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让孩子的世界保持一份纯真
发布时间:2020-10-16 制定一份幼儿园工作计划 幼师保持童心的演讲稿 幼儿园世界的教案育儿观念:让孩子的世界保持一份纯真
最近读了一本尹建莉的书,这是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堪称家庭教育领域标志性人物,从她的这两本书中,我也学习很多育儿知识。这本书以详实案例为载体,阐述了作者多年积攒的儿童观和育儿观,本书读起来很轻松,如沐春风,下面就简单说一说我读书中一篇《生命中最美的馈赠》的感受:
我是一名刚升级为母亲的幼儿园教师,孩子,我想对于每位母亲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时刻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给与自己的孩子,到底家长应给与孩子哪些东西才能保障他们一生幸福健康呢?我想这正是每位家长应该重视的问题。本书前言中《生命中最美的馈赠》文章中就以一段简单的故事“手端银碗讨饭吃”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靠谱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可持续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一生负责。
作者认为从教育的角度来说,第一件宝物是“阅读”;第二件是“自由”;第三件是“良好表率”。我的孩子还很小,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也是在不断摸索,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刻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健全地发展自己。看似简单的三件宝物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值得作为父母的我们一生去思考去努力。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应不断学习,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言传身教。孩子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都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关系密切。
记得那还是孩子一周半的时候,我带晨晨去逛超市,走到水果区时,地上放着一个苹果篮子,苹果篮子边上有一个包装苹果的塑料网,只见晨晨上前把塑料网放进了苹果篮子里。当时我十分诧异一个连路都走的不稳的孩子会有做出这样的举动,我笑了,我在想在家中我们会把自己家脏的东西放进垃圾桶里,可是在外面我们有时候是做不到的,可是这么小的孩子他都可以做到,在家庭中,我们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教育着孩子,有时候我们孩子的某种行为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孩子单纯的行为也值得我们去思考,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应向孩子学习,所有我认为父母对孩子应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心灵的沟通,让孩子的性格饱满、健康,友爱,让孩子的世界保持一份纯真。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让孩子做选择
育儿观念:让孩子做选择当我们买一个新手机时,往往还要在网上泡几天的论坛,了解、对比手机的性能、功能、用户体验、注意事项等。然而很多做父母的直到孩子出生都没有仔细了解应该如何照顾孩子,学习如何在家庭里面教育孩子。如果每个父母都能在生孩子之前学习这门课,就必定少走许多的弯路,减少许多的痛苦,对孩子而言,必定对他们形成良好的身心健康带来莫大的益处。可惜大学里没有教,在社会上也没有这样的父母学堂,除了医院里讲解的那点育儿知识。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讲过“幼稚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而对孩子而言,0-3岁基本都是在家里度过,3-6岁虽然开始了幼儿园的学习,但是每周2/3的时间还是跟家人在一起的。孩子受家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和长远的,俗话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真是不错的。学了这个课程就了解到对幼儿的教育不能专注在知识方面,除了知识以外还可以教什么,其实是很多的,而重点应该在培养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基本能力、习惯方面,再提升一些就是品格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些是孩子可以终身受用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就是父母了。只有父母成为专家型父母,孩子才能够不落于平庸,孩子的起跑线是在父母这里的。有了正确的目标,学会科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才能使家庭教育不走错方向,使孩子一方面拥有快乐的童年,一方面又为一生发展打好基础,也使父母可以越来越轻松,真是一石几鸟的好事情。另外,了解了孩子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父母遇到各样事情就不再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并施加正确的引导,给予充分的支持。父母在孩子心中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形象,不仅是父母,更是良师益友。特别到孩子青春期的时候,虽然有叛逆心理,但仍会觉得父母是可以信赖的人。许多实用技巧的稍加使用就会成为父母跟孩子关系的润滑剂。有位老师讲到一个提供选择的例子——假如你两岁半女儿不肯穿衣服,你可以说:“你是先穿上衣,还是先穿裤子?”假如你正拜访一位朋友,到该告辞的时候了,而你一岁半的儿子玩兴正浓,他说:“不回家!”你抱起他,他开始大叫:“放我下来!放我下来!”你可以说:“你想要我抱着,还是让我拉着?”我就在自己女儿身上尝试,她经常不愿意刷牙,我就准备了两个牙刷,问她:“你要用黄色的牙刷还是绿色的?”或者让她选择坐着刷还是站着刷。她就很乐意了。另一方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我也不是总是进行限制了。比如前几天回到家,看到她手里拿着一个EPS泡沫板,用手指扣着,泡沫就掉得满地都是,她自己还很开心。我本来准备制止她,想了一下这样不一定有好的效果,这也是孩子的一个学习过程,于是就对她说:“宝贝,你玩这个好像很开心啊!但是你看你扣下来的泡沫搞得到处都是,地板都脏了。爸爸允许你玩这个,但是你要答应爸爸在玩好之后,把底板打扫干净。而且必须在吃晚饭之前打扫干净,否则就不能吃饭哟!”结果女儿就答应了。但是玩过之后就忘记打扫了,我就把扫把和簸箕塞到她手里请她打扫。经过一番挣扎和我的帮助之后,地板就干净了,我们都很开心。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的好处是可以同时建立他们的责任意识,知道承担所做事情的后果,有助于形成自强、自立的个性,在未来可以勇敢的面对各种挑战,同时可以更好的对人生中许多重要事情做出正确的抉择。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现在的80后90后渐渐开始有自己00后宝宝,身为双独生子以及四位隔代长辈守护的独苗,00后们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高浓度的“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甚至经常为了谁有机会来带宝宝展开大战,抢到的人如获至宝,真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大人们更不会让宝宝受一点委屈。曾看见有个家长带孩子去公园玩,孩子摔倒了,家长说:“都怪地不平,都怪地不好,打它!”家长狠狠地跺了地几脚,孩子也学着家长的样子用力跺了几脚地,正准备要哭的孩子就转悲为喜了。不得不承认,这似乎是一个哄孩子好办法,但是却会直接导致这样的结果:那个家长带孩子去坐滑梯的地方,一个小朋友在孩子的后面滑下来,用脚碰了孩子一下,孩子大怒,追着那位小朋友就要打......
其实家长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对孩子好,都希望孩子快乐,然而,快乐也有很多方式,这种复仇带来快乐却是万万要不得的。
让孩子学会宽容,似乎是每个家庭都容易忽略的教育,然而宽容却是一个让孩子成长为优秀的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美德。什么叫宽容呢?宽容很简单,在生活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是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便会获得包涵谅解,这就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为一件小事、一句不经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信任,但不苛求他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是一种爱心的体现。拥有它,会使自己和他人都感到愉快。
有一篇文章是这样说的:一位母亲带孩子去外国旅游,结果由于随团的孩子较多,导游小姐一时疏忽将孩子落在了网球场,等找到孩子时,孩子因为一个人在空旷的场地受到惊吓,哭得非常伤心。不久孩子的妈妈来了,看到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孩子,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的女儿,并且很理性地告诉她:“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也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应该亲亲那个姐姐的脸,安慰她一下。”只见那个小女孩踮起脚尖,轻轻地亲吻蹲在地上的导游,并柔声告诉她:“别担心了,已经没事了。”
这位伟大母亲的宽容确实让人感动,相信她的孩子也会成长一个宽容的人。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教育自己儿子时这样说:“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选,孩子,你就先把宽容挑出来吧!也许和平与安静很珍贵,不过拥有宽容,你就可以奢侈地消费它们。宽容能松弛别人,也能抚慰自己,它会让你把爱放在首位,万不得已才动用恨的武器;宽容会使你随和,把一些很重要的东西看得很轻;宽容还会使你不至于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冲突,都不会在宽容的心灵过夜。于是,每个清晨,你都会在希望中醒来。一旦你拥有宽容的美德,你将一生收获笑容。”
学会宽容,学会大度,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天被不满、怨恨心理所控制的人是最痛苦的人。让孩子学会宽容,也是学会了爱自己。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和这群孩子相处已经两个月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小气的特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从不考虑别人。他们总会说“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杯子”、“我的娃娃”“什么都是我的“……
现在的家庭里,父母将过多的爱给了孩子,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也会无条件的妥协。好吃的蔬菜先给孩子吃,好吃的水果先给孩子挑,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是中心,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着我转,造成了幼儿自私、小气的心理。
当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和老师一起努力,抓住锲机、及时教育。
首先,一个家庭要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而在学校里也要创造分享的学校氛围,让孩子学会分享。可以从一袋零食开始,开始孩子可能会哭或哀求。但是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不能让步。只要一个孩子学会分享更多的孩子就会学习。
第二,让孩子学会赠与。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大方的宝宝就要让他学会赠与。在家里,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玩具、衣物等捐出来,让他知道:自己的东西应该拿出来和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在孩子做出好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肯定、赞扬。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零食、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让孩子享受分享带给他的乐趣,并喜欢分享。
第三,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合理的或不能及时满足的要求,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能过分迁就。因此,父母和老师要有想法。培养孩子的耐心。
第四,要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很多活动中,需要好朋友之间互相合作,所以。让孩子在合作后感受到做事情的成就感,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大方、共享的心态。
要让孩子告别自私、小气的心理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孩子整天和父母在一起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希望,要让这份希望茁壮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育儿观念:怎样让孩子听话
育儿观念:怎样让孩子听话
(1)不要离他太远。与其在厨房遥控,不如靠近他,或逐渐走近他。
(2)最好眼睛看着他,叫他的名字,对他说话。边做其他的事,边对他说话,孩子比较容易忽略不听。
(3)态度要温和而坚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坚持要他做。但不要大吼大叫或用狂怒的声调命令孩子,否则孩子就学会只在父母怒气冲天时才有反应。所以命令孩子时,大人要努力保持平静。
(4)多用正面的话,而不要说反面话或用威胁的字句。与其说“你再不去洗手,就不要吃晚饭了”,不如说“要吃饭了,现在先去洗手”。
(5)父母说出的话要配合行动。与其三番两次叫孩子关电视,不如说一遍就上前关掉;告诉孩子该洗手了,就马上牵着孩子的手平静地走向卫生间。让孩子行动的,应该是“父母的行为”,而不是“愤怒的威胁”。父母把说出的话付诸行动,让孩子知道这是一定要做的,也可以减少自己唠叨的次数。
育儿观念:让孩子自己长大
育儿观念:让孩子自己长大
人们都说,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孩子的眼睛是纯洁无瑕的。世上任何事情如果能用孩子眼光来看,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那么世界该是多美好啊!
这几天天气很冷,还下着雨,可能是天气的缘故,孩子们来得比较少,也来得比往常晚,最后一个来得是韩雨兵,只是这么冷的天气这孩子却戴一顶太阳帽来幼儿园了,我不禁有点好笑,还没来得及问,雨兵的妈妈跟着过来了说:这孩子大冷的天非要戴太阳帽,我说什么也不听,气死我了,你好好批评批评他。“哦,没事的,你忙去吧。
家长走后,我问雨兵: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要带太阳帽呢?雨兵说:我这个太阳帽上有护者神龟,戴上他就能变的很厉害。那你不怕冷吗?我反问到,他摇了摇头,我想孩子并没有因为冷而不高兴,反而觉得自己很厉害,于是我也没再说什么,作为老师我要做的事就是告诉他:冷了就摘下来。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固执的一面大人要是强行解决的话,难免会让孩子产生叛逆,让孩子自己承受自己决定的后果,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育儿观念:让孩子自己动手
育儿观念:让孩子自己动手
我非常疼爱外孙女小冰,恨不得把她含在嘴里窝在心头。爱孩子绝对不能宠溺孩子。我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会自己动手是好习惯之一,因此,爱小冰,就要在家庭生活中寻找让她自己动手的契机。
一、在完成幼儿园小任务,给小冰寻找自己动手的契机
哪些是小冰力所能及的事情呢?首先,我觉得幼儿园老师交代的小任务一定是的小孩子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班里建立自然角的任务,需要小朋友带一盆植物,我就准备了一盆富贵竹,要求她自己动手把介绍富贵竹的纸片贴在花盆上,还要求她记住富贵竹的名称,生活习性和养护要点。本学期开学至今,小冰完成了寻找家里的声音、躲在家里安全的地方、折纸玩一玩、打扮彩虹色的花等小任务。这些小任务里的育儿大乾坤,就是给小冰提供了很好的动手机会。
二、在满足小冰好奇心的同时给她寻找自己动手的契机
小冰常常会好奇地缠着我说:“让我看看吧,让我摸摸吧,给我讲讲吧”。这时,我就会不失时机地给她看看锅里有什么,讲讲报刊杂志的插图等。有次我正在剥白煮蛋,她看见了闹着也要剥,我就顺势教她怎样剥蛋……现在,关洗衣机、微波炉、路由器,开关电视机等活已经由小冰“承包”了。只要小冰有动手欲望,我就乐意教她。
三、在日常生活中给小冰寻找自己动手的契机
日常生活中最要培养的是小冰自己吃饭、穿衣、叫大小便、看书、玩玩具,时间到了提醒她自觉去睡觉……这些动手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几年来,我轻易不改变三餐和睡觉时间,还坚持在各方面让小冰自己动手尝试。
作为外婆,照顾好小冰的前提是改变自己陈旧的育儿观念。这话讲讲容易,做起来可真有难度。不过为了小冰健康地成长,我就从改变自己开始吧,因为我始终记得荣格的话:“儿童的教养源于成人的修为而非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