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游戏送饼干(圆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发布时间:2020-11-03 幼儿园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数学分饼干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认识正方形小班数学游戏送饼干(圆形 正方形 三角形)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认识,初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送饼干(圆形 正方形 三角形)教案吧。
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是在幼儿能够正确感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设计的。以幼儿喜欢的“小鸭”形象进入角色、以幼儿生活中最熟悉的饼干为材料。重点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学习以图形的某些特征来分类,并将分类的标准分层分配到各个游戏中,使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巩固幼儿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认识。
2、初步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场地。
2、录音机,录好各种声音的磁带。
3、各种图形以及各种图形饼干(形状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颜色分红与绿),篮子若干。
4、请一位老师当猫妈妈,小鸭头饰若干,鸭妈妈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演鸭妈妈,幼儿演小鸭,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带领小鸭子们在教室睡觉。
师:“小鸭子们醒来吧!”
幼:“哦!妈妈我睡的多香呀!”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刷牙,洗脸,梳头,做早操,做游戏。
早操内容:
今天空气真真好,我们大家来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踢踢脚,踢踢脚,咕噜咕噜喝口水,游游泳,游游泳,再来把屁股扭一扭,扭一扭,扭漂亮一点。
游戏内容:
发给幼儿每人一个图形娃娃,帮图形娃娃找家。
图形娃娃的家在山洞里面,按不同的图形穿不同的山洞,把图形娃娃送回家。
(评析:教师以鸭妈妈的身份交代游戏任务,幼儿以小鸭的身份马上就进入了角色,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2、幼儿进行送饼干游戏
(1)、接到电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猫妈妈打电话过来,说她的猫咪食品店的工作太忙了,想请我们小鸭子帮她到食品厂去领饼干,好不好呀?”
(2)、带领幼儿去食品厂领饼干。 幼儿跟着音乐学小鸭走去食品厂。
(3)、把饼干送到猫咪食品店处,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认识。
①与猫妈妈问好。
②帮猫妈妈把饼干送入盒中,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进行分类。
③与猫妈妈再见。猫妈妈送饼干给幼儿,提醒幼儿说:“谢谢猫妈妈。”
(评析:这个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教师注重启发幼儿操作探索,主动讲述分类方法,让幼儿充分得到锻炼和发挥,并且在游戏最后以猫妈妈送饼干给幼儿作为奖励,巧妙的为下一个环节的游戏作好铺垫。)
(4)、把饼干发给幼儿,幼儿学说:“我拿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
(5)、娃娃哭了,肚子饿,鼓励幼儿把饼干送给娃娃吃。
分三次送。问娃娃要吃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饼干,就请拿什么形状的其颜色的饼干的幼儿送饼干。同时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娃娃太挑剔了,可她人还小,我们就满足她的要求吧!我们可不要学她哦!”
(评析:最后以送给娃娃吃饼干的游戏结束,并将分类要求再次提高,使整个活动一气呵成,结局完整,取得良好效果。
3、结束部分:
教师用语参考:“今天,小鸭子们表现真好,为猫咪送饼干,而且还把饼干让给小娃娃吃,妈妈真是要好好夸奖夸奖你,送你们一个大拇指,现在妈妈带你们到外面去玩好不好?” 带幼儿跟着音乐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极高,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图形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认识,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编辑推荐
新形势下角色游戏的生成和指导
【案例一】在小一班“开汽车”游戏区里,乐宜和媛媛正在开心地玩着。突然,教师听到媛媛尖尖的叫声:“讨厌,让我过去!”教师循声看去,只见乐宜正坐在停车场的入口,抬起一条腿挡住媛媛的去路。教师立即上前责怪乐宜:“为什么不让媛媛走?”乐宜委屈地说:“她还没有刷卡,不可以进停车场的!”教师说:“原来是这样,请问我没有卡怎么办呢?”乐宜立即高兴地拿出一张纸片对教师说:“请充值!”教师便拿来游戏币给乐宜。乐宜把“停车卡”在手上一刷,腿就让出路来:“请进!” 【案例二】下午区角活动时间一到,辉辉和笑笑就来到娃娃家里玩游戏。没过多久,教师就听见笑笑大叫“疼、疼!”走近一看,原来是辉辉把笑笑压在软垫上,双手用力抓捏笑笑的后背。教师急忙制止,并责怪辉辉不该欺负笑笑。辉辉说:“我在给老婆做按摩呢!”教师问辉辉:“你怎么会按摩呢?”辉辉说:“我妈妈工作累了,爸爸就是这样给妈妈按摩的。” 【分析】上述两个案例,在前些年的角色游戏中很少见。同样是常见的开汽车游戏,停车场不再是人工收费,而是改成了刷卡智能收费;娃娃家里除了烧饭、带孩子外,幼儿还把按摩、足疗等融了进来。 角色游戏生成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快,新事物层出不穷,幼儿感性经验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应,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汽车等高档消费品已经进入寻常家庭,旅游度假等精神消费也成了一些家庭的家常便饭。如今的幼儿不仅物质条件相当优越,而且接触外界的机会日益增多。幼儿各方面的见识多了,生活经验自然就丰富了,这就为角色游戏的开展提供了新的丰富的源泉。 2.大多数教师的游戏指导理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游戏中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的创造性得以充分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精神引领下,许多教师认识到幼儿主体性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能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能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幼儿的想法、做法,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幼儿能积极主动地提出游戏主题,大胆想象,角色、情节得以丰富,游戏内容也就会不断扩大和延伸。 在幼儿新经验不断注入游戏的同时,也给教师的指导工作提出了挑战。如果教师仅凭以往的教学经验处理问题,往往会造成类似上述案例中的“冤假错案”。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做好幼儿游戏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 1.善于捕捉新生事物,不断向角色游戏中注入“新鲜血液”。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新生事物,在班级游戏主题设置、游戏材料提供等方面要有前瞻性。比如,近几年很多城市新开了甜甜圈店,不少小朋友都有过在父母带领下吃甜甜圈的经验。掌握了这一信息,我在有关吃的角色游戏中增设了甜甜圈店的环境,并提供了利于幼儿开展游戏的各种半成品材料。 2.巧妙引导幼儿选择积极向上的游戏主题。新生事物虽然多了,但并不是都能对幼儿身心健康有利。比如,案例二中的按摩游戏。如果幼儿在对成人动作的模仿中稍有不当,易造成同伴的身体伤害。因此,教师应因势利导,对于适宜的、积极向上的角色游戏可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开展,对于上述欠妥、甚至低俗的角色游戏则要善于甄别,在萌芽阶段就予以及时制止并加以合理引导。 3.传统和现代有机“穿越”。不搞“一刀切”。时下,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盛传的一句口头禅就是“Out了”!的确,许多传统的角色游戏已经离小朋友生活的环境越来越远。比如,“烧饼店”游戏。如今很多幼儿的早餐都被面包、牛奶、三明治等洋餐所替代,他们根本不知道烧饼是什么。对于这些幼儿接触不到的但又颇具文化色彩的传统角色游戏,教师可通过参观、视频、故事等手段让幼儿熟悉一些过去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场景,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运用角色游戏这一手段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游戏:图形宝宝采铺路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2、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幼儿复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大小、颜色或形状)分类。
3、发展幼儿的协调性,让幼儿愉快地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1、三角形、方形、圆形的图形娃娃挂牌若干。
2、三角形、方形、圆形的图形纸板若干。
3、红、黄、绿的大小蘑菇若干(垫板剪)、篮子若干。
4、海绵垫子
5、录音机 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出课题
幼儿每人挂一块图形牌扮图形宝宝,教师扮妈妈(说说你是什么宝宝)
1、教师:呀,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宝宝一起去学本领吧。
2、放音乐《天天做操身体好》,宝宝跟着妈妈一起跳舞做准备动作。
二、玩一玩 分一分——游戏:铺路
1、教师:你们想学什么本领?(讨论)
2、教师:妈妈这里准备了许多砖,想请你们来铺三条路。(出示纸板图形)
3、请宝宝每人拿一块砖,拿好了赶快坐到妈妈身边。
问: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砖?(分别请幼儿举起各种形状的砖)
4、教师指着三角形的路标问:这条路该用什么形状的砖来铺?哪些宝宝拿的砖可以铺?(先请幼儿把与路标一样的砖举起,再把它铺到路上。)
5、接着指圆形路标问:这条路又是用什么形状的砖铺的?哪些宝宝拿的砖可以铺?(方法同上)
6、最后指着方形的路标问:最后一条路该用什么砖来铺呢?(方法同上)
7、教师:呀,这些路还没铺完,妈妈请宝宝每人再去拿一块与自己胸口形状一样的砖接着铺。(提醒幼儿铺好后到妈妈身边来)
幼儿园中班游戏:图形变变变
一、游戏活动意图:
《课程指南》指出:幼儿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以观察了解幼儿为基础,要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既要满足幼儿当前发展的需要,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与视野,为幼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开展“图形世界”主题活动以来,我班的小朋友收集了大量有关图形的资料,进行了许多探索图形秘密的活动,他们对图形的组合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我设计提供了“图形变变变”的材料,便于孩子们运用各种方法,不断的与材料进行互动,鼓励幼儿通过用橡皮筋创意地在模板上制作图形画,学习积累一定的经验,从而发展手眼协调性,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挖掘发挥每个幼儿的创造潜力。
二、材料的准备:
装在盒子里的图钉、画有各种形象塑料方块、白纸、模板、彩色橡皮筋、记录点图
三、观察要点:
第一层;用拇指、食指拿起图钉,对准形象图的轮廓线上的某一点插下去,直至将整个形象图的轮廓线全插满。
第二层:自己画形象,设计图案,用图钉去插轮廓线,组成一幅图钉画。
第三层:按模板所示,在塑胶板相应位置用橡皮筋制作一幅图形画。
第四层:自己构思,创造性地构图,并记录下来。
1、观察幼儿是否选用不同颜色有规律地插图钉。
2、观察幼儿是否能自己设计图案进行插板,表扬那些认真专注,有耐心的幼儿。
3、鼓励幼儿自己构图,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可将幼儿制作好的图形画作为能力较弱幼儿活动的模板。
四、观察分析:
幼儿具有天生的探究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我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观察时间,提供机会让幼儿充分的探索操作,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我所提供的材料是有层次性的,适合不同能力的孩子进行探索操作。他们可以自由选择一种玩法或多种玩法,可以选择“自己画形象”,也可以选择“自己构思”。通过以上几种方法的尝试,使孩子们对图形的千变万化有更深地了解。
“图形变变变”游戏的设计不仅是幼儿的爱好需要,它更是主题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在选择、编排的游戏内容时,要围绕主题目标进行。自主游戏活动的过程设计、材料的提供,也要针对儿童的发展变化和个体差异,有效地实现目标,充分的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贴近儿童实际,体现幼儿主体性原则。因此,老师要善于观察和读懂幼儿的言行,捕捉他们的爱好需要,灵活、恰当的运用教育方式,使自主游戏活动成为推动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班创新智慧游戏:多变的图形
活动目标:1、 通过肢体动作、添画、拼图,让幼儿体验发散性思维的乐趣。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通过肢体动作、添画、拼图,来培养幼儿的想象与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 幼儿准备:请家长朋友引导幼儿细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对图形的知识经验。
2、 老师准备:象形字图画一张,图形添画、图形组合多幅。各种图形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观察“象形字”图画。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山水画,画里面藏着一个小秘密,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把秘密找出来。”
通过找秘密,来让幼儿感知“像”的“变化”的含义。
(二)出示图形宝宝
1、出示图形。
教师:“小朋友请看,谁来了?”
“圆形能变成什么?”(互相说、个别说)
引导幼儿将周围生活中像圆形的物品说出来。
2游戏:表情变变变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圆形能变成我们的脸蛋,现在我们就用圆圆的小脸,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说出一种表情,你们要迅速的变出来。”(笑脸、哭脸、害怕的脸、吃惊的脸等)
3、 用肢体动作展现圆形
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用你们的身体来表示出圆形。”(引导幼儿通过想象,用肢体动作创造出圆形)
4、 出示三角形
教师:“谁又来了?”
“三角形能变成什么?”(引导幼儿想想并说出周围环境中想三角形的物品)
5、 用肢体动作来展现三角形
教师:“请你们再用肢体动作表示出三角形。”(幼儿之间交流、展示)
(三)扩散思维
教师:“如果给你们好多的图形,你们会把他们组合成什么?”(让幼儿展开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操作活动
1、幼儿自选材料,动手操作
教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用于图形添画和图形组合的各种材料,请你们自由选择。”(引导幼儿添画、组合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作品)
2、作品展示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共享收获。
(五)活动延伸
将各种图形投放到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进行图形添画和图形组合。
「必备」图形宝宝做中班游戏教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多编写教案也可以很快的提高新手老师的教育能力。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正式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你也许需要"图形宝宝做中班游戏教案"这样的内容,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图形宝宝做中班游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一、复习巩固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二、通过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搭创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及团体合作精神,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已经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ppt课件。
活动重点:复习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难点: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搭创造
活动过程:
一、复习几何图形:奇妙箱里的图形宝宝
1、说出图形的特点:几条边?几个角?边之间有什么相同点?角之间有什么相同点?
2、老师对应总结:奇妙箱里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圆形都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
二、游戏巩固:
(一)有趣的拼图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四种图形娃娃,那这些图形宝宝拼在一起又会成什么样呢?(教案出自:教案网)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拼图,提问:
1、请小朋友看看,这像什么?
2、它有哪些图形宝宝组成?
3、每个图形有几个?
教师一一出示答案。
(二)生活中的物品师:既然图形宝宝能够拼出各种东西,那么我们生活中的东西也一定长得很像图形宝宝,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东西各部分长得像什么图形宝宝?出示各种生活物品。
教师归纳总结。
(三)搭积木
1、搭积木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所以图形宝宝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请每一组小朋友用我发给你们的积木,通过互相合作来完成一样东西。让我来看看哪个组小朋友最聪明,并且合作得最好,搭的东西比别组好看。(让幼儿大胆想象,搭出不同的造型。)
2、作品展示师:请每组派一名幼儿上来说说:你们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
三、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都很棒,让我们把作品放在教室门口展示区里,给爸爸妈妈看,然后,让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去寻找我们还不认识的其他图形,下次上课带回来给老师看,好吗?
图形宝宝做中班游戏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
2.能按事物的形状、颜色两种特征给图形分类。
3.发展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ppt课件,(老师和幼儿)不同颜色的图形模板,彩笔,画板,游戏音乐,七巧板拼图。
活动过程:
一、首先让我们来初步认识图形宝宝,给幼儿事先准备好各种图形模板,老师逐个向幼儿介绍和展示不同的图形宝宝,并让幼儿找出和老师手中一样的图形。
二、加强幼儿对不同图形的认识。
1.师:今天,我们要来和图形宝宝做捉迷藏的游戏。请小朋友们把眼睛闭起来,当我喊到3的时候你们睁开眼。瞧,哪个图形宝宝来了?
2.引导幼儿回答:(是什么图形宝宝),然后用PPT把手中的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分别展示出来。
三、帮图形宝宝找朋友
1.师:瞧,又有图形宝宝来了。图形宝宝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
2.幼儿回答:他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用PPT功能逐一把图形宝宝的朋友请出来。
3.师:图形宝宝们要找好朋友了,请你们把相同形状的好朋友连起来。
--幼儿用手将事先准备好的相同的图形拼在一起。
四、将图形宝宝分分类
1.按颜色分类。
师:这些图形宝宝太调皮了,它们找不到朋友了,我们来帮它们找一找吧。
--用ppT直接把相同颜色的图形放到一起。
2.按形状分类。
--用ppT直接把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到一起
五、拼拼搭搭真好玩
1.师:我们的图形宝宝还会变魔术,瞧,图形宝宝变成了什么?(卡车)谁能来把隐藏在卡车里的图形找出来?
--让幼儿自主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把下面对应的图形填补到卡车里面去。
2.师:除了卡车,你觉得它们还可以变出哪些图形呢?你们也想拼一拼吗?
3.提出要求:
(1)听到音乐就走到桌边操作,音乐结束回到位子上;
(2)拼好的小朋友要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拼的是什么,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有几个。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交流。
(1)师:你拼搭的是什么?请你告诉小伙伴。
幼儿:想小朋友介绍自己拼的图形。
(2)师:请你来找找里面藏了几个三角形,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
幼儿:回答自己所拼的图形中所包含的各种图形的个数。
(3)师:你们真棒,如果拼搭的时候需要长方形却没有怎么办?
举例:用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用七巧板演示。
(4)师:图形宝宝玩累了,它们要回去休息了。老师会把这些图形拼盘放在益智区里,下次我们还可以和它们再做游戏。
图形宝宝做中班游戏教案【篇3】
活动目标:
一、复习巩固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二、通过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搭创造,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及团体合作精神,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已经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ppt课件。
活动重点:复习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活动难点: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拼搭创造
活动过程:
一、复习几何图形:奇妙箱里的图形宝宝
1、说出图形的特点:几条边?几个角?边之间有什么相同点?角之间有什么相同点?
2、老师对应总结:奇妙箱里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圆形都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
二、游戏巩固:
(一)有趣的拼图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四种图形娃娃,那这些图形宝宝拼在一起又会成什么样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出示拼图,提问:
1、请小朋友看看,这像什么?
2、它有哪些图形宝宝组成?
3、每个图形有几个?
教师一一出示答案。
(二)生活中的物品师:既然图形宝宝能够拼出各种东西,那么我们生活中的东西也一定长得很像图形宝宝,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东西各部分长得像什么图形宝宝?出示各种生活物品。
教师归纳总结。
(三)搭积木
1、搭积木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所以图形宝宝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请每一组小朋友用我发给你们的积木,通过互相合作来完成一样东西。让我来看看哪个组小朋友最聪明,并且合作得最好,搭的东西比别组好看。(让幼儿大胆想象,搭出不同的造型。)
2、作品展示师:请每组派一名幼儿上来说说:你们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
三、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都很棒,让我们把作品放在教室门口展示区里,给爸爸妈妈看,然后,让爸爸妈妈带小朋友去寻找我们还不认识的其他图形,下次上课带回来给老师看,好吗?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象征性游戏是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在大约1岁半至2岁期间,幼儿就会出现并逐步具备象征性功能。象征性功能是指儿童能够应用某些“象征物”来代表或代替某些事物的能力。依托象征性功能,幼儿可以脱离对当前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进行想象,对生活中常见事物或活动进行“假装”、“想象”、“表演”或“模仿”的游戏,所以,这样的游戏又被称为象征性游戏、假装游戏或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阶段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儿童在游戏中,常常把一个事物当作另一个事物来发挥想象和使用,比如把一个圆柱形积木当杯子用来喝水,把小枕头当小桥,把布娃娃当自己的小宝宝等等;有时又会把自己假装或想象成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物体,比如扮演警察、海盗、售货员,或者扮演一棵树、一条小鱼、一只小狗等等。
在象征性游戏中,儿童的专注性、观察力、想象力、模仿力和创造力都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并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满足其社会性发展的需要。成人要重视并尊重孩子的象征性游戏和角色扮演游戏,多给孩子创造并提供这样的机会和空间。
有研究发现,成人提供丰富的材料更便于儿童开展象征游戏,因为利用材料道具可以使扮演的过程延长,并且可以充分刺激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假想情境,材料可以是真实的物品,也可以是仿制品,或由儿童自己创造的。对于小宝宝来说,最好使用与他的生活和行为密切相关的物品,比如布娃娃、玩具熊、奶瓶、勺子、玩具车等,鼓励宝宝自发地想象和模仿;当儿童能够扮演一定的角色,掌握一定的语言,并能产生相应的角色行为时,就可以借助微型玩偶来表演了。
除了材料,我们还可以引导儿童把日常生活中任何感兴趣的事情和活动都与角色扮演相练合。比如,到公园去野餐,带着自己的玩偶一起享受愉快时光,让宝宝在野餐的时候照顾好自己的“好朋友”;比如,鼓励孩子把一些喜欢的角色结合到户外游戏中,在空旷的场地上,几个小朋友玩两队人马打仗的游戏,躲闪、快速奔跑等运动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比如,在玩搭建游戏的时候,启发孩子把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的主题和角色结合进来,如果想象到要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建造一所房子,那么孩子会搭建得更积极和投入,也更有成就感。
为什么孩子在象征性游戏或角色扮演游戏中会那么自主、那么快乐、那么尽兴呢?心理学家指出,当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在情境中亲身体验和表达内心的情感,使其与外在形式达到“同构”,就会感受到“交流”的喜悦、丰富的审美愉悦感和更多的自我肯定。
打个比方,小女孩扮演“白雪公主”并内心认同这个角色的善良特质,而“白雪公主”又得到善报和喜爱,符合了女孩内心的“因果”逻辑,于是小女孩体会到自己的(通过角色表现出的) “行为”不仅是“对的”,而且是“美的”。这种“同构”促进女孩对周围现实产生亲近感,对自身生命的存在充满快乐,心灵得到解放,从而促进她内在的自我调节,使人格不断健全完善。
当然,有时儿童也会将内心的气愤、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透过扮演游戏表达宣泄出来,成人可以从游戏中辨识出儿童的情绪,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引导。
幼儿园小班室内游戏:图形宝宝采铺路
活动目标:
a、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b、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幼儿复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大小、颜色或形状)分类。
c、发展幼儿的协调性,让幼儿愉快地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a、三角形、方形、圆形的图形娃娃挂牌若干。
b、三角形、方形、圆形的图形纸板若干。
c、红、黄、绿的大小蘑菇若干(垫板剪)、篮子若干。
d、海绵垫子e、录音机 磁带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引出课题幼儿每人挂一块图形牌扮图形宝宝,妈妈(说说你是什么宝宝)
a、教师:呀,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宝宝一起去学本领吧。
b、放音乐《天天做操身体好》,宝宝跟着妈妈一起跳舞做准备动作。
二、玩一玩 分一分--游戏:铺路a、教师:你们想学什么本领?(讨论)b、教师:妈妈这里准备了许多砖,想请你们来铺三条路。(出示纸板图形)c、请宝宝每人拿一块砖,拿好了赶快坐到妈妈身边。
问: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砖?(分别请幼儿举起各种形状的砖)d、教师指着三角形的路标问:这条路该用什么形状的砖来铺?哪些宝宝拿的砖可以铺?(先请幼儿把与路标一样的砖举起,再把它铺到路上。)e、接着指圆形路标问:这条路又是用什么形状的砖铺的?哪些宝宝拿的砖可以铺?(方法同上)f、最后指着方形的路标问:最后一条路该用什么砖来铺呢?(方法同上)j、教师:呀,这些路还没铺完,妈妈请宝宝每人再去拿一块与自己胸口形状一样的砖接着铺。(提醒幼儿铺好后到妈妈身边来)
中班认知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形状归类》
设计背景
幼儿拿着玩具说:“这个是圆形,这个是正方形”。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为了提高幼儿对图形的兴趣,设计了这节以认识图形和图形分类为主,贯穿游戏的活动课。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认识,并学会分类。
2.使幼儿能够将生活中近似几何图形的物品与几何图形建立关系。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给图形分类。
教学难点:使幼儿能够将生活中近似几何图形的物品与几何图形建立关系。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食物若干件、盆子1个。
活动过程
一 .摸一摸
1.教师:老师这有个百宝盆,里面有好多好多老师带来的宝贝,小朋友想不想看呢?
2.教师:好,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把他们请出来好不好!
3.教师:那谁愿意来帮老师请他们出来呢?
4.教师:这是什么?(盖子)什么形状的?(圆形)
5.请幼儿分别摸出盆子里的物品,并说出物品名称、形状。
二.图形分类
1.教师:我的这些宝贝们啊会变魔术,他们变成了漂亮的图形宝宝,藏在了一个地方,藏在哪呢?你们猜猜看?
2.教师:我告诉你们吧!藏在你们的凳子下面呢!把他们都请出来吧!
3.教师:你拿的图形宝宝是什么形状的?
4.教师:图形宝宝们出来好久了,他们想回家了。
5.教师:三角形宝宝的家应该是什么形状的?圆形、正方形呢?
6.游戏:图形宝宝回家。
三.连一连
1.教师:韦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宝贝没回家,你们来帮帮他们好吗?
2.连线练习题。
3.幼儿操作书本练习题。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基本达到活动目标,2个小游戏的互动加深了孩子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积极主动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不足之处:活动过程中,感觉自己语速有些快,环节有些赶。图形宝宝的“家”做得有点小,出示在黑板上连线的图片太少,因为准备的图片太大了,排在黑板上排不下了,所以数量就减少了。第二环节如果能让幼儿找找教室里的物体形状,那教学效果会更好。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有趣的人形符号》
活动目标:
1、辨识不同的人形符号,用清楚的语言表述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2、通过演示图卡组合,让幼儿感受到符号的组合变化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3、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电子中的各种人形图卡,请幼儿辨认。
出示男、女的"人形"符号,引起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这是什么?这是男的还是女的?
2、引导幼儿分辨人形符号中男女的不同特点。
引导语: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儿:符号的颜色不一样,衣服也不一样小结:这个蓝色的人形符号是男孩,这个红色的人形符号是女孩。
3、出示全部的人形符号,引导幼儿分辨老幼病残孕的特点。
引导语:接下来要来考考小朋友,看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人形符号,这些符号里哪些是大人?哪些是孩子?哪些是需要帮助的?
小结:刚刚小朋友都说了哪些是大人,哪些是小孩,哪些是需要帮助的人。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人形符号,看看小朋友说的对不对。
4、出示单独的人形符号,观察和分辨人形符号的不同姿态以及所表达的意思。
引导语:这个人形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儿:他坐在轮椅上,这个符号是残疾人的意思。
引导语:这个人形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儿:他穿了三角裤,这个符号是小宝宝的意思。
引导语:这个人形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儿:他们手牵手在走路,这个符号是大手牵小手的意思。
引导语:这个人形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儿:妈妈抱着小宝宝引导语:这个人形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儿:老爷爷和老奶奶在走路,是老人的意思。
引导语:这个人形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儿:这个符号是孕妇的意思。
引导语:这个人形符号表示什么意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幼儿:他的脚受伤了,这个符号是受伤的意思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形符号?
幼儿:残疾人设施,男性,女性,孕妇,大手牵小手,老人,小婴儿、幼儿,受伤的人等。
5、游戏"会变的人形符号":通过演示图卡组合,让幼儿感受到符号的组合变化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这么厉害,那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这个游戏叫做"会变的人形符号"。
引导语:这是一个小人,再加上一个方框和箭头,变成了什么?
幼儿:请搭乘电梯。
引导语:这也是一个小人,当他转过身加上一个扶梯,变成了什么?
幼儿:请搭乘扶梯。
引导语:这是一个男小人,当再加上一个女小人和一条线,变成了什么?
幼儿:服务台小结:刚刚小朋友又认识了三个人形符号。
6、引导幼儿自由创想,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引导语: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人形符号,小朋友可以来学一学他们的样子,把这些符号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7、结束。
结束语: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幼儿园里有没有人形符号,会有哪些人形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