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春天,为孩子种下一粒会发芽的种子

发布时间:2020-11-24

大班家长会发言稿。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天,为孩子种下一粒会发芽的种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天,为孩子种下一粒会发芽的种子昨天晚饭时,xx宝先没吃菜,慢慢地嚼着米饭,还说越嚼越甜!随后问题来了:妈妈,这米饭是怎么长出来的?他的意思当然是“米”是怎么长出来的,而不是米饭如何做这个事儿,呵呵,俺这老妈现在还是懂得他的。这好说了,我们正好种了些苗苗,告诉他如果我们盆子里如果种下一粒稻谷的话,会如何如何。他似乎有头绪,得出和这些南瓜苗以后会长出他最爱吃的大南瓜一样的结论。

和孩子一起种下这些,从取土到埋种子,浇水,全让他动手。他知道了长出小苗需要这些东西,然后就是期待豆子长出豆子,花生长出花生,南瓜结出大南瓜,他等着吃呢。

两三天的时间,南瓜种子最先发了芽,其次是大豆,现在花生也出来啦。一天一个样。xx宝一天两次守着看,总能发现惊喜。我发现种了这些苗苗后,还治赖床,有时早上xx宝到了起床的点,还在床上不想起,我就故意惊讶地大声说,哇,看,南瓜苗又长成这样啦,xx宝总是一听,立即跳下床,只穿个小内裤就跑来看。还有会爱惜了,土里长出生来的其它的小杂草,一丁点儿,xx宝就能看到,立即拔掉,说不能让它吸走了养分,然后放土里做肥料。记得浇水,总想给它们浇水,我告诉他如果水多了,这些小苗苗喝的太饱了,会撑死的,他就很听话的。

其实我们是种了三份,另两个是小盒子种的,一个让孩子带幼儿园里,那天我陪他一起带进教室,孩子们围来看,可把xx宝骄傲的,说这是他种的小苗。老师也要求孩子爱惜,不能拔,不能掐。

苗苗们越长越大,于是孩子又发现了,叶子还不一样,最开始的两片叶子怎么和后来的叶子不一样呢?大豆的最先的两片叶子,怎么黄了呢,怎么要落下了来呢?

这小小的盆子,这些小小的苗苗,给孩子带来的可不只是一份简单的快乐,有更多的惊喜和满满的期待呢,妈妈们也赶紧帮孩子们种点东西吧。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教案例:为孩子播下自信的种子


家教案例:为孩子播下自信的种子

有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从充满自信的那刻起,上帝就在伸出无形的手在帮助他。”这个世界有上帝吗?有,上帝就是你的自信心!

self-confidence(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也称为信心。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

一、背景

小涵,女,6岁,性格乖巧懂事,较同龄孩子成熟。三岁时父母离异,一直跟着爸爸生活,周末妈妈会带着出去游玩。

小涵所在的班级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从小班到大班一共换了7位老师,但保育员王老师始终没有换过。因为小涵家庭比较特殊又特别懂事,所以王老师特别喜欢这个眼睛大大的小女孩。而小涵有什么事也非常喜欢和王老师分享。

我是从中班第一学期接了这个班级,直到大班毕业。小女孩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和同学相处的非常融洽,但是有时候自由活动会一个人坐在边上默默的发呆,有些小忧伤。

二、案例分析

镜头一:

自由活动时间,我看到小涵一人坐在小椅子上发呆,走上前去:“小涵,怎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呢?瞧,你的朋友妮妮今天带了一个新玩具,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小涵摇摇头,一句换也不说,继续发呆。保育员王老师忙完后,我请她过去探一探小丫头不高兴的原因。原来,前两天老师要求回去做的亲子作业她没有完成,爸爸不会做,妈妈住得远,来回不方便,所以拖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小涵催过爸爸多次,但是爸爸一直是敷衍孩子,一会说明天再做,一会说没有材料,不知道怎么做。后来,爸爸来接小涵放学的时候我特意让他留一会,把准备好的材料、参考图片都给了他,让他回去好好陪女儿完成“作业”。第二天,小涵来幼儿园的时候很开心,蹦蹦跳跳拿着“作业”进教室。

分析:小涵是个非常要强的女孩子,父母的离异对她来说已经构成了压力,在幼儿园,从小涵的眼中可以看出,她很羡慕那些放学妈妈能来接的孩子。这次的亲子作业爸爸“无所谓”“不会做就不做”的态度让她觉得与同伴之间已经有了隔阂,令她很没有自信。

生活中的很多事件和变化都有可能对孩子构成压力,做父母的时时要小心警惕,如果孩子长时间的悲伤或者不快,一定要引起注意。

镜头二:

大班上学期孩子们刚接触跳绳,刚开始小涵很感兴趣,每次练得都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后班里大多小孩学会了跳绳,有些会跳孩子在休息的时候会“指点”一些不太会的孩子。“老师,小涵哭了”,我马上上前:“小涵,你怎么了?”“我不会,我不会,我太笨了!”小涵委屈的大哭起来。之后的一周无论老师怎么劝,小涵都不肯拿绳子跳。后来放学的时候我偷偷给了小涵一根绳子,让她回家再练。之后跟爸爸也取得了联系,希望爸爸在家能多给孩子信心,多鼓励。几天后我发现小涵在学校愿意跳绳了,而且能连续跳很多个。

分析:孩子同大人一样都是生活在群体之中的,一些先天或后天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在能力较强者面前往往感到自愧不如,他们会由于自身的条件不如别人而产生挫折感。这时候孩子就需要大人和同伴的支持和鼓励来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三、给家长的建议:

1、传递健康思想

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很大。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2、做孩子倾诉的对象

单亲的孩子需要倾诉,当他们想讲的时候,需要有人耐心地聆听。因为一个孩子愿意开放自己,向你倾诉他的恐惧和忧虑时,他最需要的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倾诉对象,而不仅是一个擅长逻辑推理的人。但必须给他一些时间、一点耐性。

3、理解孩子

接受孩子对世界的看法。理解并接受孩子的想法、情绪、看问题方式以及行事的方式,对于孩子们培养自尊自信非常重要。

4、相信孩子

给有不自信征兆的孩子特别安排任务。缺乏自信的孩子经常自我怀疑,这使他们易于产生内疚、羞愧的感觉,总是感觉自己不如他人。孩子的自信来自哪里?在某种程度上,来自于成年人对孩子的信心和信任。倘若没有人对孩子的能力表现出最初的信任,认为值得得到爱、支持和关注,任何孩子都不可能相信自己。

5、多亲近孩子

多抽时间陪陪孩子。研究表明孩子们喜欢和父母在他们身边,即使父母不和他们一起做些什么。处于压力和困境中的孩子,更加需要父母多亲近他,多给他安慰。

6、赞赏孩子

多赞赏孩子付出的努力,少赞赏最终的结果。孩子们喜欢赞赏,因为当他们尽力后,喜欢看到有人理解并欣赏他们付出的努力。

居里夫人说过: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如果每个家长,每个老师从小为孩子播下自信的种子,那将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他们成为新一代心理品质良好的挑战者,使他们在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请不要告诉孩子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请不要告诉孩子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昨天回到家的时候就想写贴了,心里涌现出那么多的东西,零零散散的,我试着把这些零零散散的灵感收集起来,开始了这篇帖子。

回到家的时候,女儿还没有睡觉,说等着我给她读小学的故事。女儿马上要上小学了,所以我给女儿买了一套校园小说,想让孩子在上学之前能感受一下小学的生活。其实我是蛮喜欢小说的,什么样的小说我都喜欢。自从给女儿买了这部小说后,我突然就爱上了它,也就使每天给孩子读书坚持了下来。每天我只给她读一章,然后和女儿一起回忆其中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小米的做法,从而让女儿知道小米的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其实在这本小说中值得注意的是小米的妈妈,从故事开始的第一章,妈妈就不断的说:“小米,你该去……”以至于小米总是想我不用去想下一步应该去做什么,因为妈妈总会告诉我的。这种想法真可怕。其实这种现象或多或少的存在于我们每一个家长和老师身上。我记得书中这样描述:小米吃完水果正想去洗手,还没等站起来,小米妈妈就开始说:“小米,吃完东西要洗手的。”小米无奈的叹了口气想:“我不会去想下一步去做什么,妈妈总会告诉我的。”这种思想使小米不再去计划自己的事情。其实很多的时候,孩子想到了应该怎么去做,但是我们总是在孩子还没开始做之前先叮嘱,似乎这成了幼儿教师的通病,而就是这种叮嘱磨杀了孩子自己的计划,让孩子变得懒惰,不再去想应该怎么做,而是等着我们去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把繁琐的叮嘱变成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了?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会不会使孩子的主动性增强,会不会使孩子的计划性增强,会不是使孩子做事情更有条理呢?

所以,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去试一试,或许带给孩子的将是不一样的结果。

你会发掘孩子的天赋吗?


父母们无不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企盼,当看到别人的孩子表现杰出时,不少父母常会埋怨自己的孩子一无是处。一味埋怨的做法不仅是徒劳无益的,相反会伤害孩子稚嫩的自尊心。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潜藏的才能,即便是临床上认为弱智的孩子。

开发孩子的潜能,为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才是每一位父母应当努力去做的。

留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喜好憎恶,在他与别人玩耍、交谈或在自己阅读、游戏时,可以察觉出他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有耐心却有创意,虽不善言辞却很热心,把这些蛛丝马迹记录下来,你就能归纳出孩子的性格趋向或者说擅长的一面,从而诱导启发他。

创造机会了解孩子的性格趋向与喜好之后,别忘了给他机会多加练习。比如,家人生日时,鼓励每个人表演一个节目,每周一晚上轮流朗读短文并发表心得,让孩子把当天经历的有趣的事叙述一遍或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随时创造机会让孩子帮你的忙,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这样越做越熟练,越有信心,孩子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耐心等待既然给孩子机会,就要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有些父母一时叫不动孩子做家务事,干脆自己做;嫌孩子不会买东西,索性自己出门;认定孩子念不好书,便帮他一题题复习……久而久之,孩子生出惰性,心想反正父母一定会伸手援助,便乐得坐享其成,让自己的“天资”睡着了。所以,当父母埋怨孩子懒惰时,不妨扪心自问,是否自己对孩子缺少耐心,把孩子的表现机会“洗劫”一空了。

给予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开口说时,应该给他肯定的赞美和鼓励的掌声。因为,即使是个天才,也需要有一个练习的机会来酝酿信心,而后越走越顺。如果只是一味地打击、批评,孩子会窘得抬不起头,再也不肯尝试。

为孩子营造一个阅读的世界


我一直觉得这个时代是需要智慧去创造的,正确的培养孩子阅读需要从小抓起。父母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相信孩子肯定也会耳濡目染。馨爸是比较爱看经济方面的书籍,而我偏向于情感和育儿方面的书籍。在家的时候,我也习惯性的在床头放上几本书。这几天苏州一直阴雨不断,和小温馨宅家亲近书本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给她讲一讲书本里的故事,我用心的读,她认真的听,为她营造一个阅读的世界!

个人觉得给一两岁的孩子读书还是挑选图文并茂的那种。小温馨对书是比较挑剔的,看到满满都是字没有一点图片的书籍看一次就不会再去翻了。给她买了一套小熊绘本,拿起来就看。小温馨对环境不挑剔,不管是在客厅还是在卧室,书放哪里她就会主动的跑去翻开来看。从绘本里小温馨也学会了自己尿尿,我经常会跟她说:小熊能自己尿尿了,小老鼠能自己尿尿了,大家都会自己尿尿了,那么宝贝要不要也和它们学习呀?

每次说完,小温馨都会回答:好!现如今,小温馨通过绘本学到了更多的本领。她看到书上大象独自学习怎么穿短裤,会示意的指给我看。有一天早上她刚起床,我准备给她穿鞋子。她突然对着我说:不要,不要。一开始我以为她是不要穿鞋子,可是后来她从我手上夺走了鞋子,然后轻轻放在地上。一只手扶着我,将右脚抬起。我一看,原来小温馨是想学着自己穿鞋子了。虽然她独自穿鞋子的时间可能很长,可只要我们耐心一点多给她一些鼓励,不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总有一天,她一定可以自己穿上鞋子!

昨天我们带小温馨去苏州的凤凰书城了,当我看到许多家长坐在某个角落,拿着书声情并茂地为孩子读着感慨万千。当然,我更多的是羡慕和向往。读书馆里的书太多,看得我眼花缭乱。小温馨看到一摞摞书层层叠放着也用小手去摸摸,看样子十分好奇呀!我来到亲子阅读区,开始寻找适合小温馨阅读的书籍。我认为选择一本好书是很关键,但一定要让孩子感兴趣,同时也是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读的。在图书管里,有一个孩子大概五六岁,他想看科幻方面的书籍,而他的爸爸偏不同意他看,觉得读这本书是没用的。强逼着他看一些他认为有意义的书籍。可最后孩子嘟囔着嘴巴,什么都看不进去。这样一来,孩子在我们的逼迫下失去了对读书原本应有的热情,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我和小温馨一起挑选了几本书,然后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小温馨才二十多个月,她虽然小,可是她特别喜欢那些小图像,模型,水果等。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孩子还那么小懂什么呀!可我不觉得小温馨什么都不懂,相反的她可什么都知道呢!比如,书上有许多的水果,我问她:宝贝,哪一个是苹果呀?她小手指着又大又红的苹果说:这儿!我又问:宝贝,哪一个是小猴子呀?她又兴奋不已得指出来告诉你:喏,这里!所有小动物的名称都能答对哦,太棒了!

所以,别再认为孩子小就没有辨别能力了。他们要比我们想象的聪明。所以每天晚上睡觉前,小温馨都会主动得拿一本书给我,希望我读给她听。但现在小温馨的书基本图像多,所以更多的是我和她一起探讨,我问她回答,以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小温馨的思考和想象力,在一问一答的频率中,她能接受更多的知识,享受读书的乐趣!在孩子生活的区域我都会尽量摆放一些书本,最主要的是让小温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只要她看到书的位置都会主动得去看。

有时候给小温馨讲完一遍故事,可她还不满足依然还想继续听。此刻,对家长来说耐心很重要。千万不要去嫌孩子麻烦,就拒绝孩子的要求。在和小温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她每一次的改变。小温馨有时候喜欢重复性的做一件事,可能在我们大人眼中会觉得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表现,甚至会觉得这孩子是不是有毛病?其实幼儿重复性的做某件事都是自发的独立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多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

有人曾说:不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辈子;多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广阔的,他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在家里父母更应该以身作则,多看书,多学习,带孩子去读书馆陪读,让孩子从小熏陶着父母的学习精神,潜移默化中孩子自然会受影响。不读书的心灵是荒芜的土地,读书,会让人得到一双飞翔的翅膀,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最终会获得一份无与伦比的人生。让我们正确的引导孩子,为他们营造一个阅读的世界吧!

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争第一,而是唤醒其内心的种子


我小时候读书差,考试都考红字,就是考不到60分。有一年考试,我好不容易超过60分,很高兴地拿回家给爸爸看。我爸爸正吃饭,他放下碗哈哈大笑。哥哥姐姐很奇怪,考这么烂还笑。

爸爸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找一个接班人,现在终于找到了。”我一听,坏了!爸爸是农夫,向上三代都是农夫,我不要做农夫,所以后来就用功努力读书。

我发现大陆家长很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其实,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7名到第17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创意最好。

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就让他别那么努力,轻松拿到第7名到17名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几名,那就让他努力进到前17名里面吧。为什么提到第17名呢?那是我自己成功的秘密——小时候我们那班只有17个人。

孩子需要大人的保证

我上高中时,有位老师邀我去家里吃晚餐,吃的是饺子,我很开心。等到饺子端到桌上,我眼泪都掉下来了。老师说的话更让我感动,他说:“我教书50年,我用我的生命和你保证,你将来一定会成功。”

哇!我更感动了,眼泪掉在饺子上。从来没人了解我,用生命向我保证。过了两个星期,我的希望破灭了,因为全班每个同学都去过他家里吃饺子。他对每个同学都用生命保证过。

考大学的成绩也不代表什么

考大学了,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也没考上,第三年终于考上了。大学录取分数是361,我考361.5,回到家我用红纸写上“恭祝林清玄金榜题名”贴在大门上。

上了大学,我琢磨起谁是考361分的幸运儿。一番调查后,我发现是张毅。后来他成为“琉璃工房”公司的老板,世界五百强企业。

所以说,可能小孩成绩不是很杰出,不是那么好,但是不要放弃,因为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

这个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不一样的小孩集合在一个校园里,希望教育成一样的样子,这是个大问题。

好孩子就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就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好孩子是已唤醒内心种子的孩子,他们认识到了自我;坏孩子还没有唤醒种子,没认识到自我,还浑浑噩噩地活着。

我算是唤醒了内心种子的人,从小学三年级就立志做作家,小学开始每天写500字,中学写1000字,高中写2000字,大学写3000字,我一直坚持下来,现在已经出了131本书。

孩子生命中应该掌握的能力

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东西,除了学习,孩子更应该掌握这几方面的能力:

面对挫折的能力。除了读书,劳动也能锻炼这个能力。

爱的能力。我学生做过个实验,回家抱自己爱的人,100斤都抱得起来还转一圈,抱100斤石头肯定不行。用饱满的爱面对亲人、朋友,才能更好面对人生。

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台湾有个学生,父亲是种凤梨的农民,因为要鉴定凤梨的甜分,每个凤梨敲3下,几年下来,父亲敲凤梨的手指肿得很粗大。学生很心疼父亲,就发明了一个可以敲三下鉴定凤梨甜度的机器,后来得了英国发明奖的金奖。孩子不一定要成绩好,要看他对生命的理解。

拓展视野的能力。现在很多孩子去国外念书,家长说是为了培养孩子世界观。这是好想法。认识到世界的广大,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才能弱化自己的痛苦,才能包容世界。

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孩子学习了解自己,之后还要学会表达,特别是内向封闭的孩子。有个男孩喜欢一个女生,想约她,结果靠近女生就紧张,脸通红地吓跑了。

我经常教大家一个“林清玄五字大明咒”:“大家都是人”。不敢追女生的男孩可以默念“我们都是人”,看见位高权重的人不敢说话也念“我们都是人”。这样克服内心紧张,我们才不惧于表达自己。

我大儿子上大学的时候,我送了他一个锦囊,里面四句话: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一个成功的人只要有大的愿望理想、坚强的意志、谦逊的态度和温柔的气质就行了。

幼儿教育:下一代社会资源提前竞争?


幼儿教育被称为学龄前教育,不在义务教育之列。正是这样的命名和政策导向,让许多人以为,学龄前就是一个长身体、随便玩玩的时期,不需要费劲思考教育的问题,在国家的资源配置上,这也是被严重忽视的部分。这既有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问题,也有普通人价值观的误区。人们容易以为,幼儿教育是一个浅显的教育阶段,几个学生模样的小姑娘,只要脾气好,有耐心,就可以胜任幼教工作。当你仔细走进幼儿教育的世界,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集中了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研究之大成的领域,深不可测,而我们却一直低估它的重要性。公办园:机关“办社会”后遗症据广东省教育厅及当地媒体公开资料显示,在广东,能进入公办幼儿园的适龄儿童只占总人数的不足3%,很多孩子的机会还是家长高价购得的。至2010年底,广东省内共有幼儿园11161所,其中享受财政预算全额和差额拨款的幼儿园约410所,约为总数的3.6%。去年,广州市各部门的财政预算公布后,广州市9间机关幼儿园每年的财政补贴高达6000万元,一度引起舆论哗然。全国的数据与广东的情况也大致相当,公办幼儿园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是过去机关单位“办社会”的遗留产物,却成为一项权力资源配置和公务员福利,由体制内成员独享至今。广州番禺去年先行试点,以摇珠派位(即用电脑摇号)的形式,拿出学位对社会公开招生。此举却遭到部分公务员的抵触,一些抽不到学位的公务员颇有微词。可以想见,权力一旦成为福利,人们难以接受自己成为首批吃亏者,让出资源与社会各阶层公平享有。即便是针对公办园的改革,也未必能惠及城市里的底层群体。所谓摇珠派位,与户籍、房产等都深入挂钩,无产无户的外来工恐怕是无缘享受改革成果的。每每上菜市场,总能看到三五岁的孩子,被卖菜的母亲塞在旁边的小椅子上,孤独地摆弄手里仅有的一件玩具。卖菜的母亲只希望孩子别跑动、别丢了,至于孩子每天如此这般重复的生活,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个阶层的母亲,无暇也无力顾及。相比而言,美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恐怕值得中国参照。据美国官方资料介绍,1965年,作为联邦政府“向贫困宣战”的组成部分,美国开启了建国以来由联邦政府参与的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一个教育方案——提前开端计划(HeadStartprogram)。这个计划的目标在于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家庭的儿童提供适宜的早期教育,使他们得到必要的入学准备,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与其他教育方案不同的是,“提前开端计划”不但为儿童提供相应的服务,还提供医疗、营养服务以及家长教育,以便通过这些服务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个计划由联邦政府进行投资和管理。这个计划的宗旨在于,使得权力所能分配的资源尽量向底层倾斜,美国人相信,教育应当成为纠正出身不平等的一个有力手段,改变阶层流动的固化。遗憾的是,中国还在纠结于近20年前的教育投入比例目标,迄今仍未达到。也就是说,在教育问题上,我们连自己提出的底线目标也延迟了十数年没有做到,遑论什么“提前开端”了。既得利益阶层、新富阶层和知识阶层们似乎已经对政府能够为他们的下一代教育做什么不再抱有希望,他们忙着制定自己的子女成长方案,竭尽所能,用自己全部的资源来弥补国家投入不足的缺陷。匮乏与过剩:起点的不公平匮乏与过剩正在界限分明地规划着孩子们的人生,“输在起跑线上”并不是危言耸听。这些年来,大学生中的新富阶层占比越来越高了,而越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越是陷入上升螺旋的底部,挣扎不已而难以跃升精英阶层。当新富阶层的孩子有条件最大限度开发自己的潜能甚至有资本表现得更有理想、更有道德时,底层大学生往往由于视野的局限、性格的内向被挡在表面上“公平”的竞争门槛之外。在我的老师辈身上,我看到了无论家境如何,他们都有蓬勃的精神面貌。今天很多已功成名就的精英知识分子,来自贫寒家庭,他们没有局促不安,没有狭隘偏激,深究原因,恐怕与他们的童年时代,贫富悬殊并未走到今天这样“极致”有关。过去,所谓的贫富差异,不过是家里多几斛粮食、几斤肉的问题,工农、知识分子和公务员子弟所接受的教育,差别不会大到让弱势阶层的孩子完全掉队:你在石灰路上玩沙子,我在田地里玩泥巴,你看书,我也看书……他们之间,资源占有依靠计划经济分配,物质远未有今天的丰盛,自然差距也没有今天这样显著。而今天,鸿沟在扩大。底层群体的孩子也许整个童年只有一件甚至没有一件玩具,而新富阶层、官僚阶层的孩子是拥有几个iPad的问题。他们之间不仅有物质鸿沟,还有信息鸿沟。阶层的鸿沟表现在孩子们身上,却源自这一代父母,他们共同站立在中国社会的转型轨道上,面对着不可知的变革。信息灵通的父母们,早已规划好孩子的出国之路、高考之路。无论走哪条道,他们胸有成竹,志在必得。深信主流教育体系的父母们,会在孩子起跑前就通过权力、房产资源谋划好对付应试教育的“独门绝技”,上哪个幼儿园能与官员的孩子们在一起,上哪个小学能升上重点中学,上哪个高中考上名牌大学概率最大,他们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几乎已经规划好了。而打算与国际接轨的,则早早谋划好双语教育,摒弃应试教育路径,不惜花费重金上民办双语学校,为的是将来直接申请国外的大学。在广州,所谓美式高中,每年学费高达12万元人民币,不出国门就可接受国际化教育,修满学分的毕业生可获得通过认证的美国高中文凭,毕业即具备美国高中学籍,申请美国大学时,将更加便利。价值观的竞争提前展开幼儿教育在中国的滞后远不是对公办幼儿园启动改革所能改变的了,还有价值观上的深刻分歧。阶层的鸿沟,不仅是规划意识和财力物力的落差,还体现为教育理念的差异化。我就亲眼见到有机会上公办幼儿园的家长不惜路途奔波,到郊区找有特色的民办幼儿园,也亲眼见到住郊区大盘的家长不惜改变生活习惯,到市区租住狭窄逼仄的房子,为了让孩子上公办幼儿园。他们所代表的是有条件选择资源的阶层各自追求有价值观的教育方式,在他们身上,资源是过剩的。如上所述,有的家庭注重孩子跟上主流社会的步伐,宁可牺牲环境也要跻身主流阶层,这与体制和权力资源的配置密切相关,有的家庭则接受相对西化的教育理念,他们渴望让孩子接受保护和激发创造力的教育模式,诸如那些主张让孩子们自在“工作”的民办幼儿园,他们反对提前进行知识灌输,反对应试教育幼儿化。把“小升初”当作高考提前战,鼓励孩子自私地对复习资源保密的家庭,主张小学初中快乐学习、培养孩子互助协作精神的家庭,走不走高考之路的价值观差异、社会分化,提前到幼儿园、小学阶段展开了。在养育模式上,是否将幼儿教育作为为人父母的一项必修课,以何种时间精力投入孩子0-6岁的教育,也将深切地影响着未来一代人的品格、能力、情感。在有实力投入财力物力及早规划孩子教育之路的家庭中,仍有一条隐形的鸿沟,即是教育理念的冲突和差异。一个主张亲力亲为陪伴孩子玩耍、讲故事的母亲或父亲,与一个忙于赚钱把孩子塞给高价幼儿园了事的母亲或父亲;一个一家老少看电视的家庭,与一个不看电视有阅读习惯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将会出现怎样的不一样?不同模式之下,孩子们将会呈现何种精神面貌?建立起何种价值体系?谁将更有创造力?谁更具备全球化的核心竞争力?竞争力是否包括价值观塑造?值得长久考察。我们现在难以预测这些起跑线不同的孩子们,未来的差异会有多大,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将比今天的这一代人、两代人呈现更为丰富多元的面貌。今天,你不经意的一个动作、选择,恐将影响深远,正如当年没有人会预料,奥巴马的单身母亲带着他去上课时,对小奥巴马会有怎样微妙的影响,今天,也没有人能够预料,宣称不落下孩子的每次家长会的奥巴马怎样地影响着他的女儿们。能够确认的是,无论是牢牢掌握体制资源,走应试教育路径,上国内名牌大学的,还是放弃与中国教育体制较劲,计划送孩子出国的,这些官僚或新富阶层的孩子,未来不管以何种价值观和面貌出现,他们都将成为人才储备的重要来源。然而,我们恐怕不能忘记那些在婴幼儿时期就掉队的社会群体,他们难道早早地就要被挤出参与主流社会竞争的行列吗?对中国来说,教育作为改变阶层固化,促进社会公正的手段,正在弱化吗?如果不能有效改变目前教育资源被权力和资本垄断的局面,幼儿教育,预示着下一代社会资源提前开始竞争??这确实令人担忧。幼儿教育被称为学龄前教育,不在义务教育之列。正是这样的命名和政策导向,让许多人以为,学龄前就是一个长身体、随便玩玩的时期,不需要费劲思考教育的问题,在国家的资源配置上,这也是被严重忽视的部分。这既有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问题,也有普通人价值观的误区。人们容易以为,幼儿教育是一个浅显的教育阶段,几个学生模样的小姑娘,只要脾气好,有耐心,就可以胜任幼教工作。当你仔细走进幼儿教育的世界,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集中了人类对自身发展规律研究之大成的领域,深不可测,而我们却一直低估它的重要性。公办园:机关“办社会”后遗症据广东省教育厅及当地媒体公开资料显示,在广东,能进入公办幼儿园的适龄儿童只占总人数的不足3%,很多孩子的机会还是家长高价购得的。至2010年底,广东省内共有幼儿园11161所,其中享受财政预算全额和差额拨款的幼儿园约410所,约为总数的3.6%。去年,广州市各部门的财政预算公布后,广州市9间机关幼儿园每年的财政补贴高达6000万元,一度引起舆论哗然。全国的数据与广东的情况也大致相当,公办幼儿园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是过去机关单位“办社会”的遗留产物,却成为一项权力资源配置和公务员福利,由体制内成员独享至今。广州番禺去年先行试点,以摇珠派位(即用电脑摇号)的形式,拿出学位对社会公开招生。此举却遭到部分公务员的抵触,一些抽不到学位的公务员颇有微词。可以想见,权力一旦成为福利,人们难以接受自己成为首批吃亏者,让出资源与社会各阶层公平享有。即便是针对公办园的改革,也未必能惠及城市里的底层群体。所谓摇珠派位,与户籍、房产等都深入挂钩,无产无户的外来工恐怕是无缘享受改革成果的。每每上菜市场,总能看到三五岁的孩子,被卖菜的母亲塞在旁边的小椅子上,孤独地摆弄手里仅有的一件玩具。卖菜的母亲只希望孩子别跑动、别丢了,至于孩子每天如此这般重复的生活,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个阶层的母亲,无暇也无力顾及。相比而言,美国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恐怕值得中国参照。据美国官方资料介绍,1965年,作为联邦政府“向贫困宣战”的组成部分,美国开启了建国以来由联邦政府参与的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一个教育方案——提前开端计划(HeadStartprogram)。这个计划的目标在于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家庭的儿童提供适宜的早期教育,使他们得到必要的入学准备,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与其他教育方案不同的是,“提前开端计划”不但为儿童提供相应的服务,还提供医疗、营养服务以及家长教育,以便通过这些服务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个计划由联邦政府进行投资和管理。这个计划的宗旨在于,使得权力所能分配的资源尽量向底层倾斜,美国人相信,教育应当成为纠正出身不平等的一个有力手段,改变阶层流动的固化。遗憾的是,中国还在纠结于近20年前的教育投入比例目标,迄今仍未达到。也就是说,在教育问题上,我们连自己提出的底线目标也延迟了十数年没有做到,遑论什么“提前开端”了。既得利益阶层、新富阶层和知识阶层们似乎已经对政府能够为他们的下一代教育做什么不再抱有希望,他们忙着制定自己的子女成长方案,竭尽所能,用自己全部的资源来弥补国家投入不足的缺陷。匮乏与过剩:起点的不公平匮乏与过剩正在界限分明地规划着孩子们的人生,“输在起跑线上”并不是危言耸听。这些年来,大学生中的新富阶层占比越来越高了,而越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越是陷入上升螺旋的底部,挣扎不已而难以跃升精英阶层。当新富阶层的孩子有条件最大限度开发自己的潜能甚至有资本表现得更有理想、更有道德时,底层大学生往往由于视野的局限、性格的内向被挡在表面上“公平”的竞争门槛之外。在我的老师辈身上,我看到了无论家境如何,他们都有蓬勃的精神面貌。今天很多已功成名就的精英知识分子,来自贫寒家庭,他们没有局促不安,没有狭隘偏激,深究原因,恐怕与他们的童年时代,贫富悬殊并未走到今天这样“极致”有关。过去,所谓的贫富差异,不过是家里多几斛粮食、几斤肉的问题,工农、知识分子和公务员子弟所接受的教育,差别不会大到让弱势阶层的孩子完全掉队:你在石灰路上玩沙子,我在田地里玩泥巴,你看书,我也看书……他们之间,资源占有依靠计划经济分配,物质远未有今天的丰盛,自然差距也没有今天这样显著。而今天,鸿沟在扩大。底层群体的孩子也许整个童年只有一件甚至没有一件玩具,而新富阶层、官僚阶层的孩子是拥有几个iPad的问题。他们之间不仅有物质鸿沟,还有信息鸿沟。阶层的鸿沟表现在孩子们身上,却源自这一代父母,他们共同站立在中国社会的转型轨道上,面对着不可知的变革。信息灵通的父母们,早已规划好孩子的出国之路、高考之路。无论走哪条道,他们胸有成竹,志在必得。深信主流教育体系的父母们,会在孩子起跑前就通过权力、房产资源谋划好对付应试教育的“独门绝技”,上哪个幼儿园能与官员的孩子们在一起,上哪个小学能升上重点中学,上哪个高中考上名牌大学概率最大,他们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几乎已经规划好了。而打算与国际接轨的,则早早谋划好双语教育,摒弃应试教育路径,不惜花费重金上民办双语学校,为的是将来直接申请国外的大学。在广州,所谓美式高中,每年学费高达12万元人民币,不出国门就可接受国际化教育,修满学分的毕业生可获得通过认证的美国高中文凭,毕业即具备美国高中学籍,申请美国大学时,将更加便利。价值观的竞争提前展开幼儿教育在中国的滞后远不是对公办幼儿园启动改革所能改变的了,还有价值观上的深刻分歧。阶层的鸿沟,不仅是规划意识和财力物力的落差,还体现为教育理念的差异化。我就亲眼见到有机会上公办幼儿园的家长不惜路途奔波,到郊区找有特色的民办幼儿园,也亲眼见到住郊区大盘的家长不惜改变生活习惯,到市区租住狭窄逼仄的房子,为了让孩子上公办幼儿园。他们所代表的是有条件选择资源的阶层各自追求有价值观的教育方式,在他们身上,资源是过剩的。如上所述,有的家庭注重孩子跟上主流社会的步伐,宁可牺牲环境也要跻身主流阶层,这与体制和权力资源的配置密切相关,有的家庭则接受相对西化的教育理念,他们渴望让孩子接受保护和激发创造力的教育模式,诸如那些主张让孩子们自在“工作”的民办幼儿园,他们反对提前进行知识灌输,反对应试教育幼儿化。把“小升初”当作高考提前战,鼓励孩子自私地对复习资源保密的家庭,主张小学初中快乐学习、培养孩子互助协作精神的家庭,走不走高考之路的价值观差异、社会分化,提前到幼儿园、小学阶段展开了。在养育模式上,是否将幼儿教育作为为人父母的一项必修课,以何种时间精力投入孩子0-6岁的教育,也将深切地影响着未来一代人的品格、能力、情感。在有实力投入财力物力及早规划孩子教育之路的家庭中,仍有一条隐形的鸿沟,即是教育理念的冲突和差异。一个主张亲力亲为陪伴孩子玩耍、讲故事的母亲或父亲,与一个忙于赚钱把孩子塞给高价幼儿园了事的母亲或父亲;一个一家老少看电视的家庭,与一个不看电视有阅读习惯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将会出现怎样的不一样?不同模式之下,孩子们将会呈现何种精神面貌?建立起何种价值体系?谁将更有创造力?谁更具备全球化的核心竞争力?竞争力是否包括价值观塑造?值得长久考察。我们现在难以预测这些起跑线不同的孩子们,未来的差异会有多大,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将比今天的这一代人、两代人呈现更为丰富多元的面貌。今天,你不经意的一个动作、选择,恐将影响深远,正如当年没有人会预料,奥巴马的单身母亲带着他去上课时,对小奥巴马会有怎样微妙的影响,今天,也没有人能够预料,宣称不落下孩子的每次家长会的奥巴马怎样地影响着他的女儿们。能够确认的是,无论是牢牢掌握体制资源,走应试教育路径,上国内名牌大学的,还是放弃与中国教育体制较劲,计划送孩子出国的,这些官僚或新富阶层的孩子,未来不管以何种价值观和面貌出现,他们都将成为人才储备的重要来源。然而,我们恐怕不能忘记那些在婴幼儿时期就掉队的社会群体,他们难道早早地就要被挤出参与主流社会竞争的行列吗?对中国来说,教育作为改变阶层固化,促进社会公正的手段,正在弱化吗?如果不能有效改变目前教育资源被权力和资本垄断的局面,幼儿教育,预示着下一代社会资源提前开始竞争??这确实令人担忧。

独生子女的下一代家庭教育


外企高管李先生是个“工作狂”,同为80后独生子女的太太经营着一家美容院,作息时间也不固定。他们的女儿甜甜从出生起就一直放在姥姥姥爷家,如今已经4岁。甜甜妈通常一个星期回去看一次孩子,而李先生因为频繁出差,常常是一个月才能见上孩子一面。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很多像甜甜爸妈这样的“独一代”家长选择把“独二代”交给自己的父母照顾。近期天津市的一项“独二代育儿现状”大型调查显示,有60%的“独二代”被“独一代”“全托”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家,周末才被带回家和父母团聚。

隔代教育为数众多

据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在北京,有70%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而上海,目前0~6岁孩子中有88.9%由祖辈教养;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也已占到总数的一半。

城市隔代教养比例不断攀升,和近年来城市家庭“独生子女父母”现象有关。随着70后、80后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他们已成为我国第一代“独生父母”,家庭教育也随之进入“独二代”时代。在两代“独生子女”家庭里,第一代独生子女多数没吃过什么苦,生活经验不足,缺乏照料他人经验,孩子降生后不知所措;而“4-2-1”的家庭模式也使得老人更加珍惜孙子孙女,加之他们有比较多的空闲时间,很自然地将照顾这唯一的“希望”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习惯性地包揽了本该由年轻父母承担的一切,这也从客观上促成了一些终日忙碌的“独一代”对自己的孩子“大撒把”,最终将养育下一代的重任转嫁给了祖辈。

父母放手孩子问题多

不可否认,老人对孙辈的隔代教育具有很多正面的影响:祖辈家长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悉心照顾孩子;而且,由于他们经历和经验丰富、生活压力比年轻人小、心理会更放松,心态也就更平和一些,对孩子自然更有耐心,愿意倾听孩子、与孩子交流,一起分享生活与成长中的快乐。

然而,与父母的亲子教育相比,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地会有差别,对“独二代”的教育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弊端——

重养轻教孩子任性

在“独二代”面前,很多老人、包括一些有知识有文化的老人也都没了原则,有求必应,事事迁就,“重养轻教”、甚至是“有爱无教”,忽略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的现象极为普遍。在教育方式上,老人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通常采取简单的直接满足的方式,忽视引导孩子探索、学习和经受锻炼,孩子的户外活动和同伴交往也比较少。在这种溺爱、袒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极易形成任性、自私、孤僻、为所欲为的性格。这实际上给孩子埋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对其健康成长不利。

“独二代”疏远“独一代”

不少“独一代”很关注孩子的学习,他们往往在孩子上学后,有意识地花些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但是,由于学龄前的六七年时间,他们很少和孩子在一起,错失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最佳期。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致使他们从感情上不愿意接纳父母、当然也就不能接受父母对自己已养成的某些习惯的改变,尤其不能接纳父母对自己的批评,稍不如意孩子就大发雷霆或顶撞父母,两代人的“战争”逐步升级,有的还会上升为“肢体冲突”,闹得一家人都不高兴。

“独一代”和子女的冲突或疏离在“独二代”家庭中并不少见,被娇惯了的孩子非但不听从父母的管教,甚至会认为父母不如祖辈对自己好,对父母反而感情冷漠,其结果是“独一代”管不了“独二代”的尴尬局面往往令亲子之间关系紧张。

造成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妈妈要求孩子自己收拾书包,孩子还没动手,奶奶先代劳了……这是很多“独二代”家庭中经常出现的场面。当不少“独一代”参与教育“独二代”时,却发现祖辈家长对孙辈教养的主导态度是“疼”孩子,而不是“管”孩子,其教养方式缺乏理性;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与老人的是对立的,老人或因不理解,或出于对孩子的爱而瓦解孩子父母的教育成果,导致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处于一种典型的多头领导状态——即被爷爷奶奶管、又被爸爸妈妈管,但却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教养制度,这种多头领导常常会将幼小的孩子置于一种混乱的状态中,容易使孩子形成多重性格。

实际上,“独生父母”一方面依赖于老人照顾自己的“独二代”,另一方面,又对隔代养育的效果不满意。这是一种很无奈的局面。

“独一代”应担当起育儿主角

有教育专家称,隔代教育正造就大量城市“留守儿童”,“独二代”看似正享受着“4+2”的更多人疼爱,其实由于父母最直接养育和教育的减少、隔代托管教育的增多,“独二代”恐将比“独一代”更“独”。因此,即便“独一代”再忙,也要担当起育儿的主角。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专家鲁杰认为,在教育孩子上两代人出现分歧,年轻父母应该抓住老人“爱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个契机,以主动的、积极的态度改变现状。她说,年轻的父母有义务把科学的教育理念普及给孩子身边所有的人,特别是与孩子朝夕相处的老人。激活孩子自立自理的主动性、激活祖父母对教育的热情和他们潜在的教育资源。在这方面年轻人要花点心思,比如可以先说通家里的一位老人,利用了“老人和老人更容易达成共识”的特点,为传递自己的观点找到了一个桥梁。

鲁杰认为,隔代教育既然不可避免,最好的办法就是扬长避短。年轻父母应在化解两代人的育儿冲突方面唱主角,孩子是自己的,教育孩子理应是自己的责任。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学习做父母方面要“奋斗不息”,掌握新东西;通过看书、上网、到家长学校学习、和家人交流等手段,真正理解孩子、理解老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老人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如此,在孩子面前全家人就不难发出“同一种声音”了。她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参与得越多,就越容易“遥控”祖父母,老人也就越能心甘情愿地配合年轻人,对孩子实施“合作教育”。

同时,作为聪明的祖辈,应该帮助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多交流、多沟通。“聪明的祖辈应多提醒子女,多久没带孩子出去玩了,多久没跟孩子谈过心了,督促子女常跟孩子互动。”祖辈自身也应不断学习,了解孩子在各时期的发展特点和客观规律,了解孩子在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需要家长重点关注哪些方面。如2~4岁,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兴趣、动手动脑、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5~6岁幼小衔接阶段,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学习能力和伙伴交往,7~10岁,学习生涯开始阶段,家长可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兴趣,培养特长,个性健康发展,为智力飞跃作准备等。

父母的亲子教育好比母乳喂养,祖辈教育则是辅助的人工喂养。祖辈在对第三代养育中合理定位,当好称职的配角,不错位、不越位,擅用其长,以避其短,将两代人的两种教育优势互补,才能使孩子受益。

小学生以春天为话题的写景作文 【精】


春色满园关不住答,一枝红杏出墙来。光阴似箭,早春时节,冰雪刚开始消融,人们还有春寒料峭的感觉,仲春的天气就转暖了些。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可以作为小学生春天作文素材呢?请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学生以春天为话题的写景作文》,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小学生以春天为话题的写景作文(篇一)

听,那春雷一声震天响,整个大地都有了春天的气息。春雨刷刷地下着,有的像牛毛,有的像花针,有的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春雨一下,滋润了沉睡的大地,万物复苏,茁壮成长。雨过天晴,太阳的脸红起来了,阳光洒满大地,杨柳吐出了嫩芽,迎春花开出了黄花,红梅迎风怒放,到处是一派春光。

小溪里,水涨起来了,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一会儿沉到水底觅食,一会儿浮到水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水面上一群鸭子张开翅膀,打闹嬉戏,真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岸边的芦芽像春笋一样破土成长。堤上的垂柳翩翩起舞,如同古诗“二月春风似剪刀”描述的那样婀娜多姿。

公园里,百花齐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黄的像金,万紫千红,美不胜收。田野里,麦浪滚滚,微风一吹就像海洋上的波浪,此起彼伏。油菜开花了,到处是金黄的景象。

校园里,同学们有的在赛跑,有的在踢球,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看书学习。一年之计在于春,大家从头抓起,一边锻炼身体,一边看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春风又绿江南岸,万里春光收不尽。我认为春天是美丽的,我赞扬这样的春天,我爱春天!

小学生以春天为话题的写景作文(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我们想观赏一下山山水水,去看看老祖先.我们走在高山上,为了尽快扫墓,我们小跑上山了。

思念

来到祖先的文墓前,我们肃然起敬,对着祖先的.照片,爷爷的眼里,含着浓浓的热泪,虽然爷爷忍着泪水,但是,久而,也不禁滑下了两行泪水网 ,爷爷手里握着一束鲜花,轻轻地扎在了墓前,说是轻,但看得出是有点发抖,显然花根上还有几滴汗水。我们和爷爷一起在墓旁撒纸钱,贴纸花,彩纸蜡......上香祭拜时,爷爷的眼睛是诚恳的,毫无半点杂质。啊,这是爷爷对祖先的思念,又是怎样的一种暖流?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又是怎样一种亲情?与此同时,蒙蒙细雨,飘洒在地,一点又一滴,墓上的香随风飘向天去,我的心田又有一种什么样的亲密......

赏景

扫完墓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来到一条小山路上,我闭上双眼,好似感觉到生机,我不禁又张开了双眼,朝天而望,不知不觉我歌颂了一句诗,山间空荡荡的,到处有我的回声,我仰望枝头,聆听那鸟儿的歌唱,我张开双臂,迎风跑去,嗅着大自然的风光,又是那么的陶醉!那么迷人!

啊,“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轻轻一嗅,重重一吸。尽看大自然....

小学生以春天为话题的写景作文(篇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出自唐代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千古名句。春来冬去,原本光秃秃的土地上,又变得生机勃勃。

我爱春天,在春天,没有夏天的狂风暴雨,没有冬天的鹅毛大雪;春天,花草树木都十分茂盛。蝴蝶、蜜蜂都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我爱春天,春天没有夏天的炎热,酷暑,没有冬天的严寒冰冻;春天,小草从光光的土地中探出头来侦查着外头的情况,知道安全后,便争先恐后的往上冲;小花也不例外,春天一到,它们也争奇斗艳地竞相开放吸引蜜蜂、蝴蝶的陪伴;小树那细细的枝头上也渐渐地长出了嫩绿的叶片;春天,天气也慢慢的从严寒变成了温暖,太阳公公比以前起的更早了。小朋友们有要开始上学了。原来冷清清的校园有变得热热闹闹“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一窝蜂”地冲出教室,一瞬间走廊上,操场上,教室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成了孩子们玩耍的天堂,原本寂静无声的校园成了沸腾的锅炉。

我爱春天,春天,我们可以去野外郊游。远离城市的喧哗、嘈杂,我们可以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山间涓涓的细流,把手伸下去摸一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凉,树上的猴子们在嬉戏玩耍,走在林间的小路上,你可以听见小鸟呼朋引伴的叫唱,闻见花朵的清香,看见茂盛的树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春天,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

小学生以春天为话题的写景作文(篇四)

现在已是三月,我们已经走进了春天,以前凛冽的北风与化成吹面不寒杨柳风,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来到小河边,一排排柳树已经长出了长长的柳条,在淡淡的春风的吹拂下,那些长长的柳条随风摆动,真像一位娇羞的小姑娘呢!这也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转身走在大马路上,杨树也长出了短短的杨絮,草地上小草已经长出来了,软软的,绵绵的躺在上面,就像躺在“席梦思”床上一样。草丛中间夹着许多小花,把草地点缀得五彩缤纷。草地边上还有一些梨树,雪白的梨花已经争先恐后的盛开了,白里夹黄,还有许许多多的小蜜蜂在辛勤的工作呢!

瞧呀!河面上的冰已经融化了!一些鱼儿欢快的为我们表演了个“鱼跃龙门”!我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指着天上喊:“快看,一字排开的大雁!”我仰头看,不一会儿又飞来一些小剪刀——燕子,它们叽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田野飞到了那边的蓝天之下。一低头,许许多多老朋友——蚂蚁也和我打了个招呼呢!

人们也脱去了厚厚的棉袄,换上了小毛衣、毛大褂,这不!他们都来到野外活动了,有的人在放风筝,有的人在嬉戏,有的人在散步,小孩子们在互相追逐。绿色的田野配上星星点点的人们,就像一幅彩色的花倦。

我爱春天!

小学生以春天为话题的写景作文(篇五)

春去春又回。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个美丽而充满希望的季节到了。

鸟儿是春天的使者。你看,报春鸟、小麻雀最先叫,接着,布谷、杜鹃鸟也加入了,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它们将春天的气息送到每一个地方。连小燕子也从很远的地方赶回来,参加春天的大合奏。

春天的雨,总是飘飘洒洒的,绵绵柔柔的,细如针尖,似烟似雾,打在脸上,给我带来凉凉的感觉。好雨知时节,春雨贵如油。农民伯伯们正忙着耕地、播种、种田,笑呵呵的脸上,皱纹都聚到了一块。

春天花会开,让我们去看花吧。花园里田野边,各种花你追我赶的开着,红的是石榴花、玫瑰花,白的是蔷薇、玉兰花,粉的是桃花、山茶花许多不知名的小花也在默默无闻地绽放,为春天增色。

春天真的来了,太阳伸了伸懒腰,早早地爬起来。春天走到了大自然,小草探出头

来向春姑娘问好。老树发出了嫩芽,像绿色的小宝宝。小动物们都醒过来了,水鸭子嘎嘎的叫着,小蜜蜂嗡嗡的飞来了。

漫步在春天里,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棵小树,在蓝天、白云、阳光下越长越高;我心中五彩的'梦想破土而出,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啊,多么美好的春天!

喜欢《春天,为孩子种下一粒会发芽的种子》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家长会发言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最新教案一粒种子 第二课:目标: (1)认读“黑、挺”等l8个生字,会写“粒、种”等7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和”。(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借助拼音、查字表等方法读准字音。(4)通过朗读、讨论、动作演示等...
    2021-10-07 阅读全文
  • 2020幼儿故事一粒种子 1、一粒种子的故事 在一条宽阔而又干净的公路上,有一粒又大又圆的种子,就像乒乓球。 这时,一群蚂蚁来到公路边。“快看,那是什么?”一只蚂蚁朝着种子的方向看了看,好奇地问。其它蚂蚁看了看,说:“去看看吧...
    2020-11-10 阅读全文
  • 一粒梦想的种子作文 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梦想带给人期望与动力。梦想是远处的灯塔,指示前进方向。梦想是雪后那抹阳光,温暖一颗心。梦想如五彩的气泡,美丽又易逝。了解多少关于为梦想而奔跑的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粒梦想的种子作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22-04-25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一粒种子的旅行 这是大班科学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知道多种植物种子的特点。 2.在观看视频、配对游戏中自主了解种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
    2021-08-12 阅读全文
  • 2010我种下一棵春天的树(幼儿春天教案) 引言:春天到了,春姑娘来了,她给大地带来一片绿色。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来到郊外的小溪边,看见一片绿色的绿林,这里的草地像一大块绿色的毛毯。我慢慢地躺了下来,闻着绿叶和青草的香味,我想树林深处会有可爱...
    2019-12-13 阅读全文

第二课:目标: (1)认读“黑、挺”等l8个生字,会写“粒、种”等7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和”。(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借助拼音、查字表等方法读准字音。(4)通过朗读、讨论、动作演示等...

2021-10-07 阅读全文

1、一粒种子的故事 在一条宽阔而又干净的公路上,有一粒又大又圆的种子,就像乒乓球。 这时,一群蚂蚁来到公路边。“快看,那是什么?”一只蚂蚁朝着种子的方向看了看,好奇地问。其它蚂蚁看了看,说:“去看看吧...

2020-11-10 阅读全文

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梦想带给人期望与动力。梦想是远处的灯塔,指示前进方向。梦想是雪后那抹阳光,温暖一颗心。梦想如五彩的气泡,美丽又易逝。了解多少关于为梦想而奔跑的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粒梦想的种子作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22-04-25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科学一粒种子的旅行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知道多种植物种子的特点。 2.在观看视频、配对游戏中自主了解种子不同的旅行方式。 3....

2021-08-12 阅读全文

引言:春天到了,春姑娘来了,她给大地带来一片绿色。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来到郊外的小溪边,看见一片绿色的绿林,这里的草地像一大块绿色的毛毯。我慢慢地躺了下来,闻着绿叶和青草的香味,我想树林深处会有可爱...

2019-12-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