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发布时间:2020-10-22 教育孩子笔记 幼师读书心得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育儿心得: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时光如白驹过隙,眨眼间开开已经长成一个小男孩了。看着曾是抱在手上小小的、软软的小毛毛头长成现在这样爱跑爱跳,能说会讲的孩子,我常常会感叹时光的奇妙。孩子的成长,其实也是我们父母成长的过程,我一边摸索,一边学习,期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长大。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受孙xx老师的影响比较多,她对孩子们有满腔的爱,她践行着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我看过她的专著《捕捉儿童敏感期》、《完整的成长》、《爱和自由》等。由于是男孩的关系,在养育的过程中,我们夫妇俩都会比较“粗”一点,放手一点。我总觉得男孩就要有男孩的样子,坚强,不怕苦是必须的。比如从他第一次摔倒开始,我就只是轻描淡写地对他说,没事,爬起来就是了。如果真的摔得很痛,也只是夸他勇敢。我把对孩子的心疼藏在心里,让孩子明白摔倒并不是一件大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因此,现在他要是摔倒了,自己一骨碌就起来了。从他会走路开始带他出去玩,我们就基本不抱他,都让他自己走。现在,他逛虎山公园走走停停能走两个多小时,并且从来不会叫我抱他。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比较注重孩子独立自主品质的培养。我明白,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会在生活中、与人相处中慢慢形成自己的思想、看法。我希望孩子是个遇人遇事能有独立的看法、想法和判断,不人云亦云的人。我常常给他选择的机会,同时能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来培养他的自主品质。比如,周六出去玩,我会问他是去虎山公园还是半山公园?在玩的过程中,遇到岔路口,我都会问他,你是想往左走,还是往右走?又如吃好几样水果,我也会问他,你要吃这个还是吃那个?又如现在上了幼儿园,每周五要带什么玩具去幼儿园分享,都询问他自己的意见。当孩子做了自己的选择,我会尊重他的意愿。我知道,只有给孩子以选择的权利,尊重孩子的自我需求,才能发展孩子的独立思维,才能让孩子遵从内心,成为自己的小主人。一般来说,和他有关的事情或他能大致了解的事情,我也会把他当做大人,和他聊聊,听听他会怎么说,这样的沟通非常有意思。当然,爱孩子,尊重孩子,并不是无限制的纵容孩子。一般来说,我们都会和他商量着来,做事前都会先说好条件,征得他的同意。但如果开开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一般是不会答应的。这样,他就非常明白,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做,必须在遵守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另外,我们比较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幼小的孩子好奇心强是天生的,这是非常宝贵的天性,我不愿意因为这样那样的成人思维中的原因禁锢孩子,泯灭了孩子的天性。开开对于他不熟悉的任何事物都会很好奇,常常问这个为什么,那个怎么样。对于家里的生活用品、小工具、特别是器械类的尤其感兴趣,常常是“给我玩一下,我要看一下”这些话挂在嘴上。比如家里的一只旧灯管也是可以鼓捣上半天的。我常常提醒自己,我要更相信孩子,给他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施展身手”,只要在不影响自身健康和安全、不妨碍别人的前提下,任何活动都能进行。忘了是哪位名人说的,“听过不如看过,看过不如做过。”亲自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式。比如,开开在奶奶家门前玩水,我们会给他寻找工具,让他玩得更尽兴。衣服湿了也没什么,顶多换一套;下雨过后,我会和他一起找蜗牛观察蜗牛;他要“研究”相机的电池、sm卡,一直拿在手上插进拔出,我也默许,只是会教他看看图片怎样正确插回相机。对于他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们都会比较耐心解释,常常也会反问他,以促进他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如果我们也解释不了,我会直接向他“坦白”,会告诉他妈妈上网查查再告诉你。当然,他也常常“捣乱闯祸”,比如他的玩具、家里用品的小零件常会被他弄坏,这绝对是挑战家长的耐心的。另外,我相信,在自然中的孩子是最快乐的。因为我自己就来自农村,对于乡村生活特别有感情。我也相信,农村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特别有意义的体验。在自然中体验到的东西,学到的东西,远比课本上生动得多、深刻得多。因此,我们常常带孩子回农村,孩子也很喜欢。开阔的空间,新鲜的空气,和善的村民,绿色的食品对于孩子的身体心灵是益处多多。在农村生活,就能时时和大自然接触。摘蔬菜水果、喂鸡鸭狗猪、跑田间地头,这些都是开开最爱干的事。这种快乐,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孩子是体验不到的。在外婆家,开开最喜欢和我到田边散步,摸摸沉甸甸的稻谷,摘朵雪白的棉花,尝尝桔子的味道,多有意思啊!心理学中有句这样的话,“人一辈子唯一能做的事是认识自己”。说得真好!我想不仅仅是认识自己,还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做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行事,这何尝容易。很多时候,我们在乎别人的眼光,在乎别人的感受,唯独丢失了自己。面对这么一个幼小的生命,我们更应该用爱和自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快乐的人。这是每一个内心独立的父母应该做的。爱孩子,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爱孩子就让他做自己
育儿:爱孩子就让他做自己**是个很可爱的男孩子,虽然已经四年级了,但还是很幼稚(妈妈的描述),总爱做一些很孩子气、怪怪的表情和动作。他们来向我咨询是因为**妈妈觉得孩子在很多地方都比不上其他的孩子,学习也不太好,很是着急。
在**妈妈描述中,**比其他的孩子要好动(她妈妈曾带他去医院看过,证实是有轻微的多动症),特别是做作业,不盯着就总是乱做或动来动去;比其他的孩子要幼稚,快十岁了,每天还是做着超人的动作,怪怪的表情,玩一玩就喜欢躺在地上;比其他的孩子不那么听话,总是跟他说了很多遍,他就是不听;比其他的孩子学习要差很多,不认真听课(根据老师的反映),爱做小动作,不太学习,成绩较差(离妈妈定的目标成绩有点距离)。
我想很多妈妈都会跟**妈妈一样,不自觉地就会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去做一个比较,总是会看到某些个孩子身上的一些优点,如学习很积极、主动,学习成绩很好,很听父母的话,对人非常有礼貌,弹钢琴、画画、跳舞很棒等等。可是,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时,发现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自己的孩子就是比其他的孩子差。于是,他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那样“完美”的孩子,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总之,不能让孩子在其他孩子面前比下去。这时,孩子就成了父母之间互相“攀比”的筹码了。
**妈妈一股脑把孩子的所有缺点都倒出来,孩子一边听,一边玩自己的超人,有时也会插一下嘴,表示一些不满。当妈妈说完后,孩子急不可耐地说:“别总拿我跟别人比嘛,我可没那么差的,我也有很多好的啊,我也想学习好的。”
孩子不是父母的付属品,更不是父母的工具,他们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有个性的人,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过程,有自己的优势,他们希望的是父母能够去发现自己的优点,能按照具有个人特色的性格,走自己的路,成为一个像自己的人,而不是别人的影子。
**在咨询中,说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这也让**妈妈感到很惊讶,因为她从来都没有真正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总认为自己给予孩子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是为孩子好的,却不知这样的给予,只是一种强加式的,盲目的爱,只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别的孩子的翻版,但是孩子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别人,因为孩子是独特的个体,他就他自己。
爱孩子,就别把他跟其他孩子做比较,多去了解孩子吧,让他只做你自己的孩子,让他成为你自己的孩子,你要感到庆幸,因为你的孩子是你的,而不是像别人的人。
育儿心得: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
育儿心得: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
作为老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榜样,因为为人师表,要起表率作用。那作为家长呢,是不是可以把一切责任都交给老师,自己就可以不管不顾了呢。我觉得家长对孩子的作用更大于老师,因为孩子更多的时间还是和家长在相处,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于他们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孩子的过过程中,老师需要反思自己的言行,家长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如何去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家长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因此,做家长的给孩子做榜样的关键是自己要先弄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并努力把好的东西作为榜样教学给孩子。
很多家长都会和老师来抱怨说:“我们家的孩子怎么这个样子,做什么事都不如别的孩子。”他们会把孩子不好的言行或习惯怪罪在孩子身上,有的甚至要怪罪到老师、学校身上。熟不知孩子的一言一行、行为习惯都是家长们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挑食的家长所培养出来的孩子肯定也是挑食的,行为习惯好的孩子在家家长肯定也是注重这一方面的。
一、正确引导孩子
孩子的很多行为都决定于家长如何去对待孩子。我们班就有一个小朋友很内向,喜欢粘着大人,一次自己不小心摔伤了,作为老师我们也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可回到家里家长又重复反复的去问“谁把你弄伤了”。孩子就说被别的小朋友打的。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已经觉得只要说被别人打得,爸爸妈妈也就不会怪自己了。第二天家长就冲过来问我们怎么回事,还说自己的孩子不会撒谎。其实其中已经存在了很多问题,这也是很多事情中的一件事。这个孩子每次遇到碰伤的事情回去家长都会问孩子怎么回事,会问是不是被小朋友打的。其实家长在处理问题上的方法不是很恰当,而且孩子的家长即使知道孩子在撒谎他也没有明确的指出说这是不对的,那在撒谎这个问题上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家长一直没有要求孩子去改正,那当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回选择撒谎的方法去逃避责任。那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做的就是去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问题,知道在自己哪里做的不好,以后要怎么做,而不是一味的去追究谁的责任。
二、注重自己的言行
一位教育界人士曾经说过:“所有孩子其实就是一面镜子,他反射出的问题其实就是父母的问题。”所以作为家长就应该重视自己的言行,我们班有些小朋友会时不时的冒出一两句脏话,我就问是谁教你的啊,孩子就会说我听爷爷讲的。其实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且他也不懂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那家长自己的言行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理解孩子、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很多家长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对待孩子所发生的问题,往往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其实孩子的世界没有大人的世界那么复杂,很简单,我们要试图去理解孩子,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用他们能理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的去认识这个世界。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他们对孩子的作用远远大于幼儿园与老师给孩子带来了东西。作为家长不仅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更多是要关注自己的孩子,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育儿心得:不防让孩子自己尝试
育儿心得:不防让孩子自己尝试
时间过得真是快,转眼间俊仔都快满五周岁了,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也将走过三分之二,作为孩子启蒙老师的我们——“家长”,并没有要求孩子长大了一定要成为一个多么有成就、多么了不起的的人物,只愿他能够像著名亲子教育专家陆惠萍老师所说的那样:成为一个懂得聆听身边人的需要,学习到能从挫折中复原自已,能快乐地与人共事,能用自己的意志力达成理想,并时刻有着一颗同理心的人。要做到这样,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一门需要我们家长长期学习的课程。回想陪俊仔成长的这几年,我们也总结了一些教导孩子的方法来与大家分享:
一、为了复印件,做好原件。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要求孩子做好这个做好那个,但家长自己却很难做到。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少同龄玩伴,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就更为显得孤单影只,因此孩子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上面,俊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深知看电视和玩游戏对孩子的危害,每当他要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行使我们自认为的“父母特权”命令他“不可以”,俊仔有时候会吵闹着不妥协,有时候看似遵从,嘴里却说:“你们自己都看,不让我看。”俊仔的话让我们开始反省,俊仔之所以这样的确跟我们自身的做法有很大关系。我们每天下班回到家忙完手头上的事情,不是玩手机做个低头族、就是看电脑上淘宝,古人云:上行下效,看来的确如此。既然俊仔会受我们不良的习惯影响,我们也希望能养成一些好习惯来影响他,作为父母,只有以身作则了。我们开始规定看电视的时间和玩游戏的时间,并且分大人时间和儿童时间,只要规定的时间一到,不管电视或游戏是多么精彩,我们都会停止。一开始,规定的时间到了,俊仔会找各种理由想继续下去,都被我们阻止了,现在,只要时间一到他自己会主动把电视或电脑关掉寻找其他乐趣。
生活中有类似这样的案例很多很多,我们的体会是要从自身做起,营造出一种气氛,父母的言传身教真的至关重要,有句话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为了复印件,我们力争做好原件。
二、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包办。
很多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还不会做,也做不好。孩子涮牙,我们帮挤好牙膏;孩子上学,我们帮换好鞋;孩子吃饭,我们把菜夹到碗里……可怜的我们真是操碎了心,真可谓是事无巨细,殊不知,我们在犯着一个多么大的错误。前些日子,眼看要到晚上睡觉的时间,我们开始有意无意地提醒俊仔要去洗头洗澡了,他可能在专注着一些东西,没有理睬我们。几分钟后,我们又开始提醒,并告知再不去洗漱,我们就都去睡觉了,他只能自己独自完成洗漱,俊仔还是不理睬我们,或许他没有听到,又或许他以为我们只是开玩笑,我们商量之后,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如果他还是无动于衷,我们就真的睡觉去了。(在这得说明一下,平时都是爸爸妈妈协助他洗漱,爷爷奶奶参与得比较少)当我们第三次提醒他的时候,他依然没有动静,我们没有再多说一句话,上楼—关门—熄灯——睡觉了。此时,俊仔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哭着跑上楼,不断地敲门不断地哀求,我们坚持着没有开门,让他洗漱完再说。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知道爸爸妈妈这次的态度很坚决,只好边哭边下楼求助奶奶,没过多久,洗漱完毕的他再次来敲我们的房门,这次是他诚肯地道歉,为了不让他有被父母放弃的感觉,我们把门打开了,并且拥抱了他,告诉他,爸爸妈妈还是很爱他,希望他以后要懂礼貌,不能对他人不理不睬,也希望他做事情要用时间观念。第二天起床后,我叫他赶紧下楼洗漱,他没有再拖拉,一说到出门,也会用最短的时间自己把鞋换好。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其实我们的孩子已经在慢慢地长大,为了他们将来能够更早地独立,有时候我们有必要下一点“狠心”。
三、不防让孩子自己尝试。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总是担心他磕着碰着,摔着撞着。磕磕碰碰,跌跌撞撞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只要保证孩子在一定的安全范围内,我们不防放手让他多做一些尝试。俊仔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对什么都好奇,看到什么东西都想摸一下,拍一下,那时候,高压锅放得很低,他伸手就能碰到,锅不热的时候,我们不担心,锅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就把他看得紧紧地,从来不让他靠近。他对那口锅一直很好奇,有一次,锅还有些余热,他又开始朝锅的方向走去,我们没有拦他,他表现得异常兴奋,双手放在锅盖上面,几秒钟后,手快速地缩了回来,并且哭了。我们吹了吹他的小手,没有过多地哄他安慰他,直到现在,俊仔也没再碰过高压锅。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必修课,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才能把这门课程修好!加油吧!
育儿心得:怎样让孩子自信成长
育儿心得:怎样让孩子自信成长
曹操说:“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的自信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自信成就了一代诗仙;陈胜说:“雁雀安知鸿鹄之志?”他的自信成就了名垂青史的陈胜吴广起义;毛泽东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对革命前景的自信成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成就了亿万人民的解放……我认为孩子的自信从小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注意:
一、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
孩子与老师、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应检查一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孩子感到老师、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要言传身教
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老师、家长是孩子的效仿榜样,因此,在孩子面前更应有自信心,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因素。
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作为老师、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做不好,就会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成人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