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发布时间:2020-10-16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摄取食物是孩子维持身体生长发育、发挥身体的功能和保持身体的有序性而获取营养的必要途径。为了让孩子能很好地消化、利用食物,获取全面、足够的营养,怎样吃好饭菜很重要。
1.吃食要做到细嚼慢咽。口腔是进食的第一道关卡,食物进入口腔经过牙齿的切磨,利用舌头把唾液与食物进行充分地搅拌,使食物得到初步消化,再通过食道进入胃。如果食物在口腔内没有充分咀嚼,囫囵吞枣进入胃肠,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造成营养素分解不彻底,影响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所以,孩子进餐时,成人要鼓励他们细嚼慢咽,而不是催促快吃。有专家认为食物在口腔中咀嚼的次数为30次最科学合理,最容易被进一步消化吸收。
2.不能用汤泡饭。因为,孩子吃汤泡的饭时,一般不太需要咀嚼,饭粒就会很容易地被吞咽下去,这样做同样会增加胃肠的消化负担。
3.不挑食、偏食。孩子挑食或偏食都会使摄入的营养素不全面,造成营养不良。现在孩子挑食偏食的现象比较普遍。发现孩子偏食应及时找原因,然后慢慢纠正。一般孩子挑食、偏食多半是受父母偏食习惯的影响,往往再加上家长过于娇惯、溺爱的教养态度,使孩子的偏食现象越发严重。首先,家长应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自己首先不挑食,买菜时,经常变换品种。吃饭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另一方面,与幼儿园老师联系,利用在幼儿园进餐的时机,逐渐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的行为。因为老师比较有办法,如老师经常会有意识地带孩子们到附近菜场参观,认识各类蔬菜,观察蔬菜有趣的样子和鲜艳的颜色,引导、激发他们对各种蔬菜的感情;如对幼儿不爱吃的饭菜,教师会用自己喜爱吃的态度去鼓励他们,或把他们安排在喜欢吃这种菜的孩子的旁边,用同伴的榜样行为感染他们;或者先给少量的菜,鼓励孩子先试一试,然后慢慢地增加,逐渐习惯,最终达到彻底纠正为止。【WWW.Qx54.coM 群学网】
建议各位家长试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育专家坦言:儿童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培养的越早,越能有效地推动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孩子通过阅读汲取智慧和勇气,寻找到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良好的阅读能力得益于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体会到亲子阅读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理想方式之一。在孩子五岁左右的阶段,亲子阅读给孩子带来的热情、快乐、智慧和信心远远多于孩子独自阅读。与孩子一起阅读,既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感情滋润的过程,是一道分享快乐的美味大餐。
遵循孩子的兴趣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有人说过,兴趣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这句话看似有些绝对,却点出了习惯对于人一生的重要性。我们的孩子对动物和昆虫非常有兴趣,我们就遵循他的兴趣挑选这类书籍,特别是配有动物图片的,陪他一起阅读。这类书籍大多是科普类的,有大段的文字表述。孩子看图片,认识动物,我们就在旁边念上面的文字。虽然有大段的文字,但是孩子很有耐心的听着,慢慢地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述。我们在挑选书籍的时候并不急于给他全面铺开,而是遵循孩子自己的兴趣,挑他自己有兴趣的书籍一起阅读。在孩子对阅读有了浓厚兴趣后,再逐渐把其它的书籍推荐给他,他也会饶有兴趣地进行阅读。
选择适合孩子的书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过早的让孩子学习文字、计算或者逻辑是不是真的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这样的早教是否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个问题困惑着我们。因此,我们没有选择超越他年龄段的书籍,选择的书籍既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又要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如印刷精美、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有了他喜欢看、经常看的书籍,他也会自然而然地多看,反复看。我们的孩子对他有兴趣的书籍常常会反复翻阅,反复讲述,我们觉得这也很好,所谓“温故而知新”吧。
坚持阅读时间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点。四五岁的孩子每天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我认为是可以了。可能很多家长不同意我的看法,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四五岁孩子的兴趣还是主要集中在玩耍、游戏中,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待于进一步形成。因此,我觉得每天有二十分钟的亲子阅读时间是可以满足现阶段要求的。坚持每天的阅读是关键。每天一起阅读,不仅让孩子获取知识,更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同时也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坚持,把目标变为习惯。
通过亲子阅读,我们感觉到孩子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做的还不够,以后要有意识多向他提出问题,让他学会独立思考。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在餐桌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旁若无人地拿着筷子在盘子里翻来翻去,举着筷子在桌上的菜盘里来回挑选,好像不知要从哪儿下筷。调查发现,吃饭时对身边的人熟视无睹,一双筷子对满桌饭菜挑来拣去的现象在许多孩子身上都存在。
其实,餐桌上的不文明现象远不止这些,比如拿筷子敲饭盆,吃饭时把筷子、勺子含在嘴里,把喜欢吃的菜摆在自己面前,用一根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帮别人夹菜不用公用筷等,都是餐桌上的不文明行为。这些发生在餐桌上的细节,反映出孩子是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就餐时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呢?这与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有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一些生活细节问题不用太在意。现在的孩子不缺少理想抱负,缺少的是养成教育。在过去,因为家里孩子多,吃饭时家长都强调要等大家坐齐了再动筷子,吃饭时不能发出声音,不能挑食,不能在盘子里乱挑。如今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这些传统的家庭教育慢慢丢失了。有的孩子吃饭时叫不来,有的孩子则不等大人上桌就只顾自己开吃了;吃完饭把碗筷一放就走人,余下的事让父母去做,更不会对别人道声“您慢吃”。很多家庭都存在这个问题,但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懂了,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就是这样慢慢地养成的,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了。
那么,良好的就餐习惯应该是怎样的呢?有关专家介绍了吃饭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比如与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吃饭时,要检查自己的手是否清洁;夹菜时要等菜盘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手,不应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不宜过多;不要刚夹一样菜放于盘中,紧跟着又夹另一道菜,也不要把夹起的菜放回菜盘中;一道菜上桌后,通常要等主人或长辈动手后再去夹取;需要使用公筷或公用调羹的菜,应先用公筷将菜肴夹到自己的碟盘中,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食用。就餐时的仪态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也不要吃得啧啧作声;不要当众剔牙,如需要剔牙时,应以手掩口或转过身去。吃饭完毕应对同桌说“慢用”后再离开。如果是作为主人方,一定要等所有客人吃完才能离开餐桌。另外,就餐时要放松心情,姿势端正,仪态优雅,不能将腿搁在椅子上或者趴在餐桌上。诸如此类的餐桌礼仪,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孩子们也应该自觉掌握并在生活中活学活用。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最近,阳阳在幼儿园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说阳阳的进步很大。为此,老师希望我能把教育孩子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于是我就将近期教育孩子时积累的几个经验进行了总结梳理,希望能与各位家长一起探讨,一起帮助孩子们进步。
1、给孩子讲道理,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最好能够摆事实、讲道理。比如当阳阳在超市看见薯片这类不健康食品吵着要买的时候,只和他说这些食品不健康,不如直接拿一包薯片把配料表给他自己看。一般配料上会标注食品添加剂的字样和成分,当阳阳看见这些字眼的时候,他主动就不要了。
有些时候,和孩子讲道理甚至需要想一些不一样的办法。由于体质原因,阳阳一吃糖果就会咳嗽,所以他很少吃糖。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他喜欢到处收集糖果放在他的小储物箱里,并告诉我们这是拿来玩的,“只能玩,不能吃”。久而久之,这种收集糖果的行为变本加厉。不论在哪,只要看见糖果,他总是想方设法地将糖果装满整个裤兜,一旦不给他拿,他还会生气发脾气。为此,我和爸爸伤透了脑经。给他讲道理,告诉他食物是用来吃而不是玩的,要爱惜粮食;糖果有保质期,超过保质期的糖果会变质、招惹虫蚁等等。看似他听懂了,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这时,我和爸爸意识到:应该另辟蹊径了,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证明我们说的道理是正确的,他才会从心底认同,进而改正坏习惯。为此,我和爸爸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们从储物箱里拿出一颗糖,小心的拨开糖纸,将糖放在小区一处蚂蚁较多的地段,收集蚂蚁。当蚂蚁爬满整颗糖果的时候,小心的将蚂蚁、糖果和糖纸放在一个显眼的小糖果盒里,再将小糖果盒放回他的储物箱。这时,我们就耐心的等他自己去发现了。当他打开这个小糖果盒,并发现满盒的蚂蚁和快要融化的糖果时,我们再和他说“超过保质期的糖果会变质、招惹虫蚁”这样的道理,他就完全相信了。阳阳主动将储物箱里的糖果全部清理出来,不再收集糖果。以后再看见糖果,也会征询大人的意见,不再会因为糖果而生气发脾气了。
2、赏罚分明,答应孩子的奖励一定要税现,千万不能欺骗他,不能为了哄孩子,而答应他一些根本无法兑现的承诺。要给孩子树立榜样,要树立家长的威信,才能让孩子相信你所说的每一句话。
目前,阳阳有一个玻璃罐,罐子里放着他通过努力收集的小星星。如果阳阳超额完成作业、改正缺点或者得到表扬等,他就能获得相应数量的星星;如果他没有完成当天的作业、犯错误或者受到批评等,就要扣除一定数量的星星。当星星累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可以换成不同的奖品,比如小汽车、模型车等等。
做错事也一定要记得惩罚孩子,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打孩子。一般情况下,阳阳如果是初犯,往往我们都会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仅仅给予口头警告,并告诫他再犯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当他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原先告诫的惩罚一定要实现,千万别因为孩子的眼泪而放弃原则。阳阳被罚过星星、罚过题、罚过站,屡教不改或情节非常严重时甚至在人行道上罚过站。当然,惩罚的同时要密切关注他的心理,如果他平静的接受惩罚那就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如果他大吵大闹或者伤心流泪了,一定要在惩罚完毕后,好好安慰他,比如抱抱他和他讲道理,让他发发牢骚等等。往往这样以后,会感觉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更上一层楼,孩子也更愿意听话了。
3、遇到困难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因为担心他做不好,而一味的帮他做处理。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习惯,其实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长的长期监督和配合。
现在,阳阳每天幼儿园下课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我给他布置的三页简单的大班作业。他自己会做的部分自己写,不会的部分或者求助爷爷奶奶、或者等我下班回家教他。其中,三页是必做的部分,多做一页可以多得到一颗星星,少做一页就扣除一颗星。其实作业很少,认真写的话仅仅需要5~10分钟就可以完成。每天下班回家吃完晚饭,休息一会,他就会安静的座在我身边,看着我给他检查作业。如果全对,他会非常开心;如果有错误或书写不认真,我会帮他指出,并要求阳阳自己改正。
这个习惯看似简单,但确实花了很久才让他养成的,期间也遇到过很多问题和困难,这些都是需要家长的鼓励和督促的。比如当他写不好数字时,我会给他自制一张大大的描红纸让他一笔一划的描;比如当他碰见困难退缩,不愿意写作业时,我们会鼓励他,座在他身边一点一点的教;比如当他磨磨蹭蹭不注意时间时,我们就用超时惩罚的方法,让他知道磨蹭掉的时间还是要花费在写作业上,不可以玩、不可以看电视等等。
4、要与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因为在学校里、课堂上,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是与家里不一样的一面。通过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改正缺点。其实在这点上,我和阳阳爸爸做的并不够。因为要上班,周一至周五幼儿园的接送基本交给了奶奶,只能通过奶奶的反馈和阳阳自己的描述,了解问题并及时帮助孩子纠正。建议有时间的父母,最好自己接送,及时与老师沟通。正是意识到平时做的不够,所以周末的兴趣班、英语课,我们都会自己接送阳阳,并主动询问他的进步和不足。和每个孩子一样,阳阳偶尔也会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愿意做培训班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说话等等,这些问题只能发生在课堂上,所以只有及时与老师沟通,才能及时帮助阳阳客服困难、改正缺点。
5、一定要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千万别把孩子一味的交给爷爷奶奶管教。其实,开始我和阳阳爸爸总是感觉工作忙,对阳阳管的并不多。但当他进入幼儿园以后,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的时候,我们开始意识到这样是完全不可取的。其实,老年人更容易溺爱孩子,他们的教育观念可能和我们这代人不完全一样。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管教,一定要多抽出时间陪陪他们。每天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我和阳阳爸爸都尽量自己带孩子。每天下班回家我就会陪在阳阳身边,帮他检查作业、和他一起读书、做游戏、分享水果、和他一起刷牙、洗脸等等。周末我们会陪他上课、有时他也会陪我们逛逛街,总之,只要有时间都会将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
另外,最好能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自己的长辈沟通,尽量得到他们的认同。就像现在,奶奶也在逐渐在认同我们的理念。几天前,阳阳因为贪玩将一包饼干撒了一地。以前,奶奶一定会教训他一顿,然后自己清扫满地的饼干,这样阳阳不但得不到锻炼,而且还要受到批评。而这次,奶奶和我让他自己去厨房拿来扫帚和簸箕,去清理满地的饼干,扫不进簸箕的大块饼干会指导他自己用手捡起来放进簸箕。阳阳乐呵呵的完成了任务,并主动进卫生间洗手。这回阳阳不但自己动手收拾,而且也得到了我们的表扬。
6、要宽容平等的对待孩子,如果孩子指出了你的错误,一定要表扬他同时批评自己。十一期间,我们带阳阳去北京玩。在颐和园划船的时候,看见有几个小船正在穿桥洞,于是我们也酝酿着穿一次桥洞。就在我们向着桥洞方向准备出发时,阳阳念出了这么一句话“严禁穿越桥洞”。这时,我们才诧异的发现船身上印刷的注意事项的第6条就是“严禁穿越桥洞”。这时,我们一致大力表扬了阳阳并主动自我批评,并给了他一颗星星作为奖励。
7、行为准则要多念,加强孩子理解,表扬鼓励要具体
孩子处于一个对世界认知的阶段,没有鲜明的对错观念,但这个阶段孩子的可塑性极强。为了塑造阳阳好的性格,爸爸从资料上了解到孩子的6条行为准则,觉得有一些道理,为了便于孩子理解,作了一点调整:第一条,粗野的行为不可有;第二条,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自己支配;第三条,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到哪里;第四条,谁先拿到谁先用,后者必须等;第五条,不可以打扰别人;第六条,做错事要道歉。从生活中发现阳阳身上不好的地方,我们就及时用守则去提醒他,加深他的理解,慢慢的我们发现阳阳变得越来越懂道理了。比如有时候他会为抢东西去推别的小朋友,我们就告诉他,推人是粗野的行为,让他理解第一条的意思。有一天,他上兴趣班后书包里多了一些橡皮、铅笔之内的东西,我和爸爸知道后就告诉他第二条,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他和别人抢东西,我们告诫他第四条,给他讲排队讲秩序的道理。上课他和别人说话,我们就告诉他第五条,不能打扰别人。最重要的事,他做错事后告诉他第六条,必须要道歉。阳阳爸爸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阳阳背一遍,尤其是犯错以后,让他自己说出来自己错在哪里。同样,如果阳阳做得很好,或者较之前有了很大进步,我们一定表扬他,而且具体到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值得表扬,这样他就会把好的优点继续保持下去。比如,有一天阳阳主动给长辈打招呼,爸爸就说他懂礼貌,做得不错,回家奖励一颗星,从此以后,他都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显得非常阳光。
总之,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对待孩子也是一样,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引导和培养。每个孩子都像璞玉那样,只有经过精雕细琢,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以上是我最近得出的一些经验。阳阳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亲子小游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教养,孩子的好行为也不是靠说教培养的。聪明的妈妈会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让孩子愉快接受。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的简单小游戏中,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行为呢?
击打气球:感受合作
游戏方式:让孩子再约上两个小伙伴,在小区的绿地上,发给孩子两个气球,当你喊“开始”以后,他们就要把手中的气球抛向空中,然后在事前规定的时间内(如3分钟),通过各种方式击打气球,不让它落地。
提示:孩子会在共同实现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同伴的力量和协作的乐趣。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增加难度,用鼻子顶等。
带头大哥:树立自信
游戏方式:在做游戏前,不要收拾孩子的房间。妈妈和孩子一起站在房门外,由妈妈先说:“我是最棒的带头大哥!我做什么你就学什么。如果你学得像,就轮到你做带头大哥。”然后可以设计一个很酷的击掌动作,再开始行动。你叠被子,让孩子一起叠被子,你把玩具装入箱子,孩子也跟着装。如果孩子能很好地拷贝妈妈的动作,就让孩子他来领队,并且郑重其事地恭贺他。
提示:在游戏中,让孩子发现自己也能把事情做好,并且还能带领父母一起做,自信不禁油然而生。
续讲故事:懂得乐观
游戏方式:先由父母给孩子讲一个令心情不爽的开头,然后由孩子给故事续上一个令人心情愉快的转折。譬如妈妈说:“早上一睁眼,丹丹就觉得不高兴,因为天下雨了。”然后孩子说:“幸好,丹丹已经和妈妈说好了,今天去看电影!”孩子一开始可能不太领会编故事的要点,妈妈要多举几个例子,然后你们可以继续讲下去,更换不同的坏开头,让孩子续上一个个好结局。
提示:帮助孩子从生活每个看上去不太美好的事情中找到值得欣慰的一面,养成积极乐观看待问题的心态。
异想天开:培养能力
游戏方式:父母和孩子一起坐在家里的地板上,面前放些日常用品,如小鞋子、铅笔、奶粉罐等,随意拿起其中的一种,和孩子一起商量,这件东西还能做些什么,譬如奶粉罐还能做小板凳、装玩具的容器,翻过来就是小铁鼓,在沙坑里还能运沙子。和孩子轮流说,然后再换一件物品。
提示:通过游戏,让孩子发现每件东西都有N种妙用,养成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从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鱼与熊掌:知道礼仪
游戏方式:和孩子一起想想哪些事情是可以同时做的,如一边拍手一边唱歌,一边跳跃一边点头等,又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同时做的,如坐的时候同时站,捏鼻子的同时用鼻子呼吸等,然后再一起亲身实践。
提示:通过游戏,可以让孩子知道,因为妈妈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关注他。当妈妈正在做一件事,如打电话、做饭的时候,他也要多一份耐心。为自己的事而经常影响别人是无礼的行为。
绘声绘色:告别赖皮
游戏方式:挑选一本孩子喜欢的故事书中的一句话,然后分别用开心、温柔,或是烦躁、哼哼唧唧的口气来读它。读之前告诉孩子,当他听到令人愉快的声音时,就把右手举得高高的,当他听到不好的声调时,就把嘴角撇一撇;当孩子完成任务后,可以改由他来用各种声调再读一遍。
提示:让孩子体会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声调下会给人不同的感受。让孩子明白,为什么那些耍赖皮、不讲理的口气,会让父母不喜欢。