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

发布时间:2020-11-04 幼儿感恩的心活动方案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教育无小事,每一件看似小的事,都有一定的因和果,处理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看了周令瑜的《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更懂得,一些小事,找出其精华,对孩子的教育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书中周令瑜老师说了这样一件事:对于周围,我的原则是:只要这件事情不妨碍别人,不伤害自己,不破坏环境,我这视为合理要求,尽管去做,不需要征得任何人同意。但是如果某事违背了这一原则的话,就会被坚决制止。有时碰到周周强烈要求做某事,比如有一次大热天的,周周一定要穿棉裤,我的常规思维告诉我,不能穿!但转念一想,我不应该制止。在37度的高中温穿上棉裤走在烈日下,这真是一道风景啊,惹来不少人惊异的目光。不久后,周周体验了高温中穿棉裤的闷热,觉得很不舒服,主动脱掉了棉裤,穿上了短裤。YJs21.COm

周老师的原则,给了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只要合理,不用征求意见,让孩子自己做主。做为家长,自省一下,我们的孩子在家里是否问过:妈妈,我可以看电视吗?妈妈,我可以玩一会吗?妈妈,我可以……?有没有?回想起来,我女儿小时候有过这样的问话,惭愧!我们过多的干涉了孩子的行为和举止,把孩子当成了我们的附属品,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

从而剥夺了孩子的自主自力的权利和自己找快乐的内心。当然,一些危险品及比较危险的场所还是要绝对禁止孩子去发挥她的自主权利的。如水电煤气坚持不能玩,无成人带领绝对不能去海河湖边玩耍,玩的时候不能影响别人休息,不能对人大喊大叫没礼貌等等,这是原则问题,必须坚持。

接下来看周老师是如何对待周周夏天穿棉裤的事:如果我强行阻止周周穿棉裤,她一定会产生抵触情绪,和我对着干。让她体验了热天穿棉裤的不适,她自己主动换了裤子,孩子喜欢的,就是自己做主的感觉。因为有自主的权利,周周特别能遵守规则,对我没有任何的逆反,他是她最亲近的人,同时也是让她最能顺从的人。

看了周老师的做法,我们再自省一下,是不是大多数家长都是当即厉声制止夏天穿棉裤这种行为?然后孩子会哭闹,脾气急的家长可能还会对孩子施予暴力,会说这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不听话,有大热天穿棉裤的吗?傻吗?而周老师就是利用的她的原则,认为这事对别人没有妨碍,让孩子去做一下。有些事情,越不让孩子做的事孩子越是要尝试一下,这就是逆反心里。于是,周周大热天里,穿上了棉裤,也尝到了大执天穿棉裤的苦恼,自己乖乖地换了下来。

让孩子去做,没有妨碍别人没有伤害到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实践一下,她自己实践并验证出来的结果所给的教训,比家长口头上说一百遍要实用的多。

周老师的这本书所例举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我们却恰恰忽略了这些小事中的大方法。周老师用她十多年的幼教经验告诉我们“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个很大的命题”。

0-6阶段是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我女儿现在已经过了这个年龄,但看了后还是很受教育的,自省了自己的不当,教育的路无止境,以后的道路上,我们还要跟孩子同行,共同成长。请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们珍惜孩子的时光,别以为你懂孩子的心,很多我们认为是正确的常规的做法,有时也是在扼杀孩子天性。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成为“既懂教育又重视教育”的家长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你懂孩子的行为语言吗?


一些家长头疼无法知道孩子为什么大哭大闹,不明白孩子为何特别淘气,不清楚孩子为何忽然好动。总之,一连串的问号让家长甚是无奈。从早教角度而言,之所以出现种种困惑,是因为家长没有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专家认为,孩子的哭、笑、闹、淘等等诸多行为都是其心理的直接反映。在孩子语言能力尚未完全发育之时,孩子的“哭、笑、淘”就是一种行为语言。为科学健康地抚育孩子,家长朋友们必须要用心分析,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好育园早教专家认为,要多角度理解孩子的“哭、笑、淘”等诸多行为语言:

1、孩子的哭闹,有生病不舒服、饥饿、寻求安全感等多重含义

孩子的哭,有的是因为生病不舒服引致,或者是因为饥饿所致。同时,当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时候他也会大哭。比如,当孩子睡醒后,一般会大哭,这时,千万不要简单地理解为是饥饿了,此时的孩子可能是因为睡醒后没有感觉到安全感,希望通过哭声引起父母或大人的关注,寻求大人的爱抚。因此,当孩子睡醒后大哭,家长一定要用抚爱或轻声的哄爱来给孩子安全感。

因而,当孩子哭闹之时,家长一定要分析好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让孩子的心理述求得到满足。

2、孩子的笑,是一种幸福与满足的表现,也蕴含希望得到大人肯定的期朌

有些孩子在得到大人的逗弄时,往往会报以开心的大笑,此时,家长一定会认为这是孩子内心幸福与满足的表现。诚然,家长的抚爱会让孩子内心得到幸福与满足,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考虑,这也是孩子内心期待得到大人肯定的体现。孩子在用行为语言“鼓励”家长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和肯定。此时,家长可以适时对孩子说进行一些爱抚式的言语,对孩子进行行之有效的早期教育。事实证明,当孩子幸福地笑的时候,家长进行爱抚式的早期教育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孩子的淘,绝对不是简单的不听话,也是渴望关注,或是动手能力或运动能力发育的表现

有些家长很头痛幼儿在生活中的“淘气”,似乎孩子淘气,是一种不听话或者不乖不懂事的表现。孩子们往往喜欢在家里乱扔东西、喜欢乱拆家里物什,或者故意和家长逗玩,这不是简单淘气。

比如,当孩子在大人没有关注到他时,会故意捣蛋,这时,家长千万不要过多责骂孩子,这是孩子用自己的“淘气”来吸引家长或大人的关注,以期获得更多的关爱,此时家长要反省自己是否对孩子关爱不够了;而当孩子在家里乱拆家里的玩具之类的物什之时,家长也轻易不要生气,这是孩子智力发育的一种表现;而当孩子在床上或地上乱蹦乱跳时,则更有可能是孩子运动能力在发育的具体体现。

4、对于孩子无理由乖张的行为,家长必须引起重视

以上,我们分析了孩子种种缘由内心或自身发育的行为语言,提醒家长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教育。但对于一些无理由的行为,比如无缘无故不吃东西,无理由的拒绝抚爱,则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这些不正常的行为很可能是孩子身体不适,或者心理受到伤害的表现,家长们一定要从日常行为中找到此中原因,以为爱抚孩子寻求因应之策。

孩子不是天生的白眼狼!但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懂心疼你?


我们隔壁的女孩上初三,她妈妈在生她时大出血,在手术台上抢救了好久才活过来。

自此以后身体就很不好,他们两口子都很在意娃的教育问题。那个女孩儿也很争气,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年级前三名。

可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她放学回家后,跟妈妈吵架的声音。

有一次,她妈妈跟我一起买菜,就在路上开始诉苦:说是自己一心为女儿,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生怕有一餐不合她胃口,让孩子吃少了。学业这么重,作业那么多,该如何是好?

再后来跟她一起聊过好几次,每次的话题都以她女儿开始,再以她女儿结束,很少有听她说起过自己。

她在照顾女儿方面也确实尽心尽责,每天女儿进门前,她都会把精心做出的饭菜摆在桌子上,洗完衣服叠好放柜子里,并且把第二天要换的衣服给孩子放床头。

有一回天气热,她给女儿拿的衣服有些厚,自己在那里自责了好久。我对她说,孩子都上初中了,热了肯定自己会脱的。

可这样一位尽职尽责、无微不至照顾女儿的妈妈,却每天要接受孩子的责备与挑剔。

女儿从来不觉得妈妈为她付出有多辛苦,好像自己享受到的一切都理所应当。

我想如果那位妈妈让女儿放学回来自己盛饭,自己收拾房子和衣服,是不是又是另外一种结果呢?

我有个很要好的同学,她有一个妹妹。

有一次,我去她家里做客,她妹妹嫌她妈做的饭不好吃,要吃肯德基,问她妈妈要钱去买,其实那时她妹妹也已经在工作,自己挣钱了,但她妈二话不说就把钱掏出来了。

更令我震惊的是,她妹妹买回来之后,一个人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的差不多了,把袋子提起来放在她妈跟前说:“我不吃了,剩下的给你喽!”

她妈妈竟很自然地拿起来吃完了,没有任何觉得不对的地方。

我想如果是我,肯定不会把自己吃剩的给我妈吃,而是会跟她一起分享。

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吃完哨子面,把剩下的汤和菜哗地一下倒进了我妈的碗里。

我妈当场严厉地批评了我,大意是要尊重她啊什么的。

你看就是因为妈妈的有限度给予,所以才让我至今记得有些事不可以那么做。

其实,我那个同学的妹妹到现在自己生孩子了,都没学会心疼她妈妈。

上次她要搬家,让她妈帮忙去收拾。她回到家的时候,她妈妈刚下班回来正在做饭,她就一个劲地在那里催促。

她妈妈做好饭,连吃一口都没顾得上,就跟她一起去收拾东西了,而且在做饭时还问吃过了没,她妹妹说在来的路上买饺子吃了。

我又震惊了一把,心里想为啥不打个电话问问她妈吃饭没,如果没有的话,买来一起吃不很好吗?

我那位同学的妈妈,整天埋怨自己的老公和女儿不知道心疼她,可她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奉献得过多,以至于让人觉得她根本不需要心疼,仿佛她生来就该心疼别人一样。

还记得那个在机场弑母的汪佳晶吗?他在日本留学五年,期间的生活费和学费都来自于母亲每个月7000元的收入。

他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给予的一切,从未想过自己24岁的大好年华,完全可以靠勤工俭学来替母亲分担。

最后一次,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没钱给他了,他竟然对着前来接机的母亲连捅9刀。

作为一个母亲,看到这则新闻时,我震惊不已。

一个对自己有生育之恩、养育之恩的人,如何能下得了手?难道把你养到24岁了,你还不能独立吗?难道身为人母就活该养你一辈子?对自己的亲生母亲都缺乏宽容,痛下杀手,何况对别人呢?还有一点宽容之心吗?

如果你不想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千万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要去教导孩子懂得感恩。

如果你不想自己所有的付出换来的都是伤心和失望,那就请有限度地去给予,那才能打造出健康的亲子关系,不然终有一天会溺爱成灾!

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空闲之余常常这样问自己。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柏栩栩时,“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像柏栩栩一样,读清华北大”;我看到周杰伦的时候,“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像周杰伦一样,成为一个知名音乐人”;当我看到郎永淳的时候,“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像郎永淳一样,成为一个知名的播音员”;当我看完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我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人,将来也能站在天安门阅兵的队伍中”……我觉得自己不仅是一名家长,更是一个梦想家,无时无刻不在幻想和设计孩子的未来。

梦想永远是梦想,我们要面对现实。当我静下心来和孩子交谈时,当我们互相交换内心的想法后,他很冷静的对我说:“妈妈,那些都是你的梦想,我就想做一名象棋老师”。我突然被他的想法震惊到了,孩子的话打破了我所有的梦想。但是更多的是冷静,孩子说的没错,那些都是我的梦想,不是他的。我们应该正视孩子的理想,告诉他勇敢地去追求他自己的梦想。

作为孩子的母亲,我觉得培养一个阳光正直自信的孩子远比一个只一味只追求成绩来得重要。成绩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个荣誉或标签,如何让孩子积极向上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标。

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直截了当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相信大部分家长和我的心理一样,怎么样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是我们每一个家庭的重点。

孩子的心理密码你读懂了吗


孩子的内心是一个神秘而脆弱的世界,他们善于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能被理解,孩子们常常被误会,常常被批评,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他们不会用最好的语言说出来,只能一次又一次被冠上“调皮鬼”的称号。作为父母你知道他们的想法吗?对他们的误解你明白了吗?

误解一:“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错”

一天,果果和小伙伴正在楼下做游戏,突然哭着从外面冲回家,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出来。这时候,隔壁邻居带着孩子找上门来,说果果打了她家的小孩。妈妈听了火冒三丈,一边敲着房门一边批评果果,果果越哭越厉害,过了半小时果果自己出来了:“妈妈,我没有打他。是他自己摔倒的,他说您是老巫婆,所以我就生气了,说他是个大笨蛋,他用手打我头,我不小心推了他一下,他就摔倒了!”

爸妈误读:出现问题,就觉得一定是自己孩子在外面惹祸了。

密码解析:果果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她不会编造事实去欺骗大人,把自己的责任都推卸掉。

在和小伙伴发生矛盾的时候,果果也会觉得很委屈,她回家想要跟妈妈说自己的想法,却因为妈妈的责备而不敢多说话。

生活中,很多家长因为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总是在孩子发生争吵的时候只责备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十分委屈,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不可能是一个人的责任,一定会有很多的因素影响。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分析事情的对错,让孩子懂得对与错。

误解二:是孩子太黏人了吗?

多多爸爸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会去外地出差。一天晚上,多多洗完澡就抱着枕头钻到妈妈的大床上准备睡觉。这时,妈妈走进房间大声说道:“多多,你怎么不回自己的床上睡觉,跑过来干什么?”多多听了,委屈地说:“我以为爸爸不在家,您一个人睡觉会害怕,我就过来陪您睡觉。”

爸妈误读:觉得孩子是在对自己撒娇,找麻烦。

密码解析:4岁至5岁的孩子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他们会常常黏在父母身边要这要那,也会趁你不注意突然扑在你怀里,不要因为这样就觉得孩子是故意找自己麻烦。多多想要到妈妈床上睡觉,也只是单纯想陪伴妈妈。常常看到妈妈一个人睡觉,觉得会很孤独,所以想到要陪着妈妈。

千万不要在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就对孩子横加指责。

误解三:“没事不要乱碰东西!”

晚上,小雨妈妈买了一大堆的水果回家,说要做水果大餐,她把水果一个一个拿到厨房去洗干净。小雨看见妈妈从厨房到客厅来回地跑,就想帮她做点事情。可是刚拿了一个小西瓜准备去厨房的时候,妈妈就走过来说:“你干什么,没事一边去,不准玩西瓜!”

爸妈误读:肯定又想拿东西捣乱了。

密码解析:本来是想帮妈妈把西瓜拿进厨房清洗,却被妈妈说成了贪玩。有时候孩子会突发奇想地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是他们一时心血来潮,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当自己的进步被人误解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一些情绪低落的现象。

这样的误解会让孩子感觉得不到家长的认同,产生一种挫败感,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我们的家长应该多为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从劳动中得到快乐幸福的感觉。

误解四:他怎么总会发出奇怪的声音?

小胖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每天上课他都会换着花样来调皮。有时候把椅子反过来坐,有时候坐在地上,有时候摸摸这个脑袋摸摸那个脑袋。老师批评他,可是小胖竟然显出比较高兴的表情。

爸妈误读:怎么这个孩子总是手不停脚不住啊?是有多动症吗?

密码解析:像小胖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在故意找茬,或是不守规矩,可是却忽略了孩子做这些动作的真正目的。

小孩子对爱的需求远远大于成人,他们不会刻意去计划什么恶作剧,而且根据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也不会计划。所以当你面对一个跟你作对的小鬼时,一定要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你忽略了他,还是他故意这样?

当你发现了他们某种行为的真正目的时,你会发现,原来调皮的孩子还是很可爱的。

先别恼!你知道孩子为什么不尊重你?


有这样一类父母,跟孩子交流时习惯性的被无视,即使父母说得对也听不进去,说错了更会被驳斥甚至顶嘴,这样的父母尊严个人根本无从体现。孩子们为什么不懂得尊重父母?显然这跟父母和孩子之间日常生活中的相处方式有关,许多时候是父母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父母需要平等的和孩子相处,但也要保持孩子对父母的敬畏之心。

记得自己小时候,如果哪个小屁孩不听父母话甚至敢跟顶撞父母肯定会招来一顿痛骂或皮肉之苦,只要父母朝自己一瞪眼,我立马老老实实该干啥干啥去,现如今我们当然反对父母靠武力来让孩子屈从。

可现在,我在越来越多的场合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大声跟父母说话,有的父母则更严厉训斥回应,也有的则俯首笑脸相迎,这在老人眼里大人小孩都不像话,用他们的话就是“老的没有老的样,小的没有小的样”。那么现在的孩子怎么了?问题出在哪里?难道孩子的叛逆期不讲道理是正常的?尼奇认为有一点是肯定的,孩子的成长身上有父母的影子,下面几种情形会让孩子不尊重父母:

不会接纳孩子的负情绪

从心理角度来讲,孩子发脾气是发泄他自己的不满情绪,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接受孩子的情绪,哪怕孩子发脾气的理由是错误的,父母要分析孩子发脾气背后表达的需求,根据情况给予引导,借此对孩子进行是非教育。

负情绪宜“疏”不宜“堵”。哭闹是孩子发泄情绪的本能,如果发作前期不能控制住,不妨让孩子先宣泄一下情绪。父母要保持冷静的心态,等孩子情绪稳定点再和他讲道理,千万不要因为怕在外人面前“丢面子”而使用强制手段。

因为我们要学会一个耐心倾听的父母,孩子乱发脾气,是他不知道如何正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孩子小时候缺乏有效的情绪控制和合理的情绪表达能力。他用发脾气的行为方式来告诉父母他的不满、失望、恐惧等等,寻求父母的注意、帮助。因此最不合格的父母就是以发脾气解决孩子的发脾气。

记得女儿上幼儿园时的一个晚上,女儿与老公玩得好好的,突然大哭起来,先是哭爸爸欺负她。哭着哭着,她突然极伤心地说:为什么我的工作总是做不好?这样我才慢慢问出来她在幼儿园受挫的事。倘若我不耐心,可能会烦她不讲理,就问不出后来的事情。

一切为了孩子的观念

在中国当父母的有句老话很流行:我们活着不都是为了孩子么?因为中国人家庭观念很浓,父母无条件为孩子做一切,特别是现在一家大多就一个孩子,家庭条件也好了,只要孩子开心又不是犯大错误的事父母都可以去做,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吃一点亏。现在许多孩子的大事小情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全都包办,稍不满足就朝着大人发泄,慢慢的,就养成了孩子自我为中心,发号施令成了习惯。

父母自身问题的折射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和孩子,孩子的语言行为许多都是从模仿开始,因此如果大人的一些做法不当,很容易就能在孩子的行为折射出来。平时自己遇到不顺的时候就发脾气,夫妻间也经常吵架,遇到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就认为无理取闹,如果父母一味否定,甚至贬低、打击甚至打骂孩子,长期以来孩子认为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唯一方式,他也就学会了。

父母经常让孩子失望

现在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经常做一些许诺,比如:答应孩子周末假期去哪儿玩?孩子伤心难过时候或某些节日时答应给人家买好吃好玩的,但最后大人以种种理由没有去兑现承诺,这让孩子非常失望,负情绪积累就会发火表达不满。还有的父母无视孩子感受在别人面前说他们的一些毛病,或者无休止的在孩子面前拿以前错误来教育现在的错误,让孩子觉得自己全是错导致情绪的冲动。时间一长就会经常与周围的小伙伴发生冲突,不自觉的被排斥,孩子就会产生心理障碍,慢慢会觉得孤独,会使孩子的心理产生阴影。

最后来探讨下如何做一个让孩子尊重的父母?我个人总结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父母首先给孩子树立一个是非观,什么是对的什么错的,错的事情声音再大也没用。这里父母首先也以身作则,当孩子做错事情当心平气和把道理讲清楚,指出正确的方法和提醒以后该注意啥,而不是朝孩子大呼小叫,趁机跟孩子讲道理:如果爸爸妈妈对你大喊训斥你是否会更难受?你以后也不要这样对别人;如果父母做错了则认真给孩子道歉承认错误,慢慢的让孩子知道与人相处的基本规则并尊重规则,懂得尊重规则的孩子就会尊重以身作则的父母。

相关推荐

  • 你懂孩子的行为语言吗? 一些家长头疼无法知道孩子为什么大哭大闹,不明白孩子为何特别淘气,不清楚孩子为何忽然好动。总之,一连串的问号让家长甚是无奈。从早教角度而言,之所以出现种种困惑,是因为家长没有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专家认...
    2021-04-05 阅读全文
  • 你懂孩子的心事吗? 导读:当小宝宝出生时,他们大脑中用以表达感情的部分一半已经建立起来。这就是说,他具备了表达感情的物质基础。 你看到宝宝自己翻身了,你听到他咿呀学语了,可是,他害怕、生气或高兴的心情你能听到或看到吗? ...
    2021-08-13 阅读全文
  • 你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吗? 与不具备完全语言能力的婴儿沟通是家长朋友们最头疼的事情。一些家长头疼无法知道孩子为什么大哭大闹,不明白孩子为何特别淘气,不清楚孩子为何忽然好动。总之,一连串的问号让家长甚是无奈。从早教角度而言,之所以...
    2021-12-30 阅读全文
  • 你能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吗? 导读:孩子的哭、笑、闹、淘等等诸多行为都是其心理的直接反映。在孩子语言能力尚未完全发育之时,孩子的“哭、笑、淘”就是一种行为语言。为科学健康地抚育孩子,家长朋友们必须要用心分析,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
    2021-08-09 阅读全文
  • 孩子不是天生的白眼狼!但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懂心疼你? 我们隔壁的女孩上初三,她妈妈在生她时大出血,在手术台上抢救了好久才活过来。 自此以后身体就很不好,他们两口子都很在意娃的教育问题。那个女孩儿也很争气,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年级前三名。 可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
    2020-12-31 阅读全文

一些家长头疼无法知道孩子为什么大哭大闹,不明白孩子为何特别淘气,不清楚孩子为何忽然好动。总之,一连串的问号让家长甚是无奈。从早教角度而言,之所以出现种种困惑,是因为家长没有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专家认...

2021-04-05 阅读全文

导读:当小宝宝出生时,他们大脑中用以表达感情的部分一半已经建立起来。这就是说,他具备了表达感情的物质基础。 你看到宝宝自己翻身了,你听到他咿呀学语了,可是,他害怕、生气或高兴的心情你能听到或看到吗? ...

2021-08-13 阅读全文

与不具备完全语言能力的婴儿沟通是家长朋友们最头疼的事情。一些家长头疼无法知道孩子为什么大哭大闹,不明白孩子为何特别淘气,不清楚孩子为何忽然好动。总之,一连串的问号让家长甚是无奈。从早教角度而言,之所以...

2021-12-30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的哭、笑、闹、淘等等诸多行为都是其心理的直接反映。在孩子语言能力尚未完全发育之时,孩子的“哭、笑、淘”就是一种行为语言。为科学健康地抚育孩子,家长朋友们必须要用心分析,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

2021-08-09 阅读全文

我们隔壁的女孩上初三,她妈妈在生她时大出血,在手术台上抢救了好久才活过来。 自此以后身体就很不好,他们两口子都很在意娃的教育问题。那个女孩儿也很争气,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年级前三名。 可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

2020-12-3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