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浅谈家有儿女如何养

发布时间:2020-10-16

浅谈幼儿园游戏。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育儿观念:浅谈家有儿女如何养”,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育儿观念:浅谈家有儿女如何养

接到xx幼儿园通知要求家长朋友们谈谈自己的育儿经验,不禁让我挠了挠头,毕竟教育的话题太广泛了,也是让历代人们纠结的问题,所以我也只能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拙见,不妥之处还望各位家长朋友及老师们批评指正。

我家儿子叫戴阳阳,今年四岁了,就读于西园幼儿园小二班,自我感觉还是比较聪明的(嘿嘿,有点老戴卖瓜自卖自夸的意思了!),有些问题只要对他讲一讲,他就能像小大人一样似的明白了,同时他也像大多数独生子女一样,个性比较强,比较倔,下面我准备从六个方面来说说自己的育儿感受。

一、激励式教育同惩罚式教育相结合。

我们大多数家长可能都是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成长起来的,现在为人父母后,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快乐的成长,而选择采取了激励式教育,我本人也比较认同这个观点。但激励子女不等于毫无原则和溺爱子女,激励式教育也应同惩罚式教育相结合。

我理解的激励,是对子女的积极行为予以肯定、对子女的弱项和短板予以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举例说明:例一、阳阳曾经对自己的零食看的比较重,别人要是吃他的零食,他反应比较强烈。后来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后,经常有意识的让他把零食拿给爸爸、妈妈吃,他给我们吃后(一定要吃掉,否则时间长了以后他会知道你是故意逗他的,失去了意义),我会微笑着摸摸他的头夸他“阳阳给我的零食真好吃!阳阳真是好孩子!真乖!”这时候他会高兴的又蹦又跳。再慢慢的把对象扩展到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亲戚朋友、小朋友及陌生人,现在的阳阳经常会主动把零食拿出来同大家分享。例二、阳阳早上起床是个很让人头痛的问题,以前他经常赖床,屡屡最后是被我们硬性地拽起来哭哭啼啼的去上幼儿园,这样子搞得他可能一天心情都很糟糕。后来,我们改变了方法,以穿衣比赛的方式让他起床,清晨闹铃一响,我就会对他说:“阳阳,我们要起床了,让妈妈当裁判,看看谁能以超级无敌快的速度穿好衣服!”好嘞!他会一骨碌爬起来,穿衣起床,边穿衣服边对他妈妈大喊:“妈妈,妈妈我穿不好毛衣,快帮忙啊!爸爸马上就赶上我了!”当然,我也刻意的放慢了穿衣速度,有时又装作要赶上他的样子,一家人就在这样快乐的氛围下起床了,获胜的他会得意地向我做个鬼脸,我则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对他说:“明天再来比一比!”

所谓惩罚,就是给子女划出“红线”,树立规矩,越过“红线”必然就要付出代价,接受惩罚,毕竟小孩子的身心还很幼小,对事物好坏和外部风险缺乏足够正确的判断性,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朋友来为他们来塑造,当然惩罚的方式也有多种多样,可以适当体罚、或不给他看动画片等等,在惩罚之前,也要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即“军事缓冲区”,若他及时改正则免于惩罚,否则,必须惩罚。举例说明:一天晚上,睡觉前,我喊阳阳过来刷牙洗脸,可是他还在地板上玩玩具,我又对他说”宝宝,已经很晚了,要睡觉了,你不刷牙,小细菌和小虫子会把你的牙齿都咬坏的,以后你就不能吃好吃的了!快过来刷牙!(虽然略显啰嗦,但一定要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嘛!阐述刷牙的必要性!),可他依然头也不抬说了一句:“等一会儿!我还要玩一会儿!”“不行了,你已经玩很长时间了!现在我很生气了!我数三个数,请你马上到我跟前来!否则,我就要打你的屁股了!一、二、三(表明自己的态度,并给他最后一次机会,即“军事缓冲区”)”当我数到三时,他依然没过来,于是我在他的屁股上打了几巴掌,他看似委屈的哭了,我对他说“我打你之前已经给你讲过道理了,并且又给你三个数的时间,可是你不理睬,是你逼我出手的!”这里我要补充以下,我不是提倡家长一定要使用暴力,也可以使用没收他的玩具方式等来代替,但一定要有所体现,其实,他也在试探你的态度,如果你没有遵循自己的原则的话,他下次会更加有恃无恐,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几次后,我基本上还没开始数数时他就立马改正了。

二、父母是子女的终身老师。

在子女面前,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你的做法是直接影响到子女对事物的看法,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没理由要求子女必须做到。记得一次阳阳在看电视,我让他把电视机关上,休息一下眼睛,他有点不情愿的关上了电视,可当他一回头看到我正在用手机上网时,便对我说:“爸爸,你不是让我关电视保护眼睛么?为什么你还在玩手机,嗯?”此时我想了一下赶紧把手机收了起来对他说:“宝宝批评的对,爸爸错了!爸爸向你学习,保护眼睛。以后你也多监督爸爸!”我曾经听过余世维博士的讲课,对他讲的一个案例影响很深刻,他说他曾经在新加坡一个超市购物时,发现一个小男孩不小心把一个小汤勺弄到地上摔碎了,余世维便留心看他如何处理此事,只见小男孩跑到收银台喊来收银员并把钱赔偿给了超市后才继续购物,而在国内超市他也看到过类似的事情,那是一个爷爷带着孙子在超市里,孩子拿起一个苹果咬了一口,可爷爷却匆匆的拉着孙子走开了。可想而知,后面的孩子若独自面对同样的事情能像前者一样处理么?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子不教父之过还是有道理的!

三、动画片是儿童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

以前我对动画片没有过多的关注,直到一次阳阳在同我做游戏时说道:“我同你拼了!我要杀死你!”我当时一惊,忙问他是从哪里学的,他在我的追问下告诉我是在“迪加奥特曼”动画片里学的!从此我再也没让他再看那部动画片了,并刻意地让他看一些好的动画片。家长一定要帮孩子选择好动画片,尤其现在电视台里的动画片可以用泛滥成灾来形容,甚至24小时都有放映,我们千万别以为孩子在那里安静地看动画片没打扰我们就没事了,一定要帮孩子把把关,一部好的动画片可以让孩子获益匪浅,我推荐2部动画片可以让孩子们看看,一部“巧虎”、一部是“爱探险的朵拉”,这些动画片都可以让孩子们在看动画片时学到很多知识,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似的教育。阳阳在这些动画片里学会了不少好习惯、也学会了不少汉字、数字、甚至英语。当然了,看动画片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好每天一集,毕竟保护视力也是很重要的。

四、进行亲子阅读或游戏。

我们这代人经常会感到压力很大,忙工作、忙事业、忙生意,经常忽略了同子女的沟通和交流,其实这是很可怕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孩子们离你的距离越来越远,突然有一天你会感到孩子长大了,你再想抱抱他却已经抱不动了。所以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哪怕只有半小时,陪陪孩子做做游戏、聊聊天、读读故事,孩子和你都会感受到幸福!记得在西园幼儿园参加家长日活动时,看到了刘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阅读时我很受启发,回来后我也经常在睡前拿本儿童书让阳阳边看图边发挥想象,让他自己讲里面的故事,偶尔我会提醒他一下,最后我再认真的把那本书给他念一遍,边念边用手指指着书里的汉字,他看着看着就认识书里的一些汉字了!同时也增进了我们的感情,只是我也是由于工作原因陪他的时间并不多,这方面今后我还要努力!家长们可以把一些知识融在游戏和阅读中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可以选择“兴趣班”但不要参加“培训班”。“不要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这句口号已经喊了不少年了,我们很多家长朋友也确实在这么做!实际上这句话本身就不对!很多事情是不可以强求的,比如说富二代、富三代、官二代、官三代,这些是我们多数老百姓无法比的,按照上面的逻辑也就是说我们的子女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已输在了起跑线上!那又何必耿耿于怀呢?有些家长朋友热衷于给孩子们报各种“培训班”!硬性的让孩子学习各自技能!甚至不惜用鞭子来威胁!这种理论我可以给他总结为“强逼等于自愿”(这是我中学数学老师经常说的)!我觉得不可行,其实我们家长朋友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们常常埋怨“省吃俭用下来的钱,都给了孩子学班了!可他们还不领情,还跟我闹,我这不都是为了孩子的就业和未来么?我错了么?”我想说“对!你错了!孩子的品格和身心塑造才是第一位的!四、五岁的孩子是最天真烂漫的,别让快乐的童年成为他们遥不可及的梦想!至于就业问题嘛,从2013年起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已经显现,劳动力已出现逐年下降趋势,我们可以大胆的设想一下,到我们子女就业时,不是企业招他们,而是他们挑企业了!所以家长朋友们,让孩子们快乐的玩玩吧!当然我不反对参加“兴趣班”,所谓“兴趣班”就是孩子感兴趣并觉得是一种快乐的班,阳阳也参加了一个“讲故事班”,因为他喜欢听故事,有一次我把他带到卢老师的“讲故事班”试听了一堂课,结果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因为卢老师讲课诙谐幽默,同孩子们打成一片,整个上课过程都在快乐中进行,丝毫感受不到那种传统教学的压力,下课后阳阳非缠着我给他报名,这一切都在他自愿的前提下,一个学期后我故意逗他“卢老师的班我们不学了呗!每个星期天都要去,不如我们在家睡懒觉呗!”他一听急了:“不行!不行!我就要去讲故事!我就要上!”于是,我装作很不情愿的样子又给他报了一学期。如果有一天,他要是不感兴趣了,我也不会勉强他的。

六、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有条件的话出去旅旅游,再或者周末带着孩子逛逛公园、爬爬山,这些都会增加孩子的阅历丰富他们的知识。阳阳的爷爷经常带他去野生动物园玩,时间长了,他对里面的动物了如指掌,有些我都叫不上来的动物竟然他能说出来!还有,去年我带他去了一趟北京,逛了逛故宫、颐和园等,以后电视中放一些宫廷剧他竟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下半年我带他去了一趟南京(趁着他不要门票多出去溜达溜达!),游玩之余我还带他参观了一下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他认真地看着、认真地听着!回来后,他有时看到抗日影片,他也会义愤填膺地说“日本鬼子是坏蛋!中国要打败他!”这些知识远比书本上更丰富、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综上所述,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育儿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现,也希望各位家长朋友和老师们给予我意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育儿观念: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等独立能力,以便将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生活必备的心理品质;又称不依赖性,通常是指善于自我决策,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行为所反映的个性品质,人的独立性应该从小培养。培养孩子独立性是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独立做属于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为将来多学一些本领,为将来多受一些磨练。

独立性对成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成功的人多是一些独立性较强的人,他们善于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不少家长,包括我们的老师,都喜欢那些听话的孩子,事事包办,不放手也不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长此以往,使得这些孩子的依耐性强,独立性差,且经不住挫折和打击,意志力也相对薄弱,情感脆弱,创造力也被无情的扼杀了。因此,家长要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在活动中自由飞翔。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家长要学会“放手”。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让孩子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随着孩子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发展以及能力的增强,开始出现独立意识的萌芽,这时候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尝试和参与成人的活动,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如何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的事情,让他们在日常小事中体会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自信心,这样在以后遇到更大的挑战的时候不至于不知所措。

我在孩子2、3岁的时候,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去购物,并会在购物的过程中通过“小心”、“看看”、“你跟叔叔、阿姨说”“问问”等提示语,无意中告诉孩子在整个购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直到孩子3岁,我开始让孩子独自在小区的范围内购物,第一次我偷偷地跟着孩子,发现她在下楼梯时小心翼翼,过马路时“左顾右盼”,买东西时,大胆勇敢地跟售货员提出自己的需求,能顺利地完成购物。孩子回来以后,为自己的第一次独立完成的购物任务而欣喜若狂。此后,她便能独立地在小区里购物,成为我们的“好帮手”。

2、尊重孩子,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有主见”。

让孩子提出对自己可以理解的事情的主意和意见。

家长应该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与父母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尊重和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不少家长经常说的话就是“你还是个小孩,你懂什么”?这样的家长很少与孩子交流,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物质需要就行了,什么都替孩子决定,很少问孩子愿意做什么,不去征求孩子对事情的看法和意见,这样父母就无法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无法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也无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家长应该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与父母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来尊重和了解自己的孩子。特别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家长更应该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

忆起孩子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情绪起伏很大,我们的工作也很忙,但是我们每天都会利用放学时接孩子的时间,洗澡、睡觉前的时间,还有上学前的时间,跟孩子进行交流,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扮演另一个孩子的角色,以孩子的口吻与之进行交流,慢慢地,通过交流的过程,我们了解到孩子存在困惑,帮助她及时解决,使她很快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现在,孩子会主动跟我们分享园中的一切事情,高兴的,伤心的,困惑的,都会与我们分享,与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3、学做“懒父母”。

每一个人出生之后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父母不要在孩子一遇到困难时就迫不及待地去帮助,比如,孩子摔倒了,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孩子吃饭把饭撒在桌子上,马上就批评孩子,然后连忙给孩子喂饭,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能、感到自卑,从而失去探索世界、尝试新任务的勇气。

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我发现她会许多事物都感兴趣,画画、剪纸、读书、写字……对于她所热爱的活动,我们从来都是“袖手旁观”,开始,她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作品出来也是“一塌糊涂”,我们也从来没有责怪她,知识对她的“杰作”给予肯定。每当她请我们帮忙时,我们总是鼓励她,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现在,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初见成效了,画画得有条有理,剪刀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读书、写字也是进步神速。就是这样,我们都“变懒”了,现在大部分事情,孩子都能独立解决。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学习“滚轴溜冰”。起初,由于我们都不会,牵着孩子,没有两分钟,我们就累了,毫不犹豫地,我们率先放弃,心想着让孩子大点再学吧!没想到,过了一个月,孩子突然自己把鞋子翻出来,自己穿上全副武装,扶着家里的桌椅、沙发、柜子等,一步一步地踏着走,摔倒了,她也不哭,我们就在一旁只管做自己的工作,但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整个过程中摔倒了,站起来,又摔倒了,又站起来……过了2天,竟然让她学会了踏步走。接着,她觉得自己已经走得比较熟练了,就开始摸索滑行的方法,又过了2天,她也能熟练地滑行了。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她自己不能很好地停住。于是,她自己又去请教了那些会的孩子,经常那些孩子的指点,她总算是完全学会了。这让我不得不惊叹,孩子的自学能力真是强啊!这种独立能力的形成,全赖我们两个“懒父母”!

在孩子遇到一些可以自己战胜的困难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他们自己克服的机会,别忘了,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风筝,他们终归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为了将来他们会成为能翱翔在天空的雄鹰,我们做父母的应该从现在开始、从日常小事做起,培养孩子将来的立身之本-独立生活的能力!

4、以身作则,做个“好爸爸,好妈妈”。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我们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作为父母不能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拒绝和孩子进行亲子间的游戏,我们应多抽一些时间陪孩子玩,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接触模仿机会,这样对幼儿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

5、让孩子独立思考,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动脑,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书,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全都是家长讲,单方面输入。实际上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给他脑子里装多少知识都重要。陈鹤琴先生有一条原则,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因此,我在孩子向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先跟她说“你觉得呢?你想一想!”我们会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让她告诉我们答案,经常,她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有对有错,对的,我们给予肯定,表扬,错的,也没有关系,我们会跟她讲解,这样,她的印象就更深刻。久而久之,她现在遇到问题都爱提问,并能独立思考,会说说自己的理解,对身边的一切新奇的事情,都充满好奇心。

6、父母要当“演员”,多夸孩子。

我们都一样,喜欢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孩子更是这样,我们要对孩子所做一切积极的,向上的事情,给予大大的,夸张的,语言以及行动上的肯定。夸孩子,我们要当好“演员”,即便是我们眼中很小的很简单的事情,都要夸得孩子心花怒放,让孩子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样,孩子以后做起事情来才能更有动力,更积极!

总之,未来是孩子的世界,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家园要想共同、全面的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幼儿,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去克服、去思考,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我想,只要减少或杜绝家长和老师的包办代替,才能锻炼和培养幼儿的真正独立能力,让幼儿慢慢摆脱依赖,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

育儿观念:浅谈家庭教育


前些日子在办公室和同事们一块儿谈到学生性格塑造这方面的话题。同事说道:“一亲戚家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爱女如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化了,舍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从出生吃喝进口的高品质奶粉,穿戴名牌高档衣物,看到什么买什么,凡事有求必应。上市里最贵的幼儿园,却经常旷学,跟妈妈高消费逛商场,旅游到处嗨,根本上不了几天学。虽说是为了开阔孩子眼界,见多识广,我却质疑:父母提供这样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给孩子,如此骄纵的养育孩子,能培养出孩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吗?到幼儿园能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相互照顾吗?长大后会懂得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吗?着实不敢随意下结论。这不由得使我想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完全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那具体家庭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又是如何对孩子有所影响的呢?百度搜索家庭教育指出: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其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确实,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朝朝暮暮,几乎人生大半时间都生活在家庭之中,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也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示范和影响,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所以,做家长的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的有为人才。

育儿观念: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育儿观念: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为了生活,部分学生家长忙于工作,特别是外来务工家长对子女的安全监护意识淡薄,对子女的监管不力;有些家庭又过多的对孩子进行保护,使许多学生缺乏安全意识,面对具体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其实无论是教师、父母或者警察,都不可能给任何孩子安全一生的承诺和保护,只有学生自身具备了安全意识和能力,方可一生平安。怎样才能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呢?

一、常抓不懈,时时提醒。

安全教育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工程,平时宣传教育要不厌其烦,时时提醒。特别是低年段,对危险没有预见性。所以我总是身边显而易见的危险进行现场说教,或以生活中的典型安全事故,以引起全班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用血淋淋的事实刺激他们的神经,来帮助他们树立自身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危险就在身边:践踏事故、开水烫伤、食物中毒、运动伤害、煤气中毒……这些安全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二、多形式的进行安全知识及应对方法的教育。

小学生处在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缺乏对安全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要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教师还必须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安全知识,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必要的安全知识包括:一、意外发生时的应急措施,(遇到意外,会打报警电话、急救电话、简单小伤的应对等)二、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如户外交通安全、校园安全、居家安全、自身安全、食品安全等),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自救自护的方法,锻炼自救自护的能力。我所带的是低年段的学生,长篇的理论说教学生听不懂,无兴趣,容易造成听不进,不愿听的现象,所以教育方法应当多形式,如

1、利用周 一升 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班队活动是安全宣传的重要形式,许多易发生的危险,教师都可以通过情景剧,现场讨论,猜安全谜语、学习安全儿歌、看录像这些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加以防范。同时,放学站队、晨会、夕会、黑板报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有利形式。

2、加强家校联系,齐抓共管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教师可以结合家长会、利用上门家访、发放相关的《告家长书》这些活动向家长及监护人及时进行安全提醒和指导,定期聘请法制副校长为家长、师生“以案说法,共同增强家长和学生重视安全的自觉性和防范意识。

3、和我们的校本综合实践相结合。每个学校都制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针对低年段学生年龄特点,可以编写《学生安全常识歌》,谱成歌曲教学,运用琅琅上口的语言,使安全知识教育深入浅出,便于学生接受;高年段可以进行主题活动学习了各类安全知识和自救自护常识,对安全隐患的探究和归因的过程中看到了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从而能自觉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增强了安全意识,懂得了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4、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和演练,如“安全知识竞赛”、“交通安全知识专题讲座”,观看安全教育动漫片等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各种安全演练,如:“防踩踏安全演练”、“地震逃生安全演练”、“火灾逃生演练”等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能力。

三、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重点就是要从小事做起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上下楼道“轻声慢步,文明谦让”教育;“勤剪指甲勤洗手”的个人卫生教育;进出教室、遇到转角楼梯先停三秒;课间活动不追、不跑、不打、不闹等,严格训练,反复要求。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以“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为平台,通过大队部的监督和管理,对各班学生的个人卫生、个人文明等实行自主管理,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其四,常检查。为了确保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做到周周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可以利用班干部和安全小卫士协助教师经常检查教学设施是否存在隐患,课间安全隐患检查学生是否携带刀具,易燃易爆及危险性物品进入校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育儿观念:如何教育孩子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三岁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励表扬。例如:妈妈看见孩子摔跤了,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可以马上说:“宝宝真勇敢,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也不哭。”本来孩子也许会哭,可听了妈妈对他的鼓励,也许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也不会哭鼻子了。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被表扬的愿望,这就要求家长的表扬鼓励要适当,不能给孩子乱戴“高帽子”,让孩子对其行为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这样,逐渐他就会认为表扬是应该的,不表扬就什么也不肯干,甚至会发生为了表扬而养成做假或讨好的行为。表扬主要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等。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适当的表扬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如: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等,同时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

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比如:目光注视(以冷峻的目光较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距离控制(逼近或远离孩子)、轻微的惩罚(拿走孩子喜爱的物品),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三、注意环境的作用。

在孩子生活的早期阶段,固有认识和行为习惯比较少,因此要培养孩子建立新的、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就比较容易。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资料都表明: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或多或少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孟母择邻而居,历代被传为教子佳话。

其次,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学习的直接范例,有效地影响着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育儿观念】你养孩子,不是为了生气!


【育儿观念】你养孩子,不是为了生气!

有一个小男孩儿,三岁多,他最近干了一件“坏事”,他把一碗滚烫的菜汤倒进了花盆里——这盆名贵的花,是他爸爸刚刚从花市里找来,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亲自搬回来的!

爸爸怒不可遏,这小子太淘气了,简直就是个破坏分子!三岁的儿子看爸爸到处找笤帚,已经吓得哇哇大哭了。这时妈妈冲上去拉住了爸爸,她说:“你别忘了,我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养花!”

妈妈的一番话,在坚定地提醒着爸爸:孩子和花,到底哪个更重要?更何况在没有弄清楚他那么做的原因之前,就要开打,是不是在说孩子的自尊和快乐,还远远不如一盆花重要呢?

妈妈蹲下来帮孩子擦干了眼泪,轻声地问:“宝宝为什么要把汤倒在花盆里啊?”小男孩抽泣着说:“奶奶说……热热的菜汤有营养……我想让花长高高……”这下轮到妈妈流眼泪了,孩子爱花的一颗心啊,差点儿就冤死在爸爸的笤帚下了!

数不清的父母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愤怒:刚换的窗户玻璃再次被孩子的足球踢烂;没用多久的骨瓷餐具,被孩子摔碎了一半;卫生间的卷筒纸成了孩子身上的“飘带”,飘得屋子里哪儿都是;茶几上摆的东西,全被孩子当成玩具蹂躏得不成样子:烟灰缸、鲜花、报纸、指甲刀、水杯、书……无一幸免。

父母们请息怒吧,就像那株被热汤烫死的花一样,这些东西已经死了、破了、碎了、毁了,我们就不要再用棒子把孩子稚嫩纯净的心灵也搭上吧!如果说孩子有什么错,那就是他们缺乏生活的经验,同时身上又实在有无穷的活力!可“生活的经验”谁不是在一次次教训里学到的呢?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次在餐厅里等朋友,邻桌有一个妈妈和她女儿在吃饭,那女孩儿看上去大约五六岁的样子,小家伙对装果汁的半圆杯子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停地看过去摸过来,直到“嘭”的一声,果汁连杯子一起摔碎在地上,小家伙的胳膊上也洒上了不少果汁。

“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儿?你就是手痒痒!跟你说没说过啊?吃饭的时候不要玩,你就是不听,告诉你啊,你再这样,我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吃饭了!还不快跟我去洗手!”妈妈大声地斥责小女孩。

戏剧性的一幕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这个妈妈起身的时候太急,没有注意到餐巾还搭在她腿上,她刚一转身,那块餐巾就扯着盘子、刀叉、杯子、水瓶“咣当”一声全摔在了地上!

声音之大,引来了所有人的张望,妈妈难堪极了,她怒视着女儿:“都怪你!这下你高兴了吧!盘子都摔碎了,还吃什么吃!”小家伙原本就撇着的嘴,终于顶不住了,“哇”地大哭起来!

一顿本来开心的晚餐就这样在孩子哭哭啼啼、妈妈怒气冲冲中变了味道。其实当孩子把玻璃杯打碎的时候,她自己也被吓到了——如果她知道她玩杯子的后果是连果汁也喝不成了,那她一定不会那么做的。可惜,这个孩子才五六岁,她还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动作。

作为妈妈,这个时候如果是用轻柔的声音说:没关系,再要一杯果汁就好了,玻璃杯子是很脆的,很容易碎,最好不要拿来玩,知道了吗?

如果是这样,结果会怎样?孩子在心里会感激妈妈没有骂她,也会更珍惜下一个玻璃杯子;妈妈自己也不会生那么大的气,当然也就不会心急火燎的,那堆盘子和杯子也不会集体牺牲掉了。

等那个妈妈拉着小家伙从洗手间里出来,服务生已经给她们换了一套餐具,但看得出,妈妈和女儿的好心情也和玻璃杯、盘子一起摔碎了。去洗手间的时候,我特意绕到这个妈妈的面前,我笑着说:“别沮丧了,我也和你一样,经常打碎东西,这没什么大不了。”

这个妈妈愣愣地看着我,可能在想,这话什么意思?

我补充了一句:“一个杯子、一个盘子,和你们的好心情相比,没什么大不了,简直一文不值!”

孩子妈妈这才会心一笑,说了声谢谢。

有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在这里也很值得讲一下。这是一位在医学领域曾有过十分重要的发现和突破的科学家。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会比一般的人更有创造力,究竟是什么妙法能使他超乎凡人?他的回答很让人意外,他说:这和我两岁时,我母亲对我身上发生的事情的处理方法有关。

有一次我想自己在冰箱里拿一瓶牛奶,可是瓶子太滑了,我没抓牢,瓶子掉在了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简直就是牛奶的海洋!

我母亲看见了,但她并没有对我大叫大嚷,也没有惩罚我,她只是说:“哇!罗伯特,你制造的麻烦可真是棒极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摊牛奶呢!唉,反正奶瓶已经摔碎了,那么在我们把它打扫干净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几分钟呢?”

我听母亲这样说,简直高兴极了,立刻就在牛奶中玩起来。

几分钟后,母亲对我说:“罗伯特,你知道,今后,无论什么时候,你都必须要把它打扫干净,并且要把每件东西按原样放好。那么你打算怎么收拾呢?我们可以用海绵、毛巾或者是拖把来打扫。你想用哪一种呢?”

我选择了海绵,我和妈妈一起把那满地的牛奶打扫干净了。

科学家说到这里,连记者都很羡慕他有一位如此宽容、可爱的母亲。

科学家接着说:“这还没完,等我们打扫完之后,我母亲说,罗伯特,刚才你所做的用你的两只小手拿起大牛奶瓶子的试验已经失败了,现在我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有没有办法把它拿起来,而不让它掉下去。我很快就发现只要用双手抓住顶部靠近瓶嘴的地方,瓶子就不会从我的手里滑掉了!”

“这真是一堂很棒的课!”记者感叹道。

“是啊,从那以后,我知道我不必再害怕犯任何错误了。因为错误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良机。科学实验也是这样,即使实验失败了,我还是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这就是科学家罗伯特的故事。很多人都被这个故事所打动,因为它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我们是在养孩子,不是养花、养玻璃窗、养盘子、养牛奶瓶……

所以,做父母的,不要再为那些已经毁坏的、无关紧要的物品而迁怒于孩子了,哪怕你的孩子为了学习使用胶水,把自己的头发粘成了大饼;哪怕你的孩子为了学用剪刀,让你给他新买的牛仔裤千疮百孔——请都不要生气吧。如果你确实有浑身的劲儿使不出去,那就用来感谢这些曾经被孩子蹂躏过的物品吧,它们曾用“自我牺牲”的悲壮,为孩子的成长之路,铺设了一小块儿碎石。

育儿观念:如何与孩子交流


育儿观念:如何与孩子交流

孩子们已经进入中班下学期了,也变得越来越懂事了。家长们对孩子的关心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今天有没有吃饭?”“有没有喝水”等问题。他们开始关心起孩子在园的学习情况。

今天离园的时候,金宇鑫的奶奶问我:“老师,今天有没有作业?”边上的张语涵奶奶也凑上来问:“老师,今天孩子学什么知识了?需要辅导吗?”祺祺妈妈也赶紧过来说:“每天回家我都问他学了什么,可他什么也说不出来。”面对家长的问题,我知道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随着幼儿的成长,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开发。而且家长们也会更好的配合老师的工作,有利于家园共同进行一致的教育。

家长们的心理是值得认可的,但同时也反映一个问题。幼儿时期的教育不同于小学,许多家长不知道如何与幼儿进行交流,所以也不能真正体会到孩子到底学了什么。与孩子交流沟通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家长问孩子学了什么、太笼统,孩子不会总结今天我学什么了。因为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新的知识和新鲜事物,他很难讲清学了什么。

许多父母觉得,跟孩子说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管自己采取怎样的表达方式,孩子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其实当家长对孩子老是提相同的问题或是提一些孩子不感兴趣的问题时,是不能引起孩子交谈兴趣的,家长与孩子的谈话自然就难以进行下去了。那么,家长如何使孩子愿意与自己谈心呢?建议试试以下方法。

1、从兴趣入手。家长从幼儿园接回孩子,不要急着问孩子“在幼儿园做了什么”或“学了什么”,可以与孩子谈谈幼儿园里有趣的事情,可以对孩子说:“告诉我,在幼儿园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最不高兴的事是什么?”还可以先与孩子玩一会儿或共同参与某项活动,在活动中与孩子分享快乐时光,等你与孩子交流的最好时机自然来到,孩子有了谈话的兴趣,他就会兴奋地说出一串串他高兴的事情来。

2、玩交谈游戏。游戏始终是孩子的最爱。家长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互动式的谈话游戏。比如,可以和孩子玩“你问我答”的游戏,与孩子一问一答或者与孩子交换角色,让孩子充当老师,家长来做学生,由孩子模仿老师提出问题,家长回答问题。这种交互提问的方式和角色互换的方法既能够避免孩子的紧张被动,又能够促使孩子主动思考,是家长与孩子相互了解对方的好办法。

3、注意交流方法。除了与孩子谈他感兴趣的事情,还要注意通过谈话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情况,有意识地促进孩子的语言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但从成人的角度对孩子进行探听式的自上而下的询问,是很容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的,因此与孩子谈话尤其要注意方法。比如在辅导孩子折纸、小制作、绘画时,不要简单地教会孩子怎样做,或者直接指责孩子,而应该让孩子说说可以怎样制作,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然后巧妙地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或你想要了解的情况。

4、做忠实听众。孩子向你敞开心扉的程度取决于成人倾听孩子谈话的态度。家长与孩子谈话时要全身心地投入,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地位,对孩子的喜怒哀乐要表示理解,不要将成人的感受强加于孩子,也不要经常用提问和评价打断孩子的谈话,如果时间不足,可以和孩子约一个时间,下次再谈。要注意通过谈话了解孩子、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集体以及孩子的情绪、心理状态和内心的期待等等,这些是成人通过迫切询问得不到结果,而对孩子成长又十分重要的东西。

与孩子交流也是一门学问,我们老师和家长们都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

育儿观念:如何教育调皮幼儿


育儿观念:如何教育调皮幼儿

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王。全家都以孩子为中心,势必养成孩子的惟我独尊,调皮、任性就悄

然形成了。特别是到了幼儿园以后,有的幼儿就是不知天高地厚。是的,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常常会

听到老师说:某某太调皮了,实在没办法!谁有高见,教教我吧!确实如此,每位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

孩子,其实,调皮的孩子也有他本身的优点,如聪明、精力充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等等。那么,采取

什么样的方式教育调皮孩子,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呢?在这里谈几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一、换个口气、相信孩子

我常听同事们抱怨:“我们班那个‘调皮鬼’,天天都挨批评,可他就是改不了。”我一听到这种话,

就想到我们班的小调皮“常常批评”而没有效果,是的,同样的“台词”在批评孩子,没有效果也就理所

当然了。有关研究表明,一直持续一种相同的刺激从而不能收到好的效果。例如,磊磊小朋友喜欢抢同

伴的玩具,教师常用“磊磊太不讲礼貌,经常抢别人的玩具”来批评他,还不如说:“鹏鹏真不错,从

不抢小朋友的玩具,还把自己的玩具结同伴玩,我们相信磊磊也能和鹏鹏一样。”磊磊听到这些话后,

感到老师还是信任自己的,他就会自觉地克制抢同伴玩具的这种行为。

有一学者去美国视察回来,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美国幼儿教师骂人方式实在非常高明,绝对

不像我们某些老师只会大吼大叫。他们常常自己先蹲下去,和孩子的眼睛齐高,然后慢慢地牵起小孩子

的手。开始温柔的说话。这时,小孩子对老师的这种姿势,都会觉得不可思议而新奇,对于老师说的内

容自然会听得很清楚。”这个方法之所以能发挥效果,主要是“这一蹲”,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教师和

幼儿之间的距离,而且从心理上使幼儿和教师贴得更近了。作为教师,更应该改变自己的态度,尤其对于

调皮儿童,更应该亲近他们,交流时和他的视线处在同一高度,他们会觉得教师是多么的亲切可爱,自然

而然地,你训戒他的话也就很容易听进去了。

调皮儿童的逆反心理特别强,当他做错事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训斥和责骂,效果只能是适得其

反,这就如做母亲的对着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会让孩子越哭越大声一样。本来孩子要是做错

了事,便知道会被老师责骂,这个时候,如果和他的“预期”结果相反,老师并没有责骂他,甚至只是

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起来,自己会把犯错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这样,给孩

子一段时间冷静一下自己的头脑,过些时候再与他交谈,因为孩子已经检讨过自己的过失,所以就能坦

然接受老师的意见。

二、多鼓励、少批评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

心理。比如,有些调皮孩子,他们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打闹闹,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及关

注不够,他们中有的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的关注,获得老师的爱。因此,对于调皮儿童,教师

更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而要通过多种形式,向他们表示我们的爱。即使只是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句关心的话语、几下亲切的抚摸,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还是爱我的,我应该听老师的话”。尽

管孩子年幼,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尤其是调皮孩子,教师更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他,尽量找出

其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我班有一个“调皮大王”上课时经常不举手突然提问题,打断老师的话,造

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虽经多方教育但收效甚微。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他有较强的表现欲,但由于不

善于控制自己,常常事与愿违。于是,我便在一次早谈“守纪律的好孩子”活动中,在全班幼儿面前表

扬了他,并对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聪明,反应快,老师很喜欢你;如果你能当个守纪律的好孩子,老

师讲完后再举手提问题,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此后,他真的改掉了这一坏毛病。我因而在区角活动或

午餐后请他当“图书管理员”,他认真负责,坚持到底,小朋友对他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使他体

验到了战胜自我的愉快。从这以后,他在区角活动或午餐后再也不到处乱跑,到处捣蛋了。可见,适时

地给调皮的孩子一些鼓励,很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家园配合,统一教育策略

孩子就像是一个家庭的一面镜子,什么样的家庭,很容易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因此,对于调皮儿童

的教育,我们更应注重家园联系这一重要的环节。从家庭入手,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以

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过家访、家长问卷以及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调皮孩

子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优势互补,形成最佳合力。调皮的孩子大多精力充沛,在家中无

法完全“渲泄”,因而显得特别顽皮。有的连睡觉时都在被窝里玩玩具,家长烦恼不已。其实调皮孩子

他们渴望能多与人交往,但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却无人作伴,与其玩耍。于是他们在家时就会倾其所

有的玩具拨弄不停,借此“渲泄”。所以,我们建议家长应多带孩子到户外,让他们尽情玩耍,通常会

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平时在家中,也可让他们多做些安静的活动。如拼图、画画、手工制作、听故事

、看图书等,通过动静结合,引起孩子的兴趣,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在家庭访问中,经常可听到孩子的家长说:“孩子年纪这么小,有时说他也听不懂,气不过,就只

好揍他了。”这时,我们告诉家长,打孩子并非一种好的管教方式。孩子在挨过一次打后如果再犯同样

的错误,就再打得重一点,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不但使孩子永远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还很可能演变

成孩子对父母管教的反抗或顶嘴。我们建设家长采取“冷处理”、精神鼓励等方法,以取得家园教育方

法的一致与默契,并且及时地互相反馈幼儿在家在园的情况,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经过

一段时间的家园共同配合教育,大多数“调皮”孩子的行为习惯及多方面的表现,都有明显的进步。

以上的几点方法是借鉴,也是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适应教

育调皮孩子的策略,为培养好下一代,我们共同努力吧!

对待个别学生可以严格要求,但严格应建立在遵循学生的身心规律的基础上,也所谓叫严而有格。

改变不了别人,咱就改变自己。心里宽容些,心情愉快些,看这些调皮捣蛋的也变成可爱的了

喜欢《育儿观念:浅谈家有儿女如何养》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浅谈幼儿园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育儿观念: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等独立能力,以便将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 独...
    2020-10-10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浅谈家庭教育 前些日子在办公室和同事们一块儿谈到学生性格塑造这方面的话题。同事说道:“一亲戚家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爱女如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化了,舍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从出生吃喝进口的高...
    2020-11-06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育儿观念: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为了生活,部分学生家长忙于工作,特别是外来务工家长对子女的安全监护意识淡薄,对子女的监管不力;有些家庭又过多的对孩子进行保护,使许多学生缺乏安全意识,面对具体问题...
    2020-09-22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如何教育孩子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
    2020-08-10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你养孩子,不是为了生气! 【育儿观念】你养孩子,不是为了生气! 有一个小男孩儿,三岁多,他最近干了一件“坏事”,他把一碗滚烫的菜汤倒进了花盆里——这盆名贵的花,是他爸爸刚刚从花市里找来,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亲自搬回来的! 爸爸怒...
    2020-11-13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等独立能力,以便将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 独...

2020-10-10 阅读全文

前些日子在办公室和同事们一块儿谈到学生性格塑造这方面的话题。同事说道:“一亲戚家孩子,从小娇生惯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爱女如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化了,舍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从出生吃喝进口的高...

2020-11-06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为了生活,部分学生家长忙于工作,特别是外来务工家长对子女的安全监护意识淡薄,对子女的监管不力;有些家庭又过多的对孩子进行保护,使许多学生缺乏安全意识,面对具体问题...

2020-09-22 阅读全文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

2020-08-10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你养孩子,不是为了生气! 有一个小男孩儿,三岁多,他最近干了一件“坏事”,他把一碗滚烫的菜汤倒进了花盆里——这盆名贵的花,是他爸爸刚刚从花市里找来,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亲自搬回来的! 爸爸怒...

2020-11-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