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发布时间:2020-11-24 幼儿成长故事 教育孩子笔记 幼师读书心得育儿心得: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非常欣喜地看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她知道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她的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还渐渐学会了忍耐、坚持等一些优秀的品质。我知道,她能有这样的进步,归功于老师们不厌其烦的耐心教育和帮助,也得益于我和她一起每天温习幼儿园学到的知识。每天孩子放学后,正好我也下班了,于是,我和她一起做游戏,温习她当天学过的东西。由她当老师,我当小朋友,她要求我做好,我于是正襟危坐,很认真的样子。蓉蓉站在前面,学着孙老师或是王老师的样子,教我背儿歌或是绕口令。我最喜欢她背绕口令《虎和兔》,既节奏紧凑又抑扬顿措。她还会给我讲算术,学着孙老师的样子说:小朋友,告诉我,3添2是多少。我的回答必须是她在幼儿园学到的那种回答方式:孙老师,我告诉您,3添2是5。
就这样,我们每天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复习了她当天学到的东西(唱歌、画画、游戏、娃娃家等),使她能够温故而知新。同时,在各种角色扮演中,她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和自豪,学的也会更加起劲。
我想,每个家长都有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方法,我很乐意向大家共享,让我们的孩子在家长、老师的教育和辅导中快乐地成长。【WWW.zHE135.coM 零思考方案网】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心得: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育儿心得: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时光荏苒,转眼孩子已从襁褓中的婴儿长成了超过一米多小小男子汉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主要以“快乐健康”宗旨。一边汲取前辈们的经验,一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开展教育。儿子上幼儿园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他的每一个进步都令我们为人父母者深感骄傲和自豪。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得。
生活上
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首先就是吃方面,平时都要让孩子自己吃饭,要控制他少吃零食,要有时间会多研究一些新鲜感的菜式吸引孩子,尽量让孩子爱上正餐的饭菜,这样身体抵抗力才会好;其次要多带孩子到外面锻炼,不要一直让他看电视,玩手机游戏,现在电视播的一些动画片(里面的人物说话怪怪了,一点正气都没有,小孩看多了也会跟着动画片里人物的说话语气,模仿力很强。这类动画片看多了,人都没什么精神,而且还很爱哭;还有让孩子尽量早睡,每天准时睡觉,早上准时起床。
学习上
家长一定要为小孩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平时要多挤点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比如一起看书、一起画画、一起玩游戏)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学习的快乐,就会慢慢的喜欢学习,根据小孩的兴趣好爱好,并积极引导和鼓励。
交流与沟通
不要整天把小孩关在家里,多带小孩与同年孩子一起玩,小孩之间都有很多话,在一起玩都很开心,有时都会玩的不想回家,小孩在一起玩难免会有一些小矛盾,尽量让孩子自己处理与其他小朋友的关系。
安全知识
要教会小孩一些简单的安全知识,平时在家不要自己玩火、玩水、玩电、要远离一些危险物品,懂得一些过马路的知识。要记住爸爸妈妈的手机和名字,家住哪里等。
育儿心得-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育儿心得-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子岍出生以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子岍现在已经上了幼儿园小班,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让我们做爸爸妈妈的感到无比的高兴和幸福。在此我要感谢王老师和丁老师的耐心教导和呵护。更感谢两位老师给了我一次这么好的机会,来分享我的快乐和幸福。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个人体会和想法:
一.习惯的养成
拿破仑.希尔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经养成,孩子将终身受益。子岍宝贝入园以后,从一个十一二点才会睡觉的”夜猫子”,到能自己脱掉衣服裤子,早早的躺在床上独自安静地睡觉。从一个爱睡懒觉的小懒虫,成为一个早起的好宝贝。自己的事情自己会做。吃饭时,总是高兴的接过我手中的饭碗,小手拿起小勺子大口大口的吃饭。表现给妈妈看,此时,我开心的笑了,竖起大拇指赞扬他:“儿子,真棒!”他也开心的笑了。吃的更香了,嘴巴张的更大了。回来后自己把书包放在固定的位置摆放好。爷爷奶奶递过准备好的点心,总不会忘了说声谢谢。短暂的一个月,儿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多亏王老师和丁老师的用心教导和辛勤付出。作为家长,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心存感激。我们会极力的配合好老师。在家玩具用完后,鼓励他去收拾摆放好。垃圾扔进垃圾桶。饭前便后要洗手。指甲长了要剪。出门自己穿好鞋子,跟我们比赛谁穿的又快又好……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兴趣与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并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给予鼓励和支持。子岍从小对音乐很敏感。音乐响起,马上舞动起来。对与这方面的爱好,我们经常带他去绿茵广场跟那些大哥哥一起跳街舞。总是乐的哈哈大笑。会找姨奶奶做舞伴,跳起交易舞。搭积木也是他的强项。总是拿出两桶积木。认真的搭着。看到他的成果,给予表扬,让他有种成就感。更加对积木的喜爱。在幼儿园受王老师和丁老师的影响。发现儿子对唱歌和画画特感兴趣。语言沟通弱点的儿子,也会时不时的爱唱一句幼儿园学过的歌曲。平时不怎么喜欢的小霸王学习机也派上了用场。睡觉前抱着他心爱的宝贝,学唱歌。越唱越起劲,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快乐。晚上散步回来,总不忘拿出笔和纸,涂涂画画。这是儿子活泼开朗的重要原因。
三.玩与乐
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在玩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我尽量安排一周去两三次沃尔玛小小王国娱乐场,在玩耍中提高他的交际能力,和小朋友分享快乐。周末去鹅湖公园,秋收广场,虎形公园等地方游玩,让他亲近大自然,增加对新事物的喜爱和好奇心。一年全家带子岍宝贝去外旅游一次,让他感受到世界的博大。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多数家长的心愿。但我不求儿子有太大的成就。不会强加过大的压力。只求儿子能够在家以及九龙幼儿园这两个主环境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班家长育儿心得: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小班家长育儿心得: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影响伴随着孩子一生的长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如今的我们还谈不上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做父母的也是一边学一边教,尽量的去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如今的彤彤已经六岁了,基本的生活小常识也懂了不少,平时在外人面前显的很内向也很腼腆,但在家里却是一个爱说爱闹的孩子,在两周岁前没少让我们操心,刚出生就是一个特别爱哭的小孩,如今的她已经在幼儿园度过了一年多的幼儿园生活,从开始的不适应到如今能独立完成很多的小事情,在这成长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幼儿园生活的重要性。彤彤是我们家唯一的宝宝,我们父母平时的工作都比较忙,基本上都由长辈在照顾,说实话自己花在小孩子身上的时间并不多,我们也是摸索着前进,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育儿心得。讲一讲彤彤这1年多在幼儿园的成长过程中的感触。以抛砖引玉,达到共同教育好宝宝的目的。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身子女,所以都有一个共同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对都比较娇气,彤彤也有这样的通病,在家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把围着她转,要什么都会答应她,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时时在注意这个问题,小孩子千万不能随时随地的满足他的要求,这样只会对小孩子的成长更不利,小孩子只要一哭就想办法的去买吃的玩的哄他,将来只会越来越无理取闹,在小孩子的思维里他只要一哭就有东西吃,有玩具玩,做为家长以后你只会越来越没办法去教育她。说到小孩子的教育,我们认为首要任务在于与宝宝加强沟通,但在与宝宝沟通中存在宝宝的思维体系还没有全面建立,因此任何一个沟通都需要从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交流,引导,并且一定要现场模拟,才能真正的情景交融,让宝宝明白我们所要传送给他的信息。我家宝宝在11个月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宝宝刚学会走路,正值秋冬季节,我和他爸爸正在吃饭,宝宝在小桌子旁边玩耍,妈妈就提醒宝宝,宝宝你冷不冷,你冷就坐到床上去,盖上被子。宝宝说不冷,说着她把沙发上的布娃娃拿了过来放到床上,用被子盖起来了。后来经过仔细询问,宝宝回答:娃娃衣服也没穿,她也要冷的,我就把她放到床上,用被子盖起来了。从上面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孩子对于妈妈说的,冷了就坐到床上,盖上被子的理解是不全面的。生活中此类事情比比皆是。只是我们有没有耐心去了解、去发现小孩子的心思。从而达到与宝宝的有效沟通。只有让宝宝正确的理解了父母、老师的指导,小孩子才会按照父母、老师的预期方向发展。
在这一年多的幼儿园生活中,彤彤学会了自己吃饭,自己穿鞋子,能自己动手做一些手工制作,性格相对内向的她喜欢画画和动手剪各种各样的东西,从二周岁开始就喜欢拿各种不同的图纸过来剪,每个小孩都有她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是最棒的,但我们不能强迫他用去学习一些不感兴趣的事情,我们要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平时喜欢旅游的我经常会带孩子去各个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文化和接触各种不同的人。在每次旅游回来她都能给家里人带来自己的所见所闻,这说明她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学习和观察,能把在旅游途中看到的遇到的都能说出来。记得去年去青岛玩的时候,在上海坐地铁,坐飞机,回来后她就马上把她在上海见的地铁和飞机仔细的描述给她老太太听。因为她的内向,所以作为父母也是想尽量的多让她去接触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事物,也希望在幼儿园老师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增加她的主动性,上课的时候能多让她提问和回答问题。身教胜于言传,小孩子在模拟能力方面是非常强的。很多小孩子都和父母有父子相、母女相,这都是身教的直接结果,因此想要求小孩子怎么样,首先父母、老师必须按照自己交给孩子的方式方法做事生活,我家宝宝就学会了父亲的所有习惯,好的,坏的都学会了。小孩子对事物好坏的分辨能力基本是没有的,因此做父母的首要的就是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对于孩子我们要多夸奖,少打击。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所以平时孩子做出任何我们不可思议的事情时我们都不能打出,更不能随便打骂,其实孩子也是爱面子,有自尊心的,我们要多给孩子一些夸奖和鼓励,即使做错了也不能放弃他的好奇心,作为家长我们还要经常制造机会让孩子来表现自我。
最近经常会听到女儿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确实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尽量的让她多自己动手做,孩子的自立、自理能力也影响着孩子的一身,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我们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也渴望老师能在这方面多给我们支持,指导。非常感谢老师举办的这次育儿心得分享活动。我们会认真学习其他父母及老师提出的育儿心得,最大努力的督促、帮助宝宝健康的成长。最后感谢老师对宝宝的教育及支持!
育儿心得:让孩子有尊严地成长
一个周末,我和老公带儿子去医院检查身体,按原计划常规及血检完毕,时间还早,我就自作主张为他加了视力和口腔两项。
没想到一向安静的儿子表现出强烈不满,他先是小声嘟囔,而后大声抗议。
我当时非常恼火,不就是一次小小的体检,几分钟就结束,何必如此抗拒,难道将来走入社会各种事情都会按你预期的发展?于是便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既然来了,就得听我的安排。”
儿子耷拉着小脸,红肿着眼接受医生检查,还好没什么大碍,视力和牙齿都算正常。我放下心来便哄了他几句,还答应一会儿去书店多买几本童话书给他。
许多天以后,在一起聊天时,他突然郑重地说:“妈妈,拜托你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先跟我商量好,否则我们可能要起冲突的。”
“为什么?”我很好奇他突然这么神情严肃。
“就比如那天去体检的事情,如果你事先跟我商量,我觉得也没什么,不过你临时决定,还不能更改,我就觉得自己没有信心与勇气去面对。”他郑重地说。
“不就是一次小小的检查,要什么信心勇气呀?”我不屑地说。
“毕竟是检查我的身体,而不是你的身体。”他被激怒了,大声地向我抗议。
我在一瞬间突然被击中,是啊,身体是他自己的,我凭什么替他做主,这是一个多好的理由,我之前为什么就没有考虑过呢。
我自认平时也算虚心好学,且曾经从教多年,平日还喜欢买各种家教书籍来充电,可是在这件事上,我却认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
我真诚地向儿子道歉,并且问他该如何挽回我的过失。儿子大度地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他说,当时为了老妈的面子才没有极力反抗,但他确实有一段时间心里很不舒服,觉得家长根本不懂得尊重孩子的人格。
为了我的面子?现在想想,我无意间挫伤了他的自尊,作为一个大人,竟然让小孩来照顾我的面子,真的很惭愧呀。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自作主张地替孩子安排一切,从衣食住行到学习娱乐,看似体贴入微,可是从未问过孩子是否同意。尊严是孩子成长中最宝贵的东西,呵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在成长中建立自信,才能使其心灵变得强大而充满阳光。
育儿心得:开心快乐伴孩子成长
育儿心得:开心快乐伴孩子成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和所有有的母亲一样,用爱心、真心抚育女儿健康、开心、快乐成长。养育小孩真是漫长又艰巨的工程。我从胎教—阅读—放手—沟通—旅游五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育儿心得:
音乐——儿童启蒙教育、开发智力。
从怀孕初期,我就开始音乐胎教。孩子出生后,更是每天坚持陪她听钢琴曲、轻音乐、儿童曲等。四个月时,她会无意识的发出“妈妈”的声音;5个月时,买了CD唐诗30首,每天反复播放一首给她听。“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周岁多时,有次喂她吃饭,她竟然说了一句“粒粒皆辛苦”,我非常惊喜,可见她听的唐诗,无意识就记住了,长期坚持的胎教、早教终于换来可喜的回报。
阅读——儿童博览群书、丰富精彩。
自从孩子会有意识地喊妈妈的时候,就开始教她认汉字,慢慢能用简单的句子和我说话,我就有意识地教她背一些简单的古诗。每次听她哇哇背唐诗,看着她快乐骄傲的神情,我暗自欣喜,便及时表扬鼓励她。晚上入睡前,我用精彩的故事伴她进入甜美的梦乡。三周岁,当她学会300汉字,慢慢有了阅读的能力.就经常带她去书城,她看到琳琅满目的书籍,欢喜地去寻找自己喜爱的图画书,全神贯注地开始阅读,每次都流连忘返。从此养成每天阅读、写作的良好习惯:一年级开始写日记,记录每天觉得开心、有趣的事;二年级开始写作文,也比较简单,只要语句通顺,没错别字就好。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写作水平渐渐有所提高。随着年龄、学识的增长,阅读量逐日递增,写作与日俱长。阅读多多益善,受益终生。
放手——儿童自由自在、锻炼独立。
有句名言:孩子箍得太紧反而是一种伤害。平时多让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孩子才会更懂事,更体贴,更懂得关心长辈。3周岁时训练她自己穿衣和鞋子,但对她来说有点费劲费时,不想动手,就叫我来穿,我就鼓励她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上一年级了,让她自己整理书包、文具用品等,刚开始不是很整齐整洁,过了两月就很棒了。随着自理能力的增强,安全意识也逐渐提高,试着让她独自上学。刚开始,难免会担心、牵挂,悄悄跟在身后,用余光目送她安全到校。二年级开始便能独自上学、放学。锻炼她独立自主的能力,学会放手,何尝不是另一种母爱呢?
沟通——儿童开心交流、开发情商。
一个人20%来自天才,80%来自沟通交流。因我电力工作繁忙,孩子幼儿时期都由保姆带,没有很好的亲子沟通。上一年级了,突然发现我们之间有些不融洽,女儿回家没有及时和我谈自己的心事,于是我意识到因自己的疏忽而导致女儿闷闷不乐。自那以后,无论多忙,我每天都会腾出时间和女儿交流,我和她一起分享在校发生的趣事、一起面对不开心的事情、分析原因、解决矛盾。四年级了,女孩儿阅读能力更强,组织能力、同学间的沟通交流也与日俱增,每天保持愉悦心情。慢慢的,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我尊重她的隐私。
旅游——儿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学得开心,玩得更精彩。学中玩,玩中学。并用相机记录孩子难忘的美好瞬间、存入电脑,经常给孩子看看、成为永恒的开心回忆。同时写写游记,增加作文题材、进一步锻炼文笔。
时光飞速如电。昨天,她还是小不点儿,泪眼汪汪地牵着我的衣襟;今天,像小雏鹰一样翱翔在蓝天!培养一个孩子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每一次辛苦付出,都有可喜的回报。最后,愿我们的家长要做一个学习型的家长,为了孩子健康、开心、快乐,要不断学习,积极与学校老师配合,共创孩子美好未来。
让孩子快乐并痛苦地成长
在0到6岁期间,所有儿童需要成长的环境,都蕴涵在两个环境中。一个是物质环境,更准确一些地说就是孩子的家庭环境以及走出家庭的学校或幼儿园的环境和儿童常去的公共场所的环境;另一个环境就是和儿童有机会接触的人的状态,这就是家庭成员和幼儿园的老师。他们个人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而这个个人状态对0到6岁的孩子来讲,影响更大的实际是这些人的心理素质,而不是文化背景。
我常常到有的孩子家,看到父母给孩子使用的杯子和碗是瓷的,有的摔的坑坑洼洼,漆也掉了,看上去已经不那么舒服了。我就问家长:“为什么要给孩子使用这样的东西呢?”家长说:“这东西是很难买到的,给孩子用不容易被摔坏。”再仔细观察,你能够发现他们自己使用的碗、盘有的已经被微波炉烤得黑乎乎了,依然在用。在这些生活日常用品中,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建造了儿童本身。这其中包含了孩子常用的杯、碗、筷、勺,衣物、床单、被套、窗帘,家具的摆放、房间的色彩等等。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能观察到一个个人的综合素质,常常透过一个人的衣着和脸上的神情就能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孩子们常使用的任何一种东西都会内化到孩子的身体里和心理状态中。
为什么不把草莓洗干净后乘放到一个精美的玻璃容器中,端到孩子的面前呢?为什么不把牛奶倒入到玻璃容器中,而要乘入碗里呢?为什么不让孩子睡在一套属于自己喜欢的色彩的被褥和枕头里呢?为什么不在早晨用一个漂亮的托盘将食物端到餐桌上呢?为什么不仔细考量窗帘和墙的色彩搭配呢?为什么不把床的方向放在面向窗的地方,让孩子清晨睁开眼睛的瞬间看到阳光和绿色的大自然,闻到清新的空气呢?为什么不在平淡的地方放上一件美妙的什物呢?这些每一天我们都会看到、都要用到的东西都是孩子生命的一不部分,也是家长生命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审美和心理。
而另一些物质,儿童可以透过它来获得成长。有些妈妈常这样咨询我:“我的孩子太不听话了。你说怎么管教他?”我总会这样问:“你能告诉我,他哪些地方不听话吗?”她会说:“吃饭的时候把盘子中的东西抓来抓去,把食物但个玩具一样玩儿,撕书、把面条在指缝里捏挤。你说怎么办?”我知道,这样的妈妈几乎是毫无准备就把孩子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我就问他:“你在生孩子以前是否已经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孩子会把香蕉在手心捏碎,从指缝里再挤出来,然后再把粘乎乎的手抹在你的脸上和衣服上,最后还会用舌头去舔。这就是孩子啊,你不仅要同意他这样做,而且还要多给他几个香蕉。直到他捏得满足了,从0岁开始,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借助于这些东西发展智能的。所以,你要为他提供这样的东西,把他看成是孩子的玩具,直到孩子超越过去。有的妈妈认为孩子玩坏一样玩具不是浪费,但是孩子把纸巾抽出来……把纯净水按出来……把妈妈包饺子的面拿去玩耍了……这都叫浪费。所以,这些都是被禁止的。但是恰恰是这些才是孩子心智成长的关键的最早期的组成部分。
儿童总是从最基本的生活开始认知起,逐渐才能超越这种状态,达到另一种发展。所以,物质的环境才是儿童智能的关键。
由于儿童并不是环境的被动吸收者,儿童最早期对环境的探索充满了积极主动。这就给成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成人的帮助或者是阻止就形成了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为儿童形成了一个心理环境。这个心理环境则称为儿童未来心理发展的雏形。
创造美与和谐的成长环境
心理环境大部分是透过成人的行为、语言、情绪、表情来影响儿童的。我们常常发现一个母亲的焦虑的时候孩子会更焦虑,一个母亲试图教育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时,孩子往往成为了她自身心理状态的翻版。因为她所期望的,她常说出来的那些话并不是她本人的生活,是她大脑里设想的内容,儿童吸收的却是她生命的一部分。有一天,中午在幼儿园的时候一个3岁多的孩子在院子里骑一种塑料车,突然间大哭起来。我跑到跟前,问他为什么哭呢?孩子瞪着一双茫然的眼睛看着我,说:“不知道。”我又说:“想起什么了吗?”孩子又哭了,边哭边说:“车的轮子会掉!”我忙低头检查,发现轮子是好的,我说:“轮子没有掉,非常完好。”孩子说:“那它掉了怎么办?”我说:“掉了就爸爸会给你修好的。”孩子说:“爸爸修不好怎么办?”我说:“找修汽车的师傅修。”孩子说:“也修不好怎么办?”我说:“实在修不好了就买一辆新的。”孩子说:“这个车是别人送的。买不到的。”我说:“有生产厂家怎么会买不到呢?”孩子说: “找不到厂家怎么办呢?”我开始绝望了起来,这种情绪提醒了我,我对他说:“你现在低头看,轮子好好的就在车上,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我伸手摸了摸轮子,然后给了他一个非常肯定的微笑,说:“多结实的轮子啊,多结实的车啊。”然后,他若有所思地坐在车上好一会儿。我问起老师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他常常为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而痛苦。这样的状态就是心理环境导致的。
因此,我们试着给心理环境一个规则,或者一个底线:一、请使用积极的、正面的语言与孩子沟通。例如:当孩子在马路上奔跑时,不说:“不要在马路上跑。”而是说:“请走在人行道上。”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就已经做到了60%到70%。假如,孩子真的有一些必须给予批评的地方,那也请在一分钟内把它处理掉,而不能陷入情绪中。如果家长能够自己先不陷入情绪,那已经是非常好的爸爸妈妈了。二、如果我们需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时,请使用这样的面部表情:坚定但平和。三、每一个妈妈和爸爸都应该在行为上处于接纳孩子的状态,不要在语言上接纳,行为却是抛弃。如:如果你不同意孩子做这样的事情,你可以蹲下来,将孩子的手握在你的手心中,对视着孩子的眼睛,对孩子说:“妈妈很爱你,但妈妈不同意你做这样的事情。”孩子就明白他是被接纳、被爱的,只是他所做的事情是不被接纳的。儿童非常容易把他人的态度内化到自己的人格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上的三种做法大概能保证孩子的心理环境是处于积极而非消极的状态。
借用这个模式,恰恰是儿童给予成人的成长的机会。我们几乎都是借这个机会持续地、快乐地并痛苦地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