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奖励小红花要慎重
发布时间:2020-10-26 幼儿园小红花说课稿 幼儿老师故事 幼儿园说课稿要脱稿吗在当天的上课之前,我说:“今天谁带来皮尺的孩子请上来,老师奖励你们小红花。
”孩子们听了我的话一个一个上来,只见浩浩也上来,我的印象中他好像没带来,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灵机一动,对他说:“请你把皮尺拿来,老师帮你写上名字吧,不然要搞错的。
”这时,他不知说什么好,他支支吾吾说的话我也没听懂,等了大半天,他也没拿来,看来他是没带皮尺,为了得到小红花而上来的。
平时我们一贯这样做的,也许平时他也蒙骗过老师让他得到过小红花,所以今天发生这件事。【WWw.ZHE135.COm 零思考方案网】
我为此很无奈,是否对家长说呢,但我还是没对家长说,因为该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很疼爱,有时说了反而对老师有误解,我只是对孩子说:“你今天如果得到小红花也不光荣,因为你没带皮尺,让老师很生气,希望下次要得小红花经过自己努力而得到才是最棒的。
”看来一朵小红花在我们老师眼里不那么起眼的,怎么在孩子的眼里却就有那么神奇的魅力呀。
他蒙骗老师说明他要求上进,如果没有上进心,他也不会蒙骗老师,从这一点上对他应肯定的。
反过来孩子说谎也应从老师方面找找原因,老师在觉察方面的缺陷,让他懂得了谎言的用途。
他们一味地撒谎有时是为了好玩、虚荣心等,老师应慢慢引导,让他渐渐养成健康的心理。
初衷奖励小红花就是为了鼓励孩子以后配合老师的工作,没想到竟然孩子为了得到小红花蒙骗老师。
小红花的魅力可大呀!今后老师奖励小红花要慎重,千万不要让孩子为了小红花乘机可得。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家长为何向老师索要“奖励”
一朵小红花魅力到底有多大?它能让一个3岁的小女孩在睡梦里问妈妈,“小红花漂不漂亮?”省城王女士告诉记者,这朵小红花是她跟幼儿园老师要来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坚持去幼儿园。不仅她要,身边的不少家长也都在向老师要,她们也很矛盾:这种做法到底对不对?
家长向老师“索要”小红花
王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刚满3岁,前两天插班去了幼儿园小班,孩子表现不错,居然一天都没有哭闹,她表扬了孩子一番。“第二天,孩子回来后说,妈妈我表现这么好,老师为什么不给我小红花呢?我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王女士告诉记者,哥哥家的孩子比女儿大两岁,他家的墙上贴着侄子在幼儿园得到的很多小红花粘贴。女儿第一次去就很好奇,王女士告诉她,以后上幼儿园只要好好表现,老师也会给女儿小红花,“没想到孩子记心里了。”
第二天早上送女儿去幼儿园,王女士就跟老师商量能不能给孩子一个小红花粘贴。“当天傍晚放学后,孩子可高兴了,在电话里就说她得到小红花了。我加班,晚上快11点才到家,她已经睡了。知道我回来了,女儿迷迷糊糊问我:妈妈,小红花漂不漂亮?我说太好看了,她又睡过去了。”王女士现在很担心,自己跟老师要小红花,虽然可以鼓励孩子坚持上幼儿园,那会不会让孩子认为奖励来得太容易?
跟老师要奖励的真不少
王女士跟家长交流这件事,她才发现:原来很多家长都有过跟老师要奖励的经历。
张女士的孩子4岁多,前一段时间突然说不愿上幼儿园了,张女士忙问出了什么问题。“孩子说,她好长时间没有得到‘小笑脸’、‘小红旗’了,还说老师不喜欢她了……”张女士赶紧给女儿的班主任老师打电话,第二天,女儿的衣服上贴着4个小红花回了家。
“女儿说,吃饭好奖一个、守纪律奖一个、讲故事奖一个、小手洗干净奖一个,孩子别提多高兴了!”张女士说,因为得到这么多奖励,孩子不再粘着让家长喂饭,那天表现得特别开心、乖巧。“可是总不能她想要,我们就跟老师要奖励吧?孩子把老师的奖励看得太重了。”张女士也担心:以后女儿再要奖励,该怎么办?总不能老跟老师要吧?
是家长把压力传给了孩子
就这个现象,记者采访了山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裴秀青老师。她告诉记者,如果仅仅是为了鼓励孩子,家长“偶尔”跟老师协商索要奖励,这个还可以理解。“但是这样做肯定有负面效应,如果孩子形成了‘表现好就该有奖励’的认知,什么都是我应该得到的,这样就不太好了。”
裴秀青老师告诉记者,“小红花”之所以魅力这么大,是因为它是种荣誉,孩子偶然得了小红花,家长看得非常重,高兴表现在脸上,也会表扬孩子。“那么这反馈给孩子是种什么心理呢?孩子那么高兴是因为家长高兴,是家长传染了孩子,其实孩子并不知道‘小红花’多么神圣,是见家长高兴才要的。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是家长把压力传递给了孩子。这是种什么压力呢?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把这个看得太重了。”
那么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长该怎么办?“家长可以跟小孩子讲,没有小红花不等于老师没有给奖励,奖励也不仅小红花这么一种。而且小红花也是有数量的,不可能人人都有,孩子表现好是应该的,不是要奖励的理由。”裴秀青说。
想要小红花的南南
下午点心时间,苹果组的孩子叫道:“老师你看,南南动你的小贴纸。”我走过去一看,南南趴在桌子上,满脸贴着小贴纸。他看见我走过来以后,赶紧将脸上的小贴纸剥下来贴到原来的地方。我问南南:“南南是不是很想得到小红花?”只见他满脸笑意地点点头。我接着说:“想得小红花要对老师说,不能自己拿的哦。小红花也想亲亲你,不过它只亲能干的宝宝,如果你现在把它剥下来,它会伤心的哦。”游戏时间,南南搓了许多棒棒糖,而且整理材料也十分卖力,于是在讲评环节我给越越贴了一朵小红花。越越十分高兴。
昨天南南爸爸打电话来说:南南在家哭了,因为没有得到小红花。而今天幼儿出现这种表现也恰恰反应了孩子内心对小红花的渴望。其实幼儿出现这种需求是正常的
,但是如何让孩子能够说出自己的需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引导这需要我们思考:
⒈与家长沟通,鼓励幼儿在家时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家虽然有时候家长明白幼儿的想法,但是我们也应该等一等,鼓励幼儿说出来,这样对幼儿的表达更有帮助。家长在家也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带宝宝与其他幼儿多玩耍、多交流,幼儿之间有独特的相处方式,这是孩子成长所不可替代的。
⒉与幼儿交流,明白幼儿的想法。当幼儿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时,我们应该及时地制止,但更需要明白幼儿这么做背后的想法。多问问孩子为什么,只有明白了幼儿的动机,接着加入适当的措施,才能纠正幼儿的行为,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⒊持续的观察。今天越越宝宝感受到了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小红花的愉快,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还需要持续的关注,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养成好习惯。
表扬请慎重
作为老师,我们使用最多的一种教育手段就是表扬。
特别是在提倡正面教育的理论大环境下,我们更是把表扬用到了极致,上下嘴皮轻轻一盅,一句表扬的话便毫不费劲地出来了。
表扬——有时以一种极其休闲的方式出现,好比吃瓜子吐壳。
如看到孩子的图画,可以不假思索地说一句“不错,画得很好”,或者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声“你真乖”。
这样的表扬在上班八小时内可以频频出现,不费力、不用心、不讲究技巧,只要嘴唇运动。
说者无心,听者高兴。
表扬——有时也会被说者以隆重推出的方式出现!这就好比穿正装,经过洗、烫、配、整等步骤,这才亮相。
这样的表扬,不滥:一般都是预备好的,经过思考和计划,表扬的语句也是颇费一番斟酌。
有时在集体面前进行,有时以单独谈话的方式。
这样的表扬都是老师为了达到一种目的。
说者有意,听者激动。
应该说,一个善于表扬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是一个懂得给予孩子温暖和鼓励的好老师,是一个愿意给孩子阳光,让他们灿烂的好师长。
我一直在做这样的老师。
但是,当我看了毕淑敏作家的一篇文章《请为你的夸奖道歉》后,我开始反省自己,甚至开始为自己曾经那么无所用心的表扬感到不安。
文中提到的为夸奖道歉是因为:她一个朋友出国到一个教授家做客,夸奖了教授家5岁的女儿长得漂亮,非常可爱。
但是,那位教授很严肃地对她朋友说:“你应该为你的夸奖道歉。
你伤害了我的女儿,因为天生的美丽是不值得夸奖的,那样她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成了误区。
如果你想夸奖的话,微笑和有礼貌是可以夸奖的。
”这样一篇文章不能不令我震惊!因为在我们周围,有太多这样的表扬了:关于漂亮、打扮的表扬声不绝于耳。
有夸奖眼睛大而有神,皮肤白嫩光洁的;有夸奖穿着搭配和谐,一身时尚名牌的……当我们成人陶醉于外在美和富贵时,我们的孩子呢?也被引人了沾沾自喜、妄自尊大的虚荣中。
这样的表扬是误导啊!在幼儿园里,我们还能见到这样一种孩子:特别乖巧、听话,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小朋友之间也从不打闹,偶尔发生争吵,即使自己是正确的,也总是牺牲自己的利益,谦让对方。
这样的孩子,我们也常常表扬。
表扬他遵守纪律。
团结友爱;表扬他听老师的话,懂得安静。
但是,从心底里想一想,你的孩子如果总是这样地生活在集体中,你会表扬吗?或许,你会着急:着急他没有主见,胆小懦弱;着急他过于循规蹈矩,呆板拘谨。
事实上,我们的表扬也同样把他们引入了误区:老师的表扬不断强化着他们的“乖孩子”行为!他们有时甚至连基本的要求都不跟老师提,就怕坏了自己乖孩子的形象。
他们的自我,在表扬声中被一点点抹去。
“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可以不负责任随你乱夸的动物,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夸奖都会留下划痕。
”幼师朋友们,请对我们的表扬负责。
老师,我可以得到小红花吗?
下面是“老师,我可以得到小红花吗?”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在一次美术活动结束,看着孩子们陆陆续续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在作品栏里。
有很多孩子聚在一起介绍着自己的作品,有的孩子正在整理自己的作画工具,还有的还在不停的创作着,看着孩子们井然有序的进行着,真让给很赏心悦目。
可刚一转身就看到第五组座椅下面有一张小小的纸片静静地躺在地上,我不动神色的站在第五组的旁边观望着,希望孩子们能发现地上的纸片并帮忙捡起来。
但是,只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从这里经过,就是没人弯腰捡起。
等了半天,终于看见莹莹蹲下来捡了起来。
她看了看我,我给了莹莹一个满意的微笑。
正当我想要开口表扬莹莹时,就听到她跑过来说:“老师,刚才我把这张小纸片捡了起来,我可以得到小红花吗?”听了她的话,我瞬间有点忍住了。
这样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也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在我的教育过程中,一般都是鼓励和奖励为主。
看了莹莹的表现,我开始重新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
一直都认为我们的孩子他们无论在爱护环境和讲卫生方面都做得不错。
每次吃完饭个人的餐具都是孩子个人自己整理的,小组的公共卫生都是由小组长帮忙完成,小组长都是以推选和平常的表现来决定。
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但是看了今天的一幕,让我对这件事情有可更多的想法。
每次当孩子们取得小小的进步时都会用五角星或小红花之类的进行奖励,没想到长期采用这类方法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导致有些孩子的做法会为了得到奖励而去完成,这也违背了最终的教育目的。
从这一件小小的事情让我认识到我必须改变原来的教育方法,不能一味地用奖励的方法来激励孩子们做事,有时候要让孩子们认识到这些小事他们应该做。
还可以利用实际生活情境让孩子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特别是对于大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要让她们树立一定的任务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些对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老师,我可以得到小红花吗?”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老师,别碰我的红花
有一天,谈老师组织了一节美术活动,名称是《快乐的笑脸》。
谈老师通过游戏、指五官、谈话等形式导入活动,又引导幼儿观察,让进一步幼儿感知了五官的特征后请幼儿在书上添画脸部五官。
孩子们在作画时,我也过去看了看。
那天,正好是蒋园长在听课,我们一起走到耀耀旁边,发现了他的作业上“别出心裁”的在娃娃的额头上画了一样东西。
蒋园长问:“耀耀,那是什么呀?”耀耀一脸正经地说:“小红花,老师奖的。
”喔,原来在耀耀心中开心快乐的事情就是能得到老师的一朵小红花。
平时,总觉得他好像是属于那种对什么都不在乎,喜欢我行我素的孩子。
原来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的鼓励。
乖巧灵俐、聪明可爱的孩子常常得到老师众多的表扬和特别的关爱。
一朵小红花对于他们来说也不会那么令人激动,令人欣喜了。
那一刻,我为耀耀的真情流露而有一丝震撼。
我就在他额头上帖了一朵小红花。
这下,他可高兴了,时不时的去摸一摸,深怕小红花飞掉,连下课了也是喜滋滋的。
午睡起床时,我准备帮他穿衣服时,他一只手摸着自己的额头对我说:“老师,你当心点,别碰我的小红花。
”我听了忍不住想笑,没想到他竟然那么在意一朵小小的红花。
我说:“知道了。
”他还是不放心地问:“衣服会碰到吗?你要当心点。
”说这话时看着我,特别认真的样子,让我有些感动。
因为毛线衣是圆领的套头衫。
那天我也特小心地为他穿好衣服,生怕碰到他的“宝贝”。
那一天耀耀的表现一直很好。
我想作为一个老师,面对一些顽皮,淘气,常会惹来很多麻烦的“问题孩子”是不是同样需要老师的关爱呢?甚至比那些好孩子更需多一些关注,多一些爱心,多一些鼓励。
我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会更好。
幼师教学随笔:表扬请慎重
作为老师,我们使用最多的一种教育手段就是表扬。特别是在提倡正面教育的理论大环境下,我们更是把表扬用到了极致,上下嘴皮轻轻一盅,一句表扬的话便毫不费劲地出来了。
表扬——有时以一种极其休闲的方式出现,好比吃瓜子吐壳。如看到孩子的图画,可以不假思索地说一句“不错,画得很好”,或者摸摸孩子的头,说一声“你真乖”。这样的表扬在上班八小时内可以频频出现,不费力、不用心、不讲究技巧,只要嘴唇运动。说者无心,听者高兴。
表扬——有时也会被说者以隆重推出的方式出现 ! 这就好比穿正装,经过洗、烫、配、整等步骤,这才亮相。这样的表扬,不滥:一般都是预备好的,经过思考和计划,表扬的语句也是颇费一番斟酌。有时在集体面前进行,有时以单独谈话的方式。这样的表扬都是老师为了达到一种目的。说者有意,听者激动。
应该说,一个善于表扬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是一个懂得给予孩子温暖和鼓励的好老师,是一个愿意给孩子阳光,让他们灿烂的好师长。我一直在做这样的老师。
但是,当我看了毕淑敏作家的一篇文章《请为你的夸奖道歉》后,我开始反省自己,甚至开始为自己曾经那么无所用心的表扬感到不安。
文中提到的为夸奖道歉是因为:她一个朋友出国到一个教授家做客,夸奖了教授家 5 岁的女儿长得漂亮,非常可爱。但是,那位教授很严肃地对她朋友说:“你应该为你的夸奖道歉。你伤害了我的女儿,因为天生的美丽是不值得夸奖的,那样她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成了误区。如果你想夸奖的话,微笑和有礼貌是可以夸奖的。”
这样一篇文章不能不令我震惊 !
因为在我们周围,有太多这样的表扬了:关于漂亮、打扮的表扬声不绝于耳。有夸奖眼睛大而有神,皮肤白嫩光洁的;有夸奖穿着搭配和谐,一身时尚名牌的……当我们成人陶醉于外在美和富贵时,我们的孩子呢 ? 也被引人了沾沾自喜、妄自尊大的虚荣中。这样的表扬是误导啊 !
在幼儿园里,我们还能见到这样一种孩子:特别乖巧、听话,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小朋友之间也从不打闹,偶尔发生争吵,即使自己是正确的,也总是牺牲自己的利益,谦让对方。
这样的孩子,我们也常常表扬。表扬他遵守纪律。
团结友爱;表扬他听老师的话,懂得安静。但是,从心底里想一想,你的孩子如果总是这样地生活在集体中,你会表扬吗?
或许,你会着急:着急他没有主见,胆小懦弱;着急他过于循规蹈矩,呆板拘谨。
事实上,我们的表扬也同样把他们引入了误区:老师的表扬不断强化着他们的“乖孩子”行为 ! 他们有时甚至连基本的要求都不跟老师提,就怕坏了自己乖孩子的形象。他们的自我,在表扬声中被一点点抹去。
“孩子不是一件可供欣赏的瓷器或是可以不负责任随你乱夸的动物,他们的心灵像很软的透明皂,每一次夸奖都会留下划痕。”
幼师朋友们,请对我们的表扬负责。
变出花样的奖励
周五的下午,例行的一周总结奖励活动,本来想给每个幼儿奖一个“红苹果”的,但教室里的“红苹果”已经奖得差不多了,纸上就留下边角,有点像皇冠形状,怎么办呢?突然,一个想法冒了出来,我何不将这些“皇冠”也作为奖励的一项标记,又找出了一点“笑脸娃娃”标记。
我将今天要奖励的标记进行了分类,有“笑脸娃娃”、“红苹果”和用剩的“皇冠”,让幼儿自己评价,该如何奖励。
结果,对这次的奖励活动,幼儿异常活跃、兴奋,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他们各自都有发言权,我每举起一样奖品,他们就说出这个奖品应该奖谁,为什么要奖给他,等全班都通过后我就将该奖品奖给那位幼儿,然后其他的幼儿再说出一些勉励的话,希望被奖的幼儿下周哪些方面再争取进步。
尝到了一次甜头,以后的奖励活动我就经常来换换花样,真正把奖励权交给幼儿。
有时有小朋友互相评比、有时让每一组的小组长来评、有时让小朋友自己来评一评自己的表现……形式多样。
渐渐地,我发现他们的思维有了明显的飞跃,对各种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大胆地表述出来,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最主要的是学会了欣赏别人的长处,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老师,您的微笑很重要
“老师,我真的好喜欢你。”一句话,让我很惭愧,你是一个不善言谈,交际能力较差的孩子。老师对你,平时的关心太少了,只是因为对你一个会心的微笑,就换来沉甸甸的爱。
忆起,我上幼儿园时,班上有两位老师。一位年轻,漂亮的老师,一位慈祥年老的老师。年轻,漂亮的老师脸上从来没有笑容,在我印象中只留下那冰冷的面孔。而年纪大的陈老师在我的印象中是和蔼可亲,不能忘却的。可能是我小时候比较乖,上课认真的缘故,陈老师经常表扬我。记得一次,陈老师微笑着并很肯定地说:“这个女孩子会有出息的。”当然,我虽没什么大出息,但老师的微笑,然我至今还记得。无论遇到什么什么困难,我会想起老师的微笑。她激励我,鞭策我,让我有一股不甘落后的精神。我应该深深感谢这位老师。
如今,我为人师已十多年了。常常对个别捣蛋、调皮的孩子,很严厉,板着一张冰冷的面孔。但一想起陈老师的微笑,就会检讨自己。孩子们是可爱的,老师的一个微笑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孩子的心理世界,是那么单纯的、晶莹剔透的,仅仅只要您的一个的微笑,他会真的、真的好喜欢你。一旦他喜欢你,再顽皮、不听话的孩子,他都会因你而改变。因为他幼小的心里,很在乎您的微笑。
我和孩子们在一起
我九七年毕业于吉安师范,十八岁参加工作,成了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这份职业是自己选的,从小就喜欢小孩,想当一名老师。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现将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