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进步
发布时间:2020-11-03 幼儿学习故事 教育孩子笔记 感恩父母活动总结首先,我要感谢崇高路小学在4.23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开展这次崇高父母大讲堂活动,还有感谢景老师的精彩分享,让我通过学习进一步读懂孩子,更好的成为亦师亦友的好妈妈。
景老师今天的分享谈到了我在教育孩子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并给与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让我受益匪浅。同时,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时的不足之处,比如,孩子在家寻求过度关注,这个问题一直让我头疼,我却没有和孩子沟通好,更没有及时找出相对的应对方法,给孩子的感觉就是我不关心他。
景老师说,世间很多的爱都是聚拢,而只有父母和孩子之间却是朝向分离不必追!每每想到分离,我就会和台上的景老师那样热泪盈眶。孩子来到我身边这是缘分,我们能够朝夕相处的时间不过短短十几年,我要珍惜我们在一起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我希望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不是只要求孩子怎样怎样,而自己却不思进取;做到先听孩子说,了解孩子真正所需所想,而不是我所认为的孩子的想法和需要。
景老师还说,教育孩子没有捷径:言传身教和陪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需要我们有质量的陪伴,我们的一言一行,孩子也在观察和模仿。通过学习,我今后再看到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会先做到冷静下来,然后认真理清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及时和孩子沟通,不再像以前那样糊弄过去了。WWW.Yjs21.coM
孩子一天天长大了,每个年龄的需求都不一样,给予孩子尊重和理解也很有必要。作为最爱他们的妈妈,我会陪着孩子们一起成长!
韩校长说,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进步!相信我们的想法都一样,想要成为孩子眼中的好爸爸好妈妈,那我们就从此刻开始读懂孩子,培育良好的家风,有质量的陪伴我们的孩子!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父母情绪管理—先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孩子
大家都听说过情绪是会传染的。那么父母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
做家长的责任不是命令和指责,是呵护、引导和帮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成长,让孩子按自己的人生节奏去成长。所以我们光有爱心还不够,还需要耐心、耐心加耐心。
我们生气:都是孩子惹的祸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情绪在亲子关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父母的情绪状态良好有利于建立稳固的亲子关系,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为顺利。
家长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从爱孩子的角度,自觉要求自己务必在教育孩子时做到冷静、理智。如是自身原因出现的情绪变化时,就不能影响了教育孩子的行为;是孩子原因引起的情绪冲动,也要保持冷静,公正地对待孩子。当孩子暴露出问题时,先不要大动肝火,而要弄清实情,否则会冤枉孩子,那是很要不得的。
如果你凭一时之怒教育孩子,就难免偏颇、过激,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1、当你发现对孩子的行为“忍无可忍”的时候,要确认一下,是孩子的行为确实糟糕,还是自己忍耐的限度太低?
如果是前者,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予以诱导;如果是后者,调整自己的认知,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尤其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套在孩子身上。
2、不要累积怒气。
我觉得忍耐怒气不是什么好习惯。忍耐的背后是息事宁人,是不满,是对对方的“恩赐”。习惯于忍耐的人,往往也是希望得到回报的人。而事实上,情绪是需要被发现并被接受的。管理情绪不表示是禁止怒气的产生。忍耐有时只是一种回避,不是对情绪的接纳。所以,有怒气,就要面对它。解决掉。
3、选择好表达怒意的方式,用更智慧的方法来替换打骂。
比如我告诉考拉:你从姨婆家出来到现在,已经掐了我四次了,这样我非常痛,我非常愤怒,我讨厌你这个行为。有时候我还会进行警告:如果你再这样掐我,我就会离开你十分钟。因为我不想被掐,我怕痛。有时候我还会拥抱考拉,告诉他妈妈爱他,但不喜欢他的某个不好的行为。(问题是,我十次只有两三次是这样做)
4、最重要的还得仔细观察,找出孩子行为不良的原因。
会让大人发怒,是因为在大人眼中,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有一些是正常的,只是不符合父母的要求而)而孩子行为出现问题,父母可能难辞其咎,这时,进行自省是很有必要的。
我注意到,有很多时候,孩子行为不良,是因为他内心有负面情绪,或者有需求,但他还不会表达,于是通过反常的行为来展示。所以,父母要倾听孩子,弄明白孩子的真正意图,并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只要记住:孩子的反常表现,一定有原因,可能怒气就不会那么快发出来。
5、解决父母自己内心的问题。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需要成长。父母比孩子多一些经验和技能,但大有可能的是,智慧不比孩子多甚至更缺。父母不会因为成为了父母,心智也随之自动“升级”。爱发怒的父母常常是有内在的问题。需要经常内省。比如我觉得自己从小缺安全感和归属感,内心积累了很多不满与愤怒。因此,成为人母的我,容易发怒。这是我自己的问题,需要我自己来负责,而不是交给我的孩子。
6、学会休息,不要让自己太疲惫。
每当我休息不好,或者心情很坏的时候,往往,也是我会对考拉情绪失控的时候。疲惫会让自己的心神涣散,坏情绪犹如脱缰之马,横冲直撞。这是我经常有的体验。所以,要争
取吃好喝好睡好,才能有精力来陪伴孩子成长。当然,这还意味着要牺牲很多,我们当了父母,就没法尽情地逛街,不能玩游戏,甚至可能没法好好地煲一顿电话粥。不过,相比孩子的一生和自己当父母所带来的收益,我觉得,牺牲那些,还是很值得。要孩子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可是,养育孩子的任务非常繁重,这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这需要各人的智慧。好在,艰难的时光总会过去,因为,孩子会一天天成长。一直到有一天,我们会忽然发现,这个小家伙已经开始照顾父母。
会陪孩子玩,才是好父母!
付小平博士:教育学者,亲子教育专家,复旦大学博士。著有《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把孩子温柔地推开》《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主要从事儿童教育及家庭教育研究和培训。
我们常常看到的画面是,当孩子积极投入到游戏中的时候,父母只是随意做做表面文章,甚至还常常故意输掉游戏。父母刚玩几分钟就开始东张西望,若有所思,孩子往往不停地叫着爸爸、妈妈,希望唤回神游的父母。
如果这样陪孩子玩,可能持续不了多长时后,孩子和父母都会感到索然无味而草草收场。这样的陪玩,也完全达不到亲子互动的目的。
究竟如何陪孩子玩,才能既让孩子收获快乐,又让亲子互动的效果最佳呢?
1、转变心态:从陪孩子玩转变为和孩子一起玩
要让家长更加投入地陪孩子一起玩,首先就得把我们的心态进行转变,从陪孩子玩,转变为和孩子一起玩。当我们感觉是自己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就不会把陪伴孩子当作一种任务,更不会随便应付孩子。同时,我们也会从中享受到早已久远的童年欢笑,重新唤回那颗尘封已久的童心,不断发掘曾经熟悉的童言稚语。
每次和伊伊一起玩,我都彻底进入玩耍和游戏的状态。不管是什么游戏,我们常常都玩得兴高采烈、大汗淋漓。我每次都不禁感叹,和孩子一起玩这么有意思,怎么还会有家长觉得是一种负担。
2、投入状态:从敷衍了事转变为全力以赴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的一举一动,他们都会尽收眼底。很多父母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常常心不在焉、左顾右盼,让孩子感觉是在应付差事,而不是高质量的陪伴。无论多么简单的亲子活动或者游戏,只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孩子就一定能感受到。关键是我们的心与孩子的心,每时每刻都要在一起。
有一段时间,在小区和伊伊散步的时候,她发明了一种老虎抓小朋友的游戏。我扮演老虎,有自己的固定活动范围,而伊伊扮演小朋友,一般情况她都在这个圈外活动,偶尔误闯老虎的地盘,就要跟老虎斗智斗勇,最后才能不被老虎吃掉。
我们在游戏中笑着、跑着、打闹着。就在那个时候,我仿佛也感觉回到了童年的时光,我们甚至会玩得忘记了时间,平时半小时的散步时间,我们往往会玩到一个小时。我所扮演的老虎,张牙舞爪、凶神恶煞的样子,常常引得路人围观。
妻子在一旁也笑得前仰后合,而我却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不雅,更不会感到难堪。因为我没有觉得是在陪伊伊玩,而是我们一起在玩这个快乐的游戏。
3、回归童心:从成年人转变为大孩子
当跟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我们需要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大孩子,放低成人的身段,放下家长的权威,退回到曾经的童年时代,与孩子一起嬉笑怒骂。
我们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一起玩,不要居高临下地随便指责孩子。如果父母经常不耐烦地对孩子责骂说“你真笨”、“怎么老是教不会”,孩子也许以后就再也不愿和我们玩游戏了。
如果在孩子看来,我们就是一个喜怒形于色的“大男孩”或“大女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放松,也会更加愉悦。如果有人要问伊伊最喜欢我们家里的人是谁,伊伊的回答一定快速而坚定:“爸爸!因为爸爸最喜欢陪我玩。”确实,我是平时和她玩得最开心的家庭成员。孩子的心是最容易俘获的,关键就是我们自己要永葆一颗童心。
4、不断成长:从黔驴技穷转变为陪玩高手
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不愿意陪孩子玩,并不是不愿对孩子用心,其实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陪孩子玩。当父母被孩子逼得黔驴技穷时,在他们眼里,孩子就会在转瞬之间从人见人爱的“天使”变成调皮捣蛋的“魔鬼”。
要跟孩子一起玩得开心,我们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的,需要学会很多方法的。如果父母的兴趣爱好不广,那就尽量多培养一些兴趣特长;如果父母的游戏方式单一,那就尽可能学习更多的游戏;如果父母的耐心不够,那就努力克制自己的急躁情绪;如果父母的激情缺乏,那就尽情享受亲子之悦。
其实,陪孩子玩也是一门学问,在选择和开展游戏时,我们需要根据孩子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选择适合于孩子所处年龄段的游戏。假如孩子总是粗心,父母可以和孩子玩“找不同”;如果孩子坐不住,父母可以和孩子玩拼图;对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可以跟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比如在医院游戏中当医生,让他学会照顾别人。
为了孩子,父母有话好好说
多数母亲是以幼儿的需要为取向去照顾的,作为一种互动,幼儿依恋母亲并关注其情绪状态,以此来获得安全感与满足感。她随时在观察妈妈的各种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假设爸爸妈妈脸上的表情与往日不同,说话的声音尖锐而高昂,她就觉察出差异了。于是,她的担忧就以哭泣的方式表现了出来。
宝宝视爸妈为安全基地,为了孩子务必达成"停火协议":
1:爸妈间的争执应当尽量避开孩子
假如孩子经常目睹爸妈之间的互相谩骂、取笑对方、互揭伤疤,甚至动手打架,那么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伤害,女孩子可能会变得内向、沮丧;而男孩子则可能会有暴力倾向。因此,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爸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发生争执。
二:尽量控制语音语调
爸妈有时因为对1些事情意见不统一而发生争执,说话声音大,孩子的感觉却是爸爸妈妈在大吵,她们不再彼此相爱了。特别是那些十分敏感的孩子,爸妈间的轻微冲突也会让她们十分紧张,对她们造成压力。因此,当着宝宝的面,要控制语音语调。
三:爸妈争执后应留心观察孩子的态度和反应
爸妈在争执后假如发现孩子变得内向,并出现1些诸如头疼、胃疼等症状,或是脾气变得暴躁,动不动就会和小伙伴吵架。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爸妈的争吵已经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她们焦虑、紧张。这种情况需要给宝宝更多的安抚,假设爸爸妈妈1起带着宝宝外出游玩,或者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来减轻她的心理压力。
四:让宝宝看到和解的一面
爸妈有责任向孩子灌输这样一个道理:住在1起的人们难免也会意见不和,会有摩擦和矛盾,这时应学会彼此体谅。不管爸妈在孩子面前争论得有多么激烈,事后应当向孩子承认您们刚才的行为不太理智,大吼大叫是不对的,今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会保持冷静。应当让您的孩子目睹您们在争吵之后的彼此体谅和和解,这会使她们懂得道歉、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带给她们来自于爸妈和家庭的一种安全感。
假如是比较小的宝宝,爸妈担心她们不能完全理解说教的内涵,可以当着宝宝的面表现得亲密一点,以此来证明爸爸妈妈还是相爱的,也是爱她的,这样会给宝宝更直观的安全感觉,使她们对这个世界,对爸爸妈妈拥有更多的亲近与信赖!
好父母,好孩子,都需要有好情商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说:父母必须要有高情商,我也是这样认为,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孩子一直都是在模仿我们成人,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很多时候我们缺少自我反思的勇气,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但是往往是我们这种自大和自负影响了我们的孩子成长,我们一直在要求孩子必须做到这,做到哪,但是自己一直都做不到,那如何是好呢?所以,育儿先育己,以身作则,做一位好榜样的爸爸妈妈,让你成为孩子的骄傲,做一位好父母,作为一位高情商的父母,让你的宝贝也和你一样有高情商,在未来的路上如鱼得水,顺顺利利,健康成长。
这是今天在微博上面摘录,高情商父母拥有的六种能力:
1、能无条件的接纳自己,并拥有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
2、坚持做自己的勇气和能力。
3、爱现实中,而不是期待中的那个孩子。
4、面对当下而非沉迷过去地处理亲子关系和问题的能力。
5、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
6、信任孩子有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
作为父母,你先自我衡量一下你能做到几条,首先你能不能做到接纳自己的不足,能不能做到一直在追求进步和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呢?
还有你能不能接纳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不能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去一步一步坚持下去?
。。。。在这里不一一询问,有的爸爸妈妈说我能做到,但是你是否能一直坚持做下去?之前在一本书看了21天法则说:
21天法则:
21天法则,是通过21天的正确重复练习,养成一个好习惯的一种方法
据研究,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就是说,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他们测算是21天。当然,21天是一个大致的概念。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也不相同,一般需要30~40天,总之是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我们是习惯的动物,我们百分之九十五的行为是通过习惯养成的。坏习惯就像一条太多漏洞的破船,任你想尽办法,也无法组织它下沉,那么你为何不弃船逃生呢?
习惯就是习惯,丢弃它并不容易!任何人都无法把它一下子抛出窗外,而你要像下楼梯一样,一步一阶,慢慢去改。要改变你的坏习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实行21天法则。
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边的优秀希望您先坚持做好自己,在去要求孩子,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和你一样边的优秀,如果你都做不到的,请不要去要求孩子好吗?也许我在这里不应该要求你必须做到,但是你可以尝试着去慢慢的改变,每个人的性格天生就很难改变,但是如果你想改变,我相信相信的力量,你一定可以,从21天法则开始练习,从自我的情商能力开始,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变了,你的孩子也变了,情商高了,孩子的朋友多了,变得开朗了。。。。。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獒述,希望你的改变能给宝贝带来快乐和成长,这个过程不就是自我成长,育己的过程啊,对吗?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说:一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占20%,其余80%是情商的因素,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具备情感能力,缺乏自我意识,不能处理悲伤情绪,没有同情心,不知道怎样跟人和谐相处,即使再聪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
养育孩子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如何与还不算成熟的年轻父母相处。作为父母的我们,则在抑制我们的需求来满足孩子的需求的过程中磨平了棱角。养育孩子会自动提高我们的情商,使我们成为更合格的父母。
在于孩子接触交流时,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对孩子充分的信任、对孩子充分的尊重、凡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多给孩子赞赏、给与孩子更多的鼓励。我们相信通过您的改变,孩子会无形中发生变化;
那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帮助孩子呢?
首先,学会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去管理情绪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和自信;
第三,要培养孩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好心态很重要;
第四,父母建立自己的圈子的同时,让孩子也建立自己的小伙伴圈,增加互动交流;
。。。。。。。
以上仅仅是情商小的一些方面,情商的书籍也有很多,建议爸爸妈妈多去学习和自我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让您的孩子成为栋梁,首先您应该做到。未来你会是孩子的标杆和榜样,其实身教胜于言传,不信你和孩子一起来比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