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让孩子做个快乐天使

发布时间:2020-11-05 教育孩子笔记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快乐的幼儿园教案

我们当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忧无虑、天天快乐。可是,快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巧。那么,怎样让孩子做一个快乐天使呢?作为一名年轻的妈妈,我从近8年来的教子经历中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如果孩子能与周围的人相处得很融洽,表明其已具备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孩子往往是快乐的。这就需要我们作父母的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让孩子从一出生就能感受到良好的家庭气氛。因为人类对情绪的觉察在婴幼儿时期就已存在。一个孩子在牙牙学语前,就能够从周围的情绪气氛中敏锐地感到是否安全、快乐。所以,和睦的家庭是孩子认识和体味快乐情绪的第一课堂,而母亲无疑是最重要的“老师”。我的最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做法是,教孩子学会有礼貌地向他人打招呼。当孩子还在襁褓中时,每天早晨醒来,微笑着对孩子说一声“早上好”,入睡前则唱些轻柔的“摇篮曲”。如今,7岁的女儿一睁开眼睛,就会笑眯眯地说:“妈妈早上好!爸爸早上好!”临睡前则道声晚安,已成为一种习惯。对外人也是如此,勿需嘱咐,她就会主动问好。在别人的赞扬声中,女儿感受到了“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快乐。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一个孩子,可能因为他所喜爱的电视节目被挤占而整个晚上都苦着脸;而另一个孩子,却可以因为看书或做游戏而照样觉得开心。这表明,如果一个人的乐趣只是集中在一件事上,那么,他快乐的基础就太脆弱了。有的父母过早地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长,让孩子上“特长班”,并以为那就是“开发智力”。结果孩子往往因不感兴趣而厌学、沮丧;若孩子感兴趣,或因“特长”长于同龄人而受到赞扬,他的快乐感也可能仅仅定位于这一点,在别的方面很少得到快乐。我认为,要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愿望,多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让孩子由于“自主”而感到快乐。在这方面,我的原则是,以大人的有意识的培养带动孩子的无意识的参与,让孩子在参与中体会到快乐,家长决不生拉硬拽。

教孩子战胜困难和挫折YJs21.cOm

调查表明,童年完全没有尝过痛苦和挫折的人,长大后十有八九不快乐。适当地对孩子“心狠”一点,当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急于替他解决,而是鼓励他自己想办法战胜它们,这对孩子是大有裨益的。有多少次,女儿走路摔倒了,我不去扶她,让她自己慢慢爬起;有多少次,女儿把鞋穿反了,我不去管她,让她自己重新穿好;有多少次,女儿请求:“妈妈你替我做吧!”我总是说:“再想想办法。妈妈帮忙可以,代替可不行!”孩子终于认识到,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是最大的乐趣。

此外,当孩子情绪低落时,我们及时安慰;当孩子胆怯畏缩时,我们及时鼓励;当孩子大发雷霆时,我们及时诱导……只要我们努力为孩子在生活中寻求快乐,为孩子提供产生快乐的动力,我们的孩子就一定能成为快乐的天使,同时也是一个正直、善良、有勇气、有信仰的人。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德!

让快乐的日子永远属于我们的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让孩子做快乐的自己


让孩子做快乐的自己为六一儿童节的表演,两个星期前,园长已经打过招呼了:你儿子,唉,一个动作都不做,老师让他向左,他向右,还捣乱!我回答:不勉强他,强迫他,就不想上幼儿园了.回来我还是告诉他:老师今天说你会做一个动作了,好好学,六一我要去看你们表演.儿子点头,可是又说:我不喜欢做,我不想做.

昨天看了表演,没轮到他们班出来的时候,他已经下楼了,估计是看一圈也没找到我,表演也不看,开始抠墙皮,(刷的漆,有些剥落).之后向台上扔,被人制止又钻出来,反复几次上楼去了.不一会又下来了,开始玩台边上垂下来的气球,东逛西转跟没事人一样.之后看到我,兴奋地走过来,指指他肩上的装饰,总之不愿意去表演.我郑重地和他说:妈妈今天来就是来看你和小朋友一起表演的,不然我会失望.他才又回到后台去了.

轮到他们班表演了,他真是一个动作都不做,他一直在边上到处走,看!而且踢地上铺的地毯,没一点组织纪律观念啊.一看这阵势,就会想起,正式上学,班上总会有几个捣蛋又学习差,基本坐在教室最后排,老师不管不问的孩子,我这儿子,上幼儿园已经开始有这苗头了啊!

我和老公都是比较呆板的人,文艺这块没一点儿细胞,对孩子也没要求.他长大的理想是当公交车司机,我很赞同,昨天又想开救护车,我也赞同.开车才是目前他最喜欢最渴望的事情,喜欢各种车,尤其对xx的棒车心心念念,开始自己攒钱买棒车了(每次帮我提垃圾收取费用,这钱约定好不能买吃的,冰淇淋之类的).

可是看到在集体活动中他这样的表现,我还是担心的,一个说明,他没有融入集体活动,这是明显的集体意识缺乏.这也让我想起开学一个月后和新老师交谈的时候,老师无意说出的一个现象,上课的时候,他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坐,总单独坐在教室的前面窗边位置,上课时面对小朋友,还喜欢管事儿,告诉老师哪个小朋友没坐好.不过上个月老师说已经和小朋友一起坐了.

文艺表演结束,每个小朋友都有礼物,有吃的,这下可好,啥事全忘光,立即全神贯注表演猪八戒吃人生果的场景了.他没有不开心,结束就是快乐.我闭嘴,不再提,不再评他的六一表演.只在这里如实记录,有图有真相.

不喜欢的事情就不做,只做喜欢的事情,这咋让我想起了许三多的:做有意义的事儿!哈,儿子:我只希望你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长大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劳动让孩子更快乐


劳动让孩子更快乐我每次在家闲着的时候就喜欢捣鼓一些吃的东西,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也是对家里的一种爱心,老公和孩子喜欢吃面食,所以我会经常做点小吃的用来当作早餐或者晚餐。xx小朋友看见我经常这样做,所以每次也要嚷着跟我一起做,开始的时候是每次拿走一团面团就开始去玩她的了,也不会来缠着我了,或者有几次我做包子或者饺子的时候她用了馅给弄的到处都是的时候,我就不让她玩了,然后她也就不玩了。

今天她又跟我说,妈妈,我要自己包豆沙包,我开始不同意,然后她就总缠着我要弄,我想照样跟以前一样给她一团面跟馅让她自己玩去,结果这次不起作用了,非得要正儿八经的帮我包,我没办法就同意了,然后见她弄得乱七八糟的心里又有点嫌她浪费我的材料,于是又跟她说,你自己拿点面去玩吧,别帮妈妈包了,xx听了后很是受打击,干脆玩也不玩了,直接就躺到床上去了。

我看见她这样子,心里有打鼓了,是不是我做的有点过了?要是别人这样对我,我会怎么想?这是明显的不信任,而且这点东西都舍不得给孩子浪费的话以后还有什么东西舍得给孩子呢?现在打击了她的自信心,会不会她心里就有阴影了?会不会影响她的自信心呢?无数个问题突然从脑海里冒了出来。再想想,我就是把这一锅面都浪费了,一包豆沙都浪费了也就十几块钱而已,但是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可是孩子一辈子的事情呢!于是又赶紧叫她过来给我包豆沙包。听见我让她来帮我的忙可高兴了,赶紧从床上爬了起来,我把豆沙挤到一个小碟子里面。这样不怕她一下子浪费太多,也可以让她自由的发挥。

来看看她包包子的样子吧,好像还凑合吧,毕竟是头一回干这是,人家可是站在凳子上在做呢

一顿乱捏

这条歪歪扭扭的豆沙包算是成型了。

虽然包子不怎么样,可是xx小朋友的心情却是非常的不错啊,一个劲的说:妈妈要记得拍照哦,等我拍完照片后,然后总时不时的说:妈妈给我看看我自己包的豆沙包吧,那自信满满的样子让我也觉得这次的觉得非常的值。等包子蒸出了,一口气吃了三个自己包的,还吃了一个我包的酸菜猪肉包,这可是空前的啊,以前基本是吃一个或者两个就算了。

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不光孩子学会了做食物,还能给孩子增加自信和快乐,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最棒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她。

让孩子快乐的玩水


让孩子快乐的玩水天热。xx说,妈妈,我不想穿鞋。

天热,xx说,妈妈,这里很脏,我把它洗一下,好不好。

xx看着水充满期待的看着我。

我说好。我知道他是想玩水了。

妈妈,你帮我把裤子卷起来嘛。我说不用了,你穿的是短裤。他说,要嘛,不然会弄到水的。我便象征性的再卷了卷。

有模有样的舀了水,把台阶冲洗了下。

眼光看向桶,又看向我,见我没有制止,便继续了。

舀的水不再规矩的往地上洒了,而是和着“咻”的音、“嘿”的音往其它地方飞了。腰弯下去了。一只手大半截都到水桶里去了。一只脚也放到水桶里去了。双手齐下了。双脚齐下了。

裤子湿了。衣服湿了。脸上有水了。头发也湿了。

我问xx,xx,我们可以冲凉了么?

xx说,好。妈妈,再等我一下下。

再一下下后我们便开开心心的冲凉了。

一个孩子,能放肆玩水,便觉得快乐无比了。

这样让孩子快乐入园


“我要妈妈,呜呜呜……”刚上幼儿园时,很多宝宝经常闹着“要妈妈”,搞得老师和家长都非常焦虑,不知该如何是好。有些家长见不得孩子哭,别扭着走不掉;有些家长扭不过孩子,干脆就此不送孩子去幼儿园了。对此,专家建议家长:要理解宝宝的“入园焦虑”,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宝宝的“入园不适应症”。?接受孩子的分离焦虑宝宝初次入园时,由于周边环境陌生,往往会产生恐惧感和无助感,从而整天大哭大闹、吵着回家或者沉默寡言,出现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但专家表示:“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哭。哭是孩子的权利、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面临孩子的入园焦虑,家长和幼儿园的任务,不是阻止或杜绝孩子们的哭声,而是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据专家介绍,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3岁儿童的交往范围还主要停留在家庭中。因此入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孩子小的时候,得到长辈们悉心的照料,是全家人关注的中心。可在幼儿园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要适应幼儿园里的日程,遵守幼儿园的常规,跟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老师的注意力和教室里的玩具、书籍……这一切,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对孩子们来说,初入园是一个突然的转变——他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父母送进了一个完全陌生,没有任何感情依托的空间,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犯了什么错误,也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对任何人他们都不感兴趣,他们只是疑惑“为什么妈妈要抛弃我?”专家认为,对于孩子的焦虑心情,家长首先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理解。?三步骤助宝宝快乐入园?熟悉新环境:专家建议,在入院前,家长要带宝宝到幼儿园熟悉环境,参观幼儿园教室、卧室和活动室等各种场地,在幼儿园停留一两个小时,逐步适应幼儿园的各种新环境,让宝宝有熟悉和亲切感。做好交往准备:入园前还要做好孩子的交往准备:每天早晚让孩子与社区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不要关在家里;每天有意识地给孩子独处的时间,让孩子知道妈妈走了还会回来。此外,家长还要加强与老师的信息联系和感情交流,在入园时要向老师介绍自己孩子的性格,在家的生活习惯和特点,便于老师掌握情况进行教育。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很多时候,只要成人对孩子稍微“预告”一下下一步要做什么,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专家建议家长在入园前几天有意识对孩子进行“入园倒计时”,提高孩子对即将发生的情况的“预测能力”。如有可能,在入园前一天为孩子做一个小型的庆祝会,祝贺孩子长大了,祝贺孩子上幼儿园了,完成“仪式教育”。他山之石:德国的父母在孩子入园的当天除了为孩子买一只各种文具配套齐全的书包外,还会准备一个惊喜——入园彩袋:圆锥形的纸袋,里面装有各种糖果甜点,以及爸爸妈妈、亲戚朋友赠送的小礼物,像巨大的蛋筒冰淇淋,每个孩子都会抱着它第一次去幼儿园,兴奋地期待着打开彩袋的那一刻。

让孩子快乐,还是成功


近来,一个家庭教育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让孩子快乐还是让孩子成功?成功派的观点是:人生就是要追求成功,没有成功谈不上快乐,为了成功,即使让孩子们先“痛苦”若干年也在所不惜。“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功派乃“望子成龙”者。快乐派的观点是:人生就理当活得快乐,没有快乐的成功毫无意义,只要快乐,孩子没出息也无所谓。“我平庸,我快乐!”快乐派似乎是“望子成虫”者。双方观点尽管针锋相对,思维方式却是相同的:他们都把成功与快乐截然对立起来。其实快乐与成功的关系远没有这样简单。二者既是矛盾的双方,又是相容的双方,还是并列的双方。有的孩子既成功又快乐,失败不能令他们沮丧,烦恼也不会令他们沮丧,烦恼也不会妨碍他们继续追求成功,对这种孩子,既不必强调成功,也不必嘱咐他们去寻求快乐。有的孩子看来很成功,但是快乐的源泉过于狭小,完全寄托于高分,一旦考不好,他们就有可能崩溃,对这种孩子,就不能过于强化狭隘的成功意识。有的孩子潜力本来很大,但浑浑噩噩过日子,这时候适当强化他的成功意识,或许能使他活得更充实,也更快乐。有的孩子每天无忧无虑,学习也尽了力,但能力如此,这时父母若拼命逼他“成功”,则有可能使他既失去快乐,又失去他本来可能获得的那种成功,终成一个心灰意懒的失败者。有的孩子能力有限,但心高气盛,拼命想争高分,精神表面亢奋,实际疲惫而焦虑,这种孩子万不可再强化成功意识,否则很危险。有的孩子饮食终日无所用心,脑子够使,不往正事上用,他们看起来似乎很快乐,其

实只拥有最肤浅的感官刺激,这种孩子,既不懂成功,也不懂快乐,两样都要补课。有的孩子只有成功才能快乐,有的孩子成功不成功都可以快乐。有的孩子只有快乐才能成功,有的孩子皱着眉头也能得到成功。孩子什么样的都有,想按一个或几个公式来塑造孩子,极不明智。父母有权“望子成龙”,也有权“助子成龙”,但是没有权利“逼子成龙”,没有权利把“成龙”作为孩子的惟一选择。同样,父母也不可以把“平庸”作为孩子的惟一选择。快乐派的父母实际是在对孩子说:“你快乐,则我成功。”而成功派的父母实际是在对孩子说:“你成功,则我快乐。”我认为,无论快乐还是成功,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父母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成功观、快乐观、幸福观强加在孩子头上。父母无权包办孩子的未来生活方式。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父母,应该学会科技含量更高的教育方式——尊重,交流,引导,指导。这很难,需要动脑筋,需要学习,但是如果不走这条路,成功派和快乐派父母将发现,成功和快乐都在离他们而去,迎面而来的则多半是失望、焦虑和苦恼。头脑“古代”的父母,教育现代的孩子,结果大抵如此。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自从9月份xx升上幼儿园大班以来,老师留的作业再也不敢马虎对待。上大班之前,幼儿园的作业基本上是能不做就不做同,任他玩。但是升上大班后,我和老公都觉得,有必要让xx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了。xx爸与xx约定,放学回家要做五件事:第一,写作业,第二,吃饭,第三,洗澡,第四,看电脑,第五,睡觉。最开始那段时间,每天我回家几乎都看到xx坐在茶几前面擦眼泪。原因那肯定就是作业没做完,爸爸不允许去玩。看到他掉眼泪,说实话,我很心疼,但是现实又不允许我对他说:“宝贝,咱不用做作业,自由玩去吧。”虽然说不要求他把作业全部按老师的要求做完,但是按时完成作业这个习惯是要养成的。

那段时间看到他做作业真的是又好笑又好气.学九珠数学时,刚刚教完,1+1=2,1+2=3,一转身,你问他,xx,1+1等于几,“不知道”,“1+2等于几?”“不知道”每天这样的对话都会出现很多次,气得我和老公脑袋晕。心想,我俩生了个多笨的儿子呀,我们俩小时候都不这么笨呀(其实我们俩就没怎么上幼儿园,更别说在幼儿园学九珠数学了)过了一段时间,突然他会算数了,十以内的加减法都完全没问题了。会了之后可不得了了,每天就拿着那本九珠数学,一直不停地做啊做。到现在,这学期的九珠数学练习册已经全部做完了。

xx最开始不愿意写作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不会写作业,脑袋里还没有写作业这个概念。而且作业总是不会做,他总是不会做,我和他爸脸色肯定不好,他感觉到我和他爸心情不好,怕我们骂他,更加不愿意写作业了。幸好后来我们看见学习效果越来越差,改变了策略。首先,一定得把一回家就往电脑前走的习惯给改掉,养成回家就拿书出来做作业的习惯,这个不是一天两天能成的,我们坚持了一个多月才初见成效。第二,在学习中,尽量挑些简单的,他感兴趣的东西来教。比如教九珠数学时,他平时就爱画画,我们就叫他用画圆圈的方式来记数,比如1+7=8,我们就叫他先画一颗算珠,再画上7颗算珠,然后数一数一共有颗算珠,这样他就很容易得出答案。而且数算珠的时候觉得很有趣,很愿意去数。第三,学语文时,老师基本上每天都会教一些简单的字,回来时就会叫他把老师教的字写一篇。然后在晚上讲故事时,他看见有认识的字,会说,“妈妈,这个字我认识,是xxx对不对,我就会告诉他,“对,宝贝真棒!”每当这时,他就会很有成就感。第二天写字的时候就更认真了。

总之,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最重要。学习过程中,孩子会有许多许多的地方不懂,这时需要我们做家长的拿出更多的耐心,一起陪伴孩子成长学习。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凶他,威胁他一定要完成作业。亲子教育应该是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才对。现在的应试教育已经让我们的孩子这么疲惫,家长们别再给孩子更多压力了。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推荐

  • 让你的孩子做个快乐宝宝 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好的习惯将对一个人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从小儿时期开始,它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等等。助小儿建立良好习惯时,必须要有耐心和信心。 1、逐渐养成...
    2021-04-05 阅读全文
  • 让孩子做快乐的自己 让孩子做快乐的自己为六一儿童节的表演,两个星期前,园长已经打过招呼了:你儿子,唉,一个动作都不做,老师让他向左,他向右,还捣乱!我回答:不勉强他,强迫他,就不想上幼儿园了.回来我还是告诉他:老师今天说...
    2020-10-23 阅读全文
  • 让孩子享受阅读,读书使我快乐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其实都很注重阅读对孩子的影响。阅读,发挥的不仅是传递知识、规范的作用,还将陪伴孩子度过幸福的童年。 最近给朵儿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朵儿很喜欢。每天晚上出去散步的时候,朵儿...
    2021-03-25 阅读全文
  • 让孩子有个快乐性格 导读:好环境培养好性格,这个道理用到教育孩子上十分地贴切。要让孩子有快乐性格,家长培养是重点。 对父母来说,使孩子拥有快乐性格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家庭充满快乐和温馨。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具...
    2021-09-30 阅读全文
  • 让孩子快乐享受每一天 【案例背景】 每天和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打交道。他们的纯真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他们的顽皮令我总是喋喋不休的叮嘱,他们的好动总是令我眼睛不离左右。见到孩子们我都觉得很快乐,那孩子们来到幼儿也很我一样快乐...
    2020-11-30 阅读全文

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好的习惯将对一个人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生活习惯应该从小儿时期开始,它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等等。助小儿建立良好习惯时,必须要有耐心和信心。 1、逐渐养成...

2021-04-05 阅读全文

让孩子做快乐的自己为六一儿童节的表演,两个星期前,园长已经打过招呼了:你儿子,唉,一个动作都不做,老师让他向左,他向右,还捣乱!我回答:不勉强他,强迫他,就不想上幼儿园了.回来我还是告诉他:老师今天说...

2020-10-23 阅读全文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其实都很注重阅读对孩子的影响。阅读,发挥的不仅是传递知识、规范的作用,还将陪伴孩子度过幸福的童年。 最近给朵儿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朵儿很喜欢。每天晚上出去散步的时候,朵儿...

2021-03-25 阅读全文

导读:好环境培养好性格,这个道理用到教育孩子上十分地贴切。要让孩子有快乐性格,家长培养是重点。 对父母来说,使孩子拥有快乐性格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家庭充满快乐和温馨。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具...

2021-09-30 阅读全文

【案例背景】 每天和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打交道。他们的纯真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他们的顽皮令我总是喋喋不休的叮嘱,他们的好动总是令我眼睛不离左右。见到孩子们我都觉得很快乐,那孩子们来到幼儿也很我一样快乐...

2020-11-3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