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你的害羞我能懂

发布时间:2020-11-05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孩子,你的害羞我能懂”,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妈妈带着三岁的洋洋去超市购物,这时妈妈突然遇见了一个好朋友,正要上前和她热情招呼时,洋洋突然死命地抓住妈妈的腿,并且对朋友简单的“你好,洋洋”这句问候置之不理。妈妈对洋洋的这种反常行为感到惊奇,立即询问洋洋:“宝宝,你怎么啦?你不是很喜欢她家的小妹妹吗?”洋洋却仍然躲在妈妈身后,一言不发。生活中像洋洋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往往会对新情境表现出突然的“退却”。这样的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好奇心,他们小心谨慎。实际上,这是他们特有的、先天的气质所决定的行为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害羞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只有当孩子的害羞程度大到阻止他结交好朋友,或者让他们无法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时,他们害羞的特性才会成为一个问题。爸妈的态度很重要如果家有一个害羞宝宝,任凭你怎么鼓励,他都大胆不起来,此时爸爸妈妈往往会表现得焦急万分,这种心态其实不利于帮助宝宝消除他们的害羞,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在害羞宝宝面前,你的态度很重要。接受孩子害羞的气质孩子天生就有不同的性情,有些友好、外向,有些胆小、害羞,有些则徘徊于这两者之间。不要因为他的行为没有符合你的期望而当面指责害羞的孩子,要接受他害羞的事实,并把它当作孩子独特个性的一部分。夸奖你的孩子当你的孩子在一次谈话中发表意见时,给他一点鼓励和赞扬。例如“我很赞同你对那只小狗的看法,洋洋,它的脚掌确实不同寻常。”成为一个好榜样

让孩子有充分的机会看到爸爸妈妈在与其他人交往中的表现,同时,和你的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教他在特定的场合说话。例如“当别人对妈妈说‘你好吗?’时,妈妈通常会说,‘很好,你呢?’”。帮助宝宝克服害羞有了正确的态度之后,爸爸妈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宝宝克服害羞。社交训练和不同社交场景的角色扮演,可以帮助这些宝宝减少害羞,增加自信心。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是可取的,什么样的行为又是不利的呢?SAYYES创设一种没有责备的环境如果你的孩子知道犯错误后不会受到责备或羞辱,他就会更容易放弃那些害羞的行为方式。例如你的孩子使牛奶溢出了,你应该说,“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清理干净。”练习回答问题如果你的孩子陷入害羞的模式中,他可能会告诉你,他需要得到怎样回答问题的帮助。你可以在乘车的时候或洗澡的时候和他练习。你可以这样说:“当有人说,‘你叫什么名字?时,你应该说,‘洋洋’。那样他们就知道你是谁了。现在,我们来练习。当我说,‘你叫什么名字’时你要说什么?”和你的孩子每天练习几遍,直到“洋洋”成为孩子的一个自动化的反应时为止。和家人、朋友一起谈论给你的孩子提供参加谈论的机会。每天可以有些这样的家庭讨论:“你觉得今晚的比萨怎么样?”或者,“给奶奶讲讲你今天去动物园春游的情况。”SAYNO不要侮辱或者惩罚

即使面对孩子的害羞感到很焦急,惩罚或侮辱会更加打击他社交的信心。如果爸妈以告诉其他人“他是一个害羞的孩子”或“他不会说话”这种方式来为他的行为而道歉,只会加深他对其他人的恐惧。不要恳请虽然你会有极大的可能倾向于请求你的孩子回答别人的问题,但是这样做会加强他的沉默,将来会出现更多的拒绝。不要贴标签对你的家人和朋友解释说你的孩子是害羞,会造成孩子的一种自我定义:我是一个害羞的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你懂孩子的行为语言吗?


一些家长头疼无法知道孩子为什么大哭大闹,不明白孩子为何特别淘气,不清楚孩子为何忽然好动。总之,一连串的问号让家长甚是无奈。从早教角度而言,之所以出现种种困惑,是因为家长没有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专家认为,孩子的哭、笑、闹、淘等等诸多行为都是其心理的直接反映。在孩子语言能力尚未完全发育之时,孩子的“哭、笑、淘”就是一种行为语言。为科学健康地抚育孩子,家长朋友们必须要用心分析,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好育园早教专家认为,要多角度理解孩子的“哭、笑、淘”等诸多行为语言:

1、孩子的哭闹,有生病不舒服、饥饿、寻求安全感等多重含义

孩子的哭,有的是因为生病不舒服引致,或者是因为饥饿所致。同时,当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他也会大哭。比如,当孩子睡醒后,一般会大哭,这时,千万不要简单地理解为是饥饿了,此时的孩子可能是因为睡醒后没有感觉到安全感,希望通过哭声引起父母或大人的关注,寻求大人的爱抚。因此,当孩子睡醒后大哭,家长一定要用抚爱或轻声的哄爱来给孩子安全感。

因而,当孩子哭闹之时,家长一定要分析好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让孩子的心理述求得到满足。

2、孩子的笑,是一种幸福与满足的表现,也蕴含希望得到大人肯定的期朌

有些孩子在得到大人的逗弄时,往往会报以开心的大笑,此时,家长一定会认为这是孩子内心幸福与满足的表现。诚然,家长的抚爱会让孩子内心得到幸福与满足,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考虑,这也是孩子内心期待得到大人肯定的体现。孩子在用行为语言“鼓励”家长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和肯定。此时,家长可以适时对孩子说进行一些爱抚式的言语,对孩子进行行之有效的早期教育。事实证明,当孩子幸福地笑的时候,家长进行爱抚式的早期教育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孩子的淘,绝对不是简单的不听话,也是渴望关注,或是动手能力或运动能力发育的表现

有些家长很头痛幼儿在生活中的“淘气”,似乎孩子淘气,是一种不听话或者不乖不懂事的表现。孩子们往往喜欢在家里乱扔东西、喜欢乱拆家里物什,或者故意和家长逗玩,这不是简单淘气。

比如,当孩子在大人没有关注到他时,会故意捣蛋,这时,家长千万不要过多责骂孩子,这是孩子用自己的“淘气”来吸引家长或大人的关注,以期获得更多的关爱,此时家长要反省自己是否对孩子关爱不够了;而当孩子在家里乱拆家里的玩具之类的物什之时,家长也轻易不要生气,这是孩子智力发育的一种表现;而当孩子在床上或地上乱蹦乱跳时,则更有可能是孩子运动能力在发育的具体体现。

4、对于孩子无理由乖张的行为,家长必须引起重视

以上,我们分析了孩子种种缘由内心或自身发育的行为语言,提醒家长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教育。但对于一些无理由的行为,比如无缘无故不吃东西,无理由的拒绝抚爱,则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这些不正常的行为很可能是孩子身体不适,或者心理受到伤害的表现,家长们一定要从日常行为中找到此中原因,以为爱抚孩子寻求因应之策。

孩子财商教育,你懂多少?


山东济南一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统一佩戴着近来备受争议的“绿领巾”在济南动物园游玩。幼儿园的负责人说,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教育方式对不对。孩子们的年龄还小,还不够加入少先队员的年龄,给他们统一佩戴绿领巾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措施。他们不会受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绿领巾事件”的影响,而改变这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给孩子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年人希望借此为之灌输的东西。缺乏财商产生“四大家族”“由于中国年轻一代缺乏财商,导致了新‘四大家族’的产生。”光大银行国际金融理财师任远在开场时便分析了中国的新“四大家族”———首先是卡奴族,这有年轻化趋势,尤其是许多80后年轻人拥有多张信用卡,每个月都在卡与卡之间“倒来倒去”;其次是房奴族,房贷占家庭收入不宜超过,但现在很多年轻家庭超过了50%;第三是月光族,根本存不了钱;第四就是啃老族,花掉父母的养老钱。传统的财商观念也许成了孩子们成长的一种羁绊,对此家长却可能毫无意识。比如家长常教育孩子“你这样花钱,老子挣钱容易吗!”“钱是存来读书用的!好好学习,不然就没有好工作。”“没钱就讨不到老婆了!”理财专家表示,亲子理财教育不仅是指导助儿童认识劳动的价值和父母工作的意义,还帮助孩子学习规划梦想、管理人生,更重要的是在亲子理财教育过程中,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行为习惯,从而奠定幸福人生基础。做家务奖钱要有技巧孩子挣钱可以从小培养,那么干家务给钱是不是应该呢?这个并没有统一的答案。有家长说,给钱可以引导孩子自食其力的观念,但有家长则认为会让孩子忽视了基本的家庭义务,同时不懂感恩甚至惟利是图。专家的建议是,“比如倒垃圾,在孩子5岁前,这是他的劳动能力所不及的,为了鼓励他的劳动兴趣,你可以给他一定的经济报酬,让他学会把钱存起来,去买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5岁以后,按照他的劳动能力,他足以担负倒垃圾这项任务,这已经是他的义务,就可以不给钱。”类似的,可以教育孩子把废品拿去卖,教育他任何东西都要珍惜,都是有价值的。到了一定年龄,孩子可以兼职赚钱了,这时就可以鼓励他,“如果你打工赚元,那么我补贴500元。”以此引导他通过劳动养活自己。但是必须正本清源的是,第一绝对不能省饭钱去买玩具和书,第二绝对不能靠帮同学做作业赚钱。引导孩子有计划存钱挣钱之外,就要学会花钱。与会专家建议,给孩子一个账本,并准时按月给孩子支付零用钱,不要随要随给。到下一个月,必须交账本才能领到新的零用钱。这样迫使孩子形成理财的习惯,逐渐形成有计划地花钱,在一定限度内把钱花好,而不至于无底洞。除了挣钱和花钱,存钱也是必须的。“不在于存多少,而在于储蓄这一个习惯。”任远说,如果给孩子100元,那么不要求他就能存50元,哪怕坚持存元都是好的习惯。存钱也要有分门别类的习惯,比如给三个存钱罐,让孩子分别贴上卡通标签。比如一个是书本,一个是玩具,一个是零食,还可以把目标比如“一辆单车”贴上去。这样让孩子养成积少成多、达成目标的心理习惯。在小学的时候,就可以带孩子去银行,让孩子自己开存折存钱。“记得是开存折,这样孩子就会对所有的流水收支有个明确的感受,懂得钱的来去和积累。”实例分析:特别“抠门”的小孩场景一:母亲节那天,瑶瑶咬牙给妈妈和外婆各买了一支康乃馨,妈妈和姥姥很感动。可是接下来两个星期,瑶瑶都在念叨“这可花了我两个星期的零花钱啊”。最后不得已,妈妈把钱还给了瑶瑶。场景二:瑶瑶一家和爸爸的朋友出去吃饭。点餐前,瑶瑶问:“这顿饭是我们请吗?”当她知道是叔叔请的,就高兴地松了一口气说:“这样我就放心了。”爸爸妈妈听了非常尴尬。专家支招:瑶瑶对金钱格外担心,说明她对金钱看得太重,甚至产生焦虑。可能是父母平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表演”让她产生一些认知:有钱才能买东西、上学和给亲人买东西,因此钱很重要,自己家里钱有限,必须省着花,才能细水长流。建议父母适度让瑶瑶参与一些家庭财政计划,如果年龄稍大,可以让她了解家里的财政状况,让她知道父母大概的收入,缓解她对钱的焦虑。让她懂得金钱的用途最终是消费,只要有价值,就值得花钱。节约还是为了合理消费,而不是守着钱不放就是最好的。问答题:爸妈谁赚钱更多?孩子问:爸爸和妈妈相比谁赚的钱更多?专家分析:学龄前的孩子已经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他们会通过平时谁付钱来判断谁更有钱。比如全家一起去超市购物,他会注意是妈妈掏钱包来付钱的,于是认为妈妈有钱。但是在全家一起去吃饭,埋单的又是爸爸,他又会认为是爸爸更有钱。如果此时父母再将金钱作为武器来对付彼此或者孩子,比如无条件给孩子买东西讨好孩子,让他跟自己亲,这对孩子的混乱金钱观无疑是火上浇油。建议父母如果在理财和消费上无法统一,那么起码在面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的时候,要共同作战。以有良好消费习惯的一方为主进行教育。还要让他知道爸爸妈妈的财富是家庭共有的,避免孩子问到谁有钱的问题。不同年龄阶段的财商培养内容:3岁以前:辨认钱币面值5岁: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让孩子数清大量钱币7岁:懂得看价格标签8岁:可以通过劳动赚钱9岁:能制订简单一周的开销计划,并知道购物时比较价格10岁:懂得存钱,以备大笔开销

育儿心得:害羞的孩子


育儿心得:害羞的孩子

杨杨,女,三岁。杨杨比其他小朋友晚一周进幼儿园的,她不哭不闹,给人的感觉非常懂事,可是当我们正常上课后发现,原来她非常的内向,胆子也很小。每当她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时,她就会主动让出来,当别的小朋友有攻击行为时,她更是躲避、退缩,从来不会还手或还嘴,也不会告状。上课游戏虽然听的、看的很认真,但不会参与,就连小朋友最喜欢玩的大型玩具也是敬而远之。

每天早晨小朋友来园都会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杨杨来园后,跟往常一样安安静静地坐在小椅子上看其他小朋友玩。我过去叫她跟小朋友一起玩,可是被她拒绝了,后来我提出跟她一起玩,她才慢慢的跟我进了活动区。上课时,小朋友齐声唱着歌,我发现杨杨边唱歌边表演着,于是我对小朋友说:杨杨表演的真好!我们请杨杨站起来唱歌,好吗?只见她满脸通红,害羞地低着头,说什么也不肯唱歌。我只好请其他小朋友唱,过了一会她又跟着唱了起来,她的声音好听且节奏感强。午饭过后,小朋友们玩了会儿游戏,准备睡觉了,我带着他们去上厕所,大家都排队了,只有杨杨还坐在椅子上,我过去一看,杨杨眼泪汪汪的摸着小手,好象是被椅子夹到了,问他怎么回事,她还是闭着嘴不说话。

杨杨的妈妈常常问我:“杨杨在幼儿园里会跟小朋友一起玩吗?上课和游戏能参与进去吗?愿意到户外做运动吗?跟小朋友的关系好不好?”杨杨妈妈还反应杨杨在家里其实很活泼,喜欢唱歌跳舞,常常一个人表演,但是到了幼儿园了怎么就完全不一样了呢?我认为在幼儿园里,由于杨杨比其他孩子晚进园,因此和其他小朋友有种距离感,不愿意主动游戏,每一次都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加入游戏,比较被动,所以不能很好地投入游戏及其他活动中来。

我发现杨杨对音乐比较敢兴趣,所以在上音乐课或是音乐游戏时经常会请她唱歌给大家听,在她自动给音乐加上动作表演时,引导其他孩子一起表扬她,跟她学习。虽然一开始杨杨还是不敢在大家面前唱歌,但是慢慢的开始愿意在大家面前表演了,现在杨杨是我们班歌声最响亮的小朋友了。找到了自信,似乎让杨杨变的开朗起来,会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前几天放学的时候我带着小朋友玩大型玩具,当杨杨奶奶来接的时候她不肯走呢!

自信心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而幼儿期又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发展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机会获得成功和满足,从而产生自信心,激发幼儿再次尝试的欲望。因此幼儿无论在幼儿园,我们应该为其创设一些自我锻炼的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幼儿生来就对音乐有特殊的情感,幼儿用独特的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幼儿有可能大胆表现,同时也为教师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提供了机会。其实,困难、挫折在幼儿生活中常常发生,作为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导孩子大胆尝试,去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为什么你懂那么多却依然带不好孩子?


为什么道理你都懂却依然带不好孩子?

1.你懂的是术,不是道

你知道怎么催孩子快去睡觉;知道孩子哭的时候,赶紧抱起来;你知道孩子想吃零食,不想给的时候可以和孩子约定下次再吃......

这些你都懂,都是在育儿文章里看到的,记下来,遇到这种状况的时候,就拿出来用一用。

你不知道这一切背后隐藏的,都是对孩子的爱和尊重。

其实你也知道,应该爱孩子,尊重孩子,那些文章里都讲了,你也读了,但内心焦躁的时候,觉得自己没过好这一生的时候,你就做不到了。

你就爆发了,用发脾气,威胁,歇斯底里,各种花样向孩子展示内心的脆弱,360度展示你应付这个世界的的捉襟见肘。

你懂得再多的术,也掩盖不了你不懂道的事实。

孩子面对这样反复无常,阴晴不定的父母,他们的内心必然是风雨飘摇的,他们的情绪,也是不安惶恐的。

一个不安惶恐,没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怎能处处表现得如你所愿,让你满意?如此一来,“道理”懂很多,依然带不好孩子,就很正常了。

2.你不是孩子的榜样

身教重于言传,孩子的成长,需要榜样。

自己都没做好,怎么让孩子信服呢?

我们很多爸爸妈妈,热衷于给孩子讲很多道理,但这就像一个只会弹棉花的人,非得拉住咱给咱讲拉小提琴的窍门,爸爸妈妈们也不愿意听啊。

所以,当爸爸妈妈做不到孩子的榜样,却希望带好孩子,就很难了。

当然,并不是说父母都要获得物质上的成功,才能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向孩子展示的,可以是积极向上,永不放弃的心态和态度。

孩子看到父母这样的态度,一样会受感染,他们会自己努力,寻找通往优秀的道路,这样的爸爸妈妈,一样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

3.你不会活学活用

说一句大白话,道理你懂很多,依然带不好孩子,是因为你做人不灵活。聪明的父母,情商高的父母都知道,道理是死的,人是活的流动的,道理要用到恰当的地方才行,用在不恰当的地方,和砒霜差不多。

看到别人说要接纳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你就接纳孩子,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孩子成绩不好,考差了,你告诉孩子没关系,你要接纳孩子啊,孩子想爸爸妈妈都不在乎,说没关系了,那就真的没关系,不在乎,干脆再也不努力了,你不知道聪明的父母是怎样接纳孩子的,他们会告诉孩子,没关系,不管你怎么样,爸爸妈妈都爱你。但是爸爸妈妈知道,你是对自己有要求的孩子,如果你学习上需要帮助,告诉爸爸妈妈就行。

这样才是情商高父母的正确姿势,既给了孩子满满的,流动的爱意,又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

就是因为情商高,人家随心所欲,随便打出来就是一套堪称教育孩子教科书的标准组合拳。

和这样高情商的父母比起来,我们能不捉襟见肘么?

说白了,带孩子是一生最重要的试卷,考的是父母的领悟力,格局、做人的灵活度和学识。

孩子虽然重要,到底也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就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也还是一部分。

爸爸妈妈们努力吧,当我们不为自己的人生迷惘的时候,孩子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今天在我的第九期家庭教练班中我给家长分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关于孩子的情绪,很多家长一提起情绪,很容易想到自己和孩子的负向情绪,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从心里面是想逃避负向情绪对我们的干扰,那我再想,当孩子有了情绪会怎么办呢?

在日常的生活中,当我们家长碰到孩子的不良情绪时,我们总是很容易去阻止这种情绪的发生,因为我们认为孩子的这种负向情绪不好,比如:孩子哭泣时,我们会禁止他哭,设置威胁他,我们认为只要不哭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殊不知,这种情绪处理的结果,不但与情绪无益,甚至还会产生更大的情绪问题。

怎么办?我们先分析一下情绪为什么会产生?一个孩子产生情绪,无非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其次,可能会表达他对某件事情的不满,第三,传递自己可能的委屈。

但不管哪种情况,对于我们家长朋友来说,你对她情绪的限制,就意味着这三种情况之一的终止,其结果,情绪并没有释放,于是下一次可能变本加厉了,所以对于孩子的情绪,张健老师最好的建议就是接纳,告诉孩子,你的情绪,爸妈在乎,只要这个信息能够有效传递,对于孩子来讲,就是一种情绪的安抚,因为他知道,你是懂她的,理解她的,于是情绪就很容易化解或转化,即会有可能从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孩子,我希望你懂规矩,但不要困在规矩里!


管教孩子包含了爱与规矩,为得是教养孩子走正路。爱孩子的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帮助孩子面对现实,操练孩子忍耐、等候,延缓满足,教导孩子关怀周遭有需要的人。规矩是要发展孩子的自律或自制的训练,是积极性、鼓励性。

管教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之心,很多父母建立规矩失败是因为轻忽。父母轻忽的管教态度会让孩子藐视你、藐视规矩,无法对规矩心存敬畏。孩子需要先敬重父母,对父母存敬畏之心,才能把他带入敬畏规矩、遵守规矩之中。父母要建立真正的权威,不是寡言少语、保持距离,而是依理行事,要言出必行,因为孩子的行为反复,是在考验父母设立的规矩是否坚定。

1、建立孩子的规矩前的准备

首先要分析孩子为什么有此行为习惯,应该怎么解决,如:孩子不乖乖吃饭,多半是因为饭前吃零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挨饿。

其次,要在环境中取得支持,如配偶或家中长辈的一致态度。此外,要将零食收起来,放在孩子不容易找到的地方。父母将规矩告诉孩子时要说清楚,执行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可以选择吃饭,如果你不吃,就要等到晚上才能吃。”如果孩子拒绝吃饭,不需要训斥,平缓地接受,但是要说到做到。过程中孩子喊饿,要吃东西,父母可以嘴软而心不软,可以说:“你饿了,我知道,因为你没有吃中饭,但这是规定,你还有几个小时就可以吃饭了。”

2、建立规矩时,掌握七个技巧

管教孩子时,要和孩子保持很近距离,不要很远距离就大声喊叫,过于随便且容易情绪化,很难让孩子产生敬畏,反而产生抗拒。和孩子说话时,孩子首先听到的是说话者的态度,其次才是内容。

管教时的情绪很重要,安全感的需求要先满足,管教才会有效,导正孩子的行为时,要先让他知道你是爱他的。

管教的规则要清楚,而且必须是孩子做得到的。

管教孩子时,不要用拒绝爱的方式,如:“你不乖,我就不爱你”,更不可把他和别人做比较,因为孩子们的基因、后天生长环境和经验不同,因而有个别差异。孩子只能跟自己比,有进步就要奖励他。

教孩子要有技巧,选对时间才能事半功倍,孩子从体验中得来的机会教育是宝贵的,有感动才能内化,这内化的行为就是品德。如:要孩子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最好的时机就是等他口渴了,给他白开水喝,让他体会到水的清凉甘甜,以后就会爱喝了。

父母在改正孩子行为时,不可以只说“不”,而一定要同时解释“为什么不可以”背后的原因,孩子只有了解不能做的原因之后,行为才不再发生,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而省略解释。如:不要孩子孩子去摸烫的东西,除了禁止之外,还要说明“因为它很烫,会使手受伤起水泡很痛。”父母有时可以让孩子尝试不听话的自然结果,如:爱玩火柴的孩子,只要被伤了一次,他就知道玩火的危险了。不过这样做父母一定要在旁边。

父母的认知会受到到环境和情绪的影响,管教的标准往往不一致。父母在教养子女的规矩上多少会有落差,要尽可能做到一致,家中若有长辈,养育子女的主要责任是父母,因此在教养上要尊重父母,要使长辈们能明白这点。规矩的一致性并非一成不变,如遇到孩子生病,父母的规矩就与平时不太一样。

3、有规矩缺乏爱,只爱不建立规矩,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爱和规矩分离会产生困难,传统里严父慈母,好似父亲代表规矩,母亲是爱的化身,如此往往造成有规矩缺乏爱,另一个只爱不建立规矩。结果孩子是因为害怕父亲不得不照做,而不是处于对规矩本身真正地理解。

当爱和规矩平衡时,孩子能够敬畏规矩,以及设立规矩的父母,并且沉浸在父母的爱里,享受在美好的亲子关系中,爱喝规矩能为孩子成就美好的未来!

怎样改变孩子害羞的行为?


孩子不爱在生人面前表演,是由于害羞,有五分之一的孩子的害羞是先天的,或称之为与生俱来的,这类害羞的孩子长大也会成为友好的、有自信的成人。

要想改变孩子这种害羞的行为,愿意在生人面前表演,可以这样做:

1、接受他有害羞毛病的事实,四岁半的孩子是一个有主意的独立的个体,他完全可以不按你的愿望行事。不要因为他没有听你的话而发火,否则他会更退缩。

2、不要当他在场时议论他的害羞,说他不好意思在人前表演,否则他会认为自己就是这样了,不愿意改了。

3、你可以鼓励他表演,甚至可以陪他一块儿表演,让他觉得在生人面前表演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妈妈也这样做了。

4、如果他不愿在人前表演,不必勉强,这并不是每个儿童在社会化过程必须做到的,这也并不是什么错误行为。

5、每次他表演完了,家长都要带头热情鼓掌,让他感到他的行为被肯定和欢迎,增强了自信心,减少了胆怯和害羞,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在人前愿意表演了,他表演后,千万不能冷落他。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7次为这首诗感伤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7次为这首诗感伤

当我十几岁的时候,邂逅了纪伯伦的写的散文诗《孩子》,我爸爸经常伤感的读着其中的内容“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首诗陪伴我成长。我一直不理解爸爸为什么要向我们分享如此伤感的诗,也许是因为他年少时也常听这首诗?也许是因为爸爸喜欢这首诗?但无论是何种原因,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曾经听过这首诗。

20多年过去了,我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最大的儿子已经16岁了,我成为了一名母亲,我也对这首诗有着更深的理解,我为纪伯伦的天才赞叹,他一生没有孩子,却仍能写出如此才华横溢的诗。

我并不相信那些没有孩子总是空谈教育的人,他们喜欢纸上谈兵,给不出什么实际意见,但是我很喜欢纪伯伦写的《孩子》,因为没有孩子,所以纪伯伦成了观察者,他冷眼旁观看到了真相,并把真相用优美的语言记录下来,毕竟对父母来说,和孩子分离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诗的第一句就刺痛了父母的痛点,让很多家长感觉到不适: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就开始照顾孩子,喂他们吃饭,教他们知识,帮他们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家长认真的教导培养孩子,尽责的养育孩子,可为什么仍然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呢?

对,孩子不是我们的,孩子不属于我们,我们只能选择怀孕后要不要生下他们,但是却没办法选择,他们会长成什么样的人。孩子们借助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却没有设计他们的人生,孩子是生命,生命只为生命自身负责,孩子只属于他们自己。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我的孩子不属于我,他们属于我无法到达的明天。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在世界上扮演着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角色,我们无法想象孩子以后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也无法想象孩子以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我们可以关心孩子,可以尽自己所能的帮助孩子,但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强迫孩子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强迫孩子和我们用同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强迫孩子听我们的话,孩子们终要独立面对世界,我们不能强迫他们按我们的要求去活着。孩子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我们而活。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父母比任何人都更加了解“时间”的意义,时间没办法停留,时间也没办法逆转,时间缓慢流淌,不以人的想法改变,时间之辗缓缓前进,而我们也只能随波逐流。我们想用孩子证明自己的印记,但是,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我们也有我们的人生,孩子与我们的人生互相交织,但又彼此不同,与其勉强孩子,不如顺其自然,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发展。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们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家长保护着他们不受伤害。可随着孩子年纪越来越大,家长也到了极限。把孩子留在身边,要想把孩子“射”到很近的位置,家长爱的弓箭越来越难拉,就只能不断弯曲自己和孩子。逼迫孩子按家长的想法成长,只能给孩子和家长双方都带来痛苦。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带着爱成长,带着爱飞翔。我们的孩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他们有自己的生命轨迹,他们有自己的命运和想要达到的目标。

我们的孩子,实际上不是我们的孩子。

孩子,我该怎样尊重你


孩子,我该怎样尊重你

在谈论尊重孩子的问题之前,我们先问问自己,是否懂得尊重别人:在别人对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是否用心在听?在别人征求我们意见的时候,我们是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打算,还是在敷衍?在别人做出决定的时候,我们是否尊重了他的决定,根据具体的情况或者支持他,或者为他提出反面意见,促进他更全面的考虑问题?我们再问问自己,对自己是否保持着适当的自尊,没有自卑同时也没有自负?再问自己一句,当感觉到别人对我们特别尊重的时候,是怎样的快乐和满足?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了,他长大了和我们一样,要求被别人尊重。虽然,现在他还小,可面对着这样一个处于弱势的小人儿,你是否给了他足够的尊重却将直接影响到他长大了的性格和成就。

曾经看过一部叫《谈情说案》的香港剧,讲的是一位女警和年轻教授恋爱的故事。里面的教授很年轻就取得了特别大的成就,他的爸爸妈妈对他非常尊重,即使对他谈的女朋友不愿意,也从不曾正面拒绝,也同意他自由发展,虽然在暗地里用了一些阴招想拆散他们,但也没有像别的家庭那样爆发战争。或者这个剧情是虚构的,仍然能引起我们的思考,可以看出来,剧中教授的父母从小就对儿子十分尊重,儿子取得的成就绝对与他受到的尊重有关。

前几天周末在公园里见到这样一个情景,妈妈和小姨带着两个孩子在公园玩儿,姐姐看上去十岁左右,看到许多和她差不多的孩子都在放风筝,就跟小姨说:“小姨,咱们也买个风筝吧。”小姨说:“买风筝干吗?”女孩:“放啊。”小姨:“你会放吗?”女孩:“会!”小姨:“你会放个屁!”女孩满脸通红,气鼓鼓得走开了,小姨在后面还洋洋自得。这时,我和表妹正带着各自的孩子玩儿,我们向对撇了撇嘴。这个小姨,对孩子太不尊重了,同时她自己的人格也高不到哪里去。

对于孩子,你不能太打击他,否则他长大了会太没有信心,同时你又不能事事依他,这样就是过分娇惯。那么怎样对待孩子才能恰到好处呢?

对于一些事情,该让孩子拿主意的就鼓励他自己拿主意,从小事做起,一旦他拿定了主意就依他,让他在锻炼中成长。记得一次带着儿子回娘家,我正在厨房刷东西,儿子手脏了,弟弟给他洗手,弟弟问妈妈:“还用给他搓香皂吗?”妈妈说:“问你姐姐。”我说:“你问他自己,他说搓就搓,不搓就算了。”于是弟弟问儿子:“搓香皂吗?”儿子说:“不搓。”于是就没有搓。随后弟弟跟妈妈感慨:“你们老嫌我不会拿主意,我的主意就是小时候让你管没的。”其实在一些小事上,真的没有必要那么认真,能放手锻炼的就让孩子自己来。同时需要强调一点,一旦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事情,就一定要依着他的决定,让他决定完了不依着他,还不如开始就不让他决定。

别怕孩子犯错误,孩子一个重要的学习模式就是在错误中学习。这一点,外国父母比中国父母做得要好,中国父母说的最多的是:别怎么怎么样,要不你就会怎么怎么样。外国父母说的最多的:Tryit,试试看。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适当的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这点对于太小的孩子不适用。比如孩子跑得快,那就让他尝尝摔跤的滋味。记得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件事,作者带着女儿和同事结伴出游,当时已经初夏,女儿却坚持穿着她喜欢的粉色毛衣,作者就依她了。开始爬山的时候,女儿开始大量出汗,不时得对妈妈说太热了。这时,妈妈说为她准备了一套爬山的衣服,她很开心,她们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换上衣服,开心得爬山,回家,一直妈妈都没有对女儿说什么,但是下次出行的时候,她发现了女儿会根据天气自己准备恰当的衣服。给孩子一个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有的时候,走点弯路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不好,我们是孩子的手杖,但是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实路,如果走直路一直需要爸爸妈妈这跟实路的手杖,而这手杖总有离开孩子的一天,到那时候再让孩子锻炼他将会连弯路怎么走都不知道,因为那时他面临的不会再是洗手、穿衣服的小问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不要充当事后诸葛亮的角色,其实犯了错误,孩子心里明白得很,用不着什么都说出来的,就算说也要选择方式,不要对孩子冷嘲热讽,因为犯了错误孩子心里本来就不高兴,我们再说什么无疑是伤口上撒盐,或者在他看来是否定他的能力,打击他的自信,有可能下次他就不再自己做决定了。

孩子需要我们的支持和肯定,但有些事情不需要我们代替他去做。在《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里,提到这样一件事情:小豆豆的钱包掉到学校的厕所里去了,他们学校还是那种老式的厕所,于是她就把厕所后面的盖子揭开,找了一个专门掏粪的勺子,把坑里的东西掏出来,找钱包。这时,校长过来了,问小豆豆在干什么,小豆豆说明了原因,校长只说了一句那你要小心啊,要把里面的东西还都放回去,就走了。这件事如果发生在自己孩子的什么,你会怎么做?如果在以前,父母肯定会不说二话,揪过孩子先揍一顿,现在的父母多半会忍着臭气和孩子一起“施工”,但是那样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再看校长并没有对小豆豆过多关注的后果,小豆豆把坑里的东西都掏出了,却没有找到钱包,可是她一点都不失望,又按校长说的把那些东西都放了回去,同时她觉得自己很有能力,很有成就感呢,她觉得自己长大了。对于这样不予过度关注的第三种做法,有多少父母能想得到呢?而这第三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又是多么重要啊!

对于激将法一定要慎用。激将法对于有的孩子是很管用的,你说我不行,我偏要证明我行来给你看,但是一旦用不好,激将法会起到反作用,打击孩子的自信,甚至让他破罐破摔。在一本书上看到,有个孩子特别调皮,整天跟老师作对,后来父母带他去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师发现,最初引起他逆反的原因就是老师用的激将法。这个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用激将法一定要注意方式、语气,如果察觉效果不对,赶紧喊停。

即使是父母,也要跟孩子讲道理,别用父母的身份来压孩子。不要轻易对孩子说:“因为我是你老子,你就得听我的!”即使,你为孩子选择的是一条对他最好的路。毕竟孩子的路要他自己来走,孩子的生活也是他自己的,我们也只是或者只能他的拐杖,他的引导,并不能代替他去走路,去生活。做父母的更不能随便打骂孩子,打孩子伤害他的身体,骂孩子伤害他的心灵。最要不得的,是一个打,一个护着,这样不但孩子的揍白挨了,还会让孩子觉得有保护伞,以后会变本加厉的。

当然了,尊重孩子,还表现在对孩子的说话语气、态度等各方面,别总对孩子说你这个不会,那个也不行,给他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孩子的要求,要考虑一下再决定是否拒绝(前面写过一篇日记,专门讨论怎样对待孩子的要求)。尊重孩子是一门大学问,让我们谨慎得求证,小心得执行,共同探讨,交流经验,一起进步吧。

喜欢《孩子,你的害羞我能懂》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你懂孩子的心事吗? 导读:当小宝宝出生时,他们大脑中用以表达感情的部分一半已经建立起来。这就是说,他具备了表达感情的物质基础。 你看到宝宝自己翻身了,你听到他咿呀学语了,可是,他害怕、生气或高兴的心情你能听到或看到吗? ...
    2021-08-13 阅读全文
  • 你懂孩子的行为语言吗? 一些家长头疼无法知道孩子为什么大哭大闹,不明白孩子为何特别淘气,不清楚孩子为何忽然好动。总之,一连串的问号让家长甚是无奈。从早教角度而言,之所以出现种种困惑,是因为家长没有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专家认...
    2021-04-05 阅读全文
  • 孩子财商教育,你懂多少? 山东济南一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统一佩戴着近来备受争议的“绿领巾”在济南动物园游玩。幼儿园的负责人说,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教育方式对不对。孩子们的年龄还小,还不够加入少先队员的年龄,给他们统一佩戴绿领巾...
    2021-03-12 阅读全文
  • 你听得懂孩子的弦外之音吗? 导读:小孩在成长过程中,需求被关注,也是一种情感和安全感的需求。他会采取积极的自我表现来引起大人们的关注,从认可和称赞中获取自尊和自信。就像他把作品给你们看来获取赞扬一样。如果被满足,对于他以后的人格...
    2021-09-14 阅读全文
  • 老师,我害羞 每到下午放学的时候,我总是检查一下孩子的衣服是否穿整齐了,因为有的孩子往往披着个褂子就往活动室外面跑,生怕他们从教室里突然跑出去着凉感冒。 又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我让他们把衣服穿整齐,把扣子系好,外面...
    2020-11-17 阅读全文

导读:当小宝宝出生时,他们大脑中用以表达感情的部分一半已经建立起来。这就是说,他具备了表达感情的物质基础。 你看到宝宝自己翻身了,你听到他咿呀学语了,可是,他害怕、生气或高兴的心情你能听到或看到吗? ...

2021-08-13 阅读全文

一些家长头疼无法知道孩子为什么大哭大闹,不明白孩子为何特别淘气,不清楚孩子为何忽然好动。总之,一连串的问号让家长甚是无奈。从早教角度而言,之所以出现种种困惑,是因为家长没有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专家认...

2021-04-05 阅读全文

山东济南一家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统一佩戴着近来备受争议的“绿领巾”在济南动物园游玩。幼儿园的负责人说,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教育方式对不对。孩子们的年龄还小,还不够加入少先队员的年龄,给他们统一佩戴绿领巾...

2021-03-12 阅读全文

导读:小孩在成长过程中,需求被关注,也是一种情感和安全感的需求。他会采取积极的自我表现来引起大人们的关注,从认可和称赞中获取自尊和自信。就像他把作品给你们看来获取赞扬一样。如果被满足,对于他以后的人格...

2021-09-14 阅读全文

每到下午放学的时候,我总是检查一下孩子的衣服是否穿整齐了,因为有的孩子往往披着个褂子就往活动室外面跑,生怕他们从教室里突然跑出去着凉感冒。 又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我让他们把衣服穿整齐,把扣子系好,外面...

2020-11-1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