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笑了的欣欣
发布时间:2020-11-02 幼儿园生日会的游戏 幼儿园会变的圆说课稿 幼儿生日会活动方案 我们班前不久来了个叫“欣欣”的小朋友,观察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不善于主动与他人交流,对班上的玩具和活动也没有十分感兴趣的。虽然在班上老师细心的爱护下已减轻了她刚入园时“分离焦虑”的现象,但她平时还是很少流露出愉快的神情。
据了解欣欣从小跟随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妈妈上班忙,奶奶平时照看欣欣只在家里陪,很少玩,外出就更少了,来幼儿园之前几乎没有和邻里小朋友接触过,所以,欣欣来园后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不会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只要稍稍空闲下来就会不高兴。
可是今天户外活动时,分散活动,小朋友都选好了自己喜欢的玩具玩起来,可我看见欣欣一个人静静的站着,不知该怎样玩时,我轻轻走过去,蹲下身:“欣欣,你想玩什么?老师陪你玩,好吗?”可是她摇摇头,我看她手里抱着她的小猪:“让你的小猪和我们一起玩吧!”我说,这时文文跑过来,“老师!”说着文文将沙包扔了过来,我一把接住,“好!接住啊,文文!”沙包又飞了回去,文文抱住了沙包,这时我发现欣欣眼中露出了一丝愉快,“来,欣欣让小猪飞过来!”我拍拍手,笑着对欣欣说。
欣欣看看文文,有看看我,一用力小猪“飞”过来了!“哈哈,接住了!”欣欣眨眨大眼睛,“欣欣,可要接住呀!”我提醒她做好准备,她微微抿了一下嘴,点点头,小猪又“飞”回去了,欣欣伸出双手,接住了!“真棒!”在一旁的小朋友也禁不住拍起了手。
欣欣终于露出了发自的笑,“老师接!”欣欣提醒我,就这样小猪在我们之间“飞”来“飞”去,欣欣脸上一直挂着愉快的笑,回班时,欣欣边走边说,“老师,真好玩!我喜欢和你玩!”回到班内,我向小朋友表扬了欣欣玩游戏时的进步,小朋友们也为她鼓起掌来,她抱着小猪,看着小朋友眯起眼睛笑了……对于欣欣这样情感十分敏感的幼儿,老师要更加用心的观察,更加耐心的关爱,是她能明显感受到老师的爱,能从老师身上感受到幼儿园是安全、快乐的,这样会进一步将她入园时心里产生的种种不适应赶走,使她更快的融入到新集体、新环境中去。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爱告状的欣欣
教育随笔:爱告状的欣欣
欣欣是个十分乖巧的小女孩,她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扑闪扑闪,好像会说话一样。她很文静,不怎么爱说话,可是一说话,准是跑来告状。
她告的可都不是什么大事,全市同伴间的一些小事,比如:谁踩了谁的脚,谁拉错了别人的衣服,谁插队了,谁不让谁坐在这里了……诸如此类。有的时候,我正在组织活动,根本顾不上她告的这些小状。于是,我就告诉她:“你能不能自己学会处理这些小事情?”只见她扑闪着一双大眼睛,不说话,然后走开了……我以为我的举动伤害了她,不觉有些愧疚。
大概过了一阵子,一天午睡起床,我给欣欣梳辫子。突然察觉她已经好久没有告状了,于是我赶忙问她:“你怎么好久都没有向我告状了?”她转过头,扑闪着大眼睛问我:“你不是说要我自己处理这些小事情吗?”我一愣,既而忍不住笑了,瞧他那副天真、认真的样儿!我问她:“那你都是怎么处理这些小事情的啊?”她说:“我就告诉他们啊,用好听的话说给她们听啊!”我笑了……
有时候,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举动,也许就能给孩子一些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严以律己,时刻给孩子们正面的影响,引导她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学会欣赏孩子的作品
幼小的孩子往往将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东西,通过绘画、泥塑等自己喜欢的形式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在一次绘画课上,三岁多的悦悦用五彩画笔把一张白纸涂染得缤纷绚烂,谁也不知道她画的是什么,我对那“不知所云”的作品也莫名其妙,经过耐心的询问和启发才让她说出了自己作品的含意:春天来了,花园里的鲜花都盛开了,百花儿要举行选美大赛,各种各样的鲜花都抢着挤在一起照相,因为漂亮的花儿实在是太多了,把整个照片都挤满了……
你看,在孩子那小小的作品中,竟能有如此精彩的内涵!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简直令我们成人自叹不如。但是,由于他们表现手法稚嫩、随意而独特,往往让我们无法洞悉他们想表达的内容和主题,教师惟有用“心”才能理解它、欣赏它。在宽松的氛围下,孩子们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空前的发展。所以,我们幼教工作者要时时留意孩子们“粗糙”、“稚气”的作品,并将其记录保留下来,加以赞赏和评价,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
因为,欣赏本身就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激励。也许,孩子的表现并不突出,但教师总是以无比惊喜的表情去赞赏他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前进,这样孩子就会变得更加优秀。毕竟,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今天比昨天发生了变化,这也是成长。
欣悦把染料洒到纸上了
自从班级形成特色之后,我们班的水粉艺术特色就非常受孩子的喜爱。经过一个学期的了解与创作,孩子对水粉的热情更高了。开学第一周,孩子依然热情,吵着,什么时候才能画水粉啊,什么时候才能画啊……
周三,第一次水粉创作开始了。“老师,快来看,欣悦刚拿到就把染料洒到纸上了。”我刚把梅花的示范画贴到黑板上,就听见孩子们的嚷嚷声。我急忙跑到欣悦的桌子前,果然,不只是欣悦用胳膊碰了一下,还是毛笔蘸色时用力过大,她的调色盒翻了,染料洒到了图画纸上,正向四周蔓延开来。
看到孩子们和欣悦惊慌失措地神情,我转念一想,何不将计就计,让孩子们来一次大胆的创新与猜想呢!我迅速拿出几张白纸,摆放在欣悦的桌上,一边将纸上的染料倒在白纸上,一边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欣悦小朋友要为我们表演一个小魔术,你们说她变的是什么?你们也学一下吧。”接着,我拿起一张又染料的纸,和她一起吹一吹,提一提,染料在纸上四散开来,忽而粗,忽而细,忽而向上,忽而向下,忽而弯曲,忽而直立······直到染料渗透为止,孩子们越玩越起劲,都想办法让染料尽情地伸展,都想让自己的画纸变得更漂亮、更有趣、更奇特!
“老师,欣悦的纸上变出了一个太阳。”“不,是蜜蜂在飞。”“看,我的染料变成了蜘蛛网,还有小蜘蛛在上面呢!”“老师,我的像梅花。”“我的像大树。”······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的作品,不断的变幻着自己的魔术,他们的想象力是那么的丰富,那么的开阔,我没想到,一场小小的“意外”,竟让我们有了这么大的收获!
令我欣慰的事
乖乖虎三班最近又来了一名新小朋友他的名字叫荆梦翔,他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好动、好玩。但是他的问题特别多,所以其他小朋友常叫他“小问号”。
问题多,正是渴求知识、好奇心强的表现。但是“小问号”的问题总是比别人多,更是五花八门。比如“世界上第一个西红柿是从哪里长出来的?”“第一只鸡是怎么孵出来的?”从孩子的问题中,可以了解到他与其他同龄孩子相比,在哪一类知识领域懂得多一些和贫乏些,他更关心什么,对什么更感兴趣。
有一回,他问我什么是时光一去不复返。我告诉他,就是时间过去了就不再回来,比如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大家一起做游戏、学知识,成了好朋友。将来,小朋友会长大、上学,小时候的时光就成了回忆,谁也再回不了小时候。也许是我说得有些伤感,孩子听着听着眼里竟有了泪花。他接着问:“那我可不可以不长大,永远和小朋友在一起?”我告诉他:“人总是在长的,所以我们都要珍惜时间,珍惜现在和小朋友在一起。”他听了以后使劲点头。
他的各种问题常常也会把我问倒,我深深感受到,要做称职的教师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不断学习和充实。为了能回答他层出不穷的问题,我选择性的进行了学习。
孩子真像口渴的青苔总是在吸取水分一样,时刻渴望吸收知识作“营养”。他幻想,要是有一个什么都知道的人就好了,他能告诉我一切。我感到,我既是他的老师,又是他的朋友,孩子好问活泼是天性没有被压制,这是最令我感到欣慰的。
我们班的欣颐
欣颐是过了年刚走进我们班的小女生,黑黑的短发,大大的眼睛,就是这么的有缘,连着三天,全是我的主班,我很担心:她哭怎么办?找妈妈怎办?……
第一天,欣怡爸爸把欣颐送来了,欣颐一声都没有哭,我悬着的心放下了。第二天,又是欣颐的爸爸送来,今天欣颐有点不一样,背了一个蓝色的小书包,可是,今天有点不高兴,爸爸签完字要走了,欣怡一边哭一边拽着爸爸不放手,爸爸强行把欣颐给了我,我抱着欣颐来到厕所,陪她尿尿洗手,可是,洗完手之后,她还在哭,我猜想:是不是第一天对幼儿园的新鲜感结束了,所以,开始不愿来幼儿园了?
我蹲下来,看着欣颐,告诉她:欣颐,你看你今天穿得多漂亮啊!我们回教室,高老师用手机和你一起拍照,好吗?没想到,就这简单的一句话,欣颐不哭了,我牵着她的手,我们一起回到教室,拿出手机拍下了第一张合照!
对刚入园的孩子而言,她们缺乏安全感,离开了爸爸妈妈,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孩子是多么的无助!我想,欣颐也是同样的感觉,所以,这几天来,我和欣颐接触的最多了,吃饭的时候和她坐在一起,睡觉坐在她床边,课下蹲下来多和她说说话……,就这样一些最简单的动作,让欣颐更快的融入到了我们这个班集体!
每天的生活仍在继续,我也将一如既往的用我的爱心、耐心,去爱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孩子!
欣喜地看到了幼儿心灵的成长
幼儿爱告状,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也要告诉老师,频繁的、幼稚的诉状,真假难辨,很让我头疼。
今天的一件小事却令我耳目一新。
磊磊和群群这一对小男孩是好朋友,偶尔也有一些小矛盾。
磊磊今天自带的玩具是两个漂亮的牙膏盒,分别套在两只胳膊上,比划起来有电视上机器人的味道。
午饭后,幼儿自由玩耍。
我正收拾餐桌,扭头看见群群抢过磊磊的牙膏盒,压扁折弯,磊磊气得大哭。
我批评群群:“你故意破坏小朋友的玩具,这样做很可恶!”
刚才好像很凶的群群老老实实地磊磊道歉,还答应让爸爸赔给磊磊一个漂亮的牙膏盒。
一段小插曲告一段落。
出乎意料的是,晚饭后,磊磊主动跟我说:“老师,我的牙膏盒还可以玩儿。
”
听了他的话我很高兴,叮问一句:“不需要群群爸爸赔给你牙膏盒了,是吗?”
“嗯”磊磊肯定地点点头。
接着我看见磊磊的一只胳膊上套着一个牙膏盒,群群的胳膊上套着一个牙膏盒,两个好朋友和好如初,并把心爱的玩具共同分享。
从“争抢”到“分享”,特别是磊磊能主动找老师说明自己的想法,我欣喜地看到了幼儿心灵的成长。
无奈和欣喜
这学期我带小班了,由于我是插班过去的,小宝宝们已经对刚调走的李老师有了一定的依赖性,因此,我有点担心,我能行吗?能带好吗?第一天,家长送幼儿入园时,有好几个小朋友都不让我抱,当时我是很无奈、很痛心,我很清楚这是幼儿对陌生人最直接的一种排斥方式,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我的爱心感化他们,让宝宝们渐渐的接纳我、喜欢我。慢慢的,他们开始和我说话了,只是声音很小,但我每次都会微笑着听他讲完。通过和孩子们的相处,孩子们的表现一天比一天要好,和我相处的也很不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有的孩子一次也没有哭过,没有闹过,真能干;有的孩子刚入园时有些情绪,可是没一会就平复,也有好的表现,能跟着老师说的去做。只有个别的孩子在中午睡觉的时候,嘴里还不停的说着:“我要妈妈,我要奶奶……”。多么的希望他们快些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能够带着愉快的心情来上幼儿园。第一次,有个宝宝在妈妈送他们进园时,竟然主动向我说老师早上好,当时一种强烈的感动从我心底油然而生,在内心激荡,久久难以平静。多么希望每一个宝宝每天都带着笑脸和我说“老师早上好”,“老师再见”!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他们的声音让我觉得无比的高兴,那是一种满足,让人无比的快乐。我有信心不久的将来我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观察记录《雨欣不想玩游戏了》
时间:**月**日
地点:幼儿园活动场地
观察对象:雨欣
观察教师:韩老师
观察过程1:
今天,我们在幼儿园的院子里做老虎和猴子的游戏。班里20个小朋友参与游戏。游戏时间大约30分钟。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与调节幼儿的活动量,我们给游戏创编了细节,如:老虎要抓小朋友们了,老虎肚子饿了,猴子爬树上了,猴子抓桃子了等等。小朋友们在创设的境界中忘我的活动着,开心极了。当然,我也不忘加入到小朋友们中间,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可是在游戏进行了大约10分钟的时候,雨欣跑来告诉我“老师,我不想玩了。”“为什么不玩了呀?”“就是不想玩了。”自己一个人主动退到旁边,不再游戏。
活动分析:
我对她的主动退出感到奇怪,我想了想,是不是与以下原因有关:雨欣胆子小,害怕老虎的情节;另外,雨欣体质较弱,跑得慢,老被别人抓住,而自己不希望被别人抓住。
活动过程2:
又过了几天,因孩子的要求,我们又玩起了老虎和猴子的游戏。针对上次雨欣不愿意参加游戏的原因,我对游戏规则做了调整:每人有一个固定的追捉对象,并给雨欣固定了一个旗鼓相当的“战友”。这次,雨欣这次没有退出游戏,而是快乐的加入其中。当她把对手抓住时,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抓住她了!”看到她脸上愉悦的样子,我为她感到高兴。她努力了,她成功了。
分析与对策:
由于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各不相同,她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这要求我们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必须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个体情况区别对待,让幼儿体验成功,从成功中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对自己树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