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与孩子协商是对孩子的尊重

发布时间:2020-10-23

教育孩子笔记。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与孩子协商是对孩子的尊重》,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与孩子协商是对孩子的尊重与孩子协商在我理解中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如果我们经常与孩子协商,孩子就会非常乐意与我们交流,不仅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相互的理解,还可以避免亲子中一些无谓的争吵。

昨天下午5点时,接到素敏姨的电话,是xxxx打来的

xx:“妈妈,我今天下午不想上架子鼓课。”

我:“宝贝儿子,为什么啊?”

xx:“妈妈,我肚子疼。”

我:“宝儿,是因为肚子疼不想去上课吗?那我们去医院检查一下。”

xx:“妈妈,我就是今天不想去上架子鼓课。妈妈,我不想说了。”

这时,电话已挂断。几分钟后我再次拨通素敏姨电话,继续沟通

我:“宝贝儿子,如果是因为肚子疼不想去,那我跟耿老师请个假。如果是以后都不想学架子鼓课,那妈妈给你退了好吗?”(因爸爸的不同意,英语课与架子鼓二选一留一个,xx选择架子鼓!)

xx:“妈妈别退,我去。”

因为架子鼓是xx从中班一直学到现在,爸爸当初也是很不同意,使用多种玩具、食品、游戏诱惑让他放弃,他都不没有放弃过一直在坚持,足以证明架子鼓是xx真心喜欢的一个业余爱好!

有次上英语课时,因为牙疼xx都没有要求请假休息,而是放学后去了医院,又赶紧回来上英语课,所以当xx以肚子疼为理由时我不太信。虽然最后结果xx是同意去上架子鼓课,但我总认为自己处理的不是很恰当。如果是以前的我,不会有商量的余地,绝对是命令式的要求,更不会想着要进一步去剖析孩子内心中真正的想法。

于是架子鼓下课后,我再次询问xx下午不想上课的真实原因

我:“宝贝儿子,肚子还疼吗?”

xx:“妈妈不疼。”

我:“那你能告诉妈妈不想上架子鼓课的真实想法吗?妈妈保证不训你。”

xx:“妈妈,我想早点回家写作业。”

我:“对不起!宝贝、妈妈误会你了。妈妈以为你是想出去玩呢。”(给了xx一个大大的拥抱)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不经过了解之时,很武断的下结论,误伤了孩子。让我更深体会到xx这次善意谎言

背后的原因是:

今晚吃饭时,xx爸的朋友对我说---在你回老家这半个月时间,有一天晚上去你家,看xx写作业在那磨磨蹭蹭,我无意识的说了句:“如果你妈妈看到你这样,肯定会不高兴的。"xx爸的朋友发现xx在那偷偷掉眼泪,问xx是不是想妈妈了?xx点点头说:“嗯!但我没哭。”还偷偷的赶紧把眼泪擦干。听到这时感动的我,忍不住的留下眼泪。又让我想起,刚回家时xx对我说的话:“妈妈你终于回来了,你不在的时候,我就偷偷哭过一次,他们谁也不知道。”听后我抱着xx说:“宝贝儿子长大了!知道男儿有泪不轻弹(xx常说男儿宁可流血不流泪),是个男子汉!。妈妈爱你!”

xx从小就一直跟着我,除了在我生病或外出开会时才分开过,几乎没有分开的时间。所以xx对我的依赖性是比较强,但这次半个月的分开,孩子与爸爸独处时日,父子俩不仅相处和睦、也锻炼了父子之间各自的自理能力以及xx身上多了一份男子汉的气概。韩老师说得对,妈妈们要试着放手、学会示弱、多创造孩子与爸爸独处的机会,间接性的让爸爸多参与进来。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尊重孩子是最好的六一礼物


“六一”国际儿童节临近,各大商圈早就点燃了商战的硝烟,无论走进哪家商场,都随处可见“迎六一”、“庆六一”的条幅和海报以及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儿童商品,随之而来的是比平日多出几倍的客流和销售额。几乎所有的大人都以为,过儿童节送给孩子学习用品、玩具、衣服,或者领他们去吃一顿大餐,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一件心爱的学习用品,一个精致的玩具,一件漂亮的衣服……如果孩子喜欢,这些当然都是不错的礼物。但是,什么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呢?笔者认为,尊重孩子,是送给孩子最好的六一礼物!

许多人认为自己一向尊重孩子,但是,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并不容易。比如某小学的学生在写《给我一点时间》的作文时,竟有超过70%的孩子选择了一个共同题材——被妈妈逼着整天培优,学习压力大,期望妈妈给自己一点时间。3000名十龄童不约而同地将妈妈刻画成“变色龙”、“母老虎”、“河东狮吼”的形象。

母亲的形象被孩子们妖魔化,令人震惊。但是,如此之多的孩子却代表着社会上所有孩子的声音:请尊重孩子们!可是,我们的父母以爱的名义驱使孩子赶场培优、参加奥赛、练琴学画等等活动,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孩子们渴望拥有快乐的童年的天然权利,就这样被无情地剥夺了,也给他们的灵魂深处留下了伤痛,这种痛并不因为血缘关系而消除,不因为父母的良好初衷而磨灭。

孩子是家长的孩子,他们更是自己的主人。但是,现在很多父母不能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来尊重他(她),而是漠视孩子的真正需要,强制孩子走自己为他们设计的人生目标。试想,那些惟恐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们,那些逼迫孩子拼命学习的家长们,哪一位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来尊重他?把孩子看作是自己骄傲和自豪的资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

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尊重孩子,将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则,也是家教的成功之道。

因此,笔者想善意地提醒家长们:学习用品、玩具、衣服等有形的礼物,可以让孩子度过一个愉快的儿童节,无形的礼物却可以给孩子一生幸福。尊重孩子,就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节日礼物,更是最好的人生礼物!

瑞典:对孩子自主性的尊重


在瑞典,提起作家林格伦和她创作的文学形象长袜子皮皮,可以说无人不知。1945年以来,关于皮皮的书多次再版,成为瑞典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儿童书籍。该书的译本畅销60多个国家,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作为瑞典孩子心目中的偶像,这位瑞典小姑娘皮皮不受社会上的任何约束,把孩子贪玩的天性发挥到了极致。她一个人住在一栋小房子里,力大无比,生活完全靠自己。她所做的一切几乎都违背大人们的意志,她挑战权威,不去学校上学,淘气捣蛋,有时还编瞎话,与警察开玩笑,戏弄流浪汉。但是另一方面,她又见义勇为,帮助弱小,胆大心细,聪明机智,充满活力与创造力。

皮皮形象的出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瑞典人。现在三四十岁的父母亲,都是读着林格伦的书长大的,因此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可想而知。随着现代自由教育思想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严厉要求儿童,无条件服从的教育只会使他们产生压抑和自卑感,让他们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创造力,远比死读书和考试分数更重要。

曾观摩过瑞典一所小学。瑞典小学生都有富于创新,积极主动的精神。那次上英语课,老师刚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新单词的发音,一个男孩马上站起来纠正,指出老师的发音不对。因为他暑假在英国度过,对该单词很熟悉。经查实,老师马上对学生们说对不起,并让学生大声地把该单词再念一遍。整个过程很自然,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在上数学课时,授课老师从来不强调自己知道的是唯一答案,而只是说,相对而言,这样做比那样做更好些。遇到自由发言的时候,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哪怕自己的观点不成熟,也自信地说出来。在这里,随处都能看到皮皮的身影,人云亦云、盲从老师会被看成没有主见。

1971年,瑞典文学院在授予林格伦金质奖章的仪式上说,“你创造的这个世界是属于儿童的,他们是我们当中的天外来客,而您似乎有着特殊的能力和令人惊异的方法认识他们和了解他们。”瑞典人认为,孩子是上帝赋予的礼物。这个礼物本身就是最好的,而不需要通过后天的雕琢变得更好。

儿子的幼儿园有绘画课,一次去接他,看他正认真地在涂抹,告诉我正在画一个飞机,看着那分辨不清的形状,我连说带比划,告诉他应该怎样画才是飞机的样子。旁边的阿姨听了,马上走过来说,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对孩子的创造力进行好坏优劣的评价。“孩子所做的都是最好的,他不需要变得更好”。后来我每次留意观察,发现幼儿园阿姨教授绘画的方法完全是自然教学,就是把画板和颜料放好,然后任由孩子们涂抹,决不加任何限制。而在最后总是夸赞每个孩子的作品,从不表扬这一些,批评另一些。与其说她们在教画画,不如说是在锻炼孩子的创造力。在她们眼里,具体的绘画技能远远赶不上孩子的创造性重要。

另一方面,瑞典人认为孩子首先是社会的,其次才是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能侵犯孩子的权利。当地一个华人家有两个学龄前儿童,由于父母工作较忙,从国内接了老人来照料。有时孩子们在院子里玩,不愿意吃饭,奶奶就端着饭碗,到处追着孩子喂。后来不知哪位邻居看不下去,叫来了警察。父母被很严肃地告知,不应该强行给孩子喂食,否则就有虐待孩子的嫌疑。在瑞典人的家里,孩子吃饭时很随意,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等下一顿再吃,父母亲从不勉强孩子,而是让他们自己决定。

瑞典人对孩子自主性的尊重体现在许多方面。除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外,瑞典人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决不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很少对孩子进行道德说教。在不妨碍他人和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儿童做任何事都不会被制止。中国父母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道别时总要求孩子说一番客套话。而瑞典孩子在这方面似乎不太讲究,父母也少有督促着他们讲这些礼貌的。有一位中国朋友带着自己的瑞典丈夫和他们的儿子到我家做客,告别时那孩子转身就跑,妈妈立即抓他回来,告诉他要讲礼貌等。可爸爸却在一边说,不必对小孩子要求过多,等他们长大了,再学这些礼节也不迟。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周国平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是的,为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出于一种本能,不用学也会。尊重孩子,这样一种美好的教养,我们还需要慢慢修炼。

我们深知,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小孩,没有完美的父母,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教育。

我们不要苛刻孩子,也不要苛刻自己,过度的焦虑与恐惧,以及与孩子之间不必要的意志较量,都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试着,从这些小事做起,学着尊重孩子。

-01-

把“不”用在恰当和关键的时候

在养育中对孩子说“不”就像本能一样,是非常自然且容易的事情。

如果每天数百次对一个孩子说“不”,很快这个“不”就不管用了。

对于1-2岁的孩子,主动摆弄各种东西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你可以把一些贵重、易碎的东西放在他看不到、够不到的地方,而减少对他说“不”。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如果不是什么涉及人身安全、影响他人的行为,可以尝试用其他积极的方式,而减少对他说“不”。

-02-

避免当面评论孩子,更不能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

有的时候,你认为可能只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字眼,确实是无心之失。

但是谁知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最不喜欢听到大人当众说自己的这里不好,那里不对。

那种难受的心情,用脚趾头想一想都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再一次经历。

-03-

多给孩子一些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

小事情,让孩子自己决定,大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这样民主的氛围,不用等到孩子上学后就可以开始。

在他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也可以选择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门。

-04-

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许诺之前,请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能做到。如果不能,请不要轻易承诺。

其实,无论对谁,这一点也是做人的道理。如果有特殊情况没法做到,请向孩子说明情况,取得他的谅解。

对待孩子跟对待成人一样,讲究诚信。

-05-

永远不要恐吓孩子

恐吓,对小小孩而言是特别卑劣的招数。因为担心危险行为而恐吓他,因为不乖乖吃饭而恐吓他,因为想让他静一静而恐吓他。

殊不知,看似风平浪静的行为背后,孩子被强化了的恐惧心理,转移后容易造成隐蔽的问题和障碍。

-06-

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

我们必须得承认,如果要做到时时刻刻,对于家长们来说,相当困难,也根本不可能,因为我们也不是圣人。

而且我们小时候没有什么情绪管理类书籍或者教学让我们学习,但是这也不能成为我们的借口。

当我们想像一下,将来歇斯底里的那个人是我们的孩子,大喊大叫成了他唯一能处理极端情绪的方式,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从改变自己开始呢。

-07-

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

心理学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学习和了解孩子的精神生活,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懂”孩子。

很多时候问题的冲突都不是孩子故意为之,调皮捣蛋,或者想当然的和我们作对。

当我们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我们就可以耐心的帮助他顺利度过。

-08-

不要让生活和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

人都会有低落,沮丧,甚至是愤怒的时候,不用强颜欢笑,让孩子感受真实的你,但是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孩子。

在你能量只有不到10%的时候,找个自己喜欢的方式,充满电,再来面对孩子。

最后,我们请记住了,尊重,不等于纵容。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家长们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需要用真诚的倾听和有效的沟通,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每个家长他都曾经是一个孩子,他长大之后也为人父为人母,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等到有一天觉得孩子叛逆了,不听话了,不愿意和自己沟通了,才意识到自己没有陪伴孩子成长是一件多么错误的事情!

一则故事,发人深省: 一位父亲下班后很晚才回到家,孩子问他,“爸爸,你可以借10美元给我吗?”父亲听完生气了,“如果你只是要这10美元去买玩具的话,我会非常不开心,我每天这么累的工作,还不都是为了你。”后来,父亲冷静下来,孩子之所以这样说,一定有缘由,于是他给了孩子10美元。孩子又从枕头底下拿出10美元,父亲不解,孩子说,“现在我有20美元了,可以向你买一小时的时间吗?我希望你明天早点回家陪我一起吃晚餐。”不能陪伴孩子,很多父母都有他们的无奈。父母总是有他们的理由,工作忙、要加班、经济压力大,这些都是存在的,可是都市可以克服的。

之前有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日记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日记中的爸爸被形容为“工作狂”,值班、加班、开会、出差……“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 日记的最后一句,看哭了很多为工作打拼、为生活奋斗而缺少时间陪伴孩子的家长。 陪伴是一种关注有一项事实是不容易忽视的:很多走上歧途的青少年都是因为父亲或是母亲的缺席。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的陪伴可以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以及心灵上的抚慰,给他们一定的指导,稳定他们的情绪。

陪伴孩子不是监督孩子,当孩子与其他人一起玩的时候,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怎么玩;当孩子学习的时候,他们给孩子扇扇子;孩子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他们一定要开着孩子的房门。陪伴应该是一种善解人意的行为,监视却是一种无视孩子自由与独立的行为。 陪伴更容易发现问题陪伴孩子更容易发现孩子在情绪上、身体上遇到的难题,方便及时地处理难题,以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父亲的陪伴不能缺席很多孩子都有体会,相较于母亲,父亲对自己的陪伴总是少一些。 明智的父亲不会只将自己定位于家里的“经济支柱”,只知道挣钱养家;明智的父亲也不会将自己定位于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只知道俯视孩子。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不同于母亲的作用,他们影响孩子的做事方式,他们影响孩子的品行修养。因此,父亲一定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将孩子导向正确的成长方向。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与孩子协商是对孩子的尊重》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对孩子的尊重 孩子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在幼儿园里,他们离开了对他们百依百顺的父母,他们开始和同龄人交往,老师的威信,让他们渴望得到平等的待遇,得到老师的喜欢.一天,领孩子们进入工作室,刚刚开始走线活动时,发现他们的...
    2020-11-06 阅读全文
  • 尊重孩子 是教育的前提 尊重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对于幼儿来说意义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
    2020-10-19 阅读全文
  • 多给孩子尊重与鼓励 尊重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对于幼儿来说意义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
    2020-10-06 阅读全文
  • 尊重孩子是最好的六一礼物 “六一”国际儿童节临近,各大商圈早就点燃了商战的硝烟,无论走进哪家商场,都随处可见“迎六一”、“庆六一”的条幅和海报以及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儿童商品,随之而来的是比平日多出几倍的客流和销售额。几乎所有...
    2021-03-05 阅读全文
  • 瑞典:对孩子自主性的尊重 在瑞典,提起作家林格伦和她创作的文学形象长袜子皮皮,可以说无人不知。1945年以来,关于皮皮的书多次再版,成为瑞典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儿童书籍。该书的译本畅销60多个国家,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作为瑞...
    2021-04-28 阅读全文

孩子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在幼儿园里,他们离开了对他们百依百顺的父母,他们开始和同龄人交往,老师的威信,让他们渴望得到平等的待遇,得到老师的喜欢.一天,领孩子们进入工作室,刚刚开始走线活动时,发现他们的...

2020-11-06 阅读全文

尊重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对于幼儿来说意义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

2020-10-19 阅读全文

尊重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尊重对于幼儿来说意义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

2020-10-06 阅读全文

“六一”国际儿童节临近,各大商圈早就点燃了商战的硝烟,无论走进哪家商场,都随处可见“迎六一”、“庆六一”的条幅和海报以及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儿童商品,随之而来的是比平日多出几倍的客流和销售额。几乎所有...

2021-03-05 阅读全文

在瑞典,提起作家林格伦和她创作的文学形象长袜子皮皮,可以说无人不知。1945年以来,关于皮皮的书多次再版,成为瑞典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儿童书籍。该书的译本畅销60多个国家,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作为瑞...

2021-04-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