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我该怎样尊重你

发布时间:2020-11-18

教育孩子笔记。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孩子,我该怎样尊重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孩子,我该怎样尊重你

在谈论尊重孩子的问题之前,我们先问问自己,是否懂得尊重别人:在别人对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是否用心在听?在别人征求我们意见的时候,我们是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打算,还是在敷衍?在别人做出决定的时候,我们是否尊重了他的决定,根据具体的情况或者支持他,或者为他提出反面意见,促进他更全面的考虑问题?我们再问问自己,对自己是否保持着适当的自尊,没有自卑同时也没有自负?再问自己一句,当感觉到别人对我们特别尊重的时候,是怎样的快乐和满足?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他长大了和我们一样,要求被别人尊重。虽然,现在他还小,可面对着这样一个处于弱势的小人儿,你是否给了他足够的尊重却将直接影响到他长大了的性格和成就。

曾经看过一部叫《谈情说案》的香港剧,讲的是一位女警和年轻教授恋爱的故事。里面的教授很年轻就取得了特别大的成就,他的爸爸妈妈对他非常尊重,即使对他谈的女朋友不愿意,也从不曾正面拒绝,也同意他自由发展,虽然在暗地里用了一些阴招想拆散他们,但也没有像别的家庭那样爆发战争。或者这个剧情是虚构的,仍然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可以看出来,剧中教授的父母从小就对儿子十分尊重,儿子取得的成就绝对与他受到的尊重有关。

前几天周末在公园里见到这样一个情景,妈妈和小姨带着两个孩子在公园玩儿,姐姐看上去十岁左右,看到许多和她差不多的孩子都在放风筝,就跟小姨说:“小姨,咱们也买个风筝吧。”小姨说:“买风筝干吗?”女孩:“放啊。”小姨:“你会放吗?”女孩:“会!”小姨:“你会放个屁!”女孩满脸通红,气鼓鼓得走开了,小姨在后面还洋洋自得。这时,我和表妹正带着各自的孩子玩儿,我们向对撇了撇嘴。这个小姨,对孩子太不尊重了,同时她自己的人格也高不到哪里去。

对于孩子,你不能太打击他,否则他长大了会太没有信心,同时你又不能事事依他,这样就是过分娇惯。那么怎样对待孩子才能恰到好处呢?wWw.YJs21.com

对于一些事情,该让孩子拿主意的就鼓励他自己拿主意,从小事做起,一旦他拿定了主意就依他,让他在锻炼中成长。记得一次带着儿子回娘家,我正在厨房刷东西,儿子手脏了,弟弟给他洗手,弟弟问妈妈:“还用给他搓香皂吗?”妈妈说:“问你姐姐。”我说:“你问他自己,他说搓就搓,不搓就算了。”于是弟弟问儿子:“搓香皂吗?”儿子说:“不搓。”于是就没有搓。随后弟弟跟妈妈感慨:“你们老嫌我不会拿主意,我的主意就是小时候让你管没的。”其实在一些小事上,真的没有必要那么认真,能放手锻炼的就让孩子自己来。同时需要强调一点,一旦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依着他的决定,让他决定完了不依着他,还不如开始就不让他决定。

别怕孩子犯错误,孩子一个重要的学习模式就是在错误中学习。这一点,外国父母比中国父母做得要好,中国父母说的最多的是:别怎么怎么样,要不你就会怎么怎么样。外国父母说的最多的:Tryit,试试看。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适当的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这点对于太小的孩子不适用。比如孩子跑得快,那就让他尝尝摔跤的滋味。记得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作者带着女儿和同事结伴出游,当时已经初夏,女儿却坚持穿着她喜欢的粉色毛衣,作者就依她了。开始爬山的时候,女儿开始大量出汗,不时得对妈妈说太热了。这时,妈妈说为她准备了一套爬山的衣服,她很开心,她们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换上衣服,开心得爬山,回家,一直妈妈都没有对女儿说什么,但是下次出行的时候,她发现了女儿会根据天气自己准备恰当的衣服。给孩子一个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有的时候,走点弯路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不好,我们是孩子的手杖,但是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实路,如果走直路一直需要爸爸妈妈这跟实路的手杖,而这手杖总有离开孩子的一天,到那时候再让孩子锻炼他将会连弯路怎么走都不知道,因为那时他面临的不会再是洗手、穿衣服的小问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不要充当事后诸葛亮的角色,其实犯了错误,孩子心里明白得很,用不着什么都说出来的,就算说也要选择方式,不要对孩子冷嘲热讽,因为犯了错误孩子心里本来就不高兴,我们再说什么无疑是伤口上撒盐,或者在他看来是否定他的能力,打击他的自信,有可能下次他就不再自己做决定了。

孩子需要我们的支持和肯定,但有些事情不需要我们代替他去做。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里,提到这样一件事情:小豆豆的钱包掉到学校的厕所里去了,他们学校还是那种老式的厕所,于是她就把厕所后面的盖子揭开,找了一个专门掏粪的勺子,把坑里的东西掏出来,找钱包。这时,校长过来了,问小豆豆在干什么,小豆豆说明了原因,校长只说了一句那你要小心啊,要把里面的东西还都放回去,就走了。这件事如果发生在自己孩子的什么,你会怎么做?如果在以前,父母肯定会不说二话,揪过孩子先揍一顿,现在的父母多半会忍着臭气和孩子一起“施工”,但是那样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再看校长并没有对小豆豆过多关注的后果,小豆豆把坑里的东西都掏出了,却没有找到钱包,可是她一点都不失望,又按校长说的把那些东西都放了回去,同时她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很有成就感呢,她觉得自己长大了。对于这样不予过度关注的第三种做法,有多少父母能想得到呢?而这第三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又是多么重要啊!

对于激将法一定要慎用。激将法对于有的孩子是很管用的,你说我不行,我偏要证明我行来给你看,但是一旦用不好,激将法会起到反作用,打击孩子的自信,甚至让他破罐破摔。在一本书上看到,有个孩子特别调皮,整天跟老师作对,后来父母带他去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师发现,最初引起他逆反的原因就是老师用的激将法。这个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用激将法一定要注意方式、语气,如果察觉效果不对,赶紧喊停。

即使是父母,也要跟孩子讲道理,别用父母的身份来压孩子。不要轻易对孩子说:“因为我是你老子,你就得听我的!”即使,你为孩子选择的是一条对他最好的路。毕竟孩子的路要他自己来走,孩子的生活也是他自己的,我们也只是或者只能他的拐杖,他的引导,并不能代替他去走路,去生活。做父母的更不能随便打骂孩子,打孩子伤害他的身体,骂孩子伤害他的心灵。最要不得的,是一个打,一个护着,这样不但孩子的揍白挨了,还会让孩子觉得有保护伞,以后会变本加厉的。

当然了,尊重孩子,还表现在对孩子的说话语气、态度等各方面,别总对孩子说你这个不会,那个也不行,给他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孩子的要求,要考虑一下再决定是否拒绝(前面写过一篇日记,专门讨论怎样对待孩子的要求)。尊重孩子是一门大学问,让我们谨慎得求证,小心得执行,共同探讨,交流经验,一起进步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家庭的一切。对孩子的教育是每一个家长面临的重要任务,既神圣又艰难,我们谁也逃脱不了。但是该怎样教育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有人这样说,当我高高兴兴的背着书包,跟在小哥哥小姐姐们的身后,屁颠屁颠的走向学校的时候,我一生的悲剧就开场了。细想一下,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的孩子,确实是没过几年快乐的日子。四五岁时,父母为了生活,就把他们送到幼儿园,有的还是全托。孩子们从此就告别了父母温暖的怀抱,有的孩子甚至一天到晚都难见父母一面,亲情对于他们来说,仅是一个冷冰冰的词语。爱的教育对于他们来说,是打了一个折扣的,尽管在幼儿园里也有友情,但对于孩子来说,亲情首先应该是直观的感性的。

上小学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孩子们,不仅要面对枯燥的学校生活,还要发掘潜能,展示特长,因此,他们除了要利用周六周末的休息时间补习文化课外,还要学习什么作文辅导、二胡、美术等等,总之,没有时间像我们小时候那样,在田野里狂奔,在小河里捉鱼,仰视秋天的苍穹遐想……他们比我们艰辛,稚嫩的肩膀过早的承担了生活(请帮我找一个合适的词语)的重担,天真的心灵过早的蒙上了世俗的欲念,而把这一切强加个他们的,真是视他们重于自己生命的父母。

时光老人把他们送入了初中,三年虽不长,可是他们的鼻梁上已被眼镜压下两个深深的印记,思维已被牢牢的禁锢在标准答案这一铁桶之中。他们在走出初中的大门时,就已经被考试的砂轮磨去了棱角,成为了一个不断吐出产品的机器。

高中三年更是惨不忍睹,早上六点之后起床,晚上十二点前上床,成了他们永远的追求,一周能有一天休息,简直比共产主义实现还要遥远。不论是否考上了大学,走出高中的大门时,他们花白了头发,沧桑了双脸,而造成这一切的还是视他们比生命还重要的父母。

我也和全中国的父母一样,经常教育孩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年寒窗苦,一朝人上人”,而且始终坚信这样是正确的。我也经常鼓动孩子,没参加高考将是一个人一生永恒的伤痛。读了黑柳彻子的文章后,我幡然悔悟,我错了,和所有的父母一样,而且错得很彻底,不论是对于孩子本人,还是对于以后他服务的社会。

在《窗外的小豆豆》中,小豆豆刚进学校时,对一切都好奇,而且很幼稚天真,她的一举一动都不符合老师的要求,不久,她被要求转校。她母亲在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后,没有一句责备她的话,把她转学到了巴学校。在这所用电车作教室的校园里,她做“错”了许多事,但没受到一次批评,孩子的天性尽情展示,她在成长中,学会了学习,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感情,坚定了意志,身心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黑柳彻子说,她就是小豆豆的原形。她现在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如果没有这样一位母亲,是造就不了黑柳彻子的。她和我们一样爱自己的孩子,但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懂得怎么教育孩子。她没有把孩子的文化成绩看得至高无上,而是把孩子的快乐健康成长当作教育的第一要素,观客的说,她是正确的。

其实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欲望太重,功利太重,实际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这无疑与拔苗助长。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我们为什么没能出现像Facebook的扎克·博格和克里斯·休斯,恐怕我们全社会都要深思。

建议我们的家长挤点时间看看黑柳彻子的小豆豆系列丛书,你们肯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把本该属于孩子的时间和快乐还给孩子,不要让我们再听到鲁迅先生在几十年前的呐喊“救救孩子!”

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


在过去,父母扮演的常常是严肃、不可侵犯的角色。有时候教育孩子语气难免会重了许多,这在很多家长看来还是“玉不琢,不成器”。其实,幼儿教育最忌讳的就是打和骂。有时候更加温和的语气往往能收获更加好的效果。

要了解孩子,就要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不要小看与孩子沟通这个环节,这也是教育孩子很关键的一步。因此,沟通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父母所用的语气,各位家长,你们知道孩子最喜欢的五种语气是什么吗?

01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02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当孩子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03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

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04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

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宝宝食品)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05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

用更加温和的语气,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这样不是很好吗?

家长该怎样教育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个体

“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将6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毕业后,分别担任著名大学的教授、院长和美国白宫卫生部长助理等要职。

全惠星博士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受到启发,中国有句话“功夫在诗外”,运用到她的教育方法中就是功夫在“学”外。

她经常训练孩子们保持十多分钟“零思维”状态。这种强大的入静能力,提高了对大脑思维活动的控制能力,使孩子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精神,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把自己的智能发挥到极点,为他们以后的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

全惠星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要素。家长最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有一种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成为大人物的强烈愿望。

没有规矩的教育,影响孩子的成长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原则和规矩方面做得并不好。

没规矩,不成才。没有原则的父母,教育出没有原则的孩子,并且失去孩子对他们的尊重。孩子需要原则,这让他们的成长有了土壤。没原则的孩子会经常碰壁,安全感丧失,从而失去进取心。

原则和规矩,必须基于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就会和大众形成对抗,被排斥。“在原则和规矩后必须给孩子留下放飞的空间。对于鸟来说,规矩不是把翅膀剪掉,而是飞行的方向。”

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父母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从孩子出生到八岁,家长每天都跟孩子一起进行半小时的阅读,八岁以后,这样的孩子今后的发展就不需要家长操心了。”

很多人都说犹太人是聪明的民族,犹太人几乎每户人家都有2000本藏书,进门的屏风就放满了书。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成命运。

帮助孩子建立梦想

父母们应帮助孩子建立梦想,而不是强制兴趣。梦想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动力,是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对生命极限的超越。最高分数、名牌大学只是奋斗目标。

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学习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能够预见未来,而牺牲眼前的乐趣;充满好奇、热情,探索未知世界。

建议家长与孩子分享“有质量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时,对他们进行心情教育、性情教育,塑造他们健康快乐的个性、积极向上的态度、宽阔的胸怀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打开更为广阔的思想天空,让孩子获得自我心情教育的能力,培养更加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人。

孩子成长最重要的九大素质

对于中国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在于要养成九大素质,分别是:真诚高尚的人格、开朗豁达的个性、勤奋向上的态度、独立勇敢的精神、敢于吃苦的习惯、不怕失败的心理、善于交流的能力、宽容大度的处世、终身依赖的技能。

美国对于孩子的研究,成功具有七大要素:坚毅、自控、合群、热情、感恩、乐观、好奇。“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 意志力具体体现在对于自身的控制能力上,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未来容易取得成功。

做一个完善的人,需要培养个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父母做到:真爱,不是溺爱;尊敬,不是害怕;规矩,不是打骂;鼓励,不是讽刺。

孩子该怎样教育最好


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父母的教诲引导孩子从小走到大,对孩子今后的成功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家长要如何教育孩子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孩子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不应该对孩子百依百顺,既要管孩子吃、穿、玩、学,又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从孩子的心理特点上考虑,避免出现教育方法成人化,甚至简单粗暴。对于孩子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家长都要予以鼓励和表扬,对他做得不好的事情也要帮助他分析问题,找出不足,耐心地说服教育,避免对孩子自尊心的损伤。孩子考试拿回成绩单,偶尔出现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应该先帮他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告诉他不要因为考试失利而产生畏惧感,勉励今后加强学习,鼓励下次取得好成绩,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挖掘孩子智力潜能

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机会很多,其方法也各种各样。首先家长让孩子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学会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当孩子遇到一件事情时,家长就辅导他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并说出特征,从而不断扩大他的思维范围。必要时还应该给他提出一些问题让他回答,逐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每当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尽量不告诉他怎么解决,先让他自己想办法,找出最准确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的方法。他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便会在心理上得满足,使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其次,动手操作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源泉。动手是孩子智慧的体现,多让孩子动手操作,会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且孩子通过操作会发现很多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时,孩子就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来解决。最后,家长还注重在家庭里要给孩子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可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孩子提出所谓“怪论”或做“怪事”时,家长从不轻易否定,而是让他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施展自己的“才干”。家长应该相信:孩子潜藏的智慧非常之大,只要家长能正确地引导他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

三、正确认识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为达到这个目的,有的家长不惜一切代价实施各种智力开发或技能培训,并且不满足学校教育的内容,在业余时间给孩子请家教,如学琴、画、棋、舞等,让孩子成天被各种学习任务所困扰。大量的事实证明,对孩子施加过重的学习任务,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由于孩子不是主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缺乏兴趣,即便是参加了学习,也还是“人在曹营心在汉”。长此下去会损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基于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适度,根据他的专长、兴趣合理安排他的学习,尊重他自己的意愿,从不加重他的学习负担。

四、培养孩子守信的习惯,对孩子许诺要慎重

家长对孩子的许诺必须慎重、实在,让孩子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更好地完成任务。只有履行自己的诺言,家长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也是这样做的,对孩子许诺前先慎重考虑,该不该对孩子许诺,能不能兑现,这种许诺对孩子来说到底好不好等等。许诺后家长都会履行诺言,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维护家长作为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同时教育了孩子对谁都不能随便说话和承诺,说了就要负责。

五、培养孩子的意志,适度的挫折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挫折。精神上的煎熬,体力方面的磨难,都是挫折的不同形式。理想的受阻、追求的失败、艰苦的劳作、疾病缠身,也都挫折的种种表现。家长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意志的磨炼和能力品行的培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让孩子承受适度的挫折,可以使孩子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使认识得以升华,也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说的正是这一道理。孩子只有在经受了磨炼才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应当做到对孩子不溺爱,不怕让孩子受委屈,不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经常带孩子参加劳动锻炼,以此来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在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同时也应当注重让孩子对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引起负面影响。

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增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将孩子培养成人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独立性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作为家长很清晰地认识到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然后到熟练。家长每次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只要是经过努力,不管成功与否,都应该鼓励,让孩子感到自豪。孩子毕竟是孩子,当孩子在做事情时,哪怕做错,家长也会对他多鼓励少批评。

"好孩子"该怎样夸?


过去人们信奉"不打不成材",一味批评宝宝,这是违背教育原则的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总是夸奖,也不符合教育原则。

就事论事地夸奖

我觉得宝宝是应该夸的,夸奖和表扬是对他的肯定,能树立宝宝的自信心,但是夸奖要注意两个方面:

只对第一次大力夸奖

比如下班回来,宝宝第一次为你拿拖鞋,就该好好夸奖,但以后再为你拿鞋,你只要真诚地说谢谢就可以了。因为宝宝的做法,是爱的表现,是应该的,如果每次都夸,反而会让他把平常看着应该的事情当做炫耀的本领了。

注意夸奖的用词

不应只说"你真棒!""你真厉害!""你真聪明!",这是很泛的概念,久而久之,会给宝宝一个错觉,认为自己真的什么都厉害,以后进入社会,很 容易产生挫折感,而是说"你知道给妈妈拿鞋了,真乖!""你今天自己吃饭了,真棒!""你今天出门很听话,真是妈妈的好宝宝!"等等,把他做的事先强调 下,再夸奖,效果会好得多。

有所夸有所不夸

夸宝宝,有时是一种鼓励,给他带来自信有时也是一种伤害,误导他傲慢自大。所以夸宝宝,真是门深奥的学问。

夸,不是无原则地戴高帽子,要讲方式和方法。比如天天到处乱搬东西,我不会责骂,相反我会说天天真是只勤劳的小蜜蜂,同时教他把东西摆放到合适 的位置。这就是夸他勤奋,而不夸他聪明还比如夸宝宝进步快,不夸他学习好夸宝宝的进取精神,不夸他居功自傲夸他的自信,不夸他的自负夸他不拘一格的创新, 不夸他照猫画虎的模仿。

这种夸,基本上有三个原则:

夸具体不夸全部:有针对性地表扬,这样宝宝容易理解,知道以后怎么做。

夸努力不夸聪明:在宝宝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不妨赞扬一下他,让他在鼓励中更加用心。过程的努力往往正是获得满意结果的前提。

夸事实不夸人格:"好孩子"这样的词语明显是在夸人格。"好"是一个很抽象很虚无的概念,如果你长期将"好"字挂嘴边,会让宝宝觉得一顶大帽子压在头上,起不到鼓励作用,反而会成为压力。

该表扬时表扬,该批评时批评

过去人们信奉"不打不成材",一味批评宝宝,这是违背教育原则的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总是夸奖,也不符合教育原则。

一味夸奖,势必让宝宝认为自己所有的言行举止都是正确的,而宝宝身上不可能没有缺点,这就需要批评。

一味夸奖,会给宝宝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经常获得"廉价"的无原则夸奖的宝宝,久而久之会对夸奖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从而丧失为获得夸奖去完成各 种任务的兴趣。唾手可得的夸奖,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一种精神负担,一种足以使之窒息的压力,或者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盲目自满,停滞不前。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既不是什么教育原则,也不是什么教育艺术,更不是适用于所有宝宝的教育"绝招"。要说对那些聋、哑、盲、弱智和学龄前等 弱势群体中的宝宝,尽量多地夸奖以至夸张地夸奖,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勇气,是非常必要的。而对正常的宝宝,还是该表扬时大力表扬,该批评时严肃批评。

夸得具体而适度

我觉得宝宝的理解能力还太有限,一味地夸:你真棒!你真聪明……慢慢地会让宝宝产生骄傲心理,觉得自己第一,以后也许会受不了挫折。所以,我在夸的过程中,会很刻意地注意两点:

1.夸的内容要具体。告诉宝宝,表现棒在哪里、好在什么地方,比如吃饭时宝宝帮我收拾餐桌,我不光会说:"你真勤快,是妈妈的好帮手。"还会告 诉她:你帮妈妈摆了筷子、放好餐垫,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在帮助妈妈的时候,要注意不拿容易摔破的碗、要注意别被菜烫到小手……

2.夸的程度要得当。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总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但不是每件事都要夸。事无巨细地夸奖一番,容易让宝宝有自满情结。不夸大优点、不隐避缺点,让宝宝正确认识自己,这才是最主要的。

让赞美的词汇更丰富吧

一开始我也用"你真棒!"之类的词赞赏宝宝,但随着宝宝的长大,他能听懂的东西越来越多,就不再仅仅夸"真棒"了,我开始丰富我的赞美之词。

宝宝通常很小气,有什么好吃的都不愿给别人吃,有时自己不想吃了才想起给别人,对此我也会夸夸他,"哦,宝宝长大了,懂得分享了。"这时他就会 主动把吃的塞到你嘴里。与其泛泛夸奖,不如针对某一行为进行夸奖。"你真棒"之类的说多了,有时候会脱口而出,但随后我会用更多的语言来补充对宝宝的赞 赏,不再一味地简单夸奖。

少用过度的语言夸宝宝

虽然说现在流行赏识教育,但夸宝宝还是要掌握分寸和火候。夸得不当,反而会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使得宝宝听不进批评,受不了失败,承担不了责任,对抗不了挫折 。

我的原则是尽量少用过度的语言夸讲宝宝,"太棒了""太聪明了""最好了""最聪明了"这些都不是恰当的词语。我习惯于用"真不错""你这次做 得太好了""比上一张画画得漂亮"这样的语气来称赞宝宝。表扬和赞美要给予宝宝鼓励和动力,不能盲目地一味称赞,要让他有兴趣、有能力、有动力冲向更高的 目标。

要夸,还要会夸

随着科学育儿观念及理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不再像老一辈那样只是一味批评宝宝,而是开始认同表扬与奖励等正向反馈的方式在教育中的作用。于是,会经常听到"棒,棒,你真棒!""你做得真好!""你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宝宝!"之类的夸奖声。

夸奖也有负面影响

宝宝的成长需要肯定与赞扬,就像花儿需要阳光与雨露。如果只是一味笼统地夸奖,而不注意方法,会使宝宝产生盲目的优越感。这种长期缺乏以真实能 力为基础的"自我感觉优秀",容易使宝宝过分依赖外界的赞美,形成脆弱的自尊。长大以后,会把自己的努力放在他人的评价上,一旦失去了夸奖与表扬,就无法 接受,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也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如上文那些智慧的妈妈们所言,夸可以给宝宝以自信,但也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怎样夸才是会夸

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宝宝的自我评价往往来自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自家长的夸奖与表扬是宝宝成长中重要的推动力量,但是夸需要动脑筋、讲智慧的。

·夸奖要适时适当,不是随时随地越多越好

过多的夸奖会使宝宝自我感觉超级良好,认为自己处处优秀。夸奖的目的在于强化良好行为,通过表扬,使宝宝理解行为的内在意义,逐渐获得成长的内在动机。当宝宝在专心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时,根本没有必要去夸奖。

比如宝宝喜欢画画,他会自己一个人画很长时间,画了一张又一张,而你只要给他提供相应的材料以及创造绘画的条件即可。此时的宝宝有非常强烈的内 在动机,你过多的表扬不会强化他的内在动机,反而会削弱他的内在动机,使他原本不需要外部强化、出自强烈的内在兴趣的无目的的绘画行为转变成时刻依赖你夸 奖的有目的行为。夸奖一旦消失,原本的兴趣行为也就消失了。这样的夸奖,不利于宝宝兴趣爱好的发展,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自主感和主动感等个性品质。

·夸奖重在描述,不在评价

"赞美与奖赏并不是仅有的正向反馈的方式,另一种方式是欣赏。"欣赏是指针对宝宝所努力的内容做清楚明白的反馈。例如,恬宝贝儿妈妈所述"你帮 妈妈摆了筷子、放好餐垫,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样的夸奖能帮助宝宝将关注放在他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别人的夸奖上。同时,在倾听你欣赏的描述中,宝宝会逐渐学会怎样进行自我评价,长成为独立、具 有正确自我认识的人。当听完你的描述后,他可能会自己评价、表扬自己"我已经长大了,是大哥哥了,能帮妈妈干活了。"

·夸奖以鼓励为主,指出宝宝需要努力的方向

鼓励与夸奖都是对宝宝行为的正向评价,又稍微有所不同。夸奖重在结果,鼓励重在过程。鼓励是对宝宝努力的过程及行为进行恰当的描述,例如宝宝涂 完一幅画,你可以描述他所涂的画面本身的内容,和他一起欣赏和讨论这幅画也可以鼓励他"这幅画比较大,一次涂完会有点累。下次你可以试试换多种颜色,画面 就会不一样。"宝宝知道他的坚持得到了肯定,同时还知道了涂色不仅仅是涂色,在涂色的过程中也需要配色。再比如天天妈妈换一种角度描述"天天到处乱搬东 西","说天天真是只勤劳的小蜜蜂,同时教他把东西摆放到合适的位置"。这样的夸奖有明确的指向,又趣味十足,宝宝特别容易接受。

该怎样面对孩子的依赖


现在以独生子女为主流的家庭里,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孩子在两岁半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什么都不会”了——不好好穿衣服,非要妈妈给穿;不好好吃饭,非要妈妈喂,不想自己走路,非要妈妈抱……总之,并不是不会,而是“不想做”,总想依赖成人。往常一用就灵的“夸奖激励法”也不管用了,孩子不断地撒娇或撒泼,让妈妈们大伤脑筋。

面对这一情况,家长的处理方式尤为重要,但大部分家长却并不知道,究竟应该怎样处理孩子的依赖行为,引导其真正自立。

【经常妥协,延缓其“自立”】

在孩子哭闹撒娇后,家长要么直接代劳,要么先“冷处理”,却禁不住孩子的哭闹,僵持一会儿后,还是代劳了。虽然过程不同,但最终都向孩子妥协了。而这种妥协背后的想法往往是“长大就好了”、“只有这一次哦”。家长总是寄希望于未来,可等“下一次”真的来临时,依然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这种妥协会让孩子觉得“周围的人都会宠着我,我可以不用自己做事情”,甚至会认为“这并不是我自己的事,别人能为我处理好一切”。可这个“别人”究竟是谁呢?一旦走出家庭,谁还能这样无条件地为他付出呢?那当孩子突然间认识到这个“残酷的真相”时,他要怎么办呢?

【物质奖励,诱导其“自立”】

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小到“如果你自己吃饭,我就给你买一个玩具”,大到“你这次考第一名,我就给你买个平板电脑。”表面上看,孩子自己吃饭了,自己走路了,努力学习了,还考了第一名,自强自立。但这其实是家长在自欺欺人,因为他并不认为那是为自己做的,而是为了玩具或平板电脑而与父母做的“交换”。试想,一旦到了社会上,对于有些必须做但并没有明显回报的事情,孩子自然是能推脱就推脱,能不负责任就不负责任,没有担当,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严厉态度,逼迫其“自立”】

这类爸妈通常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给孩子人为设立严酷的环境,用精神压迫的方式逼迫其自立,用“扔下去学飞”的方法来“锻炼孩子”。我们经常听到这类父母说:“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以后能有什么大出息?”“没有人会帮助你,我也不会帮助你,谁都不要指望。”我们特别愿意相信这类家长是爱孩子的,因为他们在这么做的同时,内心也备受煎熬。但这种“爱”并没有让孩子感觉到。孩子在家长面前没有自尊、自信、安全感,当她发现自己的世界并不仅仅只有家庭时,自然会在其他地方寻找这些。因此,这样的孩子“青春期逆反”会格外猛烈。小时候老老实实听话的优等生,到初中后成绩一落千丈,甚至逃学、离家出走,往往都是这样造成的。不仅如此,“自卑”和“不安”还将成为困扰孩子一生的“隐疾”,严重影响其成年后的生活。

延期、诱导、逼迫,这样都不能让孩子真正地自立。

而这三种做法都有同一个根源: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成长,逐渐自立。其实,孩子远比你想象的要坚强得多,也脆弱得多——他可以自己做好多好多事情,但也需要感受到好多好多的爱。这时,就需要父母的态度:

这是你的事情,我不能帮你做,但我相信你能做好。我愿意陪着你慢慢做,等着你一点点长大。

自立是一种态度,它来源于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掌控身边的事物,相信能对自己负责;对于力不能及的事情,可以求助于他人,但并不依赖。而如果家长都不相信他可以自立,或者非得逼迫着才能自立起来,那他的自信又从哪来呢?

所以,当孩子不想自己吃饭、不想自己穿鞋子、不想自己走路时,你不妨给孩子讲《歪歪兔性格教育系列图画书·精灵保姆》的故事——

“喂我吃饭吧,保姆阿姨。没有小魔棒,您也可以像妈妈那样用勺子喂我呀!”歪歪兔坐在餐椅上说。

“很抱歉,亲爱的歪歪兔!精灵保姆不会喂饭,但她保证会耐心地等你吃完。”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

当孩子撒娇依赖时,家长需要在表明态度之余,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来等待他慢慢完成。成年人的生活节奏太快,快到忘记了怎样去耐心等待。但孩子并不是这样,他可能会用整个口腔来感受一粒米,也可能观察一块西兰花好几分钟。但如果能有足够的耐心,和孩子一起享受吃饭的过程,享受一顿饭的每一个细节,虽然可能付出好几倍的时间,但还能收获好几倍的快乐呢!

“穿鞋子你总会帮我吧,保姆阿姨?像妈妈那样弯下腰帮我系鞋带,我一定会好喜欢你!”歪歪兔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说。

“很抱歉,亲爱的歪歪兔!我相信你会把鞋带系成两只漂亮的小蝴蝶。”精灵保姆依旧笑眯眯地说。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

除了耐心等待,你还需要给孩子尊重和信任。在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自己做事,是因为觉得自己做不好。这时候,你不给他信任,还有谁能给他信任呢?蹲下来,给他一个柔和而坚定地眼神,告诉他“你能行”、“你很棒”。有了这些,孩子或许会大大超乎你的期待。

“抱我去公园吧,保姆阿姨。我愿意把我的果冻分给你。”歪歪兔说。

“很抱歉,亲爱的歪歪兔!如果你想跟我比比谁走得快一点,我倒愿意。”精灵保姆还是笑眯眯地说。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

与生硬的拒绝相比,愉快的游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孩子天生喜欢游戏,喜欢有趣的事,愉快的游戏往往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或好胜心,使他暂时忘掉依赖,不知不觉中完成事情,克服困难。等游戏结束,再回头看看——原来这件事这么简单呀!

“嘿,歪歪兔,你希望我像你妈妈那样,用最甜美的声音,给你讲个晚安故事吗?还有,我能为你种下一个美梦呢!”精灵保姆伸出手,将歪歪兔搂在了怀里。

“当然!”歪歪兔答应着,在床头坐好,准备听故事了!

【歪歪兔育儿老师说】

当然,别忘了在孩子内心需要抚慰时,给他一个暖暖的拥抱。也别忘了,在睡前给他讲好听的故事。妈妈甜美的声音对孩子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有了妈妈的抚慰和陪伴,再大的困难孩子宝宝也有勇气去面对,而这勇气的来源,就是来自母亲的最强大、最温暖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可置疑,但如何去爱,确实是个值得用一生来学习的课程。和无原则的付出与要求相比,孩子更需要尊重和陪伴,这才是爱的正确形式。当孩子带着满满的爱和自信走出家庭时,就能真正独立地站立在天地之间,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了。或许,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最后,如果想深入了解这个故事,就请关注【做最好的自己】歪歪兔性格教育系列图画书哦!本辑图书拥有十个主题、十个画风优美、想象丰富、内容暖心的小故事,帮助孩子学会自信与乐观、勇敢与坚持、自立与合作、尊重与宽容,学会时间管理与自我控制……在6岁前养成良好性格与健全人格,奠定幸福人生。

做最好的自己——歪歪兔性格教育系列图画书(全10册)

1.如果你要跟兔子交朋友——学会尊重

2.兔子小姐的微笑——学会宽容

3.乘着风筝去旅行——学会勇敢

4.扫帚怎样才会飞——学会坚持

5.只有一种颜色的城市——学会乐观

6.与众不同的兔子——学会自信

7.精灵保姆——学会自立

8.慢吞吞的小乌龟——学会合作

9.雪人的风筝——学会时间管理

10.等待蜗牛的故事——学会自我控制

我们该怎样正确的教导孩子?


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尊重、理解、鼓励,还是引导、规矩、塑造,或者说约束、管教、惩罚?其实,育己即是育儿。

试想,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突然停车或闯入了对向的车道会出现什么情况?轻则造成交通塞车,空耗时间、精力,重则导致交通事故。因此,能清晰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界限,履行自己的责任,才是我们安全、顺畅行驶的保证。开车如此,育儿、工作、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通常会出现以下两种自我身份错误定位的情况:

为人父母后,你的身份定位正确吗?

一、越位

即父母对自己不该负的责任进行越界干涉

诸如孩子不吃饭时,我们总是追着喂;孩子不写作业时,我们总是在一旁陪着写;孩子间发生点小纠纷,我们就急着出面找对方去算账,等等。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体是孩子自己的,吃饭是本能;不相信求知是每个灵魂固有的能力,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这种越位,往往源自父母搞错了逻辑,颠倒了因果,把孩子的现状和表现作为教育的起点,只想着采取各种办法去“对付”、“管教”孩子。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现状和表现往往是父母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因为我们总是追着喂,所以孩子可以不准时吃饭。因为我们总是陪着孩子写作业,所以孩子可以不单独完成。因为我们总是出面替孩子解决问题,所以阻碍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和社会性的发展。

二、失位

即父母自己该履行的教育责任没有履行

常常听到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抱怨自己的父母帮忙带孩子带出了各种问题,然而我们是否反省过,教养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要求老人,一定要按照我们的观念和方式去带我们的孩子?老人有老人的性情、观念和生活方式,本身老人愿意帮忙带孩子,我们就该心怀感激了,怎么还能抱怨他们或要求他们改变?其实,隔代教育是个伪问题,本质是年青的一代有了孩子后,内心还没有长大,没有负起自己的责任,守住自己的界限,扞卫自己的权利。是我们的失位在先,才导致了老人的越位。

三、定位

父母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应该有清晰的定位

我们做父母的没守住自己的界限,给孩子创造了犯错的环境和机会,却去怪两三岁的孩子缺乏自律,公平吗?这就相当于你把一只羊扔到狼群里,又告诉这些狼,你们不能吃羊,谁吃谁不是好狼。难道不是我们给孩子创造了可以随手触及糖的环境吗?难道不是我们习惯了把孩子托管给电视、电脑,而很少亲自陪伴、交流,导致孩子痴迷于动画片或电子游戏的吗?抱怨孩子缺乏自律前,我们先负起自己的责任,而不能失位于父母这一职责。

四、榜样

父母能当的不是老师,而是榜样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特别强,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时,总会自以为是地把自己视为孩子的老师,不停地指指点点,而忽视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于是父母在越位当老师的同时,失位于父母的角色。

作为父母,自己要清楚的是,首先我们是父母,不是老师。不要总抱着教育孩子的想法,指指点点。孩子会有父母之外的很多老师,但只有父母才能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感受孩子的喜悦和忧伤,给予孩子全部的尊重和信任。也只有父母有能力,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

其实父母能当的不是老师,而是榜样。比起说教,潜移默化的榜样力量不伤和气,也更能起到作用:假如父母乐观而幽默,那么孩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会太消沉;假如父母真诚待人,那么孩子也容易有好人缘。这些都是说教做不到,而只有父母的身教才能做到的。

通常还有一些父母,会因为自己两三岁的孩子碰触了家中的玻璃杯、电源插座、剪刀等可能带来危险的物品,进而用训斥,甚至打骂的方式制止,理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可孩子的这些行为,往往是出于好奇的探索和尝试,而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其学习能力的基础要素。假如为了保护孩子,而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上学后,我们常常又会抱怨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做事缺乏主动性。

孩子有好奇心,该鼓励而不是扼杀。父母该做的,是将可能导致孩子受伤的物品放置在孩子不易触及的地方或进行安全改造,并多通过书籍、故事、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孩子明白危险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所以父母越位去限制孩子的尝试和体验,阻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本质上是因为失位于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有爱的生活环境。

真的爱孩子,是帮孩子建立起他照顾自己的能力。唯有父母先做到既不越位,也不失位,才可能培养出一个独立有担当、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同时,这也是我们自己走向快乐、成功、幸福人生之路的必然途径。

你怎样询问孩子?


你怎样询问孩子?[短镜头]

邻居的孩子**,在幼儿园上中班,每次回家,他妈妈差不多都会这样问:“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虽然长得不算高大,但很结实,性格也比较强硬,有些小朋友还怕他呢!可是他妈妈总是怕他被人欺负。一次,**回家时没精打采的,妈妈一见,立即问道:“今天有人欺负你了?”**摇摇头。“**,到底有没有人欺负你,你同妈说呀!”“没哪。”儿子不耐烦地答道。“没,那你为什么一声不吭?”妈妈进一步追问说。“嗯——嗯——”儿子支吾道。妈妈以为有什么新的情况,立即警觉起来,俯下身去焦急地问:“**,你说,到底是谁欺负你了?是不是你后面的张挺?”“妈,没呐!我肚子饿了,我要吃饭了。”“我不信,肯定有人欺负你了。”说着,年轻的妈妈扯着儿子的手,直奔幼儿园。儿子不肯去,一个劲地说肚子饿。妈妈却越来越坚决地认为,一定有人欺负儿子了。到了幼儿园,妈妈先问小朋友,再问老师,结果什么也没有,都说**一整天都好好的。可就是这样,妈妈还是不放心,返回的路上对儿子还是说了好几遍:“以后如果有人欺负你,你一定要跟妈妈说的。”

[画外音]

像**妈妈这样过分的家长也许并不多,但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欺负,经常询问孩子有没有被人欺负的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为数不少的。有些家长,包括小学生的家长,或因孩子身体瘦小,或因孩子比较稚嫩,或因性格懦弱,或因孩子过于顽皮,或是有那么一次遭遇欺负的经历,等等,他们总是在担心,在经常询问。这实在是很不明智的,而且对孩子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首先,这样询问会给孩子造成认识上的误解。孩子需要友谊,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应该是快乐的,许多孩子也确实是快乐的。“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欺负人的事,在幼儿园里是经常发生的,不是你欺负我,就是我欺负你,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和敌人差不多,在幼儿园是很可怕的。孩子一旦有了这样的误解,那他自然就不可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自然就会怀着敌意来看待其他小朋友,这样,他的人际关系肯定不会好,久而久之,他可能被孤立,也真的可能被人欺负。

其次,会影响孩子的自主性和自尊心,助长孩子的不良心理。经常这样询问的家长,肯定会参与到孩子们的是是非非之中去。孩子之间的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家长是不应该插手,应该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孩子实在无法解决的,也应该由老师解决。如果家长一插手,事情往往会变得复杂起来,也会影响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家长到幼儿园或学校里哇啦哇啦一讲,这影响多不好,其他孩子会怎么看呢?或多或少要影响自己孩子的自尊心。另外,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是非,还会助长孩子的不健康心理。孩子不太懂事,有了家长的帮助,有的就滋长出有恃无恐心理、霸道骄横心理等。

再次,这是对幼儿园教育严重的不信任。对孩子的教育,幼儿园(学校)与家庭应该互相配合,充分信任,只有这样,才可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互相排斥,你不相信我,我不信任你,怎么会有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也容易使孩子无所适从。“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经常这样询问孩子的家长,无疑是对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存在着不信任感。家长对孩子所在的幼儿园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其孩子在家长的影响下,还会对幼儿园有好感吗?

家长爱自己的孩子是应该的,问问孩子在校的表现也是可以的,但没有必要这样经常询问,要问,你可以换一种问法:今天有什么新鲜事,讲给大家听听?今天班级里谁表现最好?你今天向老师提问了吗?等,即使孩子偶尔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一次,家长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要直接插手替孩子去解决,要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吃饭的时候该怎样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场合与时机很重要,很多父母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这是不对的。饭桌上,往往是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拉近亲子关系的好时机,用来教育孩子,得不偿失。不少爸妈总喜欢在饭桌上询问孩子的成绩,斥责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絮叨一堆道理,结果就破坏了大家的好食欲和温馨和谐的氛围,既起不到教育效果,还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不利于孩子的身体成长。

饭桌上训孩子的危害

1.情绪压抑,食欲不振

很多家长平时工作都很忙,也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一天中也就吃饭的时候全家能聚在一起。家长们的本意是好的,想着能抽点时间中教育一下孩子,可是,聊天的内容动不动就是“这次考多少分” “人家孩子怎么那么听话” “你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怎么可能有吃饭的欲望呢?

而且时间一久,孩子就会把“吃饭”和“挨训”联系在一起,变得对吃饭比较排斥,严重者还会引发厌食。

2.消化不良

孩子被训心情糟糕时,往往为了逃避压抑的饭桌环境,草草吃几口就离开了。这种情况下,孩子不能像平时那样细嚼慢咽,甚至连口汤都不喝,肯定会影响正常消化。

有时候,家长训斥地太严厉,直接就把孩子训哭了。孩子一边哭泣、抽噎着,一边吃饭,会有被饭粒儿、小骨头卡住的风险。

饭桌上该教什么

1.参与意识

饭前让孩子去分发筷子、勺子,饭后让孩子帮忙撤盘子、抹桌子……这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孩子完全可以胜任。通过参与家务,慢慢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知道:“家庭中的成员就要学会分担,谁都没权利随便要求别人伺候自己!

2.进餐礼仪

一个孩子的家庭教养和人品,往往在餐桌上一览无余。良好的进餐礼仪,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以及未来的成长发展都有莫大帮助。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把基本的礼貌告诉孩子:主动帮长辈摆碗筷;等长辈入座自己再坐;不许把好吃的菜拉到自己跟前;夹菜的时候不许满盘子乱翻;尝过的东西不能再放回盘子里……

3.时间观念

做任何事情都有时间限度,一顿饭,坚决不能让孩子无限制地吃下去。一个从小吃饭磨磨蹭蹭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容易遗留磨蹭、拖拉的毛病。所以,吃饭的时候尽量关掉电视、手机,全家一块专心地吃饭,讲讲开心的事,聊聊学校、公司的见闻,让一顿饭气氛轻松、时间适度。

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

1.表扬孩子,最好在饭前

教育孩子,场合与时机很重要,很多父母喜欢在吃饭的时候教育孩子,这是不对的。饭桌上,往往是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拉近亲子关系的好时机,用来教育孩子,得不偿失。不少爸妈总喜欢在饭桌上询问孩子的成绩,斥责孩子的过错,对孩子絮叨一堆道理,结果就破坏了大家的好食欲和温馨和谐的氛围,既起不到教育效果,还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不利于孩子的身体成长。

2.小道理,一起做家务时说

“身教胜于言传”,生活中的很多小道理,光靠给孩子讲,孩子是不会理解的,必须要在具体的行动中演示给孩子看,孩子才会理解深刻、记忆长久。比如,你跟孩子一起遛狗时,可以趁机告诉孩子:“宝宝你看,小狗跟咱一块出来多高兴啊,它自己在家待了一天,肯定超级无聊、超级痛苦!小狗把你当成了最好的朋友,所以你要记得常陪它出来逛逛啊!”

3.批评的话,带孩子去房间里说

在责罚孩子这个问题上,有句老话叫“当众不责”,就是说:教育、责罚孩子时,不要当着大家的面,要照顾到孩子的自尊。孩子的内心敏感而脆弱,犯错时当众责罚,会极大地伤孩子孩子的自尊,影响孩子的自信。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承认错误,往往是觉得比较丢人而已。

当孩子在犯错时,把他叫到自己的房间里,态度冷静、公平地跟孩子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少了一些顾虑,更愿意打开心扉,向你说出自己的想法。

4.悄悄话,最好睡前说

孩子也有隐私,也有秘密,有些话总归是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比如:孩子确实偷了同桌的橡皮,但实在是不敢承认;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生了一些变化,而孩子自己难以启齿……有些秘密,让孩子一直憋在心里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家长一旦有所察觉,就要尽力帮孩子解决、疏导,睡觉前便是最佳的时机,因为脱了衣服钻进被窝的孩子,也便卸下了自己的心理防御,更容易跟家长说一些心中困扰。

所以,如果你察觉孩子最近情绪不大对劲,可以在孩子躺下后,坐在孩子床头,跟孩子谈谈心,试着给孩子一些暗示,帮孩子渡过难关。

爸爸妈妈们,饭桌是拉近跟孩子距离,培养温馨和睦家庭气氛的好时机,尽量多聊一些开心愉悦的事,这样孩子才能更健康、更快乐!

喜欢《孩子,我该怎样尊重你》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家庭的一切。对孩子的教育是每一个家长面临的重要任务,既神圣又艰难,我们谁也逃脱不了。但是该怎样教育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有人这样说,当我高...
    2020-11-25 阅读全文
  • 孩子,你不听话,我该怎么办? 与家长交谈和接触时,常听到这种反映,说孩子在家很不听话,让他吃饭,让他洗脸,大人喊很多遍他们都无动于衷,好像没长耳朵一样,使做父母的毫无办法。 一是做父母的无论要求孩子做什么,总喜欢大呼小叫,一件事重...
    2020-12-04 阅读全文
  • "好孩子"该怎样夸? 过去人们信奉"不打不成材",一味批评宝宝,这是违背教育原则的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总是夸奖,也不符合教育原则。 就事论事地夸奖 我觉得宝宝是应该夸的,夸奖和表扬是对他的肯定,能树立宝宝的自信心,但是...
    2021-08-24 阅读全文
  • 孩子该怎样教育最好 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父母的教诲引导孩子从小走到大,对孩...
    2021-07-09 阅读全文
  • 家长该怎样教育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个体 “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将6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毕业后,分别担任著名大学的教授、院长和美国白宫卫生部长助理等要职。 全惠星博士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受到启发,...
    2021-07-08 阅读全文

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家庭的一切。对孩子的教育是每一个家长面临的重要任务,既神圣又艰难,我们谁也逃脱不了。但是该怎样教育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有人这样说,当我高...

2020-11-25 阅读全文

与家长交谈和接触时,常听到这种反映,说孩子在家很不听话,让他吃饭,让他洗脸,大人喊很多遍他们都无动于衷,好像没长耳朵一样,使做父母的毫无办法。 一是做父母的无论要求孩子做什么,总喜欢大呼小叫,一件事重...

2020-12-04 阅读全文

过去人们信奉"不打不成材",一味批评宝宝,这是违背教育原则的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总是夸奖,也不符合教育原则。 就事论事地夸奖 我觉得宝宝是应该夸的,夸奖和表扬是对他的肯定,能树立宝宝的自信心,但是...

2021-08-24 阅读全文

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父母的教诲引导孩子从小走到大,对孩...

2021-07-09 阅读全文

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个体 “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将6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毕业后,分别担任著名大学的教授、院长和美国白宫卫生部长助理等要职。 全惠星博士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受到启发,...

2021-07-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