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发布时间:2020-10-10

浅谈幼儿园指导纲要的心得。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育儿观念: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育儿观念: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等独立能力,以便将来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生活必备的心理品质;又称不依赖性,通常是指善于自我决策,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实施解决问题的行为所反映的个性品质,人的独立性应该从小培养。培养孩子独立性是让孩子有自己的主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创新,独立做属于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为将来多学一些本领,为将来多受一些磨练。

独立性对成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成功的人多是一些独立性较强的人,他们善于思考,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不少家长,包括我们的老师,都喜欢那些听话的孩子,事事包办,不放手也不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长此以往,使得这些孩子的依耐性强,独立性差,且经不住挫折和打击,意志力也相对薄弱,情感脆弱,创造力也被无情的扼杀了。因此,家长要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立、自理的尝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在活动中自由飞翔。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家长要学会“放手”。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让孩子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情。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把握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随着孩子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发展以及能力的增强,开始出现独立意识的萌芽,这时候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尝试和参与成人的活动,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如何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的事情,让他们在日常小事中体会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自信心,这样在以后遇到更大的挑战的时候不至于不知所措。

我在孩子2、3岁的时候,经常带着孩子一起去购物,并会在购物的过程中通过“小心”、“看看”、“你跟叔叔、阿姨说”“问问”等提示语,无意中告诉孩子在整个购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直到孩子3岁,我开始让孩子独自在小区的范围内购物,第一次我偷偷地跟着孩子,发现她在下楼梯时小心翼翼,过马路时“左顾右盼”,买东西时,大胆勇敢地跟售货员提出自己的需求,能顺利地完成购物。孩子回来以后,为自己的第一次独立完成的购物任务而欣喜若狂。此后,她便能独立地在小区里购物,成为我们的“好帮手”。

2、尊重孩子,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有主见”。

让孩子提出对自己可以理解的事情的主意和意见。

家长应该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与父母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尊重和了解自己的孩子。有不少家长经常说的话就是“你还是个小孩,你懂什么”?这样的家长很少与孩子交流,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物质需要就行了,什么都替孩子决定,很少问孩子愿意做什么,不去征求孩子对事情的看法和意见,这样父母就无法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无法走近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也无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家长应该把孩子看作一个独立的、与父母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来尊重和了解自己的孩子。特别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家长更应该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沟通。

忆起孩子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情绪起伏很大,我们的工作也很忙,但是我们每天都会利用放学时接孩子的时间,洗澡、睡觉前的时间,还有上学前的时间,跟孩子进行交流,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扮演另一个孩子的角色,以孩子的口吻与之进行交流,慢慢地,通过交流的过程,我们了解到孩子存在困惑,帮助她及时解决,使她很快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现在,孩子会主动跟我们分享园中的一切事情,高兴的,伤心的,困惑的,都会与我们分享,与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3、学做“懒父母”。

每一个人出生之后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父母不要在孩子一遇到困难时就迫不及待地去帮助,比如,孩子摔倒了,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孩子吃饭把饭撒在桌子上,马上就批评孩子,然后连忙给孩子喂饭,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无能、感到自卑,从而失去探索世界、尝试新任务的勇气。

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我发现她会许多事物都感兴趣,画画、剪纸、读书、写字……对于她所热爱的活动,我们从来都是“袖手旁观”,开始,她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作品出来也是“一塌糊涂”,我们也从来没有责怪她,知识对她的“杰作”给予肯定。每当她请我们帮忙时,我们总是鼓励她,让她自己想办法解决,现在,她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初见成效了,画画得有条有理,剪刀使用起来得心应手,读书、写字也是进步神速。就是这样,我们都“变懒”了,现在大部分事情,孩子都能独立解决。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学习“滚轴溜冰”。起初,由于我们都不会,牵着孩子,没有两分钟,我们就累了,毫不犹豫地,我们率先放弃,心想着让孩子大点再学吧!没想到,过了一个月,孩子突然自己把鞋子翻出来,自己穿上全副武装,扶着家里的桌椅、沙发、柜子等,一步一步地踏着走,摔倒了,她也不哭,我们就在一旁只管做自己的工作,但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整个过程中摔倒了,站起来,又摔倒了,又站起来……过了2天,竟然让她学会了踏步走。接着,她觉得自己已经走得比较熟练了,就开始摸索滑行的方法,又过了2天,她也能熟练地滑行了。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她自己不能很好地停住。于是,她自己又去请教了那些会的孩子,经常那些孩子的指点,她总算是完全学会了。这让我不得不惊叹,孩子的自学能力真是强啊!这种独立能力的形成,全赖我们两个“懒父母”!

在孩子遇到一些可以自己战胜的困难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他们自己克服的机会,别忘了,孩子不是父母手中的风筝,他们终归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为了将来他们会成为能翱翔在天空的雄鹰,我们做父母的应该从现在开始、从日常小事做起,培养孩子将来的立身之本-独立生活的能力!

4、以身作则,做个“好爸爸,好妈妈”。yjs21.cOm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我们要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行为楷模,作为父母不能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拒绝和孩子进行亲子间的游戏,我们应多抽一些时间陪孩子玩,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接触模仿机会,这样对幼儿独立品质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好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个处处依赖他人,对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动不动就寻求帮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你的一举一动,还有你的品质,都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先从你自己独立自主做起。

5、让孩子独立思考,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培养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动脑,不仅要孩子自己独立动手去做事,还要孩子独立的动脑去想问题。常常看到有些家长不厌其烦的回答孩子的问题、给孩子讲书,利用一切时间来丰富孩子的知识。全都是家长讲,单方面输入。实际上培养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给他脑子里装多少知识都重要。陈鹤琴先生有一条原则,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因此,我在孩子向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先跟她说“你觉得呢?你想一想!”我们会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让她告诉我们答案,经常,她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有对有错,对的,我们给予肯定,表扬,错的,也没有关系,我们会跟她讲解,这样,她的印象就更深刻。久而久之,她现在遇到问题都爱提问,并能独立思考,会说说自己的理解,对身边的一切新奇的事情,都充满好奇心。

6、父母要当“演员”,多夸孩子。

我们都一样,喜欢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孩子更是这样,我们要对孩子所做一切积极的,向上的事情,给予大大的,夸张的,语言以及行动上的肯定。夸孩子,我们要当好“演员”,即便是我们眼中很小的很简单的事情,都要夸得孩子心花怒放,让孩子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样,孩子以后做起事情来才能更有动力,更积极!

总之,未来是孩子的世界,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家园要想共同、全面的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幼儿,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体验、去克服、去思考,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我想,只要减少或杜绝家长和老师的包办代替,才能锻炼和培养幼儿的真正独立能力,让幼儿慢慢摆脱依赖,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才!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浅谈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浅谈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耿东利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数量在不断的增加,父母长辈过渡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从而导致幼儿的独立性减弱。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家长应耐心指导孩子,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二,家长应归还孩子独立抉择的机会;第三,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第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第五,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独立性。

【关键词】幼儿;独立性;家庭;培养

首先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案例,“国外有一个4岁的孩子,面对突然晕倒的妈妈,他能够从容不迫地打电话求救,把门打开让营救人员进入,正因为抢救及时母亲获救了。”这是国外家庭教育中培养的孩子,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在我们的家庭中,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是不是也能够从容不迫地解决问题?我想大多数人会说:“孩子那么小,哪会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正是因为我们的家长会有这样的想法,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去做,而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因此导致我们的孩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说我还小,我不会做,反正还有我爸妈呢!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差,而依赖性越来越强。那在家庭中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孩子,能够使他们像国外这个孩子一样拥有独立性呢?本文对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独立性提出了一些技巧和方法。

一、幼儿独立性内涵

独立性是一个人能够独立生活,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需要外界环境的干扰或帮忙,自己独立完成。而幼儿的独立性是指在幼儿生长到一定阶段,儿童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独立的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任务,同时也包括幼儿独立思考不轻易依赖成人;独立探究善于和喜欢积极思考问题;独立创造敢于大胆想象尝试的过程。而幼儿产生独立性表现在:第一,在心理上,孩子对父母的要求和决定表现出反抗;第二,在语言上,孩子开始说,“我自己吃,我自己睡”等话语。

二、幼儿独立性培养的重要性

(一)独立性是时代对儿童素质的要求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者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她认为儿童本身就有巨大发展的潜力,家长就应当尊重孩子独立性和自主性,给孩子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孩子在自由的空间中将会发挥出惊人的潜力。因此,我们应当知道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是多么的重要,同时也是我们时代的要求。

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中,也针对这个变换万千的世界,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而这四个支柱中,任何一个支柱都体现主体的独立性,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独立性的培养对整个世界都有重大影响。

目前在很多的西方国家他们都很重视独立性的培养。比如美国的幼儿教育,从一岁起就开始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的能力,以此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来有独立生活的意识,到年满十八岁后的孩子就不再依赖父母。而这一切的现象在我们中国是很少能够见到的,现在的中国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与美国相比之下,我们一岁的孩子还在父母的紧紧的怀抱中,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微不至的照顾,没有得到任何的自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家人眼中只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而年满十八岁后的孩子仍然还是依靠父母来生活。我们会经常羡慕别的国家的孩子能够有独立自理能力,其实不必羡慕,因为我们也能做到,只要我们从此刻就开始重视对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我们的孩子也能做到。

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许多发达国家都在提倡孩子的独立性培养,要想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够拥有四岁就能从容不迫的处理紧急事情的能力,要想让我们的孩子能够生存在这个竞争激励社会,我们就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应该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让孩子从小就有独立抉择、独立生存的意志。

(二)独立性是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1到3岁的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意识,在这个时期幼儿已经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想要脱离家长的约束,自己去从事一些想要做的事情。比如自己独立行走,拿自己想要的玩具,自己使用工具,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因此在这期间,家长可以根据幼儿心理需要正确的鼓励引导孩子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即满足了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只有让孩子从小学会独立才能在长大了照顾好自己,才能对自己负责,才能帮助他人,更好的服务社会。

而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幼儿期也是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的时期,但从意志品质形成的个别差异角度看,幼儿末期儿童意志行动独立性品质形成与否、独立性程度的高低,还依赖于成人的教育和指导。因此,成人的教育是至关重要,在家庭中,父母应当为孩子创造安全自由的环境,引导幼儿自己提出行动,再鼓励孩子们自己选择行动的方法,只有这样幼儿的独立性才能迅速的形成并且得以提高。

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我们应该把握孩子生理和心理成长的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自由的成长,使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三、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独立性的策略

(一)家长应做到耐心指导,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

只有经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够逐渐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以使用勺子吃饭为例,开始时儿童把盛有食物的勺子斜着往嘴边送,还没送到嘴边食物都翻撒掉了,以后儿童慢慢地学会拿着勺子的柄,盛满食物以后,平端起来,达到嘴的高度,才向嘴里送。孩子在一次次的尝试后,学会了使用勺子吃饭。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会觉得孩子乱动,不听话,爱捣乱,可能会严厉的批评孩子不对。可父母们却忽视了,爱动,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骨骼发展的需要,因此,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生理发展,不要因为孩子做不好,而不让孩子去做,应当不断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学会耐心指导,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我们的孩子继续去做,这不仅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我们就应该对孩子的进行不断的鼓励。让孩子学习自己擦鼻涕、洗手、洗脸、穿衣服、整理床铺等。这些看上去虽是很小的事,但无形中让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得以提高。当孩子完成一项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给以适当的肯定和赞赏,当孩子的存在价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成果被肯定,他们也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孩子的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培养孩子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吃饭,自己入厕,自己整理衣服等,孩子能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的时候,孩子可能会遇到失败,在这时,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鼓励的话,或者是身体上的亲密动作,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并同时和孩子一起完成孩子要做的事,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二)归还孩子自我抉择、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则案例,看乐乐的爸爸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乐乐和童童在争抢玩具中而打架了。他向爸爸寻求帮助。爸爸对他说:“你和童童是好朋友,你们之间发生的事情,你们自己去解决好吗?爸爸相信你能行。”乐乐说:“我能给我点建议吗?”爸爸还是说“孩子你能行的!”。第二天,乐乐见到童童后把玩具主动让出给童童玩,两个人又重新和好了。

第二个案例,我们经常会提到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当孩子跌倒时,父母和家中的老人全部跑过去扶起孩子,并互相责怪对方没有照顾好孩子。难道孩子跌倒了真的爬不起来吗?我想,经过孩子自己的努力,他肯定会爬起来的。

两个案例相比,我们知道乐乐已经学会独立抉择,而这个机会是爸爸归还给他的;同时我们也知道案例中这个家中的小皇帝是可以自己站起来的,然而他自己并没有抉择的机会就被父母扶了起来的。由此我们可以发问,“是谁让孩子失去了独立抉择的机会?”我想说正是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恰巧剥夺孩子独立发展的机会。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因此,当孩子提出“我自己来,我自己做”时,这都是孩子独立性的表现,在孩子安全的情况下,父母不要插手孩子的事情,要把抉择和判断还给孩子。

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在家长制关系下长大的孩子,往往表现出思维单板,没有主见,还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这就使幼儿缺失了独立思考,自我能力的发展的机会。相反,在民主的家庭中孩子表现出思维活跃,有自己的想法,不容易受到他人影响。所以,我们可以经常去引导孩子去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可以使用如:“你觉得这件事应该怎么做,你的想法是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吗?”等引导词来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三)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为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后,最先接触的人是父母,最先接触的环境是家庭,而0到3岁的孩子思维还是直观行动思维,喜欢模仿也是孩子的天性,而在这一时期,孩子会把父母当作榜样来模仿。在公益广告中,我们看到妈妈为自己的妈妈端上洗脚水,被年幼的孩子看见了,他也为自己的妈妈端来了洗脚水,妈妈洗脚这个短暂的广告感动了许多人,同时也向我们证实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孩子。因此,父母应当多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在相处期间,父母应当克服自己在遇到事情时,缺乏主见,优柔寡断的性情。父母应该尽量做到做事不依赖别人,做事情有自己的方法和见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良好的自理生活习惯,从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和孩子交往中,父母都应该时刻注意到自己的形象,展现出自己的独立和自主,这些都会对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

(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不完善,骨骼的发展都是完善的。比如:儿童开始学习独立行走时,身体的各部分不能配合协调,很容易摔倒。而幼儿又是一个活泼爱动,好奇心强的群体,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但他们又不愿意受到大人的保护,所以一旦受到伤害也会很严重。对于这一切父母会对幼儿的进行过度的保护帮助或者是去指责孩子的好动,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独立、自由,指责孩子会让幼儿失去探索新事物的欲望,并且变的胆小,这两种教育方法都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性的健康发展。正确的做法则是:首先,要保证孩子所活动的地方安全;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儿童的安全知识如看动画片,讲故事,图片教育等方法;最后,在孩子的实际活动中,告诉孩子什么是安全的,什么会受到伤害,怎样避免和保护,以此来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的培养可以进一步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发展。

(五)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独立性

有一个三岁半孩子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独立性特别差,什么也不会做,连吃饭都得让我们喂着吃,可我孩子的老师却说,我儿子特别棒!孩子自己会收拾玩具,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我以为是老师在鼓励我的孩子,可经我证实孩子在幼儿园真的会做这些,可为什么在家却不会做呢?”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想告诉家长,孩子在家不愿意去做,主要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我们家长一天都没见到孩子,等放学接孩子时,会对孩子百倍关心,孩子说抱着走,有时家长会要求让孩子自己走,可孩子一哭闹,家长们就心软把孩子抱起来,从而孩子就开始产生依赖性,自己不愿去做自己会做的事情了。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于我们家长没有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在此给予家长一些建议:第一,家长应该多与老师沟通,了解幼儿园一日流程,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的,如鼓励并要求幼儿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等。第二,家长应积极去参加幼儿家长会和有关家庭的讲座,不能因自己工作忙,而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取而代之。第三,家长也应该认真填好家园联系册,反映幼儿在家表现和培养孩子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培养孩子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

四、结语

孩子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很大程度取决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父母应当耐心引导幼儿逐渐养成独立的习惯,给孩子自己去尝试的机会,为幼儿创造独立发展的空间。在培养过程中积极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从小培养我们的孩子学会独立的生活吧!

参考文献: 

[1]马春艳.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7,(3):34-35

[2]周丹.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幼儿独立性的培养[J].学菀漫步,2010,(7):55-56.

[3]田锐.刍议幼儿独立性的培养[J].岱宗学刊,,1999,(1):89-90.

[4]宋志玲.培养幼儿独立性之我见[J].当代教育科学,2003,(17):23-24

[5]陈鹤琴.陈鹤琴全集[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3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说到孩子的独立性,就得从孩子依恋母亲开始讲起。

孩子一周岁之后,几乎都逐步发展成为了粘着妈妈不放的状态。一会就要妈妈抱;一会就要牵着妈妈;一会就在喊“妈妈,妈妈你过来!”;一会就能停下任何正开心的事情,哭着问“妈妈在哪?”……

妈妈从此时开始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的重要,重要到有些感到疲倦,或者烦恼,是吗?不过,不要急。孩子一刻都离不开妈妈的这种依恋,其实时间不会很长的,因为,这种依恋的本质是孩子准备独立,准备与母亲分离的起点。

听起来真的很不错,我估计很多母亲会放松一些。但也会有些母亲会疑惑,为什么我的孩子从一岁开始粘我,现在都快四岁了,还是很粘,幼儿园都不愿意去,去哪里都要我跟着才好呢?

嗯,这个疑问很有趣——孩子的独立性是生长性的自然需求,还是社会性的培养结果呢?关于这一点,目前的幼儿心理学在学术上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更多的儿童教育学家发现——

儿童教育家发现

恰当的教育会让孩子更早学会独立、习惯独立,到真正地独立起来。

怎样才是恰当的教育呢?

妈妈首先要完全接受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人物,是一切安全感的保障。

关于这一点,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从心底里毫无杂念的存在的,所以当母亲离开孩子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会哭,继而采取对妈妈的视频不理不睬,最后,当确认妈妈真的回到了自己身边之后,就更粘着妈妈,一步也不愿意从妈妈身边挪开……等行为,十分肯定地向妈妈宣示了他的这一观点。

但是对于有些妈妈来说,她认为孩子在奶奶身边,在姥爷身边,在其他亲友的身边都是安全,完全没有任何危险,所以,孩子的安全感保障,并不是由妈妈一个人来承担的呀。很明显,这样的想法,是结果主义的认知方式,可是我们的孩子的成长,却完全是依赖感知情绪来发展的。

所以,妈妈的笑容,妈妈的拥抱,妈妈的目光,对于孩子来说,是整个世界的面貌。

当妈妈确认和接受自己对于孩子的安全感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之后,就要开始担当起培养孩子逐步独立的教育了哦!

教育的效果,需要给予孩子在教育过程的欢乐气氛和高兴的情绪,我们已经知道了孩子是依赖感知情绪来发展心智的了。

有个一非常好的方法,对于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给我们的孩子找一个比他大一点点(一岁以内)的玩伴

孩子在观察、模仿玩伴的过程中,会迅速地独立起来。因为,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很敏感地发现自己是可以独立从其他地方学习到有趣的能力的——比如学哥哥抓瓶子,比如学姐姐扭屁股,比如学哥哥姐姐钻到桌子下面等等。

从此刻开始,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妈妈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他可以离开妈妈的视线和声音,学习到妈妈可能都不知道的东西。如果我们妈妈能强烈地向孩子表达,你对他的一些动作的进步和新的行为能力无比的惊讶的话,那将会给孩子更大的独立性乐趣的刺激和激励!

在孩子与玩伴一起玩耍的过程,妈妈是不能离开孩子的视线范围的,因为,孩子会随时回头寻找妈妈目光的支持,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天然需求的安全感支持。每个孩子都希望,当自己遇到倒霉事的时候,妈妈就在身边,这样那个倒霉就不再严重了,因为可以安全地,全部地交给妈妈来处理了。

这也是

妈妈比爸爸更伟大的地方

当孩子在模仿玩伴的行为之后,会快速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加上内心的安全感十分的充足,于是,孩子就会尝试离妈妈远一点——有的孩子开始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要过来,你不要进来这里呀!”——而其实,孩子的表达就是这么准确,意思是:

妈妈你在这里不要动

等我吧

我试试走远一点

所以,妈妈要读懂孩子开始拒绝我们的话,不是不要我们了,而是他想尝试自己究竟能走多远?能有多独立?此时,我们亲爱的妈妈,不能因为孩子说不要我们跟着,不要进去,就离开原地,去干其他的事情哦!否则,我们的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就会终止在这里,而产生“独立”会引发“妈妈不要我了”的恐慌情绪哦!

我究竟能走多远?

这是一个带有非常强烈挑战性的问题,它是和孩子发现新的乐趣一样具有诱惑力和冒险性的刺激。孩子的独立性,就是这么从开始疏远母亲的目光开始的——请分辨清楚:是疏远妈妈的目光,而不是疏远妈妈哦!

孩子到四、五岁的时候,就会产生这些强烈的愿望,他们希望除了在自己家里吃饭,还希望能到别人家里去吃饭,去玩耍,甚至去他的小朋友家里去睡觉,对于能在小朋友家里睡觉,那是非常非常地渴望和兴奋的。

孩子此时在下意识里很希望能证明一件事情——

如果没有你

我也同样是可以的

尽管,很多时候,孩子第一次去别人家睡觉,最终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发现真的妈妈不在身边,会很不安,睡不好,希望早一点天亮,可以一起来就回家。但是,我们的孩子还是会在见到妈妈的那一刻,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无比的强大和自信的。

因此,亲爱的妈妈们,你们一定要在孩子第一次独立在外过夜后的清晨,早早去接孩子,让孩子早早地见到你,孩子见到了你,他的独立冒险就圆满了,自信就可以开始爆棚了!所以,他会做出嫌弃你的样子,但心里却非常非常地满足,非常非常的充满了爱和安全感。

这是培养孩子获得独立性的心理建设关键哦!

再接下来,我们的孩子可以玩捉迷藏的游戏了。

亲爱的妈妈们,要多多观察和注意孩子把自己藏起来的时间有多长,躲藏自己的时间越长,说明孩子的独立性就越强,越有自信心回到妈妈的身边,或者找到回去的路,那自我的信心就越强——我自己一个人绝对可以应付这些了!哇塞,太厉害了吧?这就是开始训练我们的孩子习惯独立了。

幼儿心理学专家认为:

孩子与母亲的目光交流是为了消除空间的距离。也就是只要有母亲的目光在,孩子就觉得世界不大,自己走得不远。

对于很多母亲来说,孩子成长到了这一步,会令到她们担忧——妈妈们会在潜意识里感受到孩子可能不需要我们了。他们不再完全依赖妈妈了,孩子在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放手的时候,先跑了出去。

妈妈们的这个潜意识感知,其实很自然,但也很糟糕!因为,妈妈们,当然也包括爸爸们,好不容易确认和接受了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是最重要的人物,怎么这么快就变了呢?

紧接着,我们的潜意识就开始受到了这个情绪的深度影响,于是造了一堆的句子——孩子还没有长大,怎么可以自己去处理,和决定那些事情呢?孩子犯了错,怎么办?尤其是犯了大错,不可扭转的错误呢?……这些句子将激发我们的妈妈和爸爸,保持极高的警惕性,开始展开双臂准备紧紧地捆住我们的孩子了!

孩子的独立性发展

就这样开始被控制住了

说到这里,我也基本上讲完了关于母亲的关注与孩子独立性培养的这个话题。在最后结束的时候,简单的说一个案例故事——

有位妈妈,是职业教师,非常非常地爱自己的孩子,为了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守护着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她曾随着孩子的读书,去了孩子上学的学校做老师;当孩子升学到了初中,她也跟随着调动到了孩子就读的中学做老师。

这位妈妈,是一位很优秀的老师,她的很多学生都爱她,特别乐意与她在一起,跟她说各种心里话,她教学的能力和班级的成绩都是很优秀的。学生们爱她,亲近她,甚至超过了与自己父母在一起。

可是,她自己的孩子却不想与她在一起,她很困扰,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们与老师在一起,是独立于自己父母的,有一种令人兴奋的独立快感,在这个独立的空间里,孩子学习到了父母未必知道的知识,认知到了父母从未谈起的新奇等;

孩子与做老师的母亲在一起,虽然从知识的传递和认知世界的角度、宽度来说,都是与那些学生们没有太多差异的,但却失去了最大乐趣——独立快感。

我们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正确且丰富的知识,或者令人羡慕的优秀学业,他们还需要,甚至更需要得到独立成长的感受,享受自我价值和能力彰显的快感!尤其,当他们觉得父母都是对的时候,更需要证明自己也是对的,自己也可以是对的的肯定和骄傲感。

孩子为了想逃离一直陪伴的母亲,甚至不愿意去上学了。

但孩子不愿意告诉妈妈这些,或者她也不能确认这样的理由是不是妈妈可以接受,或者妈妈会不会伤心?她深知妈妈是世界上最爱自己的,她也深深地感受到过,妈妈的陪伴曾经给了她多少的支持和幸福,甚至她可以很任性。

她很爱她的妈妈,她也有不愿疏远妈妈,但终究,她还是希望妈妈能理解她这么复杂的情感纠结,不要再追问她,也不要生她的气,不要误会她。

如果有一天,妈妈不在自己读书的学校工作了;如果妈妈能接受让自己有个独立和自由的空间,并还是会和过去一样的关爱她的话;如果妈妈不在穷追不舍地让自己说出妈妈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的话;如果妈妈可以给自己更多的信任和支持的话,我会成长为妈妈最期望的样子,因为我也知道,妈妈所期望我的成就的样子与我自己的想法其实差距不大的。

好了,好了。我想这位妈妈会看到这段文字的,我也必须承认,这段话不算是在讲案例故事,而更多是我的期待和分享。总之,聊爸衷心祝福案例中的母女,衷心地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和孩子们!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午睡起床后,小朋友们都各自迅速地穿着鞋子,黄嘉俊小朋友却在那儿从床上跳到床下,从这个床到那个床跳来跳去的,就是没有穿自己的鞋子。我跟袁老师说:“今天我们都不要帮他穿,一定要让他自己穿,每次他都依赖老师。”一让他自己穿鞋子,他就只会看你一眼,依然我行我素,不一会儿小朋友们都穿好鞋子坐到走廊上去了,可他还在那儿依然如故,分发点心时,他可着了急,哭了起来。我还是坚持让他自己穿好了再发给他。

看到这个阵势他知道只有自己穿鞋子了,当他拿着点心时,挂着泪珠的脸上又荡开了笑容。此后,他的鞋子虽然有时穿的不迅速,但再也没有让老师给他穿过了,呵呵,真棒!

通过这个事情,让我们看到,对于小孩子的教育,有时候应该狠点。人都具有懒惰心理,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想不劳而获。小孩子在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当遇到难题后,小孩子从心理上就产生了依赖。想依靠外力来解决问题。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母子两个相依为命,儿子很依赖他的妈妈,妈妈也很宠爱这个自己唯一的儿子,从来不动手干任何事情。

有天,妈妈因为要出去几天,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很懒,就特地给他做了一个大的饼套在他的头上。出门前还特别嘱咐他:“前面的饼你可以吃两天,两天后你把饼转一下,后面的还能吃两天。那时候,我肯定回来了。”

前两天,儿子还记得妈妈的话,慢慢地吃着前面的一半。两天后,忘记了妈妈的交代。时时想着妈妈去哪里了?怎么还不回来?我肚子好饿。但是却不愿意动手把后面的饼转一下。

两天后,妈妈回来了,看到儿子一动不动。还以为他睡着了。到了晚上,去叫他吃饭,还是不动。一摸身体很凉了。已经饿死了。

这个故事虽说有些极端,但是很形象地说出了其中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小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温暖的怀抱中成长。没有任何的挫折,所以,一旦碰到挫折后就不知所措。脑子里想到的只有爸爸妈妈,而不是如何去解决问题。

在我们今后的教育中,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去面对挫折,解决困难。

育儿知识:培养中班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种个性品质。独立性对于孩子健全发展和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1、孩子想做事情鼓励孩子试着做

孩子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注意的中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什么都想浓度一下,独立意识大大增强。这时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让孩子获得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比如孩子要自己吃饭,哪怕他撒了饭粒或不小心摔了碗碟,也要让他尝试;孩子要自己洗手洗脸,就要允许他弄湿衣服;孩子喜欢玩泥、玩沙,就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而限制他的探索……正是在这些自由自在的反复探索求和中,孩子不断地克服自己认识上、动作上、能力上的不适应、不协调、不断地提高独立性。

2、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训练孩子的动能力做起。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洗脸、刷牙、梳头、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自己洗手绢、袜子……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重要内容。只有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并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尽早学会自我服务。如果从小不作要求,孩子就会逐渐形成领带性,从而缺乏独立能力。

家长必须注意以下“六大忌讳”:

居高临下———如“你这么做就得挨揍”、“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你不听也得听”等等。如果家长老是“高高在上”,孩子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最后事倍功半。

冷嘲热讽———如“你以为自己很能干吗”、“你可是我家的天才”等。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冷嘲热讽。

绝对否定———如“你从来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你总是撒谎”等等。如果把话说“绝”,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言过其实———如“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玩具”、“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渐渐分辨出你话中含有水分,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称赞也会将信将疑。

人身攻击———如“你胖得像头猪”、“你蠢得像头驴”等等。孩子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

冷若冰霜———如“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待会儿再说”等等。孩子听到的“潜台词”是:大人们对我干的事毫无兴趣,他们并不把我当作他们的心肝宝贝。

育儿分享: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育儿分享: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1、在思想上要认识到孩子独立性需要从小开始培养。模仿是孩子独立意识开始发展的表现。此时孩子的可塑性最强,最容易接受教育,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

2、了解孩子的发展过程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前提。

与其他动物的成长历程相比,人类的成长要经历较长的依赖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自己孩子的特点,父母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自己孩子发展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

3、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应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不要怕孩子做不好,不要心急,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助能力,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中必需的求助。

4、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不少家长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得安排自己的活动。但如果成人完全包办了孩子的时间安排,孩子只是去执行,那么孩子的独立性就永远培养不出来了。

5、给孩子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培养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成人应启发他们自己动脑筋去想,去寻求答案。

家园共育《育儿观念: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浅谈幼儿园指导纲要的心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浅谈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浅谈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耿东利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数量在不断的增加,父母长辈过渡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从而导致幼儿的独立性减弱。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本文针对...
    2020-10-14 阅读全文
  •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 说到孩子的独立性,就得从孩子依恋母亲开始讲起。 孩子一周岁之后,几乎都逐步发展成为了粘着妈妈不放的状态。一会就要妈妈抱;一会就要牵着妈妈;一会就在喊“妈妈,妈妈你过来!”;一会就能停下任何正开心的事情...
    2020-09-30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午睡起床后,小朋友们都各自迅速地穿着鞋子,黄嘉俊小朋友却在那儿从床上跳到床下,从这个床到那个床跳来跳去的,就是没有穿自己的鞋子。我跟袁老师说:“今天我们都不要帮他穿,一定要...
    2020-09-27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培养中班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种个性品质。独立性对于孩子健全发展和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1、孩子想做...
    2020-08-05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所有事情都是家人包办,让孩子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 我班的赫赫小朋友就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孩子,饭不会自己吃,有事不会跟老师沟通,等到第二天再让家人来跟老师...
    2020-12-26 阅读全文

浅谈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耿东利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数量在不断的增加,父母长辈过渡溺爱孩子,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从而导致幼儿的独立性减弱。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本文针对...

2020-10-14 阅读全文

说到孩子的独立性,就得从孩子依恋母亲开始讲起。 孩子一周岁之后,几乎都逐步发展成为了粘着妈妈不放的状态。一会就要妈妈抱;一会就要牵着妈妈;一会就在喊“妈妈,妈妈你过来!”;一会就能停下任何正开心的事情...

2020-09-30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午睡起床后,小朋友们都各自迅速地穿着鞋子,黄嘉俊小朋友却在那儿从床上跳到床下,从这个床到那个床跳来跳去的,就是没有穿自己的鞋子。我跟袁老师说:“今天我们都不要帮他穿,一定要...

2020-09-27 阅读全文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善于自我决策,能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解决问题行为的一种个性品质。独立性对于孩子健全发展和今后生活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所认识。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 1、孩子想做...

2020-08-05 阅读全文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所有事情都是家人包办,让孩子形成了很强的依赖性。 我班的赫赫小朋友就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孩子,饭不会自己吃,有事不会跟老师沟通,等到第二天再让家人来跟老师...

2020-12-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