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孩子的胆小
发布时间:2020-10-21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幼儿在涂鸦墙的活动方案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4岁的儿子很困惑,他胆小、做事没有毅力,有很多我不能容忍的缺点。一次,幼儿园邀请父母去参加开园活动,小朋友都在那里大大方方表演,就他一个人缩在角落里不吭声,老师拉他也不上去;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只有他总是牵着我的衣角;搭积木搭到一半时倒了就不耐烦,怎么哄他都不肯再玩下去……凡此种种,令我沮丧不已,可我知道,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他。在研究了儿子的性格特质,广泛征询了各方高人的意见之后,我为儿子设计了一个既另类又简单的计划—教他“玩”。当然这玩不是瞎玩
,选的全是有针对性的项目,第一个就是颇需点勇气的小滑板车。一开始,儿子总是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放,我稍一松手他就哇哇大叫。我坚持着鼓励他:兵兵,你滑得不错,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的。一次又一次地,儿子在我的期待中,手慢慢松开了,开始在我的保护下歪歪斜斜地慢慢滑。一小步、两小步,一大步、两大步,儿子终于找到了一点感觉,他开始兴奋起来,对我叫着:“妈妈,我不要你扶了,你看我自己会了。”当然,也有摔倒的时候,但在成功的巨大诱惑下,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了。一周以后,儿子已经能自如地操纵小滑板车,在同龄的孩子中还算超前了一步。这时,我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二个项目:教儿子跳绳。
我先自己变着花样跳给儿子看。儿子觉得有趣,迫不及待地抢过绳子来玩。可真把绳子拿在手里自己跳时,感觉就不那么对劲了—不是手不动,就是脚不动,很难手脚并举。于是我让他不动绳子,先做动作,找找感觉。孩子是没多少耐心的,当他发觉一项活动不是那么简单后就很容易放弃。为了让他坚持下去,我找来几个大一点的小朋友,一人牵一头绳子,换一种方法让儿子跳。儿子在绳子中间钻来钻去,乐得哈哈大笑,脚会动了,手就容易了,两周后,儿子跳绳的技术已有小成。接连攻克了两个“堡垒”之后,我明显感觉到儿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对运动的兴趣加大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延长了。而且,因为儿子技艺傍身,总能吸引到一些小朋友跟他玩,慢慢地他懂得了怎么跟别人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活跃。成果还需要巩固,我又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三个项目:教孩子骑两轮自行车。这个项目训练的难度比小滑板车要大些,一开始儿子的小手根本把不住龙头,扭来扭去,连人带车摔了好几次。不过有了前两次的训练经验,他的情绪不那么急躁了。我一边扶着他骑,一边给他指导几个关键点:掌握龙头、身体平衡、放松。找到感觉后,儿子扭扭歪歪地上路了,竟然骑出了5米远。这一来,他的信心大增,10天左右的时间,就已经能骑着小两轮车骄傲地跟在我身后去买菜了。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的另类计划大获成功。现在儿子还学会了游泳,并开始学溜冰了。虽然还在起步,可是我相信他一定能学会,因为他已经把挑战当作了一种乐趣,这样的孩子
我还担心他胆小没有毅力吗?他已经切身体验到做一件事只要有勇气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好。我想,这对他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训练,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训练,比教他认几个字背几句诗强多了。不信吗,你自己试试看吧。贴心提示: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各个击破,让孩子逐渐增强信心。2、切忌操之过急,孩子玩会一样东西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学会耐心等待。3、父母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放得开,不能保护过度,如果孩子后面老是跟着一个大惊小怪、咋咋呼呼的尾巴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胆小”不等于不勇敢
过去一段时间内,我为儿子的“胆小”而纠结。我认为,男孩子就应该勇敢无惧。然而,在他刚会爬时,我就敏感地意识到,他太谨慎了!刚爬到床边,立马紧急“刹车”。在学站立和下蹲坐下时,只见他一手抓牢小床栏杆,一手试探屁股离床面的距离,然后确保安全时再用手撑住床面坐下。我能说,在他学站期间,他从来没摔倒过自己吗??
社会交际上,儿子同样显示出他的“胆小”。他从不与人抢玩具,甚至还没等别人抢,就“拱手相让”。?
我开始担心“胆小”的儿子将来会受欺负,甚至担心他长大后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因为,他是那么惧怕危险和冲突。
后来,听了某个儿童心理学专家的讲座,接触到投射和接纳的理念,才看清了问题所在。
一方面,我如此在意儿子的“胆小”,源于我自己的投射。我天性担小,而我又极为排斥和否定这点。所以,我才强烈希望儿子勇敢。
另一方面,儿子天性使然。宝爸和我都是极为温和谨慎的人,儿子自然遗传了这点。
再者,我的小心谨慎进一步感染了他。比如,我担心他在马路上乱跑,于是经常提醒他注意看车。后来,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走砖铺的人行道,远离柏油路。每一次过马路,一定要抱着。
那次讲座后,我试着接纳并正确看待“胆小”这个特质。“胆小”不是缺点,无所谓优劣。再说,胆小源于恐惧,而恐惧是人的本能。只不过,胆小的孩子更敏感细腻,看到了更多的危险,也就有了更多的恐惧。
再回想“胆小”带给我的好处,它让我处事安稳踏实,赢得朋友信任。在乡村孩子野蛮生长、打架斗殴时,它让我选择安安稳稳读书,也让我一路规规矩矩从小县城走到了首都的著名学府。?
正确看待“胆小”这一特质后,我自然接纳了儿子的“胆小”,其实,我现在更愿意用“谨慎”一词形容。因为,“胆小”一词多被国人赋予贬义。
当我不再纠结和焦虑“胆小”这事时,不再强迫儿子去接受超负荷的“恐惧”时,他便按着自己的节奏去克服恐惧,勇敢去探索。
其实,谨慎的孩子未必不勇敢。儿子比很多同龄人都敢于尝试,也喜欢挑战自己。只不过,这个挑战不是鲁莽的,而是非常有谱。
他在一岁多时就喜欢玩公园的“太空漫步”健身器械(不鼓励太小的孩子玩哈),以及那种很高的滑梯。他两岁时就尝试玩儿童绳索桥,只不过第一次会格外小心,接下来他会一遍遍练习,直到非常熟练。?
不到三岁的他,跟着一群四五岁的哥哥踢球玩。不过,不和人直接抢球,偶尔“捡漏”,抱起球就跑,看到哥哥们追,赶紧把球扔出去,以免被撞倒。谨慎又勇敢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次他骑着踏板车出去,奶奶追不上。但是,骑一段他都停一下来等奶奶,尤其是到了过马路的时候,一定会等着奶奶牵着他的小车才过。
现在,仍有人时不时会说,你家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真强,或者直接坦言,你家孩子真胆小。但我已经不再纠结,“胆小”怎么了,胆小的孩子行事谨慎,他会为自己规避掉很多风险!总比鲁莽要强。而且,他的谨慎又也妨碍他去探索。
每个孩子都具有爱探索和好奇的天性,当父母应看到他的恐惧并接纳他的胆怯,他就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克服恐惧,勇敢地去探索。相反,强迫他勇敢,只会打乱他的节奏,让他愈加恐惧,并失去探索的勇气。
育儿:改变孩子胆小的小方法
育儿:改变孩子胆小的小方法xx的胆子一直很小,每次听见电话的声音,或者听见敲门声就赶紧躲到房间里面去了,还有看见苍蝇啊,蜜蜂等小动物也是非常的害怕。有时候看见厕所里有只蚊子什么的在就连上厕所都不敢,为此我很烦恼,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帮她把胆子练得更大一点
上班后,很多同事说她们家养了什么乌龟啊,金鱼什么之类的小动物。我就想,要是我也在家养些小动物的话是不是就会好一些呢????
因为房子比较小,养小狗什么的是不可能的,金鱼太难养,乌龟太臭,养什么都不容易,反正我也不太喜欢在家里样宠物,我得想想办法.
最近菜市场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那天我跑去买鱼,看到鱼挡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鱼虾,突然给了我一个灵感,不能买大的还不能养小的吗?家里经常买一些虾来吃,我为何不先不吃,用来给她玩呢?接触多了她自然就不怕了。
于是,我买了十几块钱的虾,用个袋子把装满了水,把它提回了家里来。我把它放到盆子里,让xx在一边看着,其实她很喜欢这个小动物,很想去摸摸,可是却不敢,因为她害怕虾会把她的手给咬了。
为了鼓励她,我先示范了一下,我把虾放到了手里玩,xx见我放在手里也没事,于是她也试着去摸了摸虾须,见到没有什么反应就把虾提了起来,多让她玩了几次,就把虾放到她的手心里,刚开始的时候,虾动了一下,结果xx吓得赶紧扔掉了。我在反复的鼓励她,然后再给她示范,慢慢地她开始不怕了,能把虾放到手里了。但虾如果用力跳的话她还是会吓得把手缩回去。
过了几天,我又去超市买了点泥鳅,因为每次买了泥鳅都不会当时吃,所以都养到第二天才吃。这正好可以给xx玩。这次xx的表现真是非常的出色,她根本就不害怕了,直接把手放了进去,从水里捞了出来,泥鳅在她的手心里拱来拱去她也不害怕。玩的别提有多开心了。
有了这样的两次经验,我觉得孩子还是应该多接触一些动植物,以及让她多融入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多了,自然就不会那么的害怕了。
对胆小的孩子不可小视
在孩子当中,多数活泼好动,能言敢为。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他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等。有些孩子每当父母不在身边时就往往会感到害怕,有的孩子怕黑,有的孩子怕“鬼怪”等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胆小。孩子为什么会胆小呢?
造成孩子胆小怯懦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比如,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准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如孩子摸摸茶杯,大人就嚷:“别动,看,摔了!”;孩子摸摸扫帚,大人就说:“扎着你,多脏,快放下”等等,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从而胆小;或者父母过分严厉,孩子整日战战兢兢。
根据东子多年从事心理咨询的感受,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可以追溯到他的儿童时代。如果孩子的心理在儿时得不到解决,这会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发展,缺乏独立性,甚至会导致某些心理障碍及性格病态的发生。孩子的不合群、不爱与他人交往的个性,也将会妨碍他今后事业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也会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难。
因此,家长要及时消除孩子的恐惧感,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敢的心理品质。
首先要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交往。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表示的对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乐,孩子也会注意与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中来,让他做小主人。平时注意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
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参与群体活动。根据孩子的性情,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抛头露面”,多与其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要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提高交往的勇气。
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孩子敞开胸怀,开拓眼界,还要教给孩子适当的技能,如唱歌、绘画、手工等,使孩子坚信自己并不笨,从而增加自信心,敢于参加小伙伴的活动。
其次,要了解孩子真正害怕的事,对症下药。有些孩子往往言行不一地掩盖他们真正所害怕的事情,如一些孩子每当父母要外出时总是哭闹不止,不让父母出去,而实际上他是怕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因此,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了解他真正害怕的事情,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要按照孩子的方式消除他们的惧怕心理。孩子们从小就从童话故事里知道了鬼怪的故事,因而惧怕鬼怪,这时给他们讲唯物论是无用的,有效的办法是对孩子说他是勇敢的孩子,当他在屋里时鬼怪是不敢跑进来的,或者说鬼怪怕好孩子等。这样,孩子便很容易接受你的话,并消除惧怕心理。
另外,还要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克服其依赖性,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有办法应付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要对孩子过分呵护,要相信他们自己能够做很多我们认为他们难以做到的事情。
端正家长的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平时,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他们自己想法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
总之,要培养出胆大勇敢的孩子,父母们就要从自身做起,并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正渐渐成为一个勇敢的孩子!
改变孩子做事不专心的方法
很多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烦恼:明明自己家孩子聪明机灵,也很乐于帮别人的忙,大家都很喜欢,可就是这样一个招人喜爱的孩子,却总是做事不细心,丢三落四,办事情马马虎虎,上次去学校忘记带作业本,这次回家又忘记带油画棒,没有办法完成老师的作业。
然而,爸爸妈妈们也要明白一个道理,不认真、马虎、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由于后天原因造成。爱丢三落四的孩子,他们的依赖性都很强,独立性差。面对着这样总是丢三落四的孩子,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他们呢?
首先,第一,做个“懒爸爸、懒妈妈”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很多事情不用开口,父母就已经帮他做好了。长期下去,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很强。所以,家长要学会“偷懒”,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放弃依赖性。如收拾书包,家长要尽可能地把这些小事交给孩子来做,让他们从小事中培养独立的习惯。
第二,孩子的事情要有规律
就是让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循环往复。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毛毛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早上起来毛毛要先刷牙,接着快速地喝下一杯温水,再去洗脸、吃早餐等。这样有规律的生活能有效地纠正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
第三,让孩子学会珍惜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丢掉一支笔,一个本,一把伞不算什么,因为他们知道丢了也无所谓,父母很快就会补上,会有新的,从而养成他们丢三落四的习惯。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懂得珍惜。
第四,做个小“提示板”
像备忘录一样,家长可以做一个“提示本”或者“提示板”,让孩子写好他应该带的东西,放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快速的检查自己所要带的物品。
第五,偶尔让孩子尝尝“苦头”
虽然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改掉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可是一旦丢了东西之后,又很快地安慰孩子,并且买新的代替。其实,在一些特定的时候,让孩子尝尝“苦头”是有必要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后果承担法。比如孩子老是忘带作业回家,一而再再而三,那就让他尝尝不能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的苦头。
最后,第六,做个好榜样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家里也很少收拾,或者说自己很少收拾,导致家里乱糟糟的。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的孩子也多半是随手乱放、随地乱扔东西的人。只有家长做好榜样,将家庭环境打理得井井有条,才有利于孩子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家庭教育一定要讲究方法,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正确的引导孩子,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坏习惯,只要我们努力,也会逐渐被改正的。
家长须知
孩子“马虎”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是学习、生活中最不值得一提的小问题,是他们走向精细必不可少的提示。山路本身不是顶峰,想要到达顶峰,山路上的跋涉一步都不能省略。一个孩子,只要心理正常,都有自我完善的能力。
经常批评孩子马虎,是一种贴标签行为,会给孩子一种负面强化,让他觉得自己就是个“粗心大意”的人,这种自我心理暗示十分强大,会影响到他的行为表达,真的变得越来越粗糙,这又会招致家长越来越多的批评。
因此,对待孩子的丢三落四、不认真、马虎、粗心,父母不应该采取一味批评、惩罚的方式。事实上,这些现象完全可以通过科学、针对性的训练来解决,当孩子逐渐改掉粗心时,她会更有自信,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