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与毅力》理解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0-11-04

幼儿园教案与反思。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与毅力》理解与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与毅力》理解与反思说到耐心,我在周围人的眼里应该说是很有耐心的,在工作上不急不躁,有原则,单位的同事都很信服,但回到家里,面对孩子的时候却不一样,失去了原有的耐心,有时自认为很简单的一件事,为什么怎么教孩子,孩子都不会呢,或都一句很简单的话,怎么说孩子都听不懂,总认为其实孩子是懂的,只不过有时候开玩笑说不懂。通过学习后,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孩子,原来孩子是真的不懂,当你一遍遍对她讲时,看着大人着急的样子,孩子也会着急,这样矛盾就产生了,这是我们成人经常会犯的错误,经常用成人的观点来看待孩子,对待孩子太想当然了,为什么我们会的、我们懂的孩子就一定会、一定懂呢,我们没有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对孩子说,没有按照步骤去教给孩子,孩子自然不会也不懂,这样的矛盾也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看到老师的一篇博文,关于对一位青春期少年的丢三落四的引导,看来老师是那么耐心的,一步一步的进行阶段性引导,一个简单的复述练习,就细化了五个阶段,而我呢,能做到吗?我反问自己,我的内心一直在有个声音在说“不能”,那么我学习的目地是什么,学习不就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吗,把学到的知道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内容,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把孩子教育成好孩子啊,那么没有了耐心,没有了毅力还谈什么学习呢,遇到孩子有问题时,自己先慌了,只想一下子就把孩子改正过来,没有了条理性、步骤性、耐心拿什么去引导孩子呢。如果就一件事情,一步步的教孩子,有充分的耐心,不要怕时间长,只要有信心,坚持自己,就总会看到变化的,就像老师说的相信孩子能做到,就像相信你的眼睛一样,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坚持,对孩子多些宽容与理解,接纳孩子的不足,让我们一起静待花开。

xx一直做事就没有耐心,这也与性格有关系,做什么都急,为了这个我特意在假期的时候买了一个拼图,是一个动画图案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兴趣就被带动了起来,一开始是几十块的小拼图,用不了多少时间就拼完了,拼了几个后,xx开始不满足于小拼图了,想要尝试大一些的,正好与我的想法一致,于是开始尝试多一些的三百块的拼图,听着块数多,但看着不多,就一小包拼图,但还是因为有些难度,xx拼了一会就想放弃了,于是我开始教她,拿到拼图后第一步,进行颜色分类;第二步,进行形状分类,因边上的形状与从不同;第三步,进行图案分类。分好三大类后,找出最容易分辨的颜色也就是主要的部分进行拼接,当主体拼接完后,整个人数或动物就拼好了,当孩子看到成果后,非常高兴,也就有了往下拼的意愿,通过不断的鼓励,时而进行比赛,随着拼好的图案越来越大,孩子也越来越兴奋,通过共同的努力图案拼接成功,不仅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让孩子知道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只有坚持不懈,胜利就在眼前。

锻炼孩子的耐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拿孩子早上起床后,整理床铺这件事,xx一直不太愿意做,因为身高的原因,在铺床时不能一次铺到里面,得上到床上去铺,这样就会踩乱被子,导致时间会很长,而且效果也不好。一天晚上,我们专门在睡前练习了铺床,先把床铺打乱,然后教给她怎样铺被子,然后用同样的办法再铺上床单,做完讲解与示范后,重新打乱,让xx试着铺,就这样,打乱了几次,xx已经能铺得不错了,通过那次的练习,现在每天早晨xx都能很快、很好的铺好床了,而且越练越顺了。

毅力,则是耐心的延伸,在有耐心的基础上,所能够坚持的时间。说到毅力很惭愧,从小到大做事就没有长性,什么事情都是半途而废,有时要做事情之前,是下好决心的,不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了当初的兴趣,慢慢的就把事情放下了,孩子当然也受到了影响,什么事一但放后,就不愿再提起了。就拿学习家庭教育来说,一开始妈妈们都很有冲劲,每天都在学习,写着自己的育儿心得及学习日志,尤其是一开始接触家庭教育时,当按照老师的方法,在孩子们身上得以体现后,那种成就感大大的鼓励妈妈们的信心,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每天都在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时,我们有时会感到很棘手,就会感到很失败,那种挫败感同时也打击着妈妈们的信心,有时会怀疑,为什么学习了反而问题多了,这时正是考验我们的耐心与毅力的时候,如果坚持下去,迈过去就会看到灿烂的阳光,相反,则什么也没有,而且恐怕会越来越糟,所以一定要坚持对的,并且有耐心坚持走下去,不管周围的人说什么、做什么,坚持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是给孩子树立榜样,早晚有一天,你会看到,你所精心呵护的花朵,正在悄然绽放。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怎样与孩子谈话


场景

6岁的李冲对妈妈说:“妈妈,张老师偏心。今天幼儿园午睡的时候,东东把我的鞋子踢到了墙角,我叫他捡回来,他不肯捡,我就把他的衣服扔到了床底下。张老师知道后光批评我,还把我叫到办公室,要我承认错误。他为什么不批评东东?”

妈妈说:“冲冲,你又淘气了!我给你说了多少遍了?老师批评你,你首先要看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你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没有一点错误,老师怎么会批评你呢?你看隔壁毛毛,多么听话!老师什么时候批评她了?我再说一遍……”

“妈妈!你总是帮人家说话,我不要听!”李冲不耐烦了。“你不要听我也要说……”妈妈像往常一样说个没完。“我只是问了你一个小小的问题,你为什么要说那么一大堆的话?”与妈妈谈话总是那么扫兴地收场。李冲越来越不喜欢与妈妈谈话了。一次他对小朋友说:“我什么也不告诉妈妈了。要是我一开始跟她说,她就会没完没了,我连玩的时间也没有了。”

分析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家长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但是,令大多数父母感到头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却总不以为然,还常常会视父母的谆谆教导为没有意义的唠叨,甚至拒绝与父母交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父母的谈话方式有问题呢?

许多父母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其实,孩子没有问题,问题还是出在父母身上。父母与孩子谈话,光有一副热心肠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谈话的技巧。如果你的谈话孩子不愿听,甚至感到厌烦,那么,即便你说的全是“金玉良言”,在孩子的心中还是一分不值。就像前面的例子,李冲只希望妈妈理解他心里的委屈,却又被妈妈批评了一顿,这样的谈话怎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那么,父母该怎样与孩子谈话呢?

对策

1.把握和孩子谈话的时机

与孩子谈话并非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谈话的时机往往需要父母去把握、去创造。一般说来,当孩子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习和娱乐的时候,父母的谈话便成为一种不受欢迎的干扰。只有当孩子在比较空闲的时候,或者从一种活动转换到另一种活动中去的时候,他才比较愿意与父母交谈。比如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或是取得成功、遇到问题的时候。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会不一样,做父母的应努力去创造、去把握与孩子谈话的时机。

2.像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一样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失败,往往不是缺少对孩子的爱,而是缺乏对孩子的尊重。一方面,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甚至比自己更重要;另一方面,在与孩子交谈时,他们又习惯于要求孩子完全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做法包含了多么巨大的矛盾!它只会导致孩子对与父母交谈的害怕。要成功地与孩子进行有教育意义的交谈,父母必须始终小心翼翼地去维护孩子幼小脆弱的自尊心。

3.用体贴入微的理解代替“谆谆教诲”

父母总以为,孩子年幼无知,需要严加看护,谆谆教诲。其实,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如果你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体察孩子、理解孩子,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想法和感受是多么合乎情理;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父母非但不比孩子更英明,甚至常常会发现自己还及不上孩子。父母强加给孩子的“谆谆教诲”,在孩子看来是“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我们常说,人需要被理解,不需要被教训。孩子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因此,当你觉得孩子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犯了错误,暂且不要劝告,不要教诲,不要训斥。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地去理解孩子吧──这是你首先需要做的事。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你与孩子之间有意义的交谈才会自然地发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你才能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孩子才能接受你的谈话,并在无形中受到你的影响。因此,如果你的孩子也遇到李冲一样的情形,你首先就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分析一下教师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比如教师可能没有了解全面),暂时化解孩子的委屈,再从教育的角度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交谈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父母怎样与孩子沟通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难与他们沟通。其实,父母如能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得到孩子相对的友善。同时,“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时的言语伤害,可以使你冷静下来,重新去思考,这对维持亲子间的良好关系有一定的帮助。因此,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掌握以下技巧。

多用赞美之词和身体语言。必须让孩子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们都是爱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许你并不接纳他的行为,但依然关爱他。有时只要简单的一句话“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这样想”等,就能让孩子觉得受到了你们的认同。对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应我家孩子是个贪玩的孩子,每次都不愿意去幼儿园也不爱写作业,前段时间我在思维馆给他报了个班,那的老师很会与孩子沟通,孩子经常受到表扬,现在每天吵着去上学一回到家就高高兴兴写作业。我看着也很高兴。

有时不说话,而利用身体语言,如微笑、拥抱和点头等,就可以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疼他,不只是在他表现良好时。身体接触表达亲昵感情。有些父母只有在孩子小时候才表达亲昵的感情,当孩子稍大一点后便改以冷淡的态度,拒绝孩子的“纠缠”。然而身体接触可以令孩子切身体会父母的关怀。同时也别忘了接纳孩子对你们的爱意。

语气应温和,态度要友善。父母应避免用高昂、尖锐并带有威吓的声音对孩子说话,尽可能以微笑、欢快、平和的语气说话,显示出友善和冷静的态度。多说“我”,少说“你”。父母应尽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不要总说“你应该……”,而应常说“我会很担心的,如果你……”。这样孩子就会从保护自己不被指责的状态下转而考虑大人的感受,这个时候沟通才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倾听孩子说话时,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a.不急于作出评价。即使孩子的看法与大人不同,也要允许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应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举出适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详细地分析双方的意见。父母不压制

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觉,孩子自然会敬重父母。

b.分享孩子的感受。无论孩子是向你们报喜还是诉苦,你们最好暂停手边的工作,静心倾听。若边工作边听,也要及时作出反应,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日后也就懒得再与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c.领会孩子的话意。婴幼儿在不开心、不满意时,就会直接用啼哭来表示。逐渐长大后,孩子也知道哭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当他不快、疑虑时,往往将自己的感觉隐藏起来。再说孩子的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完善,不能以恰当的语句表达心中的想法。比如,当孩子生病时他会对你说:“妈妈,我最恨医生”,此时你应顺着他问:“他做了什么事让你恨他?”孩子若说类似于这样的话:“他总是要给人打针,要人吃苦药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为要打针吃药,你觉得很不好受,对吗?”这样,孩子的紧张心理会得以缓解。

d.理解孩子的情绪。有时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应,倘若大人能够表示出理解和接纳,他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譬如,当孩子知道奶奶买了玩具送给小表妹作生日礼物的时候,他吵着也要,此时大人应解释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这是给妹妹的生日礼物,你生日时奶奶也会给你礼物的”。通过这番对话,能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从而变得通情达理。

掌握沟通技巧,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但可以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而且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家园共育: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呢?


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

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他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结。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烧水时就告诉孩子画好这张画后,就去洗澡。然后在孩子洗澡之前别忘了认真检查画到底画完了没有,这本身就是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给孩子设置点障碍。

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要鼓励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好一件事要经过努力,才能完成。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此外,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一种活动中。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时孩子饿了马上要吃,想要什么玩具当时就要买,家长可有意延缓一段时间,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要想改变孩子的坏脾气,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本身的感受和需求,对正当的需求应尽量满足,不能满足时应耐心解释,帮助孩子提高自控能力。

二、父母及家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要统一,当孩子没有道理地发脾气时,不能因孩子哭闹而妥协。

三、父母应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不能因大人的情绪变化时而严厉,时而娇惯。因为那样会使孩子因无所适从而爱发脾气。

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细心呢?

不要急于批评。

有的父母一看孩子粗心大意做错了事情,就大吼大吵,这样并不能产生好的效果,反而让孩子产生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父母和老师总以为孩子粗心都是因为他满不在乎,其实不完全如此。许多孩子很在乎分数,他们面对分数不理想的试卷,往往会说:“都是因为粗心!”好像这样说,本身就可以逃避考试失败这个责任了,可以心安理得地原谅本身了。

事实上,考试失败不是由于粗心,更多是由于知识掌握不细致造成的。这时父母要教孩子认真地正视这一问题,让他们在平时做作业时就对本身提出“一次对”的要求,考试完后善于总结经验,这样坚持下去,下次考试因“粗心”而丢分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在生活细节中培养孩子细致的习惯。

让孩子养成细致的习惯,要从日常生活着手,从细节着眼。可以学习富兰克林,反复训练,一段时间内只重点纠正一种坏习惯,等相应的好习惯养成之后,再开始下一个坏习惯的纠正训练。渐渐地,让细心成为孩子的思维习惯。

让孩子养成本身检查作业的习惯。

孩子做完作业后,父母不要帮着检查,而且不要一发现错误马上指出并让其改正。否则,孩子会更加粗心,其作业的错误也会越来越多。

父母应该让孩子本身去检查本身的作业,让他本身去发现其中因粗心而造成的失误。等孩子检查出来改正后,父母要及时夸张地表扬:“我们小×真厉害。”

培养孩子发现错误的能力。

父母可以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或是在日常的行为中,故意出点儿差错,举个实例故意说错一些常识或者诗句之类的,考验一下孩子是否能够发现错误。

当孩子发现了父母或老师的错误,他会觉得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也会在本身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自觉地去发现错。

怎样与孩子进行晨间谈话


缺乏自信、自尊、不敢表现自己,喜欢顺从权威,独立性差等,是当今儿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孩子应该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我经常听家长说,‘孩子胆小’。‘什么事都怕做,怕说’。这些家长所说的是孩子‘胆小’。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性格怯懦’,表现为缺乏自信、自尊,不敢表现自己,喜欢顺从权威,独立性差等。这在当今儿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能充分估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有所作为,相信自己是有希望、有前途的。自信心是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各种困难的巨大力量。

自尊心是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成分,是个人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态度。表现为尊重自己的人格和荣誉、维护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有较强自尊心的人从事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积极进取之心,在受到表扬时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受到批评甚至侮辱时时会更加发奋图强,以维护自己的荣誉和尊严。

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居里夫人在极其艰苦的研究条件下,坚信自己的实验会成功,终于如愿以偿。她说‘我们应该有耐心,尤其要有自信心’。这句话以后成了成功者的至理名言。可见,自信、自尊,是人走向成功所具备的心理素质。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充满自信、自尊,敢于大胆尝试,而有的孩子却自卑畏缩、性格怯懦,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去做呢。这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总的说来,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尊重孩子人格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父母必须注重他们的人格。有的家长常在孩子面前白家长架势,强制、命令孩子无条件服从;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吹毛求疵,求全责备,当孩子表现不好或做错了事时,常采取‘简单’的惩罚或者‘挖苦’的教育方法。这些教育方式对孩子都起不了积极地教育作用,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加剧亲子之间的对抗。所以做父母的必须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尽量避免用挖苦、命令、惩罚等损害孩子自尊心的教育方式。而让关怀、信任、说服、表扬和鼓励的教育方式发挥神奇作用。

二、培养孩子自立

要培养孩子自信、自尊,必须培养孩子的自立过程中进行。父母要鼓励孩子自己做事,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对自己的认识。父母如果包办,会扼杀孩子的潜在能力和独立精神,导致孩子动手能力差,极易产生作挫折感和自卑感。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关键是如何理智的去爱。在培养孩子的自立中,培养出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创造成功机会

成功和心理体验是培养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重要条件。家长应创造条件

,让孩子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我们应该记住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为此,家长的期望目标一定要适合孩子的条件,为孩子创造成功机会。

架起心灵的彩虹—怎样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一)


沟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施加科学的教育,从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合格的父母,不仅是孩子衣食住行的提供者,也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朋友。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把家长的期望、爱和教育充分地传递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最适宜的成长环境和最有效的教育。

一、建立良好亲子沟通必须遵循的原则

要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家长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观察、了解孩子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家长要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就必须细致地观察孩子,了解他们的行为目的、情感愿望。

2、尊重、理解孩子

当孩子向你敞开心扉,向你倾诉他伤心、愤怒、害怕、困惑或者痛苦时,一定要记得向他表达你对他的同情和理解。因为在这样的时刻,没有什么比你的聆听和理解更让他觉得安慰了。即使你对他的某些做法和想法持否定的态度,也不要马上否定、教训孩子。你要谨记,你现在的态度决定着他下一次是否还向你表露他的心声。

3、父母要向孩子敞开心扉

中国的父母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反过来却要求孩子向自己袒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往往成为亲子沟通的一道屏障。事实上,父母向孩子敞开心扉,表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信赖。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在孩子面前,以一种轻松的方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仅让孩子觉得你更亲近,从而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而且能把一种坦然、放松的处世态度传达给孩子。当孩子问:"爸爸,你为什么不高兴啊?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的时候,你就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是否应该与孩子谈一谈,谈多少,怎么谈。如果你搪塞地说:"没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去玩你的吧!"你就很随便地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推开。孩子所得到的信息是:父母如何不关我的事。正是父母不让孩子有爱心和责任心,日后我们也就没有理由抱怨孩子不关心父母。

4、养成与孩子交流的习惯

如果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家长就有意识地培养与孩子间的一种和谐的交流关系,那么亲子交流的大门就会敞开。而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孩子和父母之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习惯和交流渠道,那么今后这扇大门就有可能永远关闭。

二、与不同年龄段孩子沟通的要领

0~1岁:态度传达着更多信息

1、注意对孩子的态度

1岁以前的婴儿表面上看似不会沟通,可是不能低估他的潜在学习能力。而且他虽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内容,却能够了解别人说话的态度和声调是否亲切、友善,此时父母与孩子沟通,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发生的事情,来帮助孩子学习。以下是几个例子:

▲抱着孩子去散步时,用愉悦的声调将自己的心情和沿路的好风景告诉他:"爸妈很高兴带你出来走走,今天的天气真好!公园里的树好高,还有许多美丽的花。你看!那边有好多大哥哥、大姐姐在玩滑梯。他们玩得好开心啊!"

▲在家里一面做家务,一面照顾着摇篮里的孩子,用温柔的态度说明自己正在做家务:"妈妈现在正在叠刚洗好的衣服。瞧!这件粉红色的就是你的衣服,漂不漂亮?"

▲为孩子洗澡时,用兴奋的语气跟他说话:"哇!这盆里有好多水,让爸爸帮你脱掉衣服,来洗个舒舒服服的澡,很好玩呢!"

2、多用非语言沟通

与语言的沟通相比,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非语言的沟通,如注视、拥抱、亲吻、抚摩等表情和动作。

举例来说,当孩子很乖巧地玩着玩具或听着音乐时,可以不打扰他。当他把目光转向你,你可以注视他,告诉他:"你好乖啊!"或"音乐好听吧!"又如,当孩子发出"妈妈"的单音,或在地板上努力爬向你时,轻轻拍手鼓掌说:"你好棒哦!"

而当孩子做出不当的行为时,父母也可以用温和的否定态度和语气来教育孩子。例如,孩子在地板上爬向电源插座或风扇,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危险。父母可用平静的态度和语气,摇摇手告诉他:"不可以!"又如,孩子不知轻重地打父母和别人,也可用同样的方式告知。如此,孩子会了解和学习到什么行为是不允许的,进而减少不当的行为。但要留意的是,切勿用嘻笑的态度制止孩子不当的行为,因为这容易让孩子误解,以为你在跟他玩游戏,反而强化了他的不当行为。[!--empirenews.page--]

1~3岁:功效神奇的反映式倾听

有时,两三岁的孩子想表达的意思已经较为复杂,父母不容易了解。此时,倾听,而且是反映式的倾听,就更为重要了。所谓"反映式的倾听",就是指父母像一面镜子那样,把孩子说的话或表达的感觉接受过来,然后再反映回去。例如,孩子指着脚说:"我这里痛!"父母可以这样重复他的话:"你是说你的脚痛?"或者用自己理解的意思反映说:"你的意思是走路走得脚很累,有点痛,对不对?"如此一来,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他已被了解。另一方面也帮助他学习更清楚地表达。

反映式倾听表达出一种尊重孩子感觉的态度,表示愿意真诚地了解孩子的意思。

在下面这些情况下,经常要用到反映式倾听。

1、孩子情绪不佳

有时,孩子会因不顺心或不如意而表现出强烈的情绪。例如:在公园里玩了两个多小时,当父母提出回家时,孩子哭闹着说:"我不要回家!我不要回家!"此时切勿受他的情绪影响而发怒,可用反映式倾听说:"我知道你玩得很高兴,所以听到要回家很失望。"除此之外,亦可再加上一些说明:"可是我们现在必须回家,因为妈妈要回家做饭,改天我们再来这里玩。晚餐我做你最爱吃的菜。你喜欢吃什么?"以有趣的声调转移其注意力,对改变幼儿哭闹行为常是很有效的方法。

2、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有时,孩子可能没有明显的情绪表现,但父母却能感觉到他内心的心情,此时也可以用反映式倾听。例如,孩子一会儿吵着要看电视,一会儿又把电视关了,而且走来走去,好像很难定下心来。此时可以这样反映式倾听:"看起来你好像觉得很无聊,不知道干什么好,对不对?"经过父母的帮助,孩子澄清了自己的内在感受,也许就会想出一件让自己定下心做的事。如果他一时拿不定主意,也可以进一步建议他:"找张纸来画画如何?"

3、孩子用哭闹争取权益

当父母要拒绝孩子的要求时,更可以使用反映式倾听。除了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外,也显示自己坚定的态度。例如:"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我不给你买这个玩具。我的理由是家里已经有类似的玩具了(或太贵、不安全等)。"此时,孩子正以哭闹迫使你给他买。越保持心平气和越能帮助孩子了解无理取闹是行不通的。别上了孩子的当。也许,过去的经验让他学到,在公众场合哭闹,父母通常会投降让步。如果你想以后减少这种烦恼,并且帮助孩子学习一些限度或规矩,就不要顾忌面子问题。除了用上述的反映式倾听语句外,还可以再加上这句话:"我现在要到别的地方去了,你想不想跟我走?" 如果孩子依然哭闹且赖着不走,可以拉着孩子的手离开商场直接回家。此时越保持冷静越有力量,妥协让步或激怒生气都会后患无穷。

4、孩子口出恶言

有时,孩子会口出恶言,轻者如"你好讨厌"、"我恨你",重者如"你是最可恶的爸爸"、"你是混蛋"。不管孩子是从哪里学来的,父母都要教育孩子懂得尊重别人,让孩子知道对父母或别人说这种侮辱的话是不对的。此时用反映式倾听可这样说:"我看得出你对我很生气。你可以说'妈妈,我很生气'或'我很不喜欢你',但是不能说这种伤人的话。以后再说类似的话,我就不会理你(或者不会答应你任何要求)。"如果事情发生在家里,父母可以到其他房间去,或者要求孩子离开:"你现在离开客厅到房间里去,想一想你说的话。10分钟后你想回到客厅时再回来。"父母心平气和的坚定态度和语气,才能帮助孩子改过向善。

日本人如何培养孩子的毅力


毅力是成才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故日本人普遍十分重视对孩子毅力的培养。前不久,日本一家妇女报社特意邀请了一些教子有方的家长,讨论、总结了种种培养毅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日本人怎样培养孩子毅力

从幼儿时就抓起培养毅力开始得愈早愈好。不妨在孩子牙牙学语时便要求尽可能发清楚每个单词的发音,直至字正腔圆。当孩子蹒跚学步时,也应该鼓励每次须走完规定长度的路程,即便跌跌撞撞甚至摔个大跟斗也不要心疼。

有意让孩子吃点苦许多日本家长有意让孩子吃点苦,如上学挤挤公交车而不坐小轿车,在烈日炎炎下赶路,或裸身冬泳等等。

注意培养自信心自卑者往往难有毅力,这是因为自信乃毅力的“精神基础”。这包括废除体罚谩骂、多多夸奖、鼓励孩子在某一领域拔尖、让孩子拥有众多朋友等等。

加强体育锻炼科学家们发现,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可增强体质,而且还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那些需要坚持才能完成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泳、登山等)。

家长作出表率如果家长自己都缺乏毅力,那么要求孩子有毅力基本上就是一句空话。很难想象一个冬练时因怕寒冷而半途而废的父亲能带出一个不屈不挠地练长跑的儿子。

多多鼓励打气对尚未见过世面的孩子来说,在接受意志力考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出现意志消沉往往在所难免。此时,来自家长、教师乃至小伙伴的鼓励打气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怎样与孩子进行交流


父母应该怎样与孩子进行交流

一个秘诀: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第二个秘诀:和孩子密切相处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

第三个秘诀: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第四个秘诀: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五个秘诀: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第六个秘诀:回答孩子的问话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此外,对于孩子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孩子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第七个秘诀: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第八个秘诀: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这样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孩子。

第九个秘诀: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亲子对谈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林林总总,都可以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育儿观念:理解与尊重,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


育儿观念:理解与尊重,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

家有小儿——豆豆,是家里独子。由于我们夫妻俩都是80后的独生子女,豆豆是家里的长子嫡孙,所以家人对他宠爱有加。如何能避免对孩子过度溺爱,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与家长共同学习的课题。

时光飞逝,孩子已经三岁半了,我们在享受孩子成长所带来的喜悦的同时,也为孩子身上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而担忧:一、孩子喜欢指令他人做事;二、受到批评时爱顶嘴,并喜欢跟家长对着干。

因为豆豆是家里的独子,所以他提出的要求家里长辈都会尽量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就觉得长辈们为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到了三岁后,稍有不满,就喜欢大吼大叫,而且经常用杀手锏——哭,来对付家长。

这是今年入秋的一个傍晚,夕阳西下带来南方秋天少有的凉意。豆豆吃过晚饭后要玩水枪。爷爷便从柜子里取水枪灌满水后给豆豆,让他自己到阳台玩。不一会儿,豆豆就把水枪的水全射光了,并把全身都弄湿了。奶奶见状,担心孩子着凉感冒,便立刻从孩子手上抢过水枪,大声呵斥:“你看,都弄湿衣服了!不许再玩水枪!”

豆豆面对奶奶的责备,不但没意识到错误,反倒尖声对奶奶喊:“我要玩水枪,你要马上把水枪给我!”

爷爷见此情形,也厉声对孩子说:“不许玩水枪!你必须先去把衣服换了,再去玩其他玩具!”

而当时孩子就压根没把爷爷奶奶的话听进去,只是在哭闹中不停地重复“我要玩水枪,奶奶马上把水枪给我!”并且扬手打奶奶。奶奶也是被他的叛逆行为激怒了,想要动手教训这个小顽皮!

作为孩子的爸爸,我把整个过程看明白了,并看着祖孙三人在僵持,同时在思考:孩子为何会叛逆,我应该如何处理此事……

我知道,孩子在情绪被点燃时,根本听不进任何道理,要平息这场“战争”,关键是要帮孩子“灭火”!当时,我强行把孩子从爷爷奶奶身边抱走,独自与孩子走进书房,用平静的语气跟孩子说:“儿子,先别哭!你是不是要水枪?你能不能回答爸爸几个问题?如果能回答,爸爸就把水枪给你!”

孩子一边嗷嗷大哭,一边点头答应。

“你为什么要打奶奶?”我问道。

“因为奶奶骂我!”孩子说。

“奶奶为什么要骂你?”

“因为我玩水枪把衣服弄湿了。”孩子渐渐止住哭泣回答。

“那么你现在应该怎么做?”

“把衣服换了,再玩水枪。”

从孩子的回答中可见,孩子并非不懂道理,只是情绪高涨时,控制不了自己。

“如果你继续玩水枪,又会把衣服弄湿,如果着凉感冒怎么办?”我继续追问。

“那我不玩水枪,骑单车可不可以?”孩子反问。

“可以,那为什么奶奶不让你玩水枪,你偏要玩;而爸爸让你不玩水枪,你就不玩?”我好奇地问。

“因为爸爸没有骂我!”孩子稚气地回答。

从孩子的回答中,我开始明白:孩子的叛逆,不仅因为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更是因为他的自尊受到伤害。对于玩水枪,起初是得到爷爷的允许,孩子并不觉得是一件错事。但奶奶的着急转化成责备,就让孩子感到委屈。对于爷爷、奶奶的同时责骂,而爸爸妈妈在旁边看着,就更让孩子感到难堪,所以孩子的情绪才会被点燃。从此事我也明白到:尊重,不仅是出于对长辈、同辈的礼貌,同时孩子也同样需要别人的尊重。小音量,轻缓的语速,就会让孩子觉得受到尊重;单独的对话,能减少外界的干扰,让孩子的情绪平复。只有心情平伏,孩子才能把话听入脑。后来,我把此心得与家人分享,也与家人达成共识:教育孩子,避免在众人面前呵斥,取而代之的单独对话与耐心聆听,进入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的想法。

随后,我帮孩子换衣服,并边换边说:“以后如果想要某样东西,你就把‘我要……’改成‘可不可以把……给我?’,这样说起来会更有礼貌,人们都喜欢有礼貌的小朋友,懂吗?”

孩子会意地点点头。

从此以后,豆豆渐渐的行为有了转变:一、接受批评,不再叛逆;二、在指令别人做事时用“可不可以……”,并能接受别人的拒绝。

俗语云“棒下出孝子”其实是一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模式,打与骂是教育之下策,只会在孩子内心深处埋下了仇恨与暴力的种子。在教育孩子时,只有给予更多的耐心与包容,才能让孩子做到真正的口服心服,才能使孩子对别人有更多的尊重与理解。

作为家长,就应该用尊重与理解,打开孩子的心扉;以聆听与关爱,走进孩子的世界。

相信《《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与毅力》理解与反思》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案与反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对孩子的理解与支持 孩子们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在幼儿园里,他们离开了对他们百依百顺的父母,他们开始和同龄人交往,在与小伙伴相处的过程中,总会存在摩擦,当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对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
    2021-12-02 阅读全文
  • 怎样与孩子谈话 场景 6岁的李冲对妈妈说:“妈妈,张老师偏心。今天幼儿园午睡的时候,东东把我的鞋子踢到了墙角,我叫他捡回来,他不肯捡,我就把他的衣服扔到了床底下。张老师知道后光批评我,还把我叫到办公室,要我承认错误。...
    2021-04-14 阅读全文
  • 怎样培养幼儿与教师的关系 和谐的工作氛围能极大地调动幼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和谐的师幼关系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的个性的社会化发展,但是和谐的师幼关系的建立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
    2020-08-25 阅读全文
  • 父母怎样与孩子沟通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难与他们沟通。其实,父母如能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得到孩子相对的友善。同时,“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时的言语伤害,可以使你冷静下来,重新去...
    2021-03-01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呢? 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 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他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结。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
    2020-07-08 阅读全文

孩子们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在幼儿园里,他们离开了对他们百依百顺的父母,他们开始和同龄人交往,在与小伙伴相处的过程中,总会存在摩擦,当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对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

2021-12-02 阅读全文

场景 6岁的李冲对妈妈说:“妈妈,张老师偏心。今天幼儿园午睡的时候,东东把我的鞋子踢到了墙角,我叫他捡回来,他不肯捡,我就把他的衣服扔到了床底下。张老师知道后光批评我,还把我叫到办公室,要我承认错误。...

2021-04-14 阅读全文

和谐的工作氛围能极大地调动幼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和谐的师幼关系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的个性的社会化发展,但是和谐的师幼关系的建立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

2020-08-25 阅读全文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难与他们沟通。其实,父母如能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得到孩子相对的友善。同时,“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时的言语伤害,可以使你冷静下来,重新去...

2021-03-01 阅读全文

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 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他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结。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

2020-07-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