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咬人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0-11-12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喜欢咬人怎么办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咬人的原因:
生理性原因
1.孩子长牙发痒而引起的咬人行为。
2—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这种快速增长的生理因素,有时会给孩子带来生理上的不适,如关节痛、肌肉酸等。特别是孩子长牙时期,孩子会因为牙龈粘膜受到刺激而发生牙痒痒的现象,他们有很强的咬东西的欲望而无法得到满足,于是有不少孩子由于牙痒而咬人。
对策:给宝宝一个可以满足咬的需要的替代品。可以采用让孩子吃饼干棒、五香豆、兰花豆和青苹果等方式,来缓解孩子们的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同时应多给予一些纤维较丰富的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白菜、菠菜、苹果、雪梨等,将这些蔬果切碎成丝或颗粒状,也是让孩子有更多的咀嚼机会。
2.语言贫乏所致。
2岁的孩子早已经学会了走路,随着他们活动能力的增强,活动范围的扩大,交往的需要快速的发展起来。但是,由于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语言还比较贫乏,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又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所以他们常常用推、拉、咬等非常手段来引起同伴的注意,以此实现交往和表达意愿的目的。
对策:应让孩子学会使用语言来表达意愿。当孩子因为心理不满而咬人时,要让他明白,当他生气和不安时,有比咬人更好的表达方式。他可以说,“我不要。”如果,他不能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的话,可以向你求助。比如,孩子有时候咬人,其实是因为他很喜欢对方,想要和他做朋友而不知道如何表达,这时老师和家长就要告诉他可以这么说:“我很喜欢你,我们做朋友好吗?”并且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演示,这样他就学会了用语言和别人交流,而不是用嘴和牙齿去和别人交流。
心理性原因
1、孩子咬人是一种发泄。
2岁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当他的心理感到不满时,就要通过咬人来发泄出来。比如,在幼儿园里,孩子认为没有得到老师足够的关注,他就有一种不满的情绪要发泄。于是,当他的这个情绪没有得到舒缓,他就会用咬人来向老师宣泄。
对策:让宝宝多玩安静的游戏,或者尽可能保证孩子睡眠的充分。
研究证明:强度刺激是引起咬人的最常见的因素之一,一个拥有安静的睡眠,并且睡眠充足的孩子一般较少用牙齿咬人。让宝宝玩安静的游戏,保证他充足的睡眠可以平静宝宝的情绪,当他们心理有不满时,也不至于极端地采取咬人行为。而且,当老师一旦发现孩子有不满情绪出现时,应立即采用一些能让他安静下来的措施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可以尽快忘记刚才的不快。
2、孩子咬人是模仿或需求刺激。
有的孩子可能只是看到过其他的小朋友咬人,在整个过程中,被咬的孩子会大声哭闹,孩子会比较好奇,并且认为在整个过程中得到刺激或满足感,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举动会让被咬的孩子感到疼痛。
对策:老师和家长应该很明确地告诉孩子,咬人是不好的行为。这么大的孩子缺乏一定的是非观念,而由着自己的好奇心随意模仿,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要告诉孩子:咬人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爸爸妈妈,老师和小伙伴都不喜欢,还会伤害到别人,不是一个好宝宝的行为,应该对孩子反复强调这种思想。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能把孩子的这种行为当做游戏或者一笑带过。当看到孩子有咬人的倾向时,就要用话语或眼神严厉地制止,让他明白,我们不希望他这样做。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咬一下自己,让他感受到疼痛,再告诉他,这个感觉就是他咬其他孩子的感觉,孩子就会有一种切身的感受。
特别注意:如果排除以上的因素,孩子是因为性格上的某些原因而引起的咬人,如小气、霸道、个性强等,这是一种攻击性行为,就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特别的关注,以免影响到孩子将来的个性发展。我们不能迁就和视而不见,应该做出必要的反应。家长和老师要很清楚地告诉孩子,这不是他能干的表现,相反,他会因为这样没有好朋友,必要时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孩子采取一些较强硬的措施。
老师和家长的态度:
1.耐心、重教育。
孩子发生咬人事件后,也不要过于担忧而去责怪孩子,应该认识到孩子咬人大多是属于婴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问题,还不属于攻击性行为。家长要耐心对待,帮助老师分析原因,然后进行认真的教育,以免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如果有可能,要带着他去向被咬的小朋友道歉,创造一个直观的氛围让他了解咬人带来的后果。
2.缓解、多关心。
防止孩子咬人的措施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平时可以多给孩子吃些饼干、水果块之类的食物,以满足他的咀嚼欲的需要。平时缓解了孩子在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咬人行为就会减少。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孩子喜欢唠叨怎么办?
孩子喜欢唠叨怎么办?还有两天就上学了,**小朋友非常的兴奋,可能是在家呆的时间太长了,没有同龄人玩,所以特别的期待去学校,自从给她找好学校以后,**就一直盼着什么时候可以上学。特别是到了最后这几天,天天问,妈妈,今天几号了,还有三天还是还有两天啊???问的我都烦了。
今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又问,妈妈,今天几号啊?我一听来火了,直接开炮:你老问几号干嘛,该上学自然会让你上,昨天一天你问了十几二十次,几分钟问一次,你问了就记住,别几分钟又问一次,干嘛啊。没完没了,到了日子自然会送你去上学。
说到唠叨,**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比如,我经常会收到快递,因为很多时候都是给她的书或者玩具,有时候会买些零食之类的,除了生活用品之外,其它的基本都是给她的。所以每次收到快递后她总是第一时间打开,次数多了,只要一听到快递,她就会问,妈妈,这快递是给我的吗?刚开始的时候我会回答,是啊,是给你的,或者告诉她不是给她的。她就会问,那是给谁的啊?都是些什么东西啊,可以给我看看吗?我会告诉她是什么东西,东西是给谁的。自己的东西给她看当然没问题。可是现在却是不管什么东西她都要看一看,这还不要紧,非得要第一时间看,有时候还没到家就要看了。有时候一些小东西或者比较方便拿的我就由着她了,可是有时候实在是不方便,她还是一次两次的总嚷着要看,我告诉她,回家在看,或者再吃,她当时听了可能会说好,可是没过多久又开始唠叨了,妈妈,让我看一下吧,我就看一眼。我再同她讲道理,她可能又会听一会,可是用不了多久又开始说,直到说到我发火为止。
又比如,我承若给她买什么东西,或者带她去玩,时间也定好了,然后她就会一天三遍或者不定时的一天几次的提醒你。有时候到了约定好的日期还刚起来,她就会问,妈妈,你不是说今天给我买什么(或者是去哪里玩)吗,怎么还不去啊???我自认为每次给她的承若基本上都兑现了,除了特殊情况外(比如约好时间去玩,可是下雨了),想着真是火大的很。
每次面对**总是在唠唠叨叨的,我真的很火大,也有点无力的感觉,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每次好像都跟她讲的时候好好的,可是没过多久又变成这样了,我和她爸都不算是唠叨的人,每次弄的我都要发脾气,但是我也知道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可是不发脾气就得每次面对她没完没了的问,实是让人受不了。眼见她马上要上小学了,不知道她到外面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别人又会怎么对她呢?连我都受不了她,别人能容忍她吗?
孩子喜欢裸睡怎么办
孩子喜欢裸睡怎么办还记得一个两岁半的小女孩做完感统训练后妈妈进来帮她换衣服,刚脱掉了裤子,想帮她换上一条干净的,小女孩嗖的一声就跑了,奔跑着进去了感统训练的场地,而且是兴高采烈、手舞足蹈,那种自由、不受拘束让我们训练师都有点惊呆了。事后妈妈告诉我,小女孩很喜欢裸睡,平时就不太爱多穿衣服。跟这个孩子相处下来,你就会发现,即使有危险,她都宁愿你不要触摸到她,因为这会让她不舒服,例如踩脚踏车,比较容易摔倒或者夹到脚,我们一般都护着孩子,比方说用手扶着孩子的背部或者腰部,她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已经不喜欢了,那我就只有轻轻抓住她衣服的一个衣角,她还是不太喜欢,我的第一感觉是孩子可能比较喜欢刺激、有难度的项目,或者是开始有自立的意识,不想依靠人,但是后来的接触发现,每当我的手往她背部贴的时候她都会表示拒绝,而且一旦比较累、出汗比较多的时候她情绪就不够高涨了。我想,孩子应该是对我手部的温度比较敏感,而且她背部也是散热、出汗比较多的地方,所以她不喜欢被人碰。
其实现在挺多的理论表明,裸睡是健康的,只是可能孩子的父母不太能接受,那为什么有些孩子就这么喜欢裸睡呢?在感统训练这个角度出发,是孩子的触觉系统太敏感,孩子很容易就感觉到不舒服,其实就是阈值的问题,如果总体的刺激范围在一到十,普遍的阈值是五,那敏感的孩子就小于五,迟钝的孩子就大于五,敏感或迟钝的程度就视乎偏离阈值的幅度。就孩子本身而言,他们的新陈代谢比我们成人要快,出汗、散热就会多,一定程度上他们又是感觉系统为主导的群体,肯定会觉得更加不舒服。
孩子裸睡首先是一种习惯,家长如果不太喜欢的话可以逐步的给孩子穿上宽松、舒服的衣服,然后平时洗澡的时候可以用冷、热水交替洗澡,用花洒远、近距离交替的洒水,用粗糙的毛巾逐步用力的擦拭孩子的身体,用吹风筒冷、热风交替的吹皮肤,洗澡后用触觉球给孩子的皮肤做按摩,用各种材质的衣服或被子接触孩子的皮肤,多去玩沙、土、水,让孩子感受多种不同质感的东西,这样对发展孩子的触觉系统非常有效,也能改善孩子喜欢裸睡、经常踢被子、特别不喜欢穿毛衣、高领的衣服或者后面的衣领商标要剪掉等行为。
裸睡并不是万恶之源,源在感觉系统的过分敏感。
小孩喜欢拖拉怎么办
一、家长静观其变
孩子磨蹭,无非就是要逃避眼前的繁琐事情。一部分事情不是家长给的,是老师留的,比如作业,还有孩子自己的必须作的事情,比如收拾书包等等。这些事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只要家长不管,自会有老师管,或者是孩子自己给自己添麻烦。此时,家长撤退,静观其变,等待有了结果后再发言不迟。
家长总是认为,“我不把事情提醒到,他会吃亏的。”您最好沉住气,眼看着孩子犯几次错误,让孩子吃两次亏,之后,您再告诉孩子:“听妈妈的话,会比现在好一些。”此时,孩子会比较容易听进去您的意见。
注意事项
孩子越小,越不能强压。很多孩子现在很听话,他们磨蹭的时候,家长训斥一番,孩子就会加快速度。很多时候家长讽刺挖苦,甚至是拳脚相加,孩子也不会反抗,速度加快。此时,家长很容易觉得孩子是听话的,不会出问题。其实,这只是孩子在当时摄于家长的威力或为逃避挨打,动作加快,但逆反的情绪也在慢慢增强,以后会如何发展,不说您也明白了。
二、帮助孩子解决情绪问题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自我、任性、脾气暴躁。在外面像只小猫,而回到家里宣泄自己的情绪。故意磨蹭也可能是孩子的情绪问题。因为不高兴,就与家长作对,激起矛盾,一炒一闹,他的火气没有了,目的就达到了。家长如果意识到孩子是无理取闹,就要注意不被孩子的情绪问题牵着鼻子走,一旦孩子得逞,就会变本加厉,一有不如意,就找家长发泄,家长管不了就会失去威信,看着孩子故意磨蹭气人,自己没有办法。
我们建议家长理解孩子的同时,做这样几件事情:
第一步,不予理睬。发现孩子无事生非,不与孩子理论,平淡处置。
第二步,待孩子的情绪平静后,探讨问题,查明闹情绪的原因,帮助孩子学会处理类似的问题,学会缓解自己不良情绪。家长给与安抚,劝导。
第三步,严重警告。一切都平静下来了,家长要郑重其事地提出自己的要求:下次不许再犯!不许拿家长当成出气筒!否则,家长会冷漠他,一段时间不与他说话,不给零用钱,直到孩子赔礼道歉为止。
注意事项
1 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不用过多的听孩子解释,直接实施惩罚措施,当然,惩罚措施,是您和孩子上次说好了的。
2 其实不只是孩子,大人也一样,经常处于高压状态下,绝对不会有好情绪的,必然是焦虑、烦躁不安,和人沟通、交流也会不耐烦,有时甚至会充满火药味,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如果家长有意地把沟通做在前面,很多问题就会提前被平息。
三、家长学会欲擒故纵
大一点的孩子和故意磨蹭和家长作对,持续很长时间了。家长真是觉得骑虎难下,我们建议您,放一放眼前的利益,欲擒故纵。
先从家长降低要求开始。
案例:
找一个机会,家长宣布:“今天我有事,你做好作业,练好琴。时间自己安排吧。”说完您就忙您的去。到晚上,您不用检查,略一问,就可以了。如果孩子没有做完作业,您不用管,等老师批评他。第二、三天还做,不过,您需要问问孩子:“什么时间做完的作业?”孩子如果快了,就表扬一下,并对孩子说:“看来妈妈不管,你做得更好,以后妈妈少管为妙。”如果孩子明明没有作完,怕你批评,谎称做完了,您不用追问,不让孩子有机会补上,让他挨老师的批评去。
注意事项
1 家长一定要沉得住气,如果孩子进入状态比较慢,需要家长等待。操之过急的结果是,孩子作对的心理更强,以后就更难来回来了。
2 如果家长知道自己不是个高压家长,孩子平时并没有感到很大的压力,突然有时会故意磨蹭,家长说了不听,甚至还顶嘴,有点不讲道理时,家长就要思考孩子是不是遇到了其他的问题,要细致研究后再说教育
孩子做事喜欢拖拉怎么办?
很多孩子做事都喜欢拖拉磨蹭,如果养成习惯就很难纠正了,那么,孩子拖拉磨蹭怎么办?接下来一起看看以下相关介绍吧!
孩子拖拉磨蹭怎么办
要孩子认识时间的价值,制定互相监督计划
孩子做事磨蹭很大程度上也因为他还没有时间观念,他不知道时间对他来讲意味着什么,因此,培养时间意识对磨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要想办法让孩子明白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的道理,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十分珍惜时间的故事,还可以在孩子的卧室里张贴一些名言警句来提醒孩子。另外,与孩子一起讨论磨蹭的害处也必不可少,家长要明确向孩子指出磨蹭是有害终生的坏习惯,一个做事磨磨蹭蹭的人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这样的人不仅做事效率不高,而且还会被现代社会所淘汰。
孩子拖拉磨蹭怎么办 拖延症得治
孩子拖拉磨蹭怎么办 拖延症得治
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家长就更生气。我们应该换一个思路:发现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时,就表扬。表扬和鼓励比批评和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孩子的积极动机,孩子受到的表扬越多,对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一般的孩子都较为看重来自外界的承认或认同,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那么磨蹭,父母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是必须的。
让磨蹭付出代价
孩子只有在体会到磨蹭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之后,他才能够自觉地快起来,因此,让孩子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价,让孩子自己去品尝磨蹭的自然后果,不失为一个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
不能责备打骂
当孩子做事磨蹭时,一些家长会表现得比较性急,加大嗓门冲孩子嚷,对孩子责备个不停,有的甚至打骂孩子。可是,许多时候这些简单、粗暴的方式并起不了多少作用,孩子看上去暂时好像是被吓住了,做事的速度加快了一点,一旦事件平息之后,孩子照样磨蹭依旧。
增加计时性活动,增加紧迫感
缺乏适度的紧张感是许多孩子做事磨蹭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长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制造”点紧张的气氛,让孩子的神经绷紧一些,使孩子的生活节奏加快一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给孩子的洗漱、穿衣、吃饭和做作业等增加些计时性活动。做某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然后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孩子做得好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做得不好就给予一定的惩罚。
营造一个集中注意力的环境
不是所有的磨蹭都是故意的,很多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在做的事情。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把写字台上与学习无关的东西都收起来。
孩子不喜欢上兴趣班怎么办?
导读:许多爸妈都认为,在给孩子选择好了合适的兴趣班后,自己就万事大吉了。这种认识是不完整的,在孩子参加兴趣班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孩子付出努力,同样也需要家长做一个有心人,关注孩子的情绪,是积极开心的还是沮丧的。
案例分析:
幼儿园里办了很多兴趣班,家长们都纷纷报名,为了不落后,我给宝宝报了几个,但是上了几次之后,宝宝就和我宣告:“以后再也不上了!”无论我怎么劝说就是不去,上学期就半途而废了,这学期怎么又这样?——一位烦恼的妈妈
为什么不爱上兴趣班?
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是特别有耐心,干什么事情都是“3分钟热度”,有可能刚选兴趣班的时候兴致勃勃,没过几天就不想上了。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兴趣班,顾名思义,就是依据宝宝的兴趣选择的课程,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往往出于自己的意愿,好心为孩子做主,选择了英语、识字等等在成人看来重要,却与宝宝兴趣相去甚远的兴趣班,这种情况下宝宝自然不愿意接受了。
还有一个原因,取决于办兴趣班的机构。老师是否专业,是否懂得孩子们的心理,是否能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教学,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全程护驾,让孩子爱上兴趣班
1.报兴趣班前
仔细观察发现宝宝的兴趣点,将宝宝的兴趣与兴趣班配对连连线。
孩子喜欢运动,一刻不得闲——可以考虑报武术班;
宝宝喜欢安静,乐于思考——可以考虑报美术班、围棋班;
宝宝对节奏敏感,喜欢表演表现——可以考虑报声乐、表演、舞蹈班等等。
全面考察主办机构是否正规?教师是否有幼教资质和经验?教师是否爱孩子,有责任心?教育内容与方式是否适合孩子?
2.参加兴趣班的过程中
许多爸妈都认为,在给孩子选择好了合适的兴趣班后,自己就万事大吉了。这种认识是不完整的,在孩子参加兴趣班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孩子付出努力,同样也需要家长做一个有心人,关注孩子的情绪,是积极开心的还是沮丧的?为什么不开心?是老师批评宝宝了,还是学习内容太难,超过了宝宝的接受能力?
如果宝宝就是不去兴趣班
1.冷静!面对宝宝“我不上兴趣班”的宣言,您一定要特别冷静,在这个节骨眼上,批评的话,会让孩子觉得不被理解,而且以后可能封闭起自己的感受。耐心找到孩子的心声,那才是最重要的。
2.兴趣为先兴趣班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兴趣,而不是学习的结果。
为孩子选择兴趣班,还是要从孩子的兴趣着手,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做适合的事,宝宝才会真正喜欢。
3.游戏为主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当孩子实在不喜欢上兴趣班时,您不妨尊重孩子的选择,选择放弃,一定要记得噢,拥有自由空白的时间,所谓的“虚度光阴”,其实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呢。
宝贝爱咬人怎么办?
摘要:宝宝突然变得爱咬人了,不管高兴,还是生气,咬人似乎都成为宝宝喜欢的一种表达方式。这可怎么办?
爸爸妈妈不必忧虑,咬人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出于哪些原因爱咬人吧。
爱咬人的小魔怪>>>
小牙小牙,长出来
宝宝开始长牙了。乳牙的萌发会让宝宝感到口腔不适,牙龈痒痛,为了缓解这种不适,宝宝就会出现喜欢咬人咬物的情况。
不会说,但会咬
牙牙学语的宝宝总是给爸爸妈妈带来很多的欢乐和惊喜,但是,处于这一阶段的宝宝,语言表达还很局限。当要急于向家人表达自己的需求时,会用简单的咬咬你来引起对方的关注。有时家人并没有明白宝宝的意愿,宝宝就会很懊恼,也会通过咬人来表达不满。
咬人游戏很好玩
宝宝对于周遭的一切一直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而这个好奇心有时是需要用嘴来完成的。当他咬人后,对方会出现大叫或哭的表现,这对他来讲也是很有趣的现象。于是,他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游戏,自己闷了时,就试探地玩一下。
不咬人小秘籍>>>
磨牙工具很给力
对于处在长牙期的宝宝,磨牙棒、口咬胶、磨牙饼干等会成为爸爸妈妈的法宝,当宝宝咀嚼的欲望得到满足,那些因为长牙出现的不适和焦虑感消失后,爱咬人的宝宝自然也不见了。
有耐心,慢慢来
面对宝宝因为表达不畅而出现咬人的情况时,爸爸妈妈一定不要大发雷霆。小宝宝有自己的意愿并想表达,那是好事,所以父母先要保证情绪稳定。当宝宝出现咬人的行为时,要清楚地告诉宝宝:“你咬了妈妈,妈妈好疼呀!”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家庭的和谐气氛,平时不要过分抑制宝宝的行为,让他有一定的自由度。这样宝宝的情绪平和了,也不会用咬人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游戏替代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宝宝玩一个指物说话的游戏,例如指着杯子清楚地发“杯子”的音,然后让宝宝模仿。或者爸爸妈妈也不说话,用指物、拿物做动作的游戏来表达自己,宝宝的模仿力是超强的,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让宝宝积累了更多的词汇,还让他觉得用动作来辅助表达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咬人是什么游戏,宝宝已经不记得啦!
孩子老爱咬指甲的怎么办 防止孩子咬指甲的办法
小孩子咬指甲是常见的问题,小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是很普遍的,不需要药物治疗,这对小孩子不好的.因为很多药物都有着另一种威胁的.等孩子再长大一点就慢慢的不会这样的了.虽然小孩子咬指甲很常见,很多人小时候也都有过咬指甲的经历,一些年轻父母对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往往不在意,但咬指甲毕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不少危害。
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指缝中可存活多天。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或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影响孩子的容貌。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损伤甲板,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来光泽,如侵及甲沟,可造成甲沟炎。
孩子爱咬指甲,往往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意见建议: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要循循善诱,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
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玩玩具,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有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边拉开,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
育儿知识:孩子喜欢一个人玩,性格孤僻怎么办?
班里加加小朋友总是不愿意和其他人玩,也不愿别人碰自己的物品,而是总喜欢一个人呆在角落里自己玩,表现出典型的孤僻性格。这样的孩子一般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喜欢封闭自己的内心,常常独来独往,不愿与他人接触,对周围人常有厌烦或戒备心理。孩子孤僻性格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呢?除了遗传外,还有
(1)陌生情境效应。这不仅指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还包括见到陌生的人,遇到陌生的事。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带孩子熟悉这些环境,就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孤僻、不合群。
(2)肯定评价的缺乏。如果大人喜欢随意批评、否定孩子,训斥孩子,他们很可能因此而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感到自己很笨和行为不好,久而久之,就防御性地缩在一边不敢出声,心情压抑,就很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
(3)教养方式不当。很多父母不愿让孩子做事,即便是最简单如端碗、扫地也不愿意让孩子做,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固定思维模式:别人做事,自己只能看着,不用参与其中,这也会导致孩子性格孤僻。
性格孤僻会让孩子养成胆小、退缩、懦弱的习惯,所以我们老师及家长要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孩子培养社交能力,发展良好个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
父母要让孩子从“自我”的小圈子走出来,让孩子多与邻居孩子一起玩耍、游戏、生活。业余时间要带孩子到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去玩,带孩子去串门、走亲戚,增强其交往的需要与兴趣,缓解孤僻性情。
(2)正面评价鼓励法
当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出现错误或失败时,父母不应斥责,应该给予中肯、正面的评价,以此鼓励孩子。让孩子正确认识失败,坚信自己努力是会成功的。
(3)凡事让孩子自己做主
成人带孩子出去玩总喜欢牵孩子手,过多保护干涉孩子与外界互动,这实际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剥夺”了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机会。所以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决定是否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