲突了,对此我们可能会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让两姐弟轮流着站;2、跟姐姐商量,平时你站的时间多,弟弟不怎么站,让弟弟站一会吧;3、把弟弟抱起往窗外看,让他关注别的事物;4、两姐弟一前一后的站着。无论从哪种角度来思考,我们都想尽量保证不偏私任何一方。对于孩子来讲,大人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如果偏向一方,另一方就会想爸爸妈妈不喜欢我,这样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

二.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孩子在幼儿时期,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新鲜,想法也很新颖,所以我们不应该限制他们的一举一动。就如画画一样,让孩子自由的发挥,不要按部就班的画,这样反而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个自由的空间也是相对的,孩子不知道哪个对他们是安全的,是正确的,所以在这过程中家长还需要一定程度的引导。

三.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尝试着自己做。在家里简单的衣服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穿,简单的洗漱可以让孩子自己洗,简单的整理可以让孩子自己整……尽量试着自己动手做起来,到最后穿的不对、洗的不好,整的不好,家长再去改善。这样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对孩子在学校里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是有帮助的。

四.家长应该将好的一面表现给孩子。幼儿时期的孩子很会模仿别人。我的女儿看妈妈穿着裙子,她就会说:他*的裙子好漂亮,我也要买一条这样的裙子;听着妈妈穿的高跟鞋的响声,她就会说:妈妈我也要穿高跟鞋。连我那两周岁不到的儿子都经常看姐姐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以上的种种说明家长在孩子面前的表现,孩子都看在眼里,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着他们的人生,因此请不要把自己坏的一面表现给孩子。

总而言之,孩子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肯定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对此我们应该对好的事情加以肯定,对不好的事情及时帮助改正。幼儿时期的孩子还小,我们家长应该正确的指引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每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对孩子的爱不能没有限度、没有条件、没有前提,所以请选择有助于孩子成长的爱。

育儿观念:尊重孩子,给孩子适宜的爱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父母也是孩子的永远的老师,爱孩子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本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爱,这种爱把握适度,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地助推作用,将对其终身发展起着有益的影响。那么怎样给孩子适度的爱,让孩子能感受和理解你对他的爱呢。随着全国学前教育《3-6岁儿童发展指南》宣传月的到来,让我们一起学习,重温,反思“爱”的教育,把脉“爱”的温度。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对爱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父母觉得爱孩子就是处处呵护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来养,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有的父母觉得爱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给孩子报了各种培训班,在家还辅导孩子练习写字、认字给孩子充分的知识技能储备,还会拿自家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生怕孩子会落在别的孩子后面。也有的父母觉得爱他就是给他吃饱喝足,由着他好了。这些都是出自父母良苦用心的爱,但是这样的爱给孩子带了什么呢?过多的帮助,呵护,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离开成人就变得焦虑不安。过多的学习任务,早早地剥夺了孩子的童真,剥夺了孩子探索发现世界的机会,过于放纵,孩子,唯我独尊,情感缺失。。。。。。

由此可见,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更是卓越的智慧,只有尊重孩子给孩子适度的爱,才能让孩子在爱的体验中获得情感,态度和习惯的多元发展。

1、爱孩子请尊重孩子的兴趣与想法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成人要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家庭中,孩子的想法会很多,家长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肯定给孩子积极的想法,并鼓励孩子付诸行动。在孩子感受被关注的时候他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爱孩子请适度放手

孩子的学习经验不是在成人的说教实现的,更不是成人的帮助能替代的。孩子的学习经验是在不断的体验与自我建构中积累的。因此,爱孩子请家长要适度放手,做一个有心的旁观者、支持者,用心地去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建构的新经验等。并适度地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孩子去感受自我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3、爱孩子请给予孩子空间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父母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兴趣所在,并给与鼓励和支持,给孩子适度的空间。切不可拿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弱点进行比较。更不可将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让我们用耐心、爱心和智慧,陪着蜗牛散步去!

育儿观念:如何给孩子适宜的爱


育儿观念:如何给孩子适宜的爱

爱孩子是动物的本能,这种本能也让人类得以生存繁衍。但人类不同于动物,社会化程度更高,如何给孩子适宜的爱,怎样爱孩子才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思想、能感受、会选择、有责任的独立的人,这需要家长的智慧,即爱是一种能力。

一、我爱你,是因为“你就是你”

通过亲子关系的建立,情感的表达,行为的体现,让孩子确信“我有天生被爱的资本”,不是因为我表现更好,或者成绩更优秀而得到了更多的爱。或者,如果我表现不好,我得到的爱就要被收回。那么,这份爱于孩子而言,就是一种不安全感的起源。他得到爱的同时,也是恐惧的,因为他知道这份爱随时会离他而去。

我们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交流,让孩子确信他是值得拥有爱的,我们爱的是他本身,而且这份爱不是一种威胁。经常抱抱孩子,孩子缺抱比缺钙更严重。他可以通过爱的心理感受,去确认他在别人心理的存在,同时赋予自己独一无二存在的价值。这份爱会带给他一种天生的自信和力量,让他相信爱,同时也拥有真正爱别人的能力。

二、爱是无条件的接纳

接纳,甚至比付出,更加不容易。

我们有真的完全接纳过孩子吗?难道,我们不是一味地想要去控制我们的孩子吗?这份以爱为名的控制背后,其实是我们的恐惧,我们的担心,我们的以为。

我们恐惧,孩子没有我们的管教,会失控;我们担心,孩子的未来;我们以为,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去改变孩子。

但是,我们真的接纳过真实的孩子吗?可能,我们内心只是更能接纳正常的孩子的行为吧!

接纳真实的孩子很难,根源于我们不能和自身的不完美和谐共处。但是,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身为父母当然也是不完美的。我们在改变、在突破不完美之前,首先应该深深的接纳自身的不完美,而不是压抑起来,因为那本身就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自己。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引领我们遇见完美的自己。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这份真实。尽管,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别人家的小孩”,但请带着这份欣赏,去观察、去倾听、如理解这个真实的存在。

我们也许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孩子对我们的爱真的是无条件的。他对于父母没有选择权,并且无条件地接纳家庭的所有情绪。但孩子给我们一个重新体验生命的机会,通过参与他的生命成长,也让我们反思自我成长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感恩生命。

三、爱是有界限的

有界限的爱,是一种负责任的爱,也是亲子之爱的本质。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亲密关系,但亲子之爱不同,它是一种分离之爱,是一种距离之爱。教育孩子的过程,是要不断去学习和体会分离的过程。

在分离的过程中,也是孩子逐步形成自我,拥有自由之人格和独立之思想的过程。并且,这种分离越健康,孩子也会越独立,就越拥有更确信的安全感和信任。

基于这种分离的本质,我们也要学会去尊重孩子被分离后的独立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领域界限、身体界限、主权界限和情绪界限。允许孩子去尝试种种的不好,去犯错。知识可以经由别人传授而得到,而人生智慧必须靠体验才能获得。

四、爱是不含诱惑的深情和没有敌意的坚决

如何深爱你?用不含诱惑的深情;如何拒绝你?用没有敌意的坚决。”——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了这两个充满诗意的语句。前者即,我爱就爱了,无条件地爱,也不会诱惑产生一个让你需要我的境况。后者即,我不答应你时,我态度坚决,但毫无敌意,不会说你无价值。敌意与诱惑,都会让孩子迷失自己的心灵。对于孩子的需求,这两句话表达了最有力也是最温暖的关系。

我们用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带诱惑的深情,将爱以干净通达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不以爱之名戕害孩子的真诚、自由、尊严和信任;不以增加的优势地位索取心灵资源;不以自己的权势侵入别人的心理空间;不以“为你服务”的名义索要“为我服务”;不让人负有如蛆附骨的心灵债务。

我们应该坚持内心的坚定,爱孩子的同时放弃交换和功利,进入“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带诱惑的深情”的情感世界。这是我们每个人小时候最为需要的,也是现在最为迫切的。

育儿观念:家长如何给孩子适宜的爱


育儿观念:家长如何给孩子适宜的爱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说起爱孩子,每个家长都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是如何如何爱孩子。其实不然,怎样爱孩子不仅是个方法问题更是一门艺术。也许有的家长听了此话不屑一顾:“爱孩子嘛,这是连老母鸡都会的事儿,还有什么学问和艺术啊。”也有父母会困惑茫然:“我那么爱孩子,为什么还打动不了孩子的心呢?”

事实上,爱孩子并非像老母鸡护小鸡那么简单,但也不是想像中的那么深不可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懂得爱和是否会爱。

•原因与分析

第一,从家长角度分析:大人们工作忙,挣钱忙,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即使和孩子在一起,也很少主动与孩子沟通、交流,以为只要管孩子吃饱、穿暖,要什么给什么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想过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如案例一)。

家长平时太忙,无暇顾及孩子,但有时静下心来想想又愧欠孩子,家长们常用的办法是“爱不够,钱来凑”,有时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把孩子宠坏了。

家长在爱孩子方面有如下误区:

误区一、惟有“读书高”。这是家长最普遍的心态。有位家长和我说:“我认为孩子的惟一任务就是读书,只要书读好了,什么家务事都不用他做。”但事实恰恰相反,家长越是有这样的想法,结果是许多孩子书也没有读好,家务事更没有做好。

误区二、惟有“开心好”。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经济负担不重,部分年轻家长只图自己惬意,不想花太多心思和精力去管教孩子,觉得只要让孩子开心就好,所以孩子提出的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尽量满足孩子。一位孩子尚在读幼儿园的家长说:“如今只有一个孩子,宠点娇点也算不了什么。孩子爱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我们也懒得给他做规矩,自己乐得省心。因为一给孩子做规矩他就不开心,我们心也烦,所以想想也犯不着。”

还有的年轻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干脆把孩子丢给老人教养。结果是这些孩子长大后有部分不会尊重别人,没有好的生活习惯,自由散漫,“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误区三、惟有“攀比强”。现在家庭生活条件日益向好,部分家长助长了社会上一些攀比之风。有位家长的观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他说:“我自己小时候家里穷,没有条件读书,所以文化水平低,为此吃了不少苦。我发誓不能再让孩子走我这条路了,所以我觉得只要别的孩子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少。”就是怀着这种心态,一些家长有什么名牌或高档玩具就买什么。结果是满足了家长的虚荣心和好胜心,但是不是符合孩子的心愿却不得而知。

第二,从孩子的角度分析:

1、从孩子具有冒险心理的角度讲:

幼儿时期,是最富于幻想,最具有冒险精神的时期。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各种媒介的影响下,幼儿喜欢模仿,寻去刺激,只想找点新鲜好玩的事干干,干完了自认为所谓的“大事”,却不知道已经触犯了错。或者说,即使知道自己犯了错也无所谓,因为他们认为反正有父母可以靠。

2、从孩子的自我意识角度讲:

幼儿时期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他们往往只体会自己的感觉,不顾别人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不假思索,冲口而出,很容易伤害他人。不易体会到父母对他无私的爱,以及为这些爱所付出的心血。

有位家长感叹道:“我们父母尽心照顾自己孩子的生活,送孩子上学,接孩子回家,琢磨孩子的爱好,有时说话也加倍小心,但不知什么时候你就上了他所谓的“自尊”,他就误解了你,你对他的好就像是在害他一样。你严厉一些他就拒绝和你沟通,你对他的好像是在害他一样。你严厉一些他就拒绝和你沟通,你对他放松一些就上网没完,真是的,做父母难呀……”

•方法与建议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不是花最多的时间、最大的精力去顺应孩子,去关注孩子。而是花有效的时间、有价值的精力去帮助孩子尽快建立起良好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习惯,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孩子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1、让孩子体验挫折

现在城里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即使在农村,最多也只有两个孩子,所以,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受到全家人的呵护。尤其是和祖辈同住或请祖辈帮助带孩子的人家,更是呵护有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有个孩子曾和我说:“从小全家都护着我,我提什么要求他们几乎都能满足。如果不能马上满足我的要求,我就学孙悟空大闹一通,他们拿我没办法,最后还是得满足我。”如此一来,孩子的私心不断膨胀,变得霸道无理取闹起来。

还有,现在不少孩子有一种“输不起”的心态。比如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如果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或让同学嘲笑了,他都会长时间不开心,回家就对大人发脾气。此时大人应好好与孩子沟通和共情,谈自己小时候同样遇到过此类事件,并教育他该如何对待。要不然无原则哄着他和让着他,不想让他体验挫折,长此以往,宠坏孩子,到头来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应该让孩子体验一些挫折,使孩子懂得在人生的道路上并非事事一帆风顺,碰到困难和问题不要逃避,要敢于面对,用于解决。让孩子明白有许多人生经历每个人必须要自己面对,别人是无法替代的。

2、爱在心里要有“度”。

爱在心里要有“度”,是让我们做家长的要懂得如何爱。下面就说几个事例。

①把爱藏起一半。这是一位懂得怎样爱孩子的母亲所讲的意味深长的话,很精彩。对孩子“要把爱藏起一半”,意即要求父母亲学会节制地爱、理智地爱。如果父母为了疼孩子,从孩子小时起就什么事儿都由父母包办代替,什么时候都不想松手放开,那么一旦孩子大了,离开了父母,到那时父母的爱将会鞭长莫及,最后受害吃苦的还是孩子。

②将爱寓于无声。在与孩子情感交流时,亲吻、握手、抚摸、拥抱以及目光接触等都是沟通方式。这些动作看起来似乎不值一提,但对那些需要慰藉和鼓励的孩子来说却弥足珍贵。

生活中,做父母的应学会并善于运用这样“无声胜有声”的爱的语言,让它们取代令孩子们头疼的唠叨和训斥。

③“硬”心肠的背后是什么?许多父母都有这样一个想法:只要孩子读书好、成绩好,能考上大学,什么事都不需要孩子做,自己再苦再累也值。我认为这句话本身并没错,但遗憾的是,家长这种良苦用心未必都能见效。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孩子书没有读好,事也没有做好。

3、让孩子学会独立

常听到许多家长不时发出感叹:“别看我儿子长得比他爸还高,可还真是个小孩,什么事都不懂,也不会体谅父母。我在他那个年龄,都已独立地工作了,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独立?”“是呀,甭说我女儿都读高二了,除了任性,遇事一点主见也没有,还都依赖着我们”。为什么孩子依赖性那么强,缺少独立主见?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可从小事做起。比如孩子的房间从小就要让他学会自己整理;孩子上学有时忘记带文具什么的,不要给他送去,让他自己跑回家拿。这样他才会长记性,而且能养成不依赖他人不责怪别人的好习惯。

4、不刻意“塑造”孩子,就是较好的教育和爱护。

记得温家宝总理曾说过:“孩子需要的不是贵重的玩具,不是鲜花,也不是蛋糕,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活泼的童年。”

①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心理空间。只有当父母不想过多地控制孩子和不刻意地“塑造”孩子时,孩子才有一个相对自由的心理空间,孩子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②给孩子一个发泄情绪、表达不满的通道。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孩子的负性情绪往往是不由自主地向父母发泄。此时的家长若要把他的“势头”压下去是最简单的方法,但也是最差劲的做法。比较好的做法是暂时以不和孩子争辩的方式“示弱”,让他发泄,表达他的不满。等他的“激烈言辞”过后,找个适当的时机和他谈心和沟通,让他自己认识到刚才的行为举止有什么不妥之处,这样孩子才会慢慢成熟起来。

③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当孩子学习有进步的时候,或当孩子回家后自觉完成作业的时候,及时表扬他。并告诉他:“爸爸妈妈做好自己的工作,你读好自己的书,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也就为我们的家尽到了责任,那我们的家就是个幸福的家。”孩子听了这番话,他会感到自己和大人一样在为这个家“出力”,在尽到自己的责任,心里理会感到高兴,有一种被肯定、被信任的感觉。此后“读好自己的书”就会变成孩子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加以强化。请思想,它的效果能代替家长多少叮咛和唠叨啊。

家长育儿随笔:爱与自由


一直以来周围总有不少人询问我,为什么你的孩子这么乖,这么好带?我总是笑着回答:她生来就是这么乖这么好带!其实,这中间是有因果关系的!

朵拉自打出生,我就顶着舆论的压力把她经常抱在怀里,人都说放下她,放下她,不然以后就放不下了,可是我就是想抱着她,只要她一哭,我立刻抱起她来,以至于让别人都认为我太溺爱她了,不让她哭一声,事实上是:我想让她的内心富足一些,有时候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并不需要家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一个从出生就没有离开过妈妈半步的婴儿,一个要吃奶都从来没有遭到过拒绝和拖延的婴儿,一个从来都没有被强行喂过一口饭的婴儿,她能不好带吗?

朵拉现在10个半月,不认生,见人就主动打招呼,如果认识的人还会主动让别人抱她,如果第一次见,打过招呼后会看着人家微笑跟人“啊,啊”的说话,但就是不主动让人抱,记性非常好,今天认识的人,明天见了,离30米外就开始大声喊人家,别人在她身上拍打一下,周围一圈人,你问她谁打她的,她会用手指出那个打她的人来,她不干好事了,你装作生气打她,她会给你扮个脸来取悦你。有意识自己给自己穿鞋,虽然鞋子都反了,但还是会拿起来往自己脚上放。

我一直觉得,孩子在不受家长控制的情况下,发展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自控力,所以朵拉现在是满地爬,满家翻腾,没有一样东西能放过的,开柜子,翻衣服,端盆,拎空桶,把空箱子盖在自己脑袋上,推着板凳满家跑,除去睡觉,就没有停下来过。我只是保证她没有任何生命危险就行,其余随她自己去吧。

给她宽松的环境孩子会越来越棒


我女儿在班级里年龄是倒数第二,个子也是最小的,比大多数同班的同学小了整整一年,我总怕她在各方面跟不上,幸好老师说脑子还挺机灵,只是动作方面稍弱。于是与同事的孩子们一起,决定让我的女儿去学画画。可一开始我听说学的是水粉画,我心里有点犹豫,她行吗?连基本的蜡笔画都不行,老师说她不会画,就连涂色也是乱涂一气,到最后的结果就是黑茫茫的一片。现在马上要拿上水粉笔蘸上各种颜料画肯定不行,我心里这样肯定着,但我又不想错过这样一个机会,于是决定先让女儿去玩一次。第一次去的时候学生很多,老师就拿出别人的颜料工具让女儿用,记得第一次老师就让孩子们画一个大大的人,要画了,女儿紧张的看着我,要我坐在她的边上,并依赖着我,说不会画,我就在边上不断鼓励她,老师也耐心的教导,鼓励她自己的画,第一张,头画的小,再换第二张,又画的小了再换第三张,不断让她自己去尝试,终于到结束的时候完成了女儿生平的第一张“绘画作品”,我看了心里也很激动,女儿也是欢呼雀跃,为自己的作品而自豪,直嚷着要拿回家给所有的家人看。拿回家,几乎所有的家人都要质疑,真的是女儿自己画的吗?还是你帮忙的,我一再强调是女儿自己画的,一点点的地方是老师帮忙的,家人也都直夸奖女儿。我就问女儿,今天你觉得颜色玩的高兴吗?还想不想下次再去玩?她的小头点的跟拨浪鼓似的,我明白了女儿的选择。于是就正式交上学费让她开始学,老师还特地安排年龄相同的几个孩子在一起学。一开始,她总是要求我在她的身边,我的心里也是有点担忧的,这样依赖我怎么能学好画呢?学着学着,女儿似乎也越来越入门了,也不记得从何时开始她不再需要我再她的身边了,她反而催促我快走,她还喜欢用她小小的手自己去拎属于她的那盒沉沉的颜料箱,每次总会拎的小脸红红的。每次画完后她都会骄傲的跟我说,我是学的最认真的那一个,每次老师奖励她们贴在额头上的小贴纸后,她都会问我,今天老师给我贴的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呢?每次都是迫不及待的去又高高兴兴,收获满满的回家。我心里真的是很高兴,刚开始让女儿学画的时候我就抱着让她去玩的心态,后来随着她的进步我逐渐也会冒出最好能学出点成绩的想法,不过我再认真的想想,还是不要给女儿太大的压力,让她顺其自然,到她自己愿意到达的程度吧,这样才是最好。

回想女儿从第一次正式学画那天就掉在水桶里到现在能自如的作画,能自己拿好自己的工具;当听到老师对我说女儿的进步是最快时;当班里的老师也表扬女儿绘画有了进步,绘画很大胆时,我心里真的很欣慰,当初的选择是对的,如果女儿爱画就让她一直画下去吧!我会一直在你边上鼓劲。

育儿随笔:做个爱讲故事的妈妈


育儿随笔:做个爱讲故事的妈妈

自从听了“小兔乖乖”里的“不开不开就不开”,麦苗把这个句式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不吃不吃就不吃”“不穿不穿就不穿”“不尿不尿就不尿”。大人若有一点逼迫,她马上拧着脖子、声嘶力竭地喊着“不*不*就不*”,俨然为自由和人权而战的勇士。

传说中的人生第一个叛逆期就这么来了?

每天早上,麦苗醒来都要在床上赖一会。有时,说啊,唱啊,跳啊;有时,从床头拿一本书,没完没了地让大人念,就是不肯换衣服、下床。来硬的显然不是好办法。怎么办呢?我决定通过讲故事来转移她的注意力。

“麦苗,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我把书本一扔,开始进入演讲者的角色。

“嗯。”麦苗一脸认真地看着我。

“山脚下,住着一位小姑娘和她的好朋友兔兔。有一天,兔兔生病了,小姑娘决定到森林里帮助兔兔去采蘑菇。森林好大啊,小姑娘一直往森林里走啊走啊,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蘑菇。这时,袋鼠妈妈出现了。袋鼠妈妈问小姑娘,你看起来好像很不开心啊?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助吗?小姑娘就告诉袋鼠妈妈,要给好朋友采蘑菇的事情。袋鼠妈妈说,越过森林,有一个湖,那里有很多蘑菇,来,钻到我的袋子里,我带你去吧。小姑娘钻进袋鼠妈妈的袋子里,看着呼啸而过的花、草和树木,还和小鸟打着招呼。湖里的水真蓝啊,岸边长了好多好多的蘑菇。袋鼠妈妈累了,先饱饱地喝个肚圆。小姑娘把采来的蘑菇装进包里,等袋鼠妈妈歇歇再出发。这时,羚羊出现了……羚羊把小姑娘驮到山脚下。小姑娘为兔兔做了鲜美的蘑菇汤……”

“妈妈,蘑菇肉肉。”

“哦,好的,蘑菇肉肉。”我一边讲着故事,一边给麦苗换下睡衣。她像个木偶一样,在我怀里乖乖的,对我的行为似乎毫无察觉。故事讲完了,小麦苗也已穿戴整齐。

麦苗也不喜欢洗脸,毛巾刚放到脸上就挣得跟泥鳅似的。嗯,妈妈不来硬的,讲个小鸡找虫虫吃的故事好不好?

该吃饭了,麦苗不让戴围嘴,怎么办?如法炮制,再讲一个小鸭子学游泳的故事吧。呵呵,讲故事简直是必杀技,招招制胜。每次小麦苗都仰着脸,目瞪口呆地看着我,大人做什么她都不反抗。

而我讲的故事呢,有时是书本上的“小猫钓鱼”“小兔乖乖”“乌鸦喝水”“三只小猪”,有时是胡编乱造的,没有开头没有结尾,更没有什么主题,语言来不及雕琢,也没有什么引人入胜的情节,扯到哪里算哪里。有时看任务完成了,草草地一句话就收了尾。有时,赶着上班,还会糊弄她说“欲知详情如何,请听下回分解”,小家伙一脸迷茫地看着我,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故事就已经结束了,妈妈转身忙别的去了。所谓的“下回分解”,自然是了无踪影了。

麦苗现在还小,不会分辩故事是不是符合逻辑,是不是合乎情理,只要有小朋友、小动物,顺便再和她的生活扯上一点关系,她都听得津津有味的。这么低级的讲故事水平,能糊弄到什么时候呢?再大一点,怎么办?难道我要每天背个故事给她听吗?

我不希望麦苗过早地识字,至少在她上小学前,我不会指着字给她读书,更不会主动教她识字。但是,我知道她一定不可避免地会学到一些。我希望她多听儿歌、童谣、故事和音乐,多看绘本或图面。幼儿时期,关键是培养孩子的“感觉”体验,“知道”的重要性还不及“感知”的一半。要不断培养孩子的感性,感受越深,思考得就越深,语言也越生动(松居直)。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妈妈。如果不能,那就给孩子买好多好多的绘本吧。然后,把孩子搂在怀里,用自己的声音,努力把别人的故事讲好。

相信《育儿随笔:给她孩子般单纯的爱》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心得:给孩子足够的爱 育儿心得:给孩子足够的爱 洋洋马上就满五岁了,这五年的育儿的道路当然不会一帆风顺,在孩子的成长中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教训,总结一下,我觉得一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家长不能随便打击孩子自信心,不强加自己...
    2020-08-06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给孩子更多的爱 育儿观念:给孩子更多的爱 转眼孩子就六周岁了,也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了。相比较三四岁的时候,她现在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不是完全服从于大人的指挥了,也就是俗称的第一个叛逆期了。因为我跟她相处的时间...
    2020-10-30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给孩子适宜的爱——爱很简单 最近电视剧《虎妈猫爸》的重播,再度引发了以幼儿的教育为中心的热论,剧中的小主人公茜茜的生活经历生动的表现出了在当今社会中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过度保护、过于放任、过高期待、过分控制、过分溺爱,忽视孩...
    2021-05-06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给孩子适宜的爱 育儿观念:给孩子适宜的爱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有一大群人呵护着,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所有的爱于一身。由此可见,现在的小孩有多么的幸福。每次我都会开玩笑的说:我现在有去儿童公园玩,有去游乐园玩,有...
    2020-10-10 阅读全文
  • 幼教随笔:给孩子编织爱的摇篮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爱,就象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则不能称之为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渴望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构筑一个爱的池塘。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则动人的...
    2021-08-13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给孩子足够的爱 洋洋马上就满五岁了,这五年的育儿的道路当然不会一帆风顺,在孩子的成长中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教训,总结一下,我觉得一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家长不能随便打击孩子自信心,不强加自己...

2020-08-06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给孩子更多的爱 转眼孩子就六周岁了,也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了。相比较三四岁的时候,她现在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不是完全服从于大人的指挥了,也就是俗称的第一个叛逆期了。因为我跟她相处的时间...

2020-10-30 阅读全文

最近电视剧《虎妈猫爸》的重播,再度引发了以幼儿的教育为中心的热论,剧中的小主人公茜茜的生活经历生动的表现出了在当今社会中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过度保护、过于放任、过高期待、过分控制、过分溺爱,忽视孩...

2021-05-06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给孩子适宜的爱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有一大群人呵护着,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所有的爱于一身。由此可见,现在的小孩有多么的幸福。每次我都会开玩笑的说:我现在有去儿童公园玩,有去游乐园玩,有...

2020-10-10 阅读全文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爱,就象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则不能称之为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渴望用自己的双手为孩子构筑一个爱的池塘。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一则动人的...

2021-08-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