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被孩子关心是一种幸福

发布时间:2020-10-28 做一名幸福的幼儿园教师 教育孩子笔记 什么是教育笔记

我感冒了,喉咙疼得厉害,于是我就在杯子里泡上了些许金银花,以缓解喉咙疼痛。

张明辉小朋友看到我的杯子里有东西,就问:“老师,你的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我说:“是金银花。

“金银花是干什么的?”

“治喉咙疼的!”

“你喉咙疼啊!”

我说:“是啊!”

“为什么喉咙疼……”张明辉一连串的问题,让我禁不住笑了。

不一会儿,张明辉又跑到我跟前,突然冒出一句:“老师,喉咙疼怎么还不喝水?”

“好的,老师马上喝。

”因为我带的是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才第二天,有几个孩子对新的环境不适应,一直在哭闹,我忙于照顾他们,真是没时间喝水。

“老师,水都凉了,快喝水吧!”我抬头一看,是张明辉把水端到了我面前,我连忙接过水杯,直到见我喝完了水,他才放心地去玩了。

一个三岁的孩子,却知道关心老师,他那一句句话语,当时感动得我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现在想起来,我都会禁不住露出幸福的笑容。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在大班的一次教学活动中,老师发给每一个小朋友一张白纸,然后要求孩子们以“我的幸福”为题画一副画。

按常理,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不可谓不幸福。

想必孩子们能画可画的“幸福”该会多么的多姿多彩。

出乎老师意料的是,满脸稚气的孩子们竟纷纷嚷着说他们不幸福。

那么自然是画不出的。

这是在中央电视台的某个栏目上播出的真实一幕,不免令人错愕。

我们不清楚这些声称自己不幸福的孩子在他们的同龄群体中究竟能有多大比例,乃至能否具有普遍性。

然而,谁都不会否认每一个孩子都应享有童年的幸福。

那么,究竟是谁拿走了本该属于这些孩子的幸福?实际上,拿走孩子幸福的事情并不鲜见地存在于现实中。

当孩子们被功利化的意图驱使着做完珠算背完唐诗练钢琴时,孩子与同伴交往嬉戏玩耍的幸福就被拿走;当孩子们在“不卫生”的呵斥中丢掉手中的泥团和毛毛虫时,孩子亲近自然发现自然的幸福被拿走;当孩子在一惊一咋的恐惧暗示中收回攀高爬下的冲动时,孩子尝试探索和冒险的幸福被拿走;当孩子吃饭时,在“不许说话”的教诲声中,停下七嘴八舌的讨论时,孩子自由畅谈表达自我的幸福被拿走……然而,更应注意的是,也会有以给予儿童幸福之名义而行拿走儿童幸福之事实:以物质上的百依百顺一味满足来纵容孩子的索取欲望和奢侈消费的虚荣,拿走孩子感受艰辛与挫折品味“来之不易,来则惜之”的幸福;以精神上的万般娇宠溺爱无度来加速孩子的自我膨胀与人格异化,拿走孩子在真实和平等中体验人际理解和合作的幸福;以生活中的包办代替无微不至来助长孩子的懈怠、娇气与孱弱,拿走孩子磨砺意志迈向独立体验责任与成功的幸福。

可见,锦衣丽服、华食美味不是孩子的幸福,昂贵玩具、豪华庭堂也不是孩子的幸福。

孩子的幸福在自由的游戏中,在猎奇的探索中,在无限的梦想中,在天真的欢笑中,在健康的成长中。

还给孩子本应有的幸福,呵护与珍爱幸福童年,实在是教育的根本职责。

探索中的孩子是幸福的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为儿童提供实物,鼓励儿童自我操作、自我探索”。下面结合自己平常工作中的几个案例,谈谈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应用。

华师大版本中班教材中有一个活动《幸福七彩泡》,开展这个活动时,在我们和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每人有了一个吹泡器,吹泡器出口处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梯形的,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孩子们在院子里吹泡泡,这可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他们乐此不疲。出口处是三角形的吹泡器会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呢?方形的呢?我的问题一出,孩子们便探索起来,我看看你的,你看看我的,最后就有答案了。无需说教,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和观察就了解了泡泡的形状都是圆形的,而且他们也体会到了吹泡泡的乐趣。

还有一个活动叫《好玩的气球》,当时班里正巧有一些气球,我便分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由地玩。孩子们或抛气球,或把气球吹起来再撒气,玩得不亦乐乎。通过玩气球,孩子们了解了气球的一些特征,感知到了空气的存在。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户外游戏,我们动员家长给孩子做了许多沙包。你看,孩子们玩得多么高兴:他们或抛接沙包,或将沙包放在头顶上,或夹着沙包跳跃,或一起玩丢沙包的游戏……一个小小的沙包,带给孩子的不仅是乐趣,也促进了他们多方面的发展。此外,生活中为了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我们还给他们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比如用纸板做成鞋子,再在上面打洞系上一根带子,让孩子们练习系鞋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很多方面都获得了发展。

探索中的孩子是幸福的,愿每个孩子都能拥有这样的一种幸福!

表扬孩子也是一种教育


洁洁妈妈常常有意识地表扬和鼓励洁洁:“洁洁真聪明!!”“洁洁真漂亮啊!”可是,最近我们发现洁洁变得爱翘尾巴了,总认为自己比别的小朋友都好,做什么事情都会自我表扬,听不进其他人的批评和意见。有一次,旁边的小朋友随口说洁洁太黑了,没有玲玲漂亮,洁洁竟然气得拿玩具扔别人!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不由的思索起来,在幼儿园中我们也提倡要多鼓励多表扬,那怎样的鼓励和表扬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呢?

表扬一,整体性的表扬

就是对幼儿做出一种整体性的判断,强调他个人的能力,如“某某真聪明!”“某某真能干,加油!”“你真棒!”

表扬二,强调过程的表扬

幼儿在完成某一任务或从事某一行为的过程中,对他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进行评价,强调他的努力。如“你真努力!”“你今天很认真,不错!”“这件事情你做得挺好,因为动了小脑筋!”

表扬三,强调结果的表扬

即对幼儿某种行为的结果进行反馈和评价,强调他的成绩。如“全答对了,很好!”“今天你玩玩具的时候没有去争抢,真好!”“你今天吃饭很快很干净,不错哦。”

经常受到强调过程的表扬的宝宝逐渐理解到,某一行为并不等于对自己能力的全面肯定或否定,除了“完成”,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也是值得赞许的,哪怕是失败了,他也不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而会总结经验教训,下次做得更好些。这样,宝宝逐渐学会了直面困难,勇于克服,学会了不以成败论英雄,也学会了勇敢地承担失败。

可能是孩子的一种个性


班里有个孩子叫李昊阳,帅帅的小男孩,说话东北口音,我们都很喜欢他,特别是他说话的时候,眉飞色舞的,特招人喜欢。

可是他有一个特点,就是上课不爱张嘴巴,学了知识在幼儿园从来不展示给大家,学唱歌啊,学儿歌啊,他都是小眼睛看着你,或者不看你,就是不张嘴巴,可是通过论坛他妈妈发的视频回家唱歌真有范儿啊,而且有一次,学了一首新儿歌,我请小朋友起来背,小朋友不是很熟练,他一句一句完整的提醒了别人,我狠狠的表扬了他。

可是让他来背一背又不干了。

多说一句话,他就会哭着说:“我不想背。

”我也不勉强他。

上课看着他,学什么都不张小嘴巴,真别扭,可是他什么都学的会,在心里偷着学呢!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吧。

但是还是得想办法让他敢于把自己学到的展示一下。

暂时还不知道他是不想展示还是不敢于?

可能是孩子的一种个性?但是我相信,昊阳宝贝总有一天会开心的大方的展示自己的本领的。

孩子让我感悟幸福是什么


《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念到了最后一句:“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孩子们沉浸在美好的回味和憧憬中。忽然,霏霏的一个问题打破了这短暂的寂静:“老师,什么是幸福啊?”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还未等我回答,班内便已发出了窃窃的笑声。面对孩子抛来的这个“球”,我决定做个二传手,与其用简单贫乏的语言来解释。不如先将它抛还给孩子.看看生活在爱的包围中的孩子是怎样来理解“幸福”这个概念的。“问得真不错.那小朋友说说什么是幸福呢?”面对我的问题,停顿片刻后,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新郎新娘结婚了,就是幸福。”这是佳佳的理解。滔滔说:“有很多很多的钱,买很多很多的玩具,才是幸福!”小雨说:“吃肯德基,买新裙子就是幸福。”恬恬忙不迭地说:“每天都能得到五角星,那最幸福了。”……孩子们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孩子的视角是直观的,孩子的理解是切身的,他们所认为的幸福,更多地是停留在一种现象的观察和物质的满足上。但正因为他们这种思维的特点造成了认识的局限.因而没意识到幸福更为深层的内涵:被爱、和睦与快乐。我决定顺势拓展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从自身感受的基础上,对幸福的理解更为宽泛、有益。“现在.老师虽然没有得到很多礼物,可是觉得很幸福,那是因为你们喜欢我,给我微笑,给我爱,这也是一种幸福啊。”我继续引导,“幸福有很多种,在幼儿园里、和小伙伴在一什么是幸福起、在爸爸妈妈身边,我们感到了开心快乐。感到了温暖,就是找到了幸福。”在孩子有了新的认识的基础上,我鼓励大家想一想、说一说,除了得到礼物,还有哪些快乐幸福的事。“爸爸妈妈星期天带我去了亭林公园。我很开心、很幸福。”周周说。“对,有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你是幸福的。”我及时给予肯定,之后很多孩子都自然而然地说到了爸爸妈妈给予自己的爱.班中洋溢起了浓浓的感恩之情。而后,逸飞说道:“我每天都和小朋友做游戏,开开心心的,很幸福。”“是啊,我们小伙伴之间团结友爱,也是一种幸福。”我接着说。此时天宇也想到了:“那天我们去了昆山的科博馆,好雄伟噢,我觉得很开心。”我为孩子的发现感到欣喜:“确实,我们昆山城处处充满着魅力,生活在昆山很幸福。”“今天我做值日生,感觉很幸福。”小捷轻轻地说。“为大家服务,受到大家的肯定,也是幸福的。”我立即回应道……讨论还在继续,关于幸福的话题越谈越多。孩子们在生活的每一处都找到了不同的幸福,他们活跃的思维所进发的火花足以证明:发现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怀着一颗快乐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寻找到生活中的爱与快乐,就能感受到幸福。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在活动区设立一个“幸福的我”主题专栏,收集有关自己幸福的资料图片。展现幸福的点点滴滴。这是教育中一段普通如常的插曲。亦是一段收获幸福的历程。对于孩子而言.幸福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可以一言以蔽之的名词,更是一种被爱的感受,一种快乐的感受,一种满足的感受.一种简单的感受……这就是我们对于孩子健康人格建构所能支持和给予的。这一次从寻找、讨论到发现幸福的过程,使我认识到:对于情感教育,决不能停留在空洞的描述上。只有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巧妙引导。有效提炼,变抽象空洞为具体可感,才能使孩子真正有所收获。

和孩子对话,真是一种享受


每次去幼儿园看活动,总喜欢看张贴在墙上的孩子们的作品或记录什么的。这次也一样,刚进入大班活动室,就被主题墙上孩子们有关“特别的我”的调查记录所吸引,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我和孩子的对话也就随之展开。

幼:老师,这是我的。

师:哦,原来你叫李周俊啊。让我来猜猜,你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

幼:好啊。

师:(充满自信)你最喜欢吃冰激凌,对吗?

幼:哈哈,不是的,我最喜欢吃饭,我画的是饭呀。不过冰激凌我也喜欢吃的。

师:啊?这上面一粒粒圆圆的东西是饭啊?

幼:对啊!

师:我再来猜,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数数?或者是写数字?(这次有点不太自信了)

幼:你又没猜对啦,我最喜欢做的事是玩捉迷藏游戏。

经他这么一说,再仔细看看记录,还真是在玩捉迷藏游戏呢。你看,他用两手蒙着眼,嘴里数着“1、2、3、4、5……”,数到10就去找躲起来的朋友。一点没错啊,还真是游戏经验的写真呢。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孩子真是太有才了!

那么同住的家人有谁呢?我继续猜测。

师:你家里有奶奶、爷爷、妈妈、爸爸,对吗?(我一次指图)

幼:这次你都猜对了。

记录表中的四个人虽然画得稚拙,但每个人的细节特征都很明显。如妈妈和奶奶的头发都是花瓣形的,女性特征明显;奶奶嘴巴瘪瘪的脸上还有皱纹,妈妈笑脸灿烂如花。慈祥的爷爷,长着胡子的爸爸(下巴上都是点点)。

我和这个小胖墩的对话真是充满趣味、充满挑战呀。

马拉古奇说,孩子是由一百种语言组成的,他们有一百种表达的方式。孩子的记录和作品中,蕴含着他们很多有趣的想法,成人唯有真心倾听,站在孩子的角度认真解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奥妙。

解读孩子的作品,和孩子对话,真是一种享受,充满愉悦。

幸福是什么


我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经常生活在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中间,时常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快乐,那些幸福和快乐是孩子们给予的.其实幸福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一次,户外活动结束后回到教室,我突然发现空着一个座位,“这是谁的座位”?一个小朋友说是宁宁。宁宁哪去了?我正要出去找,宁宁推开门进来了。“宁宁,你去哪儿了?怎么没一块上来呀。”他红着脸说“我、我去小便了,去的时候忘了告诉老师了。”看着他紧张的表情,我心中有一丝丝歉意,如果我在上班前点数一下孩子,不就没有此插曲了吗?“对不起,是老师的原因,以后老师不会丢掉你了。”宁宁笑了,全班的孩子都笑了,我也开心的笑了,是发自内心的笑。其实在孩子们的眼中,老师就是他们的榜样,老师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正确的,他们没有想到我会跟宁宁道歉。作为教师的我们,平时一直在教育幼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个样子看一看。所以我们必须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自身的修养。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只有时时处处做好孩子的表率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形成文明的举止和高尚的人格,以无穷的魅力和较高的修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给孩子幸福感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亲人的关怀,是朋友亲切的问候,等等很多很多。我们能体会到幸福的滋味,孩子同样能体会出幸福的味道。

幼儿园的孩子相对较小,情绪不稳定,经常闹着不上幼儿园。虽然上幼儿园闹情绪,但是放学时却是孩子最高兴的时候。可放学时,只要民民的家长晚到一会儿,他就哭个不停,哄也没用,安抚不起作用,每次我们只能看着着急,只好要求家长及时来园接孩子。我试图了解,民民为什么放学看不到家长就开始闹情绪,一直没有头绪。

一次去给我孩子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那个老师的一句话,让我顿时领悟到,民民为什么一放学看不到家长,就哭闹。当时那位老师是这样说的:“给孩子幸福感”。他解释,希望每位家长放学前到大门口等待接孩子,让孩子一出校门,就能看到你,这样孩子会感受到一种被重视的幸福,不要让孩子在走出校门时,看不到你,特别是他看着一个一个同伴被家长接走,那样他会倍感失落。

找到了原因,我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希望家长能及时到幼儿园接孩子。告诉他们孩子离开你一天了,每当放学时,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他们就要见到一日不见的爸爸妈妈了,他们最想的就是,一开打门,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亲人。因为你们的早一步到来,孩子会幸福的向同伴炫耀“今天,我爸爸来的第一”,而另一个也不回落后“我妈妈也很早,一放学就在门口”。他们在说的时候,眼中满是骄傲,注满的是幸福。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带给孩子这种幸福感。

相关推荐

  • 学会停止也是一种幸福 俞敏洪没有吃午餐,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在他看来,饥饿之后饱餐带来的幸福感,远远超过餐餐正点。 在《中国经营报》25周年社庆的晚宴上,俞敏洪见到了许多未曾谋面的学生,这个号称“拥有天下最多学生”的老师...
    2021-04-04 阅读全文
  •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周国平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是的,为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出于一种本能,不用学也会。尊重孩子,这样一种美好的教养,我们还需要慢慢修炼。 我们深知...
    2021-07-07 阅读全文
  •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幸福的事 新的一年开始了,宝宝们又长大了一岁,一种说不清楚滋味的感觉弥漫在心头,和大家一起说来。或许我们的生活太忙碌了,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常常感觉忽视了孩子心里真正的情感,只是记得在节日的时候给孩子买些玩具、...
    2020-09-27 阅读全文
  • 孩子说谎,是一种本能 你一辈子会说多少句谎言?英国的《每日邮报》做过一个调查。平均每一个英国人每天会撒谎4次。如果数据真实,显然英国人算是诚实的。因为另一家研究机构调查的结果是,平均每个人每天会说谎25次。 看到这里是不是...
    2021-01-12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关爱是孩子心中善良的种子 育儿心得:关爱是孩子心中善良的种子 “阿太,你慢点走,小心台阶!”伊伊很认真的提醒道。“真是一个懂事的心肝宝贝”老太太眼角噙着泪花,满是皱纹的脸却笑开了花。 伊伊的曾祖母今年已经是八十四岁高龄,患有严...
    2020-09-19 阅读全文

俞敏洪没有吃午餐,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在他看来,饥饿之后饱餐带来的幸福感,远远超过餐餐正点。 在《中国经营报》25周年社庆的晚宴上,俞敏洪见到了许多未曾谋面的学生,这个号称“拥有天下最多学生”的老师...

2021-04-04 阅读全文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周国平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是的,为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出于一种本能,不用学也会。尊重孩子,这样一种美好的教养,我们还需要慢慢修炼。 我们深知...

2021-07-07 阅读全文

新的一年开始了,宝宝们又长大了一岁,一种说不清楚滋味的感觉弥漫在心头,和大家一起说来。或许我们的生活太忙碌了,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常常感觉忽视了孩子心里真正的情感,只是记得在节日的时候给孩子买些玩具、...

2020-09-27 阅读全文

你一辈子会说多少句谎言?英国的《每日邮报》做过一个调查。平均每一个英国人每天会撒谎4次。如果数据真实,显然英国人算是诚实的。因为另一家研究机构调查的结果是,平均每个人每天会说谎25次。 看到这里是不是...

2021-01-12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关爱是孩子心中善良的种子 “阿太,你慢点走,小心台阶!”伊伊很认真的提醒道。“真是一个懂事的心肝宝贝”老太太眼角噙着泪花,满是皱纹的脸却笑开了花。 伊伊的曾祖母今年已经是八十四岁高龄,患有严...

2020-09-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